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喘振及处理
喘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喘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喘振是一种常见的故障,那么喘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喘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
喘振的原因烟风道积灰堵塞或烟风道挡板开度不足引起系统阻力过大。
(我们有碰到过但不多);两风机并列运行时导叶开度偏差过大使开度小的风机落入喘振区运行(我们常碰到的情况是风机导叶执行机构连杆在升降负荷时脱出,使两风机导叶调节不同步引起大的偏差);风机长期在低出力下运转。
喘振的解决方法风机在喘振区工作时,流量急剧波动,产生气流的撞击,使风机发生强烈的振动,噪声增大,而且风压不断晃动,风机的容量与压头越大,则喘振的危害性越大。
故风机产生喘振应具备下述条件:a)风机的工作点落在具有驼峰形Q-H性能曲线的不稳定区域内;b)风道系统具有足够大的容积,它与风机组成一个弹性的空气动力系统;c)整个循环的频率与系统的气流振荡频率合拍时,产生共振。
旋转脱流与喘振的发生都是在Q-H性能曲线左侧的不稳定区域,所以它们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旋转脱流与喘振有着本质的区别。
旋转脱流发生在图5-18所示的风机Q-H性能曲线峰值以左的整个不稳定区域;而喘振只发生在Q-H性能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旋转脱流的发生只决定叶轮本身叶片结构性能、气流情况等因素,与风道系统的容量、形状等无关。
旋转对风机的正常运转影响不如喘振这样严重。
风机在运行时发生喘振,情况就不相同。
喘振时,风机的流量、全压和功率产生脉动或大幅度的脉动,同时伴有明显的噪声,有时甚至是高分贝的噪声。
喘振时的振动有时是很剧烈的,损坏风机与管道系统。
所以喘振发生时,风机无法运行。
防止喘振的措施1)使泵或风机的流量恒大于QK。
如果系统中所需要的流量小于QK时,可装设再循环管或自动排出阀门,使风机的排出流量恒大于QK. ;2)如果管路性能曲线不经过坐标原点时,改变风机的转速,也可能得到稳定的运行工况。
通过风机各种转速下性能曲线中最高压力点的抛物线,将风机的性能曲线分割为两部分,右边为稳定工作区,左边为不稳定工作区,当管路性能曲线经过坐标原点时,改变转速并无效果,因此时各转速下的工作点均是相似工况点。
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

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风机喘振是指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现象,通常表现为风机整体或部分结构的不稳定振动,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喘振的出现往往会给生产和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喘振现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原因分析。
1. 气动力失稳。
风机在运行时,由于叶片的设计不合理或叶片表面的腐蚀、磨损等因素,会导致风机叶片受到气动力的不稳定作用,从而引起振动。
2. 结构失稳。
风机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疲劳、连接螺栓松动等因素都会导致风机结构的失稳,从而引起喘振现象。
3. 惯性失稳。
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叶轮的不平衡或转子的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风机的惯性失稳,从而引起振动现象。
二、现象表现。
1. 频率跳变。
风机在运行中,频率突然发生跳变,表现为振动频率明显变化,这是喘振现象的典型表现。
2. 声音异常。
风机在喘振时,会发出异常的噪音,通常是低频、深沉的嗡嗡声,这是喘振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 振动幅值增大。
喘振时,风机的振动幅值会明显增大,甚至超出正常范围,这是喘振现象的直观表现。
三、处理方法。
1. 优化设计。
针对风机叶片和结构的设计不合理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解决。
采用流场仿真、结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风机进行全面的设计优化,提高风机的稳定性和抗振能力。
2. 定期检测。
针对风机结构的材料疲劳、连接螺栓松动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通过振动监测系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风机结构的失稳问题。
3. 动平衡调整。
针对风机惯性失稳问题,可以通过动平衡调整来解决。
对风机叶轮、转子等部件进行动平衡校正,提高风机的运行平稳性。
4. 加强管理。
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加强对风机的管理和维护,做好日常巡检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风机的异常现象,防止喘振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风机喘振是一种常见的振动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我们对风机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处理。
电站轴流式风机的失速喘振与防治

风机开度
风机电流
风机出口压力
单位
%
A
kPa
工况
失速时
停磨稳定后
失速时
停磨稳定后
失速时
停磨稳定后
07011.17
33.2/33.44
29.61/23.42
84.39/88.28
83.81/83.81
10.29/10.21
9.4/9.3
07.11.25
32.08/30.20
2 两次失速过程
2.1 在2007年11月25日01-02时,发电负荷为365MW-340MW,当运行人员将原有的四台磨运行调整为三台磨运行时,一次风机发生了失速,表13记录了风机失速前后一定时间段内一次风机及制粉系统的有关参数。
007年11月25日2#炉一次风机失速状态集控室表盘参数
时间
单位
1 轴流风机的失速与喘振现象
轴流式风机当调节叶片(动叶调节风机为动叶片,静叶调节风机为入口调节叶片)角度固定在某一位置时,在正常工作区域内,风机的压力随风机流量的减小而增加,当流量减小到某一值时压力达到最大、当流量进一步减小时,风机压力和运行电流突然降低,振动和噪音增大这一现象被称为风机失速。 风机失速后有两种不同表现,一是风机仍能稳定运行,即压力、风量、电流保持相对稳定,但噪音增加;风机及其进、出口气流压力承周期性脉动;风机振动常常比正常运行高。这种现象称之为旋转失速。另一是风机即压力、风量、电流大幅度波动,噪音异常之大,风机不能稳定运行,风机可能很快遭受灭性损坏,这种现象称之为喘振。
图3 轴流风机旋转失速原理
如图3所示,若叶片2、3或4失速,则在这些叶片间的空气流动减少或完全停止。随之造成在这些区域里沒有压升,这会造成向风机叶轮进口测的逆向流。从而在这些叶片的周围形成一个气流变化很大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图上的阴影区。叶片5在进入这区域后冲角α将增加,随之叶片失速。相反叶片2的α角将减少,这样会造成这个叶片脱离失速。这种现象称之为旋转失速。由于失速区在叶轮内环绕移动的速度总是小于叶片的移动速度,因而相对于定子来说,失速区的移动方向与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同。
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

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风机喘振是指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现象,这种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对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一、风机喘振的原因。
1. 气动因素,风机在运行时,由于叶片和机壳之间的气流动态压力不稳定,会导致振动增大,从而引发喘振现象。
2. 结构因素,风机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叶片、轴承等零部件的制造质量不达标,都可能成为喘振的根本原因。
3. 运行条件,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速、气压等的变化,也会导致风机喘振的发生。
二、风机喘振的现象。
1. 声音异常,风机在运行时会发出异常的噪音,这种噪音往往是由于喘振引起的。
2. 振动加剧,风机在运行时振动加剧,甚至会引起设备的共振现象,严重影响设备的稳定性。
3. 能效降低,喘振会导致风机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增加,严重影响设备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三、风机喘振的处理方法。
1. 结构优化,对于风机的结构设计和零部件制造,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结构合理、零部件质量可靠。
2. 运行监测,对于风机的运行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风机运行的影响。
3. 振动控制,采用振动控制技术,对于风机的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小振动幅值,降低振动对设备的影响。
4. 气动优化,通过对风机的气动性能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气动因素对风机运行的影响,减小喘振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风机喘振是风机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气动因素、结构因素和运行条件等方面。
针对风机喘振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结构优化、运行监测、振动控制和气动优化等方面。
只有通过对风机喘振的原因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确保风机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稳定。
防止轴流风机喘振措施

防止轴流风机喘振措施
防止轴流风机喘振的措施包括:
1. 安装阻尼器:在轴流风机的进出口或蜗壳内安装阻尼器,可以减少风机的机械振动。
2. 加强轴系统支撑:增加轴承的数量和间隔,使用更好质量和更高精度的轴承,以增强轴系统的刚性和稳定性。
3. 在风机进出口处设置扰流板和导流器:通过扰流板和导流器的设计,可以减小进出风口的压差和气流波动,从而减少风机喘振的可能性。
4. 安装均速管道:在风机进出口处加装均速管道,可以减小进出口的压差,提高风机工作的稳定性。
5. 加装减振装置:在风机的支座或基础上安装减振装置,例如弹簧隔振器、减振防震垫等,可以有效减少风机的振动传递。
6. 加强风机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保持风机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喘振风险。
7. 对风机进行动平衡:通过动平衡机进行精确的动平衡调整,使风机转子的质量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不平衡导致的喘振。
8. 采用适当的轴流风机型号和规格:选择合理的风机型号和规格,确保其工作在合适的工况范围内,减少喘振的产生。
9. 进行风机系统的装配和调试:风机系统的装配和调试要按照工程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每个部件的连接准确,系统运行平稳。
关于风机喘振原因与处理

关于风机喘振原因与处理喘振,顾名思义就象人哮喘一样,风机出现周期性的出风与倒流,相对来讲轴流式风机更容易发生喘振,严重的喘振会导致风机叶片疲劳损坏,出现喘振的风机大致现象如下:1 电流减小且频繁摆动、出口风压下降摆动。
2 风机声音异常噪声大、振动大、机壳温度升高、引送风机喘振动使炉膛负压波动燃烧不稳。
常见的原因:1 烟风道积灰堵塞或烟风道挡板开度不足引起系统阻力过大。
(我们有碰到过但不多)2 两风机并列运行时导叶开度偏差过大使开度小的风机落入喘振区运行(我们常碰到的情况是风机导叶执行机构连杆在升降负荷时脱出,使两风机导叶调节不同步引起大的偏差)4 风机长期在低出力下运转。
一般的处理原则是调整负荷、关小高出力风机的导叶开度使风机出力相近,再根据上面所说的可能原因进行查找再作相应处理。
所谓喘振,就是当具有“驼峰”形Q-H性能曲线的风机在曲线临界点以左工作时,即在不稳定区工作时,风机的流量和能头在瞬间内发生不稳定的周期性反复变化的现象。
风机产生的最大能头将小于管路中的阻耗,流体开始反方向倒流,由管路倒流入风机中(出现负流量),由于风机在继续运行,所以当管路中压力降低时,风机又重新开始输出流量,只要外界需要的流量保持小于临界点流量时,上述过程又重复出现,即发生喘振。
轴流风机性能曲线的左半部具有一个马鞍形的区域,在此区段运行有时会出现风机的流量、压头和功率的大幅度脉动,风机及管道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噪声显著增高等不正常工况,一般称为“喘振”,这一不稳定工况区称为喘振区。
实际上,喘振仅仅是不稳定工况区内可能遇到的现象,而在该区域内必然要出现的则是旋转脱流或称旋转失速现象。
这两种工况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又有一定的关系。
象17如下图图所示:轴流风机Q-H性能曲线,若用节流调节方法减少风机的流量,如风机工作点在K点右侧,则风机工作是稳定的。
当风机的流量Q < QK时,这时风机所产生的最大压头将随之下降,并小于管路中的压力,因为风道系统容量较大,在这一瞬间风道中的压力仍为HK,因此风道中的压力大于风机所产生的压头使气流开始反方向倒流,由风道倒入风机中,工作点由K点迅速移至C点。
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

风机喘振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风机喘振是指在运行过程中,风机叶片或整机出现振动,产生噪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设备损坏。
喘振现象给设备运行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对于风机喘振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需要引起重视。
一、原因分析。
1.风机设计问题,风机叶片设计不合理或者风机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会导致风机在运行时产生振动。
2.风机安装问题,风机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安装不牢固或者安装位置选择不当,都会引起风机振动。
3.风机叶片损坏,风机叶片受到外部冲击或者长时间运行磨损,会导致叶片不平衡,产生振动。
4.风机运行环境,风机运行环境不稳定,比如风速突变或者风向改变,都会引起风机振动。
二、喘振现象。
1.噪音,风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异常的噪音,这是喘振现象的一个主要表现。
2.振动,风机在运行时会出现明显的振动,可以通过观察风机叶片或者机体的晃动来判断。
3.设备损坏,严重的喘振现象会导致风机设备的损坏,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处理方法。
1.优化设计,对于新购的风机设备,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改善叶片结构和整机结构,减少振动产生的可能。
2.加固安装,在风机安装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机的固定,确保风机安装牢固,减少振动产生的可能。
3.定期检查,定期对风机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叶片损坏或者设备松动等问题,做好维修和更换工作。
4.环境控制,对于风机运行环境,可以通过控制风速,改善风向等方式,减少风机振动产生的可能。
5.安全监控,在风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振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风机喘振是一种常见的设备运行问题,对于喘振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通过优化设计、加固安装、定期检查、环境控制和安全监控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风机喘振现象的发生,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稳定生产。
希望本文对风机喘振问题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风机发生喘振处理方法

1、一次风母管压力下降,两台风机动叶开度增大。
2、两台风机电流偏差很大,失速/喘振风机电流大幅度下降。
3、炉膛负压波动大。
4、锅炉燃烧不稳定,炉膛火焰电视突暗突明。
5、就地检查风机运行声音异常,振动大。
喘振原因:
1、一次风机Q-H性能曲线不好。
2、一次风用户太少,系统憋压;
3、两台一次风机出力不平衡,出现抢风现象;
喘振处理:
1、立即解除协调控制,将机组切为TF方式运行,给水、燃料手动控制,风机恢复正常且各部温度稳定至正常值后,投入机组协调控制。
2、立即将两台一次风机动叶控制切至手动,根据一次风机出口风压和一次风机电流波动幅度以及就地声音情况,正确判断喘振的一次风机,失速风机的动叶适当关小,未失速的风机动叶关小的幅度可以大些,减小系统阻力。
7、锅炉负荷较低,运行磨煤机台数较少时,备用磨煤机冷风调节挡板可开启10~20%,减小一次风系统阻力。
8、一次风机入口滤网堵塞时应及时清理,防止滤网堵塞引起风机喘振。
9、要求在进行停止制粉系统操作时,按照如下程序操作:
1)解除将停止制粉系统自动,逐渐将给煤机出力减至最小出力后停止给煤机;
2)维持磨煤机出口温度,待磨煤机内存煤吹空、磨煤机电流下降至初始电流后,先逐渐关闭热风调节档板,再逐渐关闭冷风调节档板,待冷、热风调节档板全部关闭后,方可停止磨煤机。
4、管道存在杂物或挡板位置不正确,管道阻力特性改变,风机运行在不稳定区域。
5、对制粉系统应加强监视,根据煤质情况,判断入炉的煤量以及制粉系统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6、风机失速的主要原因就是风压高、风量小,运行人员多总结风机的特性。
7、制粉系统的风量是由风压和风门开度计算而得,只能作为参考,不是真实的风量,在风门开度较大和较小时,该风量与实际风量相差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机喘振及处理
喘振,顾名思义就象人哮喘一样,轴流风机出现周期性的出风与倒流,严重的喘振会导致轴流风机叶片与轴承的疲劳损坏,造成事故,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
一般喘振发生时必然伴随着电流频繁摆动、出口风压下降并摆动,噪声大、振动大、机壳温度升高、炉膛负压波动,燃烧不稳等现象。
然而,发生喘振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轴流风机在不稳定工作区域运行,或是烟风道积灰堵塞,烟风道挡板开度不足,误关等引起系统阻力过大引起的。
当轴流风机工作点在K点(分界点)右侧时,风机工作是稳定的。
当轴流风机负荷降到低于Qk时,进入不稳定区工作(即轴流风机性能曲线左半部的马鞍形的区域)。
当轴流风机的流量Q<QK时,这时轴流风机所产生的最大压头将随之下降,并小于管路中的压力,因为风道系统容量较大,在这一瞬间风道中的压力仍为PK,因此风道中的压力大于风机所产生的压头使气流开始反方向倒流,由风道倒入风机中,工作点由K点迅速移至C点。
但是气流倒流使风道系统中的风量减小,因而风道中压力迅速下降,工作点变为E点,由于轴流风机在继续运转,轴流风机流量QF>QE,风机又开始输出流量。
随着压力的上升,为了与风道中压力相平衡,工况点又从F跳至相应工况点D,此时又出现QD>QC风又开始倒流。
所以只要外界所需的流量小于QK,上述过程又重复出现。
只要运行中工作点不进入上述不稳定区,就可避免风机喘振。
当喘振出现时,我们一般可通过迅速开大喘振风机的动叶或提高频率,提高风机的出力。
即让Q>QK,来避过喘振点K。
或是全开进,出口挡板,加强空预器吹灰等方法来减小风道阻力,避开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