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答:政策系统是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系统。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相对自主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它们又紧密配合、协同一致,使公共政策系统得以正常运转。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种政策行为者,特别是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即为应对联系日益密切的“问题丛”,必须建立快速、灵活地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活动的辅助系统。是由信息传播系统(信息沟通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系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政策反馈系统的突出特点。

相互关系:

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系统在内部关系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工作程序一般是从信息系统开始的。

信息系统将收集和掌握的有关政策信息传输给政策制定系统,形成政策问题;

政策制定系统经过研究后,确认政策问题,形成政策目标;

咨询系统根据政策制定系统的要求,设计政策方案,提供咨询报告;

政策制定系统根据咨询意见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最终的决定,并交付政策执行系统加以贯彻实施;

同时,监控系统负责对政策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控制决策失误;

政策实施的效果则由政策评估系统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供给政策制定系统;

在整个政策系统工作流程中,反馈系统随时将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给各个子系统。

2、政策系统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答案:

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客观事实环境);一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主体认知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

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政策系统的现实特征、功能与运行更多地取决于政策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

4、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的分布有哪些基本类

型?

答:公共利益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其次才是利益实现的程度。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分布的基本类型:

?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即某些公共政策(如社会保障)的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广泛,均是全体社会成员。

?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即某些公共政策(如环保政策)向众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了福利,而所付出的代价却要落在社会上相当明确而且可以识别的团体身上。

?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即某些公共政策只对特定的社会团体(如对残疾人的政策)有益,而所付出的代价却要全体社会成员来承担(如众多的纳税人)。

?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即某些公共政策(如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向特定社会群体提供利益,而为其付费的却是另一部分社会群体。

6、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答:社会团体的积极影响:

?政策信息沟通

社会团体的信息沟通包括“上行”、“下行”、“平行”三个方向。不同的社会团体传播信息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策信息网络,有效地改善了政策运行中的政令不通、信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 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制定得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二者得相互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上相同,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2)实施过程得环节相同,都要经过确认问题、制定方案、计划实施到结果评估得程序。 (3)公共管理要在公共政策得指导下进行。 (4)在实现目标上,公共政策得目标要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 (1)两者得范围不完全一致。 公共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得职能 公共政策主要体现在解决公共问题上。 (2)两者得实施方式不完全一样, 公共管理则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来改善大众得生活质量 公共政策通过规范人们得行为来对利益关系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得本质 ①公共政策得本质就是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得增进与分配问题。 ②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过程就是动态过程4个环节。 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③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即服从于政府对利益得追求。 ④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与增进过程,就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得。 公共政策得基本特征: 1、阶级性:政策得指导思想就是统治阶级思想得集中体现,其理论基础就是统治阶级倡导并支持得理论等、 2、整体性:政策得内容与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得过程具有完整性等、 3、超前性:政策就是对未来得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4、层次性:不同得主体制定得不同政策就是有主次之分得、 5、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得扩大,而引发得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与复杂化 6、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得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得行为必须依法而行、 元政策:元政策(即总路线、总方针),就是关于政策得政策。 就是政策体系中管总得或具有统摄性得政策,对其她各项政策起指导与规范作用,就是其她各项政策得出发点与基本依据,就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得高度原则行得指针。 基本政策: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得、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得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等。 具体政策:又称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就是为在某一个特定得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得具体行动方案与行为准则。就是针对特定而具体得政策问题作出得政策规定。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A、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得研究。 B、政策分析分为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C、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相互交叉,构成四种不同类型得政策分析。 2)沃尔夫得分析模式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制定公共政策,侧重于实施前得政策方案确定过程 (3)邓恩得分析模式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公共关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更好瞻望公共关系的未来发展。 学习方法:以识记为主,领会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职业和学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把握公共关系发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尤其需要通过阅读,了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未来走势。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起源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一种朴素的思想意识观念,作为人类一种不自觉的社会活动却早已问世

了。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1.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原一种农业公告,很有点像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部的宣传资料。 2.在古希腊,社会对于沟通技术非常重视.有些深谙沟通学问的第一流演说家常常被推为首领。 古罗马独裁者儒略·凯撒的纪实著作(高卢战记)被公共关系同业工会主席李利·比诺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希腊人认为,较强的修辞能力是参与政治过程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政治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靠修辞来架筑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典著作《修辞学》被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是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 3.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中,亦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

1)古代的游说活动 2)古代帝王对民意的重视 3)古代商业经济领域的诚信原则“和” 4)古代军事领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仅仅是“类似”而已,公共关系其源头并不在古代,而在近代的美国。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Phines T.Barnum)。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19世纪中叶在美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 “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巴纳姆。巴纳姆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 当时,这种把新闻媒介视为异己,或利用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学发展历史的简述

西方公共政策学发展历史的简述第一阶段创建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1 标志性事件 1.1.1一次学术会议 即“关于国际关系论的革命性、发展新血水讨论会”(简称RADIR学术会议)。 会议在美国西部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成员有当时闻名于世的一些社会科学精英人士。 1.1.2一本著作 即《政策科学》(The Policy Sciences)。 这本著作是作为上述会议主要成果之一的论文集,1951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作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然而并未在社会上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后来许多学者认为,其真正意义在于引发了社会科学上的“静悄悄的革命”。 1.2代表人物:哈罗德·拉斯韦尔 1.3主要思想 20世纪60年代,公共政策学者致力于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其中对议会、政府和政党作用的分析和评价。在这一时期,将政策制定规划视为由若干环节按照程序组成的循序推移的过程,大多采用线性思维方式。 1.4相关评价 这一时期的公共政策学过分偏重自然科学和枯燥的数字,因而是一门生硬的机械的科学,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20世界70年代 2.1标志性事件及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出版,包括《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 这三部著作是由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叶海尔·德洛尔(Yehezhel 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的。 2.2主要思想 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必须要构建一个模型,并且要包括方法论和决定论。他将医学上的治疗来比喻这种模式,治疗一般有两种模型,一是通过外部处理,一是让患者自己恢复功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公共性:是区别于私人而言,是指政策属于从私人领域中抽离出来的,代表公共利益,而不是少数或个别人利益的。 分配性政策:通过合法化途径,对优惠的对象与契约进行法律认定,对社会中较重要部分的要求予以回应。 规制行政策:利用政府的权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管制和约束 再分配性政策:发挥资源的再调配,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构成性政策:对政府机构和组织制度进行设计、变更、完善的组织政策 公共政策功能:指公共政策通过执行在现实环境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实施中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会受到影响的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个人。 公共问题: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

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自由裁量权: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自行选择采取最为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一种行政权力 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个在社会生活中即使遇到参与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愿能力。 权威:来自某个确定源泉的某些命令被某个确定群体的人们服从的概率。 政策议程:指那些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列入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政策合法化:指行政首长或相应的立法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按照特定程序使各种提议中的政策方案上升到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 公共政策规划:政策行动主体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方案 公共政策决策: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

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

一、阐述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论述、1页) 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古代西方的类公关。外国古代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工具、演讲和人际交往等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期。古代埃及、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统治者就一方面利用武力、一方面用舆论手段来控制社会,处理与民众的关系。这可以算是早期公共关系的萌芽。 主要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注重具体方法技术研究,如演讲,修辞,逻辑,旨在说服他人。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强调怎样用语音来影响听众的艺术。 中国是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公共关系思想与活动,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安石等安邦治国方案及政治活动中体现了古代公共关系思想。如老子提倡“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的与人为善的交往原则;兵家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原则;法家以“性恶论”应用法、术、权、势来管制民众;纵横家则提倡“远近交攻,纵横捭阖”的思想;儒家孔子提出“仁政”忠恕之道、信义为重,孟子提出“君轻民重”、君王应体恤民情。古代公共关系重视民心所向,调节施政措施;守信用,重信誉;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人和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西方古代的公共关系,都带有浓厚的功利性;盲目的,被动的进行原始状态的公共关系,本能的自发行为,没有明确的公共关系意识;与其他活动交织在一起没有分化出来;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不涉及经济。 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但在社会的长期不断发展中,都为现代的公共关系积淀了一定的经验。19世纪中期,公共关系开始由原始向现代、由朦胧向清晰、由零星向系统、由感性向理性的历史性转变。到了20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开始在美国出现。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菲尼斯·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爱德华·博内斯时期以及斯科特·卡特李普和弗兰克·杰弗金斯时期,基本走向成熟。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延伸,公共关系发展职业化、行业化,理论规范化、国际化,主体多元化,全方位发展。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总部在日内瓦。8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这些年全国逐渐开始公关教育,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公关人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国家对公共关系变得更加重视。尤其是社会与信息高速发展,国家更需要掌握公关主动权。

政策科学的历史发展(一)

Y.德洛尔的话来说是一次“科学革命”,用A.里夫林的话来说是“当代社会科学发生的一次静悄悄的革命”。国际政治学会主席K.冯贝米称“政策分析的发展是国际政治学会成立20年来最重大的突破”;W.罗迪则称“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是政策研究的兴起”。 第1——2学时难点:政策科学的定义;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要点:政策科学的定义,为什么学习政策科学,如何学习政策科学,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渊源,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时间地点,西方政策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我介绍1 什么是政策科学 学科术语1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政策分析”( Policy Analysis)、“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和“政策研究”是几个经常用来表示这一学科领域的术语。 这些术语有时被当作同义词而加以交替使用, 有时则被有区别地加以界定。一般认为, “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Haroad D. Lasswell)首先提出的。早在1943年的一个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正式提出这个概念则是1950年他与卡普兰(A. Kaplan)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1 “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首先使用的,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的类型。2 多种定义17 按照拉斯韦尔:政策科学是“以制订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3 德洛尔认为,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革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性质、范围、内容和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4 1See Ronald D. Brunner, "The policy Movement as a Policy Problem". in Advances in Policy Studies Since 1950,V ol.10,Policy Studies Annual Review. Eds. By William N. Dunn and Rita Mae Kelly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 ,1991), p.189,note 2. 2Charles E. Lindblom, “Policy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No.3,Jun.1985, pp.298-312. 3Daniel Lerner and Harold D. Lasswell, The Policy Sciences: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Scope and Method,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 pp.Ⅷ~XI. 4S.S.那格尔主编.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7.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讲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 名称辨析: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是同义词。 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尽可能的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节具体研究内容 一、公共政策 1、具体的政策文体 2、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3、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4、政策一般:从无数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些共同的本质和属性称为政策一般。 二、政策系统

1、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人决策、团体决策、组织决策。 2、政策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等,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与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政策研究组织、幕僚等,咨询和评估的主体。中南海智囊首席经济学家厉宁,曾庆红、王扶林,发改委副主任刘鹤。)。 3、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与对象系统(人民,政策的对象和客体)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职能结构。 三、政策过程 政策执行、政策制定、政策议程、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完整过程。 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产生 一、中国古代第一层面的政策研究—巫史制度 1、殷商时代借助巫史进行统治 巫:生来就可以同神的人 史:担任法令起草之类的人 巫史借助其职业,在政策制定中表达自己的政策思想。 2、周朝:诸侯国渐渐比天子国强大,史官纷纷离开周王室,分散到各诸侯国。 3、周朝以后:史官始终是国家和政府体制内的一项重要设置;所有的正史都是前朝施政的经验教训;以史学著作来影响政策,如《史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 第一节理解公共政策(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 195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正式出版,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这一概念,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而拉斯韦尔本人则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Policy) ? 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尚无一致的看法。学者们关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 ?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 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 托马斯?R.?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 罗伯特?艾斯通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关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即为P=f (G, E),其中,P指公共政策,G指政府系统,E指生存环境。 ? 司图亚特?S?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 概括: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 关键词: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选择行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行为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Public Policy) ? 阶级性 ? 目标性 ? 强制性

公共政策

●第一部分:公共政策活动 ●★公共政策的简明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与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过程。它包括执政党、 政府为主团体、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规划制定过程,政府为主、市场参与的公共政策执行实施过程,公众为主、中介机构、政府配合的公共政策评估过程。 ★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性质 ●公共政策就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公共政策就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体。公共政策就是以公 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公共政策就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公共政策就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一就是公共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二就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三就是效率性与 公平性的统一,四就是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一般社会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一就是管制功能即以政策条文规定禁止的行为,以惩罚处理违规行为; ●二就是引导功能即通过政策引导人们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其中既有正向引导也有负向引导; ●三就是调控功能即通过政策对利益行为调节控制,其中包括正向的与负向的调控、积极的与消极的调 控; 四就是分配功能即通过政策解决谁分配与如何分配,以及怎样分配的问题。 ●★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 ●一就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维持社会均衡稳定的功能,二就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的功能,三就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关系 ●1、地方政策包括获得法的形态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地方性规章、及未 获得法的形态的行政措施、决议与命令;2、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中央政策的指导;3、省、市、县政策就是因地制宜落实中央政策;4、有些中央政策就是吸收地方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5、地方政策既要受中央政策的控制,又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与实施。 ●社会领域的公共政策可分为:劳动就业政策、福利保障政策、家庭政策、婚姻政策、宗教政策、社区政 策、交通政策、人口政策 ●以实施手段划分公共政策:强制性政策、扶持性政策、引导性政策、自律性政策制性政策强制性政策●以成本划分的公共政策:成本分散的政策:分配型政策、再分配型政策 成本集中的政策:管制型政策、构成型政策(构成型政策对国家组织进行设计或重新设计)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制定主体 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的决策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咨询主体。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协调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操作主体。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包括:公共政策客观评估主体,公共政策主观评估主体。 ●★公共政策客体 包括公共政策客体层次:公共问题状况,与公共问题相关的行为体,相关行为体的利益; 还包括公共政策客体状态:支持政策的客体,顺从政策的客体,抵制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价值要素 ●包括公共政策价值要素的多样性:追求社会秩序、追求社会民主、追求社会效率、追求社会公平、追 求社会伦理、追求社会安全。 ●还包括公共政策价值要素的层次性:核心价值、近核价值、次要价值。 ●★公共政策资源要素

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公共关系历史、现状、未来 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 针对公共关系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内地至今的发展状况,有人用这样的一首诗来形容它:“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骨垛,慢腾腾地暖烘烘”。这首诗前两句写茅草燃烧时的火焰非常大,但一下子就熄灭了。后两句写树根燃烧时虽然不旺盛却耐久。该诗的意思是说,在公共关系在刚传入我国大陆时,确实出现了一哄而上,比较乱而又比较短暂的发展现象,后来公共关系研究者和实践者经过逐步调整使公共关系逐渐走向了一条比较平稳扎实的发展道路。具体来讲,从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初创阶段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传入中国,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趋势是:从地理位置上看是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扩展的;从地形来看是从沿海、平原向高原,山区扩展的;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是从

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扩展的;从行业部门来看是从服务业、企业向政府、文教、军队扩展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第一股公关热,其特点是:一见钟情,一帆风顺、一夜成名。人们对它一见钟情,在沿海特区、酒店等服务性行业一帆风顺地发展起来,继广州中国大酒店,白天鹅宾馆,北京长城饭店率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之后,1984年在国营企业中出现了第一个设立公共关系部的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厂,1984年月12月26日,《经济日报》报道和介绍了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发表社论呼吁社会各方面重视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这为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以及公共关系被人们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接受,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由新闻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传播,尤其是电视剧《公关小姐》的播出,几乎使公关一夜成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普及阶段 可概括为内冷外热、内忧外患、内通外联。内冷外热是指新闻界、学术界的热炒使公关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趋之若鹜的职业,而此时的公关业内部处在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同步练习册) 一、简答题: 1、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 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 (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 (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制定政策和组织实施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现其职能的基本手段,而公共权力机关在使用这一手段时也就对它的功能做了设定,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种: (1)管制功能:就是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 (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3.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及其相互关系? 答:(1)元政策也称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基本政策指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3)部门政策指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它们之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 4、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客观的社会现实;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5、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答:(1)实事求是。依据该原则,政策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愿出发;其次该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确定政策目标时一定要切实可行。 (2)面向未来。政策目标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未来的预期性,该特征要求我们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必须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公共政策的目标常常要在不同的群体利益和价值取向间寻求协调。 (4)具体明确。一旦能确定有关政策目标,就要使目标具体明确。 (5)伦理考量。 6、政策执行的手段有哪些? 答:(1)行政手段,它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其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2)法律手段。它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其特点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和规范性。 (3)经济手段。它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其特点有:间接性、无偿性和关联性。 (4)思想引导手段。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方法,它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导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政策相违背的活动。 7、简述公共政策评估者包括哪几类。 答:(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处于政策活动的关键位置。他们直接组织和参与政策活动,能较全面地掌握政策过程的全貌,获取有关政策效果的第一手材料,评估结论也容易被直接采纳。 (2)专业机构人员。一般说来,政策系统内部的机构和人员以及政策系统外部的受托者,其评估经费、评估条件由政策系统提供,评估对象由政策指定,他们的评估结论也容易引起重视。 (3)政策对象。由于政策对象既是政策的受体,又可能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成败得失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有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 8、简述政策持续的原因。 答:(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公共政策是用来解决公共问题的,一项政策的寿命原则上应该与所面临的问题相始终。 (2)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既得利益者指那些因是受惠的个人和组织。这些大多数是该项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他们从政策中获取利益并满足于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除非政策朝着更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变动,否则他们就会强烈地要求保持原状,维护现有的政策。 (3)目标具有长远性,有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远大,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2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习题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宣传代理活动:是指一些公司或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雇佣专门人员,在报刊杂志上进行的专门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 双向对称性的公共关系产生于( D )。 A世界公共关系前史阶段 B、中国公共关系前史阶段 C、近代公共系的萌芽阶段 D、现代公共关系阶段 2.艾维.李所代表的是( B )。 A、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 B、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 C、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D、双向对称性的公共关系 3.公共关系的发源地是( D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4.“公众受舆论的时期”指的是( B )。 A、古代时期 B、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伯内斯时期 5.美国著名的公关专家卡特利普和森特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 C )。 A、公共关系咨询 B、投公众所好 C、“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D、说真话 6.哪一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标志着公关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D )。 A、1935 B、1947 C、1955 D、1985 7.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揭露工商业丑闻为主体的运动被称为( B )。 A、报刊宣传活动 B、扒粪运动 C、便士报运动 D、说真话运动 8.出版了第一部公共关系学经典性著作《舆论的凝结》的作者是( D )。 A、卡特利普B、森特C、杰夫金斯D、伯内斯 9.提出“投公众所好”主张的是( B )。 A、卡特利普 B、伯内斯 C、艾维.李 D、巴拉姆 10.1923年,伯内斯以教授的身份,首次在哪儿讲授了公关课,将公关正式引入大学讲台( A ) A、纽约大学 B、斯坦福大学 C、波士顿大学 D、哈佛大学

对公共政策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对公共政策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鲜明的政治性,还有一定的灵活性,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还有法性的特点。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换言之,它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根据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其中,公共政策主体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直接或参与和影响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官方的政策主体和非官方的政策主体。公共政策的客体即政策作用的对象,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所能预测、协调和控制的一切对象,包括政策资源、政策环境和政策未来因素。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促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包括五点涵义:一、公共政策的核心主体是政府;二、本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有效促进与公平分配问题,由此体现出公共政策具有双重作用利益分配和利益增进;三、分配是个动态过程,包括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四、政策过程的目标导向;五、受时空限制。 其中,就公共政策的本质而言。从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来分析,现代公共政策具有多种规定性,而在这些规定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利益的分配。而这一起决定作用的规定性就是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所谓一定的目标,首先是据有公共权力的个人与群体的社会性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再次是公共权力的形式上的委托人即公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输入到政治体系中之后,聚合成为公共利益并进而形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力机关所确定的政策目标,常常带有自利性、阶级性和公共性。而社会资源的配置则是指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此外,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这里的社会利益即社会价值,指的是生产资料、权力、财力、荣誉、地位等等被统称作“价值”的那些东西。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根据统治目的进行利益分配。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政府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相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确定分配对象后,政府还必须考虑到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因为现代化社会里,利益是多元的,政府不仅要满足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还要兼顾到少数人的利益,这个过程简称“利益综合”。政策的作用,是要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排除那些消极因素,把各种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公共政策本身并不是资源,只有在实施以后保证部分人的利益,才算实现社会利益分配的功能。此外,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保护多数人利益,尤其是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而且政府对社会的利益分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最后社会利益分配要具体到实际,政府要切实保证多数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满足。综上所述,在对公共政策的本质理解上,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它是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其它分配。第二,它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而不是盲目的分配。第三,它是通过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式的分配。第四,它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口头或纸上的利益分配。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二章: 1什么是公共政策?特点?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特点:1公共性2价值相关性3层次性4功能多样性5动态性 6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 西方国家和我国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别。 元首决策:西方国家有,我国没有 政党:西方多党制,政党政策可以通过选举上升为国家公共政策 司法机关:西方:司法审查中国有限的法律解释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①立法倡议;②立法否决;③委托立法;④外交决策;⑤防务政策 (3)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决策 ①对国会立法和总统决策的解释;②制定规章条例;③行政裁决。 (4)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①司法审查②推翻先前的判决③司法命令 (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①宪法②基本法③其他法律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法律解释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当代中国,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应用的问题的解释权归国务院及主管部门。 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区别。 所谓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元政策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最终必须服从的基本方向、基本价值和基本程序。 ☆方向性的元政策☆价值性的元政策☆程序性的元政策 基本政策是相对具体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给有关团体、个人的行动规定 或指明大方向的公共政策。 它主要确定具体政策所应采取的态度、所应依据的假设,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权威性☆广泛性☆稳定性☆系统性 具体政策 凡是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 具体政策的特点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简史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2012-11-15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一词最早出现于1807年美国的《韦氏新九版大学辞典》. 所谓公共关系,指的是社会组织与共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以帮助组织建立并维系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了解,接纳及合作为目的,参与处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与纠纷;帮助组织了解公众舆论并做出反映,促进公众了解组织和事实真相;帮助组织随时掌握并有效利用变化的形势,预测发展趋势,使之成为组织的预警系统.公共关系以使用有效,合适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来为组织和公众利益服务. 中国公共关系经历了20年的发展,尽管有起有落,但主流是健康而强劲的,这为公共关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共关系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公共关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同步而生,同步而长.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⑴拿来主义时期(80年代初——1986年) 拿来主义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公关部挂牌,公关从业人员出现. 早在60年代的中国台湾与香港,较早地接受了公共关系思想的洗礼.80年代初,中国大陆出现公共关系,主要是在沿海改革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的一些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率先出现的,这些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设立了公共关系部,招聘培养了一大批公关从业人员,开始了早期的公共关系业务.接着,中国早期的公关从业人员在这些或洋或中的公关部里开始出现,一个崭新的职业群体开始浮出水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