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最新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最新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

第一节、土壤的成分

(一)、实验

1、用土壤取样器取土壤样本

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存在的生物较多、便于寻找样本)中,用土壤取样器选取2-3个土壤样品(避免实验偶然性)。

2、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

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壤,取5*5*5的一块土壤,放入大烧杯中,体积记为V,沿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刚好全部浸没位置。记录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记作V1。用与土壤等体积的铁块(没有空隙,水不易浸入)代替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作加入水的体积,记作V2。

实验现象:在向土壤中加入水时,会看见土壤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

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且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100%。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5%-35%。

3、土壤中有水吗

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架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壁上会有水珠。说明了土壤中含有水。

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吗

取经充分干燥(避免土壤中水对实验的干扰)的土壤50克-100克(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带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量,此时会发现土壤质量

明显变小。

实验现象:土壤在加热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5、土壤里还有什么

取新鲜的土壤50克-100克,放入大烧杯中,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会,再静置一段时间让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取10毫升的土壤浸出液,过滤收集滤液。然后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是水分蒸发,当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中有残留物。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二)、知识点

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统称为土壤生物。

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有水、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其中,水是植物吸收最多的物质;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的来源;土壤中的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

土壤形成的顺序:岩石风化——岩石进一步分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颗粒的95%左右。

岩石风化因素:风、流水、温度的剧烈变化。各种生物作用也能促进岩石风化,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地衣的作用促进岩石风化。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知识点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是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之一,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砂土类土壤:沙粒多(粗)疏松,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弱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细)通气、透水性弱,保水、保肥性强

壤土类土壤:大致等量,均匀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一)、实验

1、植物的吸水部位在哪里

选取4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右面,随机分为A、B两组。将A组的2株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并在切口处涂上石蜡;B组不做处理。

结果:A组幼苗开始出现萎蔫现象。

结论: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2、植物失水实验

选取4株生长旺盛的同种植物幼苗,随机分为两组。将2组植物的根部西进,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浓盐水的2只锥形瓶。

结果:在浓盐水中的植物萎蔫,在清水中的植物正常生长。

结论:当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液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就吸水;反之,则失水。

3、生长在营养液中的植物

选取生长旺盛的植物幼苗,小心洗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用蒸馏水将其洗净,并将它们种植在4只锥形瓶中(正常、缺氮、缺磷、缺钾)

结果:标准培养液中,植株正常生长;缺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红;缺钾,植株矮小,叶片边缘有褐斑,易倒伏。

(二)、知识点

植物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且根对植物起固定作用,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侧根,大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大豆、青菜、萝卜)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大多数为单子叶植物(葱、蒜、小麦、水稻)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情况和水分情况。(缺水地区的植物根更发达)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分。依次可分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根冠: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起保护作用。

分生区:根冠内侧,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生作用)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的伸长生长。

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出现细胞分化,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增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细胞壁极薄,液泡大,含丰富的细胞液。

土壤颗粒之间含有无机盐和水分,称为土壤溶液。

植物吸水: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之则吸水。(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水分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缺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红;缺钾,植株矮小,叶片边缘有褐斑,易倒伏。

无土栽培原理:根只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只对植物体起固定作用。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

(一)、实验

1、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A组不作处理,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盛有等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蒸腾作用),10分钟后取出枝条。

结论: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运输的。

现象: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由下而上运输的。

2、枝瘤

在一株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上取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结果: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形成枝瘤。

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二)、知识点

茎按形态分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按组成分为木质茎、草质茎

直立茎:直立生长,一般较硬。(樟树、月季、玉米)

攀缘茎:借助茎或叶的变态结构,附着在其他物体上上升(黄瓜、丝瓜)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匍匐生长。(甘薯、草莓)

缠绕茎:茎本身缠绕其他物体上升(牵牛花、菜豆、常春藤)

木质茎一般具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

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对茎起保护作用。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有孔)。木质部(制作家具)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无孔),木纤维具有很强的支持力。髓位于茎的中央,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它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没有形成层)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木本植物,在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呈现出年轮现象,据此可以判断树的年龄。

1)年轮疏松朝南,密集朝北

2)年轮较疏松、颜色较浅是春材,环境好,反之则是秋材

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

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一)、实验

1、蒸腾作用散失什么

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蒸腾作用更快),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塑料袋内有水珠。

结论: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液体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内灌满稀释的红墨水,左边用橡皮管将木本植物枝条与U形管左侧连通,在室内放置约5分钟,右侧水柱下降。

结论:植物蒸腾作用吸收水分。

3、氯化钴试纸(有水会变成红色)

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的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过一段时间,先变色、深一点的是下表皮上的试纸。

结论: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

4、气孔数哪一面多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去蚕豆叶片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载波片上,用解剖针把它们展平,加盖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它们呈半月形(保卫细胞)且里面有叶绿体。再取一片叶子,把它放进盛有热水(60摄氏度)的烧杯中,下表皮的气孔数多。

(二)、知识点

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面积(增加蒸腾作用)。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或小鳞片状,也表面多覆盖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上、下表皮,起保护作用,由大量

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叶肉(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叶脉(内含疏导组织)。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99%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

蒸腾作用的益处:

1)

2)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叶片温度

3)

4)是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

5)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温度高、气流速度快、湿度小、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强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的益处:上表皮易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避免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但水生植物由于不会缺水,且为了利于透气,所以上表皮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半月形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交换的窗口,也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水分多,膨胀;水分少,合拢。温度过高时,蒸腾作用停止。

第六节、

第七节、保护土壤

(一)

(二)、知识点

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89%的土地不适宜农业生产。

土壤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结构;某些细菌、寄生虫、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还有白色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冲杀走了大量的氮、磷、钾元素。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影响了耕地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5-8节知识点复习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 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特点: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 熔化特点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常见晶体:萘、海波、冰、明矾、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蜂蜡等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状态为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度逐渐上升,状态为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80℃,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水的熔点是0℃ 第六节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一般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 b继续吸收热量。 沸腾过程: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 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 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水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容器边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4、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蒸发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等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 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液体蒸发因需要吸收热量而具有致冷作用。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至室温不变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由于热传递回到室温) 6、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 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综合复

第八讲第二章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右图表中方框框出部分)。据此推测() 2.在锰的某种氧化物中,锰与氧的质量比55∶56,锰的化合价为()。 A.+7B.+6C.+4D.+2 3.在化合物NaxRyOz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 A、x+y-z B、(x+y)/z C、(x+2z)/2y D、(2z-x)/y 4.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与氯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y.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AxBy B、AyBx C、BxAy D、ByAx 5.水泥的主要成分有:Ca2SiOx、Ca3SiOy、Ca3Al2Oz其中x、y、z的值分别是()A、2,2,3B、2,3,3C、4,5,6D、4,6,6 6.如果按照某种标准能将FeSO4、Na2SO3、NO划归为同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能划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A、KMnO4 B、Al2(SO4)3 C、KClO3 D、K2HPO4 7、根据下列叙述,对其“式”进行判断:(1)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4(OH)(PO4)3,②Fe3O4若看做“混合氧化物”时,可改写成FeO?Fe2O3,根据化合价规律和前述写法,则Pb3O4(四氧化三铅)可改写为2PbO?PbO2(Pb的化合价为+2价,+4价),③为了方便某些化学计算,98%的浓H2SO4改写为 9H2SO4?H2O。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③ D、②③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电和磁 1、简单的磁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北极N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 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物理学家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分布的情况。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 S 极。 3、地磁场:地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拟,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4、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优点是:(1)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3)磁的极性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 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它把电能转化成为机械能。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使线圈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_在平衡位置(还有很多可能)_____. 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切割磁感线运动。若电路不闭合,则无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压。这种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方向有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我国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兹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1秒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大型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两部分。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 8、家庭电路: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 220 , V,分辨火线、零线的工具是测电笔 电能表的作用:测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220V 10(20)A ”的意 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四章

2010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学科学八(下)第四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你可以做下列哪件事() A、直接跟月球上的同伴对话 B、做托里拆利实验 C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D、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已知钢棒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按图所示一个挨一个连接起来,最后出现的磁极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磁铁周围才有磁 场 、磁感线是由铁屑形成的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闭合曲线、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5、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平安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 同学增强安全意识,懂得交通、用电、 饮食、用火等安全知识。下列图示的做法中, 你认为较为安全的是() A、⑴⑵ B 、⑴⑷ “⑵“⑶ D 、⑶⑷ 6、AB导体作如图所示的运动,下述各种情况会产 生感应电流的是()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2)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 率用电器;(4)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可能引起家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A、只有(1)(2) B 、只有⑵(3) C 、只有⑵(4) D 、只有(1)(3) 8、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材料有巨磁电阻效应,即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4、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 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 ) 沿规血左右运动 (A) 垂也址面问酸向外运动垂比跃血向£代啊外运功沿抵面上下迄动 (D)

【精选资料】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第二章测试题与答案

A B C D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Na-23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氧气 D 、高锰酸钾 3、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4、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铁钉 B 、木炭 C 、白磷 D 、硫粉 5、下列物质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的细纱或水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硫 D 、红磷 6、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 A 、质量减少 B 、质量增加 C 、化学性质改变 D 、化学性质不变 7、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 6H 12O 6),下列不需要的是( )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氮原子 D 、氧原子 8、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 +3O 2 2CO 2+2H 2O 可推测A 的化学式是( ) A 、CH 4 B 、 C 2H 4 C 、C 3H 6 D 、C 3H 8 9、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C+O 2点燃==CO 2 B 、2KClO 3 == 2KCl+3O 2↑ C 、Zn+ H 2SO 4 = ZnSO 4+H 2↑ D 、HCl + NaOH=NaCl+H 2O 10、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 、铁生锈 B 、水汽化 C 、煤燃烧 D 、呼吸作用 11、下列生理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八年级(上)科学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96.53%。 2. 河 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3.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 7、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第二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

第三节.水的密度 1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 4、常温下气体的密度是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千分之一。 5、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6、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压强的单位: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一块砖对地的压强是1000Pa,人站在地面 上,对地的压强是15KPa)

(完整)八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科学 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要点 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 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 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 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A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B 、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C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 D 、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电路中有分支,6、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注意:无论是绝缘体、导体在摩擦过后都会带电。 7、摩擦起电 ①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注:摩擦过程中我们手要不停的运动,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8、两种电荷: ①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②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③了解摩擦起电带的何种电荷,橡胶棒和丝绸带负电,毛皮和玻璃棒带正电。(重点记忆) 9、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二节 电流的测量 1. 电流(1) 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7.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8.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测试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1-3节》测试 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 分,共50分) 1.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 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 3. 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 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 均是 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发光 B. 都剧烈燃烧 C. 都是氧化反应 D. 都发生爆炸 7. 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冰 B.氯酸钾、二氧化锰 C.氧化镁、锰酸钾 D.水、液态氧 9.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 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0.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11.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自然、缓慢氧化,有人叙述这些变化有如下共同点:○1都产生热量 ○2都要发光○3都属于氧化反应○4都很缓慢○5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6都需要温度达到着

2019浙教新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电与磁 【知识梳理1】 一、磁体: 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 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退磁)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小 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 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 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内部相反) 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 五、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 【知识梳理2】 一、电磁铁: 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 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 (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2、能量变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1)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2)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⑶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七、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磁生电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产生感应电压的条件: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可以断开)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电和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铁:铁质的磁体)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小磁针或悬挂起来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①磁铁能吸引铁钉的原因:铁钉被磁化,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 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 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科学方法说明:爱因斯坦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认识它。这就是转换法——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 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从一些非常直接的现象去间接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的物理量直接测 量。如: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再如: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如电阻R、密度ρ,可根据其定义式R=U/I、ρ=m/V转换为可直接测 量的U、I、m、V,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温度转换成液柱的 升降制成温度计;将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压强计。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 的方向。 4、磁感应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①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完整版)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__有答案(经典)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22=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硫代硫酸钠 C.玻璃 D.冰 2、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 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 A.1/2倍B.4倍C.1倍D.1/4倍 5.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C.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个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C.120℃的水一定沸腾 D.90℃的水也可能沸腾 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 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l/2 B.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 C.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9、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 A.湿衣服逐渐被晾干 B.樟脑丸放在箱子里逐渐变小 C.铁块被熔成铁水 D.冬天早上“落霜” 10.只有量筒,要取出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x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厘米,的汽油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厘米3的汽油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1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 12、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第2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 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 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 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 C (2)分解反应:A B+C 2、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八下科学复习提纲整理

八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 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 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三、地磁场: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综合

科学八(下)单元练习 第4章综合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 小科取了一底部带小孔的塑料花盆,栽种了一株薄荷草,放在阳台上晒了两天,发现植 株萎焉了,于是将花盆浸入盛水的脸盆中,2小时后取出称量,发现比浸盆前明显增重了,增重的是() A. 水的质量 B. 土壤的质量 C. 空气的质量 D. 有机物的质量 2. 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 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3. 土壤的形成正确的顺序为() a. 岩石的风化 b. 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 c. 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d. 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A. abcd B. bcad C. abdc D. cbad 4. 在自然界,有一类生长在盐碱土壤中的植物叫盐生植物,这类植物特别能抗盐碱,而其 他植物却不能在盐碱地生存,则原因主要是() A. 前者能从土壤中吸水,而后者失水 B. 前者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土壤中溶液浓度 C. 前者细胞壁的保护功能超过后者 D. 前者根呼吸作用的能力弱于后者 5. 某地试行用“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酸性溶液)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①加强呼吸作用②加强光合作用③改良碱性土壤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6. 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把甲叶片放在阳 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液泡 D. 叶绿体 7. 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对植物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以下会导致气孔关闭的是() A. 当植物失水过多时 B. 蒸腾作用最强时 C. 光合作用最强时 D. 放出氧气最多时 8. 天平的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插有一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 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边平衡。(见右图)现将此装置移 至阳光下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天平哪边将会下降,主要原因 是() A. 左、光合作用 B. 左、杯内水分的蒸发 C. 右、树叶的蒸腾作用 D. 右、树叶的呼吸作用 9. 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行为后,一位生物学家提 出,进入土壤的空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然 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记载的重要 数据来自观察() A. 叶片大小的增加 B. 茎大小的增加 C. 叶片数目的增加 D. 根数目的增加 10.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几种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尿素、化肥 D.灭火器灭火 2.某气体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里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这种气体。若用这种气体与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该气体的性质与氧气不同 C.可采用与制氧气相同的实验装置来制取该气体 D.加热时要使试管受热均匀,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4克CO2和3.6克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4.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5.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 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 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实验室制CO2一般有5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 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7.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A.在实验室用一支漏底的试管,一个小烧杯,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和一团细铜丝, 可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杂质 C.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用适量的稀硫酸来除去热水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1.图 2.表 3.计算机图像 4.公式 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 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性质

八下科学第四章电与磁知识点全面(有答案)

§4-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叫做司南,其勺尾相当于磁体的S 极。(记忆:司南→指南) 2.下列物质能被磁体吸引的是: C D A铜块;B铝块;C钢块;D钴、镍材料(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A磁体的中间部位磁性最强;B磁体的两极可以分离;C具有磁性的物体不可能再失去磁性; E人造永磁体的材料是铁做的;F地理北极相当于地磁南极。(地理北极为地磁南极,因此指南针N极指北方) ★6.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在磁场中小磁针N 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7.下列有关磁感线说法正确的是: A A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而建立的一种模型; B磁感线密处说明磁场要弱;C磁感线总是从S极流出,流回N极; D某点磁感线的方向和该处小磁针的S极指向一致; E磁感线的方向不可能相交,即磁场中不可能有相同的磁场方向。(前半句对,后半句解释错误,正确解释为:如果相交,则交点处磁场方向为两个,而磁场中任一点的磁场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假设不成立) ★8.请标出磁感线方向、磁体的磁极:(小磁针的黑色端为N极) (方法一:利用小磁针N极指向为该点磁场方向,先确定磁感线方向,再得出磁极) (方法二:应用同极相吸,异极相斥,即小磁针N极指向磁体S极直接确定磁极,再得出磁感线方向) A:同为S B:同为N C:左N右S D:左S右N §4-2电生磁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 ★2.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和磁铁一样存在磁场;而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是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而且离导线越近,同心圆分布越密集。 3.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不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要大大增强,原因是铁芯在磁场中被磁化后相当于一个磁铁。 ★4.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相同或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即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5.请标出A图中螺线管的极性,B图中的电源正负极(小磁针黑端为N极): S N + - 方法:标出看得到的电流方向,四指顺着指向电流方向 绕握线圈,拇指指向为N极; 已知N极,右手握好后,看得见的手指指向为图 中看得见得导线电流方向; (手指指向:指根到指尖的方向,即为电流方向) 6.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组成了一个电磁铁。 ★7.下列产品没有用到电磁铁性质的是: E A电铃;B电磁起重机;C电磁继电器(相当于一个利用低压和弱电流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来控制高压和强电流的自动开关);D磁悬浮列车;E电动机(应用的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而转动) 8.下列工具利用了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的是:ABC A电铃;B电磁起重机;C电磁继电器;D磁悬浮列车 ★9.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使用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用低电压来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来控制强电流。阅读P112页图4-29“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1)当控制电路断开时,工作电路红灯亮的;(2)当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