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国特色的干系人利益分析法

具有中国特色的干系人利益分析法
具有中国特色的干系人利益分析法

具有中国特色的干系人利益分析法。

在项目干系人识别中,对客户方项目干系人的识别和分析更是重中之重,在本文中将重点集中在对客户方干系人做重点分析。通过对上面案例分析,可以画出一张客户方项目干系人结构图,打比方说这个客户中所有干系人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识别出项目干系人之后,还需要分析干系人之间的关系和历史渊源,如果不做这进一步的分析,会在项目过程中遇到不小的麻烦。比如在上述案例中,信息中心主任和公司A 的关系很融洽,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且相互间合作很愉快,这个主任属于集团的行政副总分管,和副总的私人关系也还不错,地位比较稳定。而财务部经理虽然也属于同一个副总分管,可他希望这个系统由公司A的竞争对手Z公司来做,因为这是平台化项目,一旦开始,后期还有源源不断的项目可以开展,但Z公司在竞标过程中被淘汰,让财务部经理心里很不满意,很担心这个整合项目一旦由信息中心主任做成功了,Z公司从此就没办法再拿到后续的项目,从心理上就希望项目做不好,从行动上也倚仗自己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处处对项目设置障碍(不管怎么说财务的地位在大部分企业里面是高于信息部门的,除非本身就是IT公司,呵呵)。财务经理手下的人对系统整合也不太支持,认为不仅剥夺了自己本部门系统的建设权,而且以后业务运作都处在领导监控之下,自然就不怎么好好配合项目了。

通过以上对干系人的识别和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能对项目干系人进行无遗漏地识别,仅仅关注项目具体事情和计划,项目出了问题可能都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了。项目干系人结构图为项目经理描绘了客户方项目干系人的全景,为进一步对干系人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把握项目管理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中国做事情,有时候是做事,有时候是做人,事情做好了,人没有做好,项目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这里,我不是说项目经理要练的跟销售经理一样油嘴滑舌,就算你练到这样了,客户反而认为你这项目经理靠不住,毕竟项目经理是需要技术底蕴获得客户信任的。那么,有个朋友说“这项目经理太难了,装孙子也不是,装大爷更不行,怎一个囧字了得!”我说,你没有抓住人心的本质,你要比客户更专业,让他信服你的技术能力比他更优秀,他就不会给你不尊重或乱指挥。客户很多时候乱指挥,是因为我们没有让他信服的技术能力和对客户业务的理解能力,所以造成客户亲自操刀,上阵指挥,各位初哥项目

经理们扪心自问,你如果是客户,你是希望对方的项目经理帮你一杆进洞干净解决问题呢,还是希望亲自上场导致令出多门以惨败收场呢?

当然,项目中不可能这样完美,我们做项目的时候,能力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比客户强,所以需要我们去和客户真诚的交流,中国人讲究个面子,你夸他几句,说他是业务方面的专家,给对方一个高帽的同时也表明了你在技术上比他更专业,大家配合做事才可能成功,技术上的事我说了算,业务上的需求我们来一起协商,私底下,把客户当朋友,请吃个饭,聊些他喜欢的话题,拉进一下距离,送一些对他胃口的小礼物,都是必要的,大家不要做技术做单纯了,做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了,那就是技术人员的最大悲哀了,毕竟,人是感情的动物,你不可能要求别人都和程序员一样,不是1就是0,不是黑就是白,项目中的干系人分析来

分析去,落脚点就是两个字“利益”。

象上面的例子,怎么对付这个财务经理,很简单,首先这个项目经理应该对客户的每个干系人在现场都拜访一遍,把公司的荣誉和资料介绍给那些不了解公司的干系人,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实力。再则根据合同,把需求整理好并与客户签字,了解这个项目中可能影响这个财务经理意志的干系人(譬如行政副总或他手下的财务主管位)最在意的利益所在(譬如数据要顺利迁移、要保证切换后的系统稳定等),当财务经理来刁难的时候,根据双方确认的需求和合同,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找项目负责人信息中心主任确认,遇到要到老总那里打官司的,提前和信息中心主任对好说辞,并定期向分管副总和财务经理汇报进展,这样可以把很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式中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利益分析法模型

利益分析法模型 一、主体分析 1、按照主体与客体的利益关系,按照完整互斥的原则,找出博弈主体,并按照 利益的相关性,将博弈主体进行归类,分为矛盾的双方。 2、按知识、金钱、暴力三个指标分析博弈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知识是指的 体制、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金钱指的是物质资源,暴力是非正常状态下的力量,在一般的博弈格局中不予考虑,当博弈格局中有暴力因素的时候,暴力即为决定因素,其他的资源和管理能力都要转化为暴力。 3、按照作用力或者影响力的大小,去除影响力很小的博弈主体,保留能够起决 定作用的博弈主体,这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4、分析表格: 二、形势分析 1、采用SWOT分析工具,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四个维度,对博弈主体 的势能进行分析。 2、优劣势主要通过知识(体制及管理能力)、金钱(物质资源)及暴力(非常力 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3、机会和威胁重要的要进行趋势分析,趋势分析主要是要找到事物的运行通道, 运行通道也可称为惯性或动能,动能越大,趋势逆转越难,主要分为A主体趋势、B主体趋势、停顿三种状态,停顿是趋势中断或转变的零界点,动能渐弱是趋势逆转的开始。 4、标志性事件是指标志着事物的运行通道发生转变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 标志着事物的运行通道逆转。 5、分析表格:

1、利益最大化是博弈主体的主要目标,利益主要考虑的是物质利益,不考虑感 情等精神因素。 2、目标是实际要达到的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要受形势所迫,要做必要的调 整。 3、目标由需求决定,需求由形势所决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多 层次的,所以目标也是多层次的,各取所需是决策的双赢,同一层次的需求,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以双方力量的对比来划分的。 四、策略分析 1、以决策目标为中心,至少分析三种决策主体可以选择的策略。 2、以决策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为中心,选择出最佳的策略,该策略往往是决策主 体的首选策略。 3、有些博弈主体为了掩盖本质的策略,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战术,用一些表象 来麻痹竞争对手,使其无法看清实质,最后做出错误的决策,自己毁灭自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关键,看清事物表面下的本质是很关键的,而本质往往是由形势决定的!只要势认清楚了,本质也就清楚了。 4、分析表格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用于分析与客户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帮助客户在战略制定时分清重大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 1、核心利益相关者对酒店发展的影响 ①股东 股东包括在该酒店投资,拥有合法的经济利益的个人和组织,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是现代酒店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酒店仍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②管理者 各项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的行为决定酒店的生死存亡,决定酒店的价值体系与企业文化。同时他们还掌握酒店的关键资源。关键资源的丧失或利用无效率会带来酒店利益的损失,影响酒店的经营发展。 ③员工 酒店员工主要指的是除管理者之外的普通员工。他们投入酒店的是简单劳动的人力资本要素,获取的利益不仅是工资、奖金,还有直接的法律和道德的利益。但在核心利益相关者当中,普通员工拥有的权力最低,因此,普通员工一般会采取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来降低其承担的风险,从而降低酒店整体利润,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④顾客 他们与股东、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虽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表现形式上仍为经济利益,但这决不是顾客利益的核心,顾客利益的核心是消费经历的质量和满足感。 2、战略利益相关者对酒店发展的影响 ①政府 政府是酒店仅次于顾客的利益相关者,政府的行为对酒店有生死存亡的重要影响。有人说酒店是最不被政府关注的行业之一,一方面因为酒店与社会稳定没有直接关系,在市委、市政府的报告中“酒店”关键词很少出现;另一方面酒店创造的税收少。第三是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同时存在。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 )。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 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C.两者都是正相关 D.两者都是负相关 2.样本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 )。 A.-∞<r <+∞ B.-1≤r ≤1 C. -l <r <1 D. 0≤r ≤1 3.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 01y x ββ=+上,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r =0 B.r =1 C.r =-1 D.|r|=1 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前者无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无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 D.两者都无需确定 5.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 A.完全相关 B.微弱相关 C.无线性相关 D.高度相关 6.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7.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 A. y= -40-1.6x r=0.89 B. y= -5-3.8x r =-0.94 C. y=36-2.4x r =-0.96 D. y= -36+3.8x r =0.98 8.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9.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 A.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 B.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C.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 D.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 10.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11.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 A.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 B.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它们不是确定的关系 C.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 D.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 12.相关分析是研究( )。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3.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A.越接近于0 B.越接近于-1 C.越接近于1 D.越接近于0.5 14.在回归直线01y x ββ=+中,若10 β<,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 B. r=1 C. 0<r <1 D. —l <r <0 15.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 )。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 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 16.已知x 与y 两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2 10,8,7,100x y xy n σσσ===-=,则x 与y 之间存在着( )。

FAB分析法

品牌内涵是通过价值诉求和消费者沟通的。一个产品的内涵,通常是在产品还没有被研制出来之前就已经明确了它的价值诉求。所以在跨国公司有一个运用了几十年的工具- FAB 分析法。 F,features/fact,即产品的特点;A,advantages,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 B,benefit/value,即这个优势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如果看现在的很多广告,你会发现很多公司还停留在沟通F的层面上。昨天在我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电台广告说:"别人用水泥盖大楼,我们用钢盖大楼"。这就是F,告诉你房子是什么样的,没有告诉你钢比水泥好在哪里,钢的建筑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 在中国,每个企业都会谈,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家其实都没有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以客户为中心,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他带来价值。你帮助他解决了最关心的问题,他一定会选择你。 做市场营销做到最后,就是让消费者别无选择。这句话也许有一点傲慢,但的确是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一切靠的就是产品独到的价值。用FAB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具分析你的产品,你就知道该如何跟客户进行沟通。 FAB法,是推销员向顾客分析产品利益的好方法。FAB销售陈述:即在进行产品介绍、销售政策(进货政策)、销售细节等表述的时候,针对客户需求意向,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逐条理由的说服。 F指属性或功效(Features或Fact),即自己的产品有哪些特点和属性,例如:"在功效相同的产品中,它是最轻的电子发动机,只有10磅重," A是优点或优势(advantage),即自己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例如:"它足够轻。所以可以便携使用。" B是客户利益与价值(benefit),这一优点所带给顾客的利益。例如:"你的客户不再一定要到维修中心寻求帮助,因为服务代表能够使用便携式修理工具。" 所以FAB关注的是客户的"买点"。 FAB的意思是在商品推介中,将商品本身的特点、商品所具有的优势、商品能够给顾客带来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阐述,形成完整而又完善的推销劝说。 FAB法就是这样将一个产品分别从三个层次加以分析、记录,并整理成产品销售的诉求点,向客户和顾客进行说服,促进成交。但需要注意的是客户(顾客)本身所关心的利益点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使我们诉求的利益与客户所需要的利益相吻合,这才能发挥效果。切不可生搬硬套,不加以分析就全部上 AB法操作实务 (1)特性(Feature)

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三种相关分析方法

在SPSS软件相关分析中,pearson(皮尔逊), kendall(肯德尔)和spearman(斯伯曼/斯皮尔曼)三种相关分析方法有什么异同 两个连续变量间呈线性相关时,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不满足积差相关分析的适用条件时,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描述. Spearman相关系数又称秩相关系数,是利用两变量的秩次大小作线性相关分析,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适用范围要广些。对于服从Pearson相关系数的数据亦可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但统计效能要低一些。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完全套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但公式中的x和y用相应的秩次代替即可。 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系数:用于反映分类变量相关性的指标,适用于两个分类变量均为有序分类的情况。对相关的有序变量进行非参数相关检验;取值范围在-1-1之间,此检验适合于正方形表格; 计算积距pearson相关系数,连续性变量才可采用;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适合于定序变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等间隔数据; 计算Kendall秩相关系数,适合于定序变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等间隔数据。 计算相关系数:当资料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未知,或原始数据用等级表示时,宜用 spearman或kendall相关 Pearson 相关复选项积差相关计算连续变量或是等间距测度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Kendall 复选项等级相关计算分类变量间的秩相关,适用于合并等级资料 Spearman 复选项等级相关计算斯皮尔曼相关,适用于连续等级资料 注: 1若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因为分布不明-可用等级相关/也可用Pearson 相关,对于完全等级离散变量必用等级相关 2当资料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型未知或原始数据是用等级表示时,宜用Spearman 或 Kendall相关。 3 若不恰当用了Kendall 等级相关分析则可能得出相关系数偏小的结论。则若不恰当使用,可能得相关系数偏小或偏大结论而考察不到不同变量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对一般情况默认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故用Pearson分析方法。 在SPSS里进入Correlate-》Bivariate,在变量下面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复选框组里有3个选项: Pearson

时寒冰利益分析法

时寒冰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寒冰先生在文章中经常提到的字眼。什么是利益分析法?找了些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利益分析法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众所周知,我国股市是政策市,同时也是资金推动型牛市。 比较实用的选股技巧( 作者:时寒冰, 草于2007年11月4日晚上) 股票投资最重要的就是选股,选对了股票,即使暂时被套也不用怕,早晚会给你丰厚收益。选错了股票,一旦被套就进入漫漫长夜,不知道何时是尽头。5·30大跌,让我开始学会用利益分析法去解读这个市场,我根据自己的体会简单做一点总结: 第一:看业绩。 我个人认为,业绩是股票投资最重要的基础。即使是机构主力拉抬某只股票,一般也会选择那些有着坚实业绩支撑的股票(不排除个别业绩一塌糊涂的“妖股”也会有惊人表现,但往往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无论是社保资金、QFII还是基金选股,业绩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里的业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业绩,二是未来的业绩。一般而言,真正的高手选股重视未来业绩超过现实的业绩,因为,未来的业绩能够带来更大的上涨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而现实的业绩则有提前被充分炒作和挖掘的可能(当然,如果现实的业绩和未来的业绩都非常好,就相对更完美一些)。 但一定要注意,许多股票的业绩是随着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广济药业,今年由于核黄素价格飞涨,公司业绩增长很快,股价从4月份的不到9元,一口气涨到8月份的51元多。但是,进入8月份后,由于核黄素价格飞涨也引得其他公司加大生产,导致核黄素价格下跌。相应的,股价也从51.58元的高位一直调整到27元左右。业绩对股价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这是投资者要注意的。 怎么看业绩呢?一般投资者不想看财务报表,可以简单地看一下“每股收益”、“市盈率”等

国美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材料

简述:国美之争的起因是,在贝恩三股东是否继续担任董事一事上,黄光裕持反对态度。由2008年黄光裕控制的两家控股公司,投票反对贝恩的三维股东连任国美董事。但董事会一致同意推翻股东大会结果,重新任命竺稼、雷彦、王励弘三人继续担任董事。随后黄光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国美现任副总裁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至此,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现任管理层的矛盾大白天下。8月5日,国美电器宣布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对黄光裕的行为进行反击。而黄光裕方面则呼吁投资者支持重组董事局。 在9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黄光裕方面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第四项议案即取消一般授权得以通过外,罢免陈晓等其他4项议案均未通过。 有的人认为这次国美之争是陈晓赢了,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黄光裕赢了。两派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保持中立的人,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许多媒体认为国美之争是控制权之争,陈晓的董事会主席之位得到保全,拥有执掌大权,是最大的赢家。其实,一个公司的控制权,不在股份,不在高层团队,而在于公司的文化氛围,在于一个个业务现场的员工,在于公司的一个个利益相关者。谁能够走进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心里,谁就控制了公司。 这次国美之争,几乎挑战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忍耐力,从公关战、心理战到真刀实枪、欲擒故纵的拉票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管是谁输谁赢,利益相关者都站在深受影响的角色。

一、小股东的利益到底谁来保护?经理人对一个人(如大股东或创业者)还是对全体股东忠诚? 国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唯一区别就是股份多少,但在权益保护上并无差别,并非唯大股东意志,而必须做均衡考量。国美之争中,小股东的选择会对于陈黄有重大影响。对于国美的小股东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一边是创始人黄光裕,曾经带领国美电器走到巅峰;一边是临危受命的陈晓,曾经将国美电器从危机中带领到现在。 有知名的财经评论家提出一种奇特逻辑:如果我是小股东,如果我拿不准谁更好,那么我宁愿选一个可以随时被董事会拿下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扳不倒的太上皇,这样至少我们能够保留纠错的机会。这逻辑是典型的文字游戏。同样的文字游戏可以举很多:既然这个人能随时被董事会拿下,那么我应该重点考虑的是这个太上皇倒了对我更有利,还是不倒对我更有利;我是把我的钱交给当铺一个随时准备走人的甩手掌柜打理比较靠谱,还是交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当铺老板比较放心? 一位小股东说:“我在为我的利益拉票。谁能把国美经营好?是精细化管理还是扩张?我想我们讨论一年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解决,到底国美的权益是谁的?” 小股东的利益到底与大股东更一致,还是与职业经理人更一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内部人控制”发生时,大小股东都是“弱势群体”,大股东和小股东的收益损失比至少是一样的。而小股东可以随时撤退,创始大股东则往往视公

相关分析步骤

相关分析步骤 相关分析 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K-S检验) 偏相关分析不需检验 距离分析不需检验 X/Y 度量(S)序号(O)名义(N)度量(S)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序号(O)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Kendall ?系数 / 名义(N)/ 卡方值Pearson卡方值(Chi-Square) Pearson相关系数K-S检验是否必须符合正态分布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不需检验 Kendall ?系数不需检验 一双变量相关分析(Pearson、Spearma、Kendall ) 1 判断使用哪种相关系数,例检验是否满足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前提要求 2计算样本的相关系数r 按变量类型选择对应的相关系数种类,名义,度量,有序。 一般认为,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8时,两变量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Linear Relationship);而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3时,两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较弱。 3 对两个样本来自的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进行判断 显著性检验来证明相关系数的大小是否显著。 1检验是否满足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前提要求 (1)【分析】——【非参数检验】——【单样本K-S检验】

(2)结果分析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年均衣着消费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 N 50 51 51 正态参数a,,b均值 1.44 1.33 2.25 标准差.733 .816 1.197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406 .462 .192 正.406 .462 .192 负-.274 -.342 -.147 Kolmogorov-Smirnov Z 2.870 3.302 1.372 渐近显著性(双侧) .000 .000 .046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H0:样本服从总体的正态分布。0.046<0.05,拒绝原假设。 单样本检验的结果显示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可以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2 双变量相关分析 (1)【分析】→【相关】→【双变量】

利益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 政治学中研究方法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和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之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矛盾的研究,也就是采用辩证法作为一切分析法的基础,其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所谓利益,是指“在外界主观意识不断影响下产生的,它与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它最清楚不过地反映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他们的社会出身、教育状况、生活经历、社会关系、职业或职业状况等”。所有可以认为抽象的利益在现实世界中具体表现为人们的需求,以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着,是联系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纽带。 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 基本依据: a.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因的历史观,必然导致利益分析的 方法论。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原始动因;生产关系实质上是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物质利益是上层建筑的动因。 b.利益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性和支配性,必然导致利益的

分析方法。马克思:“人们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支配人的行为,自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c.利益分析方法是在社会领域彻底贯彻唯物论的必然要求。 内容: ?要把握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根源。利益问题既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线,又是它的根本原因。 ?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是它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一般而言取得政治统治的阶级和社会集团获得的利益最大。 ?分析利益格局是制定战略的依据。 ?要根据社会事件对谁有利有害的性质和程度,决定我们的政策和策略。社会主体倡导和策划,以及实施任何事情都出于一定的利益动因。 利益分析方法的实践价值 ?认识社会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认识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 一把钥匙;深刻认识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工具;理解各社会主体本性及其运行趋势的重要法宝。 ?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阶级分析方法就是其具体运用;它与因果法具有同一性,两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益分析方法本质上就是透过社会现象探求其原因的方法;为从社会存在看社会意识的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简介 用于分析利与客户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帮助客户在战略制定时分清重大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的影响。 (二)详解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与客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可能是客户内部的(如雇员),也可能是客户外部的(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大多数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可分类如下: 所有者和股东银行和其它债权人 供应商购买者和顾客 广告商管理人员 雇员工会 竞争对手地方及国家政府 管制者媒体 公众利益群体政党和宗教群体以及军队 其它 1.利益相关者的角色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

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2.绘制利益相关者图 利益相关者图清晰地描绘谁是利益相关者集团,在采取新的战略时,代表哪个集团的利益,他们是否可能推者阻碍变革,他们的力量如何,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绘制时首先确定所有利益相关者,标出他们之间的重要关系,然后分析这张图表所显示的风险与机会,识别任何可能的变化对这张图影响,以便为此做好准备。如图1: 图 1 在确定了最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后,这里有许多应付他们的方法。如图2所示,权力/动态性矩阵可以用来确定在发展新战略时如何引导政治权力。 图 2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日本人巧妙搜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重视信息的开发、利用,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 目前日本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只要5-10分钟就可以搜集到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行情,3-5分钟就可以查询并调用日本国内三万多个重点公司、企业当年或历年经营生产情况的时间系列数据,5分钟即可利用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出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变化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的变动图和曲线,5-10分钟可以查询或调用政府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日本人十分重视信息的作用,时时处处留意信息的搜集,而且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信息报道中分离出重要的内容。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发大庆油田,惟独日本和中国谈成了征求设计的买卖。原因是别的国家的设计均不符合中国大庆油田的要求,而日本则事先按大庆油田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等待中国人去购买。那么日本人是怎么知道大庆油田的产品设计要求呢? 其实日本人对大庆油田早有耳闻,但始终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后来,日本人从1 964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冲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人还没有材料作出判断。从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封面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头顶着鹅毛大雪,猜测到“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这段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东北”的论断,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1966年10月,日本人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找到了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从事迹介绍的分析中知道:“最早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并且从钻井设备运输情况看,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该事迹介绍中还写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又从伪满州地图上查找到“马家赛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面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人终于将大庆油田的准确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后来,日本人又从王进喜的一则事迹报道中了解到“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日本人断定大庆油田在19 59年以前就开钻了,并且大体上知道了大庆油田的规模:“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贪,南北400公里的范围。估计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但是,日本人一时还搞不清楚大庆的炼油规模。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原创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以 诸暨市为例 摘要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理论,最早由弗里曼提出,近年来得到广大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与传统的以企业管理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不同,重视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投入与参与者,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入了相当的智慧和力量,分散了企业经营的压力和风险,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应该综合考量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对利益相关者给予人文关怀,更应该重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谋划布局。 基于此,本论文以诸暨市物业公司相关者理论为研究主线,诸暨市两家典型的住宅小区为案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旨在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印证当前的企业相关者理论在具体的实施效果和经营的具体过程中,需要结合战略实施,进而能够推进整个企业本身的发展。当然,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在其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来驱动企业发展,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给予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优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本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系统梳理,阐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化过程和重要因素,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在实际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矩阵模型,重点体现了物业公司、政府、业主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分析和行为影响。最终,结合诸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诸暨市物业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实施的建议。同时,对诸暨市政府在协助物业管理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进诸暨市在物业管理公司治理上的进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物业公司;诸暨市;战略;研究

问卷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 一、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中的题目设计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的设计一般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 (二)问卷分析的步骤: 拟编预试问卷—预试—整理问卷与编号—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再测信度 1.项目分析 目的:利用t检验方法对预试问卷中的题目进行筛选。 步骤:P41-42(吴) 2.因素分析(效度分析、维度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对预试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2)验证性因素分析 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对预试问卷的效度进行验证。3.信度分析 目的:利用信度分析方法对预试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可信性进行分析。 4.再测信度 目的: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预试问卷的前后两次调查所得数据的可信性进行分析。

二、问卷数据的分析 1.多重响应分析:Analyze→Multiple Response 作用:分析多项选择题,包括多项选择题题集的定义及频数分析。特别:列联表分析: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 →Crosstabs 作用:分析属性变量间是否相互独立。 2.均值检验(t-检验) 3.方差分析 4.协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 6.回归分析(路径分析) 7.聚类分析

多重响应分析 多重响应分析也称为多(复)选题分析。在量化研究中,除了单选题、李克特量表外,常见的回答发生即是复选题。 所谓复选题即是题目的可选答案不止一个,答案的选项可以多重选择或者题项可勾选其中多个选项。 下面是一份问卷(其中部分):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非常感兴趣□一般□无兴趣 3.您平时喜欢的文学作品: (1)□外国的(2)□中国的(3)□古代的 (4)□近代的(5)□现代的 4.您平时喜欢的体育项目: (1)□爬山(2)□游水(3)□跑步(4)□打篮球 其中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复)选题。 下面介绍与单、多选题有关的软件处理方法。 一、变量的编码方法 1.对单选题 一个题目用一个变量即可。 如第1题用A1(取值为1或者2——要做标签) 第2题用A2(取值为1或2或3——要做标签)。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方法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方法 多锥细分法 “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被企业活动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采用多锥细分法对利益相关者从不同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划分。 Freeman(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对企业产生不同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细分:(1)持有公司股票的一类人,如董事会成员、经理人员等,称为所有权利益相关者;(2)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相关群体,如员工、债权人、内部服务机构、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地方社区、管理结构等称为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3)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关、媒体以及特殊群体,称为社会利益相关者。 Frederick (1988)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方式来划分,将其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就是直接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零售商、消费商、竞争者等;间接的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发生非市场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外国政府、社会活动团体、媒体、一般公众等。Charkham (1992)按照相关群体是否与企业存在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和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两种。 Wheeler(1998)从相关群体是否具备社会性以及与企业的关系是否直接由真实的人来建立两个角度,比较全面的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1)主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具备社会性和直接参与性两个特征;(2)次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性的活动与企业形成间接关系,如政府、社会团体、竞争对手等;(3)主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直接的影响,但却不作用于具体的人,如自然环境等;(4)次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不与企业有直接的联系,也不作用于具体的人,如环境压力集团、动物利益集团,等等。 米切尔评分法 米切尔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于1997年提出来的,它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结合起来。首先认为,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属性中至少一种:合法性、权利性以及紧迫性。依据他们从这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根据分值来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种类型:(1)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同时拥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他是企业首要关注和密切联系的对象,包括:股东、雇员和顾客。(2)预期型利益相关者,由于三种属性中任意两种。同时拥有合法性和权利性,如投资者、雇员和政府部门等;有合法性和紧急性的群体,如媒体、社会组织等;同时拥有紧急性和权力性的,却没有合法性的群体,比如,一些政治和宗教的极端主义者、激进的社会分子,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比较暴力的手段来达到目的。(3)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他们只具备三种属性中的其中一种。

《红旗谱》具体文本分析实例

在作品中,处处都渗透着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处处可以使你嗅到冀中平原的浓烈的乡土气息。如对朱严两家过除夕的描写是很精彩的; “除夕那天早晨,二贵在门上贴上红对联,屋里贴上了新年画,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预备过年。 太阳压山,大贵叫了二贵,哥儿俩胳肢窝里夹着粟谷草,怀里揣着爆竹,到老坟上燎草儿。一擦黑,在坟头上燎起草火,火势蔓延,燃着坟地上的枯草,燎起“飘花’。夜暗降临的时候,平原上遍地飘起野火来,鞭炮声连连响起。猛的,空中一声爆响,震撼了云层,响声遥遥飘荡,一股光亮闪过蓝天。天上闪出星群,人们打坟上捏了满抱柏枝走回来,又在门口点起草火,硝磺味在满街飘荡。” “除夕晚上,严志和也在地上烧起柏枝,屋里充满柏枝的香味。他抱了一捆芝麻秸来,撒在地上。江涛问:‘爹,这是什么意思?’严志和说:‘这个嘛,让脚把它踩碎。取个‘踩岁’均吉利儿。” “涛他娘点着一把香,虔诚的举过头顶,又低声默念。把香一住住插在门环上,谷囤上、灶台上、牛槽上。提着灯笼,点上蜡碗儿,烧纸箔,磕了头。”(《红旗谱》,中国青年出 版社,第304-30页) 这些都很生动地表现了冀中农村春节的风俗,这些情景不但其他国家没有,就是在中国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再如《播火记》中金华出嫁时,“金华娘到集上买了两条猪排骨和两棵双蒂大葱来,用红纸裹好,叫金华带去。”猪排骨说明“离娘骨”的意思,闺女出嫁总算离开娘的身边了。双蒂大葱取个夫妻和好的比喻。金华上车时头上蒙上一个大红包袱,以及金华和大贵拜天地时,别人往金华头上撒玉米和红高粱,婆婆让金华吃“和好面,,晚上二贵闹洞房等情节描写,都透露出当地的风俗人情。(见《播火记》百花出版社3 4-3 5页)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66337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 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柯里政府利益分析法

柯里政府利益分析法的维持 摘要:柯里(Brainerd Currie)是美国著名冲突法学家、法学教授,也是美国20世纪冲突法新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63年整理出版了《冲突法论文集》一书,提出了“政府利益分析说”这一有争议的冲突法理论。我们认为柯里的理论比较强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的改维持。 关键词:柯里、政府利益分析法、维持 20世纪50年代,柯里(Brainerd Currie)在库克(W. W. Cook)、罗伦森(E. G. Lorenzen)和凯弗斯(D. F. Cavers)以及其他学者的基础上,对美国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尤其是比尔(J. H. Beale)的“既得权理论”和他主持编纂的《第一次冲突法重述》进行无情的抨击,指出《第一次冲突法重述》已经破产,认为“没有法律选择规则,我们会更好一些” ,并主张用他的政府利益分析方法取而代之。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有其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政府利益分析说”可追溯到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阿拉斯加包装工协会诉加利福尼亚工业事故委员会”一案。该案件牵涉到一位来自墨西哥无住所的外国人,他在旧金山受雇到阿拉斯加参加大马哈鱼季节的工作,后来在那里因事故受伤,到加利福尼亚州法院请求赔偿。法官斯通(Stone)在该案中没有适用事故发生地阿拉斯加州法律,而是适用了雇佣契约缔结地加利福尼亚州法律,理由是加利福尼亚州对该案具有政府利益。斯通还认为这样做符合美国宪法中的“正当程

序条款”和“充分善意和信任条款”的精神。该案在美国冲突法判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成为柯里学说的判例法基础,被他一而再地引用。在理论方面。柯里则得到两位学者的启示,一位是弗罗恩德(Freund)教授,他1946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首席法官斯通和冲突法》一文,阐述了政府利益分析的意义。另一位是汉考克(Hancock)教授,1943年他在多伦多大学法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探讨政府利益分析的论文。在上述美国最高法院的判案实践以及弗罗恩德和汉考克等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柯里将判例中散乱的观点和学者们的理论分析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提出了“政府利益分析说”,并使其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 一、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958年,柯里第一次提出了“政府利益分析说”的观点。柯里认为,传统的冲突规范并不能真正解决法律冲突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对政府利益进行分析。他认为按照传统的方式,法院适用特定州(国)的法律而不去考虑政府的利益会使得法院常常处于很不合理的地位,即如果适用一州(国)的法律不能对该州的利益有所促进,那么法院适用法院地法的结果就是否定了该州的合法利益。因此他指出各州(国)的法律冲突只是表面的,而各州(国)的利益冲突才是实质内容。也就是是说,冲突法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利益冲突的适用规则,即确定哪个国家的利益应当让位于另外一国。此中所指的“利益”根据柯里的定义是指“所谓政府利益实际上是政府政策的体现,以及具有该政策的国家与所涉及的交易、当事人或诉讼之间的并存的某种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