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CT、MRI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急+慢性 ⑴小血肿吸收快→低密度(2~4w) ⑵周边吸收→溶冰状或溶血状 ⑶2~4周→血肿→等 ⑷>4周→血肿,低密度,甚干为囊腔,与脑室相通者→穿通畸形 ⑸+C时,可出现靶征中心仍为未吸收出血,周边有包膜形成→强化 形成囊肿,包膜内血管减少→不强化, 外伤后迟发血肿:48h内CT为阴性,迟发血肿预后差,因此在外伤 后CT为阴性者,应严密观察,并随访CT
CT ⑴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区,极少为半月形, 边界锐利,密度均 ⑵血肿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 ⑶颅骨骨折 ⑷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 ⑸继发改变:脑疝,脑梗塞,脑水肿,脑积水
MR ⑴形态改变与CT相似,边锐利 ⑵急性期——T1 血肿呈等信号, 但见脑回移位,并见硬膜 T2---低信号灶
(3)亚急性期--T1、T2均呈高信号灶
慢性: 慢性SDH血肿的形态和密度随时间而异 1月:混杂密度,上方可见液平,下方为高密度月牙形 1~2月:血肿可呈梭形,低密度,脑回移位,占位较轻 >2月:低密度,CSF密度 月牙形——直到消失
急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内板下新月形, 薄层均匀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内板下新月形, 高、低、等、混杂密度影
CT表现
⑸急、慢性脑内血肿 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均匀高密度区边清,灶周可有 水肿,有占位效应慢性期,血 肿不吸收,水肿、软化灶或囊 性病灶
MRI表现:
外伤性脑内血肿与高血压脑出血改变一样 急早性期:⑴占位效应 ⑵水肿——高信号 ⑶T1、T2等信号 急性期:同急早期,但T2信号降低,水肿信号极高 亚急性期:T1——高信号,中心可为等 T2——高信号 慢性:T1——高信号 T2——高信号+低信号边缘,水肿带消失
C T+MR ⑴开始CT可为阴性 ⑵早期——斑片状低密度灶+小高密度出血灶 ⑶24~48小时上述改变最明显 ⑷迟发出血灶,灶周有水肿,脑回肿胀 ⑸随着时间推移——低密度灶+水肿 ⑹+C——病灶处可强化
⒊脑干挫伤 剪切伤 ⒊脑干挫伤 脑干背外处撞击小脑幕切迹 剪切伤
脑干背外处撞击小脑幕切迹
CT+MR ⑴通常为正常 ⑵小点状出血,位于导水管周围 ⑶深部灰质核团
⒋弥漫性脑肿胀 原因不明,是细胞内或细胞外 通常出现在外伤后,多可能定轴索损伤 较轻的一型,或其早期
CT+MR ⑴脑室缩小,或部分消失 ⑵脑沟裂小,消失 ⑶脑白质,灰质密度低
㈤颅内出血(intracranio-hemorrhage) ⒈硬膜外血肿 是指外伤后聚集于硬膜外腔的血肿 多伴有骨折和硬膜A撕裂 病理:头颅直接损伤,骨折,脑膜血管破裂, 血液流至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70~80%颞骨、 颅骨骨折→脑膜中A破裂,由于硬膜与颅骨粘连 紧密,出血局限,呈梭形
⒊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是指脑实质内出血呈大30ml以上。血 肿多由脑挫伤出血或动、静脉破裂所致。 病理:常见于额叶、颞叶、顶枕叶,绝大多数 可被CT发现, 但 9% 的 病 人 为 迟 发 血 肿 , 往 往 见 于 受 伤 后 48~72h内
急性: ⑴脑内圆形或不规则形均高密度占位, CT值50~80Hu,灶周有低密度水肿带 ⑵有占位效应→脑疝,梗塞等 ⑶血肿→破入周围间隙中→铸型积血 ⑷骨折+脑挫伤+SHA ⑸急性血肿
⑸ 外伤性脑积水(后述)
㈣脑挫伤(Brain contusions) 原发性轴索损伤(Primary neuronal injury) ⒈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 injury,DAI) 此为脑外伤中导致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 往往由严重的闭合性脑外伤所致 在发病时有典型昏迷,往往由剪切伤所致(突然加速, 减速,旋转) 病理:微小轴索泡(microscopic bulbs)或回缩球(retraction balls) 部位:⑴灰白质交界面 ⑵胼胝体 ⑶上部脑干背外侧
CT表现
急性: ⑴颅骨内板下月牙形高密度 ⑵少数血肿内有CSF进入→低密度 亚急性: ⑶血肿大,范围可广,可越过颅缝 ⑴新月形,月牙形 ⑷急性血肿常伴有脑挫伤,V窦撕裂 ⑵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混杂密度 ⑸占位效应明显,两侧都有血肿或 ⑶灰质内移,脑沟消失,脑室闭塞,移位 颅底血肿时,占位效应可不明显, ⑷可出现液平 需加冠扫 ⑸两侧等密度SDH,可无中线移位, 看脑回移位,必要时加增强,或调窗位
颅脑外伤的CT、MRI诊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周义成
颅脑外伤
(head injury of skull and brain)
概述:
颅脑外伤(Craniocerebral trauma)是一种常 见的外伤,占全身各部分损伤总数的20%左 右,死亡率居首位。 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立即挽救患者生命。 影像学检查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清楚明了,对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意义重 大,在平片、DSA、CT、MRI等技术中,因 CT具有普及性高、成像快等特点,应为首 选。。
CT+MR: ⑴开始CT可正常 ⑵20%~50%有异常 脑干、灰白质交界处点状小出血灶,脑肿胀 ⑶复查时上述改变更明显 ⑷MR T1——改变不明显 T2——多灶性高信号灶(灰白质交界处) ⑸如出血明显 T1——有出血的信号改变 T2——年余后,有灶状低信号改变 脑萎缩
⒉脑皮质挫伤 在脑外伤中多见,外伤机理同前脑皮质表浅部 针尖大,线状出血。 部位:脑回→硬膜嵴,骨嵴处多见颞极,脑下表 面,侧颞皮质额极,脑回顶叶凸面。
⑹CTA、MRA、DSA可见颈内A--海绵窦瘘 眼上V显影,增粗。

2.外伤性夹层动脉瘤 CT: ⑴颈动脉出现2种密度 可出现小月牙形稍高密度 ⑵供血区——脑梗塞 ⑶CTA、MRA——颈动脉血管变窄 夹层 ⑷DSA——血管狭窄,闭塞
CT: ⑴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 ⑵眼上V扩大,增粗 ⑶眼球突出 ⑷增强,动脉期血管窦,眼上V显影 与颈动脉密度一致 ⑸偷漏征——头脑、中、前A不显影 ⑹CTA、MRA、DSA可见颈内A——海绵窦 ——眼上V显影
㈥外伤性血管损伤 在闭合性脑外伤时,可出现血管断裂, 撕裂,夹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血栓, 静脉,静脉窦破裂出血,血栓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内板下新月表,或梭形, 混杂密度或低密度影
MR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信号改变,随期岭而异,与脑内,EDH相 仿 急 性 : 完 整 的 RBC 中 全 有 去 氧 血 红 蛋 白 → T2 缩 短 →T2→低信号区 T1→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仿,等信号 占位效应 亚急性:去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溶血 形成T1缩短→高信号 形成T2缩短→高信号(此在CT上为待密度) 慢性:早期慢性SDH同亚急性信号改变 中晚期→高铁血红蛋白继续氧化变化→血红素 T1→信号仍高于脑脊液 T2→高信号
脑出血
T1WI
T2WI
等、或低 高、或低
灶周水肿
无 有(高)
急性颅内出血 等信号 恶急性内出血 高信号 慢性 高Ⅰ
高Ⅰ与水肿之间见低信 号条,灶周低信号环
⒋混合性血肿 指外伤后,颅内形成两种以上的血肿 硬膜下+脑内 硬膜外+硬膜下 硬膜外+脑血 或三种并存
⒌脑室内出血
⑴脑室内积血 可源自周围的出血破入脑室内 或室管膜出血破入脑室内 或脉络丛出血所致
CT: ⑴脑沟、脑池内见线条状高密度 影,呈铸型 ⑵合并脑挫伤,脑出血 ⑶合并脑肿胀 ⑷可出现脑积水
⒎脉膜丛出血 较为少见,为脉膜丛挫伤所致 或为脉膜丛有血管畸形, 轻微损伤后可出血
CT: ⑴脑室内积血 ⑵脉络丛上呈高密度
(六)外伤性血管损伤
㈥外伤性动静脉瘘 往往由于穿通伤所致,常见有海绵窦, 岩上窦,动静脉瘘 颈内A—静脉,颈外动脉—静脉窦漏等 海绵窦A-V漏
颅脑解剖
一、原发性损伤 ㈠头皮血肿与撕裂伤 头部外伤一般均有头皮血肿及头皮肿胀,或 头皮裂伤,撕脱伤等,一般肉眼可以诊断,CT、 MR检查均可见局部头皮肿胀、出血。撕脱伤往 往在急救时可能已缝合止血。
脑出血
T1WI
T2WI
等、或低
灶周水肿

急性颅内出血 等信号
恶急性内出血 高信号
慢性 高Ⅰ
高、或低
有(高)
高Ⅰ与水肿之间见低信
号条,灶周低信号环
⒉硬膜下血肿(SDH) SDH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见。 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和慢性SDH。 病理:急性<3d发生,皮质撕裂,挫伤,所至的动 脉和静脉破裂,由于蛛网膜无张力,血肿范围较广, 多呈新月形 亚急性 4d~2w,出血来源同急性,但出血较慢 慢性硬膜下血肿,>2w,只有轻微外伤,或无外伤史 血肿周边形成纤维膜,血肿液化—囊腔,血肿体积大 可呈双凸状
⑵感染 可出各种类型的感染 脑脓肿、脑膜炎 室管膜炎等
⑶CSF漏 常见有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 往往伴有骨折,如前颅窝底筛板、蝶窦处骨 折、乳突岩骨骨折、等。 CT+MR ①冠扫:薄层骨窗,必要时注射非离子造影剂 ②筛板、蝶窦骨壁骨折 ③窦腔内有液气平 ④天盖及乳突窦骨折,鼓膜撕裂
⑷ 外伤性脑膨出 局部颅骨缺损 脑组织缺损处膨出。
CT: ①脑室内呈铸形高密度区,呈铸型 ②可呈出血仅存在两侧枕角,或四脑室内,三脑室后部 ③合并脑积水 ⑵室管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沟,脑池出现 铸型高密度影脑 室内,脑池出现 铸型高密度影
(2)沿室管膜出现点条状出血灶
CT: ①沿室管膜出现点状稍高密度 ②室管膜上线带状高密度
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各种原因可引起SAH,外伤及常见原因
㈡骨膜下血肿 成人较少见,多见于新生儿产伤后,头部局部 出现硬块,为骨膜下出血后很快出现局部肌化, 骨化形成。
X线: 外板处出现月牙形高密度灶 内可见骨小梁, 外为皮骨质。
CT:⒈颅骨外板见月牙形高密度, 边清 ⒉月牙影内可见骨小梁 及低 密度区
㈢颅骨骨折 ⒈线形骨折 X线+CT: ⑴骨折线僵硬,边缘锐利,无硬化边 ⑵与颅缝走行不一致,可穿越颅缝,涉及颅底 ⑶可并存颅内血肿 ⑷可并存CSF漏
⒉凹陷性骨折 颅骨局限性凹入颅内,内外板,当大于1cm时,需行 手术 CT+MR
⑴内外板见骨折线,骨窗
⑵内外板凹入颅内(骨窗) ⑶可同时伴有局部脑挫伤 ⑷颅内血肿
⒊颅缝分离 往往出现在颅缝闭合前,在儿童、年轻人中常见
⑴颅缝宽>3mm,其正常(1~2mm) ⑵两侧颅缝不对称,相差大于1mm ⑶可伴颅内出血
颅脑外伤分类
一、原发性损伤 ㈠头皮血肿与撕裂伤

㈡骨膜下血肿 ㈢颅骨骨折 ㈣脑挫伤(Brain contusions) ㈤颅内出血(intracranio-hemorrhage)


(六)血管损伤

七)外伤性脑积水
颅脑外伤分类

(八)颅内异物
二、继发性损伤 (一)脑疝


(二)脑梗塞 百度文库三)弥漫性脑水肿 (四)缺氧损伤 (五)后遗改变
⒍颅底骨折(面N管,视N管,听小骨等) ⑴面N管骨折 骨折线穿过面N管 ⑵视N管骨折 视N管变形 骨折线穿过视N管 骨折片移位 ⑶听小骨骨折 乳突骨折 听小骨链不连续
⒎并发症 ⑴颅内积气 可出现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室内积气。 CT+MR ①CT相当的腔内或脑内出现气体 ②有颅脑开放性骨折 ③有穿通伤 ④有窦腔骨折 ⑤或为术后改变
⒋生长性骨折 发生在儿童时期线形骨折,由于硬膜撕裂,并 突于骨折线之间,影响骨折线愈合,随着年龄增 长,骨缺损增大,使软脑膜突于此骨缺口。 CT+MR: 骨缺损呈梭形 边缘有硬化 软脑膜或脑组织向缺损处突出
⒌爆裂骨折(blowout) ⑴多发生在眼眶内壁 ⑵眼眶内壁凹陷 ⑶筛板骨折 ⑷筛窦内积液 ⑸眼肌疝入 ⑹眼肌增粗 ⑺眼球偶有凹陷


1.动静脉瘘 往往由穿通伤所致,常见有海绵窦,岩上窦, 动静脉瘘 颈内A-静脉,颈外动脉-静脉窦瘘等 海绵窦A-V瘘 CT: ⑴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 ⑵眼上V扩大,增粗 ⑶眼球突出 ⑷增强,动脉期血管窦,眼上V显影与颈动脉 密度一致


⑸偷漏征.大头脑中、前A不显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