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颅脑外伤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和MR在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T和MR在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中各有优势和劣势,具体应用场景和诊断准确性有所差异。
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根据具体临床病情和需要,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诊断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CT与MR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CT与MR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以评估这两种影像学技术对于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优劣势。
通过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策略,从而提高颅脑外伤性出血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基于对CT与MR检查的对比研究,指导医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检查选择及诊断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最终目的是全面了解CT与MR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独特优势及局限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CT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的应用CT检查可以快速获取横断面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密度,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出血的类型和性质,例如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CT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出血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CT检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性,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在急诊情况下,CT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为急救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CT检查在颅脑外伤性出血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作者:陈帅明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诊断的临床资料,总结颅脑外伤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结果 12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诊断,多为颅内复合伤,表现为多种类、多部位损伤,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
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应首选CT影像诊断,临床医生可根据CT检测结果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颅脑外伤;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是脑外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该症多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该症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临床及时检查诊断,有助于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对颅脑外伤患者行CT检查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为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诊断的临床资料,其宗旨为总结颅脑外伤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现将影像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74例,女50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9.6±2.3岁;上后至首次CT检查时间1~20h,平均3h。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3例,跌倒伤15例,钝器打击伤21例,坠落伤18例,其他7例。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嗜睡、呕吐、颈抵抗、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烦躁不安等。
入院GCS评分:13~15分者59例,8~12分者41例,3~8分者24例。
1.2 CT检查方法使用CT机飞利浦MX-6000,以OM为基线,均仰卧于扫描台上,头颅连续平扫,连续扫描12层左右,扫描层厚7mm,层距7mm,矩阵512×512,每层扫描2.7s。
脑部影像诊断学 pdf

脑部影像诊断学pdf以下是对脑部影像诊断学的简要概述,仅供参考:脑部影像诊断学PDF一、颅骨影像诊断颅骨是头部的保护结构,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颅骨的形态、密度和骨折情况。
常见的颅骨病变包括颅骨肿瘤、骨髓炎、颅骨骨折等。
颅骨影像诊断常用X线平片和CT检查,通过观察颅骨的形态、密度和骨折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二、脑实质影像诊断脑实质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实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
常见的脑实质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炎等。
脑实质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实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三、脑室影像诊断脑室是脑内部的空腔,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常见的脑室病变包括脑室扩大、脑室肿瘤等。
脑室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四、脑池影像诊断脑池是脑内部的一系列间隙,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池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常见的脑池病变包括脑池炎、脑池肿瘤等。
脑池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池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五、脑膜影像诊断脑膜是覆盖在脑表面的薄膜,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膜的形态、密度和增厚情况。
常见的脑膜病变包括脑膜炎、脑膜肿瘤等。
脑膜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膜的形态、密度和增厚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六、头皮影像诊断头皮是头部的皮肤层,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头皮的形态、密度和病变情况。
常见的头皮病变包括头皮肿瘤、头皮感染等。
头皮影像诊断常用X线平片和CT检查,通过观察头皮的形态、密度和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七、脑血液循环和血管病变影像诊断脑血液循环是维持脑功能的重要环节,其影像诊断主要关注脑血管的形态、密度和血流情况。
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等。
脑血液循环和血管病变影像诊断常用MRI和CT检查,通过观察脑血管的形态、密度和血流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头颅ct最基本知识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ct读片

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03
疾病CT影像特征与诊断
脑出血的CT影像特征与诊断
脑出血的CT影像特征
在CT平扫中,脑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清晰或不清晰, 可单发或多发。增强扫描后,血肿周围可见低密度环。
脑出血的诊断
根据CT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对脑出血进 行诊断。脑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偏瘫、失 语等症状,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癫痫、瘫痪等。
脑外伤
CT表现
脑实质内低密度或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等现象。
并发症
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疝等。
脑积水
CT表现
脑室扩大,特别是侧脑室,可伴有第 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扩大。
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智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
脑梗塞
CT表现
脑实质内低密度影,多呈扇形或三角形,边界模糊。
脑肿瘤的CT影像特征与诊断
脑肿瘤的CT影像特征
脑肿瘤在CT平扫中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 或高密度影,边缘可清晰或模糊。增强扫 描后,肿瘤可强化或不强化。肿瘤可压迫 脑组织,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症状。
脑肿瘤的诊断
根据CT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病史和临 床表现,可对脑肿瘤进行初步诊断。 最终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常见的脑 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
脑梗塞的CT影像特征与诊断
脑梗塞的CT影像特征
脑梗塞在CT平扫中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晰。在发病后24小时内,CT平扫可能无 法显示梗塞灶。增强扫描后,部分梗塞灶可强化。
脑梗塞的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CT影像特征,可对脑梗塞进行诊断。CT扫描是脑梗塞的重 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梗塞的部位和程度。同时可观察到脑组织水肿和占位效应。
头部外伤CT检查规范

基线是头部扫描的重要概念
▪ 颅脑、五官扫描的三条基线是:听眶线(RBL),听眦线(OML) 和听眉线(EML)。
▪ ⑴听眶线 听眶线是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断面通过眼窝、中颅凹和后 颅凹的上部,前颅凹未扫到,而后颅凹已超过大半,第四脑室及枕 大孔附近均未显示出来。又称大脑基底线,即Reid’s基线(Reid’s baseline)。RBL线与台面垂直时扫描,病人位置较舒服。
▪ MPR是通过计算机后处理面图像中某一指定行 或列的平面图像。
▪ SSD法是通过设定某一CT的三维表面结构,受 所选值及部分容积效应影响。
▪ MIP是射线所通过的容积组织或物体中每个像 素的最大强度值进行投影,最大强度代表最大 CT值。
▪ VR是利用采集的全部容积数据,重建出类似 立体的图像,可用透明技术、彩色标识在立体 图像上观察和显示器官内及其病变与周围结构 的关系。
▪ ⑵听眦线 听眦线是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对幕下部位扫描可采用RBL或 OML向足侧再倾斜10度(在国人与RBL相近)为基线。
▪ 听眉线 听眉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孔的连线。EML有以下的优点:标志 醒目,定位准确;EML通过三个颅凹的最低处,扫描范围较理想; 采用EML扫描,显示组织结构较清楚,幕下显示第四脑室好,幕上 显示基底节好。
▪ 重建间隔是每两层重建图像之间的间隔。 重建间隔缩小并不能提高图像质量,它不 能影响空间和密度分辨力,但可减少部分 容积效应。重建间隔增加既不能改变扫描 时间,也无法改变扫描范围。
▪ 螺距是通过影响轴位图像的质量间接影响 后处理图像,重建间隔则由于直接影响Z轴 空间分辨力影响后处理图像的质量。
5mm 1.25mm
5mm
1.25mm
▪ 重建函数的选择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解析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解析发表时间:2016-05-03T17:05:10.6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作者:黄俊海[导读] (温岭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岭 317500)探讨CT影像诊断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黄俊海(温岭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岭 317500)【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CT影像诊断确诊。
结果:通过CT影像诊断检查发现,23例患者中,其中硬膜下积液2例,外伤性气颅3例,颅内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塞7例,脑挫裂伤8例。
结论: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图像清晰,很少发生误诊现象,对在颅脑损伤患者诊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伤;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80-02颅脑外伤患者多由外力引起,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且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及时为患者进行诊断,对患者治疗、预后意义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CT影像诊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为此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9.4±2.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相关诊疗标准[1-2]。
1.2 临床症状表现(1)意识模糊,严重者产生昏迷;(2)瞳孔变化异常,可能出现双侧缩小(放大)或双侧不等同等现象,也可能对光发射产生灵敏、消失或迟钝等现象。
(3)由于颅脑外伤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发生改变,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4)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症状,且波动范围比较大;(5)患者在发病后,呼吸节奏会明显加快,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严重时会出现缓慢现象;(6)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偏瘫,包括肢体、面部,甚至是全身瘫痪;(7)根据不同位置病灶,患者体温会出现上升,高烧不退;1.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讨CT影像诊断检查,观察患者诊断结果。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颅脑CT窗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CT值,可利用不同CT值来鉴别组织性质。
空气对X线吸收为0,空气CT值为-1000;骨组织X线衰减是水2-4倍,CT值为+1000;水CT值为0。
颅脑CT常用的三个窗(图A-C):图A:骨窗(the bone window)。
图B:脑窗(the brain window)。
图C:血窗(the blood window)。
图A:骨窗;主要用于明确骨折、窦腔病变、颅内积气。
图B:脑窗;可清晰显示灰白质,可发现中风的早期征象或其他导致脑水肿等表现的病变。
图C:血窗;更利于显示硬膜下或颅内出血。
本例表现:骨窗示:右顶骨骨折;三个窗均示:软组织水肿并皮下积气;血窗:少量硬膜下血肿。
常见伪影射线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 ARTEFACT 常见于颅脑基底部及后颅窝。
容积平均伪影VOLUME-AVERAGING ARTIFACT层厚较大时,可导致血液密度表现,在脑基底部较典型,易发生在眼眶上方额叶。
本例表现:四脑室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颅脑断层常用基线Reid基线(REL):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
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为外耳道中点与外眦的连线。
颅脑轴位扫描(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上眶耳线(SML):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正常解剖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颅前窝底部: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脑外伤和脑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学习要求
熟悉颅脑外伤的分类; 掌握脑挫裂伤、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的
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脑肿瘤的基本征象; 了解脑常见肿瘤的分类及影像诊断。
脑外伤
Injury of skull and brain
4岁,女,头颅外伤, ⑴ 描述 ⑵诊断
27岁,男性,车祸外伤,左颞部着地。 ⑴ 描述 ⑵诊断
男,32岁,性欲下降两年。 外伤后外院CT发现占位。
思考题:
脑积水定义、分类、表现 脑萎缩定义、分类、表现 脑梗死、脑出血的CT和MRI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影像学表现 脑挫裂伤的定义,影像学表现 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表现及鉴
别诊断 颅内肿瘤的基本征象
MRI-基本概念和原理
21岁,男性,颅脑外伤2小时,额部着地。 ⑴ 描述 ⑵诊断
男,56岁, 外伤后1小时
⑴ 描述 ⑵ 诊断
T1WI
T2WI
73岁,男性,头晕头痛3天。 ⑴ 描述 ⑵ 诊断
怎样鉴别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
注意:硬膜下血肿的亚急性期CT为等密度征象,
易漏诊和误诊 。有那些征象?描述?
男,77岁,头痛、呕吐1天。
女,23岁。肢体乏力,抽搐。 ⑴ 描述 ⑵ 诊断
女 68岁 头痛伴记忆力下 降10天
(1)描述 (2)诊断
54岁,男,发现左额叶占位1周。 CT和MRI图像如下,请描述、并诊断
47岁,女, 反复头痛。
请描述、 并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男,37岁,“右耳听力下降至失聪2 年,头痛伴恶心半年余”入院;
PE:共济失调表现,右侧为主。
⑴ 描述 ⑵诊断
病史:男,80岁。 车祸后半小时。 ⑴ 描述 ⑵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