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国际贸易》简介

许斌《国际贸易》简介
许斌《国际贸易》简介

许斌《国际贸易》简介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指出:“关于国际经济学,入门课程能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基本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在撰写这本书时,我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将国际贸易这门学科中最基本的东西讲解清楚。我遵循的第二条原则,就是将重要的理论结论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来,让学生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许斌

许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1995--2003年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获终身教职。曾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访问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兼职研究员。

本书是国际贸易学的入门教材。全书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讲解国际贸易的政策效应,第三部分介绍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四个专题,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和服务的国际外包,国际贸易的宏观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书力求将国际贸易学的精华思想,特别是其主要结论的推导过程传授给读者。作为入门教材,本书主要采用图形和例子作为分析工具。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读者,本书的附录提供了相关的代数推导。

本书融入了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些近期成果,包括描述企业特征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梅勒兹模型,对于贸易理论所做实证检验的若干新发现,以及关于国际外包的一些新的研究结论。书中的22个专栏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的理论背景、历史事件、典型案例和热点讨论。本书每章附有练习题供读者自测学习效果,另外每章还附有进一步阅读的建议和参考文献。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特定要素模型

第三章赫克歇尔-欧林模型(上)

第四章赫克歇尔-欧林模型(下)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

第六章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七章传统贸易政策工具

第八章新型贸易政策工具

第九章关于贸易政策的争论

第十章全球和区域贸易协定

第三部分国际贸易相关专题

第十一章劳动力和资本的国际流动

第十二章生产和服务的国际外包

第十三章国际贸易和宏观经济

第十四章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一部平和而不乏深度的教科书

上海财经大学王根蓓副教授

阅读许斌教授的新著《国际贸易》教程之后,内心的惊讶与喜悦并存: 之所以惊讶在于,本书作者是出生于经济学“重镇”哥伦比亚大学,饮誉于国际学术界的国际贸易学的“名门大家”,竟然写出如此“平易近人”的教程:其循循善诱的讲述、脉络清晰的分析与清新简洁的言语,无不透射出对读者、特别是对初学者的体谅与亲和力----这与时下经济学教程写作中盛行的“故作深沉”似的流

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之所以喜悦在于,在经历了数年的以翻译与影印大量引进西方原版经济学教程的“全盘西化”之后,我们总算从这本教程看到了国人实现经济学教程的“进口替代型”战略的希望----许斌教授的《国际贸易》,应当视为继北大海闻教授的同类教程出版后的又一本中国教程“本土化”的标志性成果。

众所周知,经济学是现代社会学科中的“显学”。二次大战后的高速增长与持久繁荣不仅造就了包括国际贸易学在内的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式”扩张,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新兴学科。同时,它也推动了经济学的数理化与计量化。特别是后者,使得经济学成为“无趣乏味”的学科!为了将最优秀的学子吸引到经济学领域,使其薪火相传、永续发展,包括萨缪尔森、克鲁格曼等这样的经济学“泰斗”们,放下身段,以亲善而不傲慢、通俗而不失深刻的方式撰写本科生教程。许斌教授的《国际贸易》教程传承了这种“亲民”传统,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以及定性与定量的有机融合。特别是在循序渐进地讲述完基础知识后,对前沿研究与文献的简洁评述,有助那些喜好“寻幽探微”的“勇者”继续前行。

国际贸易学是当代经济学的源头,其肇始于距今三百多年的西方社会向全球寻求经济、政治、文化与军事扩张的资本原始积累实践。在这漫长的学术发展旅程中,她虽历经沧桑与荣耀,但至今依然保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与“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正因如此,较之于经济学的其他学科,国际贸易学已经积累了数量巨大与质量上的知识与学说。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理论学说中“剪辑”可清晰描绘国际贸易全貌的知识,成为每一个教程撰写者必须面对的难题。许斌教授以其独出心裁的“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知识驾驭力,选择

“雅俗共赏”的内容,并且以独具一格的方式组织这些知识。这种知识的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的相得益彰,显示了作者对初学者的理解力的尊重。

多年浸润在纯英文的语言环境,往往会使人的“国语”能力退化。但在许斌教授身上,我们无法看到这种风险:其《国际贸易》教程的深入浅出、通达流畅与“举重若轻”的讲述,相信会使读者产生油然而生的“归宿感”!

当然,如果书籍的版式设计、图表绘制与纸张选择再做些完善,《国际贸易》就是一本“神形兼备”的教程。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88149

第八章 1.什么是非关税壁垒?其日趋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它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原因: 1.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引起世界经济动荡不安,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非关税壁垒措施应运而兴。 2.关税作用的日益下降使非关税壁垒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贸易保护措施。 3.非关税壁垒自身所具备的灵活性,隐蔽性等特点亦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主要种类。 特点: 1.非关税壁垒的隐蔽性。 2.非关税壁垒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非关税壁垒的差别性和歧视性 4.非关税壁垒较关税壁垒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分类: 直接非关税壁垒措施和间接非关税壁垒 (前者是指一国政府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的限制,或迫使出口国自己限制自己商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后者是指一国政府不直接限定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而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制定各种严格的条件来间接的限制商品的进口 3.什么是进口配额制?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以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规定一个数量上或金额上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里,限额内的货物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禁止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甚至罚款后才允许进口。 类别: 绝对配额------分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国别配额------分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 1.全球配额(又称总配额指的是对一种商品只笼统的跪地一定时期内的其进口的最高配额,但不作国别或区域分配(对邻近国家有利)) 2.国别配额(在一定时期的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进行分配,各国家和地区安配额使用,超过不准进入)又分为自主配额(又称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家单方面强制规定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或区域的进口配额。) 协定配额(又称双边配额它是由进口国和出口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协商,谈判达成协议,规定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配额) 关税配额: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绝对数量不加限制,只是对面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免税,减税,或低税的优惠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 (进口配额对国内产业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由于它可以直接限制进口数量,因此已由最初的防御手段变成一种进攻性的贸易措施,在贸易谈判中,配额给广泛使用作为适合他国让步的武器。

国际贸易(海闻版)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海闻版教材》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就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得交换活动,就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得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得相互共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world trade)。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得对外贸易额对该国得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得比率称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就是进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率;出口依存度就是出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率。该比率可以反映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得依赖程度。 3、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得原因及基础就是各国间存在得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得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得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就就是绝对劣势.绝对优势也可以间接得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绝对优势"得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得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4、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得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得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得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得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得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得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得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得产品。 5、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劳动力相对充裕得国家,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得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充裕得国家,则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得比较优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得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得产品。贸易得基础就是生产要素得禀赋与使用比例上得相对差别。 6、贸易条件——在经济学中,把一国出口商品得国际市场价格(P X)与该国进口商品得国际市场价格(P M)得比率称为该国得“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简称TOT),表示为:贸易条件(TOT)= P X /P M 7、行业内贸易——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得工业产品,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得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8、不完全竞争—-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得。但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得现实离完全竞争得假设越来越远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结构.初级产业中得产品,如矿产品,农产品基本就是同质得,所以,初级产品之间得贸易通常就是行业间贸易。但制造产业中得大多数产品呈现同类不同质,经济学家称之为差异产品。差异产品之间得贸易就就是行业内贸易。 (2)生产规模与对市场得影响力。 因此,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在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与垄断)得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9、外国直接投资--基本方式为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与并购东道国得企业、 新企业得创立可以就是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得独资企业;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得投资者共同创立一个国际合资企业。 并购得一般做法就是从证券市场取得企业得股权证券,或者就是在企业增资时以适当得价格取得企业增发得股权证券,或者就是同企业直接谈判购买条件以取得企业得所有权。 10、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她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得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得3要素: 1、跨国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工商企业 2、跨国公司得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 3、跨国公司得经营范围很广 11、关税——就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得海关根据国家制定得关税政策及进出口税则,向进出口商人征收得一种流转税。 12、从价税——就是根据进口商品价值征收一定比例得关税。 从价计征得关税税额=进出口货物得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13、非关税壁垒—-就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得一切限制进口得措施.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许斌版

(判断选择题答案,有些是我自己做的,仅供参考。后面是书上老师划的一些简答和综合题,有几个发的文档上没答案。另外,老师好像提到了列昂惕夫悖论,有时间可以了解下) 第一章判断题√、√、×、×、× 选择题C、D、D 第二章判断题√、×、×、×、× 选择题C、A、B 第三章判断题×、×、√、×、× 选择题D、D、C、A、D 第七章判断题×、×、×、√、×、×、√ 选择题D、C、C、C、C 第八章判断题×、×、×、×、√、×、× 选择题C、B、A、AD、D 第九章判断题√、×、×、×、√、×、√ 选择题D、B、D、C、D 第十章判断题√、×、×、×、×、√、× 选择题C、A、C、B、D 第十一章判断题√、√、√、×、√、×、× 选择题D、C、B、C、A 第十二章判断题×、×、×、×、√、× 选择题B、C、A、B、D 第十三章判断题×、×、×、×、√、×、× 选择题D、B、BD、B、D 绝对优势: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 赫克歇尔-欧林定理:在2×2×2结构的HO模型的自由贸易均衡中,一个国家出口在生产中密集使用其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在生产中密集使用其稀缺资源的

商品。 斯图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在2×2×2结构的HO模型中,贸易开放必定提高一个国家丰裕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同时必定降低一个国家稀缺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进口关税: 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出口补贴:是鼓励出口的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刺激本国产品出口,对出口商品 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资助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以降低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提高 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自愿出口限额(VER):是出口国“自愿”设置的对出口数量的限额。我们把它视 为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因为出口国一般是在进口国施加的压力下才采用出口 限额的。 倾销行为:倾销指一个企业将出口价格定在低于其本国市场销售价格之下的行为。在某些国家的反倾销法规中,除了上述定义外,一个企业将出口价格定在低 于他的生产成本之下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倾销。 掠夺性倾销:出口国企业将出口价格定得很低,目的在于将进口国的竞争对手逐 出市场,或者是为了阻碍潜在竞争着进入这个市场,由此确立垄断地位然后在提 高价格获得垄断利润。这种行为被称为掠夺性倾销。 美国301条款 一般301条款:授予总统采取一切适当的行动来消除外国贸易壁垒的权力。可针对外国政府“不正当的、不合理的、歧视性的、给美国商品造成负担或限制的”

国际贸易(海闻著)课后答案

第一章 导 论 1.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 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 什么主要的区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 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 产品的必要手段。 (2) 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 系。 (3) 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 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 贸易量迅猛增长。 (2) 贸易依存度加大。 (3) 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 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 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 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 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都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 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w w w . k h d a w .c o m 课 后 答 案 网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学习中心/函授站_ 姓名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学年上学期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题 (综合大作业) 考试说明: 1、大作业于2013年6月13日下发,2013年6月29日交回; 2、考试必须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雷同均按零分计; 3、答案须手写完成,要求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4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①总贸易指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国境为界,一定时期内,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输出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②专门贸易指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关境为界,凡进入关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专门进口;凡输出关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专门出口。 3、普惠税与特惠税: 普惠税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②特惠税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但不适用于从非优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 4、班轮运输与租船运输:班轮运输是指,我们在贸易术语里讲过班轮条件。班轮,就是轮船公司的船舶按照固定的船期,固定航线,固定的港口往来行驶的,这样的船舶叫做班轮,这样

的运输就叫班轮运输。 租船运输中,有程租船、期租船、光船租船等三种。程租船又叫定程租船,是按里程来计算,程租船的费用计算问题,可由租船人和船东专业人员商量确定 5、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共同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运输中,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为了使船舶、货物免遭共同危险,有意地采取合理措施而引起的特殊牺牲或支出的额外费用,应由各受益方共同分摊损失的一种法律制度。 单独海损是指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驾驶人员等的航海过失直接造成的船舶或货物的损失。这部分损失不能要求航海中的个利害关系人来分摊,只能由各受害方自行承担,或按运输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答:对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1)短期影响 在短期内,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之间流动,各行业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具体影响如下: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2)中期影响 在中期内,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不能转移。贸易之后,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缩减。这会导致,出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资本不流动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会使各行业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对各行业工资和利润的中期影响可以表述为: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受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 ③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3)长期影响: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流动,包括资本。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可以由“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来说明。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Stopler-Samuelson Theorem)是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理论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②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4)放大效应与实际收益变动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并说明了实际收益的变动。 ①“放大效应” “放大效应”是指在国际贸易下,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②实际收益变动 要素实际收益定义为要素名义收益除以产品价格。要素实际收益的变动率为要素名义收益变动率减去产品价格变动率。 琼斯论证了:只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 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66308

第一章导言 1.对外贸易产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1)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存在各自为政社会实体间的交换行为 2.为什么说地理大发现后贸易才具有“世界”的概念? 地理大发现将各洲独立发展的国家联系起来。 3.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6)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存度都在提高。 4.什么是对外贸易量?它与对外贸易额是什么关系? (1)对外贸易额在进行年度对比时存在缺陷,它在反映规模的同时,也涵盖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2)对外贸易量是以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它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单纯反映规模因素对贸易额变动的影响。 5.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 6.什么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它要说明什么问题? (1)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 (2)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第二章国际分工 1.为什么说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与资本输出使得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分工、工业产品生产国家与初级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得以强化,导致国际分工体系最终形成,具体表现为: (1)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2)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 (3)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总之,在这一时期,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参加国际分工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许多部门首先是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而每一个国家消费的许多产品都源自世界市场,直接或间接凝结着许多国家劳动者的劳动。 2.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5)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渐显著。 3. 为什么说比较成本论是对绝对成本论的继承和发展?

国贸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世界贸易概览 1、引力模型的作用:引力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而且能够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仍然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亦可等于对该国所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之和。 3、引力模型产生的基础是:现实充分说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 4、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其方程式为:T ij=A*Y i*(Y j/D ij) 其中,A是常量,T ij是i国与j国间的贸易额,Y 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 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 ij是两国间的距离。 5、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即其有效的原因:广义的讲,大的经济体由于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同时,由于大的经济体可以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6、引力模型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都会影响贸易规模。 7、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距离对贸易有负的效应。典型的估计是两国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下降幅度部分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运输成本增加的幅度。 8、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贸易协定虽然可以消除成员方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对各国国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最近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即便产品和服务可以免关税和无限制地进入疆界,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贸易量也要比在同样条件下国家之间产生的贸易量大。 9、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亦称为离岸服务,是指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10、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工业制成品,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矿产品,包括从铜矿砂到煤炭各种产品,如石油;农产品,如小麦、大豆、棉花等;服务出口,包括传统的运费、保费和旅游收入(运费由航空公司和船舶公司收取,保费由国外客商支付,旅游收入由国外游客提供。);服务贸易、电子传输等。 本章重点习题(P23~24)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加拿大多60%),但是相对各自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会如此? 根据引力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不仅与两国的GDP相关,同时两国间的距离也是关键因素。澳大利亚由于地处偏远而面临着成本相对较高的运输进出口贸易,从而减少贸易的吸引力。加拿大的边界有一个大型经济体——美国,而澳大利亚附近没有主要经济体,这使得加拿大的经济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的经济就相对独立。 2、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墨西哥在地理上相当接近美国,但却远离欧盟,这就导致了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在地理上与这两个经济体的距离相当,所以它与这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量是大致均分的。墨西哥的贸易量比巴西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墨西哥接近一个主要经济体——美国,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墨西哥是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巴西是远离任何大型经济体,并且它是一个与相对较小的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 A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世界贸易量 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 .提高 B. 下降 参考答案: 1. A 、 2. A 、 3. B 、 4. D 、 5. A 第一章 国际分工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 C .不变 3?—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D. 变化方向不确定 )来反映。 A ?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 A .直接贸易 C .过境贸易 B. 贸易差额 D. 国际贸易量 ) B. 间接贸易 D. 中转贸易 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 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 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 A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A .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俄林 2. 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A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 .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3.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 A ?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 B.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 C .垄断国际市场 D.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 参考答案: 1. A 、 2. B 、 3. B 复习思考题 1 .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 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3. 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5.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 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8. 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 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 参考答案: 1-7 题答案参考教材 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贸易量迅猛增长。贸易依存度加大。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还有哪些? 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加大。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国际贸易全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属于() A.历史范畴 B.社会范畴 C.哲学范畴 D.经济范畴 2.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国际贸易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 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取决于() A. 国家性质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产方式 4. 下列哪项不仅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规模,便于把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由此计算各个时期定期的或环比的物量指数。() A. 价格指数 B. 贸易量 C. 贸易额 D. 贸易结构 5. 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B.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进出口货易量 6. 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下列哪一项在世界贸易中是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A.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 D.美国 8.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以表示对外贸易的是() A. 国际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海外贸易

D.货物贸易 9. 关于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 国际贸易额 B.国际贸易量 C.总贸易体系 D.专门贸易体系 10. 下列指标中,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A. 供国内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2.列入总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从国化货物的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3.列入专门进口的项目有() A.供国内消费或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D.进入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E.进入海关保税仓库的进口货物 4.列入专门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本国化货物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会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地理位置 B.经济互补性 C.国际分工的形式 D.贸易政策 E.运输条件 6.就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来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对外贸易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圣才出品】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一、概念题 1.边际要素生产率 答:边际要素生产率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要素生产率跟要素的投入量有关。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即“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的,主要内容为: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长期影响是,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所以,自由贸易会造成一国相对丰饶的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而使相对稀缺的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下降,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尽管会提高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一福利水平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同水平的分享。 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答: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 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

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其实现途径有两条,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 4.放大效应 答: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是指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劳动)收益(工资)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上升。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并把这一结果称为放大效应。 5.进口替代型增长 答:进口替代型增长是指国内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工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进口替代型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的增加。进口替代型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 (1)如果一国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

(完整word版)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 .陈平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术语 复习思考: 1.答:国际贸易术语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用简短的概念或字母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和确定风险和责任、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2.答: FOB、CFR、CIF的共同点: (1)三种价格术语交货性质相同,都是凭单交货,凭单付款象征性交货 (2)三种价格术语都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其承运人一般只限于船公司。(3)三种价格术语交货点均为装运港船舷。 (4)三种价格术语风险点均以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5)三种价格术语办理出,进口清关手续相同:目的港的进口清关,费用等均由买方负 责办理;装运港的装船,陆运,出口报关,办理许可证等均由卖方办理。 (6)三种价格术语成交方式相同:签订的都属于装运合同。 FOB、CFR和CIF价格术语的不同点: (1)费用构成不一样,报价不一样。FOB价格是考虑货物从原料购进、生产直到出口报关货物装到买方指定船舱同的一切费用和利润为止,而CFR是在FOB 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上海运费,CIF则是在FOB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上海运费和保险费。 (2)运输办理不同:FOB租船订舱由买方办理;CFR、CIF租船订舱由卖方办理并支付运费。 保险费支付、办理不同:FOB、CFR保险由买方办理,卖方应于装船前通知买方;CIF保险由卖方办理并支付保险费,卖方按合同条款,保险条款办理保险并将保险单交给买方。 (3)价格术语后港口性质不一样,FOB后的港口指卖方所在国的港口,而CFR 与CIF后的港口指买方所在国的港口。 3.答:应考虑以下因素: (1)运输方式与货源情况

国际贸易海闻版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总体均衡分析: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 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 2.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 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3.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 量的组合。 4.无差异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的商品组合,但在这一曲线上的任何组合都 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 5.供给曲线: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 6.需求曲线:表示在给定收入或预算约束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时愿意 支付的价格。 7.贸易额(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8.国际贸易额:指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或地区出口额之和。 9.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 10.贸易量:是以数量、重量、面积、体积等物理计量单位来表示的贸易规模。贸易量=贸 易额/物价指数 11.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 额。贸易逆差:出口额小于进口额。贸易平衡:进出口额相等。 12.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和资本移动而发生的收支状况的总和。 13.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的比率。 14.外贸依存度:指该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5.总贸易:指以国境为划分进口与出口的标准的贸易。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 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与出口标准的贸易。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所具有的意义。 16.有形商品贸易:指有形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际商品的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指 无实物形态的商品贸易。 17.直接贸易:指商品一般都由生产国直接卖给消费国,或由消费国直接向生产国购买; 生产国就是出口国,消费国就是进口国。间接贸易: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对于第三国而言,即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就是间接贸易。 18.许可贸易:是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指技术出口方将某项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的 使用权及其相关产品的制造权、销售权,通过许可合同有偿转让给引进方的一种交易。 (普通许可,独家许可,独占许可,从属许可,交换许可) 19.加工贸易: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 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 一般贸易:指中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按一般贸易交易方式进出口货物。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第一章:贸易术语 1.这一合同不属于CIF合同.因为CIF合同只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但根据合同规定,如果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故卖方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的规定已经超出了CIF的范围.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DES术语(目的港船上交货)或DEQ术语(目的港码头交货). 2.美方此举不合理.一般情况下,使用FOB术语订立的合同,卖方必须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并支付出口关税及其它相关清关费用.(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出口报关由买方负责.) 3.本案使用的是CFR价格条件,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此条件下当事人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该案中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风险损失,货物损失看似应由买方承担,但实际上卖方在装船时是将3000公吨小麦混装的,在货物抵运目的港后,再将其中1000公吨分拨给买方。这就涉及到有关“划拨”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原则,即在货物未划拨到合同项下之前,风险也不发生转移。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划拨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本案因卖方未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划拨,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 4.拒绝买方此要求.根据FOB术语我们可得知,租船是买方的责任,既然买方是以委托方式要求我方代为办理租船, ,并且费用由买方负担,所以能否租到合适的船,我方都不负任何责任。买方没有权利因此而撤销合同. 5.拒绝买方的要求.根据CIF术语,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弦时风险已经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我方只负责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灭失或损失的一切风险,并支付货物运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以及签订保险合同及支付保险费.并在货物发出后及时将保险合同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自己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也没有退还全部货款的必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国际贸易的产生 (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 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1)特点

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 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 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 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1)贸易范围扩大 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 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 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 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