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械手手臂设计及分析

焊接机械手手臂设计及分析
焊接机械手手臂设计及分析

焊接机械手手臂设计及分析

本文对焊接机器人小臂部分进行结构设计,该部分的关键部件是中心轴,但中心轴是细长轴,将产生较大的挠度,这对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及寿命是相当不利的。可通过对其建立有限元模型,用ANSYS对计算输出的结果进行处理,对结构性能的好坏以及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作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标签:焊接机器人;手臂;轴;强度;分析

汽车工业是点焊机器人系统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在装配每台汽车车体时,大约60%的焊点是由机器人完成。焊接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领域,它占工业机器人总数的25%左右。由于对许多构件的焊接精度和速度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工人已难以胜任这一工作;此外,焊接时的火花及烟雾等对人体造成危害,因而,此课题的提出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焊接机器人驱动与控制系统的选择

通常根据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其机械部分的组成如图1所示。

机器人各关节(即各轴)的运动,最终都归结为相应各轴的驱动电动机的转动。根据本课题的要求,选用交流伺服电动机来驱动。根据一些资料和电动机规格(SGMGH-44A/A21)最终确定电动机的参数如表1所示。

2 小臂部分的设计方案

确定系统结构

点焊机器人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机器人整体的功能要求,小臂部分需要3个电机分别完成3个自由度(U轴管的转动、腕部的转动、腕部的摆动)。三个电机工作若用三根独立的轴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增加机器人的重量。于是产生了三轴同心的结构——四轴机构,并采用同步带传动。由此,确定小臂部分结构方案如图3。

本机构承担着三个自由度的动力输出:a、电机1的动力通过中心轴直接传到腕部提供腕部转运动所需的动力;b、电机2通过同步齿型带、中心轴管把动力传到腕部,提供腕部摆动所需的动力;c、电机3通过同步齿型带、RV减速器把动力传到U轴管,提供U轴管转动动力。

3 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对于中心轴和中轴管两个零件的设计对机器人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电机以及联轴器的直径得d1=20,查《机械手册》第四卷,设计出轴的尺寸。考虑

焊接机械手设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课题:焊接机械手设计 学校: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熟办学点) 年级:2009级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曹胜 学号:0921010113 指导老师:杜建峰 职称:讲师 2013年12月

摘要 本次设计是焊接机械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求我们运用机电的知识完成,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手中大臂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等内容。 此次设计的焊接机械手实际是五自由度的关节机器人。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微机控制,结构紧凑,工作范围大,动作灵活,不仅用于弧焊作业,还可用于搬运和装配作业。 弧焊机器人在通用机械、金属结构等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弧焊机器人是包括各种电弧焊附属装置在内的柔性焊接系统,而不只是一台以规划的速度和姿态携带焊枪移动的单机,因而对其性能有着特殊的要求。在弧焊作业中,焊枪应跟踪工件的焊道运动,并不断填充金属形成焊缝。因此运动过程中速度的稳定性和轨迹精度是两项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焊接速度约取5-50mm/s,轨迹精度约为±(0.2-0.5)mm。 电气系统的设计就是运用机电传动的知识,即PLC系统进行控制,PLC控制系统有西门子系统,欧姆龙系统等。 关键词:焊接机械手 PLC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焊接机械手的总体方案设计 (2) 1.1 焊接机器人的主要组成 (2) 1.2 焊接机器人大臂的设计 (3) 1.2.1 大臂的工作方式 (3) 1.2.2 大臂电动机的选择 (3) 1.2.3 大臂上谐波齿轮传动的设计 (4) 1.3 焊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6) 第二章PLC系统设计 (9) 2.1电气设备概述 (9) 2.1.1电气控制的变压系统部分设计 (9) 2.1.2电气控制的部分设计 (9) 2.2 PLC的应用 (11) 2.2.1 梯形图的设计 (11) 2.2.2 用功能表图表示控制过程 (13) 2.2.3 I/O分配表与配线图 (14) 2.2.4 写出梯形图 (16) 小结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焊接机械手毕业设计

焊接机械手毕业设计 【篇一:自动焊接机械手设计(毕业设计)】 自动焊接机械手设计 1 绪论 1.1 技术概述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 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 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 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 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 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 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 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 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 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1.2 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 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 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 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 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 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 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

机械手的PLC控制(完整)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报告课题:机械手的PLC控制 系部:机电系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1332 姓名:王琪 学号:2013321026 指导老师:贾君贤 2016-6

摘要 机械手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 一。机械手的机械结构采用滚珠丝杆、滑杆、等机械器件组成;电气方面有交流 电机、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组成。该装置涵盖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仪器之一。本文介绍的机械手是由PLC 输出三路脉冲,控制机械手横轴和竖轴的精确定位,微动开关将位置信号传给 PLC主机;位置信号由接近开关反馈给PLC主机,通过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 机械手手爪的张合,从而实现机械手精确运动的功能。本课题拟开发的物料搬运机械手可在空间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可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 行作业,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 关键词:机械手 PLC 交流电机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机械手机械结构 (4) 1.1传动机构 (4) 1.2机械手夹持器和机座的结构 (6) 第二章机械手PLC及电机的应用 (8) 2.1 PLC简介 (8) 2.2 PLC内部原理 (10) 2.3 机械手PLC选择及参数 (12) 2.4 机械手电机的选用 (13) 第三章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 (14) 3.1 机械手的工艺过程 (14) 3.2PLC控制系统 (16) 致答谢词 (21) 参考文献 (21)

引言 在现代工业中,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支柱,无人车间、无人生产流水线等等,已经随处可见。同时,现代 生产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产环境,如高温、放射性、有毒气体、有害气 体场合以及水下作业等,这些恶劣的生产环境不利于人工进行操作。 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是现代控制理 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以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械手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声 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得更为广泛。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较 快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和铁路工业部门的重视。 本课题拟开发物料搬运机械手,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PLC,对机械手的上下、左右以及抓取运动进行控制。该装置机械部分有滚珠丝杠、 滑轨、机械抓手等;电气方面由交流电机、操作台等部件组成。我们利用可 编程技术,结合相应的硬件装置,控制机械手完成各种动作。 由于时间仓促和个人水平限制,我的设计存在着许多还没来得及解决的 问题,希望广大老师、同学能够给予批评指正并予以解决。

机械臂结构设计

工业机械臂结构设计 1)连杆 设计步骤如下: 1.选择“前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2.点选拉伸特征图标, 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终止条件:两侧对称,拉伸高度值15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1。 3.选择“右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4.点选切除-拉伸特征图标,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拉伸高度值61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2。 5.选择图示边线,点选圆角特征按钮,添加半径为5mm的圆角。完成连杆实体造型如图所示。 2)连接件1 1.选择“前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2.点选拉伸特征图标, 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终止条件:两侧对称,拉伸高度值4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 3)连接件2 1.选择“前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2.点选拉伸特征图标,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终止条件:两侧对称,拉伸高度值15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 3.选择“上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4.点选切除-拉伸特征图标, 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终止条件:给定深度,拉伸高度值12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2。 5.选择图示表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6.点选切除-拉伸特征图标,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拉伸高度值40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3。7.选择“前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8.点选拉伸特征图标,在属性管理器中输入终止条件:两侧对称,拉伸高度值12mm,确定,完成实体造型。 9.选择图示表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1,如图3-69所示。

电动机械手结构设计

1 绪论 1.1工业机械手的概述 工业机器手是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专用机械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是无人参与的自主自动化控制系统;他是可编程、具有柔性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允许进行人机联系。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机器人是技术系统的一种类别,它能以其动作复现人的动作和职能;它与传统的自动机的区别在于有更大的万能性和多目的用途,可以反复调整以执行不同的功能。” 工业机械手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机器,更是人类创造的一项伟大奇迹,其研究、开发和设计是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是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机械手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孤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孤焊机器人已经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看来,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械手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影响我国机械手发展的关键平台因素就是其软件,硬件和机械结构。目前工业机械手仍大量应用在制造业,其中汽车工业占第一位(占28.9%),电器制造业第二位(占16.4%),化工第三位(占11.7%)。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机械手应用占总保有量百分比为23.4%~53%,年产每万辆汽车所拥有的机械手数为(包括整车和零部件):日本88.0台,德国64.0台,法国32.2台,英国26.9台,美国33.8台,意大利48.0台。 世界工业机械手的数目虽然每年在递增,但市场是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在新世纪的曙光下人们追求更舒适的工作条件,恶劣危险的劳动环境都需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工。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深化和渗透,工业机械手在汽车行业中还在不断开辟着新用途。机械手的发展也已经由最初的液压,气压控制开始向人工智能化转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将日益完善。 上料机械手与卸料机械手相比,其中上料机械手中的移动式搬运上料机械手适用于各种棒料,工件的自动搬运及上下料工作。例如铝型材挤压成型铝棒料的搬运及高温材料的自动上料作业,最大抓取棒料直径达180mm,最大抓握重量可达30公斤,最大行走距离为1200mm。根据作业要求及载荷情况,机械手各关节运动速度可调。移动式搬运上料机械手主要由手爪,小臂,大臂,手臂回转机构,小车行走机构,液压泵站电器控制系统组成,同时具有高温棒料启动疏料装置及用于安全防护用的光电保护系统。整个机械手及液压系统均集中设置在行走小车上,结构紧凑。电气控制系统采用OMRON可编程控制器,各种作业的实现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国内外实际使用的多是定位控制的机械手,没有“视觉”和“触觉”反馈。目前,世界各国正积极研制带有“视觉”和“触觉”的工业机械手,使它能够对所抓取的工件进行分辨,能选取所需要的工件,并正确的夹持工件,进而精确地在机器上定位、定向。 为使机械手有“眼睛”去处理方位变化的工件和分辨形状不同的零部件,它由视觉传感器输入三个视图方向的视觉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形分辨,判别是否是所要抓取的工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系别:机电信息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腰部回转机构的设计;大、小臂和腕部回转的结构设计。 本设计由整体布局入手,参考现有关节型机械臂的相关设计,初步确定腰部的转动惯量,从而确定电机的选型,安装等相关设计。在机械臂的灵活和精度的前提下完成总体结构的设计,然后根据总体结构,从而确定本设计的机械臂各个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中,主要包括腰部壳体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选择、电机的设计计算、大小臂的结构和固定等。 本设计整体在现有关节型机械臂的结构上做了修改,使得它能够更好的满足本设计的设计要求。本设计结构简单、重量轻、外形尺寸小、设备费用低、运转安全、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和管理。 关键词:机械手;谐波减速器;结构设计

Structure design of robot arm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design of welding structure of the manipulator,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the design of the waist turning mechanism;structure design of large, small arm and wrist rotation. This design by the overall layout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design, the existing joint type manipulator, preliminary determine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waist, so as to determine the motor selection, installation and other related design. Complete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flexible manipulator based on precision and the next, and then based 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of mechanical arm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of all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housing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of shaft, bearing select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ize of motor, arm structure and fixed.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made changes in the existing joint type manipulator structure, so that it can better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this design. The design has simple structure, light weight, small size, low cost of equipment, operation safety, convenient operation, easy to repair and management. KeyWords:robot arm;harmonic drive;structure design

机械手技术要求范本

东莞市塘厦领航者自动化设备厂(https://www.360docs.net/doc/ba1912012.html,) 技术要求

目录 1.概述 (2) 2.供货服务范围 (2) 2.1供货范围 (2) 2.2服务范围 (4) 3.设计依据 (4) 3.1设计依据 (4) 3.2工作环境描述 (4) 3.3土建、公用工程说明 (5) 3.4货物单元 (5) 3.5设计规范 (6) 3.6外观要求 (6) 3.7洁净要求 (7) 3.8安全防护要求 (7) 3.9可靠性要求 (8) 3.10系统抗干扰要求 (8) 3.11电气设备要求 (8) 3.12噪音要求 (9) 3.13主要配置选型 (9) 3.14系统设备用气需求 (10) 3.15系统设备用电需求 (10) 4.主要设备说明 (10) 4.1三坐标机械手 (10) 4.2拉带线 (13) 4.3分选六轴机器人(夹具) (13) 5.双方责任 (14) 5.1甲方责任 (14) 5.2乙方责任 (15) 6.安装调试及验收 (16) 6.1安装范围 (16) 6.2安装要求 (16) 6.3验收 (17) 6.4验收交付件 (18) 7.质量保证体系 (18) 8.附件 (18) 9.协议签署 (19)

1.概述 经友好协商,现广州市科焱机电有限公司(简称甲方)与xxxxx(简称乙方)达成本技术协议,甲方同意采购,乙方同意出售机械手设备,用于最终用户湖北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系统项目。 2.供货服务范围 2.1供货范围

2.2服务范围 乙方负责第2.1节所述内容的设计、制造、运输、卸货、搬运、安装、调试、培训以及验收(含交付件),在上述设备完成安装后协助甲方上位系统调试,协助对接设备安装调试,并在期间提供机械设备的调整及配合。 3.设计依据 3.1设计依据 本协议内容、双方会议纪要及邮件确认事项是项目报价、设计制造、现场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的技术依据。 乙方供货范围内的设备要求满足系统最终功能需求,供货范围内所有的机械设备能够满足电气、软件控制要求,系统内隐含的安全设置、便捷设置、对接设置除特别说明外均包含在供货范围内,乙方应主动确认与供货范围相关的对接要求,保证设备设计、制作、进场、安装、调试、对接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乙方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不周的地方甲方有权追究相关责任。 3.2工作环境描述 工作温度:库区温度30℃±5℃; 相对湿度:10%~60%RH;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工作时制:年工作日365天,每天2班,每天工作20h。

通用机械臂设计说明书

题目: 通用机械臂机构设计

目录 1.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 1.3机械臂的组成 (2) 1.4 设计目的 (3) 1.5研究内容 (4) 2.机械臂的总体设计方案 (4) 2.1 机械臂总体结构的类型 (4) 2.2机械臂主要部件及其运动 (5) 2.3驱动机构选择 (6) 2.4机械臂技术参数 (6) 3.机械臂手部计算 (7) 3.1手部设计基本要求 (7) 3.2典型手部结构 (7) 3.3机械臂手爪的设计计算 (7) 4.腕部的设计计算 (12) 4.1腕部设计基本要求 (12) 4.2腕部结构 (13) 4.3腕部的设计计算 (13) 5.臂部设计以及有关计算 (17) 5.1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5.2手臂的典型机构及其选择 (19) 6机座设计 (24)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机械臂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臂的发展,使得机械臂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臂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机械臂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目前,机械臂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 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臂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臂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臂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臂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 A.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B.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焊接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英文译文

附件C:译文 从工业的角度看——机器人控制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Torgny Bro ga ?rdh A BB机器人、S E-721?stera 68 Va ¨瑞典 2006年10月5日投稿 2007年1月14日发表 2007年5月4日网上刊登 摘要: 对于机器人制造商来说机器人控制技术是一项核心竞争力。为了改善机器人性能、减小机器人成本和开发新的功能,机器人制造商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当今,在这一发展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多机器人控制、安全控制、力控制、三维视觉、远程控制机器人的监督和无线通信等。目前人们正在研讨受益于这些研发的技术应用和机器人制造商所面临的技术挑战。现阶段,基于模型的控制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尽管成本压力致使机器人机械结构更加难以控制,为了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控制模型和控制计划还是越来越精确。可以从某些领域找到机器人未来发展的驱动力。这些领域包括汽车行业新的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食品工业、铸造厂等的最后组装以及大型结构的加工和装配领域。在这里本文提出了未来机器人控制发展的一些情况。一种情况是,轻型机器人的概念可能对未来汽车制造和中小型企业(SME)的自动化产生影响。这样的发展可能导致模块化机器人和在机器人臂结构上使用传感器的控制方案的诞生。上面提到的这种传感器也可以用于冗余安全控制的实现。 高度模块化机器人的引进将增加机器人对安装支持的需求,这样就使得即插即用功能变得更为重要。获得高度模块化机器人的一种途径是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行结构机器人结构。相对于机器人底座来说并行机器人结构有很大的工作空间。为进一步有效地使用机器人,自适应机器人方案就被提了出来,这意味着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程序是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疲劳应力分别得到了控制优化。上述陈述的主要结论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是在远离它的限制, 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开发来获得一个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更广泛应用。 #2007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控制功能;控制应用

机械手说明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大等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例如:在机床加工,装配作业,劳动条件差,单调重复易于疲劳的工作环境以及在危险场合下工作等。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与机械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内,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工业机器人特别是示教再现性机器人不断增多,而且计算机控制的也有所应用。在国外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工业机器人多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而且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占有相当比例。带有“触觉”,“视觉”等感觉的“智能机器人”正处于研制开发阶段。带有一定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1章液压机械手总体方案设计 1.1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拟定 机械手是能够模仿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照给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动作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在工业中应用的机械手称为“工业机械手”。能够配合主机完成辅助性的工作,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机械手能够独立地按照程序,自动重复操作。 根据课题的要求,机械手需具备上料,翻转和转位等功能,并按照自动线的统一生产节拍和生产纲领完成以上动作。设计可参考以下多种设计方案: 1.1.1 采用直角坐标式,自动线呈直线布置,机械手在空中行走,按照顺 序完成上料、翻转、转位等功能。这种方案结构简单,自由度少, 易于配线,但需要架空行走,油液站不能固定,使得设计复杂程度 增加,运动质量增大。 图1.1.1 直角坐标式布局示意图 1.1.2 机身采用立柱式,机械手侧面行走,按照顺序完成上料、翻转、转 位的功能,自动线仍成直线布置。这种方案可以集中设计液压站, 易于实现电气,油路定点连接,但是占地面积大,手臂悬伸量较大。 图1.1.2 立柱式机械手布局示意图

国产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与案例

一、前景: 1.1 低成本竞争的加剧,环境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从业人员生产技能的降低,致使制造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此外,制造商还面临提高生产力、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的挑战。在这种形式下,采取可持续的制造解决方案是一条成本效益显著的途径,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乃至工厂总体绩效的全面改善。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工业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制造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焊接、搬运、装卸,尤其是在工作环境高温辐射恶劣焊接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焊机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 1.2焊接机械手应用及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厂的生产线上工件的焊接成型仍由人工完成,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危

险性,已经满足不了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的要求,针对具体生产工艺,结合加工工件的实际结构,利用机械手技术,设计用一台焊接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机械手主要与焊接辅机组合最终形成焊接生产工作站,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目前,国内外各种机械手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 a.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b.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器件集成度提高,结构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而且维修方便。 c.支持各种焊接工艺(氩弧焊接,CO2焊接等)。 1.支持示教编辑,编程更方便。 2.XYZU动作及其各气动部件逻辑关系清晰明了,轴及IO 可独立或并联控制(支持直线、圆弧插补功能)。 3:完善的工艺设置参数及指令集,系统运行更平滑顺畅。本系统支持直线,圆弧,螺旋, 三轴空间圆弧插补,四轴空间圆弧插补,支持三轴圆弧跟随U轴,摆焊。2路0-10V电压信号输出。8路0-10v电压输入。跟多电压输出要求.可以扩展。 4:控制系统经过严格多项可靠性测试,如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MC(电磁兼容性)、ESD(静电放电测试)、高低

机械手臂设计说明书_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汽车模拟装配线两关节机械手臂 组员姓名:赵治帅张良李杉李廷堃郑宁波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 10939 指导教师:申爱民 20011 年10 月30日

摘要 本文对模拟汽车装配线的工作原理和运动控制做了阐述,对如何防止故障时撞车和故障报警做出了系统说明,并深入研究了导轨的滑撬式传动和脱钩式等其他传动的优缺点;认真研究了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原理,然后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现代汽车总装工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制造总装机械化生产包括整车装配线、车身输送线、储备线、升降机等。主要分为一次内饰装配线(车身打号、天窗、线束、ABS、顶棚、地毯、气囊帘、车门支撑板、车门玻璃、密封条、仪表盘、水箱等)、底盘线(油管、油箱、隔热板、动力总成、后悬、排气管、挡泥板、轮胎等)、二次内饰线(风窗玻璃、座椅、仪表板后端、电瓶、空滤器、备胎、后备箱备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测试线、路试跑到、调整雨淋线等。 但由于受资源和能力限制,我们的模拟生产线只取其中的一次内饰、底盘、二次内饰,加上上线和下线工位,一共是五个工位且都采用一个工位表示。主要目的是将说学过的机电一体化只是都用到,并实现部分功能。达到训练、学以致用,能力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装配工艺结构原理

目录 摘要................................................................................................................................. 目录 ............................................................................................................................. 序言................................................................................................................................... 1总体结构方案说明: ....................................................................................................... 1.1 ........................................................................................................................... 1.1.1..................................................................................................................... 1.1. 2..................................................................................................................... 1.2 .............................................................................................................................. 1.3 ........................................................................................................................... 1.3.1..................................................................................................................... 1.3. 2..................................................................................................................... 1.3.3..................................................................................................................... 1.3.4..................................................................................................................... 2.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原理图................................................................................

焊接机械手臂设计

焊接机械手臂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班级: 15级机械5班 设计题目:焊接机械手臂设计 指导教师: 组别: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6年5月

目录 一、技术参数 (2) 二、设计要求 (2) 三、设计过程 (4) 四、设计结果 (5) 五、设计总结 (7) 六、心得体会 (9)

一、技术参数: 执行标准: GB8366-87 GB15579-1995 额定输入电源: 380V 50Hz 3相额定输入电流: 5A 最大负载:50Kg 额定负载持续率: 80% 液压杆上升速度:20mm/s 最大上升高度:500mm 摆臂最大摆角:150°摆速:10°/s 旋转臂转速:30r/min 二、设计要求: 背景: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各个环节日益要求机械化、智能化。特别是那些工作环境不好,工作条件恶劣的工种对机械化、智能化的要求更为强烈。实现生产加工的机械化智能化不仅可以很好的保护工人们免受工作环境对身体的伤害,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现量与质的双提高。其中,焊接生产就特别需要这样的改进。焊接生产过程存在焊接烟尘大,焊接保护气体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焊接工人的身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且手工操作焊接对焊件结构存在局限性,导致焊接质量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反

应出了焊接生产对机械化与智能化的需求,所以焊接机器人应时而生。 焊接机器人主要优点如下: 1)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保证其均匀性; 2)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天可24小时连续生产; 3)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可在有害环境下工作; 4)降低对工人操作技术的要求; 5)缩短产品改形换代的准备周期,减少相应的设备投资; 6)可实现小批量产品的焊接自动化; 7)能在空间站建设,核能设备维修,深水焊接等极限条件下完成人工难以进行的焊接作业; 8)为焊接柔性生产线提供技术基础; 焊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仅次与装备加工和切削加 工的第三大加工作业,对其进行机器人柔性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的控制器PC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焊接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此课题,我设计的是一个焊接机械手臂。具体内容如下: 1)体积:不大于1m×1m×2m(长×宽×高) 2)如左图所示,具有六个自由度,能够实现多方位的焊接。 3)适用于中低碳钢板、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材、圆 钢、小直径线材、钢板与工件的焊接。只需要更换

工业机械手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

开题报告

目录 摘要............................................................................................................................................................... 4Abstract ......................................................................................................................................................... 6引言............................................................................................................................................................... 7第一章机械手设计要求分析..................................................................................................................... 7 1.1 设计目的和要求........................................................................................................................... 7 1.2.机械手简介与分析....................................................................................................................... 7第二章液压系统设计............................................................................................................................... 8 2.1. 根据工作要求确定一个工作循环周期的运动过程 ................................................................. 8 2.2 据工作循环过程确定系统工况分析图,确保工作运动中的动作连续性 ................................ 9 2.3 拟订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9 2.4 根据整个系统的液压元件需求选择标准的液压元件 ............................................................ 10 2.5 液压缸尺寸的确定及安全强度的校核 .................................................................................. 10第三章. 集成块的设计............................................................................................................................ 12 3.1设计分析..................................................................................................................................... 12 3.2 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13 3.3 下面为集成块的设计步骤........................................................................................................ 15 3.4 液压集成块的加工工艺.......................................................................................................... 17第四章液压集成块CAD技术............................................................................................................... 18结束语.......................................................................................................................................................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

一种写字机械臂的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912012.html, 一种写字机械臂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李俊王春城杨晓帅李勇张天泉王敏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写字机械臂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大量分析、实验,将步进电机运 用于写字机械臂,达到机械臂稳定书写文字的要求。基于写字机械臂的硬件和机械装置做了软件设计,找到了一种适合于本机械结构的控制算法,利用上位机与显示屏相结合提高人机交互,最后根据设计结果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探索机械臂在实际生活中新的存在方式,以求在新的领域内机械臂的应用与技术有所突破。 关键词:写字机械臂;步进电机;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TP24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药、家庭等领域。早期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以减少人力劳动,智能化时代,机械臂与医学相结合可使丧失运动能力的人重新正常生活,这则意味着一个全新领域的到来。写字机器臂可以作为3D打印机原型,加入一个Z轴自由度将写字笔换成微型钻头,还可以雕刻立体图案,将写字笔换成激光头也可以作为微型雕刻机来雕刻图形、徽章等艺术品。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里展出可抄写圣经的机器人,Sonny Caberwal推出的手写机器人Band,通过特定程序控制的机器人NAO,在展会中展示的会写毛笔字的机械臂以及格力写字机械臂,等等,类似的写字机械臂在国外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些成果甚至已经投入了实际工业生产,但是国内写字机械臂的研究与发展相对比较空白,研究出一种具有书写功能的智能机械装置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1.机械结构设计 采用连杆结构实械传动,利用平行四边形四连杆结构实现机械末端与纸面保持垂直,其机械结构。利用平行四边行两对边相互平行的原理可设计出一种一边固定而另一边保持一定角度的平动机械机构,本设计采用两个平行四边行外加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为转角的机械结构,两个平行四边行的短边分别固定到三角形两条短边上,与三角形相接的一条边的对边固定到水平面,我们称这条臂为主臂,另一条为辅臂,此时主臂末端与辅臂末端成一定角度即三角形短边间的角度,此时只需在辅臂末端加一个转角三角形或四边行就可实现机械臂末端与水平面平行。 2.系统硬件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