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康复流程

偏瘫的康复流程
偏瘫的康复流程

房山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康复流程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定义: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小时或死亡。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同时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程序,积极及早与正确的康复治疗,将使80%的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只有10%~20%的病人留有严重或中度残疾。

(一)脑卒中康复的重要依据

1.自发恢复: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血管的自发再沟通,侧枝循环的开放;

2.脑的可塑性(脑有适应能力)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实际情况;

突触发芽、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区域性功能重组、次要通路开放、脱抑制;

2.突触发芽:从未受累神经的脑的树突中萌发向受累区生长的新芽;

3.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 失神经支配部分靶细胞对神经递质可增强突触后的反应,对持续存在的传入神经的传入变得敏感;

4.区域性功能重组: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密切的关系。

(二)脑卒中的评定

急性期:

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scale, GCS)

GCS用以确定病人有无昏迷及昏迷

严重程度

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内容及标准

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来评定脑卒中损伤的程度。

MESSS的基础是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SSS),SSS和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均已建立可靠性和有效性资料。该评分标准简单实用,是脑血管意外最基本的功能评定之一。它的最高分是45分

最低分是0分

轻型是0~15分

中型是16~30分

重型是31~45分

脑卒中的主要功能障碍:

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

脑卒中的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语言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

肌力评定

运动模式为标准- 符合偏瘫恢复过程,客观地反映偏瘫程度,对康复治疗起指导作用

2.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

1)Brunnstrom

2)Bobath

3)上田敏评价法

4)Fug-Meyer

5)运动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 Brunnstrom恢复6阶段理论

阶段 1 弛缓状态

阶段 2 出现肌张力

阶段 3 进入肌痉挛

阶段4、5 分离运动

阶段 6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ADL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是人在独立

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Barthel 指数分级法(Barthel index of ADL )

分3级10项评分法

大于60分者为良;

60~41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

小于40分者差,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自我照料

括约肌控制

转移

行走

交流

社会认知

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目的: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重返社会。

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预防并发症: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炎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按摩、被动运动、体位治疗

(一)急性期

1.康复目标

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待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康复治疗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康复目的是预防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部静脉炎及关节挛缩和变形,同时为恢复期功能训练作准备。

2、康复措施

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缩,下肢伸展伴髋关节外旋。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病人的偏瘫侧侧卧睡姿:

?要点:

?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 2.头位要固定

?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

?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

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

直,手掌向上

?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9.(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病人的仰卧睡姿

病人的健侧侧卧睡姿

? 要点:

?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要灵活能动

?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 5.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

6.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 要点:

?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 3.躯干略为前倾

?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

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

?

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3.肌肉按摩

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

4.被动活动关节

对昏迷或完全偏瘫的病人,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至全范围,每日二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避免粗暴而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如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伸髋,屈膝,踝背伸等。

5.床上活动

早期床上活动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患者尽快从被动活动开始,通过自助的活动过渡到主动的康复训练程序上来。急性期主动型训练都是在床上进行的

目的是使患者独立完成各种床上的早期训练后达到独立地完成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的转换

①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②桥式运动:仰卧位,两腿屈曲,双腿平踏床面,伸髋并将臀部抬离床面。

翻身

病人的健侧翻身(1)

要点:

1).偏瘫侧膝关节屈曲

2).病人双手紧贴一起

3).方法:同时翻转肩和臀部,病人按图3侧卧(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病人的健侧翻身(2)

要点:

1.病人双手紧贴一起

2.方法:同时翻转臀部和足底以引导偏瘫侧

病人的患侧翻身

要点:

1.同时引导偏瘫侧肩和膝

2.病人自行把健侧肢体移到另一侧(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病人坐姿

要点:

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头

2).头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动

3).躯干:伸直

4).臀部:90度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上置一枕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病人卧位到坐位

要点:

1).病人要膝关节屈曲地被移到偏瘫侧

2).病人自行用健侧手撑住床铺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帮助病人活动

(二)恢复期(1~3月、3~6月、6月~2年) ? 康复目标:(远期目标)

? 包括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 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 ? 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适时应用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重视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重返社会。

? 要点:

?

1.图11:病人躺在偏瘫侧;病人自行用健侧手撑住床铺,康复师抵住健侧臀部,引导患侧肩关节向下

?

2.图12:被动牵引病人移动:病人要学会把重心分别向两侧转移,以利前行;病人偏瘫侧手伸直;学会肩和骨盆协调运动

? 3.图13:病人自行持续使偏瘫侧手向前牵引

?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1、恢复期的康复评定

?Fugl-Myer躯体功能量表:

Fugl-Myer关节活动度评测表

Fugl-Myer平衡功能评测表

Fugl-Myer感觉功能评测表

?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

2、康复措施

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如针刺疗法,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

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3、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发育促通技术(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简称

促进技术

?Bobath技术

?Brunnstrom 技术

?Rood技术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等的促进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1)Bobath技术

是被最广泛接受的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技术灵活应用运动发育控制理论,强调运动感觉的学习,通过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姿势与运动模式,再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功能性技巧性动作。

2)Brunnstrom运动疗法

Brunnstrom运动疗法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并利用各种运动模式,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在恢复的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

3)Rood技术

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如采取快速的刷擦,快速的冰敷和震动等较强的刺激来诱发迟缓性瘫痪的肌肉运动,或者轻刷擦,缓慢牵拉等较轻的刺激来抑制痉挛性瘫痪肌肉的异常运动。

该技术常选用一些特殊感觉刺激,如音乐、光线、色彩来促进或抑制肌肉。

4)、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技术

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本技术,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运动,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活动。治疗中强调发挥病人的能力和挖掘体内的潜能。

5)、Carr-Shepheerd的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强调特定的功能训练方案

6)、运动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

从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来进行

①坐位平衡训练:

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

②站立的平衡训练:

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

③步行训练:

恢复步行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

态。

对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如站立相时,患腿负重能力差,在体重转换的过程中,患腿缺乏平衡反应的能力,应重点训练患腿的负重能力,如摆动相时,患腿不能很好的屈曲,应练习幅度较小的屈伸交替进行的患侧膝关节的独立运动,在摆动相时患膝能完成屈曲而向前迈步。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训练

ADL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通过作业治疗,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

3、恢复期康复治疗

1)步行训练:

争取生活自理重要环节,步行前准备-扶持立位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双腿交替前后迈步和重心转移。

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

改善步态训练,重点纠正划圈步态

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健腿先上,病腿先下”-任其自然

2)作业治疗

ADL动作训练-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书写、工艺治疗-编织、刺绣、绘画、陶瓷、橡皮泥塑,训练两手协同操作;打字、大结、垒积木、拧螺丝、拾小物品、弹琴,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应用-长柄

家务劳动、户外活动

(三)、后遗症期(1年后)

康复评定

继续恢复期的评定

回归生活和家庭后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功能独立能力

1、康复目标

1)学习和使用代偿性技术

手杖

步行器

轮椅

支具

2)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

3)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

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改善环境以适应残疾,争取最大限度生活自理。

4)维持性康复训练,患侧不可恢复,充分发挥健侧代偿作用,环境改造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5)其他康复治疗

水疗

理疗:小剂量的直流电或超短波治疗能促进周神经的再生

传统医学:

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疗

按摩

针刺疗法

针刺能改善脑组织的灌流量,有关局部肢体组织细胞的营养,对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电生理的研究显示针刺能使肌电幅度升高,减少异常脑波的出现,改善大脑皮层活动。针刺有体针、耳针、头针等方法,其中以体针应用最广泛。

三、脑卒中的并发症

(一)痉挛

1、病因

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兴奋性升高所致,其特点是骨骼肌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脑卒中后3周内几乎90%的患者将会发生痉挛。虽然痉挛会有助于某些患者的站和转移,或许会使某些病人的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减轻水肿,但痉挛放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引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困难,导致疼痛、挛缩、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康复目标

1)、减少疼痛;

2)、预防压疮、挛缩等并发症;

3)、改善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3、痉挛的康复评定

Ashworth法

修订的Ashworth量表

4、痉挛的康复治疗

首先要消除增加和加重痉挛的临床情况,如泌尿道感染、便秘、压疮,避免劳累和紧张。

①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因使用方便而成为治疗痉挛的首选方法。氯苯氨丁酸(baclofen)是肌肉松弛剂,每次5mg,每日三次起逐渐增至有效剂量,每日最大量可达120mg.要逐渐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和幻觉的危险。

治疗痉挛的其他药物还有替托尼定、安定(diazepan)和丹曲林(dantrolene)等。

②石碳酸神经阻滞:

③物理治疗:冷疗因能降低肌肉的温度对肌梭有镇静作用而减轻痉挛;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对患者痉挛肌肉进行牵张、被动活动关节等也可缓解痉挛。

(二)、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该综合征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月内,发生率约为12.5%~70%,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SH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有关的因素有交感神经功能障

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腕关节过度的牵拉或手受到意外的伤害。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

肩部疼痛,

运动受限,

手浮肿及疼痛,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直至患手的运动永久丧失。

2、SHS的康复治疗

SHS的治疗包括

①避免引起SHS的原因:偏瘫早期避免牵拉损伤肩关节周围组织,注意矫正肩胛骨的位置,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避免患者上肢尤其是手的损伤、疼痛、过度牵张及长时间垂悬;避免在患手静脉输液

②正确患肢放置:应仔细地放置患侧的上肢,确保腕部不处于完全掌屈位,或上肢不悬在轮椅一侧;

卧位时,适当抬高患侧上肢;

坐位时,把患侧上肢放在轮椅上安装的小桌子上,并用夹板固定避免腕部掌屈位

③被动和主动运动: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治肩痛,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活动时应轻柔、缓慢,以不产生疼痛为度。

主动进行肩胛骨活动,在上肢上举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的三维活

动,但不应练习使伸展的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以免增加浮肿和疼痛

④冷疗:该疗法可以消肿、止痛并解痉。⑤症状明显者可予以常规剂量的类固醇制剂治疗2~3周,大多数患者可获良好效果。

康复基本流程

康复基本流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康复基本流程 一、翻身练习: 1、健侧翻身:患者仰卧,双上肢屈肘,健侧前臂托住患侧前臂,置于胸前;或双手十指交叉,双上肢向正前方伸展。健腿屈曲,健足自患腿膝关节下方插入小腿下方。摆好上述姿势后,在上半身左右旋转的同时,利用健侧伸腿的力量带动患侧身体翻向健侧。 2、患侧翻身:患者仰卧,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健侧拇指上方,双上肢向天花板方向伸展,双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踩床面。摆好上述姿势后,将伸展的双上肢先摆向健侧,再迅速反方向地摆向患侧,借助摆动的惯性使身体翻向患侧。 二、坐位练习: 1、辅助式坐起: 患者健侧下肢插入患侧小腿下方,术者立于患者健侧,一只手插入患者的颈下,到达患者的两侧肩胛骨之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撑患者头部和上部躯干;同时,术者的另一只手帮助患者将下肢向床边移动。患者双足平放着地,将坐姿调整为正确的坐位。 2、患者仰卧位,移动身体,健侧靠近床边,用健侧脚勾住患侧腿的下方;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抬起并移动到床边放下。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将肘伸直与健侧腿一起带动身体坐起。 三、爬行训练:四点跪立稳定后,可以进行以下练习。举起患手成三点跪立;举起健手成三点跪立;如果患手支不住身体,应予帮助;举起健手和患腿成两点跪立;举起患手和健腿成二点跪立。 四、跪行训练:

1、先由他人帮助或自己单膝跪 2、再练习双膝跪,帮助患者做前后左右的平衡训练,直至能自行跪稳为止。 3、双膝跪立平衡训练成功后,由患者试着双膝走路。可以由慢到快,由直线到曲线或横向行进。 4、训练中不能强拉患者的患手,避免发生患肩关节脱位。 五、站立训练: 1、辅助站起:患者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脚在前。辅助者用膝顶住患者膝部,双手抓住患者腰部。患者躯干前倾、重心前移,在治疗者的帮助下伸髋、伸膝慢慢站起。随着患者站立能力的提高,患足可逐渐后移,以逐步增强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 2、独立站起: (1)双足着地,两手交叉,双上肢向前充分伸展,身体前倾。 (2)当双肩向前超过双膝位置时,立即抬臀,伸展膝关节站起。训练人员应在患侧保护监视,以防跌倒。 3、健侧下肢负重站立 4、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5、站立平衡 6、利用手杖站立平衡 六、平衡功能训练 1、静态平衡 2、动态平衡包括自动平衡及他动平衡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及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 一、身体结构与功能 (一)填写部分 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 语言:正常Broca失语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 听觉:正常减退耳聋 患侧忽略:有无 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 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 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

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痉挛程度 0无肌张力的增加 I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 II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III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 IV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 2.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偏瘫康复案例

陈** 患者神清,交流尚可,反应稍缓慢,坐轮椅由家人推入,躯干向右侧倾斜,骨盆后倾程弓背 坐。 身体形态:坐位骨盆后倾、躯干向右侧弯斜。 上肢运动功能:右:主动肩前屈:60度。 肩外展:50度伴肩胛骨上抬。 肘伸展: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前臂旋前旋后: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腕背伸: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手指伸展: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上肢肌肉情况:屈肘肌群:有缩短,但能牵伸到正常位置。 伸肘肌群:有缩短,被动屈肘至90度可感到伸肘肌群阻力大,引起疼痛。 前臂旋前肌群:有缩短,但可牵伸到正常位置。 前臂旋后肌群:无缩短。 上肢肌张力:屈肘肌群:3级伸肘肌群:3级前臂旋前肌群:2级前臂旋后肌群:1+级上肢肌力:因受肌张力影响,随意运动不充分,故无法评估。 下肢运动功能:下肢无主动运动,但髋内旋肌群,外旋肌群,伸髋肌群有肌肉收缩。 下肢联合反应:髋内旋、外旋均可引出联合反应。 下肢肌肉情况:髋外旋肌群:有缩短小腿三头肌:有缩短,但可牵伸至正常位置。 下肢肌张力:屈髋肌群:1级伸髋肌群:1级屈膝肌群:0级伸膝肌群:0肌 下肢肌力:不建议评定,但可作为参考。 坐位平衡:静态能维持,躯干偏向右侧。向前后左右可引出平衡反映,但自己不能返回中线。躯干柔韧性:双侧屈曲、伸展、侧屈、旋转均受限,以伸展、旋转受限为重。 功能性活动:桥式:在辅助下能部分完成,重心偏向左侧。 向左侧翻身:在辅助下(被动屈膝屈髋)能完成,速度缓慢,不均匀,肩胛骨 过中线能力不佳。 向右侧翻身:能完成,速度缓慢,不均匀,不协调。 卧坐转移:不能完成。 患者肩关节、肘关节、手指、膝关节出现疼痛,建议进一步评估,找出是中枢性的疼痛还是 关节内的问题,或是由于力学结构改变而引起的疼痛。 建议进一步进行协调评定、感觉评定。 主要问题:1、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受限。 2、右上肢随意运动能力差,协调性差。 3、躯干伸展受限、躯干控制能力差,坐位平衡能力差。 4、右下肢无主动运动。 5、无法向患侧翻身,无法完成卧坐转移。 康复目标: 近期:1、改善上肢肌张力,缓解疼痛。2、促通下肢主动运动。3、提高坐位平衡能力。 远期:1、进一步改善上下肢功能,促进随意运动逐步2、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患者处于早期 患者处于中期或后期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入院 急性期 非急性期 (1) 精神意识状态评定:目的在于评定患者精神意识状态清醒与否。 (2) 认知功能评定:主要是运用MMSE 量 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及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失认症、失用症、注意力的评定。 (3) 吞咽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 患者是否饮水呛咳及确定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4) 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高程度 (5) 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是否有感知觉障碍,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及预后 判断提供依据。 (6)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7)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运用改良巴氏 指数即ADL 评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障碍程度。 (2) 平衡功能评定:Berg 平衡量表评定患 者的平衡功能,同时对临床康复也具有指导意义。 (3) 痉挛评定:使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 确定患者的痉挛程度。 (4)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的异 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 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中期评定(可多次评定) 末期康复评定 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就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就是否有感,为康复训练计划得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得异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与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早期康复 相当于Brunnstrom 恢复阶段1~2期: ⑴ 正确体位教会家属与护理人员采用正确得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得方法。 ⑵翻身练习 包括往健侧与患侧翻身 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 床边被动运动 包括上肢、下肢与躯干。 ⑸促进肌肉收缩得方法利用对肌肉得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针对吞咽障碍 可给予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颚等,冰冻棉签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⑺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⑻转移 床到轮椅得或轮椅到床得转移。 ⑼ 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斜床(电动起立床)站立。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得控制,重获血压得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与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 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中频、脑循环等。 ⑻ 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⑼ 髋内收、外展得控制训练。 ⑽ 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⑾ 髋伸展位膝关节得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⑿ 患肢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⒀ 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⒁ 站立平衡训练 包括从坐到站与从站到坐、重心转移、单腿负重平衡等。 ⒂ 迈步训练 包括足跟着地训练、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等。 ⒃ 上下楼梯 健侧先上患侧先下 ⒄ 穿脱衣训练 3、后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 恢复阶段 5~6期 ⑴ 手指得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⑵ 侧方行走训练先向健侧后向患侧。 ⑶ 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踝背伸牵伸屈膝加强训练。 ⑷ 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 跟不能离地;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实施康复治疗计划 1- - 2个月时间康复训练,再次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得进展。如评估结果达到理想康复效果即后期恢复结局,嘱出院随访复查。 如评估结果选择继续当前治疗方案或适当修改原治疗方案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

1、早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⑴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 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 ⑵翻身练习包括往健侧和患侧翻身 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 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床边被动运动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 ⑸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针对吞咽障碍可给予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 上颚等,冰冻棉签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⑺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⑻转移床到轮椅的或轮椅到床的转移。 ⑼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斜床(电动起立床)站立。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 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中频、脑循环等。 2、中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3~5期 ⑴抑制上肢痉挛模式。 ⑵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⑶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何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 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⑷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⑸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伸展、前臂旋后。 ⑹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桡尺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⑺肩胛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小儿脑瘫康复的诊疗流程

小儿脑瘫康复的诊疗流程 第一步沟通 首先与患者家属沟通,询问患者的病史,诊断为脑性瘫痪。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 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 (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分为: (1)手足徐动型

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 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 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痉挛型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3)共济失调型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其他类型: a.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 不亢进。 b.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C.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3.辅助检查: (1)头部影像学检查: MRI、CT (2)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偏瘫康复病例范例1

XXXX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病历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6岁诊断:脑出血;左侧偏瘫 发病时间:2017-04-28 ;检查时间:2018-9-17(病后:约17个月) 家庭住址: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 —般情况:患者神智清楚,言语流利,左侧偏瘫,可独立翻身、转移、步行,生活完全自理。 现病史:患者于2017年4月28号突发头痛后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后急送XXXX 医院就诊,诊断为“脑出血”,对症保守治疗后转至XX二院行6个月康复治疗。于2018年8月28日在XXX医院行左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趾短屈肌肉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左侧肌张力由2级将至1+级,部分肌张力降 至正常,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转入我院,门诊拟“脑出血后遗症”收治入院。现患者可独立步行,生活完全自理。 既往史:患者既往应酬较多,每天饮酒约4两,烟一包,身高170cm,体重83千克, 余无。 般临床资料:生命体征稳定康复功能评定: 1)综合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右侧正常,左侧上肢-手-下肢:V-V-V 2)肌张力(Ashworth): 右侧:正常 左侧:肱二头肌1+级,肱三肌1+级,旋前肌1级,掌屈肌1级股四头肌1级、小腿三头肌1+、胫骨后肌1级、趾长屈肌0级、趾短屈肌0 级、踇长屈肌0级 3)Lovvett :肌力评定 右侧:正常 左侧:前屈肌群3+、外展肌群3+,腕背伸肌3级、指伸肌3级、指屈肌3级髂腰肌2级、臀中肌2级,臀大肌4级、腘绳肌3-级,胫前肌3-级,腓骨长短肌1级 4)P ROM:右侧正常 左侧踝关节背伸0° 5)反射:左侧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均 (+++); 原始反射:阳性支撑反射(+)病理反射:Bab inskin (+)霍夫曼征(+) 6)平衡评估:坐位/站位:川/ n Berg 评分:45分 7)感觉评估:右侧正常 左侧:轻触觉减退(左足底轻触觉基本正常),下肢重于上肢;手指位 1 / 3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操作流程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一、偏瘫的定义: 由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的脑内病变引起的以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者完全丧失 二、偏瘫发生的原因 三、偏瘫的康复评定 1、基本概念 康复评定是对患者功能状况和潜在的能力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评定方法 交谈观察检测填表 3、评定内容感觉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协调性基本生活能力步行能力 4、评定分期初期评定(入院),中期评定(一个月左右),末期评定(三个月左右)。 感觉分类 1、浅感觉:皮肤粘膜的感觉 2、深感觉:肌腱肌肉鼓膜和关节的感觉

3、复合觉:时剔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他是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等各种感觉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而形成的。 检查方法 1、浅感觉:用棉签 2、痛觉:障碍部位到正常部位的检查。痛觉过敏的患者,则相反方向。 3、温度觉,用试管,相差45到50度,交替随意的刺激皮肤,接触时间2-3秒。 深感觉 1、位置觉:闭眼,将某部位肢体移动到另一个固定位置,让患者说出这个位置或用另一个部位模仿。 2、运动觉:闭眼,将患者的肢体移动到某个固定位置,请患者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 3、振动觉:闭眼,将音叉放到患者的骨骼的突出部位。 复合觉 1、实体觉 2、两点辨别觉:在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辨能力。舌部1毫米,指尖3毫米,在手掌3毫米,背中心部位6-7毫米。

3、其他:大脑皮质感觉(重量,识别,皮肤书写觉,及对某些质地的感觉)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可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和上田敏评定法。 平衡功能评定 1、座位:长坐位,静态,自我动态, 端坐位。他动态平衡。 2、跪位:双腿跪位平衡,单腿跪位平衡。 3、立位:双腿立位平衡,单腿立位平衡。 4、步行中: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功能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他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 协调性功能评定 协调性:(不能,不准确,慢,正常)指鼻指试验、指耳指试验。 肌张力评定 1、0级。无肌张力 2、1级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分期康复治疗 一、软瘫期患者主要以被动运动康复治疗为主:肢体良肢位、被动运动 1.肢体良肢位: 患侧卧位:头部和后背用软垫支撑,患侧上肢前伸,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放于患侧下肢膝前的软枕上; 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肩前屈90度,肩下垫一软枕,患侧下肢髋膝自然屈曲,膝下垫一软枕,患足与床面呈90度,健侧下肢平放于床上,轻度屈髋屈膝。健侧卧位是病人感觉舒适的卧位,该体位同时有对抗偏瘫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的作用,同时还方便治疗者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操作; 平卧位:将患肩垫高5-10度,患肢前臂伸直,掌面向上,患手五指伸展,患髋下垫一软枕,使之置于伸展中立位,膝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成5-10度,足部可佩戴踝支具、足尖与足跟垂直于床面,踝关节保持直立位,该体位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及膝过伸。坐位:先取30-40度座位,没2-3天增加10度,每天持续5-10分钟,达到能维持80-90度,持续能维持30分钟后,即可进行座位平衡训练。 2.被动运动: 为患者被动活动患侧肌肉和各个关节,包括关节的屈伸、外旋、内收、外展等。被动活动时,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由弱到强,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注意:急性期肩关节外展屈曲均不能超过90度,运动的肢体要放松,关节活动范围要充分,动作要缓慢轻柔,患肢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个关节每次重复5-7次。 二、痉挛期患者主要是控制痉挛异常,以主动运动为主 缓解痉挛的主要方法

1、康复治疗内容: 增加患侧躯体的意识,预防患侧忽略和健侧的过度代偿。强化躯干控制与平衡训练。中线偏移及非对称性的纠正。从近端入手,刺激主动运动,降低痉挛。强调整体意识,增加对患侧感觉训练。不同环境中功能的使用,自理能力的训练缓解躯干肌紧张: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训练人员一手扶着患侧肩,另一只手扶患者髋部,两手向相反方向运动。 缓解下肢伸肌紧张: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紧握双手,肘伸展至头上方,注意患侧手拇指在上,双腿屈膝。训练人员扶住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做骨盆控制运动。 缓解手指屈肌痉挛: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被动外展。然后前臂旋后维持数秒,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 利用发射抑制模式抑制痉挛 抑制下肢伸肌痉挛的方法:下肢伸展,髋外展、外旋,踝独指、背曲于拇指外展减轻痉挛 抑制上肢躯干痉挛的方法:患者取坐位,颈于躯干伸展,患侧肩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四指背曲,拇指外展,放在与臀部同一水平面上,将身体的重心放在患侧手上。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相信大多人都是知道,偏瘫患者肢体运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那么偏瘫 患者如何做康复训练有助改善肢体运动呢?由于医疗科技的发达,现在做 康复训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借助家具做主动训练,第二种是借助智能康 复机做主被动康复训练,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 在偏瘫早期极轻微的情况下,或一次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 轻微,听取医生建议,在药物的配合下要早点做康复训练来恢复肢体健康,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被动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是治疗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是依靠自身微薄之力做 运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感觉、刺激筋脉有助肢体功能的恢复。 主要是开展有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和协 调训练、移行训练、有氧训练、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及减重支持行 走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运动再学习训练、强制性训练等运动治疗技术, 针对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梗塞、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运动功 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1.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这是半身不遂功能锻炼方 法之一。 2.上肢锻炼:护理人员(或家属)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 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这也是半身不遂功 能锻炼方法。 3.下肢功能锻炼: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 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一手握住患肢的 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进行行走练习, 进一步可搀扶病人行走练习。 4.日常生活动作锻炼: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 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 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主被动康复训练 所谓被动做运动,就是借助智能康复训练机,按照康复机的指示,调整为 适合自己的运动方位机频率让其带动自身运动,好处就是方便,对肢体做 康复训练更加的轻松,由于不是主动发力很好保护到经脉。其次也是可以 做主动训练运动。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作者:韦明兰(作者单位:广西罗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罗城546400)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极端困难的状态。据观察,中风存活患者经积极的康复训练,其中90%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能力,未进行康复训练者,生活自理能力则相应低下[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肢体康复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不适当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为使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我科从2008年8月~2009年5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训练要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8月~2009年5月5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训练,经头颅CT检查确诊脑出血31例,脑梗死26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即入院或半周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经过14~50 d的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训练要领 2 1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前要耐心给患者及家属宣教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效果及肢体康复训练是药物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早期的训练才能恢复残余功能,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大力支持,康复训练才能顺利完成。 2 2 保持正确的良肢位摆放[2]: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大部分患侧肢体呈弛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良肢位的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康 复疗效的重要措施。 22 1 仰卧位方法:头部放在枕头上,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者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用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者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侧

偏瘫的康复流程

房山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康复流程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定义: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小时或死亡。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同时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程序,积极及早与正确的康复治疗,将使80%的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只有10%~20%的病人留有严重或中度残疾。 (一)脑卒中康复的重要依据 1.自发恢复: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血管的自发再沟通,侧枝循环的开放; 2.脑的可塑性(脑有适应能力)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实际情况; 突触发芽、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区域性功能重组、次要通路开放、脱抑制; 2.突触发芽:从未受累神经的脑的树突中萌发向受累区生长的新芽; 3.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 失神经支配部分靶细胞对神经递质可增强突触后的反应,对持续存在的传入神经的传入变得敏感;

4.区域性功能重组: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密切的关系。 (二)脑卒中的评定 急性期: 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scale, GCS) GCS用以确定病人有无昏迷及昏迷 严重程度 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内容及标准 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来评定脑卒中损伤的程度。 MESSS的基础是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SSS),SSS和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均已建立可靠性和有效性资料。该评分标准简单实用,是脑血管意外最基本的功能评定之一。它的最高分是45分 最低分是0分 轻型是0~15分 中型是16~30分 重型是31~45分 脑卒中的主要功能障碍: 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

(完整word版)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方法 导致偏瘫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脑部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出现偏瘫以后,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尤其是上肢的康复训练,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上肢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多,有的时候可以在床上进行这方面的康复和锻炼,方法也比较简单,随着康复锻炼的进程,能够使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方法 ★一、偏瘫患者上肢被动运动训练1、仰卧位上肢被动运动:肩关节可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好肩关节和肘关节。2、仰卧位肘关节及小臂被动运动:同样要注意关节的保护。3、腕及手指被动运动:同样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护。 ★二、偏瘫患者上肢助力运动训练1、肩肘关节助力运动:如果上肢瘫痪比较严重,可以给予一个助力,进行上臂的前后运

动。2、肘关节屈曲拮抗运动:患者坐位,手掌心朝下,家人站于患肢前外方,一手握住者手腕或手掌,一手扶于上臂1/2外上侧,在嘱病人用力向上平抬的同时,握于患者的手用助力促其患肢上抬,扶于上臂的手做相反方向的下按,抬到一定高度,使患肢保持伸直位,重新回到原位。 3、下臂肌张力增高助力拮抗运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用衣物或薄枕放于患肘下,家人一手置于患侧肘关节上方,一手与患手相握,在嘱病人用力做前臂的外旋,内旋运动的同时,家人给予助力,促进动作的完成。 ★三、偏瘫患者上肢自主运动训练1、床上上肢自主运动:患者上肢的肌力如果能够平移的话,说明患者有2级肌力,必须强调,患者每次上肢平移外展的距离每次要大于40cm。2、坐位上肢自主运动:患者肢体缓慢地从大腿内侧移动到外侧,反复进行;或者让患者的上肢进行一个上举,摸到后脑,做梳头动作。 3、站位上肢自主运动:患者力量再好一些的时候,可以进行摸墙运动。一般以5cm为高度,一周时间为单位,让患者慢慢进行摸高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