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放射治疗规范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技术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技术一、协议方信息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治医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治疗目标和原则11 治疗目标通过放射治疗,旨在控制直肠癌的局部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11 治疗原则放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因素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三、治疗前评估2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的特点、既往治疗情况等。
211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盆腔等部位,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活动度等情况。
212 影像学检查包括盆腔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以明确肿瘤的范围、侵犯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21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214 病理诊断通过活检或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四、治疗方案31 放射治疗技术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等。
311 照射范围确定照射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以及可能存在的亚临床病灶。
312 照射剂量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照射剂量。
313 治疗次数和时间制定合理的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间间隔,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14 同步化疗在放射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会联合使用化疗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五、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1 患者准备患者在治疗前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
治疗期间应按照医生的要求保持固定的体位,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直肠癌放射治疗规范

直肠癌放射治疗规范(一)放射治疗适应证。
直肠癌放疗或放化疗的主要目的为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
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Ⅱ~Ⅲ期直肠癌;姑息性治疗的适应证为肿瘤局部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对于某些不能耐受手术或者有强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可以试行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
1.I期直肠癌不推荐放疗。
但局部切除术后,有以下因素之一,推荐行根治性手术;如拒绝或无法手术者,建议术后放疗。
(1)术后病理分期为T2;(2)肿瘤最大径大于4cm;(3)肿瘤占肠周大于1/3者;(4)低分化腺癌;(5)神经侵犯或脉管瘤栓;(6)切缘阳性或肿瘤距切缘<3mm。
2.临床诊断为Ⅱ/Ⅲ期直肠癌,推荐行术前放疗或术前同步放化疗。
3.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Ⅱ/Ⅲ期直肠癌,如果未行术前放化疗者,必须行术后同步放化疗。
4.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T4),必须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放化疗后重新评估,争取根治性手术。
5.Ⅳ期直肠癌:对于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的Ⅳ期直肠癌,建议化疗±原发病灶放疗,治疗后重新评估可切除性;转移灶必要时行姑息减症放疗。
6.局部区域复发直肠癌:可切除的局部复发患者,建议先行手术切除,然后再考虑是否行术后放疗。
不可切除局部复发患者,若既往未接受盆腔放疗,推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放化疗后重新评估,并争取手术切除。
(二)放射治疗规范。
1.靶区定义。
必须进行原发肿瘤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
(1)原发肿瘤高危复发区域包括肿瘤/瘤床、直肠系膜区和骶前区,中低位直肠癌靶区应包括坐骨直肠窝。
(2)区域淋巴引流区包括真骨盆内髂总血管淋巴引流区、直肠系膜区、髂内血管淋巴引流区和闭孔淋巴结区。
(3)有肿瘤和/或残留者,全盆腔照射后局部缩野加量照射。
(4)盆腔复发病灶的放疗。
①既往无放疗病史,建议行复发肿瘤及高危复发区域放疗,可考虑肿瘤局部加量放疗。
②既往有放疗史,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放疗。
2.照射技术。
根据医院具有的放疗设备选择不同的放射治疗技术,如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等。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2023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
中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结直肠癌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2010年,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结直肠癌领域专家撰写并颁布了《结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2010年版)》(简称《规范》\《规范》的发布对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应用的普及和理解的深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2023年先后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了4次修订,内容涉及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和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
2023年版《规范》既参考了国际指南的更新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
2023年版《规范》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结直肠癌整体诊疗水平的进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造福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
1概述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3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发病率上升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筛查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开展的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证实了筛查的效益。
目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主要是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再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便DN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大便初筛的效益。
国外经验显示,在医疗资源较发达的地区,每3~5年实施一次结肠镜检查也可取得较好的筛查效果。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直肠癌的综合治疗原则1.早、中期直肠癌患者,若基本情况允许应首选手术治疗;2.建议对II、III期直肠癌患者进行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
无论术前放、化疗还是术后的同步放、化疗均是II、III期可切除直肠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3.对局部晚期、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采用单纯性放射治疗。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一直以来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都有着较高的地位。
主要适应证为:(1)II/III期直肠癌的术前放疗;(2)II/III期直肠癌的术后放疗;(3)早期直肠癌经肛门肿物切除后的放疗;(4)局部晚期直肠癌(T4)的放疗;(5)复发后再程治疗直肠癌的放疗。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禁忌证(1)完全性肠梗阻、恶病质等不能耐受放疗;(2)既往已做盆腔高剂量照射,盆腔部位不能再接受放疗。
直肠癌术前、术后放疗的靶区勾画和定义(1)GTV 影像图像上确认的大体肿瘤范围,包括原发病灶和转移性淋巴结。
(2)CTV ①术前放疗CTV:GTV及直肠周围系膜区、骶前、骶3上缘以上(梨状肌起始部)髂外血管淋巴结引流区、全部髂内血管淋巴结引流区、闭孔淋巴结引流区。
病变位于上中段时,不必包括坐骨直肠窝,如果病变位于腹膜返折以下则需要包括坐骨直肠窝。
T4的病变如侵犯前列腺(男性)、阴道中下段(女性),可考虑包括髂外淋巴结引流区。
②术后放疗CTV:瘤床、骶前、骶3 上缘以上的髂外血管和部分髂总血管淋巴结引流区、全部髂内血管淋巴结引流区、闭孔淋巴结引流区、手术疤痕 (Mile's 术后 )。
上界为 L5 锥体下缘,上段直肠癌CTV的下界为吻合口下2~3cm,不必包括坐骨直肠窝。
中下段直肠癌CTV的下界为吻合口下2~3cm,包括坐骨直肠窝。
(3)PTV 在CTV的范围基础上头脚方向外放10mm,左右外放5~10mm,腹背外放5~10mm。
(4)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勾画包括双侧股骨头、膀胱、照射范围内的小肠(需勾画到PTV最上层的上两层)和睾丸。
《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手术后康复管理
疼痛控制
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如物理疗法、心理支持 等,有效管理术后疼痛。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供适当的肠内或肠外 营养支持。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术后恢复,预防深 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 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2
contents
目录
• 规范概述与背景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 药物治疗进展及新型药物介绍 • 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技术探讨 • 营养支持和姑息治疗理念更新
01
规范概述与背景
推动科研与临床结合
鼓励临床科研人员积极参与规范制定与实施 过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适用范围及对象
医疗机构
01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结直肠癌诊疗工作,包括综合医院、
肿瘤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
医务人员
02
面向从事结直肠癌诊疗工作的医生、护士、技师等医务人员。
患者及家属
03
为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提供诊疗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
支持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姑息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同时,关注患者心理需 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04
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手术前评估和准备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手术耐受 性。
肠道准备
术前进行肠道清洁,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心理准备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减轻焦虑和恐惧。
直肠癌手术后放疗操作方法

直肠癌手术后放疗操作方法
直肠癌手术后放疗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旨在提高手术效果、预防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以下是直肠癌手术后放疗的操作方法:
1. 计划放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放疗计划,包括放疗的剂量、持续时间和治疗方式等。
2. 定位标记:在开始放疗之前,医生通常会利用CT扫描等影像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定位标记,以确保放疗能够精确照射到直肠癌残留的部位,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3. 放疗技术:常见的放疗技术包括外照射、内照射和合作照射。
- 外照射:将放射线从体外照射到直肠癌残留的部位。
常见的外照射技术有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螺旋CT放疗等。
- 内照射:通过放置放射源直接照射到直肠癌残留的部位。
内照射可通过经肛门(endorectal)或经膀胱(endovaginal)放射源来实施。
- 合作照射:外照射和内照射的结合,旨在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和治疗效果。
4. 放疗剂量和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确定合适的放疗剂量和
持续时间。
通常,放疗会在手术后的数周内开始,并持续数周至数个月。
5. 预防措施:由于直肠癌手术后放疗可能引起副作用,如腹泻、疲劳、皮肤不适等,医生会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如适当调整放疗剂量、选用保护性服装等。
总之,直肠癌手术后放疗需要确保有效照射直肠癌残留的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应综合考虑个体化的放疗计划。
因此,在进行直肠癌手术后放疗时,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指导和建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技术

膀胱充盈:
膀胱位於盆腔中央,充盈時佔據大部分盆腔,與小腸、
直腸、前列腺等緊密相鄰。膀胱充盈可將小腸排擠出 盆腔,增加小腸與靶區之間的距離,從而有效降低小 腸受照體積和劑量。
Kim等研究了20例接受術前放療的直腸癌病人,DVH圖 分析發現,膀胱充盈狀態與排空狀態相比,30%、 50%、90%等劑量線所包繞小腸體積分別減少67.1%、 70.9%和82%。
2,線上IGRT技術
3,離線自適應IGRT
一,概述 1, 發病率 2, 應用解剖 3,淋巴引流 4,診斷 5,臨床分期 6,治療 7,放射治療
二,治療體位 三,放療技術
1. Mile氏手術(Abdominal Peritonium Resection,APR):
1908年mile提出經腹—會陰術式切除直腸癌,多用
內乳淋巴結區的照射
腋淋巴結區的照射
五,胸壁照射與淋巴引流區照射野的銜接
1,切線野和鎖骨上野的銜接
切線野和鎖骨上野的散射交會可形成“熱點”,不僅 照成皮下組織纖維化,而且該熱點可影響至前肋和肺 尖的劑量,增加放療後肋骨骨折、肺尖纖維化的發生 概率。
消除切線野的扇形散射可採用轉動治療床的方法,使 雙側切線野中心軸線向足部傾斜,從而使兩切線野上 界成為無扇形散射的直線,與鎖骨上野的下界吻合。 另一種辦法是使用懸掛鉛擋消除切線野往鎖骨上野方 向的散射。
一,概述
1,發病率
黑人最高,(150/10萬男性),白人其次,黃種人最低 (1/10萬男性)。
在過去10年中,CaP在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明顯 提高,分別增加1.34-4.7倍。我國則增高了2.3倍。 在 亞洲國家中日本最高(18.1/10萬),韓國最低(3.87/10萬), 我國北京市的發病率為4.55/10萬,但亞洲國家整體發 病水準仍明顯低於歐美國家。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前言: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
第一章绪论1.1 背景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
其包括结肠腺癌、直肠腺癌、结肠黏液腺癌等类型。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国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
第二章诊断2.1 临床表现结直肠癌常见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等。
其他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
医生应综合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2.2 病史及辅助检查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个人史,特别是结直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等相关疾病。
辅助检查包括肠镜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T/MRI等。
2.3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经过肠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应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肿瘤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第三章分期与分级3.1 分期根据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系统,将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分期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分级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对结直肠癌进行分级。
分级的结果对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治疗4.1 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早期结直肠癌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晚期结直肠癌常需行前切除术或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分期结果来确定。
4.2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术前和术后化学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药物选择应根据不同分期、分级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3 放射治疗对于某些高危结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