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摘要: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中国自身发展提质增量,中国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者为主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弱势者逐步转变为强势者,从国际体系的被动适应者转变为国际体系改革的推动者,从周边环境现状的被动维护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中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其核心还是中国的变化。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抓住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键字:中国;战略机遇期;国际体系;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显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准确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成为切实抓住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做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各项对外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一、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

战略机遇期的完全表述应当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前提和基本要求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和平、安全与稳定。也就是说,国家外部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大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要确保国家的主权、领土、政治制度安全,要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国内要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归根结底,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相互结合,要有利于国家的和平发展。形成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主要条件是:外部没有武装入侵威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直接、严重影响我国安全与发展的大规模战争;国内没有大规模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危机。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国际大环境和周边环境,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国就处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种战略机遇期就不复存在。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需要我们准确地判断。因为处于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战争无疑是破坏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因素。但什么规模、什么性质的战争,才会直接导致战略机遇期的结束,是值得认真研究和准确判断的。一般来说,只有那种使我们不得不转变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举全国之力进行应对的战争,才可能结束战略机遇期。而“擦枪走火的”武装冲突,抗击人侵的“自卫反击战”,以及发生在我国周边而并未使我国直接卷入的一般性战争,都不意味着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结束,也不足以促使我们改变党和国家

工作的重心。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既定的宏伟奋斗目标不动摇,并在此前提下妥善而适度地处理相关问题[2]。

二、不断变化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重申中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要准确判断战略机遇期内涵与条件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要充分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与不变。既要对未来5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抱持高度战略自信,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密切跟踪新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3]。

首先,中国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者为主转变为贡献者。随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致力扩内需强民生,中国经济从出口依赖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中国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下降。在内需拉动增长模式下,中国外贸格局将逐步从出超转变为进出口大致平衡,中国将成为全球外贸第一大国和第一进口大国,成为驱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

其次,中国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弱势者逐步转变为强势者。过去30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长期遭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歧视与压制,期待世界格局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改善自身战略处境。随着美国等西方大国实力地位相对衰落,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中国不仅经济实力而且综合实力地位也将坐二攀一,从而逐步摆脱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所处的相对弱势地位、对重大国际事务的旁观者地位和遭遇美国超级大国压制欺负的处境,中国将毫无疑义地成为国际战略格局中一个强势玩家,处理重大国际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以及美日等国疑虑、戒备、防范的对象。中国因自身实力地位增强而渐成国际矛盾焦点,这是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最突出的变化。

最后,中国从周边环境现状的被动维护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和珍惜和平、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加速发展壮大,美国家安全战略重点从反恐转向防范其他大国挑战,推出“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利用某些与中国有领土领海权益争端国家的战略危机感、焦虑感与紧迫感,图谋拼凑遏制中国的大联盟。日本、越南、菲律宾甚至印度等国则挟美自重,肆意对华侵权、叫板,导致中国实力地位增强而权益反受侵害的咄咄怪事,中国做出有理、有节回应反被少数国家无理污称为“展现肌肉”。

[4]这种形势意味着,以中国弱势低调为基础的亚太既有秩序不复存在,着眼力量对比最新现实、构建亚太新秩序和探索良性互动新框架与新模式变得异常必要与紧迫。这是21世纪亚太地区的天定命运,

也是中国借助自身发展所赢得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三、如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内方面:

首先,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各族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所在。第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绝大部分的人才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内,其他任何政治力都无法替代。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一个稳定的社会局面,对于改革开放加快发展,面临完成三大历史重任。实现民族复兴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必须有新思路,改革必须有新突破,开放必须有新局面。我国的当务之急,一是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培育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快金融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三是完善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建立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当前特别重要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调整和改革产业结构、经挤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以更积极的姿态,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同时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既保持较高速度叉保持较高效益;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最后,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在新世纪,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

国际方面:

中国新时期对外工作乃至国家战略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明确战略目标,增强战略自信,完善战略预案,强化战略统筹,增强战略主动。要丰富和完善战略机遇期的认知与思维框架,既要积极抓住和用

好战略机遇,更要有意识地放大和创造战略机遇。既要有效应对挑战,努力减少和规避风险,也要努力化解矛盾,主动防范风险。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坚定自觉的伟大复兴,推进建设和谐世界,为新世纪的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打上中国的烙印。

首先,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平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建立和谐世界。中国应继续辩证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切实让世界对中国的发展壮大信任放心而不是疑虑恐慌。要着眼时代特征与需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打破强国必霸的所谓“历史逻辑”。要确立成熟大国的理性与心态,展现理论自觉与行为自觉,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态度,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与治理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努力通过自身发展影响世界发展,开创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其次,悉心经营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美、欧、日实力地位步入相对衰落轨道,中国实力地位仍处强势攀升过程,这种情况促使美等西方大国的中国观经历深刻变化,尤其是美国对华战略感知与定位从值得交往的对象转化为无法回避的对手,中美两国业已进入巅峰对决、高手过招的新阶段。但美有识之士很清楚,中国不是前苏联,美国很难像当初遏制苏联那样遏制今天的中国[6],因而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确保两国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是尽可能维持美世界权势的最有效保障。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搞霸权主义,更不寻求替代美国,不妨适当理解美对华战略的焦虑感与危机感,充分展现建设性合作姿态,引导美逐步适应中国加速崛起的现实与趋势,强化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既有共识,扎实推进两国各领域各部门磋商沟通与合作。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有助于推动构建世界范围内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促进全球战略稳定。

最后,强化危机管理,积极探索以合作超越争端的路径与模式。构建亚太新秩序,中国需要理性冷静地解决争端,基本应对思路是耐心细致地引领相关国家客观理性地感受最新战略力量对比变化,在塑造区域战略格局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建立亚洲区域新秩序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展现坚定可信姿态,言必信,行必果,必要时敢于立规矩,善于树权威。二是综合运用自身优势与资源,周旋较量讲究有理、有利、有节与有度,尤其用好民间力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诉诸武力和威胁使用武力。三是充分体谅周边某些小国弱国的切身忧虑,在谈判解决相关争端过程中适当让利,着眼长远与全局,展现智慧与诚意,重视谋划与统筹,开创超越争端、迈向共同开发新境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和庄严职责。我们正处在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

宏图大业能否如期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理解、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一、二十年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6-17页.

[2]李景治.试论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M].教学与研究,2013(7).

[3]王在邦.试论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的变化[M].现代国际关系,2013.

[4]“中国外交强硬论”,https://www.360docs.net/doc/bb12960260.html,/view/

db0f037ca26925c52cc5bfb7.html.(上网时间:2012年12月21日).

[5]朱大锋.浅析“重要战略机遇期"[M].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美候任国务卿反对在亚太增兵,避免围堵中国印象”,https://www.360docs.net/doc/bb12960260.html,/n/2013/0126/c1002-20334138. html(上网时间:2012年12月20日).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科社结课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陈凯 学号: 123108305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机遇、有挑战、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还要善于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在机遇与挑战的统筹考虑中选择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先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的战略机遇期的涵义和面临的机遇以及如何抓住我国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机遇期 1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涵义及例证 1.1 战略机遇期的涵义 所谓“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大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同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要长,能给战略实施以更多的回旋时间。第二,空间的开阔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涉及范围广,能给战略实施以更多有利条和回旋空间。第三,影响的全局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更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大的战略机遇期来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大国的兴衰。能否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1.2 例证 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期而“国兴”的例子不少。1640年后,正是因为抓住工业革命这个战略机遇期,通过大力发展海军,英国取代了荷兰、法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利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大量“特需”订货,几乎面临崩溃的经济才得以起死回生,并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反之,丧失战略机遇期则可能导致“国衰”甚至亡国。当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掀起时,苏联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的态度,固守僵化的经济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 我国所面临的机遇 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对参与这场较量有着高度的自信。我们党已经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执政兴国的强大理论武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有利条件。

心得体会: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新)

心得体会: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新) 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有力思想武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从横向看,各种国内外矛盾加速演变,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日益复杂,这无疑会影响人们对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从纵向看,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这一目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各种杂音噪音也会对人们正确判断战略机遇期造成干扰。只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做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始终保持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大变局往往孕育着大风险和大挑战,但挑战并不是孤立地存在,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只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把握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得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 从外部环境看,虽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这就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依然可以争取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继续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正确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

正确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 赵可金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的统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局势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创造发展的机会,反映着一国治国方略的智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判断为我国未来5—10年的发展确立了清晰而准确的战略方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在未来10年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还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突出强调:“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因此,如何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成为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不同于其他大国的崛起 自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加速了各国发展步伐,国家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新兴大国来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机遇稍纵即逝,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成为攸关一国发展全局和决定国家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新兴国家崛起的过程都经过准备、积累和冲刺三个历史阶段,在崛起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上,机遇与挑战无处不在。但是,并非所有机遇都是战略机遇,机遇常有,战略机遇不常有。所谓战略机遇,是一个国家在经过长期准备积累崛起条件的基础上,进入冲刺阶段所获得的决定发展全局和发展前景的有利时机和好的境遇。 对中国而言,未来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特指中国进入崛起冲刺阶段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抓住战略机遇,就能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成功崛起,在复杂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痛失机遇,就无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落败。因此,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历史上其他崛起大国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存在很大不同,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角逐世界领导权或赶超某一超级大国。历史上,许多大国把崛起冲刺阶段的战略机遇看作是角逐世界领导权的机遇,或者看作是赶超某一先进大国的战略机遇,在国家目标上强调的是为争夺霸权战争胜利做准备。中国强调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具体目标上强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指标,而且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强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不是追求霸权的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聆听宋伟教授讲座的心得感想 14C1王同彦 2016年3月19日下午,在学院209教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伟教授为全院师生作题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机遇与挑战”的精彩讲座。通过聆听宋教授的讲座,本人深有启迪。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面向新的世界格局提出的战略构想,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质产能输出,优质资源获取;战略纵深开拓,国家安全保障;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很多风险,比如因为途径国家和地区政治稳定性强弱不一、意识形态各异、政治制度不同带来的政治风险。有时候,一国出现政权更迭时,现任政府为了否定前任政府,会殃及中国的落地项目,从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中国在缅甸和斯里兰卡的项目,有时项目面临搞定政府、却搞不定反对派的困境,比如高铁折戟墨西哥案例等。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得到了沿线国家

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65个,其中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达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架构。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积极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FTAAP)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着力推动国内优势产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不断强化我国对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主导性影响,为我国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安全互助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为我国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开始日渐显现,但同时我省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才刚开始,一些瓶颈问题依然凸现。为改变这一现况,更好的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科委“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社会意见的要求”,“发展技术市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精神,进一步明确我省技术产权市场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特制定本纲要。 一、我省技术产权市场发展现状与形势 1、关于科技资本市场的定义 在国外对科技资及资本市场的内涵尚没有规范的定义,科技资本市场因此具有明显的中 国特色和中国特征.科技资本市场就是只针对新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 小企业融集资本的场所.特定服务对象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包括集中市场和柜台买卖市场。完整的科技资本市场不仅包括针对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场由证券交易所参与的主板市场包括那些上市标准低于主流证券交易市场主要以处于初创期、规模小但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具有集中报价与交易系统的柜台交易市场 2、关于发达国家科技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经验 加强科技资本市场功能建设,要为中小创新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股权融资改变企业通过银行借贷进行债权融资的单一渠道. 要为科技风险投资通过股票套现实现其推出的最佳出口. 要完善产权交易法规制定,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措施,要完善交易制度,要培育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 2、关于技术产权交易所市场发展与改革应重视几个问题: 1)、宏观环境结构(舆论环境)要让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展中介机构是培育技术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西部地区中介机构的健康发 展要重在建设. 为此政府要注入资源建设和培育交易机构济机构等市场主体技术市场建设系统环境工程需要政府及多部门协助配合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站在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全面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保障和管理规范. 2)、微观制度创新改造传统运作模式与创造全新运作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创新,社会公共产品服务创新. 3)、当然政府改革是改革的重点。 宏观环境构造是微观制度创新的基础,微观制度创新又促进宏观环境构造的进一步完善. 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将促进社会公共产品为技术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3.关于把我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建设成我省区域性完全的非公开的权益性科技资市场的参考。 1)我省科技产权交易所是非公开的权益市场,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它的出让股权的方式进行直接的股权融资.在五年规划期中应致力于其完善和发展,而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我省公路收费经营权,旅游风景区特许经营权,采矿权,探矿权,林权等进入技术产权

心得体会:认识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新)

心得体会:认识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判断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的主要依据,是看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是否有利于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利用好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雄厚基础,落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把握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将长期存在。 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洞察世情国情的变化,深入把握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正确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采取科学的战略举措提供了科学指导。 澄清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模糊认识

所谓“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由一国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能为该国提供实现某一特定战略目标所必需的重大机遇,并对该国发展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判断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的主要依据,是看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是否有利于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发展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不仅没有结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为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更高发展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对我国是否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比如,有观点把过去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和环境等同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条件和环境,以致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这种观点错误地认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意味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消失,而没有看到发展阶段的演进和发展目标的升级必然要以发展条件和环

中国还有第四个战略机遇期吗

中国还有第四个战略机遇期吗 2011年12月26日《理财周刊》 对中国而言,还会不会有第四个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或许可以而且应该仍然从中、美、俄的三角博弈逻辑中去探索。 ——“后911时代”中美俄三角博弈的观察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美国《2012年防御重点报告》,这个对美国外交政策一向有很大影响力的组织及其报告,将所有对美国构成战略防御冲击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三个事态等级,第一级是“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安全,或威胁美国战略资源供应的状态”;第二级指“威胁影响了对美国来说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第三级是“出现严重或广泛的人道主义灾难,但发生国对美国仅具有限的战略重要性”。在该《报告》中,中国被列入了第一等级,俄罗斯却仅列入了第三等级。 2011年对全球战略大形势而言,是一个关键性的年份:(1)本??拉登被击毙;(2)美国重返亚洲;(3)普京宣布“回朝”。三件事,都牵动到中、美、俄三角的大博弈。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迄今30年,确实遇到了及掌握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长达30年的战略机遇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中美俄三角博弈。 第一阶段,1979年开始,1991年结束。这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中美建交,联手在战略上对付苏联。但这个极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中美蜜月期,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自1991年开始,美国克林顿总统当朝,中美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美国时不时以人权为借口施压,但下手不重,是因为在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如东德、苏联、东欧纷纷转向之后,美国抱持一种心态,希望将中国也纳入所谓的西方价值体系(经济上走市场经济,政治上走政党政治),果然,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中国又把握了第二个10年的战略机遇期。 接着,鹰派(新保守集团)小布什上台,从1991年开始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一度曾把俄、中全列为潜在敌对国家、战略对手,未料“911”事件爆发,美国进行全球反恐,反而与俄、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中国又迎来了第三个战略机遇期。 2009年,奥巴马上台,决定撤出因反恐而陷入的战争泥潭,宣布自伊拉克及阿富汗撤军,稍后,并于2011年5月1日击毙本??拉登。与此同时,进行全球战略大调整,明显又把中、俄列为潜在战略对手的倾向: (1)针对俄罗斯,坚持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对于刚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美国表示对选举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严重担忧”,国务卿希拉里更直斥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正”。其实,美国真正担心的是“强人”普京将重返克林姆林宫。 (2)针对中国,美国宣布“重返亚洲”,并采取了一系列从外交、经贸到军事上遏制中国的行动。不仅强化第一岛链,延长第一岛链到印度、阿富汗,也强化关岛及澳洲等第二岛链的部署。 对中国而言,在第三个战略期随本??拉登之死而结束之后,还会不会有第四个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或许可以而且应该仍然从中、美、俄的三角博弈逻辑中去探索,因为前三个战略机遇期无一不与中、美、俄三角博弈有关。 理论上,中、美、俄的三角博弈,存在四种可能:(1)美俄结盟共同对付中国;(2)中俄合作,共抗美国;(3)美中联合针对俄国;(4)三角之间维持大致平衡。 除第一种情况,中国将陷入腹背甚至是四面受敌最不利外,其余三种情况中国均可接受,惟其中(2)、(3)相较于(4)又存在比较多的不稳定性。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做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的具体依据是什么,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一度冲击全球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艰难,到哪啊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首先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动,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问题会受到各方面重视。。经济全球化在一些方面会出现调整趋势,生产全球化将会进一步发展、贸易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掀起新高潮、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整体产业链的全球化难以动摇。其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个大国基本力量对比和相对地位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主动塑造更加有利于平稳发展的外部环境机会大大增加。再次,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推动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其中,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在过去30多年出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具备了发展提升的基础。字1978年-2007年的30年时间里,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7%,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平均真实的GDP保持在11%的水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宏观基础。从特定的意义上说,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消费贡献率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储蓄率过高等,也同样可以通过改革来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今后五年,甚至今后30年的发展重要性是什么?这一判断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战略决策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版图,也影响到不同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一些国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前列,另一些国家却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能否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突出的大势就是加快由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考验。根据统计,到2010年末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GNI将达到3400美元以上,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力和亚洲的马来西亚,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由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出现大量的贫民窟、金融风险造成国家财富损失、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等原因,至今仍然挣扎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结构调整缓慢、自身矛盾难以有效化解、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等。 顺利从发展中进入了较为发达行列的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则是受益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撑了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在达到人均5000美元的GDP水平之后,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就必须从拷贝转向自主创新,而拉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很好的改进,韩国过去30年间,人均专利注册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而同期巴西人的人均专利注册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3倍。目前,中国的人均专利注册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0.6倍,虽然高于巴西的水平但是显著低于韩国的平均水平。 如果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中国必须在未来五年内启动经济增长模式从库兹尼茨增长的转换。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汪同三 《人民日报》(2013年04月01日07 版) ●国内经济环境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主要有: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巩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效果逐步显现,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潜藏的新机遇主要有: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我国在发挥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有可为。 ●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赢得发展,关键要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面理解这一重要判断,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对于做好今年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 过去5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与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初步核算达到51.9万亿元,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354元,按照汇率折算超过6000美元,已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1.7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8%,是2007年的2.3倍。我们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经济增长,而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进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实现了创纪录的连续9年增产。工业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产出方面保持较快增速,而且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重要保障。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效果逐步显现。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实现了我们多年的愿望。2012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781万套,基本建成601万套。目前全国累计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2012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102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1.97%,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就业持续扩大,新增就业计划超额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08年至2012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扣除价格因素,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6%和10.7%,均高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更为可喜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由2007年的3.33∶1下降到2012年的3.10∶1。

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战略机遇期

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战略机遇期 陆铭*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中国经济维持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人口红利即将结束,老龄化可能带来储蓄率下降,这使中国经济完全可能进入增长速度下滑的时期。展望未来,如果能够再持续高速增长20年,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从人均收入的意义上来说,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对于世界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而言,也是极大的利好。 理解中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理解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特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人口和经济总量大,具有潜在的规模经济优势,而且地区间禀赋差异明显,各个地区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脱胎于计划经济,至今在很多方面仍然带有强政府干预的色彩。 当前,中国面临着多方面发展失衡的挑战。那么,中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何处来?在整个20世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经济体)并不多,成功者很多都位于东亚,那么,中国能够继续这一神话吗?我认为,答案仍然在于中国的“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特征。 在“发展”的意义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过半,即使按目前的速度,城市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要达到75%的城市化率,也仍然需要20-25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将极大地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将同步提高。城市对于发展教育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中,劳动力将借助相互的学习和自我的积累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和经验。这些都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在“大国”的意义上,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本水平。如果生产要素能够充分自由地跨地区再配置,那么,不同城市将能够有效地形成差异化的分工体系,生产要素的地区间配置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资源跨地区再配置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化及应对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化及应对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这个阶段,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之初对我国发展环境和阶段作出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作了深入阐述。党的十六大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国际环境方面对此作了新的分析和阐述,对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确判断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化 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2012年强调的战略机遇期同2002年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相比,不变中有变化。不变的是,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化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站在物质基础、综合优势更强的新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过去10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10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力更强、基础更牢、起点更高,这为在新阶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机遇并非尽指有利条件,也并非都是明晰显现的。很多机遇是潜在的,是可能、是潜力,甚至蕴藏于矛盾、不足、困难、挑战和风险中。重要的在于,对机遇要准确判断、抓住用好。 就国际领域的机遇来看,一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是最大的机遇。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世界整体和中国会保持和平的发展大环境。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是中国也是包括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优先课题。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发展机会。以资源跨国流动和配置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会提高效益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带来合作共赢的机会,使全球合

浅谈20年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浅谈20年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 论文关键词:国际战略机遇期;国际形势;机遇和挑战;和平与发展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国际大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仍然是世界各主要力量的真实写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如何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各种疾病以及如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付跨国犯罪等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征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对中国来讲,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当前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结合愈紧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正在迅速地形成产业,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为后进的国家经济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便是明证。当前我国拥有较好的高新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环境和基础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紧紧抓住这次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机遇,迅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使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各地的资本、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社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科社结课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陈凯 学号: 5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机遇、有挑战、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还要善于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在机遇与挑战的统筹考虑中选择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先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的战略机遇期的涵义和面临的机遇以及如何抓住我国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机遇期 1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涵义及例证 战略机遇期的涵义 所谓“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大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同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要长,能给战略实施以更多的回旋时间。第二,空间的开阔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涉及范围广,能给战略实施以更多有利条和回旋空间。第三,影响的全局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更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大的战略机遇期来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大国的兴衰。能否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例证 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期而“国兴”的例子不少。1640年后,正是因为抓住工业革命这个战略机遇期,通过大力发展海军,英国取代了荷兰、法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利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大量“特需”订货,几乎面临崩溃的经济才得以起死回生,并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反之,丧失战略机遇期则可能导致“国衰”甚至亡国。当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掀起时,苏联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的态度,固守僵化的经济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 我国所面临的机遇 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对参与这场较量有着高度的自信。我们党已经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执政兴国的强大理论武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有利条件。

战略机遇期

论战略机遇期: 1. 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 2. 为什么要抓住机遇期?头20年为什么是机遇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就必须敏锐地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主要在于: 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如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确立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深刻领会并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还有吗?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的重要判断,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 在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就及时地作出了21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前一个10年,我们党和国家成功地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把中国送进了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后一个10年中的前5年即?“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下一个5年乃至2020年到2050年的发展夯实基础,我们不可能不充分考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国内外环境。只有审时度势,知道我们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才能做出该干什么和该怎样去干的科学决策。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但总体上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还有: 一、未来十年和平发展仍将是主旋律,世界大战很难打起来。 二、财富东移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利好中国。 三、“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自顾不暇。 美国房贷危机刚刚缓解,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最近略有起色,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又遭9级强地震冲击。在今日欧洲,债务危机阴霾依然笼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反恐战争仍在艰难中继续;在中东和北非,突然间的政权更迭让欧美和以色列焦虑难安。 四、经济转型规模庞大,国内市场傲视全球。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 摘要: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中国自身发展提质增量,中国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者为主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弱势者逐步转变为强势者,从国际体系的被动适应者转变为国际体系改革的推动者,从周边环境现状的被动维护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中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其核心还是中国的变化。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抓住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键字:中国;战略机遇期;国际体系;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显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准确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成为切实抓住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做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各项对外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一、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 战略机遇期的完全表述应当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前提和基本要求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和平、安全与稳定。也就是说,国家外部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大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要确保国家的主权、领土、政治制度安全,要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国内要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归根结底,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相互结合,要有利于国家的和平发展。形成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主要条件是:外部没有武装入侵威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直接、严重影响我国安全与发展的大规模战争;国内没有大规模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危机。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国际大环境和周边环境,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国就处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种战略机遇期就不复存在。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需要我们准确地判断。因为处于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战争无疑是破坏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因素。但什么规模、什么性质的战争,才会直接导致战略机遇期的结束,是值得认真研究和准确判断的。一般来说,只有那种使我们不得不转变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举全国之力进行应对的战争,才可能结束战略机遇期。而“擦枪走火的”武装冲突,抗击人侵的“自卫反击战”,以及发生在我国周边而并未使我国直接卷入的一般性战争,都不意味着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结束,也不足以促使我们改变党和国家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公有制与私有制相比,谁的效率高? 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 其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 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 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 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单化做出结论。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 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 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 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而是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社会趋于健全和成熟。 2.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 3.从改革的内容看,不是改变社会基本制度,而是改变现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4.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在这种调整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又使社会焕发强大活力。 3、经济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二是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五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六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4、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四是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