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胃癌相关基因及其在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癌 基 因 ; 胃肿 瘤 ; R A 小 分 子 干 扰 ; 信 号传 导 N ,
Adv n e n t d n Ga t i n e l t d Ge e n h i a c s i S u y o s rc Ca c r Rea e n s a d t e r Ap l a i n i e t n f Ga t i Ca c r p i t n Tr a me t o sr c c o ne
Q A i J , U ib 1DU ah  ̄ QA0L 31 r u t S ho o n i dc n esy K n n l 0 We, U t L OJ o 1 n , AN C iu t u G a a colfKu mn Me i U i ri, u mi . d e g l a v t g
HE ./e 基质 金属 蛋 白酶 ( MP 一 的 活化 在 胃癌 的发 生 、 展 中起 重 要 作 用 。本 文 就 近年 胃癌 相 关 基 因及 其 R 2nu和 M ) 9等 发
在 胃癌 治 疗 中的 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旨在 帮 助 理 解 胃癌 发 生 、 展 的分 子 机 制 , 为 其 基 因靶 向 治 疗 提 供 一 定 的 理 发 并
mu t g n ,a d mu t se r c s n ov n tu t r la d e p e so b o mai e f ma y r lt d g n s fw ih t e l — e e n l — tp p o e s i v li g sr cu a n x r s in a n r l is o n e ae e e ,o h c h i i t
摘 要 胃癌 是 我 国 最 常 见 的 恶性 肿瘤 之 一 . 病 率 和 死亡 率均 较 高 胃癌 的 发 生 由 遗传 和环 境 等 诸 多 因素 相 互 发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胃癌的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其仍然位居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和肿瘤所致死亡的第五位和第三位,而相较于非洲和北美地区,东亚地区有着最高的胃癌发病率,在我国胃癌位居肿瘤致死亡的第二位。
作为一个多因素致病疾病,胃癌目前相对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男性性别、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等。
持续的HP感染可致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进而导致异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
许多学者通过对胃黏膜胃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结果以及血清学标记物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预测胃癌发生风险的评估体系。
本文旨在归纳目前已有的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现有体系对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风险的评估效果。
一、基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的评估体系一些血清学标记物,如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均由胃黏膜所分泌,因此其水平的变化也提示了胃黏膜状态的改变,PGⅠ低水平以及PG Ⅰ/PGⅡ比值(PGR)低水平与胃体部黏膜萎缩改变有较好的相关性,G-17则被认为是胃窦部黏膜萎缩的一个预测因素,但这些指标单独用于预测胃癌风险的准确率都偏低。
因此,多项危险因素联合血清学指标所构建的评估体系被尝试用于预测胃癌的风险。
Miki于2011年联合HP血清学抗体结果和PG水平,提出了ABC 方法用以预估胃癌发生风险,该方法界定PGⅠ≤70 µg/L且PGR ≤3为PG阳性,血清HP抗体滴度≥30 U/mL为HP阳性,根据血清学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HP-、PG-)、B组(HP+、PG-)、C组(HP+、PG+)、D组(HP-、PG+)四组,胃癌风险依次升高。
Kishino等的研究中,分组为A、B、C和D组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07%(4/6 105)、0.5%(8/1 739)、0.8%(16/2 010)和1.1%(3/281)。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分析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肿瘤之一,尤其在一些亚洲国家,胃癌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手术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手术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腹腔镜手术并非没有风险,手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现状1.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胃癌组织切除,并进行相关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
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围手术期护理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全过程的护理工作。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包括: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护理、术后的康复护理等方面。
术后的康复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指导等内容。
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难点腹腔镜手术具有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围手术期护理也相对更为复杂。
术后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风险也相对更高,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
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1. 术前心理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于患者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他们对手术的信心,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术中护理技术腹腔镜手术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他们需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流程,配合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腹腔镜手术术后的并发症管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任务之一,对于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早期胃癌诊治综述

理想的肿瘤标记物 , 可作 为早 期诊断和筛 选理想指标 。
e 胃癌 抗 原 ( A s 在 胃 癌 组 织 中 . MG g )
诊 时 主 要 临 床 症 状 为 上 腹 隐 痛 的 占
6.% , 腹胀 占 3.% ; 有部 分 患者 03 上 1O 另
伴有 泛酸、 嗳气 、 便 、 血 、 黑 呕 食欲 减 退或 体质 量减 轻 等 ; 有 5例 ( . 2 ) 无 只 27 % 为 症状 患者 , 系体 检 时 胃镜 检查 发 现病灶 。
临床 上常用 的 胃癌筛 查 的血清 肿瘤 标 志 物 。尹鹏 等 研 究 指 出 , 上述 单 独 使 用 时, 其敏感性在 1 % 一6 % , 如果联 合 6 5 而
监 测 则 敏 感 性 可 以 达 到 8 % 以 上 。 因 5
可为I 临床提 供 胃癌早期 诊 断和 观察 复发 的参数 。 ② 影像学检查 。 aX线 气钡双重对 比造影 检查 : . 胃气 钡 双重对 比影 像学 检查 可 以通过 双对 比 像、 黏膜像 、 充盈 像 和压迫 像 等清 晰地 显
示病变 , 种 检 查 方 法还 可 相 互 补 充证 四
有无淋 巴结 转移 。根据 浸润 的深 度 可分 为 胃黏膜 内癌 与黏膜 下癌 。E C根据 病 G 灶形态可分为 l ( 型 隆起型 ) Ⅱ型 ( 、 浅表 型 ) Ⅲ型( 、 凹陷型 ) 混合 型 ( 和 以上各 型 的混合 )其 中 Ⅱ型又分为 Ⅱa型( 表隆 , 浅
5年生存率参差不 齐。 目前 , 胃癌 的诊 治
仍应强调早期诊 断 、 推广 胃癌标准根治术
和 以手 术 为 主 的综 合 治疗 。
早 期 胃癌 的概 念 和 分 类
能应 用的诊断 胃癌 的检查 主要 如下几种 。
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

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确诊时已为进展期[1],手术切除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有效方法[2],成功的胃肠道肿瘤手术由:完整的病灶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及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构成。
关系到肿瘤根治的效果,及患者能否在术后平稳恢复和良好的生活质量[3],吻合口瘘则是威胁消化道重建安全乃至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死亡率高达50%[4]。
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予以综述。
1 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因1.1 一般情况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与免疫力下降,且大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病,生理储备能力及应激能力下降,术后禁食进一步加重了体内负氮平衡,易造成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将影响吻合口愈合,导致吻合口瘘发生[5]。
梁国栋等[6] 研究60岁以上胃癌患者197例,行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3.2%(26例)同时认为老年胃癌患者手术中切除脾脏或者胰腺,增加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其机制尚不明确。
1.2 术前情况1.2.1 术前放化疗20余年来,新辅助化疗被越来越多临床医生所接受,2009版《NCCN胃癌臨床实践指南》已将其纳入对T2及更高分期胃癌的治疗建议中。
新辅助化疗有以下优点:防止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影响化疗效果;防止切除原发肿瘤刺激剩余肿瘤生长;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播散,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减少术后转移、复发;化疗敏感性试验,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敏感药物;剔除不宜手术患者[7,8]。
但是化疗药物影响细胞增殖及胶原纤维形成,对吻合口的愈合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同时导致吻合处组织水肿,血运异常,组织愈合能力差对吻合口愈合不利,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1.2.2 术前营养状况我国胃癌患者明确诊断时大多已为进展期胃癌,消瘦、营养状况较差较为明显,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术前营养支持,但是因经济或者其他因素,营养情况略有改善便进行手术,加上手术的应激,术后禁食等,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大大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胃癌肿瘤标记物与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相同, 因此 H r p n e et 临床治疗 H R2 c i E 一 高表达的胃癌理
应有 效 。大 多 数研 究认 为 H R 2的过 度 表 达 预 示 着 E. 对 化疗 尤 其 对 C MF方 案 的 抵 抗 。H ret ecpi 增 强 常 n能 规化疗 药 的疗 效 , 已在 乳 腺 癌 动物 模 型 和 临床 试 验 这 中得 到 证 实 , 与铂 类 、 杉醇 、 紫 塞替 哌 、 春 瑞 滨 、 罗 长 希 达、 阿霉 素 、 磷 酰 胺 、 氨 蝶 呤 等 均 有 协 同 或 相 加 环 甲
[ ] 吴军 , 4 叶正宝 , 马韬 , . 等 西妥昔单 抗联合 F LF X 治疗 晚期 胃癌 O O 4
一
例报道 [ ] 外科理论与实践 ,0 8 1 ( )2 2— 8 J. 20 ,3 3 :8 2 3
[ ] 张杰 , 5 舒维清 , 卫 , 胃癌中 H r / e 朱 等. e- nu过表达 与基 因扩增及其 2 意义 f ] 中华病 理学杂 志 ,0 3 3 ( ) 5 j. 2 0 ,2 1 :2~5 3
eb 一 rB 1的表 达 产 物 , H R E b 是 E / rB家 族 的 四个 成 员 之
一
或表 达常伴 有 胃淋 巴结 癌 转 移率 增 高 , 但亦 有 相 反
的报 道 ・ 。
,
故 又名 H R 1 E b 一。该 家族 属 于 I型 受体 酪 E . 或 rB 1 E F 存在 于 大 多 数 细 胞 中 , 多 种 肿 瘤 中都 有 GR 在
[ ] V rn s 0’w c J Moolnl nioisi te tam n f 2 eoeeML, D yrP. n o a a t de n h r te t c b e o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一般在 12~24 h 后恢复 [3]。而以往临床观察显示,小肠蠕 可占比全球范围的 1/2[1],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针 动及肠鸣音在术后 2 h 即可恢复,术后 6~12 h 可进行肠内
对这一现象,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方案。患 营养输注。胃肠道动力学显示,早期肠内营养能促使胃癌
3 肠内营养供给途径
况。保障喂养管的畅通,每次输注前后使用生理盐水、温
胃癌患者的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应根据手术方式 的不同选择对应的供给途径,中华医学会针对肠内营养供 给途径提出以下建议:(1)近端胃肠道吻合术的患者,可使 用顶端位于吻合口远端的营养管展开肠内营养支持。(2) 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管饲营养供给建议使用较细的空肠 造瘘管或鼻肠管。(3)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经胃造 口防止空肠营养管是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4)腹部大手 术患者,术中经鼻空肠穿刺放置喂养管,相对安全。一般
有学者提倡适度营养支持的概念,其认为,因早期开展危 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的方式
重症患者的应用支持,需重视患者胃肠道代偿机制与机体 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机体创伤应激反 储备能力的发挥,侧重于肠道功能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 应,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杨兰、张霞 [6] 研究发现肠内营
因素包含以下几点:(1)肿瘤对营养物质的消耗相对较高, 针对不耐受早期营养供给胃癌术后患者,因采取肠外营养
且肿瘤自身会释放毒性,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同时因肿瘤 方式。对或肠内营养效果较差的患者。转换营养的目的,
侵入还会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从而引发营养不良的状况。 是将肠内、肠外营养相结合,起到营养成分互补的作用,同
(2)肿瘤的发生会对胃肠道消化及吸收功能造成一定的影 时降低单独使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MicroRNA 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MicroRNA 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09临八王亚文200900232137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有18-25 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与其靶基因mRNA 3'-非编码区的碱基互补配对,降解靶基因mRNA导致转录后沉默或者抑制靶基因mRNA的翻译过程,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研究显示部分microRNA 在胃癌组织中确实存在表达异常,且异常表达的microRNA通过对其靶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过程。
外周血中microRNA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microRNA应用于胃癌的临床诊疗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众多研究提示microRNA在胃癌的演进中的作用可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micro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胃癌;microRNA;机制;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前言:MicroRNA(miRNA,miR)是最初于1993 年由LEE 等在秀丽线虫中发现的一类含有18-25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随后研究发现其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1]。
miR-NA 虽然不能编码蛋白,但是能够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 3’-非编码区(3'-untranslationalregion, 3'-UTR)的碱基互补配对,降解靶基因mRNA 导致转录后沉默或者抑制靶基因mRNA 的翻译过程,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
miRNA 在肿瘤中异常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miRNA 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4]。
胃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深入地探讨其发病机制对于其预防、治疗及提高生存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miRNA 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miRNA的生物合成机制与作用机制miRNA 根据编码基因蛋白的基因区域进行转录,合成原始转录本(pri-miRNA);RNA polymerase II 和RNA polymeraseIII 催化转录pri-miRNA;pri-miRNA 在细胞核中Drosha 的作用下,产生大约70nt 大小的发夹状pre-miRNA;生成的pre-miRNA 在核转运受体Exportin-5 的作用下,通过Ran-GTP依赖方式转运到细胞浆中;在Dicer 的作用下, 胞浆中的pre-miRNA 被剪切成不完整的双链RNA (dsRNA);dsRNA 中的一条链选择性的转运到miRNA 核蛋白复合体上,并与mRNA 3'-UTR 结合,另一条链发生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病症之一,也是严
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因此对胃癌疾病治疗方式的研究
就尤为重要。手术切除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他辅助治疗的手段
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本文就胃癌治疗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汇总。
【关键词】 胃癌;治疗研究;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78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9-5424-02
胃癌是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也仅仅低于肺癌和
肝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杀手。中国是目前胃癌发病率及死
亡率极高的国家。因为发病的部位不同于其他肿瘤的发病部位,胃
癌通常被认为是一类疾病,而不是通常定义中的某一种疾病。胃癌
的治疗要考虑肿瘤的具体发病部位,所以通常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
式。
1 胃癌的分类
日本胃癌研究组织最先提出了有关胃癌分期的说法,根据肿瘤细
胞在胃壁的不同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把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
期胃癌。如果癌变组织只出现在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淋巴结是否
转移,都认为病人处于早期胃癌的阶段。进展期胃癌是指侵犯胃固
有肌层以上的胃癌。我国大部分患者在诊断胃癌时已为进展期,早
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于10%。以前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
术的方式,也就是切除病变组织,但是这种方法造成的创伤大,病
人恢复慢,痛苦大。近年来,利用内镜治疗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主
要是因为内镜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而进
展期胃癌的治疗已经不单纯是手术切除可以完成的。越来越多的研
究证实,对于进展期胃癌,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以手术治疗
为核心,辅以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
2 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
2.1 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
2.1.1 手术治疗 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实施手术。手术治
疗可以对病变部分进行切除,同时,如果病人已经发生局部淋巴结
转移,需对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实施缩小手术,
对已经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彻底地清扫,这样手术治疗仍然能收到良
好的治疗效果。
2.1.2 内镜治疗方式 使用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的方式包括两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是最近
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有效治疗早期胃癌病人的手术方式。内镜下黏膜
剥离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早期胃
癌的方式。对已经病变的大块组织进行剥离,是一种创伤更小的内
镜治疗技术,并且复发率更低。
2.1.3 腹腔镜下胃癌手术 腹腔镜下胃癌手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治
疗早期胃癌的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2.2 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
2.2.1 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传统手段是进行手术。根据
病人的具体病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如果只需切除病人的局部
病变组织,可采用姑息性切除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彻底清除癌变组
织,只可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标准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
的首先方式,是指完整的切除胃部及周围可能转移癌细胞的其他器
官上的病变组织,同时彻底清除胃部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而且手术
后病人要继续化疗来抑制癌细胞的继续生长。
2.2.2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在胃部切除手术实施之前进行
的一种全身性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新进展。这种治疗方式有不
同于传统手术思维一系列优点。
2.2.3 靶向治疗和肿瘤标志物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治
疗癌症的药物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最突出的是靶向治疗
和肿瘤标志物。
通常情况下,手术后的病人要接受放疗或化疗,用来抑制残余癌
细胞的继续生长和转移,但是普通的放化疗对病人的危害较大,病
人承受的痛苦多,同时也会损害病人其他正常的器官。而使用靶向
治疗,可以把抗癌药物精确地定位到靶细胞上面,这样有利于抑制
癌变细胞的继续生长或转移,最后甚至可以杀死癌变细胞。这种治
疗方式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
进步,靶向治疗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2.2.4 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最新的治疗胃癌的
方式,也是痛苦较小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增强胃癌
病人自身的免疫力,来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当前在临床上运用最
成熟的是dc-cik生物免疫疗法。
此外,除去上述治疗方法外,在对胃癌病人的治疗中也配合采用
中医疗法和蒙医疗法,同时也推荐病人进行饮食疗法。这几种方式
主要是作为其他的方式的补充手段运用到对胃癌病人的治疗当中
的。
3 胃癌临床治疗方法的结果及讨论
3.1 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的结果及讨论 研究表明,早期胃
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淋巴结的转移,因此,在对早期胃癌实
施缩小手术进行病变部位的切除时,术前分期显得尤为重要,既要
保证切除了病变部位,又要避免因缩小手术切除导致的治疗不足。
作为治疗早期胃癌方式的内镜治疗方式之一的内镜下粘膜切除
术具有较多优点,主要是临床操作比较简单,造成的创伤较小,病
人恢复比较快,而且花费较低,容易为人们接受。同时,为提高早
期胃癌的治愈率,在治疗中广泛使用小探头超声技术进行辅助。使
用小探头超声术可以对病变组织的浸润程度进行精确的测量,显示
浸润的深度和层次,同时可以精确探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内镜下
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创伤更小的内镜治疗技术,并且复发率更低。
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方式的腹腔镜下胃癌手术,其
优点非常突出:首先,因为是微创手术,病人在手术中出血量非常
小,这样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其次,手术的切口非常小,有利
于切口的愈合,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再次,手术后,病人可以很
快进食,有利于提高病人自身的抵抗力。但是这是治疗方式同时也
有不可忽视的缺点:一是手术进行的时间比较长,因为微创手术的
切口小,手术中操作比较困难;二是这种手术的治疗费用高,一般
的病人难以承受,因此很难普遍推广,使之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
式。
3.2 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的结果及讨论 标准胃癌根治术
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方式,但这种手术方式仍然只是一种以根
治为目的的手术,并不代表实施了根治术就彻底清除了病变组织,
病人就完全康复了。病人的胃癌发展到了进展期,完全治愈的几率
是很低的。
新辅助化疗具有不同于传统手术思维一系列优点:首先,在胃部
切除手术实施之前进行全身化疗可以减轻病人因细胞癌变引起的
不舒服症状,减轻病人的精神和思想负担;其次,通过全身化疗,
可以缩小胃部癌变细胞的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实施切除手
术的部分就相应减少,可以提高根除术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留病
人的正常组织;再次,进行术前全身化疗,降低了癌细胞的活跃程
度,使术后并发症降低,病人术后恢复快;最后,与术后化疗相比,
新辅助化疗的花费并没有增加,效果反而更好靶向治疗法在胃癌治
疗中的运用使得与癌症细胞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越来越多。癌
变细胞的发生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连
续的过程,随着癌细胞的生长或繁殖,其细胞结构一定会发生不同
于其他正常细胞的改变,这样就会产生标志细胞结构异常的物质。
如果这种物质的产生非常明显,那就表明细胞发生了病变或是癌
变。因此,通过观察细胞的发展变化及是否有异常物质的出现,可
以探查癌细胞的发展方向,从而了解细胞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方
案的制定。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最新的治疗胃癌的方式,因为它采用了病人
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培养,所以把培养后的免疫细胞注入病人体内
后,病人发生排异现象的几率非常小,同时毒副作用低,有效地保
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切除胃部的癌变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治愈胃癌。在此基础上,结合
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疗法可以更好的巩固术后效果,
提高病人的生存期限。与此同时,新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入胃癌
的治疗领域,对胃癌的治愈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竟,王军万.胃癌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4.03,
2(2).
[2] 王罡,张俊华.胃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09.02,6(5).
[3] 陈俊青.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几点新认识[j].外科理论与实
践,2005.10,(5).
[4] 季加孚,季鑫.胃癌治疗的新进展[j].循证医学,2011.04,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