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精编版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精编版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精编版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电梯曳引机的作用、类型P19

作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曳引机作用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

类型:⑴有齿轮曳引机(①蜗杆减速器曳引机、②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③行星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⑵无齿轮曳引机、⑶带传动曳引机

曳引绳槽的种类、特点P23

在电梯中常见的绳槽形状有半圆槽、带切口槽和楔形槽三种。

①半圆槽:半圆绳槽与钢丝绳形状相似,与钢丝绳接触面积最大,对钢丝绳挤压力较小,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利于延长钢丝绳和曳引轮寿命,但其当量摩擦系数小,绳易打滑。②带切口半圆槽(凹形槽):在半圆槽底部切制了一个锲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形变,一部分锲入槽中,使当量摩擦系数大大增加。③锲形槽(V形槽):槽形于钢丝绳接触面积较小,槽形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单位面积压力较大钢丝绳变形大,使其产生较大的当量摩擦系数,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但使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

电梯平层时制动器的原理P25: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这是因电磁铁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电梯不工作。当曳引电动机通电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线圈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芯迅速磁化吸合,带动制动臂使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制动瓦块张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电梯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停站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铁圈同时失电,电磁铁芯中磁力迅速消失,电磁铁芯在制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电梯停止工作。

电梯上下跑时超越保护类型、作用:三对开关,终端终端换速、终端极限P64、73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分别起到强迫减速、切断控制电路、切断动力电源三级保护。

强迫换速开关是防止越程的第一层保护,一般设在端站正常换速开关之后。

限位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二层保护,当轿厢在端站没有停层而触动限位开关时,立即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极限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三层保护,当限位开关动作后电梯仍不能停止运行,则触动极限开关切断电路,是驱动主机和制动器失电,电梯停止运转。

曳引绳张紧力不平衡时有什么现象,如何调节P31

现象:各绳槽的磨损不均匀调节方法:采用均衡受力装置

安全回路开关类型

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轿厢顶部检修操作装置(作用、规定)P83

作用:控制检修和维护的运行状态

规定:检修运行时应取消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操作,轿厢的运行依靠持续按压方向操作按钮操纵,轿厢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0.63 m/s,门的开关也由持续按压开关按钮控制,检修运行时,所有的安全装置均有效,所以检修运行时不能开着门走梯的。

电梯电气安全装置中直接触电防护措施P86

直接触电防护。绝缘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要求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必需大于1000/V,并且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不得小于0.5M;其他照明、控制、信号等电路不得小于0.25 M.在机房、滑轮间、底坑和骄顶,各种电气设备必须有罩壳,所有电线的绝缘外皮必须伸入罩壳不得有带电金属裸漏在外。罩壳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X,可防止直径大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也就是手指不能伸入。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导体之间及导体对地的电压等级应不大于250V.机房、滑轮间、骄顶、底坑应有安全电压插座,由不受主开关控制的安全变压器供电,其电源与线路均应与电梯其他供电系统及大地隔绝。

门机变频驱动原理P49

新型变频同步门机采用同步齿形带传输动力。圆弧齿同步齿形带,与同步门刀、门吊板连接;变频门机的运转带动同步齿形带、门刀及吊板,实现开门动作。

交流双速电梯启动过程、制动过程P119 (缺图)

启动过程:当SK或XK以及KK闭合时,电动机在定子回路串电抗器LJ情况下启动,此时电动机工作在图所示的人为特性2上。由于启动转矩大于敷在转矩,所以电动机转速由A点沿曲线2上升。随转速n上升,动态转矩增大,加速度也随之增大,当转速时,电动机转矩达到最大值。此后,随转矩n上升,转矩有所下降。当电梯启动延时2~3s之后,动态工作点移到C点,此时控制电路控制加速接触器1K闭合,将启动电抗器LJ短路,电动机就工作在自然抗性曲线1上。如忽略电动机定子回路的过渡过程,则由于机械惯性,速度不能突变,使动态工作点由C跳到点,再沿特性曲线1加速到Q点,此时动态转矩为零,电动机便以额定转速稳速运行,完成了按时间原则的启动过程。制动过程:当电梯到达停靠站之前,由井道感应器发出减速信号,通过控制电路使快速绕组接触器KK释放,慢速绕组接触器MK闭合。为了限制制动电流的冲击,此时电动机定子回路串入了电抗器LZ和电阻R。电动机进入机械特性第Ⅱ象限,处于发电制动状态,如图所示,由于运动系统的惯性,工作点由特性1的Q点跳到特性3的D点。当工作点沿特性3移到B’点时,制动转矩最大。之后,制动转矩减小。当工作点到达E点时,为提高制动效率,按时间原则,先使接触器2K闭合,将电阻R短路,动态工作点随之移动到人为特性4上的E'点,使制动转矩发生跳变;当工作点移到F点时,继而使接触器3K闭合,将限流阻抗全部短路,工作点便跳到特性曲线5上的F'点,电动机便沿特性曲线5继续减速运行。这一阶段一直将高速时积蓄的能量回馈给电网。直到越过低速时的同步转速n'0以后,工作点稳定在Q'点。这一阶段经历2~4s,在运行速度曲线上出现了低速爬行段,如图4-21所示。在Q'点稳速运行2~3s之后,便断电抱闸停梯,实现了低速平层。

恒磁通变频调速原理P133

矢量变频控制原理P146

上行下行客流高峰+顶峰的程序特征及控制策略(群控)P212

上行客流顶峰工作程序(JST)的交通特征是从基站向上去的乘客特别拥挤,需要电梯迅速地将大量乘客运送至大楼各层站;而这时层站之间的相互交通很少,下到底层的乘客也很少。在这个程序中,采用的调度原则是把各台电梯按到达底层(基站)的顺序选为“先行梯”,先行梯设于厅外及轿内“此梯先行”信号灯闪动,并发出音响信号,以吸引乘客迅速进入轿厢,直至电梯启动后声、光信号停止。在运行过程中,电梯的停站仅由轿内指令决定,厅外召唤信号不能拦截电梯。其他程序及其调度方式也是根据某一种交通特征来设计的。

下行客流高峰工作程序(JXD)的交通特征是客流强度很大,由各层站之间到底层的乘客很多,而层站间相互往来以及向上的乘客很少。在该程序中,常出现向下的轿厢在高区楼层已经满载的情况,使低区楼层的乘客等待电梯的时间增加。为有效地消除这种现象,系统将梯群投入“分区运行”的状态,即把大楼分为高楼层区和低楼层区2个区域,同时将电梯分为2组。每组2台电梯分别运行于所属的区域内。高区梯优先应答高区内隔层的向下召唤信号,同时也接受轿内乘客的指令信号。高区电梯从基站向上行驶后,顺向应答所有的向上召唤信号。低区电梯主要应答低区内各层站的向下召唤信号,不应答所有向上的召唤信号。但也允许在轿厢指令的作用下上升至高区。低区梯从基站向上行驶后,如无高区轿内指令存在,则在上升到地区的最高层后即反向向下行驶;如有高区的轿厢指令存在,则在高区最高轿厢指令返回的作用下,反向向下行驶。无论高区梯、低区梯,当轿厢到达基站时,立即向上行驶,当低区梯到达基站时,“此梯先行”信号灯熄灭。

电梯布置基本要求P239

①电梯要设置在进入大楼的人容易看到,且离出入口进的地方。

②百货商场的电梯最好集中布置在售货大厅或一端容易看到的地方。

③对于群控电梯,应在大楼内集中布置,不要分散布置(消防电梯除外)。

④直线并列电梯不应超过4台,5-8台电梯可排成两排在厅门处面对面设置,8台以上电梯一般排成凹形。

⑤为乘客方便,大楼主要通道应有指引侯梯厅位置的指示牌,侯梯厅内,电梯与电梯之间不要有柱子等突出物,应避免轿厢出入口缩进,不同服务层的2组电梯布置在一起,应在后梯厅入口与侯梯厅内标明各自服务楼层,以防乘错造成干扰,群控梯组除首层可设轿厢位置显示器外,其余各候梯厅不要设置,否则容易引起乘客误解。

⑥若大厅出入口设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如地下有停车场、地铁、商店等)则电梯基站应设在上层,不设在地下层。

⑦对于超高层建筑电梯一般集中布置在大楼中央,采用分区或分层的方法。

⑧医院乘客电梯和病床电梯应分开布置,以助于保持医疗通道畅通,提高输送效率。

⑨对旅馆和住宅楼,应使电梯的井道和机房远离住室(井道旁是楼梯或非住室)以避免噪声干扰住室,必要时可考虑采用隔声材料。

⑩电梯布置应与大楼的结构布置相协调。

候梯厅的结构布置应便于层门防火。

电梯PLC自动选向控制过程(看程序)P185

电梯的自动选项通常是通过设置在控制回路中的方向继电器来实现。为了自动选向,在控制线路中设置了上行方向继电器SFJ和下行方向继电器XFJ。此外,在线路中将各层的楼层辅助继电器常闭触点iFJ1、iFJ2联成串联控制链,接于上行方向继电器SFJ和下行方向继电器XFJ的线圈回路。同时,将各层的轿内指令继电器触点iJ1与本层的IFJ1和iFJ2接成T形电路,如图5-30虚线框所示。

设电梯停在二楼,则2FJ吸合,使2FJ1和2FJ2开断。这时,当有高于二层的楼层指令,即有(2+i)J1闭合时,只能使上行方向继电器SFJ吸合,而下行方向继电器XFJ处于释放状态,则电梯自动选上行方向。例如:操作人员按下三楼内指令按钮,则3J吸合,支路

3J1→3FJ1→4FJ2→4FJ1→5FJ2→5FJ1→XQJ2→XC1→XFJ2→SFJ导通,使SFJ吸合,电梯选上行方向。

当电梯在二楼时,如果既有上选层指令又有下选层指令,例如,4J、5J和1J吸合时,由于在SFJ和XFJ线圈回路中有互锁触点XFJ1和SFJ2,则指令动作在先者,就现行选向。令4J指令早于其他指令,则先选上行,SFJ吸合,使SFJ2开断,XFJ处于释放状态。因此,只带电梯到达五楼,5J释放,使SFJ释放后才能选下行方向。

平均间隙时间、平均行程时间的意义P227

平均间隙时间(AI):每相邻两台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差的统计平均值,它在大体上表征了乘客的平均候梯时间。

平均形成时间(AP):电梯从关门启动运行至到达目的的楼层所用时间的统计平均值,它表征了乘客的平均乘梯时间。

电梯调试时提前开闸时间的作用及意义 P249

提前开闸时间是指从发出开闸命令到启动曲线发出之间的延迟时间,该参数是为了改善电梯启动舒适感而设置的。

曲线跟踪调整过程(先比例后积分)P249

增大启动比例增益,增加启动段积分增益,制动段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

电梯速度曲线计算过程P99

电梯控制系统PLC控制接线图及I/o分配

电梯运行过程中各种技术发展演变过程及发展历程

电梯控制系统分析工作原理

0引言 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1电梯系统工作原理 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用于电梯的启停控制;轿厢操作盘用于轿厢门的关闭、轿厢需要到达的楼层等的控制;厅外呼叫的主要作用就是当有人员进行呼叫时,电梯能够准确达到呼叫位置;指层器用于显示电梯达到的具体位置;拖动控制用于控制电梯的起停、加速、减速等功能;门机控制主要用于控制当电梯达到一定位置后,电梯门应该能够自动打开,或者门外有乘电梯人员要求乘梯时,电梯门应该能够自动打开。 电梯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1所示:

电梯信号控制基本由PLC软件实现。输入到PLC的控制信号有运行方式选择(如自动、有司机、检修、消防运行方式等)、运行控制、轿内指令、层站召唤、安全保护信号、开关门及限位信号、门区与平层信号等。 电梯信号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

2 继电器控制系统 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就是最早的一种实现电梯控制的方法。但就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电器控制的弱点就越来越明显。 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系统触点繁多、接线线路复杂,且触点容易烧坏磨损,造成接触不良,因而故障率较高;普通控制电器及硬件接线方法难以实现较复杂的控制功能,使系统的控制功能不易增加,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速度比较慢,机械与电磁惯性大,系统控制精度难以提高;系统结构庞大,能耗较高,机械动作噪音大;由于线路复杂,易出现故障,因而保养维修工作量大,费用高,而且检查故障困难,费时费工。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故障率高,大大降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电梯功能及结构图 一、主要是由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及曳引部分组成。 从以上链接地址中可以看出电梯全部结构的组成,区别于卷扬机的是,它有交互性、有舒适且安全的乘坐空间。 电梯简单理解是这样工作的:它是将动力电能,通过某种变频装置或直接向驱动装置供电,由驱动装置拖动曳引装置,再通过曳引装置上悬挂的钢丝绳拉动井内轿厢做上下运行工作。所有这些动力驱动是由很多的电气装置、机械装置实现整合工作的。 二、为什么电梯在楼上,而在一楼一按它就会下来呀? 电梯停候在上面某层,当一楼按下外召唤时,实际上简单的理解是一个触点开关,按下去的一瞬间,指令通过井内电线传输到控制柜的主控制板(或信号控制板或PC机控制板或最原始的电梯就是继电器动作),我们以控制板为例,它收到瞬间信号以后再次触动控制板内的固有程序,同时由它输出电梯准备如何响应的指令,分别至外呼灯亮及驱动装置,最后电能直接或间接驱使电机带动变速箱转动,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带动轿厢向下运行,每一层都有一个平层装置来采集电梯所处位置,当电梯快到一楼时,控制板通过程序输出不同信号来控制驱动装置,使电梯换速到1楼平层开门,实现电梯外召指令。 三、为什么在轿厢里按几楼就会在几楼停呀? 工作方法类同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只是把外召按钮搬到了轿内,工作运行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轿厢指令起动的程序与外召唤不同,程序是独立的,外召唤有上、下按钮,而轿内的没有上、下之分是直达(除非路过的楼外有同方向召唤指令),站在外面按上及下所响应的结果是不同的,这里我不做详解了,相信楼主经常做电梯有感触,当你要下楼时同时按上、下所得到的电梯响应是有区别的,电梯做的功也不同,不利于节能。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分析范文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分析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当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因此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

高。在改进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功能及结构图 一、主要就是由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及曳引部分组成. 从以上链接地址中可以瞧出电梯全部结构得组成,区别于卷扬机得就是,它有交互性、有舒适且安全得乘坐空间。 电梯简单理解就是这样工作得:它就是将动力电能,通过某种变频装置或直接向驱动装置供电,由驱动装置拖动曳引装置,再通过曳引装置上悬挂得钢丝绳拉动井内轿厢做上下运行工作。所有这些动力驱动就是由很多得电气装置、机械装置实现整合工作得. 二、为什么电梯在楼上,而在一楼一按它就会下来呀? 电梯停候在上面某层,当一楼按下外召唤时,实际上简单得理解就是一个触点开关,按下去得一瞬间,指令通过井内电线传输到控制柜得主控制板(或信号控制板或PC机控制板或最原始得电梯就就是继电器动作),我们以控制板为例,它收到瞬间信号以后再次触动控制板内得固有程序,同时由它输出电梯准备如何响应得指令,分别至外呼灯亮及驱动装置,最后电能直接或间接驱使电机带动变速箱转动,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得摩擦力带动轿厢向下运行,每一层都有一个平层装置来采集电梯所处位置,当电梯快到一楼时,控制板通过程序输出不同信号来控制驱动装置,使电梯换速到1楼平层开门,实现电梯外召指令。 三、为什么在轿厢里按几楼就会在几楼停呀? 工作方法类同于您提到得第二个问题,只就是把外召按钮搬到了轿内,工作运行也相同。唯一不同得就是轿厢指令起动得程序与外召唤不同,程序就是独立得,外召唤有上、下按钮,而轿内得没有上、下之分就是直达(除非路过得楼外有同方向召唤指令),站在外面按上及下所响应得结果就是不同得,这里我不做详解了,相信楼主经常做电梯有感触,当您要下楼时同时按上、下所得到得电梯响应就是有区别得,电梯做得功也不同,不利于节能。

机械开题报告,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PLC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

机械开题报告,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PLC原理图及梯 形图设计 机械开题报告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PLC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意义从188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由此电梯变成了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21世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色”,绿色和平,绿色天然,绿色和谐。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色”,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电梯属于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这也应是绿色电梯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我们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任的。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

电梯电气原理图

电梯电气原理图 一.概述 不同的电梯,不论采用何种控制方式,总是按轿厢内指令,层站召唤信号要求,向上或向下起动,起行,减速,制动,停站。 电梯的控制主要是指对电梯原动机及 开门机 的起动,减速,停止,运行方向,指层显示, 层站召唤, 轿车内指令, 安全保护等指令信号进行管理。 操纵是实行每个控制环节的方式和 手段。 二.常规 继电器 控制的典型控制环节 1. 自动开关门的控制线路 自动 门机 是安装于轿厢顶上, 它在带动轿门启闭时, 还需通过机械联动机构带动层门与轿门 同步启闭。 为使电梯门在启闭过程中达到快, 稳的要求, 必须对自动门机系统进行速度调节。 当用小型 直流伺服电机 时, 可用电阻串并联方法。 采用小型交流转矩电动机时, 常用加涡流 制动器 的调速方法。 直流电机 调速方法简单, 低速时发热较少, 交流门机在低速时电机发热厉害,对三相电机的堵转性能及绝缘要求均较高。

2. 轿内指令和层站召唤线路 轿内操纵箱上对应每 一层楼 设一个带灯的按钮, 也称指令按钮。 乘客入轿厢后按下要去的目 的层站按钮,按钮灯便亮,即轿内指令登记,运行到目的层站后,该指令被消除,按钮灯熄灭。 电梯的层站召唤信号是通过各个楼层门口旁的按钮来实现的。信号控制或集选控制的电梯,除顶层只有下呼按钮,底层只有上呼按钮外,其余每层都有上下召唤按钮。 3. 电梯的选层定向控制方法 常用的机种如下; 手柄开关定向 井道分层 转换开关 定向 井道永磁开关与继电器组成的 逻辑电路 定向 机械选层器定向 双稳态磁开关和电子 数字电路 定向 电子脉冲式选层装置定向 4. 电梯的定向,选层线路 电梯的方向控制就是根据电梯轿厢内乘客的目的层站指令和各层楼召唤信号与电梯所处层楼位置信号进行比较, 凡是在电梯位置信号上方的轿厢内指令和层站召唤信号, 令电梯定上 行,反之定下行。 方向控制环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轿内召唤指令优先于各层楼召唤指令而定向。 电梯要保持最远层楼乘客召唤信号的方向运行 在司机操纵时, 当电梯尚未启动运行的情况下, 应让司机有强行改变电梯运行方向的可能性

电梯构造与原理(简版)

电梯结构与原理 简介 2011年9月

第一章概述 1.1 电梯历史与发展 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原始的升降工具来运送人和货物,并大多采用人力或畜力作为驱动力,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发展,蒸汽机成为了重要的原动机,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并不断地得到创新和改进,到1852年,世界第一台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安全升降机得以诞生。1845年,英国人汤姆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液压升降机。当时由于升降机功能不够完善,难以保障安全,故较少用于载人。 1852年,美国纽约杨可斯(Yonkers)的机械工程师奥的斯先生(Elisha Graves Otis)在一次展览会上,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发明,从此宣告了电梯的诞生,也打消了人们长期对升降机安全性的质疑,随后奥的斯先生组建成立了奥的斯电梯公司。 1857年,奥的斯公司在纽约安装了世界第一台客运升降机;1889年奥的斯公司制成使用了世界上第一台以直流电动机驱动的升降机,此时电梯就名副其实了;1899年第一台梯阶式(梯阶水平、踏板由硬木制成、有活动扶手和梳齿板)扶梯试制成功。1903年,奥的斯公司采用了曳引驱动方式代替了卷筒驱动,提高了电梯传动系统的通用性;同时也成功制造出有齿轮减速曳引式高速电梯,使电梯传动设备重量和体积大幅度地缩小,增强了安全性,并成为沿用至今的电梯曳引式传动的基本型式。 奥的斯公司在1892年开始用按钮操纵代替以往在轿厢内拉动绳索的操纵方式;1915年制造出微调节自动平层的电梯;1924年安装了第一台信号控制系统,使电梯司机操纵大大简化;1928年开发并安装了集选控制电梯;1946年在电梯上使用群控方式,并在1949年使用于纽约联合国大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的斯公司在1967年为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安装了208台电梯和49台自动扶梯,每天要完成13万人次的运输任务,遗憾的是该大楼于2001年9月11日因恐怖袭击而倒塌。 1976年日本富士达公司开发了速度为10m/s的直流无齿轮曳引电梯;1977年,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了可控硅控制的无齿轮曳引电梯;1979年奥的斯公司开发了第一台基于微机的电梯控制系统,使电梯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变频变压调速电机,并于1990年将此变频调速系统用于液压电梯驱动;1996年芬兰通力电梯公司发布了最新设计的无机房电梯MonoSpace,由Ecodisk扁平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驱动,电机固定在井道顶部侧面,由曳引钢丝绳传动牵引轿厢;同年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了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和双盘式制动系统的双层轿厢高速电梯,安装在上海Mori大厦;1997年迅达电梯公司展示了Mobile无机房电梯,该电梯无需曳引绳和承载井道,自驱动轿厢在自支撑的铝制导轨上垂直运行,同年通力电梯公司在芬兰建造了当今世界上行程为350米的地下电梯试验井道,电梯实际提升高度330米,理论上可测试17m/s 速度的电梯。 随着现代建筑物楼层不断升高,电梯的运行速度、载重量也在提高。世界上最高电梯速度已经达到16m/s,但从人体对加速度的适应能力、气压变化的承受能力和实际使用电梯停

电梯控制系统方案

深圳市博思凯电子有限公司XX小区 BOSK电梯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4) 第三章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5) 3.1系统设计目标 (5) 3.2系统设计原则 (5) 第四章系统解决方案及技术描述 (6) 4.1系统概述 (6) 4.2系统基本功能及特点 (6) 4.3系统结构 (8) 第五章设备介绍 (16) 8.DPU-9906楼层信号采集器 (18) 第六章工作原理 (20) 第七章系统设备清单及价格 (23) 第八章工程实施 (24) 第九章售后服务 (26) 第十章质量保证 (27)

第一章概述 1.概述: 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人员为了能对楼宇内各种人员的进出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管理,有效的控制闲杂人员的进入,可以通过采用对电梯的合理控制实现这种功能需求。LMS9905是专门用于楼宇的电梯控制和集成的电梯专用控制器。通过采用LMS9905对电梯按键面板进行改造后,所有使用电梯的持卡人,都必须先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使用电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限分配,每个进入电梯的人经过授权可以进入指定的区域或楼层,并且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授权管理。未经授权,无法进入管理区域的楼层,并对重要楼层进行时间段控制。控制器不管是脱机运行还是联机控制,都可记录大量的交易数据,使得电梯的所有人员进出记录都有据可寻。 对于访客管理,采用与对讲系统联动控制,即访客接通住户室内分机通话后,住户通过室内分机旁的电梯按钮将信号发送给IC卡层控电梯系统,系统接收到住户的开梯信号后,启动电梯下到一层,并开放住户层(其它层不开放),访客即可进入轿箱按下住户层键,启动电梯只上到住户层。 通过IC卡管理电梯运行,可将闲杂人员阻止在电梯之外;同时,又起到了电梯省电省空耗的环保作用;也减少了出现电梯按键失灵的情况;延长了电梯使用寿命;加强了传统安全管理系统中管理的薄弱的一面;提高了物业的安全等级。 LMS9905基于ELSECURE-lift控制软件平台使用的一个控制模块,它与DPU 系列门禁控制系统相互兼容,可以与DPU9906控制器结合对讲系统,组成一个强大的保安系统网络,来对访客进行有效使用的管理。也可以独立使用来控制电梯。LMS9905可在线运行,可以单机独立运行,即使关闭PC机,LMS9905也可以正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功能及结构图 一、主要是由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及曳引部分组成。 从以上链接地址中可以看出电梯全部结构的组成,区别于卷扬机的是,它有交互性、有舒适且安全的乘坐空间。 电梯简单理解是这样工作的:它是将动力电能,通过某种变频装置或直接向驱动装置供电,由驱动装置拖动曳引装置,再通过曳引装置上悬挂的钢丝绳拉动井内轿厢做上下运行工作。所有这些动力驱动是由很多的电气装置、机械装置实现整合工作的。 二、为什么电梯在楼上,而在一楼一按它就会下来呀? 电梯停候在上面某层,当一楼按下外召唤时,实际上简单的理解是一个触点开关,按下去的一瞬间,指令通过井内电线传输到控制柜的主控制板(或信号控制板或PC机控制板或最原始的电梯就是继电器动作),我们以控制板为例,它收到瞬间信号以后再次触动控制板内的固有程序,同时由它输出电梯准备如何响应的指令,分别至外呼灯亮及驱动装置,最后电能直接或间接驱使电机带动变速箱转动,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带动轿厢向下运行,每一层都有一个平层装置来采集电梯所处位置,当电梯快到一楼时,控制板通过程序输出不同信号来控制驱动装置,使电梯换速到1楼平层开门,实现电梯外召指令。 三、为什么在轿厢里按几楼就会在几楼停呀? 工作方法类同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只是把外召按钮搬到了轿内,工作运行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轿厢指令起动的程序与外召唤不同,程序是独立的,外召唤有上、下按钮,而轿内的没有上、下之分是直达(除非路过的楼外有同方向召唤指令),站在外面按上及下所响应的结果是不同的,这里我不做详解了,相信楼主经常做电梯有感触,当你要下楼时同时按上、下所得到的电梯响应是有区别的,电梯做的功也不同,不利于节能。

电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第三章电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电梯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流程图如图3.1 电梯总体设计 计算电梯控制系统I/O点数 PLC选型 I/O地址分配,输入 输出设备选择 梯形图设计 电梯模拟调试 修改程序 符合要求 编写相关技术文件

N Y 图3.1 电梯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流程图 本设计以PLC为工具对五层电梯的各种操作进行控制。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⑴熟悉被控对象,制定控制方案 ⑵确定所设计系统的I/O点数 ⑶选择PLC机型 ⑷选择输入、输出设备,分配PLC的I/O地址 ⑸系统调试

⑹编写相关技术文件 3.2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 3.2.1 I/O点的估算: 装置共有33点输入指令信号,32点输出控制信号,输入信号包括:楼层内、外选择信号、轿厢运行时楼层检测信号、检修控制系统信号、消防模拟信号、极限限位保护信号等,输出信号包括:变频驱动信号、楼层显示控制系统信号、楼层内外呼指示信号、上下行指示信号、到站钟信号、电梯开门、关门信号以及安全保护信号等。可编程控制器S7- 200 的CPU226输入,输出点数为24/16 。需要扩展一块 EM223,DI16/DO16. 3.2.2 存储容量的估算 用户程序占用内存的多少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输入/ 输出点的数量、类型、输入/ 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程度、需要进行运算处理的难易程度、程序结构等都与内存容量有关。因此,在用户程序调试好之前很难估算内存容量。一般只能根据I/ O点数与类型、控制的繁简程度加以估算。考虑备用与计算机接口通讯所占用的内存容量,估算本系统要有1K 字节以上的内存容量。 3.2.3 各种PLC的比较和选型 现在知名的PLC品牌有很多种,如美国AB、ABB、松下、西门子、汇川、三菱、欧姆龙、台达、富士、施耐德、信捷和利时等。 三菱公司的PLC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其小型机F1/F2系列是F系列的升级产品早起在我国的销量很多,使得许多大专院校讲解PLC编程的教材都以三菱公司的PLC 为例。国内的一些PLC生产厂家为了迅速获得用户,其PLC编程语言的指令集都与三菱公司的PLC兼容。三菱PLC以其高性能、低价格迎合了中国工控行业的需

电梯控制过程及原理

电梯控制过程及原理 电梯是一种机电产品,形象的说,也是一种在高速运转的机器。基于这种特点,电梯的设备本体是由机械运动以及电器控制驱动两大部分组成。 有资料表明,电梯故障中机械类占30%,电器占70%。电梯制造质量/配套件质量/安装质量/维保质量/等引起的故障比例是10:29:36;25 每台电梯要正常运行必须依次满足以下条件: 一接通电源(各处电压正常)(电源条件) 1 电源接触器 2 基站锁 3 变压器保险4相序保护继电器5变频器之准备 二运行前之准备(安全条件) 1急停继电器2检修开关3井道端站各开关(强减,限位,极限等)4平层门区 感应器 三起动准备(启动条件) 1呼梯信号的登记2选向3开关门系统及接触器4门及安全接触器四电梯运行 1方向(抱闸打开,主机通电)2起动3加速4额定速度 五换速(减速条件) 1到站指令2减速 六平层断电停车(停止条件) 七开门 电梯机电一体化1曳引机——电动机2抱闸——线圈及开关3限速 器——开关44 4碰铁——强减,限位,极限5缓冲器6安全窗7安全钳8断钢带开关 9桥板——平层及换速门区10轿箱门——门锁,开关门限位11厅门 电梯是按一定程序运行的,每次运行都要经过选层定向关门启动运行 换速平层开门的循环过程,每一步都称做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一个独立的控制电路。通过问,看,听,闻,做到心中有数,确认故障具体出现在 哪个控制环节,这样排除故障的方向就明确了。有了针对性对排除故障很重要。问——就是询问操作者或报告故障的人员故障发生时的现象情况,查询在故障发生前有否做过任何调整或更换元件工作 看——就是观察每一个零件是否正常工作,看控制电路的各种信号指示是否正确,看电器元件外观颜色是否改变等 听——就是听电路工作时是否有异声 闻——闻电路元件是否有异味 遇到故障不要紧张,坚持先容易后难,先外后内,综合考虑,有所联想。因为在现在的电梯中大多采用PC机和微机控制系统,他们的许多保护环节都是隐含在他的软硬件系统中,某故障和原因是严格对立的,找故障时有次序的对他们之间关系进行联想和预测 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到现场去不要急于断电,检查一下故障记录;如果

电梯控制系统概述

电梯控制系统概述 1、何为梯控系统? 电梯门禁控制管理系统(简称梯控系统),是采用先进卡片读写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电梯使用进行全面的自动化管理,达到了只有合法人员按照特定的规则合理的使用,避免了电梯的混乱使用,提高电梯用户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2、IC卡电梯刷卡管理系统概述: 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人员为了能对楼宇内各种人员的进出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管理,有效的控制闲杂人员的进入,可以通过采用对电梯的合理控制实现这种功能需求。通过采用IC卡电梯刷卡管理系统对电梯按键面板进行改造后,所有使用电梯的持卡人,都必须先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使用电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限分配,每个进入电梯的人经过授权可以进入指定的区域或楼层,并且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授权管理。未经授权,无法进入管理区域的楼层,并对重要楼层进行时间段控制。 IC卡电梯刷卡管理系统的分类 梯控管理系统从安装上可分为联网型和非联网型。 联网型就是把所有电梯刷卡控制器通过布线的方式,用一条485总线连在一起,然后一直连到管理中心,通过管理中心电脑对控制器进行操作,但是该方案由于布线麻烦,尤其在电梯井中布线,容易受到干扰而造成数据丢失现象。另外按照要求每条485总线的长度最长不能超过1200米,由于受联网距离的限制,最近几年大型小区的梯控管理系统一般很少采用联网型梯控管理系统了而采用更先进更方便的非联网型梯控管理系统。 非联网性顾名思义就是不用联网,它既保留了联网型梯控系统的全部优点,

同时解决了布线所带来的难题,因为所有系统不用布线,每个电梯是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互不干扰,安装使用简单,因此倍受高档小区的青睐。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联网型与非联网型梯控系统的组成: 一:联网型梯控管理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一台电脑管理,电脑串口出来通过通讯转换器(RS232/RS485)串连每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与电梯内按钮相连。其系统框图如下: 通讯转换器 1号电梯 2号电梯 二:非联网型梯控管理系统的组成: 发卡器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完整系统分析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电梯控制系统分析工作原理

电梯控制系统分析工作原理

————————————————————————————————作者:————————————————————————————————日期:

0引言 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 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1 电梯系统工作原理 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用于电梯的启停控制;轿厢操作盘用于轿厢门的关闭、 轿厢需要到达的楼层等的控制;厅外呼叫的主要作用是当有人员进行呼叫时,电梯能够准确达到呼叫位置;指层器用于显示电梯达到的具体位置;拖动控制用于控制电梯的起停、加速、减速等功能;门机控制主要用于控制当电梯达到一定位置后,电梯门应该能够自动打开,或者门外有乘电梯人员要求乘梯时,电梯门应该能够自动打开。 电梯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1所示: CPU 存储器输出接口PC 主机输入接口轿厢操作盘厅外呼叫 指层器 调整 拖动控制 门机控制 井道装置安全保护 装置

图1-1 电梯控制系统结构图 电梯信号控制基本由PLC 软件实现。输入到PLC 的控制信号有运行方式选 择(如自动、有司机、检修、消防运行方式等)、运行控制、轿内指令、层站召唤、安全保护信号、开关门及限位信号、门区和平层信号等。 电梯信号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 图1-2 电梯信号控制系统 2 继电器控制系统 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是最早的一种实现电梯控制的方法。但是,进入九十年 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电器控制的弱点就越来越明显。 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系统触点繁多、接线线路复杂,且触 点容易烧坏磨损,造成接触不良,因而故障率较高;普通控制电器及硬件接线方法难以实现较复杂的控制功能,使系统的控制功能不易增加,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输出接口PLC 输入接口运行方式选择运行控制信号安全保护信号 内指令信号 外指令信号开关门信号门区平层信号拖动控制系统 呼梯信号指示 楼层显示运行方式指示 开关门控制 呼梯铃

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 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系院电气工程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当前数字电器系统的设计正朝着速度快、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推动该潮流发展的引擎就是日趋进步和完善的PLC设计技术。目前数字系统的设计可以直接面向用户需求,根据系统的行为和功能的要求,自上而下的完成相应的描述、综合、优化、仿真与验证,直接生成器件。上述设计过程除了系统行为和功能描述以外,其余所有的设计几乎都可以用计算机来自动完成,也就说做到了电器设计自动化这样做可以大大的缩短系统的设计周期,以适应当今品种多、批量小的电子市场的需求。 电器设计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要求用形式化的方法来描述数字系统的硬件电路,即要用所谓的硬件语言来描述硬件电路。所谓硬件描述语言及相关的仿真、综合等技术的研究是当今电器设计自动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PLC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有多种类型和款式。传统的PLC各有特点,它们适合在现场做手工测量,要完成远程测量并要对测量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处理,传统PLC是无法完成的。然而基于PC 通信的PLC,既可以完成测量数据的传递,又可借助PC,做测量数据的处理。所以这种类型的PLC无论在功能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传统PLC无法比拟的特点,这使得它的开发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目录 1.前言 2.电梯控制基本概念 3.电梯控制的组成 4.电梯控制的移动 5.电梯PLC系统的模拟组态 6.货运电梯重量超载的控制 7.总结 8.参考文献

2. PLC电梯控制的基本概念 电梯控制系统可分为电力拖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两个主要部分。电力拖动系统主要包括电梯垂直方向主拖动电路和轿箱开关电路。二者均采用易于控制的直流电动机作为拖动动力源。主拖动电路采用PWM调试方式,达到了无级调速的目的。而开关门电路上电机仅需一种速度进行运动。电气控制系统则由众多呼叫按钮、传感器、控制用继电器、指示灯、LED七段数码管和控制部分的核心器件(PLD)等组成。PLC集信号采集、信号输出及逻辑控制于一体,与电梯电力拖动系统一起实现了电梯控制的所有功能。 电梯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轿箱内指令电路、门厅呼叫电路、主拖动电机电路、开关门电路、档层显示电路、按钮记忆灯电路、楼层检测与平层检测传感器及PLC电路等组成的。 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按钮编码输入电路、楼层传感器检测电路、发光二极管记忆灯电路、PWM控制直流电机无线调速电路、轿箱开关电路、楼层显示电路及一些其他辅助电路等。为减少PLC输入输出点数,采用编码的方式将31个呼叫及指层按钮编码五位二进制码输入PLC 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 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 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3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简易电梯控制系统-(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 报告题目:电梯楼层显示控制器的设计学生姓名:1111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202班 学生学号:111 指导教师:111 2013 年12 月25 日

课题三:电梯楼层显示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的主题是关于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世纪一个电梯控制器,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电梯随处可见已经完全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课题。电梯控制器要求: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用一位LED数码管显示电梯楼层位置;能响应每层(共8层)楼电梯按钮的呼唤,电梯自动行进到所需位置,停留2S,发出开门信号。然后扩展功能是用发光二极管点阵作为显示电路,显示电梯动态的上下状态。 关键词:电梯;芯片;LED

目录 摘要 ................................................................................................................................................. II 一、设计目的、要求及意义 (1) 1.设计目的 (1) 2.设计目标 (1) 3.设计要求 (1) 4.设计意义 (2) 二、电梯控制系统的实现 (2) 1 .实现功能 (2) 2. 实现电路 (2)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4) 1.总原理图 (4) 2. 学生情况统计表 (5) 3.材料清单及工具 (5) 五、结论与心得 (6) 六、参考文献 (7)

一、设计目的、要求及意义 1.设计目的 (1)重温自己已学过的数电知识; (2)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熟悉555方波振荡器的应用,编码器、比较器、计数器的应用、译码、显示电路的整体配合; (4)通过完成该设计任务掌握实际问题的逻辑分析,学会对实际问题进行逻辑状态分配、化简; (5)掌握数字电路各部分电路与总体电路的设计、调试、模拟仿真方法。2.设计目标 (1)系统控制的电梯往返于1 ~8 层楼。 (2)乘客要去的楼层可以手动输入并显示。 (3)电梯运行的楼层可自动显示。 (4)当A>B 时,系统能输出使电梯正向运行的时序信号,使电梯上升。(5)当A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精编版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电梯曳引机的作用、类型P19 作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曳引机作用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 类型:⑴有齿轮曳引机(①蜗杆减速器曳引机、②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③行星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⑵无齿轮曳引机、⑶带传动曳引机 曳引绳槽的种类、特点P23 在电梯中常见的绳槽形状有半圆槽、带切口槽和楔形槽三种。 ①半圆槽:半圆绳槽与钢丝绳形状相似,与钢丝绳接触面积最大,对钢丝绳挤压力较小,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利于延长钢丝绳和曳引轮寿命,但其当量摩擦系数小,绳易打滑。②带切口半圆槽(凹形槽):在半圆槽底部切制了一个锲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形变,一部分锲入槽中,使当量摩擦系数大大增加。③锲形槽(V形槽):槽形于钢丝绳接触面积较小,槽形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单位面积压力较大钢丝绳变形大,使其产生较大的当量摩擦系数,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但使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 电梯平层时制动器的原理P25: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这是因电磁铁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电梯不工作。当曳引电动机通电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线圈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芯迅速磁化吸合,带动制动臂使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制动瓦块张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电梯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停站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铁圈同时失电,电磁铁芯中磁力迅速消失,电磁铁芯在制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电梯停止工作。 电梯上下跑时超越保护类型、作用:三对开关,终端终端换速、终端极限P64、73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分别起到强迫减速、切断控制电路、切断动力电源三级保护。 强迫换速开关是防止越程的第一层保护,一般设在端站正常换速开关之后。 限位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二层保护,当轿厢在端站没有停层而触动限位开关时,立即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极限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三层保护,当限位开关动作后电梯仍不能停止运行,则触动极限开关切断电路,是驱动主机和制动器失电,电梯停止运转。 曳引绳张紧力不平衡时有什么现象,如何调节P31 现象:各绳槽的磨损不均匀调节方法:采用均衡受力装置 安全回路开关类型 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轿厢顶部检修操作装置(作用、规定)P83 作用:控制检修和维护的运行状态 规定:检修运行时应取消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操作,轿厢的运行依靠持续按压方向操作按钮操纵,轿厢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0.63 m/s,门的开关也由持续按压开关按钮控制,检修运行时,所有的安全装置均有效,所以检修运行时不能开着门走梯的。 电梯电气安全装置中直接触电防护措施P86 直接触电防护。绝缘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要求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必需大于1000/V,并且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不得小于0.5M;其他照明、控制、信号等电路不得小于0.25 M.在机房、滑轮间、底坑和骄顶,各种电气设备必须有罩壳,所有电线的绝缘外皮必须伸入罩壳不得有带电金属裸漏在外。罩壳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X,可防止直径大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也就是手指不能伸入。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导体之间及导体对地的电压等级应不大于250V.机房、滑轮间、骄顶、底坑应有安全电压插座,由不受主开关控制的安全变压器供电,其电源与线路均应与电梯其他供电系统及大地隔绝。 门机变频驱动原理P49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完整版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电梯曳引机的作用、类型P19 作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曳引机作用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 类型:⑴有齿轮曳引机(①蜗杆减速器曳引机、②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③行星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⑵无齿轮曳引机、⑶带传动曳引机 曳引绳槽的种类、特点P23 在电梯中常见的绳槽形状有半圆槽、带切口槽和楔形槽三种。 ①半圆槽:半圆绳槽与钢丝绳形状相似,与钢丝绳接触面积最大,对钢丝绳挤压力较小,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利于延长钢丝绳和曳引轮寿命,但其当量摩擦系数小,绳易打滑。②带切口半圆槽(凹形槽):在半圆槽底部切制了一个锲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形变,一部分锲入槽中,使当量摩擦系数大大增加。③锲形槽(V形槽):槽形于钢丝绳接触面积较小,槽形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单位面积压力较大钢丝绳变形大,使其产生较大的当量摩擦系数,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但使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 电梯平层时制动器的原理P25: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这是因电磁铁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电梯不工作。当曳引电动机通电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线圈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芯迅速磁化吸合,带动制动臂使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制动瓦块张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电梯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停站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铁圈同时失

电,电磁铁芯中磁力迅速消失,电磁铁芯在制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电梯停止工作。 电梯上下跑时超越保护类型、作用:三对开关,终端终端换速、终端极限P64、73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分别起到强迫减速、切断控制电路、切断动力电源三级保护。 强迫换速开关是防止越程的第一层保护,一般设在端站正常换速开关之后。 限位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二层保护,当轿厢在端站没有停层而触动限位开关时,立即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极限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三层保护,当限位开关动作后电梯仍不能停止运行,则触动极限开关切断电路,是驱动主机和制动器失电,电梯停止运转。 曳引绳张紧力不平衡时有什么现象,如何调节P31 现象:各绳槽的磨损不均匀调节方法:采用均衡受力装置 安全回路开关类型 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1.电梯曳引机的作用、类型P19 作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曳引机作用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 类型:⑴有齿轮曳引机(①蜗杆减速器曳引机、②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③行星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⑵无齿轮曳引机、⑶带传动曳引机 曳引绳槽的种类、特点P23 在电梯中常见的绳槽形状有半圆槽、带切口槽和楔形槽三种。 ①半圆槽:半圆绳槽与钢丝绳形状相似,与钢丝绳接触面积最大,对钢丝绳挤压力较小,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利于延长钢丝绳和曳引轮寿命,但其当量摩擦系数小,绳易打滑。②带切口半圆槽(凹形槽):在半圆槽底部切制了一个锲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形变,一部分锲入槽中,使当量摩擦系数大大增加。③锲形槽(V形槽):槽形于钢丝绳接触面积较小,槽形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单位面积压力较大钢丝绳变形大,使其产生较大的当量摩擦系数,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但使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 电梯平层时制动器的原理P25: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这是因电磁铁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电梯不工作。当曳引电动机通电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线圈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芯迅速磁化吸合,带动制动臂使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制动瓦块张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电梯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停站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铁圈同时失电,电磁铁芯中磁力迅速消失,电磁铁芯在制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电梯停止工作。 电梯上下跑时超越保护类型、作用:三对开关,终端终端换速、终端极限P64、73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分别起到强迫减速、切断控制电路、切断动力电源三级保护。 强迫换速开关是防止越程的第一层保护,一般设在端站正常换速开关之后。 限位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二层保护,当轿厢在端站没有停层而触动限位开关时,立即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极限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三层保护,当限位开关动作后电梯仍不能停止运行,则触动极限开关切断电路,是驱动主机和制动器失电,电梯停止运转。 曳引绳张紧力不平衡时有什么现象,如何调节P31 现象:各绳槽的磨损不均匀调节方法:采用均衡受力装置 安全回路开关类型 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轿厢顶部检修操作装置(作用、规定)P83 作用:控制检修和维护的运行状态 规定:检修运行时应取消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操作,轿厢的运行依靠持续按压方向操作按钮操纵,轿厢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0.63 m/s,门的开关也由持续按压开关按钮控制,检修运行时,所有的安全装置均有效,所以检修运行时不能开着门走梯的。 电梯电气安全装置中直接触电防护措施P86 直接触电防护。绝缘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要求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必需大于1000/V,并且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不得小于0.5M;其他照明、控制、信号等电路不得小于0.25 M.在机房、滑轮间、底坑和骄顶,各种电气设备必须有罩壳,所有电线的绝缘外皮必须伸入罩壳不得有带电金属裸漏在外。罩壳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X,可防止直径大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也就是手指不能伸入。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导体之间及导体对地的电压等级应不大于250V.机房、滑轮间、骄顶、底坑应有安全电压插座,由不受主开关控制的安全变压器供电,其电源与线路均应与电梯其他供电系统及大地隔绝。 门机变频驱动原理P49 新型变频同步门机采用同步齿形带传输动力。圆弧齿同步齿形带,与同步门刀、门吊板连接;变频门机的运转带动同步齿形带、门刀及吊板,实现开门动作。 交流双速电梯启动过程、制动过程P119 (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