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循环特点

合集下载

冠脉循环 (2)

冠脉循环 (2)

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肌本身也要接受流经心房和心室血流的一小部分。

一个动静脉系统(冠脉循环)向心肌提供富氧血液并将乏氧血液返流回右心房。

分向心脏的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起始部。

由于收缩时心脏受到很大压力,因此大部分血液都在舒张期流经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及其终末支,在心脏胸肋面变异较小,而在膈面变异较大。

采用Schlesinger等的分类原则,将冠状动脉的分布分为三型:1、右优势型;2、均衡型;3、左优势型。

1、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部分或全部。

2、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脉供血,它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室间沟,后降支为左或右冠状动脉末梢,或同时来自两侧冠状动脉。

3、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出分支供应右室膈面的一部分。

据我国调查,右优势型约占65%,均衡型约占29%,左优势型约占6%。

上述分型方法主要依据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布,但左心室的厚度在极大多数心脏大大超过右心室,所以,从血液供应量来说,左冠状动脉永远是优势动脉。

分支左右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

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

旋支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

沿途发出:(1) 动脉圆锥支,分布至动脉圆锥;(2) 外侧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间沟附近的右室前壁;(3) 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2/3。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钝缘时发出粗大的左缘支分布于左室外侧缘;至心后面时发出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房与左室。

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即后室间支。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循环是指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它是维持心脏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冠脉循环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对象。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实现。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则会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这些调节作用对冠脉循环也有影响,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冠脉扩张,增加心肌血流量,而副交感神经则会使冠脉收缩,减少心肌血流量。

2. 冠脉循环的血流量与心肌代谢有关。

心肌代谢的增加会导致冠脉扩张,增加心肌血流量,从而满足心肌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这种代谢-血流量的关系被称为代谢-血流量耦合。

代谢-血流量耦合是冠脉循环的重要生理特点,它保证了心肌的供血与代谢的平衡。

3. 冠脉循环的血管壁具有自主调节功能。

冠脉的内皮细胞可以分泌一些调节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来调节血管的舒缩。

此外,冠脉的平滑肌细胞也可以通过钙离子的调节来控制血管的舒缩。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可以使冠脉对不同的生理和病理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保证心肌的供血。

4. 冠脉循环的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

冠脉的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其中中膜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

这种弹性纤维可以使冠脉在心脏收缩时扩张,从而增加心肌血流量。

同时,在心脏舒张时,冠脉可以收缩,减少心肌血流量,从而保证心肌的供血与代谢的平衡。

总之,冠脉循环是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它具有自主神经调节、代谢-血流量耦合、自主调节功能和一定的弹性等生理特点。

这些特点保证了心肌的供血与代谢的平衡,从而维持了心脏的正常运作。

201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冠脉循环血流特点

201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冠脉循环血流特点

在安静状态下,人冠脉血流量为每百克心肌每分钟60~80ml.中等体重的人,总的冠脉血流量为225ml/min,占心输出量的4 %~5%。

冠脉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心肌的活动,当心肌活动加强,冠脉达到最大舒张状态时,冠脉血流量可增加到每百克心肌每分钟300~400ml。

由于冠脉血管的大部分分支深埋于心肌内,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对埋于其内的血管产生压迫,从而影响冠脉血流。

一般说来,左心室在收缩期血流量只有舒张期的20%~30%.当心肌收缩加强时,心缩期血流量所占的比例更小;由此可见,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大时,动脉舒张压升高,冠脉血流量增多。

心率加快时,由于心动周期的缩短主要是心舒期缩短,故冠脉血流量也减少。

右心室肌肉比较薄弱,收缩时对血流的影响不如左心室明显。

在安静情况下,右心室收缩期的血流量和舒张期的血流量相差不多,或略多于后者。

冠脉血液的特点及调节

冠脉血液的特点及调节

【考点】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解析】冠脉循环的主要特点有两⽅⾯: ⼀是⾎压⾼、流速快、⾎流量⼤、摄氧率⾼。

左右冠状动脉起始于主动脉根部,故冠脉循环⾎压较⾼、流速快、⾎流量⼤。

⼈在安静时的冠脉⾎流量占⼼输出量的4%~5%,剧烈运动时还能增加4~5倍。

⼼肌耗氧量也最多,安静时⼼肌耗氧量就很⼤,当⼈体活动增强时,主要依靠冠状动脉扩张,增加⾎流量来供给⼼肌所需氧量。

⼆是⼼肌节律性舒缩活动对冠脉⾎流量影响很⼤。

由于冠脉分⽀以垂直于⼼表⾯的⽅向穿⼊⼼肌,⼼肌节律性舒缩活动对冠脉⾎流量产⽣很⼤影响,尤以左冠脉明显。

在每⼀⼼动周期中,当左⼼室处于等容收缩期时,⼼室肌⼩⾎管强烈受压,左冠脉⾎流量急剧减少;进⼊射⾎期后,主动脉压升⾼,使冠脉⾎流量增加,到缓慢射⾎期,冠脉⾎流量⼜有减少;左⼼室舒张,对冠脉⾎管的压迫⼤⼤减轻,⾎流阻⼒明显减⼩,故左冠脉⾎流量显著增多,此后随主动脉舒张压降低,冠脉⾎流量亦逐渐减少。

⼜由于⼼动周期中⼼舒期长于⼼缩期,故⼼舒期冠脉⾎流量明显超过⼼缩期。

这说明动脉舒张压的⾼低及⼼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流量的重要因素。

冠脉⾎流量主要受⼼肌本⾝的代谢⽔平的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是次要的。

(1)⼼肌代谢⽔平对冠脉⾎流量的调节 在肌⾁运动、精神紧张等情况下,⼼肌代谢活动增强,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此时机体主要通过冠脉⾎管舒张来增加冠脉⾎流量,满⾜⼼肌对氧的需求。

在各种代谢物中,腺苷起最重要的作⽤。

其他⼼肌代谢物如氢离⼦、⼆氧化碳、乳酸,对冠脉⾎管舒张的效应很弱。

(2)神经调节 迷⾛神经的兴奋对冠脉⾎管的直接作⽤是舒张。

但迷⾛神经兴奋时⼜使⼼率减慢,⼼肌代谢降低,抵消了迷⾛神经对冠脉的直接舒张作⽤。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激活冠脉平滑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管收缩,同时,⼜激活⼼肌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率加快,⼼肌收缩能⼒增强,耗氧量增多,从⽽使冠脉舒张。

在整体条件下,神经因素对冠脉的影响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肌代谢改变所引起的⾎流变化所掩盖。

生理学:冠脉循环和脑循环

生理学:冠脉循环和脑循环

生理学:冠脉循环和脑循环2003 年第 130 题生理学 X 型题下列哪些情况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A. 心室收缩期延长B. 心室舒张期延长C. 动脉舒张压升高D. 交感神经兴奋题目解析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1)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当动脉舒张压升高,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加时,冠脉血流量增加。

(C 对)(2)心舒张期的长短由于冠脉大部分埋藏于心肌组织之间,心收缩期会压迫冠脉血管,导致冠脉血流减少,舒张期压迫解除,血流恢复。

(A 错,B 对)(3)心肌的代谢水平心肌代谢产物如腺苷、H+、CO2、乳酸、缓激肽、PGE 等可使得冠脉舒张。

(4)神经调节常常被心肌代谢改变引起的变化掩盖。

(D 选项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激活α 受体起到缩血管作用,但β 受体激活一方面引起心搏出量增加,另一方面心肌代谢增加,代谢产物增加,引起冠脉舒张,所以冠脉血流量增加,掩盖了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

(D 对)(5)激素调节使冠脉血流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增加心脏代谢);使冠脉血流减少的激素有血管紧张素和大剂量血管升压素等(收缩冠脉)。

本题可参考《生理学》人卫 8 版教材 P146。

本题答案BCD考点讲解【2016 年大纲生理学(四)血液循环 12.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本题的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哦一、冠脉循环1. 生理特点(1)灌注压高,血流量大。

原因是由于冠脉直接开口与主动脉根部,加之冠脉血流途径短,阻力小。

(2)摄氧率高,耗氧量大。

原因是由于心肌富含肌红蛋白。

(3)血流量受心肌收缩影响显著。

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张期的长短这两点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最重要因素。

当动脉舒张压升高,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加时,冠脉血流量增加;由于冠脉大部分埋藏于心肌组织之间,心收缩期会压迫冠脉血管,导致冠脉血流减少,而舒张期压迫解除,血流恢复。

心动周期对冠脉的血流影响如下2. 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心肌的代谢水平心肌代谢产物如腺苷、H+、CO2、乳酸、缓激肽、PGE 等可使得冠脉舒张。

冠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

冠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

冠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
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主要基于冠状动脉的血流状况,具体分为以下四级:
1. 零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远端无血运,也被称为无灌注。

2. 一级: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血运缓慢,远端血运基本没有,被称为渗透而无灌注。

3. 二级: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血流可以到达远端,但血运明显减低,远端血运缓慢且相对少,被称为部分灌注。

4. 三级:血流可以正常到达远端血管,远端血运基本正常,被称为完全灌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

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

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

冠脉循环是指将血液输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和小支血管的循环系统。

以下是冠脉循环的特点:
1. 冠脉循环是一个独立的循环系统,仅服务于心脏本身,不与大循环联系。

2. 冠状动脉血流量受心室舒张时期末期压力和冠状动脉阻力影响,心率和心肌代谢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3. 冠状动脉从主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分布出来,冠脉主要分布在心脏的外围。

4. 冠状静脉与冠状动脉对应,运输氧合血到心房和心室。

5. 冠状动脉的分支非常复杂,以适应心脏不断变化的代谢需求。

6. 冠脉循环的功能失常可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精品】冠脉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精编版

【精品】冠脉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精编版
查表明,40岁以上冠心病的发病率为4~7%。
为何冠状动脉阻塞后容易引起心肌梗死?
阻塞后,出现急性的严重的心肌缺血,心 肌严重缺血,导致出现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有三个分支,哪个分支阻塞,相 应供血的心肌就会发生坏死。临床上常见 的是左前降支的梗死.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患者:心室破裂、 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等都必须选 择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的调节
心肌代谢水平的调节 氧化代谢几乎是心肌收缩唯一的能量来源。心 肌的耗氧量大、摄氧率高。由于动-静脉血含氧量差很 大,提高心肌从血中摄取氧的潜力很小。在运动、精 神紧张等使心肌代谢活动显著增强,耗氧量也将增加, 需氧量相应增加,局部氧分压降低,心肌代谢产物如 腺苷、二氧化碳、氢离子等浓度升高。其中以腺苷的 作用最重要。当心肌代谢活动增强时,心肌细胞中的 ATP加速分解,生成的AMP在5'-核苷酸酶的作用下, 生成腺苷并释放作用于冠脉血管。腺苷对小动脉具有 强烈的舒张作用,使冠脉血流量显著增加。由此可见,
坚持规范地药物治疗。如两联的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一年以上,坚持长期的 他汀治疗(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 汀、辛伐他汀)。硝苯地平普通片剂为短效钙拮 抗剂,不主张用于冠心病治疗,建议用长效钙拮 抗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 控释片或缓释片。在药物治疗同时,坚持不良生 活方式的干预。如坚持戒烟,科学膳食,保持理 想体重等。定期复查,一般1-3月检查一下,检查 心电图、血生化、心彩超等。半年后可以每半年 或一年查一次血生化,注意肝肾功能有无变化
激素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增强心肌的代谢 水平和耗氧量使冠脉血流量增加;也可直接作用于 冠脉血管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冠脉的收缩或 舒张。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心肌代谢加强,冠脉舒 张,冠脉血流量增加;血管紧张素和高浓度的血管 升压素则可使冠脉收缩,血流量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循环
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系即冠脉系统。

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分支,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血压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不停地进行泵血。

一. 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

左冠状动脉的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和静脉后,主要经由冠状窦回流入右心房,而右冠状动脉的血液则主要经较细的心前静脉直接回流入右心房,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冠脉血液可通过心最小静脉直接流入左、右心房和心腔内。

左、右冠状动脉主干行走于心脏表面,其分支常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这种分支方式使冠脉血管容易在心肌收缩时受压迫。

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毛细血管数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在心肌横断截面上,每平方毫米面积内约有2500-3000根毛细血管。

因此,心肌与冠脉血管间物质交换迅速。

冠状动脉之间侧支吻合较细小,血流量很少,因此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心梗。

但如果冠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侧支可逐渐扩张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作用。

二.冠状动脉的分布:
冠状动脉是心的营养血管,它是升主动脉的第一分支,起始于主动脉窦。

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后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行向左前方,主干长约0.5-1.0cm,随即分为前降支和旋支,主干的前面有肺动脉干,后面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有左心耳,主干的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

1)前降支:前降支称为前室间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两大分支之一。

从行径方向看,它可看作是左冠状动脉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下缘至室间沟及心尖部。

前降支在心室区可向三个方向发出分支,即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和前降支。

其中左室前支的第一支常常可以很粗大,称之为对角支,也常有直接起始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旋支的分叉处。

若前降支闭塞,可致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心肌(前间壁)心梗。

2)左旋支:左旋支与前降支成直角分开,向左行于冠状沟内,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的膈面,多终止于心钝缘与方式交点区之间。

左旋支在左
心室的分支有:A.左室前支,多是1-3支较小的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上部;B.左室后支,可有0-5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左侧半;C.左缘支,又称钝缘支,是较为恒定的一个分支,因左心室最外侧缘,向心尖的方向下行,且较为发达,它分布于心钝缘及其邻近的左心室壁。

钝缘支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时辨认分支的标志之一,多数人此动脉为1支,也有出现2支或3支者;D.左房支,可有1-2支,分布于左心房。

若左旋支闭塞,可导致膈壁或左室侧壁心梗。

2、右冠状动脉:右冠起于主动脉根部右侧,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走出,进入冠状沟内,绕过心的右缘,下行于后室间沟内,称为室间支。

沿途分支布于心壁的右半、左室后壁、室间隔后下1/3,窦房结和房室结等处。

三.心肌梗死与相关动脉的关系:
1.左前降支闭塞:左前降支上行于前室间沟,主要提供前壁、前侧壁和室间壁的前上2/3血供。

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侧支循环的不同,梗塞的范围可有很大的变化,左前降支闭塞引起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等不同部位心梗,还可引起前壁伴下壁心梗(因左前降支可到达下壁心尖部)。

2.左旋支闭塞:左旋支及其钝缘支供应左室后侧壁,部分人群的左室下壁、左旋支闭塞可以引起侧壁心梗,下壁心梗或正后壁心梗。

3.右冠闭塞:右冠动脉主要形成右室支和后降支,供应右室、左室下壁和室间隔后下1/3,部分人群左室后壁。

右冠闭塞在近端、中段及后降支的发生率分别为57.5%、38.7%、3.6%,右冠动脉近端闭塞引起下壁心梗,伴有右室缺血或梗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