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方法-2015.6第七章 调查研究1

社会调查方法-2015.6第七章 调查研究1

30
亲爱的同志: 您好!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影响每个人的 切身利益,它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搞好改革, XX (单位) 决定开展全国规模的调查,以了解劳动者的劳动和福利状况,为 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使改革能够符合广大群众的意 愿。 因此,我们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合作,请将您的真实 情况和想法提供给我们。本问卷不记姓名,问卷中问题的答案无 所谓对错,您的回答我们将按国家统计法予以保密,请您不必有 任何顾虑。 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向您致以深切的谢意! XXXXXX(单位) X X年 X X月 X X日
17

B.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不适合收集个人隐私和敏感性问题 的资料

由于结构访问法的匿名性较差,往往不 太适合收集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性问题 的资料。
18

C.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 ——需要调查员对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访谈 和记录,相对来说需要花费的时间、人力 和经费都比较多,代价较大,样本规模和 调查的空间范围受限。
19

D.对调查员的要求高 ——由于结构访问法的资料收集完全依赖 于调查员,因此,调查员的访问能力和技 巧对调查资料和调查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 所以结构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20
1、自填问卷法 个别发送法 邮寄填答法 集中填答法 2、结构访问法 当面访问法 电话访问法
28


(2)寄问卷的封面信 最好单独打印,并用一个小信封单独装封,再 和问卷以及寄回用的空信封一并装入邮寄给被调查 者的大信封内。 封面信的语气应该是“随意您”的,而不要用 “一定要”的;内容应该简明、短小。
29
1.称呼
2.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3.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 4.调查主要目的 5.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及保密措施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日益突出,研究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篇一《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应对危机方式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日益突出,高频率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研究心理危机承受主体—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危机方式1 调查方法及内容本次调查对象为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的学生。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48份,有效问卷648份。

大一收回问卷413份,大二收回问卷235份。

调查问卷的发放兼顾了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

1.1 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1)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调查表明,435名学生认为处世乐观、热情诚恳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占67%。

13%的人认为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典型特征。

398人偶尔遇到过心理问题,113人认为自己没有遇到过心理问题,58人认为自己经常遇到心理问题,占9%。

328人认为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比较健康,占50%,244人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很健康,占38%。

44人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状况不健康。

(2)关注心理危机的必要性。

228名学生对心理危机听说过,占35%;217名学生对心理危机不了解,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很陌生,占33%。

对心理危机非常了解的人有24人,占4%。

在对大学生是否需要关注心理危机的调查中,300名学生认为大学生非常需要关注心理危机,占47%;272名学生认为大学生对心理危机需要一般关注,占42%;只有7%的人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关注心理危机。

名词解释_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名词解释_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名词解释中央电大文法学院王朝中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研究: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它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2.定性研究: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的社会调查研究。

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过大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只能向人们展示被调查事物的基本性质,若想了解具体事物的状况还需进行更为细化的调查。

此外定性研究由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

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3. 定量研究: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在收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如果不能进行普查,则应当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时,定量研究必须有一定结构,能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实施严格控制,对调查结果能够进行量化。

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

4.普查:普查是普遍调查或全面调查的简称,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

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总体情况。

普查一般适用于宏观调查。

普查又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经常性普查)。

它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调查类型,能够较精确地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一般特征和性质。

但普查往往是对调查对象最一般、最基本的描述,调查内容较缺乏深度。

此外,普查规模大、人力、物力、资金消耗巨大。

5.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通过所选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状况。

心理状态调查研究报告4篇

心理状态调查研究报告4篇

心理状态调查研究报告4篇岁岁年年说学生就业,年年岁岁就业问题!继XX年大学毕业生总数提升700万以后,XX年的大学毕业生总数不断提升700万,并超出上年的727万做到749万之多!大学毕业生总数在年年增长,学生就业之难也好像变成常态化。

持续两年的“有史以来最难就业季”给人的觉得便是:针对学生就业,“沒有较难,仅有更难”!那麼,2020年的就业问题是不是确实也会随总数提升而提升?与以往对比,2020年的就业问题又有什么转变?2020年的问卷调查于4月1日~4月27日在腾讯网新闻发布以后,在接近一个月的時间内,一共有18171人参加该项调研,我们在严苛去除失效问卷调查后最后保存了15728份合理问卷调查,随后运用技术专业的社会心理学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信息开展解决与剖析。

现将結果汇报以下。

前不久,《XX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公布,今年夏天大学毕业生期望月薪为3680元,跌去近四年最低值。

是挺入北上广深或是守留郑州市?是入职大企业或是本人闯荡天地?它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要遭遇的挑选。

因此,有些人离去郑州市,最终又回家了;有些人自己创业,最终却胆怯了……在大学毕业生中,有创业计划的人占22.7%,但真真正正自主创业的人不够2%。

逃离北上广郑州市等二线城市得宠又到毕业季节,又到学生就业季。

《XX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公布,让许多将要大学毕业的莘莘学子,对将来充满了一丝焦虑情绪。

从排行榜看来,今年夏天,大学毕业生期待的月工资为3680元,跌去近四年最低值。

比照期望月薪达到5537元的XX年,减少1857元,降低33.5%。

在挑选期待工作中地址时,近过半数(49.6%)的被调查者期待去省级城市及省级城市工作中,而XX年至XX年,该占比均在50%左右。

换句话说,包含郑州市以内的二线城市变成最受应聘求职在校大学生热烈欢迎的地区。

做为以前的“广漂”一族,小杨描述以前的时光“很槽糕”。

小杨在广州市的两月里换了三份工作中,“第二份较长,待了三周,但因我腼腆,第二周人事主管就警示我该更改。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Chapter2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目标1、描述:对社会行为提供仔细和系统的描述,据此可以对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行动做出可靠的概括。

2、原因分析/解释:建立因果关系→所有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探究因果关系,即探究某一种现象、环境是否会影响某种行为。

→心理学探究因果关系的唯一途径是实验实验组(操作自变量)控制组3、理论建构:发展关于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做出特定行为。

→心理学就是从现实生活的经验出发,抽象出一定的理论,又回到大部分人身边。

Eg破窗理论4、应用: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社会问题。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心理学方法论原则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把注意力放在个体的心理状态,由此判断群体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个体的特征和性质来确定群体的特点与性质。

(人与人,小群体)2、社会学方法论原则把社会结构作为根本的着眼点,,而把社会心理现象看作是超个体的构成体。

研究的对象是群众性的心理现象,任务是揭示社会心理现象的起源。

确定它们对社会主体的从属关系。

为分析社会心理规律提供可能性。

(大群体)3、比较文化方法论原则强调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以揭示各种文化因素对社会心理的制约关系和社会心理差异的文化根源。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1、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由研究者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的观察,记录个人或团体的各种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1)、参与观察: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2)、非参与观察/一般观察法:研究者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

3)、档案研究法:考察某种文化背景下积存的文献资料,进而来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Eg对鲁迅、曹雪芹的研究★注意:运用观察法进行研究前,必须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还应注意做到连续性、轮换性、隐蔽性观察。

挑战杯二等奖作品: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的结题报告

挑战杯二等奖作品: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的结题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的结题报告院系:管理学院班级:行政091班课题负责人:史建民小组成员:顾龙、王亓坤、徐聪、任愽一、课题背景当今时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日渐增大。

在看似轻松的学习背后有着诸多的压力,功课压力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人已经开始对未来有着各样的担忧。

平日的生活也不像中学小学那样无忧无虑,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不断有新闻爆出大学生因心理问题有犯罪,自杀等影响极其不好的事件。

而隐藏的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或多或少每个人心理都会有那么一点的问题或困惑,也许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所注意。

我组成员试图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给文理学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报告与建议。

二、课题过程:(一)调查过程:1.小组成员大致了解.对比课题,讨论确定课题名称。

2.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3.各成员阅读相关的资料。

4.设计.分发.整理调查问卷。

5.总结成果,制作PPT。

6.上交中期报告。

7.各小组成员写个人报告小结。

8整理成果,深入探讨,撰写终期调研报告(论文)(二)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我组共打印500分问卷,本次调查选择了本校长清校区,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500份有效问卷,无效问卷0份。

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共调查人数500人,被调查人员分布在长清校区九个学院。

问卷共设15个问题。

三、调查结果(一)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在我们的调查中,从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来看,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一、二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与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但感觉不满意人数比例过大,应引起重视。

三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为64﹪,感觉不满意的人数比例为36﹪。

大学生对心理辅导需求情况,根据调查数据统计,一年级学生不需要心理辅导的人数比例是各年级最高的,可见低年级对心理辅导方面的信心不足。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假期实践报告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学院:理学院班级:统计二班姓名:***学号:*********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前言: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做这份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百度、天涯、搜狐等论坛上发帖以及通过QQ邮箱来寄出问卷来做出简单的调查。

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相结合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调查正文:调查的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在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查的基本方式:本次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我们合肥学院以及我们的QQ好友、网络上的热心公民等,并且我们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科学的调查资料。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周全新【摘要】通过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统计,新疆职业大学有3.43%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

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

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The statistics from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SCL-90 Psychotic Symptom Self Rating Scale indicate that 3.43%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re having comparatively severe psychological symptom.The factors that account for the severe symptom are obsession,phobia and unea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untermeasures must be carried out by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so as to reinforce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develop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期刊名称】《新疆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19)006【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周全新【作者单位】新疆职业大学学生工作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1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高级实用专门人才,其人才类型的特点是实用性和应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6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论文题目: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专 业 园林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2 年 4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文编号: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目 录 1当前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诱因 1

1.1环境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的焦虑心理 1 1.2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过重 2 1.3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 2 1.4情感困扰产生的烦恼心理 2 1.5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的极端心理 3 1.6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3 1.7就业压力 3

2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3

2.1拓宽思路、发挥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3

2.2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4

2.3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2.4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4

3结语 5

参考文献 5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摘 要]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使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包括课程教育,还要关注生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够为国家提供身心健康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研究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只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强烈的精神病表现才算是有心理问题,而对一些心理问题和现象不予承认与正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让人担忧的,最近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约为16%,心理不健康的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约占50%,有的调查是70%。就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看,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自闭、抑郁、焦虑、偏执、精神分裂等。

1.当前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诱因

1.1环境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的焦虑心理 大学生从高中走向大学校园,往往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不习惯集体生活,不能从高中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就容易产生焦虑。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家庭中的核心成员,习惯了家庭的呵护。但是到了大学,每个人都要接受别人的生活习惯。比如有同学在睡觉时候打呼噜,有同学在睡觉时容易说梦话,这些细节都需要去适应。而有些同学就是不能够接受与自己家庭习惯不符的生活作风,有的甚至不会洗衣服,到节假日,把成堆的脏衣服拿给家长去洗,这些都是不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如果遇到这种问题,学生就不能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去处理事情,导致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甚至神经衰弱等症状。这种环境的不适应在大学生刚进入校园时是常见的。 1.2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过重 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所导致的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与为人处世的能力、学习紧张等。由于交际的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朋友无倾述对象,得不到心理帮助而加重心理压力,更易导致心理问题和疾病。据温州市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目前因交际困难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已超过其他因素,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1.3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 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寻求在网络虚拟世界找到交际的满足,另一方面被网络所深深吸引,现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上几个小时泡在网络上,研究表明青少年沉溺于上网,尤其是黄色网站,其危害性极大。首先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可能使大学生产生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忽,胡言乱语,性格愈加怪异。

1.4情感困扰产生的烦恼心理 大学时代正是青春期,而且大学生不再像高中时受到严格限制,情窦初开的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恋爱的尺度,不能处理好恋爱和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在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尺度,恋爱是美好的,不应该图一时之快,或者单凭个人感受就做出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事情,谈恋爱应该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大学生在恋爱中产生心理问题的例子很多,有时候暗恋中的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因为这部分的同学往往只把感情放在自己的心理,不敢或者是不能向心仪者倾诉自己的情感,导致不能自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1.5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的极端心理 大学是一个新的起跑线,每个人都是经过高考,考到同一所大学中的精英,可以说,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告别以往的学习生活,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新的生活,大学生是充满期待的,但是,大学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不只看学习成绩的好坏,还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班级中的人缘,或是给老师的印象等等。有许多同学只关注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表现,结果在评优或是奖学金的评定中落选,这种情况造成的心理落差是不可忽视的。可能就是这种心理状态导致学生感到前途迷茫、困惑失望,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意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产生极端的心理。

1.6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如不当的家教环境、单亲家庭环境、学校的升学考试的重负、消费上的浪费攀比风对贫困生造成的心理压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阴暗面对大学生所造成的困惑,社会节奏的加快等等。

1.7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到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众多高年级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焦虑不安、自卑等心理问题和疾病。

2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2.1拓宽思路、发挥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过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由于学分制的推广和公寓制的实行以及不及格率的产生,大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化,责任心不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加强新生的心理,必须拓宽思路,开辟新的渠道,充分发挥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让新生了解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2.2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病人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已的心理保健医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自信、乐观、坦诚、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2.3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心理调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结合的心理教育系统。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调查,每年新生入学就应该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从中选择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班级进行分类和分组,做到对学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学生刚刚踏进校门到走出校门都有心理健康的跟踪记录,做到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早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同时,还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结合的心理教育系统,家长要和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经常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等,构建家庭与老师的有效“保护网”。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2.4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譬如做一些协会工作,做一些班集工作,参加一些自愿者活动,甚至可以自发的组织一些群体活动,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受教育。每年新生到来,各个团体都在“招兵买马”,“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能不能进广播站,做班级通讯员,好好地锻炼一下自己。”“我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不能通过自己很好的表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进入学生会、做班干部”等,主动去寻求去争取一个位子,来培养锻炼自己。“过去一心为求学,没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我要利用大学四年,充分利用图书馆,读读中外名著,研究研究我感兴趣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新世纪的文盲是不会电脑的人,我早就对电脑充满了兴趣,我一定在大学学习期间,多掌握一些电脑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大学,以积极地心态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给点阳光就生动地灿烂起来。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学费的增加与就业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尤其对大学新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昂贵的学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学习兴趣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心灵。只有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够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的事实。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包括课程教育,还要关注生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爱情等等的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够为国家提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小锋.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问题研究.【硕士】河北师范大学, 2008-11-20 [2]黄慧.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硕士】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01 [3]张莎莎.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硕士】山东大学, 2011-09-25 [4] 程杨.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硕士】首都师范大学, 2005-04-20 [5] 刘忠忱.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硕士】吉林大学, 2005-09-15 [6] 王晖.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硕士】河南师范大学, 2011-0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