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分类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5·新课标I)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

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

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

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

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

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

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

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答案】D

【解析】A选项稀硝酸与过量的Fe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

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选项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C选项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

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D选项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

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

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正确,答案选D。

(2015·新课标II)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

实际相符的是

【答案】D

【解析】A现象不符合,稀盐酸应该先和NaOH,刚开始时不应该有气泡产生,B铝和浓硝酸在常温下要发生钝化,不会产生二氧化氮,草酸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所以颜色逐渐退去,答案D.

(2015·北京)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氮元素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

A人工固氮中氮气氢气转化为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选项错误。B中工业合成氨是典型的人为固氮方法,正确。C中生物体自身可以将铵盐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可以实现含氮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选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选项D正确。

(2015·北京)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Ⅰ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从实验和原电池角度考察元素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氧化性、还原性比较。A考察NO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正确。B中Fe 在HNO3中的钝化现象,冷浓硝酸中才能钝化,B 正确。C实验II 铁发生钝化反应,故不能由此判断氧化性强弱,C 错误。D可以通过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Fe 是否被氧化,D 正确。

(2015·四川)1.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

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

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 S2-=CuS↓

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

【答案】A

【解析】B选项CO2不与CuSO4反应,因为碳酸不能制硫酸;C选项H2S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应该用分子式表示;D项氨水过量,Cu(OH)2↓继续和氨水反应形成络合物,离子方程式为:Cu(OH)2+4NH3=[Cu(NH3)4]2++2OH-点评:考查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015·重庆)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答案】B

【解析】考查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铝、镁、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A,非金属性Br>I,则HBr比HI的热稳定性强,错误;B,非金属性P>Si,则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正确;C, 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O属于碱性氧化物,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D,SO2在酸性环境下要被硝酸钡中的硝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生成的产物也应该是硫酸钡,故错误。

(2015·安徽)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答案选择C。选项A,碳酸钠固体的热稳定性比较好,因此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分解反应,该选项错误。选项B,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是红褐色的,不是无色的,因此该选项错误。选项C中的几种气体均不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

燥,故该选项正确。选项D两性氧化物的定义是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因此该选项错误。

(2015·安徽)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事测得溶液的pH为8.0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

有气泡产生

【答案】D

【解析】答案选择D。选项A氨气的水溶液是显碱性的,因此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选项B由于没有碳元素,所以可以排除其他可以燃烧的有机物的干扰,该题中只有氢气可以燃烧,火焰颜色为淡蓝色,因此可以推断反应中生成氢气。选项C,Mg在该溶液中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该说法正确。选项D,由于氢氧根离子只能失去电子,在反应中被氧化,做还原剂,因此不能将Mg氧化,故该选项错误

(2015·福建)9. 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可能是金属铜

B. Y不可能是氢气

C. Z可能是氯化钠

D. Z可能是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之间的转化且符合题中所给关系。A选项中若X是Cu,是可以符合关系的,比如Y为Cl2,Z为CuCl2故A正确。B选项Y可以是H2,比如当X为Cl2,Z为HCl,故B错误。C选项中,Z不能使NaCl,因为电解NaCl溶液得到的X、Y分别为H2和Cl2,而H2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Cl,故C错误。D选项中Z不可能是SO3,因为SO3的水溶液是硫酸,电解硫酸溶液的产物是H2和O2,H2和O2反应不可能是SO3,故D也错

误。

(2015·山东)10、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有两个要求,一是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而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排除C;二是与Ba(HCO3)2溶液反应同时产生气体和沉淀,A选项中Al3+可与Ba(HCO3)2溶液中的HCO3-发生双水解,Al3++3HCO3-=Al(OH)3↓+3CO2↑,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A正确,B选项Na2O加入水中生成NaOH,再与Ba(H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不产生气体,D选项SiO2与Ba(HCO3)2溶液不反应。

浙江卷.2015.T13.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 ,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答案】D

【解析】选项A,正确。选项B,正确。选项C,正确。选项D,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 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后,未用Fe粉将Fe3+转变成Fe2+,得不到FeSO4·7H2O,错误。

(2015·上海)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A.HClO B.NH4Cl C.HNO3D.AgNO3【答案】B

【解析】次氯酸光照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硝酸及硝酸盐对光和热均不稳定,故选B (2015·上海)4.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2018高考(新课标)化学专题复习(检测)专题三第10讲金属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专题三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金属及其化合物 1.(2016·郴州一模)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l(OH) 3和H 2 O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 2 O 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 2O 3 和H 2 D.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制NaOH 解析:A.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错误;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错误;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错误;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 答案:D 2.下列有关金属冶炼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氯化镁水溶液制备镁 B.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铝 C.加热分解Fe 2O 3 制备铁 D.用火法或湿法均可制备铜 解析:电解氯化镁水溶液的化学方程式:MgCl 2+2H 2 O===== 通电 Mg(OH) 2 ↓+Cl 2 ↑+ H 2 ↑,不能制备镁,A项错误;铝热反应是利用铝的强还原性制备钨、铬等高熔点 金属的一种方法,B项错误;冶炼铁用热还原法,C项错误。 答案:D 3.(2016·厦门模拟)一定条件下,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乙是( ) A.HCl B.FeCl 2 C.KOH D.NaHCO 3 解析:由甲→乙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知,甲、乙均为化合物,甲→乙发生化合反应。由转化关系可知,甲为化合物,不会通过化合反应生成HCl,A不选;若乙为 FeCl 2 ,甲→乙的化合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满足甲→乙发生复分解反应,

B 不选;甲为化合物,不会通过化合反应生成KOH , C 不选;若甲为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乙(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碳酸氢钠),故选 D 。 答案:D 4.(2014·海南卷)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 ) A .通过浓硫酸除去HCl 中的H 2O B .通过灼热的CuO 除去H 2中的CO C .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 2中的O 2 D .通过水除去CO 中的CO 2 解析:H 2也能与灼热的CuO 反应生成Cu 和H 2O ,B 错误;灼热的Mg 能与N 2反应生成Mg 3N 2,C 错误;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故无法用水除去CO 中的CO 2,应用NaOH 溶液除去,D 错误。 答案:A 5.(2015·天津卷)向盛有10 mL 1 mol/L NH 4Al(SO 4)2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 mol/L NaOH 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 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导学号 58870052) (1)NH 4Al(SO 4)2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2)写出m 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NH 4Al(SO 4)2溶液中改加20 mL 1.2 mol ·L -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 解析:(1) Al 3+比 NH +4水解程度更大,故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SO 2-4)>c(NH +4)>c(Al 3+ )>c(H +)>c(OH -)。 (2)m 点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物质的量不变,是NH +4 发生了反应,离子方 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3)10 mL 1 mol/L NH 4Al(SO 4)2,溶液中Al 3+ 物质的量为0.01 mol ,NH +4的物 质的量为0.01 mol ,SO 2-4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20 mL 1.2 mol/L Ba(OH)2溶液 Ba 2+物质的量为0.024 mol ,OH -为0.048 mol ,反应生成沉淀为0.022 mol 。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doc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1:2 B .2:3 C .3:1 D .5:3 【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高考化学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B.O2通入Na2SO3溶液中 C.Cl2通入Na2SiO3溶液中 D.NH3通入Ca(HCO3)2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选A; B.O2通入Na2SO3溶液中,Na2SO3被氧化为Na2SO4,无明显现象,故选B; C.Cl2通入Na2SiO3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Na2SiO3反应生成硅酸白色胶状沉淀,故不选C; D.NH3通入Ca(HCO3)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铵,故不选D; 故选B。 2.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钠、金属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 B.利用高纯度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古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今用乙醚从黄花蒿中可提取青蒿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钠、金属镁都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所以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A不正确; B.太阳能电池板由高纯硅制成,它可实现光-电转换,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正确;C.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受潮,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C不正确; 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萃取原理,D不正确; 故选B。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1) 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碳族元素) 1.[2018江苏卷-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 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项,NaHCO3受热易分解的原理是:2NaHCO3Na2CO3 +H2O +CO2↑,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的原理是:NaHCO3+HCl= NaCl+ H2O+ CO2↑,两者没有对应关系,A 错误;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这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B错误;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C错误;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D正确。 【考点】常见无机物:NaHCO3、SiO2、Al2O3、CaO的性质和用途。 2.[2018天津卷-1] 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生成的。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 【考点】淀粉的水解、铜合金、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萃取。 3.[2018江苏卷-1] 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 光合作用 B. 自然降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D. 碳酸盐的沉积 【答案】C 【解析】A项,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光合作用消耗CO2,使大气中CO2含量下降;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大气中少量CO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

高考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 一、金属的通性 1、物理性质 1)常温下,除为液态,其余金属都是固态。除、、等少数金属具有特殊颜色外,大多数金属都呈色。金属都是透明的,整块金属具有光泽,但当金属处于状态时,常显不同的颜色。 2)密度最大的金属是,硬度最大的金属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大多数金属都有性,可被抽成丝或压成片,其中的延展性最好。金属都是电和热的良,其中和的传热、导电性能最好。 2、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所以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体现性,做剂。 写出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阳离子是金属原子电子后形成的,所以金属阳离子有性。写出常见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锌与浓硝酸的反应 ②镁和浓硫酸共热 ③铁和氯气反应 ④镁和氮气反应 3、合金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金属和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叫做合金。常见的合金有、等。合金的熔点一般来说比成分金属,硬度比成分金属。钠、钾合金的用途为,利用了金属的性;铝合金的用途是,利用了合金的特点。 4、金属的冶炼 1)少数化学性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如、以及少量的和。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存在。我们日常应用的金属材料,多为和纯金属,这就需要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这就是。2)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实质是利用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电子变成金属原子。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法、法或法。 3)对于化学性质的金属,如Hg、Ag等,常用法来冶炼。写出利用HgO、Ag2O冶炼金属的化学方程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h TQ2/S 〔激发态〕 TiO 2/S TiO 2/S+ +e- l3+2e 3I 2TiO 2/S 3I 2TiO2/S+I3 以下关于该电池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 3-的浓度可不能减少 【解析】B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13-+2e-=3I -; A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 有减少;C正确,见B选项的解析;D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确实是: 还原. 氧化 I「3I-的转化〔还有I 2+| 一二|「〕,另一部分确实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 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 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养,能否适应生疏的 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咨询题等 【点评】此题立意专门好,然而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 盐都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17题〔3〕咨询,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不公平!

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

历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 九、几种重要的金属 1.(09全国卷Ⅰ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 的是 A.22222223Al NaOH H O NaAlO H ++=+↑ B.4242222KMnO HCOOK KOH K MnO CO H O ++=+↑+ C 22224(2MnO HCl MnCl Cl H O ?+=+↑+浓) D.22742424324324267()3()7K Cr O FeSO H SO Cr SO Fe SO K SO H O ++=+++ 答案:B 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 2气体,而应是CO 32 -,故B 项错。 2.(09江苏卷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 3 Al (OH )3 B HNO 3 NO NO 2 C Si SiO 2 H 2SiO 3 D CH 2=CH 2 CH 3CH 2OH CH 3CHO 答案:B 解析:A 项:3Al AlCl → (322623Al HCl AlCl H +=+↑或者24243223()3Al H SO Al SO H +=+↑, 33()AlCl Al OH →(332343()3AlCl NH H O Al OH NH Cl +?=↓+),33()Al OH AlCl →(332()33Al OH HCl AlCl H O +→+),3()Al OH Al →的转化必须经过 323 ()Al OH Al O →(反应方程式为:32322()3Al OH Al O H O +灼烧)和23Al O Al →(232243Al O Al O +↑通电)这两步,所以A 项不选; B 项:3HN O N O →(3322833()24HNO Cu Cu NO NO H O +=+↑+),2NO NO →(2222NO O NO +=),2N O N O →(22332NO H O HNO NO +=+),23NO HNO →(22332NO H O HNO NO +=+),所以B 项正确; C 项:2S i S i O →(22Si O SiO +=),223SiO H SiO →必须经过两步

全国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下列有关“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玉的成分是石灰石B.玉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 C.玉的熔点较高D.玉的成分是金刚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玉的硬度比河砂小,“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玉有软玉和硬玉两种,软玉和硬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 B.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不是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不能放出CO2,故B错误; C.“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故C正确; D.金刚砂是人工制成的碳化硅,玉的成分是硅酸盐,故D错误; 答案选C。 2.对于足球烯C60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分子晶体B.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存在同素异形体D.结构稳定,难以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6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属于分子晶体,A正确; B.足球烯中既有双键又有单键,化学键是共价键,且是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所以足球烯存在同素异形体,C正确;D.足球烯是属分子晶体,在常温下,碳碳之间键能大,也比较稳定,但其易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3.“纳米车”(如图所示)是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的,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推荐文档

D .MgCO 3 ???→MgCl aq???→Mg HCl(aq) () 电解 2 高考化学专题练习(一)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2016 上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A. 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2016 江苏】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2015 福建理综化学】纯净物X、Y、Z 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 可能是金属铜B.Y 不可能是氢气 C.Z 可能是氯化钠D.Z 可能是三氧化硫 【2015 北京理综化学】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SiO?H?Cl(?aq)→SiCl??H2 ?→Si 2 4 高温 FeS??O2 ?→SO?H?2O?→H SO 2 煅烧2 2 4 N???????→NH???→ NH Cl ( H2 HCl(a)q 2 高温、高压、催化剂34 aq ) 1 / 25

2 / 25 H 2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Ⅰ中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 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 【2015 安徽理综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 Na 2CO 3 、 NaHCO 3 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Fe OH B. 3 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 、 SO 2 、 CO 2 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 SiO 2 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4Ⅱ卷】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 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 .二氧化碳通过 Na 2O 2 粉末 C .铝与 Fe 2O 3 发生铝热反应 D .将锌粒投入 Cu (NO 3 ) 【2016 届北京朝阳一模】某厂用 Na 除掉苯中的水分。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 2NO+O 2 = 2NO 2 2 溶液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图像试题 (2011烟台毕业)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2011潍坊毕业)16.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 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2011南宁)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2011遂宁)3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

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A B C D A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2011绥化)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 加水的量/g A 反应时间/s B NaOH 溶液质量/g C 反应时间/s D A B C D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15)

新课标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1.(2021模拟年山东理综·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2021模拟889 B.0.2021模拟000 C.0.1200 D.0.2400 答案:B 解析:此题类型属于信息给予题,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2C2O4为二元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 6NaOH+2KHC2O4·H2C2O4·2H2O=3Na2C2O4+K2C2O4+8H2O; 10[KHC2O4·H2C2O4]+8KMnO4+ 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可得关系式:6NaOH~2KHC2O4·H2C2O4·2H2O,10[KHC2O4·H2C2O4]~8KMnO4 ;综合以上两式可得: 15NaOH ~ 4KMnO4 , 结合题意:V(NaOH)=3V(KMnO4)可得出关系: 15NaOH ~ 4KMnO4 15 4 3V(KMnO4)×0.1000mol·L-1V(KMnO4)×c(KMnO4) 列式得:15×V(KMnO4)×c(KMnO4)=4×3V(KMnO4)×0.1000mol·L-1,整理得:0.2021模拟000mol·L-1,答案选B。 2.(2021模拟年广东化学·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 =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2021模拟年高考题实验题21题⑵考到:

高考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练习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刚切开钠的断面很快变暗:化:; 2.钠在空气中燃烧:化:; 3.过量钠投入稀盐酸中:化:;离:; 4.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化:;离:; 5.氧化钠受热氧化:化:; 6.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化:; 7.氧化钠投入水中:化:;离:; 8.氧化钠投入稀盐酸中:化:;离:; 9.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化:;离:; 10.呼吸面具中常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的原因:化:; 11.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化:;离:; 1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化:;离:; 13.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化:;离:; 14.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化:; 15.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化:;离:; 16.碳酸氢钠溶液与烧碱:化:;离:; 17.碳酸钠溶液与醋酸(CH3COOH)溶液:化:;离:; 18.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离:; 19.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化:;离:; 20.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化:;离:; 21.向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化:;离:; 22.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化:;离:; 23.向纯碱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化:;离:; 24.向稀盐酸中滴加几滴纯碱溶液:化:;离:; 25.碳酸氢钠与足量氢氧化钙溶液:离: 26.碳酸氢钠与少量氢氧化钙溶液:离: 27.工业上电解熔融NaCl制取金属Na:化: 28.工业上电解NaCl溶液制取NaOH、Cl2和H2:化: (二)镁、铝及其化合物 1.表面被氧化的铝片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化:①;②; 离:①;②; 2.表面被氧化的铝片溶于过量稀盐酸:

全部高中化学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全国通用

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 1.(09年福建理综·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 答案:C 2.(09年广东化学·6)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 答案:C 3.(09年广东理基·20)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 A个C1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 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N 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答案:D 4.(09年海南化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C 5.(09年江苏化学·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有机化学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有机化学 (2013大纲卷)13、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先解得分子式。设为CnH2nOX,氧最少为一个,58-16=42,剩下的为碳和氢,碳只能为3个,即为C3H6O,一个不饱和度。设有两个O,那么58-32=2 6,只能为C2H4OX,x不可能为分数,错。由此可得前者可以为醛一种,酮一种,烯醇一种,三元碳环一种,四元杂环一种。 (2013福建卷)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答案】A 【解析】B应该是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C由于聚氯乙烯没有,错误;D糖类中的单糖不行。 (2013江苏卷)12.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 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参考答案】B 【解析】该题贝诺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等基础有机 ☆能熟练区分醇羟基、酚羟基、酸羟基的性质上的差异: 醇中的羟基连在脂肪烃基、环烷烃基或苯环的侧链上,由于这些原子团多是供电子基团, 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大,氢氧共价键得到加强,氢原子很难 电离出来。因此,在进行物质的分类时,我们把醇归入非电解质一类。 酚中的羟基直接连在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碳原子上,由于这些原子团是吸电子基团, 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小,氢氧共价键受到削弱,氢原子比醇 羟基上的氢容易电离,因此酚类物质表现出一定的弱酸性。 羧酸中的羟基连在上,受到碳氧双键的影响,羟基氢原子比酚羟基上的氢原子容 易电离,因此羧酸(当然是短链)的水溶液呈明显的酸性,比酚溶液的酸性要强得多。 Na NaOH Na2CO3 NaHCO3 醇羟基√╳╳╳ 酚羟基√√√╳ 羧羟基√√√√ 相关对比: 酸性强弱对比:CH3COOH>H2CO3>C6H5OH>HCO3- 结合H+能力大小:CH3COO-<HCO3-<C6H5O-<CO32- 故: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 A.苯环不属于官能团,仅羧基、肽键二种官能团。

高中化学金属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常見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及其化合物钠⑴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在常溫时4Na+O2=2Na2O (白色)在点燃时2Na+O2=Na2O2(淡黃色) ○2.钠能跟卤素.硫磷氢等非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化合物,如2Na+Cl2=2NaCl 2Na+S=Na2S(硫化钠)(跟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2Na+Br2=2NaBr(溴化钠)(溴化钠可以做鎮定剂) ○3钠跟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钠由于此反应剧烈,能引起氢气燃烧,所以钠失火不能用水扑救,必须用干燥沙土来灭火。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从一些熔融的金属卤化物中把金属置换出来。由于钠极易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钠把居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钠之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钠与酸溶液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2HCl=2NaCl+H2↑ 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5钠与盐反应a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 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b与熔融盐反应这类反应多数为置换反应,常见于金属冶炼工业中,如4Na+TiCl4(熔融)=4NaCl+Ti(条件为高温) Na+KCl=K+NaCl(条件为高温)★钠与熔融盐反应不能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6钠与有机物反应钠还能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钠与乙醇反应:2Na+2C2H5OH→2CH3CH2ONa+H2↑(生成物为氢气和乙醇钠) ⑵钠化学方程式 ⑴与非金属单质: 2Na+H2=高温=2NaH 4Na+O2=2Na2O (白色固体)2Na+O2=点燃=Na2O2 (淡黄 色粉末) ⑵与金属单质; 不反应⑶与水: 2Na+2H2O=2NaOH+H2↑ ⑷与酸: 2Na+2HCl=2NaCl+H2↑ ⑸与碱; 不反应(与碱溶液反应) ⑹与盐; ①4Na+TiCl4=高温=4NaCl+Ti 6Na+2NaNo2=高温=N2↑+4Na2O Na+KCl=高温=K↑+NaCl ②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 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 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9.(广东理基·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10.(广东理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选择题部分(10.电化学基础)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10.电化学基础) 9、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 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 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 【答案】B 【解析】根据总方程式可得酸性减弱,B错误。阳-yang-氧,↑失氧,A正确;Fe-2e-Fe2+~~~~2e-,则6mol的铁发生变化时候转移电子数12mol,又据能够处理的关系式,得6Fe~~~~12e-~~~6Fe2+~~~Cr2O72-,所以D正确。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还,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减少,同时生成氢氧根,C正确。 【试源】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 10.【题文】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 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 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ks5u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 【解析】A错,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附着在银器的表面,故银器质量增加; C错,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和Al(OH)3; D错,黑色褪去是Ag2S转化为Ag而不是AgCl 【试源】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 11. 【题文】“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 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 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ks5u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 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个铝离子 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 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石棉中含有石英晶体 B.青石棉是一种易燃品且易溶于水 C.青石棉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5FeO·8SiO2·H2O D.1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的硝酸作用,至少需消耗6L 3mol/L H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青石棉属于硅酸盐材料,没有石英晶体,故A错误; B.青石棉属于硅酸盐材料,不易燃,也不溶于水,故B错误; C.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青石棉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根据原子守恒和化合价不变的思想,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故C错误; D.6L 3mol/L HNO3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8mol,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又1molNa2Fe5Si8O22(OH)2中3mol含亚铁离子,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消耗1molHNO3,又青石棉中的Na、Fe原子最终都转换产物为NaNO3、Fe(NO3)3,根据原子守恒,又要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2+5×3=17mol,所以1mol该物质一共能和1+17=18molHNO3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锂保存在煤油中 C.硅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D.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银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Ag、NO2、O2,因此一般将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不符合题意; B.锂单质的密度小于煤油,不能保存在煤油中,一般保存在石蜡中,故B符合题意;C.根据硅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应该有游离态的硅存在,但Si是亲氧元素,其亲氧性致使Si在地壳的演变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故C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