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设计计算书正本

软基处理设计计算书正本
软基处理设计计算书正本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软基处理工程

设计计算书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2010年8月16日

一计算依据

1、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花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求,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设计研究院,二0一0年八月五日;

2、《珠海市金湾区珠海航空产业基地Ⅲ区单身公寓、幼儿园、生活服务中心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珠海市金湾区中航通飞生活配套区场地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珠海市金湾区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Ⅲ区第一期建设项目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2010.05;

3、《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Ⅲ区“第二期”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Ⅲ区“第三期”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7月26日

4、《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软基处理工程设计标》,2010年8月16日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7、《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S147-2-2009;

8、我司多个类似工程经验及其它类似工程经验。

二计算说明

2.1 地基处理方案说明

经过各可行的方案比较,考虑到工期、施工难度、造价等影响,结合本工程的基本特点,淤泥比较厚,本场地拟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堆载料主要作为预留沉降量和交工面以上填土,以满足场平及软基加固的要求。排水板采用SPB-C 型新料整体排水板,板宽为100mm,板厚为4.5mm,纵向通水量按40cm3/s 计算。排水板采用正方形布置,间距为1.0m。插板深度采用30m。

根据场地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堆载分区,地下室范围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地下室开挖支护、地下室基础施工的需要及桩基负摩阻的降低,为Ⅰ区;四周场坪加固的目的主要满足道路、地下管线及地坪的使用要求,为Ⅱ区。处理后交工面控制标高:Ⅰ区为3.0m,Ⅱ区为4.0m;场地整平后平均标高为3.15m。

根据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设计研究院提出的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花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求,Ⅰ区域总沉降量的平均值为3m,Ⅱ区域总沉降量的平均值为 3.5m。因此,Ⅰ区及Ⅱ区堆土厚度分别 2.85m和4.85m。

预抽真空5~7天,当膜下真空度达到-80kPa后,开始堆土,堆土时间按一个月计算,满载后继续抽3个月。

2.2 计算分区说明

钻孔资料揭示淤泥层底变化较大,有必要对于场地深厚淤泥厚度(埋深)的不同进行分区,以计算不同淤泥厚度分区的工后沉降。分区如下表所示。

表2-1 淤泥厚度分区表

2.3 土层计算参数

沉降计算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计算所需参数如表2-2所示。其中,素填土和粉细砂层,考虑到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取浮容重作为荷载作用于下部软土层

表2-2 沉降计算参数取值

三 计算部分

3.1 固结度计算

3.1.1 固结度计算公式

由于本场地淤泥层较厚,一些区域塑料排水板未打穿软土层。因此塑料排水板加固区与下卧层之间的固结度有较大差别,计算公式也不同。假想堆载为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间为t 时,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s s s v v v

s v

U t P U t P U P P +=

+ (3-1)

式中,s U 为堆载预压相应的固结度;s t 为堆载预压持续时间;s P 为堆载大小;v U 为真空预压相应的固结度;v t 为真空预压持续时间;v P 为膜下真空度。

加固区,与真空预压相应的固结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1exp v v U t αβ=-- (3-2)

式中,28

απ=,222

84h v e C C Fd H

πβ=+。 下卧层,与真空预压相应的固结度,仍可按式(3-2)进行计算,但式中,2

8

απ=

22

4v

C H πβ=

加固区,与堆载预压相应的固结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101011exp exp exp s s U t T T T T α

ββββ

=-

--????- (3-3) 式中,1T 为加载结束时刻,0T 为加载开始时刻,28

απ=,222

84h v

e C C Fd H πβ=+

。 下卧层,与堆载预压相应的固结度,仍可按式(3-3)进行计算,但式中,2

8

απ=

22

4v

C H πβ=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结束时刻,各分区固结度如下表所示:

表3-1 预压结束时刻固结度

满足设计要求的处理区平均固结度≥80%及85%的要求。

3.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沉降计算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作用下的沉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 原淤泥土基顶部吹填砂及回填土引起的附加应力产生的沉降; ② 真空预压产生的沉降,膜下真空度取为80kPa ; ③ 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补填料荷载作用下的沉降。

与前面固结度计算相对应,沉降量计算分为两个部分,即加固区和下卧层。加固区沉降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11s

p

s H E ?=

(3-5) 下卧层计算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21[log()]1n

i zi oi

ci i oi

ci h p p s C e p -+=+∑

(3-6)

式中:s 2 — 地基最终沉降量,mm ;

h i — 第i 分层厚度,取淤泥层评价厚度;

e oi — 第i 分层初始孔隙比,取现状淤泥孔隙比; C ci — 分别为第i 层的压缩指数,取0.53;

p zi — 第i 层土的自重压力平均值,取淤泥层中点处自重压力;

p oi — 相当于荷载标准值时第i 层附加压力平均值,取上部附加压力

值;

p ci — 第i 层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若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加时间足够长所得到的最终沉降量如下表所示:

表3-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最终沉降量

3.3 使用荷载沉降计算

Ⅱ区使用荷载按60kPa 计算(道路和辅建区使用荷载按20kPa 计算),长期作用考虑准永久系数0.8。由于大面积均载作用,不考虑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使用期总沉降量包括:

① 面层结构和原淤泥土基顶部吹填砂及回填土引起的附加应力产生的沉降;

② 均载作用下的沉降,堆场区域取60kPa ,道路及辅建区取20kPa ,准永久系数取用0.8;

③ 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补填料荷载作用下的沉降。 沉降计算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按使用期间15年计算,使用期最终沉降量如下表所示:

表3-3 使用荷载最终沉降量(m)

3.4 工后沉降计算

工后沉降=处理区尚未完成的沉降量+

下卧层尚未完成的沉降量+次固结沉降量。

工后沉降按15年周期考虑,这里只讨论主固结沉降量。

处理区尚未完成的沉降量=处理区使用期沉降值-处理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沉降值*U 1,若小于等于0,取值为0。

下卧层尚未完成的沉降量=使用期下卧层沉降值-处理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沉降值*U 2。

表3-4 工后沉降量(m )

工后沉降路面不均匀沉降量=(0.27-0.16)/300<4‰。 满足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3.5 工后沉降随时间发展过程

淤泥深度Y2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如下图所示:

图1 Y2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发展曲线淤泥深度Y3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如下图所示:

图2 Y3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发展曲线

淤泥深度Y4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如下图所示:

图3 Y4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发展曲线淤泥深度Y5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如下图所示:

图4 Y5区的工后沉降发展发展曲线

3.6桩基负摩阻力估算

桩侧负摩阻力可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方法求取。

单桩负摩阻力标准值按'=i n n

si

q σ?计算,当降低地下水位时,'

='i

i γσσ;当

地面有满布荷载时,'

+='

i

i p γσ

σ。

i i e i e e i z z ??'+-=∑γ=σγ11

1

γ。 式中:n si q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

n ?—桩周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取值;

'

i γσ—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i γ—第i 层土层以上桩周土按厚度计算的加权平均有效重度; i z ?—自地面起算的第i 层土中点深度; p —地面均布荷载。

负摩阻力系数

针对本工程,按照上述方法,近似估算单桩负摩阻力约为94~170kN 。

四 结论

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地基处理技术要求,仅在Y5区工后沉降偏大,但工后路面满足不均匀沉降的要求。

路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软土路基稳固剂表层处理施工工艺 软土路基表层排水施工工艺 表层排水法是软土路基表层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所开挖沟槽或盲沟及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等材料排除地表水,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的作用。 适用范围 (1)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2)可作为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地基排水固结之用,也可作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等地表渗水处理用;可作为施工中的临时地表临时固结措施,也可用于永久建筑物的地基加固、防渗处理。 工艺原理 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原理作用 路基基底一旦遇水浸泡,基底土将软化,引起新的沉降变形。地表排水固结是通过开挖排水沟排除地表中的水,使其固结,提高地表达到承重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工艺流程 表层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1。 砂(碎石)垫层施工工艺 不合格 不合格 图1 表层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地基上填筑砂(碎石)垫层是常用的一种工艺。它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基础的持力层,可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 适用范围 (1)一般适用于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 (2)路堤高度小于两倍极限高度,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 (3)软土层不很厚,或虽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 (4)当地有砂可取,运距不远。 (5)有较长的工后固结沉降时间。 工艺原理 砂(碎石)垫层就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为基础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在路基荷载作用下将软基中的固结水通过砂层排入路基边沟。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虽无显著影响,但可加速沉降发展,缩短固结过程。 工艺流程Array 图1 砂砾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喷漆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公司喷漆废气处理方案 一、概况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喷漆废气,为消除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治理,喷漆处理采用水帘喷淋过滤、漆雾毡过滤、活性碳吸附工艺和净化设备,使经处理后的喷漆废气最终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关标准后再排放。 二、设计依据、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 5、《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设计原则 ⑴严格执行有关环保规定,废气处理后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⑵采用成熟、可靠的废气处理工艺;最大限度降低废气处理运行费用; ⑶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调节余地; ⑷废气处理工艺设备操作要求简单,运行管理及维护方便。 四、设计范围和规模 (1)喷漆生产现场工艺设施分析与改造 (2)设备设计及选型; (3)废气治理平面布置及工艺设计; (3)设计总气量:8600m3/h; (4)工程概算48.5万元。 1

五、设计标准 1.设计污染物浓度 设计有机污染物浓度见表1: 2.排放标准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9-76),具体执行排放标准见表2; 六、工艺设施分析 工艺流程简介:在喷漆房产生的废气,由风机吸力形成负压进入水帘喷淋系统,在喷淋室中废气以缓慢速度通过。喷淋室内水经过水幕形成层水膜,废气中的细微颗粒(油漆颗粒、甲苯颗粒、二甲苯颗粒)被水捕获,形成较重的大颗粒沉降,固气得到分离,气体得到净化,收集的有机废气由四个风机吸力抽风汇入风道主管,经干式漆雾毡室过滤后再进入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吸附塔内装有高效吸附性能的活性炭填料。通过活性炭填料充分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处理达标后的气体最后由离心风机送出排放口。 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见图1 七、工艺原理 本工艺适用于中等浓度污染物的废气治理,在喷漆房产生的废气,由风机吸力形成负压进入水帘喷淋系统,在喷淋室中废气以缓慢速度通过。喷淋室内水经过水幕形成层水膜,废气中的细微颗粒(油漆颗粒、甲苯颗

CFG桩法地基处理计算书20

CFG桩法地基处 理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_ 设计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时间2012年12月3 口(星期一)14:42 -、设计资料 L1地基处理方法:CFG桩法 1.2基础参数: 基础类型:矩形基础基础长度L: 19 60m 基础宽度B: 31.20m 褥垫层厚度:300mm 基础覆土容巫:20.00kN/m3 1.3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轴力F k: 37500kN 标准组介弯矩K: OkN-rn 标准组合弯矩OkN m 准永久组介轴力F: 37500kN/m 1.4桩参数: 布桩形式:矩形 X向间距:1 60m, Y向间距:1 60m 桩长1: S OO BK 桩径d: 400mi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0.70 桩体 试块抗压强度:Cu=25.00MPa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700.00kN

1.5地基处理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22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1.6 土层参数: 天然地而标高:-0.45m 水位标高:-2 00m 桩顶标高:-5.00m 土层参数表格 层号土层名称厚度 m 容重 kN/m3 压缩模量 MPa 承载力 kPa 屮 侧摩阻力 kPa 桩端阻力 kPa 1 粉质粘土 1.00 1&00 3.6 2 80.00 1 00 21 00 0.00 2 粉质粘土 3.00 1&00 4.26 90.00 1 00 2400 0.00 3 细砂 2.00 1&00 5 00 130 00 1 00 22.00 0 00 4 细砂 3.00 1&00 8.00 17000 1 00 46 00 0 00 5 细砂 4.00 18.00 15 00 210.00 1 00 64 00 1200 00 6 粉质粘土 3.00 18 00 7 00 160 00 1 00 42.00 0 00 7 细砂 3.00 18 00 20.00 240.00 1 00 66 00 2400.00 8 细砂 6.00 1&00 25.00 270.00 1 00 75.00 2600.00 9 粉质粘土50 00 1&00 30.00 32000 1 00 7800 2700.00 注:表屮承載力指大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m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止系数桩侧阻力指桩侧阻力特征值(kPa).桩端阻力指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桩在土层中的相对位置 土层计算厚度 (m) 桩侧阻力kPa 桩端阻力kPa 3 1.45 22.00 0.00 4 3 00 46 00 0.00 5 3.55 64 00 1200 00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无然地面标高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1. 绪论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为汽车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地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和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某一级公路地处东北山岭重丘地区,无不良地质状况,沿线的土质多为粘性土。但是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分布有大量山峦、丘陵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山岭地区的展线问题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资料、公路平面设计、数据计算等。 本着科学、谨慎、认真、务实的原则。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公路勘测设计》、《公路设计规范》、《路基路面工程》、《公路设计手册》、《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文献。力求做到在技术上先进适用;费用上经济合理;施工上安全可靠,并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使设计更加完善的目的。 1.1 原始资料 本设计是根据所给比例尺为1:1000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的某一级公路的施工设计。本设计地形图主要为山岭重丘区,整个设计应遵循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1.1.1 地形、地貌 本设计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山岭重丘区沿河线。 1.1.2 地质、气候、水文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顶多有碎落现象,在碎落带地区设置碎落台,以堆积碎落岩屑和土石,便于养护时清理。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 1.1.3 公路设计基本参数 通过对该公路所处的地形、地貌、公路等级、交通量及设计车速的分析调查,对远景交通量进行计算,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1.1规定:“双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的要求,确定采用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进行设计。现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将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指标列出如下: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

1 换填垫层法 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主要加固方法有换填、抛石挤淤、垫层、强夯挤淤几种。垫层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代表方法有砂垫层法及换填法。 砂砾垫层:当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倍,软土层较薄,填筑材料比较困难,或雨季施工时,采用砂砾(砂)垫层,在填土与基底之间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受到填土荷载后,迅速地将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加快固结速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要注意控制填土速度,所用的材料为含泥量不大于5%的洁净中粗砂,或最大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换填法:在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时,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 抛石挤淤:当软土或沼泽土位于水下,更换土施工困难,且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比较困难时,

采用抛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挤淤的方法。从中部开始抛石,逐渐向两边延伸,挤出淤泥,提高路基强度。 2 深层密实法 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及加入抗剪强度高的材料等方法,对地基深层的软弱土体进行振密和挤密的地基加固方法称为深层密实法。适用于软土厚度>3m 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分布面积广的软基加固处理,其加固深度可达到30m。 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中土体密实、固结,并利用加入的具有高抗剪强度的桩体材料置换部分软弱土体中的三相(气相、液相与固相)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抗剪强度的目的。 主要加固方法:强夯法、土(或灰土、粉煤灰加石灰)桩法、砂桩法、爆破法、碎石桩法(振冲置换法)、石灰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粉喷桩法、旋喷桩法。代表方法有碎石桩法、强夯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粉喷桩法。 强夯法:对于砂土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土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波,致使土体局部压缩,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土中的孔隙水(气)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提高3~4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其佳夯击能:从理论上讲,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样的夯击能称最佳夯击能。因此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在砂性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过程仅为几分钟,因此孔隙水压力不能随夯击能增加而叠加,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兰海高速公路某

废气治理设计及施工方案

废气治理设计及施工方案 滨海五州化工有限公司 1、项目概况 概述 滨海五州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 年4 月,选址于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企业总占地面积约57051.5 平方米,注册资金500 万元。公司现有职工100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 人。高中、中专及职高毕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 滨海五州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有年产30000 吨三氯化磷、年产1000 吨碳酸氢铵(试剂级)、甲烷三羧酸三乙酯,30000 吨亚磷酸二甲酯,10000 吨亚磷酸二乙酯,60 吨生物素(维生素H)等。 企业情况介绍 表现有项目产品方案表

企业废气治理设计 设计原则:对于不同性质的废气选用最适合的处理方法;根据企业废气产生的具体环节和设备、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特点等对不同工序废气进行合并收集、处理。 本企业有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部分反应工序产生的工艺废气、烘干工序产生的废气、废水处理产生的废气,主要分布在3个生产车间、烘房、废水处理设施。因此,需根据各工艺废气的产生量及其理化性质,采取不同的治理工艺对废气进行治理。废气产生源强及节点车间分布见表2.4.1-2。 本设计对根据废气产生环节和废气特点进行了分类收集处理,具体如下:表各股废气主要污染物、收集情况及净化工艺

说明: 企业八车间占地面积较大(实际按两个厂房合建计)包含有生物素项目的6道生产工序,包含G1-1、G1-2、G1-3、G1-5、G1-6、G1-7、G1-9、G1-11、G1-12、G1-14、G1-15、G1-16、G1-17、G1-24、G1-25、G1-26、G1-27、G1-28、G1-29、G1-30、G1-31、G1-32多股废气,处于废气产生位置和安全方面的考虑,拟对这多股废气分开收集处理。 车间内各股废气的收集管道示意图见附图。 各股有组织废气采取具体治理工艺说明: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二○一一年二月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设计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基础平面图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13(J)39-2003 4、复合地基设计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180kPa。 (2)、以第④层粉土作桩端持力层。 # 6、桩截面积、桩周长的计算: 桩径350mm时,桩截面积Ap=0.0962m2,桩周长Up=1099m。 7、基础埋深自然地坪下2.0米。 8、水泥土桩设计桩长6.2米,有效桩长6.0米,以第④层粉土作桩端持力层。 9、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及特征值计算 (1)、特征值:R ak =q p · Ap+ Up ·Σq s · Li=137.5kN (2)、根据桩体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桩体强度取f cu=30MPa水泥与土的体积比1:7, 则R ak=0.33×0.0962×300=95.23 综合考虑,确定R ak=90kN 10、面积置换率计算:α取0.9,f ak 取120kpa,f sp,k取180kpa

f sp ,k -α · f ak m = =(180-108)/(90/0.0962-108)=8.7%;。 R ak /Ap -α· f ak 设计时,m 取11.5%。 11、复合地基深度修正计算: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复合地基不进行宽度修正,只进行深度修正 其中f ak =180kpa γm =18.5KN/m 3 ηd =1.0 d=1.8m 得:f a =204.05kpa 12、根据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0.4条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R ak = Ap·【(f sp ,k -α · f ak )/m +α · f ak 】=90.74<95kN ,其中f sp ,k 为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204.05kpa ,则实际采用桩身强度f cu = R ak /(Ap·η)=90.74/0.33·0.0962=2.858Mpa <f cu =3.0Mpa 。 13、复合地基计算 f sp ,k = m·R ak /Ap + α·(1-m )·f ak =203.17Pa >180kPa 满足设计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系别:土木系 班级:08道桥<1>班 姓名:王俊文 学号:08202052136

第一章总说明 1.1设计概述 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 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 地形图比例尺1:2000 3.主要参考文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2.1说明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140

废气处理设计方案

目录1、概况 2.设计依据 3、污染源分析 4.治理措施 4.1处理工艺 4.2流程说明 5、主要设施及工艺参数 6、机械、电气、自控设计 7.本污水处理站主要动力设备一览表 8、运行费用 9、工程预算

1、概况 东莞准致制品厂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分粉尘,该粉尘由于较轻可以漂浮在空气中,当人通过呼吸道,吸入肺部后,它就会沉积在人的肺部,使人形成尘肺,严重的影响人体的健康及周围的环境针对上述问题,贵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该项污染源进行工程设计,治理设备安装后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2.设计依据 2.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6297—1996)及其相关标准和DB4427-89标准的要求; (1)、二氧化硫550ml/M3 (2)、氮氧化物80 ml/M3 (3)、颗粒物120 ml/M3 2.2根据提供资料的现场勘测分析; 2.3有关的设计技术规范。 3、污染源分析 根据现场勘测及厂方所提供的资料,该厂的打磨工序在打磨过程中,由于机械的高速运行,在打磨片的切线方向,形成一个扇面状的污染源,对车间及周围环境形成很大一个的粉尘漂浮区,严重污染周边的环境。 4.治理措施

4.1处理工艺 4.2流程说明 根据实际情况,拟定采用负压除尘系统来解决,在打磨工序的工作台前增加吸风罩,接通风管路吸尘,防止粉尘外溢,经风机进口强大负压将粉尘送入除尘塔,含尘废气在塔内的从下而上经筛孔进入筛板上的液层,通过气体的鼓泡进行吸收有害物质,然后经气水分离器分离出水,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入大气。 5、主要设施及工艺参数 5.1离心风机风量计算:

吸风口:66个 进风控制截面尺寸;0.35*0.15M 污染源控制风速:选4M/S 安全系数: 1.2 设计风量;40000M3/H,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定采用二套系统,每套系统选用为4-72NO8D离心风机, 风量为20332M3/H,风压为1960Pa。 5.2除尘器 筛板塔形式钢结构;尺寸φ2200*4700MM,空塔速度为1.5M/S,筛板开孔率为10%,二层筛板,全塔压降;800-1000Pa 液相负荷60M3/H。 5.3气水分离器; 钢结构,安装在吸收塔顶部。 5.4循环泵;选用GD100-21泵。流量60M3/H,功率5.5KW 5.5管道 主管路采用1000*250毫米铁管制成,风速为22米/秒,支管路300*100毫米,支管风速10米/秒以上, 5.6吸尘罩内风速为5米/秒。 5.7烟囱直径、高度的确定; 即要满足大气污染污物的扩散稀释要求,又要考虑节省投资。取排放出口空气流速为20M/S,根据风机风量为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书算例

---------------------------------------------------------------------- 计算项目: 7号楼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 ---------------------------------------------------------------------- [ 计算简图 ] ---------------------------------------------------------------------- [ 计算条件 ] ---------------------------------------------------------------------- [ 基本参数 ] 地基处理方法:CFG桩法 [ 基础参数 ] 基础类型:矩形基础 基础埋深: 7.600(m) 基础宽度: 38.800(m) 基础长度: 18.600(m)

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 基底压力平均值: 530.0(kPa) 基底压力最大值: 530.0(kPa) [ 土层参数 ] 土层层数: 9 地下水埋深: 12.000(m) 压缩层底深度(压缩层底到地面的距离): 32.800(m) 沉降经验系数: 0.200 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 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 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压缩模量承载力鏱鏳(m) (kN/m^3) (kN/m^3) (MPa) (kPa) 1 素填土 1.400 19.0 --- 3.000 80.0 0.000 1.000 2 粉土 2.000 20.0 --- 6.500 110.0 0.000 1.000 3 粘性土 4.500 19.0 --- 6.200 110.0 0.000 1.000 4 粉土 5.000 20.0 21.0 7.100 120.0 0.000 1.000 5 细砂 5.500 19.0 20.0 25.200 180.0 0.000 1.000 6 粉土 2.300 20.0 21.0 7.600 140.0 0.000 1.000 7 细砂 14.000 18.0 19.0 27.100 220.0 0.000 1.000 8 粉土 1.700 18.0 19.0 7.900 180.0 0.000 1.000 9 细砂 8.800 18.0 19.0 29.200 260.0 0.000 1.000 ***鏱--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鏳--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 CFG桩参数 ] 桩布置形式:矩形 桩竖向间距: 1.300(m) 桩水平间距: 1.300(m) 桩直径: 410(mm) 桩长: 24.000(m) 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800.000(k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0.900 垫层厚度: 370(mm) 垫层超出桩外侧的距离: 300(m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技术标准概述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 (4) 2.2路线方案比选 (6) 2.3选定方案的精算............. ... (6) 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 2.5逐桩坐标计算 (9) 三纵断面设计 3.1中桩地面高程 (11) 3.2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 3.3进行纵坡设计 (12) 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 3.5设计高程计算 (12) 3.6竖曲线计算表 (14) 四横断面设计 4.1技术指标 (16) 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 4.3加宽超高计算 (16) 4.4视距验算 (18) 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 4.6路基设计表 (18) 4.7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 五结束语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七附表 (21) 一、技术标准概述 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 极限值60 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 最大半径10000 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一般值50 m (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 (4)平曲线最小长度 70 m (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7% 最小纵坡: 0.5% (2)最小坡长:120m (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3 4 5 6 7 最大坡长—— 1100 900 700 500 (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竖曲线长度一般值 90m 极限值 35m (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宽度行车道宽度:2×3.5m 土路肩宽度:2×0.75m 路基总宽度:8.5 (2)视距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 (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αE=20°αF=30°

废气处理设计方案

废气处理系统 技 术 文 件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17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1.1项目名称 (2) 1.2项目简介 (2) 2工程范围 (2) 3设计依据 (2) 3.1设计规模 (2) 3.2排放标准 (2) 3.2.1排放标准 (2) 3.2.2系统需处理的主要废气排放标准 (2) 4设计原则及理念 (3) 4.1设计特点 (3) 4.2处理方法 (4) 4.3吸收塔型式的确定 (4) 4.4废气处理设备的放置位置 (4) 4.5管道设计原则 (4) 5废气处理工艺说明 (5) 5.1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图 (5) 5.2酸性废气 (5) 6工程施工范围 (5) 7废气操作系统控制说明 (6) 8损耗件清单 (6) 9系统维护 (7) 9.1质量保证 (7) 9.2服务承诺 (7) 9.2.1安装与培训: (7) 9.2.2售后服务: (8) 10系统验收 (8) 10.1验收内容 (8) 10.2验收文件签署 (9) 附表: 附表一:废气处理设备一览表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名称 X X X 有限公司废气处理工程。 1.2 项目简介 X X X 有限公司现需要对车间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并建立有效的废气处理系统,用以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以达到广东规定的排放标准(DB44/27-2001)。本公司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结合我司自身的经验、专业技术及设计理念,提供一套针对X X X 有限公司的废气处理系统建议方案以供业主综合考虑。 2 工程范围 工程范围包括工艺设计说明、设备清单及相关技术文件。 3 设计依据 3.1 设计规模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结合我司以往的经验,设计总抽风量为:155000CMH ,分为六个系统进行处理,设备清单详见附表一。 3.2 排放标准 3.2.1 排放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 3.2.2 系统需处理的主要废气排放标准 序号 废气名称 排放标准值(mg/m 3 ) 执行标准 1. 氯化氢 50 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 限值(DB44/27-2001)二级排放标 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I 类标准;; 2. 硫酸雾 40 3. 厂界噪声 昼间65DB;夜间55DB

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XXXX公司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福鑫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设计指标 (1) 3.设计依据........................................ (2) 4.设计原则........................................ (2) 5.工艺介绍…………………………………………….2--7 5.1.废水处理工艺 5.2废气处理工艺 6.单体设计…………………………………………….8--11 6.1废气处理部分 7.构筑物.设备清单及工程预算 (12) 8.技术参数 (13) 9.平面布置图 (13)

1.项目概况 深圳市中金首饰有限公司在提炼贵金属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废水.废气.中金首饰公司本着环保至上的精神,在工程设计阶段,首先将该废水.废气达标处理的设计纳入系统的设计,并委托我公司编制废水.废气治理方面的整体设计方案。 2设计指标: 根据中金首饰公司提供的资料及该项目环评文件确定设计指标为: 废水 (1)设计水量Q=30m3/d (2)利用废液罐储存再委托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运走处理 废气 (1)设计风量是q=144000m3/d每天8小时运行,

分为六组设备,每组为每天排出24000m3/d 3.设计依据: (1)《环境工程手册》(大气污染防治卷) (2) 《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3)业主提供的资料及相关资料 4.设计原则: 1) 借鉴类似废气.废水处理工程实践经验.广泛参阅相关资料。 2)技术可靠性,经济可行性 3)针对场地情况,合理布局 4)尽量采用重力流,减少污泥量和加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5.工艺介绍: 5.1 废水处理工艺 5.1.1工艺流程图如下:

路基软基换填计算书

工程名称:道路等级: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15设计车速: 40车辆荷载: 公路I 级交通等级: 中等交通车道数:4 1.路面结构:总厚度 h =63 cm 面层 4 cm 7 cm AC-20中粒式基层 20 cm 底基层32 cm 2.土层参数 松散Y =4m f aj =80kPa Z= 3.37m f ak =55kPa 换填材料 换填厚度 H= 1.5m R=0m 路基软基换填计算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水泥稳定碎石设计路面至软基距离 XX 市XX 工程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一 、 设 计 参 数 图2 换填断面,见图2 图1 4%水泥稳定石屑块(片)石路基土质: 路基承载力特征值 路床底距软弱层距离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二 、 设 计 依 据 三、路面、路基、路基处理材料: 素填土路面、路基及土层断面,见图1 3.换填结构参数 C35混凝土换填顶面距路床距离5、《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二 级公路

S= 1.87m 本工程为:车辆荷载: 公路I 级图4 1.327m 2.036m b 1=0.6+2h ×tan α=1、荷载标准及作用范围 二级公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图3 换填顶面回填材料 无四、 设 计 计 算 换填底面距软基距离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I 级和公路Ⅱ级的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车辆荷载的立面、平面布置及标准值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车辆荷载的固定值。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表7.0.4,计算车辆对路面作用采用550kN 车辆,两个后轴轴距1.4m ,一个轴荷载140kN ,车辆布置立面见图3(a ),平面尺寸见图3(b ),横向布置见图3(c )。以横向布置2辆车同时作用。 作用在软基顶面的车辆荷载,路面结构层以30°的压力扩散角向下传递至路床,再以路基土的压力扩散角传递 至软基顶面。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2,轮着地宽度0.6m ,着地长度0.2m ,故车辆荷载分布宽度为: b 2=b 1+2Z ×tan β= 一组车轮的作用力分布如图4所示 横向一组后轮着地宽度b=0.6m ,见图4(a )。 (a )轮着地宽度方向 (b )轮着地长度 方向

废气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综合废气工艺设计 编制依据 公司有关领导的情况介绍和我方技术人员实地考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通用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05-79) 工艺流程选择 针对废气排放所含物质,治理方案考虑采用填料喷淋塔进行处理。喷淋塔是利用吸收的原理来达到处理废气的目的。吸收法处理是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除去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气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这是物理吸收。也有气液中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吸收。吸收作用常用于气体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 吸收法的特点是既能吸收有害气体,又能除掉排气中的粉尘,吸收法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物理吸收是用液体吸收有害气体和蒸气时纯物理溶解过程。它适用于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大的有害气体和蒸气,一般吸收效率较低。化学吸收是在吸收过程中伴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不是纯溶解过程。化学吸收效率较高,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害气体处理方法。本工艺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物理与化学的

方法处理废气的,化学吸收过程采用NaOH 溶液做吸收剂。 反应原理: 吸收是中和反应,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在吸收塔内化学反应方程为: SO2+2NaOH=Na2SO3+H2O SO3+2NaOH=Na2SO4+H2O 应用碱液吸收有害气体时,碱液浓度的高低对化学吸收的传质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当碱液的浓度较低时,化学传质的速度较低;当提高碱液浓度时,传质速度也随之增大;当碱液浓度提高到某一值时,传质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碱液的浓度称为临界浓度;当碱液浓度高于临界浓度时传质速度并不增大。 工艺流程的说明 用吸收法处理有害气体在真空泵房上设密闭罩,密闭罩上部设排风口将房内产生的废气排出,保持房内一定负压,废气排出后进入填料喷淋吸收塔。废气进入吸收塔,塔体上部喷淋碱性吸收液,下部进入塔体的有害气体与喷淋液呈逆流流动,废气由风机压入净化塔内的匀压室,经过不等速迂回式的二道喷雾处理,进入净化塔内筒处理器,废气穿过有填料组成的填料层,再经过二道喷雾处理,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发生吸收反应,达到高效净化之目的。经处理后的废气再经过脱水器脱液处理,然后排入大气。净化后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吸收了废气后的吸收液流入塔底循环碱液槽中,用耐腐蚀的碱液泵抽出重新送进吸收塔,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对废气

涂层废气处理方案设计说明

涂层废气处理设计方案 二〇〇五年三月

1. 概述 喷漆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涂层烘干废气,废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甲苯。该废气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不仅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极大的原物料消耗,同时对企业的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进行处理。***公司根据现场调查和研究分析,就涂层废气中的甲苯治理和回收工艺制定可行性方案,以供企业和环保管理部门参考,为今后工程的正式实施提供准备。 2. 设计依据 2.1废气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温度 污染物种类:甲苯 污染物排放量:甲苯为270 kg/h,废气排放量为33000 m3/h 烘箱出口温度:70~80℃ 通过计算可得甲苯浓度为:8182mg/m3,故属于高浓度高风量型。 2.2 设计规模 废气处理量:33000 m3/h;甲苯排放量为270 kg/h(最大值) 备注:本方案按最大值设计。 2.3 设计围 从车间排气管汇合后出口开始,经装置入口至排风机出口之间,所有工艺设备、连接管道、管件、阀门、风机、电气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等。 2.4 处理后气体排放浓度

废气排放标准应执行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 表1 GB16297-1996中甲苯的二级排放标准 2.5 设计参考资料以及法规标准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通风净化》 GB 6515-86 国家标准局1986 《通风除尘技术》 《工业通风》 《环保设备材料手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2.6 控制系统 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的自动控制,以实现治理系统的操作最优化,降低运行费用,增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强夯计算书

一、道路基本情况 1、车行道路面结构 24cm厚水泥混凝土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15cm厚级配碎石 2、人行及非机动车道面层结构 5cm厚人行道方砖 2cm厚1:3水泥砂浆卧层 1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二、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值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 车行道 a.静荷载计算: 24cm厚水泥混凝土地:0.24×25=6.0Kpa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0.2×22=4.4 Kpa 15cm厚级配碎石:0.15×20=3.0 Kpa P恒=6.0+4.4+3.0=13.4 Kpa b.动荷载计算: 主车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0.6/2+0.59tg300=0.641m<1.3/2=0.65m 故两列车相邻车轴没有荷载重叠 a=a1+2htg300+1.8=0.6+2×0.59×tg300+1.8=3.081m 主车后轮纵向分布宽度: 0.25/2+0.59 tg 300=0.466m<6.0/2=3.0m b=b1+2htg300=0.25+2×0.59tg300=0.931m 汽车荷载垂直压力: Q汽=G/(a×b)=100/(3.081×0.931)=34.863kpa 故路基垂直压力为: 恒+汽组合:1.2×13.4+1.4×34.863=64.888kpa b.动荷载计算: 主车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0.6/2+0.59tg300=0.641m<1.3/2=0.65m

故两列车相邻车轴没有荷载重叠 a=a1+2htg300+1.8=0.6+2×0.59×tg300+1.8=3.081m 主车后轮纵向分布宽度: 0.25/2+0.59 tg 300=0.466m<1.2/2=0.6m b=b1+2htg300=0.25+2×0.59tg300=0.931m 汽车荷载垂直压力: Q汽=G/(a×b)=100/(3.081×0.931)=34.863kpa 故路基垂直压力为: 恒+汽组合:1.2×13.4+1.4×34.863=64.888kpa 故机动车道地基的承载力采用:F sp,k=140kpa. 四、强夯设计 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强夯加固机动车道路基的方案。采用正方形插挡法布置的强夯工艺。为简便施工,人行及非机动车道路基采用与机动车道同等的方案。本段系在现有素填土面,需清除表层垃圾及树根,经整平后进行强夯。加固宽度在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3.5米。强夯顺序由两侧向路中,点夯三遍(选用夯击能1500KN.m),满夯一遍(选用夯击能1000KN.m)。相邻两遍及点夯与满夯之间间歇时间两周。 本工程强夯的影响深度为5m,强夯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路槽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弯沉值不得大于250(1/100mm)。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1、山区四级路,设计车速 V =40km /hr ,最小半径R= 60m ,现场定线结果如图示,JD A 的里程为K1十072.60,R A 选定为80m ,按线形要求(夹直线长为2.5V (m )) (1)试定R B (2)计算曲线要素,推算里程桩号。 JD A 41°06′44″ JD B 32°31′14″ 165m 1、①m tg R T A A A 302"44'0641802=?=?=οα (2分) m V T AB T A B 35100301655.2=--=--= (2分) m tg tg T R B B B 1202"14'313235 2 == = ο α (2分) ② m R L A A A 40.57180 =??= πα (1分) m R L B B B 11.68180 =??= πα (l 分) m L T D B B B 89.111.68702=-=-= (1分) JD B 的里程桩号为 K1+072.60—30+57.40+135=K1+235 ZY B =K1+200 (1分) YZ B =K1+268.11 (l 分) 06.2341+=K QZ B (l 分) 2.某变坡点桩号为K15+150.00, 高程为580.00m ,i 1=0.6%,i 2=4.8%,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5+100.00、K15+180.00及终点的高程。 ①%2.412=-=i i ω为凹形竖曲线(1分) ②m R L 210=?=ω (1分)

m L T 1052== (1分) m R T E 10.122 == (1分) ③所求点的高程 起点K25+345 高程779.16m (1分) K25+400 高程 779.90m (1分) K25+450 高程 781. 10m (1分) K25+480 高程 782.06m (1分) 10年 1.已知某JD 桩号为K1+780.502,偏角α=51°42′30″,初定缓和曲线长度L s=40m , 半径R =225m (1)计算曲线要素; (2)推算JD 的ZH 、HY 、QZ 、YH 、HZ 点的里程拉号。 1. 某四级公路路基宽B=9.0m ,路基外边沟宽1.5m ,某JD 点距房角1 2.33m ,偏角为 20°30′28″①在不拆房的情况下(不设缓和曲线)半径应选多大?并计算曲线要素;②如果JD 的里程桩号为 K10+500.00推算 ZY 、QZ 、YZ 的桩号(8分) JD 20°30′28″ ①m E 33.65.15.433.12=--= (1分) m Sec Sec E R 3901 2"28'302033 .61 2 =-=-= ο α (1分) 55 .702 =?=α tg R T (l 分) 59 .139180 =? =πα R L (1分) 32 .612 =-?=α Sec R E (1分) ②ZY=JD-T=K10+429. 45(1分) QZ=ZY +L/2=K10+499.25(1分) YZ=ZY+L=K10+569.04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