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完整)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

(完整)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

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尿液分析;化学检测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检测,使尿液分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检测参数的逐步增加,测试速度的不断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但由于干化学检测的局限性、干化学试纸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检查过程中忽略了许多中间环节,从而直接影响了尿液自动化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对尿液干化学检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pH、尿蛋白和尿比重的相互影响干化学法尿蛋白、比重和pH的检测原理都是基于pH的变化而设计的,这是pH、尿蛋白和比重之间相互影响的根源.pH 5.0~7.0的正常尿液对尿蛋白和尿比重无影响,过低的强酸性尿液几乎不存在。

因此,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的是pH值升高的强碱性尿。

pH升高的病理因素包括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

许多药物如枸橼酸钠、嘧啶、碳酸类药物及某些中草药常可引起尿液pH值不同程度的升高。

强碱性尿对比重的影响主要是尿液中的OH—中和了一部分H+,引起膜块上的pH改变导致比重结果降低。

实验室检测pH超过7.0时,在原尿比重基础上应增加0。

005,超过8。

0时增加0.010.pH>8.5时,对仪器报告的尿蛋白阳性标本均应通过其他方法加以证实。

而作为两性电解质的蛋白质,本身可电离出H+,与Na+从多聚电解质中解离出来的H+共同作用于尿比重膜块上的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使比重检测结果偏高。

2 细菌和真菌对尿隐血的影响尿隐血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

尿路感染的病例中,部分杆菌、球菌及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一方面可能释放过氧化1物酶,另一方面为了代谢的需要在增殖过程中可能合成过氧化物酶、触酶或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前,尿隐血检查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上述酶类物质在尿隐血的干化学测定中,可不同程度地使试纸膜块上的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稀枯分解出游离氧,引起色原颜色的变化,出现假阳性反应.大量实验已经证实,尿中少量细菌和真菌对隐血无影响,但延长显色时间有时也可呈弱阳性反应。

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表 2 所示,对镜检颗粒管型与细胞管型阳性的尿标本,分析仪不易检
pH 的测定:试纸条应按操作说明要求把握浸泡时间,样本宜新颖。 出呈假阴性,经尿蛋白定性试验“醋酸加热法〞〔或磺柳酸法〕进行对比,
蛋白质的测定:红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肾梗塞、胶原组织 均发觉呈不同程度尿蛋白阳性反应。据报道,大剂量青霉素滴注的患者,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 素及临床意义]
摘 要 Urinalysis(尿分析〕是当前国外普遍使用的一个新词,
混匀涂片,在双目显微镜下(10×40)连续观看 10 个不同视野的细胞和管 型,取平均值报告。
手工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取混匀尿液 5ml,以 2000 转/分别心 3~5 分钟,去上清液,留沉渣约 0.25ml,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建议在非肾性、非泌尿系统疾病时,亚硝酸盐、蛋白、隐血、白细胞中有 损害使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漏出。这种损害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
1 项阳性者必需镜检;当患者为肾性、泌尿性疾病时,均为阴性也需镜检。 是临时性的,是由高热、体位的影响〔躯位、立位〕、心情压抑、或剧烈
由 Urine 和 Analysis 二词组合构成,其含义相当于我国的尿常规检查。本 文对 1000 例病人用试纸带法和手工法进行比较,其中 558 例尿试纸带法
结果
全阴性尿液进行沉淀镜检,旨在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具体意义。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 假阳性 假阴性
1000 例试纸带法与手工法结果见表 1;588 例试纸带法为阴性样本进 行尿沉渣镜检,结果见表 2。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筛检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筛检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筛检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依据的重要检查项目。

我科于2009年10月购买一台长沙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该仪器是显微镜数码照相技术与计算机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相结合,可对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操作简单,对不离心尿液标本进行检查。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仪器对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对其产生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对我住院和门诊共600名患者尿液进行检测。

其中男性292例,女性308例,年龄2-85岁,平均年龄45.1岁。

1.2仪器和试剂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配套试剂。

1.3方法每位患者用一次性尿杯留尿最少12毫升,混匀后取约5毫升放入检测试管中,每日对仪器调焦后,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对每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审核,同时对每份标本用显微镜加以确认。

所有标本从留取到完成不超过2小时。

1.4参考范围显微镜检参考范围(混匀一滴尿法)红细胞0-偶见/HP 白细胞0-2/HP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参考范围:红细胞≤8微升白细胞≤12微升为正常参考范围[1]。

2 结果与讨论600份尿液标本中显微镜检356份尿液阴性标本与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仅3份少有偏差,符合率达99℅。

而显微镜检244份尿液阳性标本中有34份与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识别差异达14℅。

经显微镜检,人工校正后得出可靠结果。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可通过对不离心尿液进行有形成分定量分析,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仪器对阴性标本过筛结果可靠性强,但对阳性标本尿液有形成分识别上存在一定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因素:(1)当尿液存在大量结晶尿时,仪器会误认为红细胞,白细胞。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白细胞的干扰因素及解决办法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白细胞的干扰因素及解决办法
造成假阳性。
适 于大批 量样本筛查 , 大 大提 高了检验效率 和检验结果 的准
确性 。研究表 明 , 通过尿 液 的实验室 检查 , 试带 能对 7 1 %~ 9 2 %受试人群 的肾脏 和泌 尿道疾 病提 供精 确结果 … 。因而 尿液分 析已成为肾脏 疾病 主要 的诊断 工具 , 而 血尿 、 白细胞 尿、 蛋 白尿是 肾脏和泌尿道疾病 的直接和早 期指标 。要 清楚 尿液 干化 学法 检测尿液红细胞和 白细胞 的干扰 因素 , 要从 掌 握其检测 原理人手。
1 检 测 原 理
2 . 2 白细胞
尿 中 四环 素浓 度高 、 胆 红 素 >1 1 . 2 5 n g / L 、 比
密或草酸浓度增高导致假阴性 ; 受呋 喃妥 因 、 庆 大霉素 、 头孢
氨苄等药物 的干 扰。 肾脏 严重 受损 的患者 , 尿 蛋 白浓 度 > 5 g / L , 高 浓度 的蛋 白质胶体 覆盖 了白细胞 , 影 响中性粒细 胞 特异性酯酶的释放 , 导致 白细胞检测 出现假阴性 。阴道分 泌
【 专题讲座 】
干 化 学 法 检 测 尿 液 红 白细 胞 的 干 扰 因 素 及 解 决 办 法
林惠霞, 谢 浩勋 , 林婵娇
(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5 2 0 )
【 关键词 】 尿液; 干 化学法; 红细 胞; r 1 细 胞; 干扰因 素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8 . 0 7 0
中图分类号 : R 4 4 6 . 1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8— 0 速度 快 、 可实现 自动化 ,

尿液分析不应忽视显微镜检查

尿液分析不应忽视显微镜检查
也产 生 假 阴性 。 3 当尿 蛋 白含 量 在 3 / 以上 , 大量 葡 萄 糖 , 高 比重 , . 5 g L 药 物 等 会 使 反 应 敏感 性 降低 或 产 生 假 阴性 。 3 . 试 纸 法 检 测 出 白 细 胞 超 过 镜 检 的 原 因 多 数 认 为 是 6 试纸法检测是中性粒细胞酯酶 ,当粒细胞破坏 ,崩解时
使 用 的是干 化 学 试 纸法 , 根 据 多联 试 带 上各 模 块 与敏度不一 样 ,试纸条结果会 一
出现 一 定 差错 。
3 尿 分析仪检测 白细胞的影响因素
31 检测需要用新 鲜尿 , 时送检 , . 及 标本检测前要混匀, 不然 白细胞放置过久会 沉淀 ,就造成与镜检法不符 。 32 试纸条浸入尿 中的时间 ,应严格遵守说明书上 的规 .
◎ 寸 CE,AC 妫RCT篡 I EO H DDI E I远O SL激 M 1EF OA2 DI径 I I
第第 ・1 2 2・0 01总0 80下刊 1 期第期 0 月半 卷 月 年
尿液分析不应忽视显微镜 检查
侯卫 红 新 疆库 尔勒 市维 吾 尔 医 医院检 验 科 ( 4 0 0) 8 10
不 同厂家提供许多种类 “ 浸责条 ” 供选择。 这些 “ 浸责条” 或试纸条为一‘ 塑料条 , 上有一个或多个富含化学物质的反 应块,尿与试剂块接触后产生显色反应 。 较常用的试剂条 包括下列项 目:p 值 ,亚硝酸盐 ,比重 ,白蛋白,葡萄 H 糖, 白细胞酯 酶,白/ 血红蛋 白,胆红素 ,尿胆原。对试 纸条的要求应 与分析仪以及校正带 ( ) 液 组成标准的检测 系统 , 理应是配套 的。 因为各仪器组成的检测系统中方法 不一定相同, 试带量的标准也有不 同。 如要选用其它厂家 生产 的代用试带 , 应先 了解其方法是否与仪器配套试带一 致 。同时要做对比试验,认为无显著差异才能选用。尿液 化学分析推荐使用 的尿标本为混合均匀 的第一次晨尿 ( 浓 缩 8) h 不离心, 保存于 1 ̄2 ℃, 5 5 应在采集后 2 h内检测。 如标本不能立即运送和检测 , 采集后应置冰箱 (~8 , 2 ℃) 尿的组分如胆红素和尿胆 原不稳定,细菌可分解葡萄糖, 如尿放置不用,其 p H会改变 。 尿 液潜血检查是尿液检查 中一个必不可少 的项 目, 常用 的检验 方法有尿夜分析仪潜血反应和尿液显微镜检 查红细胞 ( 镜检 R C)两种。 由于显微镜检查对鉴别肾 B 小球性 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故有学者 提 出显微镜检查是尿液红细胞检验的 “ 金标准 ” ,是尿液 分析仪无法替代 的。但是 ,近年来 随着尿液分析仪 的迅 速普及 ,测量参数 向着快速 ,简便 ,准确 的方 向发展 , 为临床提供 了更好 的诊断依据 ;显微镜检查耗时 费力 , 许多人不愿意做尿液沉渣检查 。因而在一些医院尿液显 微镜检查有逐渐被尿液分析仪替代 的趋势 。本人就尿液 分析潜血 反应和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探讨点看法 。 41 尿液分析仪用试纸条检测红细胞原理 尿液分析仪 .

尿干化学项目白细胞的原理

尿干化学项目白细胞的原理

尿干化学项目白细胞的原理
尿液是人体通过肾脏排泄废物时产生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

白细胞是尿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可以用于评估人体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等情况。

尿干化学项目通过化学试剂与尿液中的特定成分反应,从而观察和测量这些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变化,以确定尿液中白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染色试剂与白细胞中的酶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或光度法测量颜色的强度,从而得出白细胞的浓度。

具体原理如下:
1. 尿液样本与染色试剂(如硝酸重铋酸钠)混合。

2. 白细胞中的酶(如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与染色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染色产物。

3. 反应产生的染色产物具有特定的颜色,其颜色的强度与白细胞的浓度成正比。

4. 使用比色法或光度法测量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得出白细胞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免疫系统状态、病原体种类、尿液保存时间等。

因此,尿液白细胞检测结果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工作原理
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 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 保护作用的尼龙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 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尿液中相应的化学成分使尿试带上各种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 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试带置 于尿液分析仪的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 并产生不同的发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 换为相应的电讯号,电讯号传送至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 数值。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 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 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 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 尿。 (4)特殊试验尿: ①尿三杯试验:多用于男性下尿路及生殖系统疾病定位初步判断。 ②耐受性试验尿:如经前列腺按摩后排尿收集尿标本。 4.无菌尿: 常用的方法有: (1)中段尿:留尿前先清洗外阴,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取 前、后时段的尿,以无菌容器只接留中间时段的尿。 (2)导管尿、耻骨上穿刺尿:患者发生尿潴留或排尿困难时采 用。
尿液干化学检测方法学评价
众多因素干扰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使 得日常干化学尿液检验假阳性与假阴性 不可避免。 因此尿液干化学检验只能作为尿液常规 检验的过筛试验。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检测原理:
(1)影像式:与人工显微镜检查 原理基本相似。必须经过严格的定 时、定速离心,然后留取定量的尿 沉渣,通过医学图像信息扫描技术 应用于全自动相差显微镜镜检,机 器视觉智能分析,识别并计数。
尿胆原检测原理: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在强酸条 件下,尿胆原与试带条中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试剂 模块发生由黄色→红色的颜色变化。

尿检白血球高的原因有哪些

尿检白血球高的原因有哪些

尿检白血球高的原因有哪些在医学上,尿检的结果通常是被用来认定某些疾病是否存在的依据的,而尿检白血球增高的情况,则有可能是预示着受检者的身上已经有肾脏等病症的存在,因此,对于尿检白血球高的检测结果,受检者一定要十分注意,那么,尿检白血球高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给大家介绍一下。

尿检白细胞高,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应该是炎症导致的,喝水太少或是自己抵抗力低下或是性生活过度粗暴,尿路梗阻都可能导致,尤其是女性性生活是重要的诱因,而且女性尿道短,宽,直的特点也容易感染。

另外手淫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如果出现尿中白细胞高,多提示尿路系统感染。

特别是在合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下,这种阳性的概率及更大。

尿里出现蛋白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得蛋白尿pro,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浑浊而检痴鳎健康成人尿中不含或是含少量蛋白质。

24小时尿中含量约 40-80mg,最多不超过150mg,青少年可略高,常规定性检测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尿无蛋白质,假如超过正常蛋白尿pro得上限(即大于 150mg/日),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尿里出现蛋白得原因多是由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引发,以蛋白尿持续存在为特点,通常有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疾病之氛鳎发病原理性蛋白尿为尿内蛋白增多,排泄增加,日小便排出蛋白超过200毫克,蛋白尿pro检查呈阳性结果。

蛋白尿大绝大部分与肾脏疾患有关,是肾脏病得一项客观指标。

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蛋白尿pro得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如上所述,炎症、尿路梗阻、性生活粗暴、抵抗力低下、尿路感染和肾病等因素,都是能够导致人们在检测尿液的过程中出现尿检白血球高的结果的,因此,当受检者出现尿检白血球高这种检测结果的时候,其一定要尽快的查找导致该结果出现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2-07-12T14:43:30.9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红梅[导读] 纸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将干燥的纸片暴露在空气中放置3h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刘红梅(中煤龙化哈尔滨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36-02
【摘要】目的保证尿液检测中白细胞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参照尿液检验有关标准, 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 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尿中白细胞检测的因素。

结果尿液分析仪中白细胞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仅只能作过筛试验, 而镜检才是确诊的依据。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影响因素
近年来, 由于尿液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适宜大量标本检测, 并可为临床提供多项实验参数, 有利于诊断,减少了实验室的工作强度而得到迅速的普及。

不少操作者由于对干化学缺乏严格的过筛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往往造成实验室误差, 甚至延误疾病的诊断。

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与尿沉渣镜检中的白细胞数量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因此本文对影响尿液白细胞干化学分析方法的若干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体检标本600例,采用优利特-100尿分析仪及其配套用的尿10项试纸条, 严格按仪器及试纸条使用要求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敏感性多数厂家的试纸条测出范围如下:0-15 cells/μL(-),15cells/μL(±),75cells/μL(+),125cells/μL(+ +),500cells/μL(+++),其敏感性5-15cells/μL。

但对于新鲜标本其测定范围减少80-2500cells/μL,其测定结果与实际镜检结果相差甚远, 灵敏度降低, 认为可能是本法对测定白细胞破坏后释放至尿液中的酯酶较直接测定白细胞酯酶的灵敏度低所致。

2.2 试纸法检测白细胞与镜检法符合率检测600例尿标本, 有白细胞异常87例,以镜检法为参考,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操作,二者的符合率为67.5%,不相符的占32.5%,包括假阴性、假阳性, 试纸检出的白细胞超过或少于镜检数[1-3]。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用试纸条检测白细胞原理为试纸模块中含有吲哚化合物、重氮盐及其他物质, 中性粒细胞含酯酶能水解吲哚化合物, 其产物与重氮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其颜色与酯酶活性呈成正比, 借此估计尿中白细胞的数量。

根据反应原理,作者分析认为, 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3.1 检测需用新鲜尿及时送检,将标本放置2.5h后测定, 发现原先阴性的结果成为阳性,至1:1024稀释方为阴性。

标本检测前要混匀,不然白细胞放置过久会沉淀, 就造成与镜检法不符[4]。

3.2 试纸条浸入尿中的时间应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规定。

在尿中浸时间过短, 反应不能充分进行; 过长试剂在尿中扩散, 影响结果准确性。

3.3 纸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将干燥的纸片暴露在空气中放置3h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但将纸片用蒸馏水湿润后, 置空气中约3-5min后, 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仍必须按要求保存试纸, 除非立即使用, 否则不得将纸片从瓶中取出。

试纸条与尿液分析仪不配套的替代品、保存不当或过期变质均影响结果[5]。

3.4 由于试纸块只与中性粒细胞的酯酶反应, 不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反应(不含酯酶), 所以它不像镜检法那样, 不论粒细胞、淋巴细胞都能检测得到。

因此在器官移植手术后, 结核性肾炎等疾病时尿中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时, 也产生假阴性。

3.5 当尿蛋白含量在3g/ L以上,大量葡萄糖、高比重等会使反应敏感性降低或产生假阴性。

使用某些药物时可产生假阳性, 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时, 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而镜检法受到的影响不大[6]。

3.6 试纸法检测出白细胞超过镜检的原因多数认为是试纸法检测是中性粒细胞酯酶, 当粒细胞破坏、崩解时都能检出, 而镜检不能检出。

但临床仍以镜检的白细胞数为诊断标准, 而目前尚无法证实是酯酶还是其他物质存在干扰。

3.7 任何引起尿异常颜色的物质、福尔马林等会产生假阳性。

3.8 女性留取标本时污染了白带的标本, 导致干化学检测白细胞假阳性, 而镜检结果却以上皮细胞、黏液等为主, 造成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 这种情况在临床非常之多, 尿中白细胞溶解胞质中的酯酶释放于尿液中而导致试纸条颜色的改变。

与此同时, 由于白细胞的破坏, 镜下见不到白细胞。

总之, 干化学试剂法测定尿白细胞与其他项目一样干扰因素较多, 且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 最好是将镜检法与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互为补充和参照, 还能为后者提供未发现的异常变化。

尿液的显微镜检测法仍然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室常用的尿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 这样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

干化学法仅只能当过筛的试验, 当干化学法结果与镜检法结果有差异时, 应以镜检法为准。

尿10 项是半定量检查法, 且尿10项检查法敏感性高。

临床医生在判定结果的临床意义上应有正确的认识, 对一些微量报告应持慎重态度[7]。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马俊龙.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5) : 135.
[2] 周建山.尿液细胞镜检方法学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1995, 13(5) : 268.
[3] 徐银萍,王胜奎.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1(3) : 72.
[4] 朱辰,王鹏飞,杨琛.尿干化学法及尿沉渣镜检等手工法对2005年浙江省军校招生体检尿液中部分成分的对比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 2006, 15(3) : 231.
[5] 袁玉德,张显达,张文陆.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5, 28(7) : 753-754.
[6] 韩振中,催志军,丛玉隆.19种抗生素对尿液测定影响因素探讨[J].北京医学, 1990, 12(3) : 186.
[7] 丛玉隆,马俊龙,邓新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 2001, 19(4) : 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