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案例二:颅内血肿的CT诊断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CT诊 断可明确血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详细描述
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为脑实质内或脑室内高 密度影,形态各异,可单发或多发。CT诊 断可判断血肿的部位、大小和是否破入脑室 ,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诊断
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结 构是否正常
观察头皮、颅骨等有无骨折或 异常
观察颅内有无积气、出血等异 常密度影
图像分析
01
02
03
04
分析脑实质有无挫裂伤、 水肿等异常改变
分析脑室、脑池有无受 压、变形或闭塞
分析颅 与颅内病变的关系
诊断报告与建议
根据初步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给出 初步诊断意见
总结词
复合型颅脑外伤是指同时存在多种颅脑损伤的类型,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和治疗效 果。
详细描述
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表现多样,可同时存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多种病变。 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硬膜外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外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梭形或双凸透镜 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硬膜下血肿
总结词
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详细描述
硬膜下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下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 中线结构移位。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目录
• 颅脑外伤概述 • CT诊断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流程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案例分析
颅脑外伤CT及MRI诊断

颅骨骨折伴硬膜下积气
富士山征
颅底骨折:
常合并于颅盖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 并通过颅骨的裂隙孔、裂缝或颅底菲薄处。 在前、后颅窝骨折线多为纵行,在中颅者为 横行。
颅底骨折的直接征象是 骨折线、骨缝分离。间 接征象多为气颅、窦腔 积液或“混浊”(额窦、 筛窦积液常见于前颅凹 骨折;蝶窦积液多见于 中颅窝骨折;乳突气房 积液考虑后颅凹骨折)。
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及脑损伤,这 三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
格拉斯哥评分
(Glasgrow coma scale score,GCSS)
睁眼反应 评分 自动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痛睁眼 2 不能睁眼 1
语言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只能发音 不能言语
评分 5 4 3 2 1
颅缝分离:外伤后颅缝 分离较多见,特别多见 于儿童。颅缝的宽窄, 不同的人可以不同。但 若超过2mm的上限, 一般即被诊断为颅缝分 离。 判断有无颅缝分离 的另一个标准是两侧颅 缝宽窄不对称。
穿通性骨折:多见于锐器直 接损伤,也见于火器伤。受 伤局部头皮全层裂伤,可有 各种类型骨折,并于伤口内 可见各种异物。同时又分为 两次穿通或一次穿通性骨折。 在枪弹伤时,子弹可一次穿 通颅骨入颅并再次穿通颅骨 出颅。也可仅一次入颅而子 弹留在颅内。穿通性颅脑损 伤除头皮、颅骨损伤外,还 可见颅脑内出血、异物及脑 损伤。
小动脉或桥静脉出血。 多在对冲部位,常为减速损
伤。 多不伴骨折,常伴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持续性昏迷。
按病程可分为:
– 急性(3天以内) – 亚急性(4天~3周) – 慢性(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影像表现
CT: – 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数为等或低密 度; – 范围广泛,可跨越颅缝; – 亚急性、慢性期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其 内可有分隔或钙化; – 增强可见远离颅骨内板的皮层和静脉及血肿包膜 强化;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第四节 颅脑外伤CT诊断
二 硬膜下血肿 (一)概述
硬膜下血肿分期: 急性期:外伤后三天之内 亚急性期:外伤后四天~三周之间 慢性期:外伤后三周以上,甚至
数年至十余年
第四节 颅脑外伤CT诊断
二 硬膜下血肿 (一)概述
临床表现:病情较重,发展迅速, 早期出现高颅压和脑疝症状。
慢性者外伤病史不明确,发展缓慢, 以高颅压症状为主。
2 血肿范围局限,不超过颅缝。 3 血肿密度均匀,有时可见气体影。 4 骨窗条件下多数可见局部骨折 5 有时可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混合性血
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 膜 外 血
肿
硬 膜 外 血
肿
硬 膜 外 血 肿
硬 膜 外 血 肿
第四节 颅脑外伤CT诊断
二 硬膜下血肿 (一)概述
指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为对冲时脑皮层的静脉和动脉撕裂出 血所致,多发生在大脑凸面,血肿范 围广泛,有时可占居整个大脑半球表 面。
1 星形胶质细胞瘤: 临床无中毒症状,环形强化时环不规则, 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
2 转移瘤:临床表现不同,小瘤结大水肿 为其特点。
3 脑梗塞: 4 放射性脑病:有放射病史,强化及不规则
放射性脑病——双侧颞叶低密度
第六节 颅内其他病变CT诊断
一 脑萎缩 (一)概述
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组织减少,可同时 发生在脑白质和脑灰质,也可分别发生, 引发脑室系统(以脑白质为主)和蛛网膜下 腔扩大(以脑灰质为主) 。
交通性脑积水:梗阻发生在第四脑室出 口以后。
常见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膜炎; 静脉栓塞; 脑膜癌病
第六节 颅内其他病变CT诊断
一 脑积水 (一)概述
阻塞性脑积水:阻塞发生在第四脑室出口以 前(包括第四脑室出口)。
《颅脑外伤的CT表现》课件

脑肿胀和脑疝是颅脑外伤中危重的CT表现,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和意识障碍。
详细描述
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导致脑组织水肿和体积增大,CT表现为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和颅内压升高。脑疝是由于颅 内压差异导致的脑组织移位,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呼吸骤停。CT表现为一侧脑室受压和中线结构明显 移位。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图像解读基础
正常解剖结构
熟悉正常颅脑解剖结构是解读CT图像的基础,包括脑室、脑 池、脑沟等。
异常征象识别
颅脑外伤时,需注意颅内出血、骨折、脑挫裂伤等异常征象 的识别。
03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脑挫裂伤
总结词
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CT表现,通常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高密度影 ,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行诊断和治疗。
02
脑水肿
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要积极控制颅内压,预防脑疝等
严重后果。
03
预防并发症
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和康复治疗,促进
患者早日康复。
05
颅脑外伤的CT影像与临床 治疗
CT影像与疾病进程
详细描述
脑挫裂伤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脑实质损伤,CT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高密 度影,通常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这些高密度影通常分布在脑皮质和脑白质区 域,有时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颅内血肿
要点一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中严重的CT表现,可分为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04
颅脑外伤的CT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依据与标准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8页
(2)征象 1)直接: 骨折线; 颅缝分离 2)间接: 气颅; 鼻窦可见液平、混浊; 脑脊液鼻漏(筛骨)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9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1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2页
三、颅内脑外积聚物
—血肿、积液脑室 主要相关于
为锐器伤,并: 头皮裂伤、头皮血肿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气颅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颅内外异物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6页
判别 板障静脉 不规则
对侧可见 终于静脉湖 血管沟 渐细 硬化边 颅骨内板 骨缝 走行 、部位固定 两侧对称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7页
2.颅底骨折 (1)特点 常合并颅盖骨折 多呈线形 常经过微弱处 在前、后颅凹,纵行;在中颅凹,横行 不常合并颅内血肿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6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7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8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9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2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21页
(二)硬膜下血肿—运动或冲击伤
1.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以内 (1)分型 单纯型-矢状窦旁顶部桥静脉
静脉窦 皮层静脉 动脉 复合型-脑挫裂伤引发 皮层静脉或动脉出血破入硬膜下腔 与冲击部位相关
第49页
(五)颅内积气
气颅—颅内外交通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脑室内 脑内
气体 密度 影像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5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51页
四、原发脑损伤
脑挫伤/脑裂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穿通伤 脑白质剪切伤 脑干损伤 脑肿胀、脑水肿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头皮 损伤
颅骨 骨折
浅筋膜血肿
帽状腱膜下 血肿
骨膜下血肿 线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颅缝分离
脑膜
脑
损伤
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 脑轴索损伤
头皮损伤
头 皮 解 剖
浅筋膜血肿:局限 性,丘状,应注意 浅筋膜血肿的局部 及其对冲部位可能 伴存的颅骨和脑组 织损伤;
5、吸收快,2-3天CT即 可阴性,一般为一周左
右。
大脑纵裂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与大脑 镰及静脉窦充血鉴别,前者多深入脑沟, 边界较模糊。
脑损伤
脑内血肿:常见部位是额叶和颞叶,其原因可 能与受眶顶及骨嵴的钝锉伤有关,常伴发脑挫 裂伤;
大多数患者外伤当时出血较明显,但也有9% 患者血肿形成的较晚,可以迟至受伤后24~ 72h发生,预后差;
小脑幕裂孔疝: 中脑受压变窄, 环池内可见下 疝的沟回及海 马回。
枕骨大孔疝: 小脑延髓池 均匀缩小, 枕大孔内可 见圆形或扁 长舌状软组 织影。
真享受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1、脑梗塞:为颅 脑外伤后一周内 最常见的并发症, CT表现为某血管 分布区边界不清 的低密度灶。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2、感染:常发生于 穿通性或开放性颅 脑外伤者,也可为 术后并发。CT表现 为脑组织低密度灶, 有轻度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可斑片状 强化,脓肿形成时 呈环形强化,占位 效应更加明显。
弥漫性轴索损伤
这叫马 就露脚
脑疝
脑疝典型临床表现:“三主征” 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 吐呈喷射性。 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 体征之一。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医学

4
脑室内出血
血液密度高于CSF,血肿在不同位置呈不同形态,常见于外伤较鲜明的场合,需尽早手术。
颅底骨折的CT表现
岩部骨折
失聪、暂时性眩晕、耳漏、面麻 痹、视神经受损等,十分常见, 对身Biblioteka 造成的伤害尤其严重。蝶鞍上骨折
嗅觉、视力、基底脑动脉影响, 伴有流鼻血、脑脊液漏,极易引 起颅内感染。
筛骨骨折
常伴有鼻道出血、流涕等,特别 容易引起颅内感染,治疗应特别 小心。
枕侧骨折
常见于颅底骨折,骨折线呈 半圆形或三角形,骨折常呈 连枷状,临床表现多为导致 血肿、脑挫裂伤、视网膜静 脉阻塞。
翼内板骨折
颞骨骨折中较常见,常为复 合性骨折,易合并颅内损伤。
颅内动脉瘤的CT表现
1
椭圆形
2
病变断层面呈现椭圆形影,边缘清晰,
密度略高于脑组织;
3
圆形
病变断层面呈现圆形密度影,边缘清晰, 密度略高于脑组织;
颅内转移瘤的CT表现
多发性结节状
病灶分散分布,大小不一,断 层面上一般呈现多发性圆形或 椭圆形高密度区。
团块状
边界模糊,大小不一,密度均 匀,常合并水肿、半月形缺损。
弥漫性
脑实质弥漫性受累,视为原发 肿瘤进展的标志之一,瘤体浸 润性强。
碎裂性颅骨骨折的CT表现
颞上窝型骨折
常见于先伤颞部,骨折多呈 星形或蜘蛛网状,伴有脑挫 裂伤。
双重骨折
指颅骨其中两处骨折,最常见的组合是颅骨基底和颅顶骨折。
颅内血肿的CT表现
1
硬膜外血肿
透亮带内有弧形影,血肿沿颅骨内表面方向分布;血肿恶化迅速,应及时手术。
2
硬膜下血肿
透亮带下密度增高,血肿边缘与颅骨相符;进展缓慢,多保守治疗。
颅脑外伤的急诊CT表现,看这篇就够了!

颅脑外伤的急诊CT表现,看这篇就够了!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急诊常见的颅脑外伤典型 CT 表现。
头皮血肿1. 皮下血肿:体积小、范围局限。
2. 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大,较易扩散。
颅骨骨折指受暴力作用所致骨质中断;可发生颅骨任何部分,以顶骨最多见;•按部位: 颅盖和颅底骨折,•按形态:线性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重要性在于是否损伤脑膜及脑、脑血管和脑神经;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颅内出血1. 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静脉窦出血所致;存在原发昏迷-中间清醒-再次昏迷改变;多见于着力点部分。
形态:梭形、双凸透镜形;一般不超颅缝,可跨中线。
2. 硬膜下血肿:常由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和静脉窦撕裂所致;中间清醒期-不如硬膜外血肿明显并很快出现脑疝;多由于对冲伤所致。
形态:新月形、弧形;范围广,可超颅缝,不跨中线。
分为急性期(3d 内)、亚急性期(4d-3w)和慢性期(3w 以上)。
脑挫裂伤指脑实质的器质性损害,可以是挫伤、裂伤和挫裂伤;常形成颅内血肿并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可以形成脑疝。
好发于额颞叶皮层及皮层下;中线结构可偏移,占位效应明显。
急性期高密度,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密度减低,后期形成脑软化灶。
弥漫性轴索损伤也称剪力伤,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患者通常立即出现昏迷,无间断清醒期或清醒期短,脑脊液检查呈血性;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脑干上部,散在、多发出血;占位效应及中线结构偏移不明显;典型部位散在灶状出血,直径<2 cm,双侧弥漫性脑肿胀,有时仅显示脑肿胀;可合并其他损伤,如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池、脑沟、大脑镰、小脑幕条片状、铸形高密度灶;占位效应及中线结构偏移不明显;常见于颅脑外伤、血管性疾病-动脉瘤/AVM、烟雾病等;现逐渐将大脑镰/小脑幕下血肿单独提出。
大脑镰下血肿、小脑幕下血肿颅内积气:主要见于开放性/交通性骨折小结:颅脑外伤首选多层螺旋 CT 检查,CT 能够直接显示血肿、脑挫裂伤等外伤性改变,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等,进而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表现: 1、损伤局部脑水肿表现为低密度。 2、小出血灶表现为低密度区中散在点状高密度。 3、脑内血肿以高密度区为主。
• CT表现:ຫໍສະໝຸດ • 4、水肿和出血导致同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 移位。 • 5、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脑纵裂池、 脑池脑沟密度增高。 • 6、可合并存在脑梗塞。 • CT检查可随时观察脑实质损伤情况的演变过程。 • 所以外伤病人一定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时复查。
硬膜下血肿
• 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脑外伤较常见的 一种病变。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及临床表现可将 硬膜下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型。 • CT表现:1、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影,几乎均为高 密度,但严重贫血者或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 血肿者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 2、血肿范围较广,可跨越颅缝,甚至可覆盖一 侧整个大脑半球。 • 3、半数并发脑挫裂伤,少数与硬膜外血肿并存。 • 4、占位效应较明显。
硬膜下积液
• 又称硬膜下水瘤,是指由于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 脑脊液流入硬膜下隙所致,占颅脑损伤的 0.5%~1%。急性型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形成, 较少见;慢性型在伤后数个月甚至数年后形成, 相对比较多见。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儿童,双侧多 见。 • CT表现:1、位于颅骨内板下,呈新月形。 • 2、密度较均匀一致,接近脑脊液密度。 • 3、脑实质受压。 • 4、无或只有轻微的占位征象。 • 5、发生在老年人,应与脑萎缩鉴别。
颅内血肿
• 严重脑挫裂伤出血超过15ml,可形成脑内 血肿。 • CT表现:1、新鲜血肿表现为均匀一致高密 度区,CT值为60~80HU。 • 2、血肿周围常有一低密度环---脑水肿 • 3、有占位效应。在出血后3~7天最明显, 16日左右占位效应开始减轻。
脑挫裂伤
• 指颅脑外伤所致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常有旋转 力作用所致。常表现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 多发小出血灶。出血量超过15ml可形成脑内血肿。 常伴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板骨折。 • • • •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山东省临朐县海浮山医院 医学影像科 聂西涛
常见颅脑损伤的CT表现 常见颅脑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
• • • • • • •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弥漫性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
• 约占各种颅脑外伤血肿的1/3。它是指外伤后在 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发生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大多 数是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数为静脉 窦破裂所致。临床上部分病例有典型的意识表现: 即外伤后发生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 性昏迷。 • CT表现:1、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血肿 内可见气泡,边界锐利。 • 2、常伴有骨折。 • 3、范围较局限,通常不跨越颅缝。 • 4、占位效应较轻。
弥漫性脑损伤
• 是因旋转力作用导致:弥漫性脑水肿,弥漫性脑 肿胀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 • CT表现:
• 1、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均表现为脑实质密度 减低,脑室系统对称性变窄,脑沟及脑裂消失。
• 2、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在脑灰-白质交界处出 现不对称小出血灶。
外伤当时CT
外伤第二天复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 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占 急性脑血管病的7%~15%。临床上可将其分为 外伤性与自发性两类。 • CT表现: • 1、典型表现:基底池、侧裂池及脑沟内呈广泛 高密度铸型,一般在出血内一周显示率高。 • 2、可伴有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 • 3、可伴发脑积水,约占20%。与脑室内积血有 关。 • 4、可伴有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