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预习学案第三章第一节甲烷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预习学案第三章第一节甲烷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预习学案第三章第一节甲烷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学习重难点】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掌握取代反应

【新知学习】

一.有机化合物

1、定义:绝大多数含碳都是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主要组成元素:

3、性质: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2、物理性质

存在:甲烷是、、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例1】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甲烷是平面结构,则CH

2Cl

2

应该有种结构,实际CH

2

Cl

2

有种结构,

证明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结构,上面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上面更能反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

3、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实验

写出化学方程式:

(2)稳定性

通常状况下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与、也不反应。如果将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

(3)取代反应

化学方程式: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种被其他

取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练习:写出甲烷与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2】下列有关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发生取代反应只生成CH

3

Cl

B、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中CH

3

Cl最多

C、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为混合物

D、1mol甲烷生成CCl

4

最多消耗2 mol氯气

解题方法归纳

(1)甲烷的卤代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2)甲烷等有机物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的位置和个数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只一卤代烃一般不采用取代反应。

【练习】在标准状况下,22.4 LCH

4与Cl

2

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侧

的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l

2

为()

A、0.5 mol B.2 mol C.2.5 mol D.4 mol

[跟踪检测]

1、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坑道气

B、沼气

C、水煤气

D、天然气

2、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甲烷极难溶于水

D、甲烷性质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3、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充分反应后,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

最多的是()

A、CH

3Cl B、CHCl

3

C、CCl

4

D、HCl

4、下列叙述错误的()

A、通常情况下,甲烷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不起反应

B、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甲烷的氯代物CHCl

3、CCl

4

都难溶于水

D、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又可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是()

A、C

B、CH

4 C、H

2

D、CO

6、在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

B、氯气与甲烷反应

C、氧气与甲烷反应

D、次氯酸的分解

7、与甲烷的分子结构相同的物质是()

A、NH

3 B、CCl

4

C、CH

2

Cl

2

D、H

2

O

8、将下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

A、CH

4 B、CO

2

C、SO

2

D、H

2

9、下列关于甲烷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B、甲烷可制得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上的重要溶剂

C、甲烷高温分解所得得炭黑是橡胶工业得原料

D、工业上所需得大量氢气是由甲烷分解得来得

10、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甲烷的燃烧

B、由甲烷制取氯仿

C、甲烷的制取

D、甲烷制取炭黑

11、下列物质:①白磷、②四氯化碳、③甲烷,其中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型的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全部

12、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

4、NH

3

、H

2

、CO、CO

2

和HCl组成。

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

②再通过过量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总体积减小。

③把剩余气体在供氧的情况下引燃,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原混合气体中含有()

A、CO、HCl

B、CH

4、NH

3

C、CH

4

、HCl D、H

2

、CO

2

二、填空题

13、把1体积CH

4和4体积Cl

2

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饱和

NaCl 溶液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试管内壁上有____________出现。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2)课时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能运用命名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掌握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种类

繁多的现象与原因

【新知学习】:

思考:

1.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2. 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一、烷烃

(1)概念: ____ ________________

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①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__________, 5—16个碳原子

为_________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____________。

②溶解性:烷烃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

剂。

③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

④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__________。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_____反应。

②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习惯命名法:

1、表示

2、举例:C

6H

14

命名为,C

18

H

38

命名为

3、碳原子数n相同结构不同时,用正、异、新表示,如C

4H

10

的两种分子的命名:

无支链时:CH

3CH

2

CH

2

CH

3

:有支链时:

【练习一】判断正误

1、烷烃的分子通式是C

n H

2n+2

(n≧1),但符合通式C

n

H

2n+2

的不一定是烷烃。()

2、烷烃的特征性质是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烷烃的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

(1)定义:

(2)同系物的判断标准:

○1分子结构(即两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物质)

○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原子团

(3)互为同系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1同系物的结构相似,主要指化学键类型相似,分子中个原子的结合方式相似。

对烷烃而言,就是指碳原子间通过共价单间相连,其余价键全部结合氢原子。

但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却并不完全相同。

○2同系物的组成元素必相同。○3同系物必须符合一个通式。

○4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分子式。

2、同分异构体

(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但是具有不同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

(2)实例:CH

3CH

2

CH

2

CH

3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

(4)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3、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与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比较

【练习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跟踪检测]:

1.主链上含有5个碳原子,分子中共有7个碳原子的烷烃,其结构式有()(A)4种(B)5种(C)6种(D)7种

2.代表有机物中几种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组数字是()。

(A)16、32、48、64 (B)2、16、30、44、58

(C)16、17、18、19 (D)46、60、74、88、102

3.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种(B)7种(C)9种(D)10种

4.烃分子可以看作由以下基团组合而成:

如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A)6 (B)7 (C)8 (D)10

5.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为CO、CO

2

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49.6g,

当其缓慢经过无水CaCl

2时,CaCl

2

增重25.2g。原混合气体中CO

2

的质量为()

(A)12.5g (B)13.2g (C)19.7g (D)24.4g 6.下列各烃中,一卤代物有两种,二卤代物有四种的是()

(A)C

2H

6

(B)C

3

H

8

(C)CH

3

CH(CH

3

)CH

3

(D)CH

3

CH

2

CH

2

CH

3

7.分子中含有34个氢原子的烷烃是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为液态的分子中含碳原子数最少的烷烃的俗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沸点最低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链含乙基的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在101.3kPa、473K条件下,十一烷以及分子中碳原子数比它小的烷烃均为气态。以下变化中,最初与最终均维持这种条件。A、B、C三种烷烃(气)分子中碳原子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取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分别跟30mLO

2

(过量)混合引燃,充分反应后

发现:A与O

2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B与O

2

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增加了4mL;C与O

2

反应后气

体总体积为反应前的1.25倍。试求:

(1)A的分子式及相对分子质量。

(2)原任意一种烷烃的体积及B、C的分子式。

9、(1)请写出烷烃C

n H

2n+2

(n≧1)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有①甲烷,②乙烷,③丙烷,④丁烷4种烷烃,试回答(2)~(4)题(填序号):(2)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充分燃烧,消耗O

2

的量最多的是

(3)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

2

的量最多的是

(4)10mL某气态烃,在50mL O

2

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是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带重点符号)--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背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方法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4)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5)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提纯的方 法 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 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 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 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 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 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 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 取溴水里的溴、 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 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 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 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 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 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 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 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 热 分离NaCl和 KNO3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正负变价要分清。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的关系: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属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重要规律: (1)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电子守恒规律

(3)价态规律 (4)先后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非金属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 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 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 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 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一化学下册《甲烷氧化反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下册《甲烷氧化反应》知识点 概念: 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 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 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 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用大试管以排水法先从氧气贮气瓶里输入氧气2/3体积,然后再通入1/3体积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气体充分混和。用布把试管外面包好,使试管口稍微下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着的小木条在试管口引火,即有尖锐的爆鸣声发生。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失败。把玻璃导管口放出的甲烷点燃,把它放入贮满氯气的瓶中,甲烷将继续燃烧,发出红黄色的火焰,同时看到有黑烟和白雾。黑烟是炭黑,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盐酸雾滴。 练习题: 1.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 D.熔点低且不溶于水 答案:A 2.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用从非生物体内取得的物质合成了许多有机物。下列属于最早合成的这一类物质是( )。 A.酒精 B.尿素 C.淀粉 D.蛋白质 答案:B 3.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 C.甲烷分子中的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答案:D 4.下列甲烷的氯代物中,常温下是气体的是( )。 A.CH3C1 B.CH2C12 C.CHCl3 https://www.360docs.net/doc/bb2619875.html,l4 答案:A 5.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概括总结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 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本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点燃】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 2H+= H2O +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 H+ =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 + H2O +CO2 ↑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aHCO3 + NaOH==【加热】Na2CO3 + H2O HCO3-+ OH - = H2O + CO32- (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 + O2==【加热】2Li2O 9、氯气的性质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Cu + Cl2==【点燃】CuCl2 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 Cl2 +2FeCl2 =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Na + Cl2 ==【点燃】2NaCl 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点燃】3FeCl3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H2 + Cl2==【点燃】2HCl 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 H2+F2=2HF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化学必修二-甲烷、乙烯、苯练习题

化学必修二 甲烷、乙烯、苯练习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 强氧化剂不起反应 B .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 C .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 3Cl 、CH 2Cl 2、CHCl 3还是CCl 4都属于取代反应 D .甲烷的四种取代物都难溶于水 2.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 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 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②③④ 3.下列事实能证明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 A .CH 3Cl 只代表一种物质 B .CH 2Cl 2只代表一种物质 C .CHCl 3只代表一种物质 D .CCl 4只代表一种物质 4.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 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 气最多的是 ( ) A .CH 4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2H 6 5.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 ) A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 .12C 和14C 互为同位素 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 4――→△ C +2H 2 B .2HI +Cl 2===2HCl +I 2 C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D .C 2H 6+Cl 2――→光C 2H 5Cl +HCl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8.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 A .CH 3CH 3 B .CH 3CHCl 2 C .CH 3CH 2OH D .CH 3CH 2Br 9.由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丙烯(CH 2===CH —CH 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 A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与HCl 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10.石油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 A .将石油按沸点范围不同加以分离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 B .将石油按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加以分离 C .得到碳原子数较多的烃类 D .将石油中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分开 11.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 L 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 L 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和3.6 g 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 ) A .CH 4和C 3H 8 B .CH 4和 C 3H 4 C .C 2H 4和C 3H 4 D .C 2H 4和C 2H 6 12.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的是 ( ) A .乙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B .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 C .乙烯与氯气加成 D .乙烯通入浓盐酸 13.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 ( )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Li 与O 2反应(点燃) 4Li + O 22Li 2O Na 与O 2反应(点燃) 2Na + O 2Na 2O 2 Na 与H 2O 反应: 2Na + 2H 2O = 2NaOH+H 2↑ 2、卤素单质F 2 、Cl 2 、Br 2 、I 2与氢气反应 F 2 + H 2 = 2HF 、Cl 2 + H 2 = 2HCl 、Br 2 + H 2 = 2HBr 、I 2 + H 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Cl 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 2(或I 2): ① Cl 2 + 2NaBr = Br 2 + 2NaCl ② Cl 2 + 2KI = I 2 + 2KCl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 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 2:Br 2 + 2KI = I 2 + 2KBr 4、Mg 与H 2O 反应: Mg + 2H 2O = Mg(OH)2↓ + H 2↑ 5、Na 与Cl 2、反应(点燃):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 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 负极(锌): 负极(锌): Zn - 2e - = Zn 2+ (氧化反应) 正极(铜): 正极(铜): 2H + + 2e - = H 2↑(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 Zn 2+ + H 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2)取代反应(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 2H 4 + 3O 2 ??→ ?点燃 2CO 2+2H 2O (2) 加成反应(与Br 2的反应): CH 2=CH 2 + Br 2 → CH 2BrCH 2Br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① CH 2=CH 2 + H 2 CH 3CH 3 ② CH 2=CH 2 + HCl CH 3CH 2Cl (一氯乙烷) ③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乙醇) (4)聚合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 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2C 6H 6+15O 2 ??→ ?点燃 12CO 2+6H 2O (2)取代反应 ① 与Br 2+ Br 2 ??→?3FeBr + HBr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高一化学必修二甲烷烷烃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甲烷烷烃练习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①乙醇 ②食盐 ③石墨 ④甲烷 ⑤蔗糖 ⑥水 ⑦一氧化碳 ⑧碳酸钙 ⑨乙酸 A.①②④⑤⑨ B.①④⑤⑨ C.①③④⑤⑦⑧⑨ D.①④⑤⑥ 2.下列关于烃的最全面的说法的是( ) A.含有碳元素 B.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下列有关甲烷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 B.甲烷易溶于水 C.甲烷是一种混合物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4.为验证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将其燃烧产物通过①浓硫酸;②澄清石灰水;③无水硫酸铜。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 5.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6.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性质的是( ) A.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它们几乎不溶于水 C.分子的通式为C n H 2n+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它们是非电解质 7.1 mol 某气态烃完全燃烧,生成3 mol 2CO 和2 mol 2H O 此烃是( ) A.34C H B.36C H C.38C H D.410C H 8.下列烷烃的沸点如下。甲烷:-162 ℃;乙烷:-89 ℃;丁烷:-1 ℃;戊烷:36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丙烷的 沸点可能是( ) A.约-40 ℃ B.低于-162 ℃ C.低于-89 ℃ D.高于36 ℃ 9、由甲烷的结构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一个甲烷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B 、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C 、甲烷分子中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之间共用一个电子对 D 、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10、甲烷分子是以C 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