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儿童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夜间升高更明显,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性早熟诊断过程中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测的诊断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使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性早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47-02

性早熟是指青少年发育过早的发生,它是指在青春期以前,即与年龄不相应地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并促进体格发育,应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生殖综合征、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还应该排除一些注射、口服或含有某些激素的药物引起的第二性征过早出现。一般男孩在九岁前,女孩在八岁前出现的青春期发育我们称之为性早熟[1-2]。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使得青春期发育提前,能够产生精子或者卵子,具有生育能力;假性性早熟仅表现为第二性征的发育,无生育能力。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患儿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旨在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6~9岁,平均年龄为(7.9±1.2)岁。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26例,年龄6~9岁,平均年龄为(7.4±1.3)岁。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患儿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所有患儿均出现性早熟的临床特征,如身材骤长、骨龄提前、乳房发育、出现阴毛以及腋毛、月经来潮、阴唇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儿童于上午8点至9点期间采取血样。采血前8~10小时内禁食,如采血前患者有剧烈运动,最好休息15~20分钟后再采血,观察组患儿在采血次血样后均皮下注射达必佳(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0.25ug/kg后每隔30分钟采取一次血样,共采取三次。将采集的标本立即分离血清,并采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检测其促性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儿童均为LH峰值≥5IU/L,视为中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就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e-pituitary—gonadalaxis,HPGA)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得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约为1/5 000—1/10 000,女孩约为男孩得5-10倍。其对机体得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性发育过早,引起女孩早初潮;由于骨骼成熟较快,骨龄超过实际年龄而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得终身高;由于第二性征 过早发育及性成熟,可能带来相应得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异常。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 analogs,GnRHa)治疗CPP。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青春期发育开始得年龄有逐渐提前趋势,CPP得诊断与治疗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为规范儿童CPP得诊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早在2007年即制定了《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2010年卫生部也组织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但关于CP P得诊断及GnRHa得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多颇具争议得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再次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以指导儿科内分泌医师对CPP得诊疗。

【CPP得诊断】 一、临床诊断 根据患儿出现第二性征得时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首先确定患儿就是否为CPP. 性早熟按HPGA功能就是否提前启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GnRH依赖性、真性、完全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非GnRH依赖性、假性性早熟)与不完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 CPP得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以女孩出现乳房结节,男孩睾丸容积增大为首发表现。(2)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3)骨龄超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或1岁以上.(4)性腺增大:盆腔B超显示女孩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 mm得卵泡;男孩睾丸容积I>4 ml。(5)HPGA功能启动,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达青春期水平.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性早熟得年龄界定:性早熟就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近年来世界各地得调查显示,乳腺发育得年龄呈现明显提前趋势,但初潮年龄仅略为提前,且具有种族与地域差异。美国Lawson 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建议将性早熟得年龄界定为白种女孩〈7岁,非裔女孩<6岁,但存在争议。性发育开始得时间与遗传、

性早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性早熟(2016年版) 一、性早熟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性早熟(ICD:)。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中华儿科杂志,2015,53(06):412-418。 临床表现: 1、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2、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 3、骨龄超前1年以上; 4、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l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性早熟诊断标准。 2、8岁以后出现第二性征,但是骨龄进展过快,生长潜能受损。 (四)标准住院日。 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LH(0’,30’,60’,90’,120’), FSH(0’,30’,60’,90’,120’)。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酌情选择) 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孕酮、OGTT、生化全项、皮质醇、ACTH、甲状腺功能、骨龄,盆腔B超,垂体MRI+增强。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注射用水5ml+戈那瑞林100ug/ m2或曲普瑞林针kg普瑞林针(支,最大量100ug)静脉推注或皮下注射 st 。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手术日。 无 (九)术后恢复。 无 (十)出院标准。 完善LHRH激发试验后出院。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出现发热等感染情况,可能影响化验结果,需待体温正常以后才能进行上述检查。 二、性早熟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性早熟(ICD-10:); 患者姓名:_______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 门诊号:_______住院号:_______ 住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标准住院日:≤2__天

性早熟诊治指南

性早熟诊治指南 全网发布:2011-06-23 20:12 发表者:陈祺 (访问人次:4259) 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6月第45卷第6期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发育异常,为了规范中枢性(真性)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以下指南供临床参考。[定义]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中枢性性早熟(C PP)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CPP又称为GnR H依赖性性早熟,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2.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特发性CPP(ICPP)无器质性病变。女性患儿约80%~90%为ICPP;男性患儿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诊断] 应首先确定是否为GnRH依赖性性早熟,继之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 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达青春期水平。 (1)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如果第二性征已达青春中期程度时,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可作为初筛,如>5.0IU/L,即可确定其性腺轴已发动,不必再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RH)激发试验。 (2)GnRH激发试验:本试验对性腺轴功能已启动而促性腺激素基础值不升高者是重要的诊断手段,GnRH可使促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增加,其激发峰值即可作为诊断依据。 ___GnRH激发试验方法:常规用GnRH(戈那瑞林)2.5 μg/kg或100μg/m2静脉注射,于0 min、30mln、60min时采血样,测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GnRHa经典试验方法的1 20min可省略),合成的GnRH类似物(GnRHa)的激发作用比天然者为强,峰值在60~120min 出现,但不推荐其在常规诊断中使用。 ___诊断CPP的LH激发峰值的切割(cut-point)值:取决于所用的促性腺激素检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时,LH峰值在女童应>12.0IU/L、男童>25.0IU/L、LH峰/FSH峰>0.6~1. 0时可诊断CPP;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测定时,LH峰值>5.0 IU/L、LH峰/FSH峰>0.6 (两性)可诊断CPP;如LH峰/FSH峰>0.3,但<0.6时,应结合临床密切随访,必要时重复试验,以免漏诊。

性早熟诊疗的指南(试行)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一、定义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二、病因 (一)中枢性性早熟。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二)外周性性早熟。 1.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早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 2.常见病因分类 2.1女孩 (1)同性性早熟(女孩的第二性征):见于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如McCune-Albright综合征、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如自律性卵巢囊肿、分泌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异位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

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

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 林福星主治医师如就是说:性早熟症指青春期发育过早发生。在低于正常青春期启动平均年龄2个标准差时出现任何第二性征发育,称为性早熟。一般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8岁前出现青春期发育,才定为性早熟。可分为真性(又称中枢性、完全性)与假性(又称周围性、不完全性)两类。真性性早熟就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不适当地过早启动,使青春期发育提前出现,其表现与正常的发育期相同,第二性征与遗传性别一致,能产生精子或卵子,有生育能力。假性性早熟就是由性腺轴以外的因素引起性激素增多所致,表现为只有第二性征发育,而无生殖细胞同步成熟,故无生育能力。临床上,真性性早熟多于假性性早熟。 病理病因: 1、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又称GnRH依赖性性早熟)的常见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视交叉胶质瘤、下丘脑星形细胞瘤、畸胎瘤等)、中枢神经系统非肿瘤性病变(如灰结节、Williams综合征、脑炎、脑脓肿、结核性肉芽肿、创伤、脑水肿、蛛网膜囊肿与头颅放疗后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治疗后等。 (1)特发性性早熟:又称体质性性早熟。 (2)继发性性早熟: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位于下丘脑部位的肿瘤,如间脑错构瘤、神经胶质瘤、颅咽管瘤等。 2、假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又称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的常见原因有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如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绒毛膜上皮癌或畸胎瘤、分泌LH样物质的肝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YP21、CYPllβ1缺陷症等)、肾上腺雄性化肿瘤、Leydig细胞瘤、卵泡囊肿与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泡膜细胞瘤等)、McCune-Albright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外源性雄激素或雌激素过多等。 恶性肿瘤产生的促性腺激素而造成性早熟的情况有两种:①绒毛膜上皮癌或畸胎瘤(卵巢、睾丸、纵隔处)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其作用类似促黄体生成素(LH)。②肝癌产生类似LH物质,在类LH物质的作用下,睾丸间质细胞被兴奋,产生过多的睾酮。 上述恶性肿瘤只能产生一种促性腺激素,不能造成真正的性早熟症,因而就是假性性早熟:①性腺肿瘤(如卵巢颗粒-泡膜细胞瘤、黄体颗粒细胞囊肿、McCune-A。 发病机制: 1、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就是青春期的真正提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早激活。过早地LH 对GnRH的反应及其脉冲分泌的形式已达到青春期水平。 (1)特发性性早熟:病因为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过早地启动GnRH脉冲分泌。指对本征患儿全面检查未能发现任何导致青春发育提前的器质性病变。本病包括散发性(占大多数)与家族性。家族性早熟多累及男孩,由累及本病的父亲遗传给儿子,可能就是只限于男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研究发现,就是LH-R基因激活突变引起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发育在胚胎期的LH-R突变开始表达后,患儿在出生时可见大阴茎,3~4岁时就出现明显的性早熟,其发病机制就是突变的LH-R过早地激活G蛋白,被刺激的Leydig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的雄激素。有LH-R基因突变的女性不表达,可将致病基因传递给男性子代。 (2)继发性性早熟: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位于下丘脑部位的肿瘤,如间脑错构瘤、神经胶质瘤、颅咽管瘤等。这些肿瘤破坏了抑制GnRH分泌的神经通道,使GnRH分泌增加,也有些肿瘤本身可以有释放GnRH分泌的细胞。患这些肿瘤的患儿以性早熟为首发症状,以后会伴有因肿瘤压迫所致的症状,如头痛、癫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卫办医政发[2010]195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0.12.07 【实施日期】2010.12.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一、定义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二、病因 (一)中枢性性早熟。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二)外周性性早熟。 1.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早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 2.常见病因分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概述 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产生的神经激素,在体内的重要功能是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介导的,GnRH 及其受体相互作用的调控在繁殖性能调控中是一个关键性位点。本文从GnRH 及其受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分布,GnRH 及其受体的表达调控,以及GnRH-R 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GnRH 及其受体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调控ABSTRACT:GnRH is the nerve hormone secretion hypothalamus produces, important function of in the body is depending on gonadotropins receptor (GnRHR) mediated , a key site :GnRH and GnRHR nterac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control .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structure of GnRH and its receptor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nd its receptor expression regulation, and The article reviewed GnRH-R 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 . And it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nRH and its receptor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GnRH;GnRHR;gene regulation 1 GnRH的基本结构 目前GnRH 家族至少已经有24个类型,哺乳类具有同一化学结构[1]。每种哺乳动物的脑至少合成2种GnRH 类型,一种出现在下丘脑而作用于脑垂体,称为GnRt-I;其它1-2种出现在下丘脑以外的脑区,起神经递质作用,间接参与生殖活动的调节,称为GnRH-Ⅱ或GnRH-Ⅲ。 GnRH基因内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由第2、第3外显子和第4外显子的一部分共同编码GnRH 前体,该前体包含一段21~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0个氨基酸的GnRH、1个断裂位点和40-60个氨基酸的相关肽(GAP)。信号肽和GnRHs非常保守,但磷酸核糖基甘氨酰胺合成酶 (GAPs)在不同物种间同源性很低[2]。 利用放射免疫和免疫酶标定位技术,现已基本确定GnRH 主要由下丘脑产生。另外,在松果体、脊髓液和脑外组织,包括肠、胃、胰脏、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胎盘及交感神经节等器官和组织中也发现有GnRH 类似物存在[3]。可见,GnRH 广泛分布于神经、内分泌、生殖、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传递信息,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hypothalamie-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约为1/5 000-1/10 000,女孩约为男孩的5-10倍。其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性发育过早,引起女孩早初潮;由于骨骼成熟较快,骨龄超过实际年龄而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的终身高;由于第二性征过早发育及性成熟,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异常。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 analogs,GnRHa)治疗CPP。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青春期发育开始的年龄有逐渐提前趋势,CPP的诊断与治疗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为规范儿童CPP的诊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早在2007年即制定了《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 GAGGAGAGGAFFFFAFAF

2010年卫生部也组织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但关于CPP的诊断及GnRHa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多颇具争议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再次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以指导儿科内分泌医师对CPP的诊疗。 【CPP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根据患儿出现第二性征的时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首先确定患儿是否为CPP。 性早熟按HPGA功能是否提前启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GnRH依赖性、真性、完全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非GnRH 依赖性、假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 CPP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以女孩出现乳房结节,男孩睾丸容积增大为首发表现。(2)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3)骨龄超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或1岁以上。(4)性腺增大:盆腔B超显示女孩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 mm的卵泡;男孩 GAGGAGAGGAFFFFAFAF

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一、定义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 )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 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 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 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 )具有与正 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 )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 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激 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 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 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二、病因(一)中枢性性早熟。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 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 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 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 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 为多,占CPP 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 性的。 (二)外周性性早熟。 1.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早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 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不同促性腺激素药物的差别

不同促性腺激素药物的差别 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病友请注意提醒医生,以便我们选择合适的促性腺激素制剂。以下是关于几种促性腺激素制剂的说明: 1,我们一直在努力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注重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研究和使用一些费用低的治疗方案、尽量少做辅助检查、使用价格低廉的药物、不主张使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如中成药等)和不能指导治疗的检查。2013年我科的药占比不超过5%,为广大的病友节约了大量的医药费用,减轻了大家的经济负担。这个原则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 2,不同的促性腺激素药物在成份上有什么差异? 目前在中国使用的促性腺激素药物有3大类: 尿促性腺素(HMG):这是从绝经后妇女尿液中提出促性腺激素,每支药75单位,含有等量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HMG没有经过纯化,内含多种尿液杂质。HMG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促排卵药物,我科使用十多年,疗效很肯定。我国从80年代开始生产HMG,目前生产HMG的药厂主要有丰原药业、丽珠药业,产品为国家批准的药厂生产,药品质量、成份、疗效、副作用没有区别。纯化的尿促性腺素:HMG除含有等量的FSH、LH(有效成份)外,还含有多种尿液杂质,少数病人在注射HMG以后会出现发烧、肌肉酸痛、感冒样症状、皮疹等副作用。通过纯化工艺,将尿液中的杂质尽可能去掉,只保留FSH,就是纯化的尿促性腺素。国内市场供应的纯化尿促性腺素有国产的“丽申宝”、进口的福特蒙、进口的贺美奇

等,进口药的价格几乎是国产药价格的2倍。不同于HMG,丽申宝和福特蒙中几乎不含有促黄体生产素(LH);但贺美奇中除有卵泡刺激素(FSH)外,还含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和LH的生物学作用相同,但HCG的生物学作用是LH的6-8倍,也就是说贺美奇中有LH的作用。 基因工程生产的纯卵泡刺激素:药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不是来自于人绝经后妇女的尿液。是纯化的卵泡刺激素(FSH),没有LH成份。代表产品是进口的“果纳芬”。 3,三类促性腺激素制剂在疗效上是否有差异? 三类促性腺激素制剂的来源、纯度、成份(是否有LH作用)有很大差异,但临床经验和发表的文献都不能确切证明三类药物在疗效上有明显差异。国产HMG的价格是进口促性腺激素的十分之一。以上是我们使用HMG的原因。 4,三类促性腺激素在副作用上是否有差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使用这三类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少数人使用HMG以后会出现发烧、肌肉酸痛、感冒样症状、皮疹等不适。纯化的尿源性促性腺激素和基因工程生产的卵泡刺激素没有这样的副作用。 5,应该如何选择促性腺激素制剂? 三类促性腺激素制剂都是有效的促排卵药物,疗效类似。如果要降低医药费用,推荐使用国产HMG。如果使用国产HMG过程中出现发烧应该停药,换纯化的促性腺激素,如“丽申宝”。如果使用国产HMG

儿科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性早熟的门诊患儿。 一、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ICD-10编码:E3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性早熟临床常见证候: 痰热内结证 阴虚火旺证 肝郁化火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枢性性早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暂不进入本路径。 4.患儿及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3)骨龄(左手包括腕关节X线摄片)。 (4)B超检查:女童子宫、卵巢、乳腺;男童睾丸、阴囊。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密度、核磁共振成像(MRI)、CT 扫描、颅骨及四肢X线摄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热内结证:化痰清热。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3)肝郁化火证:疏肝泻火。 2.特色疗法 (1)耳针; (2)体针; (3)耳穴贴压。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睾丸、乳房明显缩小,阴道分泌物及阴道出血消失,阴毛生长缓慢。 2.骨龄与身高龄相近。 3.女童B超卵巢容积减少,男童睾丸容积减少,FSH≤5IU/L,LH≤2.5IU/L。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它不良事件时,采取停药、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等相应措施。 2.治疗期间,患儿加用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2020合理使用生长激素改善儿童性早熟患者身高

2020合理使用生长激素改善儿童性早熟患者身高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 岁前,女童在8 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如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外生殖器增大等。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则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 功能提前启动,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据统计,CPP 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其中女孩发病率约为男孩的5~10倍[1]。CPP 患儿的疾病进程往往伴随着骨骼成熟加快和骨龄超过实际年龄,导致骨骺的提前融合,虽然可能出现暂时比同龄人高的现象,但由于骨骺的提前融合,影响患儿的终身高,最终成年后的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3]。 据统计,性早熟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成为当下最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之一。尤其今年新冠疫情之后,浙江儿童医院发布的就诊数据提示CPP 就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2],因此,CPP 引起了更多儿科医生的关注。

图1. 新冠疫情之后儿童就诊状况变化示意图[2] 01 CPP 的治疗 如何有效抑制CPP 疾病进程,延缓骨骼过快成熟,改善患者最终成人身高以及避免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是临床医生一直重点关注的话题。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是治疗CPP 的常用药物,它可以抑制HPGA 功能,抑制性激素分泌,延缓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龄进展。使用GnRHa 虽然能抑制性发育进程,但关于使用GnRHa 治疗改善CPP 终身高及身高获益的报道评价不?[1]。 02 单用GnRHa 治疗身高获益与年龄有关 研究表明GnRHa 治疗CPP 患者的身高获益与年龄有关。2007 年,Lazar L 等人比较了不同年龄确诊的115 名女孩(6 岁以前确诊的22 人;6~8 岁的38 人;8~9 岁的55 人)GnRHa 治疗的终身高,结果表明6 岁以后被诊断为性早熟的女孩表现出较早的骨骺融合,治疗后身高增加较少,终身高受损[4]。近些年,国内外共识或指南也相继提出GnRHa 治疗身高获益与年龄相关[1、5、6]:GnRHa 对<6 岁的女孩身高获益明显,6 岁(7 岁)以上患者身高获益不详。以下为共识和指南中的相关描述:

性早熟诊断指南

性早熟诊断指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0〕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一、定义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二、病因 (一)中枢性性早熟。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2016年性早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性早熟诊断及治 疗标准流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性早熟(2016年版) 一、性早熟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性早熟(ICD:)。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中华儿科杂志,2015,53(06):412-418。 临床表现: 1、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2、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 3、骨龄超前1年以上; 4、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l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性早熟诊断标准。 2、8岁以后出现第二性征,但是骨龄进展过快,生长潜能受损。 (四)标准住院日。 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LH(0’,30’,60’,90’,120’), FSH(0’,30’,60’,90’,120’)。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酌情选择) 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孕酮、OGTT、生化全项、皮质醇、ACTH、甲状腺功能、骨龄,盆腔B超,垂体MRI+增强。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注射用水5ml+戈那瑞林100ug/ m2或曲普瑞林针kg普瑞林针(支,最大量100ug)静脉推注或皮下注射 s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手术日。 无 (九)术后恢复。 无 (十)出院标准。 完善LHRH激发试验后出院。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出现发热等感染情况,可能影响化验结果,需待体温正常以后才能进行上述检查。

儿童性早熟中医药临床干预

儿童性早熟中医药临床 干预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儿童性早熟中医药临床干预、诊疗规范及机理研究 性早熟是儿童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之一,其中,特发性早熟占女童真性性早熟的80%~90%,由于青春期提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早启动,导致性征过早出现,月经提前来潮,同时体格发育提前,骨骼生长加速,如不加干预,相当部分患儿的骨龄较实际年龄显着提前,骨骺过早闭合,致使患儿预期身高及最终身高低于同年龄正常发育儿童,约1/3患儿成年后身高达不到150cm。此外,由于过早进入性发育期,而患儿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易导致学习及生活上的种种麻烦与困难。目前,国外治疗真性性早熟患儿主要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大多数报道认为该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使性征消退,同时对于骨龄的提前也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而且对患儿的性发育无不良的后副作用。但此药价格较为昂贵,每年治疗需3万元左右,尚不能为我国大多数家庭所接受,而国内报道多采用孕酮类药物及达那唑等治疗,虽能控制患儿性征的发育,但对于骨骼成熟加速、骨龄提前、骨骺提前闭合无明显效果,而且长期服用有肝肾毒性或雄性化等副作用,也有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性早熟的报道,但多为临床报道,辨证分型不一,缺乏随机对照。性早熟在中医古籍中本无记载,亦无现成的治疗方法可循。七十年代末,我院中医科老主任顾文华教授,通过对性早熟患儿的辨证,观察总结出性早熟儿童易出现怕热、面部升火、手足心热、盗汗、舌质红等8项阴虚火旺征象,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肾阴虚可致相火旺,认为性早熟的病机为“肾阴虚、相火旺”,并制订了“滋肾阴、泻相火”的治疗原则;以滋肾阴泻相火中药治疗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标准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6月第45卷第6期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发育异常,为了规范中枢性(真性)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以下指南供临床参考。[定义]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CPP又称为GnRH依赖性性早熟,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2.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特发性CPP(ICPP)无器质性病变。女性患儿约80%~90%为ICPP;男性患儿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诊断] 应首先确定是否为GnRH依赖性性早熟,继之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 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达青春期水平。 (1)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如果第二性征已达青春中期程度时,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可作为初筛,如>5.0IU/L,即可确定其性腺轴已发动,不必再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2)GnRH激发试验:本试验对性腺轴功能已启动而促性腺激素基础值不升高者是重要的诊断手段,GnRH可使促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增加,其激发峰值即可作为诊断依据。 ___GnRH激发试验方法:常规用GnRH(戈那瑞林)2.5 μg/kg或100μg/m2静脉注射,于0min、30mln、60min时采血样,测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GnRHa经典试验方法的120min可省略),合成的GnRH类似物(GnRHa)的激发作用比天然者为强,峰值在60~120min出现,但不推荐其在常规诊断中使用。 ___诊断CPP的LH激发峰值的切割(cut-point)值:取决于所用的促性腺激素检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时,LH峰值在女童应>12.0IU/L、男童>25.0IU/L、LH峰/FSH峰>0.6~1.0时可诊断CPP;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测定时,LH峰值>5.0 IU/L、LH峰/FSH 峰>0.6(两性)可诊断CPP;如LH峰/FSH峰>0.3,但<0.6时,应结合临床密切随访,必要时重复试验,以免漏诊。 3.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m1,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 4.线性生长加速。 5.骨龄超越年龄1年或1年以上。 6.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以上诊断依据中,1、2、3条是最重要而且是必具的。但是如就诊时的病程很短,则GnRH激发值可能与青春前期值相重叠,达不到以上的诊断切割值;卵巢大小亦然。对此类患儿应随访其副性征进展和线性生长加速情况,必要时应复查以上检测。女性患儿的青春期

性激素的临床意义

对于女性不孕者或者月经不调者,通常医生会开出的月经来潮第2-5天的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E)、孕激素(P)、雄激素(T)。通过检测这些血清的激素水平,可了解女性的卵巢基础功能,并对生殖分泌疾病进行诊断。 检查分泌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2-3天,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 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及避孕药类,否则结果不靠谱,当然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者除外。 确定是来月经第3-5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根据孕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 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2.基础FSH和LH均﹤5IU/L 为低Gn 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1)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2)用GnRH-a垂体抑制性药物注射后;(3)妊娠期、哺乳期、雌孕激素(避孕药)治疗期间。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 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 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LH与FSH比值升高)。 6.检查2次基础FSH>20IU/L,可认为是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 雌二醇(E2) 雌二醇:由卵巢的卵泡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膜增殖,促进女性生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