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

合集下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本文通过介绍手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饮食调理、护理措施、床位和体位护理、药物治疗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方法。

重点强调了胃瘫患者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强调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的重要性,并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手术后胃瘫、饮食调理、床位护理、药物治疗、护理质量、护理工作1. 引言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

在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时,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

护理人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与医生进行沟通,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

在饮食调理方面,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一般而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应以流食为主,避免过硬、过热、过油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要点包括分次进食、慢咽、少量多餐等。

在床位护理和体位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患者的体位,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

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也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次数和剂量,避免发生药物滥用或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在结论中,我们要强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的重要性,指出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和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手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手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食物停留在胃部不能顺利排出,导致恶心呕吐的症状,同时腹部也会感到不适和疼痛。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腹部手术的病例日趋增多。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例亦在增加,胃瘫这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对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在治疗观念上的挑战。

我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腹部术后胃瘫患者12例的诊治资料做了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2007年收治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45岁。

其中胃大部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肠吻合术1例,直肠癌术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

术后发生胃瘫时间为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

发生最长1例为术后第七天,已开始进食2d,患者出现腹胀、呕吐,上腹彭隆有振水音等症状和体征。

均经经过电子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造影确诊,7例泛影葡胺造影显示造影剂在胃内潴留,胃肠吻合口处无造影剂通过,动态观察胃蠕动几乎消失,3h后透视观察,仅见少量造影剂进入小肠。

12例胃镜检查,见胃内有大量滞留液,吸出胃液约800m1,幽门及吻合口水肿,但胃镜可顺利通过。

7例患者术前静点灭滴灵250m1,2次/日,3~5d。

12例患者术前和/或术后均用5%的18-氨基酸静点,500~1000m1/日。

1.2 治疗方法均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首先采用心理治疗,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情。

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营养支持,适当时机恢复胃肠内营养;适量输入新鲜全血、血浆及白蛋白等;适时使用胃动力药或辅使中药及针灸治疗。

1.3 结果本组12例于术后13~28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2 讨论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1 gastroparesis synd rome,PGS)是一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4]PGS病程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影响术后的康复。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整体护理体会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整体护理体会
担 。 因此 , 积极预防 、 全 面 护 理 是 促 进 患 者 康 复 的关 键 。2 0 0 4—
留置 胃管 , 持续 有效 的 胃肠减 压 , 以减轻 胃平 滑肌扩 张 , 使 胃得 到充分休 息 , 从 而减 轻 吻合 口的水肿 。( 2 ) 用3 % 高渗 盐水 洗
胃, 3 7 欠/ d , 既可 以减轻 胃黏膜水肿 、 保持 胃管通 畅 , 又可 以观察 引流液 的量 和性状 。( 3 ) 当患 者上腹饱胀感 、 恶心 、 呕吐缓解后 , 拔除 胃管 , 进流质饮食 。( 4 ) 治疗 过程 中密切监 测患者 白蛋 白 , 血红蛋 白水平 。 1 . 2 . 3 营养支持护 理 全肠外 营养 支 持 ( T P N) 能抑制 消化 液
手术后 胃瘫 又称手 术后 功 能性 胃排空 障碍 J , 是指 胃大部 切 除、 胰十二指肠切 除 、 胆囊切 除等手术后 所发生 的 以胃排 空不 良为 主要 表现 , 经 非手 术 治疗 可以恢 复 的一种 并发 症。 胃瘫 的 发生既影 响手术的治 疗效 果 , 同时也增 加患 者 的痛苦 和经 济负
1 . 2 护 理 方 法
营养状况 , 使 肺部感 染及 切 口延 迟愈合 等并 发症 明显减 少。禁 食期 间须常规监 测血 糖水平 , 根 据监测 结果 调整血 糖水 平。准 确记 录 2 4 h出入水量 , 监测水 电解 质及 酸碱平衡 , 及时发现问题
并予 以纠正 。肠 内营养 ( T E N) 操 作简单 经济 实惠 , 能促 进 胃肠 功能恢 复 , 缩 短 胃瘫 的病程 , 是 治疗 胃瘫 的有效 措施 , 应尽快 由
1 2 0 1 3—1 2, 我院对 1 2例 胃癌根 治术 后 胃瘫 患者采 用非 手术 方法治 疗 , 经过 整体 护理配 合 , 获满 意效果 , 现将 护理 体会 总结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关键词:胃肠道手术;患者行肠内营养;护理体会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治疗之一,营养支持包括肠外与肠内营养。

由于术前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足,术后因手术创伤,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能量消耗,因此早期行肠内营养,能保持胃粘膜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3~74(平均58)岁,胃癌30例,结肠癌16例,胃窦癌6例,直肠癌7例,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术中空肠内留置鼻肠管。

1.2材料与方法;采用鼻肠管,长度145mm,术中将营养管置于远端吻合口之下20~30cm处,均在术后24h给予5%温葡萄样氯化钠注射液由鼻饲管滴注,使肠道适应,若无不适,在6~24h肠内营养500ml,均采用输液泵滴注,滴速以20ml/h的速度均速滴入,,由慢至快,加温器加温至37~40度,每天输注总量由500ml逐渐增至1500ml,肠内营养时间6~12d。

2护理2.1心理护理在行肠内营养之前,护士应耐心告知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优越性,解释鼻饲管可能产生的不适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适患者逐渐调整刀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2.2管道的护理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

在营养液输注期间不用冲管,结束时用温开水50ml,冲洗管道;在每日输注前后,均以温开水冲洗管道,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道,及时处理故障以保证输入营养液的管道通畅,管饲过程保证输注系统各环节不被污染,管饲用具更换1次/天。

2.3输注液的护理首先检查营养液质量、生产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

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或置于4度的冰箱内冷藏,一般冷藏不超过24h,确保不被污染。

一般以37~38度左右为宜,输注过程中营养液温度应视患者的要求而定,可采用水袋或电加热器于管道近端加温。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13例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13例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13例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结果:13例患者均获痊愈,无1例患者需再次手术。

结论:注重心理沟通,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配以必要的药物干预是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高质量护理的关键。

标签: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亦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因胃动力功能紊乱引起的胃流出道非机械梗阻性排空障碍[1]。

临床常表现为术后进食数日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和长期不能进食等症状。

胃瘫病程较长,个体差异大,治疗较困难,易给患者精神、身体及经济上造成很大影响。

如果护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胃瘫患者的预后。

现总结我院2006年01月至2012年05月诊治的13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资料,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

年龄39~77 岁,平均54.2 岁。

腹部手术方式为远端胃癌根治术3例,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上消化道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门脉高压症行断流、脾切术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1例,腹茧症肠排列术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例。

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

1.2 治疗方法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静脉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洗胃后经胃管注入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

胃镜检查并胃镜刺激胃壁、置放鼻空肠营养管,并结合中医针灸、中药汤剂等综合治疗。

1.3 结果本组13例患者胃瘫发生于腹部术后5~10d,胃动力恢复时间12~53d,平均20d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继续基础病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尿量变化。

长期卧床患者勤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

每日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

腹部术后胃瘫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腹部术后胃瘫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
手术后 P S的出现 ,患者及家属由 G
作 者单 位 :2 0 9 江苏省徐州市 中心医院 2 10
于对 自身 疾病不理解 。 对疾病预后信心不足 , 均存在 不同程度 的焦虑 、 恐惧心理 , 给予重新长期 留置鼻肠 管 , 加 重 了患者 的 心理 负担 。 验证 明 , 虑 不安 者 更 实 焦 血液 中肾上腺素增 多。动物实验证 明, 给动物注射或 口服 肾上腺 素 , 会引起呼 吸急促 , 血压 、 血糖升高 , 血 管舒张 , 容易发怒 ; 焦虑恐惧时 , 会抑制消化腺的活动 和肠 胃的蠕动[。临床工作 中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 者及家属 的情绪反应 。准确评估患者 心理反应的原 因 , 对 性 给予 心 理 疏导 , 解 胃瘫 发 生 的原 因 、 生 针 讲 发 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疗方法 : 讲解 留置鼻肠管的重要作 用及方法 , 置管过程 中易产生的不适及配合要点 。愉 悦 情 绪 还 可 以增 强 消 化 腺 的活 动 . 进 唾 液 、 促 胃液及 胆 汁 的分 泌 , 进 胃功 能 的恢 复 _。本 组 患 者 通 过 积 促 2 _ 极、 主动 、 耐心 、 持续 的心理支持 , 都能重新树立同病 魔 作斗 争 的信 心 , 利 完成 治 疗全 过 程 。 顺 22 鼻空肠营养管 的置放 本组患者 中有 l . 例为术 中经腹放置空肠营养管 , 其余患者均为在 x线透视下 从鼻腔放置的鼻空肠管施行 E 具体置管方法如下 : N, () 1术前用 1 地卡因行鼻咽部局部麻醉 , % 经鼻腔插入 带有导丝的鼻空肠营养管 , 在透视下置人 胃内。 2 经 () 鼻空肠 营养管注入空气约 6 L 充分显示 胃十二指 0m , 肠 的 大体 轮 廓 , 于插 管成 功 。 ( ) x线 透 视 监 视 便 3在 下, 根据 胃十二指肠走形用 力扭动导丝 , 必要 时调整 患者体位 。 4 当前端已超过腰椎中线偏左 3 () 0 m以上 c 处 ( 置管前 。在鼻空肠营养管的前端放入直径 02 m .e 金 属钢 球 1 , 在 x线 透 视下 可 清 晰确认 鼻 肠 管前 个 故 端的位置 )拔出导丝 , , 注入造影剂确认鼻空肠营养管 前 端 已进 入 屈 氏韧 带 后 3 m 以远 。 ( ) 入 生 理盐 0e 5注 水 5 L以确认鼻空肠 营养管通畅。( ) 0m 6 在鼻空肠 营

双腔胃管Ⅱ型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护理体会

双腔胃管Ⅱ型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护理体会

双腔胃管Ⅱ型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双腔胃管Ⅱ型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护理心得。

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16例应用双腔胃管Ⅱ型治疗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16例患者双腔胃管Ⅱ型护理中,2例患者因双腔胃管护理不当而导致1例堵塞,1例胃肠减压和空肠营养管贯通无法起到胃肠减压和营养作用。

结论:妥善护理双腔胃管Ⅱ型治疗胃瘫综合征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标签:胃瘫综合征;胃排空;双腔胃管Ⅱ型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一种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为0.47%一28%。

我科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共使用双腔胃管Ⅱ型经治16例胃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普遍良好,现就其护理注意事项予以总结,以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水平。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下:术后1周仍然需行胃肠减压或者停止胃肠减压进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而需要胃肠减压者;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征象;胃引流量大于600—800 ml/d且持续时间大于5天;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为诱因者;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等。

按照此标准诊断纳入研究病例16例PGS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岁—78岁,平均47.4岁,其中原发疾病肝外伤3例,胃癌者2例,脾部分切除术后2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胃大部切除6例,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

本组PGS均发生于术后的3-7天,其中术后3天停止胃肠减压出现症状者16例,术后3-7天进食流质出现症状者12例,手术7天以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出现症状者8例。

1.2 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1.2.1 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均需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保证酸碱平衡,5%高渗温盐水洗胃,2~3次/天。

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P<0.05),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

结论:为了有效减轻胃瘫综合征对于胃大切术后恢复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更好的维护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胃大切术;胃瘫综合征;护理方法胃大切术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方法,同时应用于胃癌的外科治疗中。

胃大切术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容易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损伤其迷走神经,出现胃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残胃功能紊乱和排空功能障碍。

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干预,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1]。

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胃大切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术后恢复期间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92例患者于我院接受胃大切术治疗,术后均出现不同才横渡的胃瘫综合征。

以上患者分别接受综合护理(46例)和常规护理(46例),并进行分组对照,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27,最高龄76岁,最低龄28岁,平均年龄(54.2±6.4)岁。

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29,最高龄74岁,最低龄26岁,平均年龄(52.6±5.9)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症治疗,行胃肠减压,并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促胃动力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
发表时间:
2012-05-18T15:18:35.7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4期供稿 作者: 欧阳龙鸿
[导读]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

欧阳龙鸿(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331500)
【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PGS患者胃排空
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常导致病期延长。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
PGS治疗的关键在于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内营养途径的
建立是实施肠内营养的先决条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 年1 月~2009 年1 月诊治24 例PGS患者,其中男14 例,女10 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5.4 岁。其中胃癌根治术有13
例,毕
Ⅰ式吻合术4 例,毕Ⅱ式吻合术9 例;胃底间质瘤胃部分切除术1 例,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 例,壶腹周围癌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
3 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2 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造瘘术1 例。所有患者在术后4~10 d内
开始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突发性的上腹部胀满、膨隆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上腹痛不明显
;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有时混有胆
汁,吐后症状消失。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符合下列标准:①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食出现上腹饱胀、呕吐等胃潴留症状,或术后1周仍未恢复肠蠕动功能;
②泛影葡胺或碘油造影示胃蠕动明显减弱或不蠕动。③胃引流量
800 mLd,持续超过7 d;④胃镜检查见吻合口大小正常,纤维胃镜能顺利
进入吻合口直达小肠,同时输出袢肠段未见明显潴留液;⑤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⑥未应用影响平
滑肌收缩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吗啡等
[1]。
1.3
治疗
1.3.1
一般治疗
PGS
确诊后,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禁饮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使残胃得以休息,用
3%
的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洗胃并抽空胃内容物,每日1~2 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纠正低氧血症,抑制
胃酸分泌,控制感染及术后高血糖,补充微量元素及液体。此外,应用小剂量激素可减轻吻合口水肿。
1.3.2
促胃动力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和多潘立酮等,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直接
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作用,既可促进胃排空,又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反流性食管炎。
1.3.3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途径建立方法:①胃镜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先将鼻肠营养管沿一侧鼻腔置入胃内,然后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头
部之黑色结扎线,使之随胃镜一起通过胃肠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将营养管置入吻合口下
20~30 cm 的空肠内,造影
确认置管成功后即开始肠内营养。本组
5例实行该方法,其中2 例撤出胃镜时将营养导管带出,行二次置管;1 例第2 天营养管返入胃内,
再次置管。②胃镜加导丝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首先胃镜通过胃肠吻合口,然后经活检钳孔将导丝插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撤
出胃镜,将一小儿导尿管自一侧鼻孔插入,从口腔引出,将导丝近端经导尿管孔自口腔引至鼻腔,然后将营养管沿导丝置入吻合口下
20~
30 cm
的空肠内,造影确认置管成功后即开始肠内营养。实行该方法6 例,其中2 例第2 天营养导管返入胃内,再次置管。③介入辅助三腔
管置入法:三腔管其中一管腔通胃腔引流胃液,一管腔用于肠内营养,另一管腔与营养管末端球囊相通,可防止营养液返流和营养管返回
胃内。

肠内营养途径建立后开始肠内营养,用营养泵持续24 h滴入。第1 天40 mLh,2~3 d后增加至60~120 mLh,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
30
℃。肠内营养期间每天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 次,以防止输注管堵塞 。引流胃液经营养管注入,1~2 h 1次。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的基础上,减少静脉补液量。
1.3.4
监测指标

肠内营养期间,每天记录患者体质量、尿量、胃液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症状;每3~4 d测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肠内营
养前和恢复经口饮食前检测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收集
24 h尿测定尿素氮以计算氮平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最早于术后第12 d恢复胃动力,最迟第35 d,平均16.8(16.8±6.12) d,胃液引出量800~2 500 mLd。胃
动力恢复常很突然,患者有饥饿感和胃液引出量明显减少,恢复经口饮食。在肠内营养期间,所有患者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
析均无明显异常。肠内营养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有显著提高,无继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PGS
是腹部外科术后的一个早期并发症,多见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胰腺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发生率0.3~10%[2]。至今
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功能性病变。术前幽门梗阻、毕
Ⅱ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
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白蛋白血症均为
PGS发生的危险因素[3]。一旦并发PGS,加上原发病和手术创伤因素,以及长期禁食、胃减压治疗,
大量消化液丢失,患者处于营养饥饿状态,机体对能量、蛋白质、水分及无机盐等需求明显增加。若营养支持不当,可迅速出现水、电解
质失衡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4]。
参考文献
[1]
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13-15.
[2]
刘金达,蔡志民,余佩武,等.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6):524-527.
[3]
廖有祥,汤恢焕,刘庆武,等.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18-321.
[4]
郎德海,王梦炎,贺夫林.肠内营养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3):13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