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宏观经济真题(部分)

2017年宏观经济真题(部分)
2017年宏观经济真题(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月10日晚,求是金融汇举办第111期公开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与大家展望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防范系统 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赖 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 融监管,2018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要继续把 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长期角度,待经济完成转型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大方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抓住主流因素。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2018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会议内容。 一、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近40年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六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六 1.若某国一定时期内的GDP 大于GNP ,说明该时期该国公民从外国得到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关系为(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判断 2. 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元 元 元 元 3. “钢铁是中间产品”这个命题( ) A. 正确 B. 错误 C. 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D. 以上说法都错 4.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 A. 通常由于某种供给因素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 B. 某种原因造成了总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引起了价格的波动 C. 人们对于政府的政策有理性预期,使得经济不稳定 D. 以上都不是 5.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 C. 1加上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6. 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增加16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 ) A. 200亿元 B. 320亿元 C. 640亿元 D. 800亿元 7. 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 A. 自主消费 B. 总消费 C . 收入 D. 储蓄 8. 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越大,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愿意购买更多债券 C.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愿意购买更多债券 D.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2014年与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对比

2014年与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对比 一、2014年宏观经济情况简介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1.7万亿元,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这是重要的规模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内,GDP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1%,实现了年初预期的目标。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向新常态转换,今年的变化是房地产结束了长达15年的超级繁荣期,进入调整期,这也是导致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主要因素,由之带动投资增长明显下滑。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而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变化、发展方式变化和体制变化。而结构、方式和体制的变化不断推进、显现,正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所在,机遇所在。 与此同时,新的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逐步成型,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活力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新一届政府坚持去年以来的探索,继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在经济增速稳中缓降的同时,结构优化效应增强。 二、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预测 中国经济在2016年企稳,此种趋势会在2017年延续。随着需求的提升,通缩压力将继续缓解,通货再膨胀将持续。价格的改善将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减轻债务负担,并使民间投资企稳甚至适度复苏。尽管房地产市场增速似乎会在未来几个月放缓,但预期其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是可控的。 与国内的稳定形势不同,外部经济环境更具挑战性。预计中美将就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国企改革等问题继续展开一系列艰难的谈判,不会爆发全面的贸易战。2016年,在国企去杠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去杠杆会提速,将有更多僵尸企业被关闭、重工业将继续去产能,坏账处理将加快。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通缩压力的缓解应为改革提供支持。 三、总体经济状况对比 1、2014年

最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试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试 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试卷 一、回答以下小题(每个5分) 1.“大中电器”是一个专门从事电器零售的民营连锁企业,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其部门归属? 2.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指标中,有些用于描述某方面的时点状态,即经济存量;有些则是描述一段时期的活动总量,即经济流量。以下指标哪些具有时点特征,哪些具有时期特征?A.国民总收入;B.进出口差额;C.固定资产总价值;D.持有资产损益;E.总储蓄。 3.有关投入产出表,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x21表示第2个部门提供给第1个部门使用的产品数额; B. 每一个部门的总投入恒等于其总产出,所以每部门的增加值恒等于其最终产品价值; C. 第一产业行、固定资本形成列交叉点上的数字代表该产业当期固定资产积累; D. 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较高,该部门就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4.以下对外交易活动中,哪些应该记入经常帐户,哪些应该记入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A. 向联合国交纳会费;B. 货物服务进出口;C. 购买美国国债;D.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E. 外国来华投资企业对国外母公司支付的投资收益。 二、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核算方法,说明利用其核算资料可以分析哪些宏观问题。(25分)

三、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组成,如果经常帐户和金融帐户都是顺差,那么储备资产变化项目会怎么样?为什么?(25分) 四、计算分析题(30分) 下表提供了住户部门有关资料,要求:就住户部门,以增加值为起点,计算其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总储蓄和净借入/净贷出;并对住户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中的态势做简要分析说明。 单位:亿元

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真题

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真题 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时间为4月15、16日,现在已经进入到冲刺阶段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真题,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党的17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 A.增长一倍 B.增长两倍 C.翻一番 D.翻两番 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阶段。 A.起步 B.上升 C.初级 D.繁荣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经济建设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社会主义()四位一体。 A.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明建设 D.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5.如果A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必然引起B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则说明A、B 两种商品是()。 A.互补商品 B.无关商品 C.无价格弹性商品 D.相互可替代商品 6.在充分竞争市场上,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经济学上称做()。 A.保护价格 B.垄断价格 C.生产价格 D.均衡价格 7.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动型 C.输入型 D.混合型 8.当经济运行显著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将分别呈现()。 A.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B.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时间表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时间表 1.月官方PMI每月首天公布; 2.CPI 及PPI 一般是每月9日公布(一般是每月第九天,五月与十月黄金假期会顺延,1月会稍迟宣布; 3.固定投资(不含农户)、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月度报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报告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这些数据的公布时与CPI 及PPI一样,但五月与十月黄金假期会顺更延,1月亦会更迟宣布; 4.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一般是每月18日宣布, 5.1月、4月、7月、10月分别召开年度、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支等指针数据将在发布会上一并公布。在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的同时,分别发布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2月、2012年3月、6月、9月当月或累计数据情况电子报。这些数据会在季结后20天之内公布。 6.根据统计报表制度,2月份不发布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经济效益数据。 7.2月3日发布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报告。 8.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数据于每月4日、14日、24日上午9:30时发布。 9.由于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旬报停止调查,故取消数据发布。 10.夏粮产量、早稻产量和全年粮食产量分别于7月中旬、8月底和12月初发布。 11.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219.235.129.58/welcome.do)于每月23日前更新上月(季)数据,12月30日前更新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详细数据(遇法定公休日顺延)。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课程的考试 80分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课程的考试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是一个宏观经济各方面综合指标的反映,能够反映出整个形势大致上的态势变化,现在 我国该指数进入50%以上上升的变化区间。 A.PMI B.GDP C.CPI D.PPI 2. 下列有关中国经济当前形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很厉害 B.中国的外贸逆差增加 C.贸易顺差不利于稳定汇率 D.中国的外贸增速连年下落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执行层面上需要调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总量上货币过多 B.总量上货币太少 C.居民收入太高 D.制造业、普通服务业、小微企业货币太少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减缓,但已偏离合理区间。 正确 错误 2.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减缓,但已偏离合理区间。 正确 错误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B卷)

安徽大学2008—20 09 学年第 1 学期 《 宏观经济学 》考试试卷(B 卷) (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号码;每小题1分,共10 1.GNP 与NNP 之间的差别是( )。 (A )直接税 (B )间接税 (C )折旧 (D )净出口 2.在一个四部门的经济中,GDP 是(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3.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 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 (A )5000元 (B )4800元 (C )4700元 (D )4000元 4.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退休期生活水平将( )。 (A )下降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5.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B )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C )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D)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6.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公司所得税 (C)提高个人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 ------------------------------装---------------------------------------------订----------------------------------------线----------------------------------------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中南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试题(2)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净值 2、BP曲线 3、货币需求函数 4、.利率效应 5、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单项选择题 1、长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 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D.两者关系不好判断 2、LM曲线在凯恩斯区域呈()。 A.水平 B.垂直 C.向右上方倾斜 D.不一定 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B.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C.失业率的下降 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4、下面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的是()。 A.货币需求曲线 B.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C.IS曲线 D.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5、下列()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A.利率对货币需求变动不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 B.利率对货币需求变动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 C.利率对货币供给量变动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 D.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6、在四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C.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D.家庭储蓄加净税收再加进口等于投资加 政府购买再加出口 7、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幅度接近LM曲线的移动幅度,则需要()。 A.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缓 B.IS曲线与LM曲线一样平缓 C.IS曲线平缓,LM曲线陡峭 D.IS曲线与LM曲线一样平缓 8、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若资本——产量比为5,储蓄率为30%,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为()。 A.6% B.25% C.35% D.5% 9、在国民收入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净值 C.个人收入 D.国民收入 10、一般情况下,货币供给增长率快于国民经济增长所要求的货币需求增长率,利率会()。 A.提高 B.降低 C.先下降再上升 D.先上升再下降 11、引起LM曲线变得平缓的原因可能是()。 A.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同 比例增强。 B.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同 比例减弱。 C.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增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 度减弱。 D.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减弱,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 度增强。 12、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储蓄率大于实际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等于实际的资本——产量比,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A.小于实际增长率 B.大于实际增长率 C.等于实际增长率 D.不能确定 三、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函数I=400-50r,政府购买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46636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 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C.i>s ,LM 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 8.()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 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D.国民收入的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2017年(精编)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2017年(精编)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国深化改革的______。 A.总方针 B.总路线 C.总政策 D.总目标 答案:D 2.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______比2010年翻一番。 A.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答案:D 3. 实现“十三五”时代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是______。 A.创新、协调、绿色、改革、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包容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法治、绿色、开放、共享

答案:C 4. 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______。 A.39.9% B.45% C.56.1% D.60% 答案:C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______的关系。 A.政府和企业 B.企业和市场 C.政府和市场 D.生产和消费 答案:C 6. 根据十八屑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促进共同富裕 B.消除经济被动 C.保障公平竞争 D.弥补市场失灵 答案:B 7.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关于现代市场体系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B.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C.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D.政府宏观调控、精准施策 答案:D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______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渊节机制。 A.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B.律贴补助、优惠政策 C.扶贫济困、合理实施免税 D.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养老保险制度 答案:A 9.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会出现______。 A.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 B.供给短缺和超额需求 C.供给短缺和需求不足 D.超额供给和需求不足 答案:B 10. 当政府对商品实行最高限价时,通常市场上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A.市场过剩 B.变相降价 C.市场短缺 D.政府收购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2017注册咨询师真题及答案--宏观经济政策及发展规划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国深化改革的()。 A.总方针 B.总路线 C.总政策 D.总目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P5。 2.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A.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的目标要求。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P6。 3.实现“十三五”时代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理念是()。 A.创新、协调、绿色、改革、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包容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法制、绿色、开放、共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代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P8。 4.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A.39.9% B.45% C.56.1% D.6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的目标要求。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P7。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的关系。 A.政府和企业 B.企业和市场 C.政府和市场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精心整理

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今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以“外部压力下的中国经济——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并为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给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建议。 年中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得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增速持续疲软,虽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高位,基建投资小幅回升,但受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进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总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家庭部门杠杆率持续攀升,家庭流动性愈益收紧,普通家庭收入增速持续下降,收入差距未见明显缩小。不断强化的家庭储蓄动机不仅放大了总需求不足的影响,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迫使企业被动加杠杆,实体部门杠杆率逆势反弹。在财政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率亦有所增加。虽金融部门去杠杆成效显著,但宏观杠杆率不降反升。

从更深层次来看,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僵尸企业无法出清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拖延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对经济发展的桎梏日益凸显。同时,区域间市场化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企业对冲各类冲击的工具选项,导致企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疲软,劳动力市场承压。 正如课题组2018年度报告所预测的,受实体部门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的拖累,中小银行风险加速暴露、其系统重要性持续上升,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难度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已对进出口形成拖累,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但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如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投资,刺激消费,释放增长潜力。

宏观经济学分析题与简答题试题及答案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整个国民经济( )活动的总量与结构构成宏观经济。 A.生产、投资、储蓄、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储蓄、消费、投资、折旧 D.三次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 2.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 )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A.全社会劳动力 B.全社会从业人员 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在以下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对资源配置起主导性、支配性作用 C.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D.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4.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率 B.资金利税率变动率 C.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变动率 D.全要素生产率 5.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产业部门可划分为(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初级产品部门、再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 D.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前者又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6.在以下经济活动中,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是( )。 A.购买证券 B.更新生产设备 C.购买土地 D.企业并购 7.设某一年度固定资产价值为2000亿元,上一年度固定资产价值为l000亿元;同期新增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元,投资完成总额为2500亿元。则当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 A.20% B.40% C.50% D.80% 8.按资本金制度的规定,投资项目资本金的缴纳方式是( )。 A.一次认缴、一次到位 B.逐年认缴,逐年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