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宜都市交通局徐静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我党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家档案局于2007年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服务民生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做好服务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工作者如何主动融入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如何自觉服务民生,这是摆在全体档案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把“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一直把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政权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告诫后人“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以上古言揭示了两个哲理,一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二是以民为本,治国首略。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广大劳苦大众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状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领导集体的光荣传统,站在时代的最高处,想在人民的最深处,提出了“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问题来抓,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了,人民群众满意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才有了强大的动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全面理解民生档案的新内涵

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群众方方面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发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但就目前而言,权威部门对民生问题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结合档案工作,民生领域的档案涉及哪些内容、涵盖哪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着力探索、全面理解。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1、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申诉个人利益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2、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3、国企转制档案。包括国企转制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4、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以及群众看病、就诊、医保、医患处理、病案防保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5、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6、公共服务档案。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上述领域及内容虽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民生档案的全部内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条主线,那就是民生档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

三、扎实探索民生档案的新举措

民生档案既然涉及如此多领域,涵盖如此多内容,影响如此之重大,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超前思考、努力探索,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顺应形势潮流、满足社会需求、广大公众满意的路子来,以服务民生、回报社会。当前,应从五个方面思考档案工作服务民生这一大局:

1、认清形势,形成共识。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党和国家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亿万人民的长久幸福。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清这一形势,主动融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行列,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我为解决民生问题出点子、找路子、解难题的良好局面。

2、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民生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对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既要宣传民生问题的地位、意义,又要宣传民生档案工作在改善民生、和谐民生、促进民生中的作用,以全面营造关乎民生、体察民情、善解民忧的良好环境。

3、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要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调查研究之路,通过摸情况,订规划、搞试点、出政策、抓重点,以实现稳步推进。同时,要围绕民情、民需、民意,积极开展档案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四进”活动,组织和发动基层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到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4、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抓民生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档案部门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教育、国土、环保、房管等作为民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履行本部门民生档案的管理职能,积极配合本级档案部门做好各自工作,要健全工作网络,寻找服务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努力实现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性互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加强监督,强化服务。要使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健康的发展,档案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加强行业监管,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超前”:一要超前控制。民生档案不仅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而且价值系数大,群众特别关注,各职能部门对该收集、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建档资料齐全完整;二要超前监管。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三要超前服务。基层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在民生档案工作中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谋划方案,而且要认真履行职责,精心指导、帮助,促使本地、本单位民生档案有序推进,规范运作。

总之,做好民生档案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