美国“ 亚太再平衡”战略目的何在

合集下载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

军 情 关 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钱文荣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一个十分热点的国际话题,也是美国21世纪谋求控制全球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奥巴马正式提出这个战略到今天已为时不短,而对于其战略内涵却依旧众说纷纭。

当下,美国从军事、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谋篇布局,可谓东风正劲!其所谓的盟友如日本、菲律宾等,在本国利益驱使之下,正动作频频!与此同时,“阿拉伯之春”席卷多国,影响迅速蔓延;乌克兰发生克里米亚危机,美俄角力。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小国求存。

多方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如何发展演变?立身局中中国如何落子,摆出胜负手?本期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特邀七位专门从事美国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剥茧抽丝地来剖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用意和未来走向。

这里既有国内专家从全球战略背景和概念角度加以分析,从美国再平衡战略多重目标加以解读,从美国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加以判断,还有美国专家从美国立场解读这一战略理念,同时也有日本专家针对此战略阐述的观点。

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这些观点的汇集,或令读者脑海中有一个基本判断,再谈起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热词”时有了自己的考量。

自奥巴马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对亚太地在哲学上,“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在国际关系伙伴,加紧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推行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其主要目标是遏制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大. All Rights Reserved.2010年美日达成声明称:两国同盟关系“不可撼动”08 军事文摘2014.062013年韩国总统朴瑾蕙访美开展价值观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总统部署”。

去年以来加快了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

表面上说是为了防美印、美日、美菲联合军演10 军事文摘2014.062014.06军事文摘2013年中美在夏威夷举行联合军演12 军事文摘2014.06。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摘要: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

这一战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指导方针,势必会对亚洲的局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分析这一战略有利于理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活动,也是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影响应对措施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产生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

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14年4月2日-4月3日,“美国-东盟防务论坛”在夏威夷召开,美国首度以东道主身份主办美国与东盟之间的部长级非正式会议。

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将启程访问日本、中国、蒙古国,奥巴马4月下旬将出访亚洲,美领导人出发前在家门口“挽”住东盟“秀”姿态,实质是重申其战略重心不变。

哈格尔在此次论坛中反复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释放出“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二、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五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

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

“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2012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

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

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

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代表团、14位国防部长、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本次对话的5个主题分会分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

其中,首次亮相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日参会讨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那么,美国要“再平衡”什么?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

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

帕内塔说,今后五至十年,美国将继续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更大比例的部队部署在该地区。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

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

帕内塔说,除数量外,美国还要在太平洋部署更先进的高科技潜艇与战舰,以及新的电子战设备与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质量。

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

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

这种做法更加经济实惠,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以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平衡。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3.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
•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之一
便是恢复其在亚太地区的制度塑造力,从 而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
中国通过参加亚太地区的各种机制建设,如东 盟10+3、中日韩首脑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 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提升了中国在地区制度建 设中的影响力。为了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力,2009年7月,美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 约》,11月举行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2011年 11月19日第六届东亚峰会召开,美国作为正式成 员国首次参加这次会议。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2016(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提出的挑战 四、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策略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近年来,美国反复强调自己是“亚太 国家”,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奥巴马 将自己称作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平洋总 统”.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郑重 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在 美国外交议程上处于更加显著的位置”。 继2010年高调介入南中国海问题后,美国 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参与更加明显。
3.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增长
速度最快的地区。在世界贸易方面,东亚地区以接近占世 界贸易总额的40%高居榜首,而西欧和北美则以37%和20% 位居其次。目前,美国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已大大超过欧 洲。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3日刊登题为“新兴市场新 潮流”的文章:“到2020年,3/4的消费支出将来自新兴 市场。到那时, 亚洲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消费支出将超过 北美,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地区。 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随着亚洲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亚洲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务卿希拉里•克 林顿2010年10月28日在夏威夷发表演讲谈到为何美国将亚 洲作为其外交优先任务时说:“我们知道,21世纪的大部 分历史将在亚洲书写。这一地区将出现这个星球上最具变 革性的经济增长。亚洲的许多城市将变成全球商务和文化 中心。”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首先,谈谈对美国所谓的亚太再平衡的理解: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从此不难看出。

其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这是为了平衡亚太地区美国的利益,是一种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表现。

在美国方面,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事主要是奥巴马团队来执行。

美国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美国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在打擦边球。

他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把亚太很多国家列为他对抗中国崛起的先头部队。

记得,中国威胁论是在高中所知,当时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崛起是一种威胁,强国自有强国志,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会很大程度的威胁世界的安全,从我理解来看,实际上是他们觉得中国的崛起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至此之后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相继从欧美政府出台。

其实美国所谓的亚太战略平衡多数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亚太舆论普遍不相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会不针对中国,现实是明摆着的:美国口头上否认遏制中国崛起,但构建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往往又将中国当成“靶子”。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明显的对抗一面,这不得不引起亚太许多国家的注意。

这一充满矛盾的战略无疑将加剧亚太安全格局的复杂一面,好与坏并存。

在日本方面,从现在近期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来看,很明显日本很欢迎美国的亚太战略平衡战略。

自从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之后,就陆续访问亚太地区的许多小国家,致力于简历各种合作关系。

安倍此次对东南亚国家的访问是想通过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来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

与越南和菲律宾一样,日本与中国在海洋划界和岛屿所有权的争端越来越激烈。

在安倍访问泰国期间,安倍表示,相信泰国将在地区争端问题上扮演双边和多边沟通渠道的角色。

他还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将会在21世纪迅速增长,泰国是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

美国在亚太推行的“再平衡”战略及中国对策

美国在亚太推行的“再平衡”战略及中国对策

美国在亚太推行的“再平衡”战略及中国对策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亚太安全格局演变和地区国家之间关系调整的首要因素。

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加速转向亚太,继续利用海上安全问题对“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力争打造美国主导的“太平洋世纪”。

亚太地区军备竞赛趋势,中国周边国家利益分化重组加快。

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在过去的2012年,亚太地区形势可谓是暗流涌动,矛盾不断,其中,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钓鱼岛之争、南海问题尤成为世界关注的三大问题。

美国“再平衡”战略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日本、菲律宾等国“心领神会,伺机而动”,分别先后在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挑战中国的主权。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01、南海问题矛盾激化。

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摩擦不断,冲突升级。

在东海,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

春海油田问题?中国海上邻国出现了“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

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积极配合。

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

南海是关系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南中国海事务。

台湾、西藏、新疆与南海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主张南海争议应该由声索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反对将南海争议问题国际化。

黄岩岛背后的南海博弈是什么?----主权?资源?航线?历史?战略?菲律宾举行反华游行,中方严正交涉。

菲律宾2%的华裔控制了菲律宾80%的财富。

菲律宾局势动荡影响华裔投资信心。

5月17日菲律宾退役军官乘船赴黄岩岛插国旗。

黄岩岛呼唤中国海洋新战略。

中国是否要建立海岸警卫队?我国南海有约35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

历史上,东南亚国家曾发生排华反华事件。

199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排华反华事件,导致1000多名华裔死于非命。

0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矛盾是东北亚区域,朝鲜半岛形势是风向标。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是二战后大国间冷战政策的表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冷战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是美苏;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的原因有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非战非和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6.观察下边《非洲的民族独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目的何在
?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时代宣告结束,美国失去了唯一一个能与它抗衡的战略对手,一度独步天下,获得独霸全球的战略机遇期。

而“911”恐怖分子袭击迫使美国暂时把战略注意力转向了反恐。

在这期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

美国是一个需要敌人的国家,明眼人都看得清楚,“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奔着中国来的。

? 但是民主党执政以来,为了应对国内外的一系列问题,转移人们的视线,奥巴马政府不顾中美两国多年来在经济外交领域业已取得的成果,一再把“亚太再平衡”战略当成挡箭牌,不断在东北亚、中国南海、东海等地挑起事端。

? 在过去的60年中,美国是亚太强国,今天,美国经济虽然长期萎靡不振,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在全球的国际老大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但是美国为什么置诸多更重要的国际国内问题而不顾,执意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 为了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本期“特别关注”,我们邀请了彭光谦、黄星等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当前的处境、中国的应对策略等进行解
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