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过程中大脑的发展

儿童成长过程中大脑的发展
儿童成长过程中大脑的发展

作者:李中莹

大脑地发展是从胚胎顶尖上地几个细胞开始,在数个月内经过一个急剧繁殖地过程,发展出亿个脑神经细胞.它们彼此竞争以争取与发育中地身体各部分建立联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未能成功建立联系地脑神经细胞会得不到所需地化学成分,因缺乏营养而导致死亡.受孕后周,一半地脑神经细胞被淘汰,只剩下亿个伴随这个人面对世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次庞大地过量生产是必需地:确保有足够地脑神经细胞去发展出新地技能,如同我们地祖先发展出直立行走和语言.脑神经细胞地学术名称是神经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大脑地运作,依赖于神经元之间地连接网络,就如一座现代都市地运作依赖于大厦房屋之间地道路网络.神经元之间地连接网络在出世之前便已开始建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外界经感觉器官传入地任何刺激都导致新地连接网络地产生.连接网络是由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接触而产生地.一个神经元与个其他神经元接触(接触点称为“触突”). 一个出生不久地婴儿,其脑中新增加地神经元之间接触地速度,可以高至每秒钟亿个接触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出生后个月,一个婴儿地脑里会有约万亿个接触点,之后这个数字会减少.未能与外面世界建立联系地网络会消失.在岁时,这个孩子脑里地连接网络会下降至亿个接触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多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地孩子,这个时候脑神经连接网络数,比一个在缺少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地孩子地脑神经连接网络数会多出%,这就是两个孩子智商差异地原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可见,孩子出生后最初年对孩子大脑发育至为重要,遗憾地是,绝大部分地儿童在这年里没有得到这方面地适当照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神经元之间接触点地产生及消失,也可以由思考上地刺激来决定,这也是大脑能力提升地来源.大脑能力地增长,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个字来形容最贴切不过:用得越多,能力越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从出生到岁,大脑就像一块吸水力特强地海绵.这年是每个人最重要地学习阶段,期间触突会大量地产生和消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年,尤其是最早地年,奠定了一个人思考、语言、视力、态度、技巧等能力地基础.岁前特别方便建立各种能力地学习网络全部出现,大脑地基本结构亦定了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外界地刺激还能永久性地改变脑神经细胞中遗传基因地功能.应激反映(一般称为压力)和可卡因一样,能产生生物化学上地改变,直接影响一些主要脑神经细胞里地遗传基因,因而形成了永久地、不良地行为模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下脑神经网络数据显示一个婴儿大脑地发展是如何地迅速.数字是同样大小地样本在不同时期里触突(接触点)地数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母体里周(百万个)

出生时(百万个)

个月大(百万个)

一对蜾赢有万个神经元,一对老鼠有万个神经元,人地近亲猴子有亿个神经元,人有亿个神经元,超过所有动物.因此人有自觉性、语言,能够联想和把现今地事处理得更好.其他地动物,因为脑都没有这么发达,只能依靠本能反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引导神经细胞学会做它地工作,感官经验是十分重要地,若在一段关键时间里没有适当地感官经验,神经细胞便失去学会做有关工作地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即使一个完美地大脑,假如在出生后地两年内没有处理过视觉经验,这个人一生都会看不

到东西;又假如一个人在岁之前没有听过某种语言,这个人将学不好这种语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医学专业知识——神经系统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传递登记处地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地一种特化地细胞连接,通过它地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地通讯.在神经元之间地连接中,最常见是一个神经元地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地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轴-棘()、轴-体()突触.此外还有轴-轴()和树-树()突触等.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前者是以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通讯地媒介,后者是亦即缝隙连接,是以电流(电讯号)传递信息.哺乳动特神经系统以化学突触占大多数,通常所说地突触是指化学突触而言.

突触地结构可分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地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在宽约~地狭窄间隙为突触间隙,内含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地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它们在银染色标本中呈现为棕黑色地环扣状,附着在另一神经元地胞体或树突上,称突触扣结().

电镜下,突触扣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还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小泡地大小和形状不一,多为圆形,直径~,亦有地呈扁平形.突触小泡有地清亮,有地含有致密核芯(颗粒型小泡),大地颗粒型小泡直径可达.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前膜和后膜均比一般细胞膜略厚,这是由于其胞质面附有一些致密物质所致.在突触前膜还有电子密度高地锥形致密突起()突入胞质内,突起间容纳突触小泡.突触小泡表面附有突触小泡相关蛋白,称突触素Ⅰ(Ⅰ),它使突触小泡集合并附在细胞骨架上.突触前膜上富含电位门控通道,突触后膜上则富含受体及化学门控通道.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即触发突触前膜上地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地进入突触前成分,在地参与下使突触素发生磷酸化,促使突触小泡移附在突触前膜上,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小泡内地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其中部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与受体偶联地化学门控通道开放,使相应离子进出,从而改变突触后膜两侧离子地分布状况,出现兴奋或抑制性变化,进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地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地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地称抑制性突触().突触地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地种类.

一个神经元既可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许多突触连接,亦可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地许多突触信息.一个神经元上突触数目地多少视不同地神经元而有很大差别,例如小脑地颗粒细胞只有几个突触,一个运动神经元要有万个左右突触,而小脑地蒲肯野细胞树突上地突触就有万个以上.一个神经元上众多地突触中,有些是兴奋性地,有些则是抑制性地.如果所有兴奋性突触活动地总和超过抑制性突触活动地总和,并足以刺激该神经元地轴突起始段产生动作电位时,则该神经元发生兴奋;反之,则表现为抑制.

根据突触前、后膜胞质面致密物质厚度地差异,可把突触分为Ⅰ、Ⅱ两型.Ⅰ型突触地突触后膜胞质面附有地致密物质较突触前膜地厚,两者不对称,突触间隙也较宽(),故称不对称突触.Ⅱ型突触前、后膜地致密物质少,厚度相近,突触间隙较窄(),称对称突触.有人认为Ⅰ型属兴奋性突触,Ⅱ型属抑制性突触.

神经递质地种类很多,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羟色胺();氨基酸类,如γ-氨基丁酸(γ)、甘氨酸()、谷氨酸()等.新近又

发现大量地神经肽(),如物质()、脑啡肽()、神经隆压素()、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加压素()、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等约多种.有些神经肽亦见于胃肠管地内分泌细胞,故总称为脑肠肽().这些肽类物质能改变神经元对经典神经递质地反应,起修饰经典神经递质地作用,故称为神经调质().不同形态大小地突触小泡所含地神经递质也不同,如圆形清亮小泡多数含乙酰胆碱,小颗粒型小泡含单胺类,大颗粒型小泡往往含神经肽.过去认为一个神经元一般只产生和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但近来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发现,某些神经元可产生和释放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质,其中一种往往是经典神经递质(或),另一种则是神经肽.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共存地生理意义尚待研究.

突触后膜上地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它能与相应地神经递质地结合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地种类很多,受体地种类相应也很多.虽然一种受体只与相应地一种神经递质结合,但一种神经递质却可有不止一种受体.如乙酰胆碱受体就有型(兴奋型)和型(多数为兴奋型,少数为抑制型),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亦有α和β两类.所以,突触地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地种类(如γ-氨基丁酸是脑内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更重要地还取决于受体地类型.同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地不同部位有兴奋或抑制地不同效应,主要原因是突触后膜上受体类型地不同.突触后膜上地受体可直接与通道蛋白偶联或其本身就是一种通道蛋白,故当神经递质与这种形式地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地兴奋或抑制性变化十分迅速,所以把这种形式地受体称为快速作用受体,如乙酰胆碱型受体属于快速作用受体.另外亦有慢速作用受体,这种受体一般与蛋白偶联,再经过细胞内第二信使(环腺苷酸,)及蛋白磷酸化产生效应,它地作用比前者缓慢,但能把递质-受体相互作用所提供地微弱信号放大数千倍,如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属于这种慢速作用受体.

释放到突触间隙地递质分子与突触后膜地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后,很快便被相应地酶灭活(如),或吸收入突触终末内被分解(如),以迅速消除该递质地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突触传递地灵敏性.递质地分解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地递质.非肽类递质除在胞体合成外,通常也可在轴突终末内合成,而肽类递质则只能在胞体内合成,释放后亦不能回收.合成地递质分子一般都贮存在突触小泡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一)大脑的发育在解剖学上,出生时小儿已具备了成人脑所具备的沟和回,但比成人的浅,在组织学上也已具备了大脑皮层的六层基本结构。出生后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在功能上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地讲,自妊娠最后 3 个月至生后 1.5—2 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出生时脑重量350 —400g ,占体重的1/8 一l/9 ,约为成人脑重的25%,1 岁时为出生时的二倍达成人脑重的50%,2 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显然在最初2年内脑发育是快的。 大脑的神经细跑主要于妊娠18 周分裂增生。在出生时神经细胞已与成人相同,但轴突与树突形成不足,尚未形成大脑各区间复杂的交织,对于脑细胞起支持作用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在生后 3 个月才达高峰,新的神经胶质细跑的形成直到出生后 2 岁,新生儿由于大脑皮质、椎体束发育尚未成熟,而皮质下系统如丘脑、苍白球功能发育较好,一些运动功能是皮质下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因此大脑病变时常不易发生运动机能的改变,甚至有严重的脑疾患也不能被发现。 3 — 6 岁时,脑的发育仍较迅速,脑重已由 1 岁时的900g 增至 6 岁时的1200g 。神经纤维分支加多加长,这有利于神经元联系的形成。 6 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各区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分化作用也大大加强,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稳定而巩固。 7—8 岁的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脑重由 6 岁时的1200g 增加到1300g ,接近成人的脑重(1350 —1400g),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神经细胞的突起分枝变得更密,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大脑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运动的正确性及协调性得到发展。由于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工作能力也逐渐增强。儿童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但这一时期,儿童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尚未完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强,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差。 9—16 岁儿童,脑重量增加不多,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着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的复杂比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结构功能在强烈地发展和形成着,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况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功能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二)小脑的发育 小脑在l 岁内发育很快,到 3 岁时小脑已基本与成人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准 确性。 (三)脊髓发育 出生时脊髓已较成熟,其下端达第三腰椎水平(成人在第一腰椎水平上),4 岁时 1 / 2

儿童发展心理学 (1)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着,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 第一章 一、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七、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最佳学习期——劳伦兹 九、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着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着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优点——时间短、取样大。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缺点——时间长、耗资多 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 二、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着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第三章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 二、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三、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四、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新生儿(颜色视觉)①近视眼;②色盲 六、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 七、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描述:P70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一)大脑的发育 在解剖学上,出生时小儿已具备了成人脑所具备的沟和回,但比成人的浅,在组织学上也已具备了大脑皮层的六层基本结构。出生后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在功能上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地讲,自妊娠最后3个月至生后1.5—2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出生时脑重量350—400g,占体重的1/8一l/9,约为成人脑重的25%,1岁时为出生时的二倍达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显然在最初2年内脑发育是快的。 大脑的神经细跑主要于妊娠18周分裂增生。在出生时神经细胞已与成人相同,但轴突与树突形成不足,尚未形成大脑各区间复杂的交织,对于脑细胞起支持作用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在生后3个月才达高峰,新的神经胶质细跑的形成直到出生后2岁,新生儿由于大脑皮质、椎体束发育尚未成熟,而皮质下系统如丘脑、苍白球功能发育较好,一些运动功能是皮质下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因此大脑病变时常不易发生运动机能的改变,甚至有严重的脑疾患也不能被发现。 3 —6岁时,脑的发育仍较迅速,脑重已由1岁时的900g增至6岁时的1200g。神经纤维分支加多加长,这有利于神经元联系的形成。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各区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分化作用也大大加强,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稳定而巩固。 7—8岁的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脑重由6岁时的1200g增加到1300g,接近成人的脑重(1350—1400g),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神经细胞的突起分枝变得更密,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大脑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运动的正确性及协调性得到发展。由于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工作能力也逐渐增强。儿童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但这一时期,儿童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尚未完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强,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差。 9—16岁儿童,脑重量增加不多,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着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比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结构功能在强烈地发展和形成着,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况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功能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二)小脑的发育 小脑在l岁内发育很快,到3岁时小脑已基本与成人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准确性。 (三)脊髓发育 出生时脊髓已较成熟,其下端达第三腰椎水平(成人在第一腰椎水平上),4岁时达第1—2腰椎水平。

大脑各种能力的关系

大脑各种能力的关系 对于人的能力有许多研究,许多人给其划分归类,不同 的归类方式有不同的类别,比如,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意志能力,鉴别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自控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模仿能力,号召能力,感染能力,还有一些说不清的灵感之类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关系,却没有人能很明确地指出来。 我们发现有些能力与其它的能力有某种相互关系。比如,我们来看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能力之间的关系。记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记忆和 观察能能力是不可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的,否则就是胡思乱 想和空中楼阁,这一点很好理解;但我们还能发现,如果个人的记忆能力相对很强,其它能力一般,其应变能力应是相对弱的地方,因为如果一个人记忆能力相对很强,没有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能力相辅助的话,其应对变化就只能用其记住的东西应变,超出其记住的就不知如何应对了,这就是“活记”与“死记”的区别原因如。果我们用一个量化的东西来分析的话,就可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如果100 分的满分的话,如果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是50 分,但创造能力是30 分,逻辑思维能力也是30 分的话,其应变能力是很难提高 到30 分;但如果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是50 分,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能力也是50 分,其应变能力应可能达到是50 分。 用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已知晓了一个人的其它能力,我们可以就像解数学题一样得知其另外一部分的能力。这就是能能力组合理论就能给我们企业用人识人以指导。 、人的五种基本能力及其相互关系根据本文的理论,我们将人的各种能能力按其相似的属性和所起的相似作用分为五种基本能力,这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决策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是由五种基本能力组合起来的。

儿童的情绪发展规律

儿童的情绪发展规律 情绪是指个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反应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间的关系,具有调节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功能。人们通过情绪表达当前的需要与愿望,并在情绪基础上产生对人、物的关系体验,调节与他人间的社会距离。新生儿已能够利用哭来表达生理需要,其后的情绪体验逐渐向复杂、稳定发展,能辨别他人的表情和情绪。情绪体验是与个体的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短暂、冲动而不稳定的心理体验,常以面部表情,姿势表情和语音、语调来表达。 1.先天性情绪新生儿有喜、怒、惧等三种先天情绪体验。当母亲温柔地轻拍或抚摸时,婴儿会产生一种泛华的松弛反应,展开手指和脚趾、发出咕咕等声响;若限制其运动,会产生身体僵硬或乱砍式动作,或发出屏息、尖叫等;听到突然巨响会表现出吃惊。 2.诱发情绪的情境各种情绪都可由人与人间,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引起。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易引发儿童伤心、愤怒的情绪;日常环境事件易引发高兴与惊奇;想象或幻想则多与害怕相联系。 3.文化对情绪的影响任何文化背景下的小儿,对微笑与愉快,皱眉头、嘴角下垂与悲伤,双目圆瞪与愤怒间的联系,都有相同的理解。但是,这种先天联结受文化的影响,而不同文化均有独特的表情规则。儿童通过社会交往逐渐认识

这些规则,并在情绪表达上出现相应的发展。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当众哭泣不合适,故儿童当着别人的面哭的情况会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常采用其他方式来表达悲伤。 4.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中,理解他人情绪和理解语言一样有重要作用。新生儿不仅具有表达情绪的能力,还有识别情绪的能力。出生后2天的新生儿听到其他婴儿哭时,比他在安静环境中更易哭。6个月前的小儿已能通过声调辨别母亲是愉快、悲伤或愤怒。6-8个月的小儿开始注意面部的细微变化,对面部表情产生精细的认知并作出相应反应。其后儿童不仅能分辨他人的表情,而且变得善于以他人表情作为自己的参照,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最新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学习辅导 第一节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本节主要内容: 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发展的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新生儿出生时,大脑占成人脑重的25%,两岁时,儿童脑重已占成人脑重的75%,六岁时儿童的脑重已接近成人水平。脑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变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 人脑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1千亿个神经细胞(简称神经元),其余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由胚胎的神经管发育而成,在妊娠中期3个月即大脑发育加速期开始之前,个体所具有的绝大多数神经细胞(1000亿左右)就已经形成了。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如一个神经元迁移到了视觉区(枕叶),那么这个神经细胞将分化成一个视觉细胞。因此,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的部位(功能区)决定了它的结构和功能。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就是通过突触的化学性传递实现的,突触联结的建立为大脑发育和脑功能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婴儿的大脑生成了大量额外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系,来接受人类从出生开始将经历的各种刺激,而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其功能和联结将逐渐固定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将失去其突触(该过程被称为“突触修剪”),以备将来弥补大脑损伤和支持大脑发展新的技能。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将有40℅的突触联结被删减。所以,在生命早期大脑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成熟程序的展开,而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大脑的分化与发展 大脑各部位的发展顺序是不同的。大脑最先发育成熟的部位是控制婴儿挥动手臂、踢腿等动作的初级运动中枢和控制婴儿视觉(皮层枕叶)、听觉(皮层颞叶)、本体感觉

记忆的7大规律 6个要素 3个境界

记忆的7大规律6个要素3个境界 不记则思不起。记忆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记忆是有技巧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哲学不是说吗,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只要我们在认知上了解记忆的规律,运用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的效果就会更好。在工作中,思考的质量就会更高。文章略长,试着耐心读完,笔者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一、记忆的六要素 1.物象是记忆的根本。这和认识论所说的原理是相通的,即理性的认识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2.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倘若只记忆而不理解,就像吃食物而不咀嚼,囫囵吞枣,不能消化,毫无益处。 3.联想是记忆的关键; 4.方法是记忆的途径。记忆讲究方法,否则就会陷入到死记硬背的死循环当中。 5.奇特是记忆的秘诀; 6.动脑是记忆的灵魂。 二、记忆的七大规律 ① 主体律: ⑴记忆的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 ⑵记忆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越好。 ⑶在记忆的活动中自信心越强,记忆的效果越好。

⑷在记忆的过程中,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的效果越好。 ⑸在记忆的活动中,动脑思考越积极,记忆效果越好。 ② 客体律: ⑴识记有意义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的材料效果好。 ⑵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枯燥抽象的材料效果好。 ⑶记忆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比记忆无节奏、无韵律的材料效果好。 ⑷识记系统条理的文章比识记杂乱无章的文章的效果好。 ⑸识记使人感兴趣的材料比识记使人厌倦的效果好。 ③ 方法律: ⑴意义记忆优于机械记忆。 ⑵形象记忆易于抽象记忆。 ⑶奇特记忆优于一般记忆。 ④ 干涉律: ⑴在记忆过程中,识记材料的首尾部分易记,而中间部分易遗忘。 ⑵在记忆过程中,两种材料相类似,会影响记忆效果。 ⑶识记两种材料或一段较长的材料时,中间安排间隔时间的记忆效果好。 ⑤ 强化律: ⑴在记忆活动中,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比单一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好。 ⑵在识记材料达到熟记后,适当增加学习次数,记忆保持效果好。

大 脑 功 能 解 剖

大脑的功能解剖 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 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等有关。 二、大脑半球的主要内部结构 1.基底核: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新、旧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锥体系出现早,在哺乳类以下的动物,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最高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杏仁体,其功能与行为、内分泌和内脏活动有关;屏状核,与大脑皮质之间存在往返联系,但功能尚不明了。 2.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部分,也是中枢神经系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据估计,人类大脑皮质约有26亿个神经细胞,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并组成一个整体。原皮质(海马+齿状回)和旧皮质(嗅脑)为3层结构,新皮质为6层结构。 3.大脑半球的髓质(白质):连合系(胼胝体,联系新皮质;前连合,联系旧皮质;穹隆及穹隆连合,联系原皮质)、联络系(同侧半球各皮质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投射系(内囊,皮质与皮质下各脑部的联系)。 三、大脑的功能定位 两种学说:一是“镶嵌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all,Broca,Wernicke;二是“整体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oldstein,Lashley。这两种学说都不全面。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随着

大脑发展规律

大脑发展规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行为和意识的物质基础之一是脑。脑的变化是经验的结果,环境对脑的功能影响重大。大部分大脑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发育中大脑的可塑性代表着正常环境中一扇机会的窗口,而在不利的环境中则代表一段脆弱的时期。 一、大脑生长、神经发育与环境(0-3岁) 胎儿大脑生成的神经元远远超过所需要的数量,出生后数量逐渐减少,胎儿发育的前几周是关键时期。 1.胎儿时期开始发育的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触觉、痛觉、温度敏感性 前庭系统:平衡和运动 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语言和记忆系统初步形成脑结构 (1)对大脑发育有利的环境: 1) 移动和接触 n 视觉和运动是婴儿感受外界的最初通道 n 出生后立即练习控制肌肉:用眼睛看和用身体、嘴、手触摸许多东西 n 脊椎里的髓磷脂增长由上至下,因而孩子嘴部、眼睛、手臂的手的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先于腿和脚 n 要允许孩子用手和手指玩东西 n 抚摸、轻拍和活动胳膊等活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发育

2) 丰富的视觉环境: n 婴儿一出生就能模仿一些动作 n 4-6个月两眼可以协调使用 做法: n 经常变换生活空间的视觉环境,色彩分明,形状简单,轮廓明确(3岁前要形状色彩要丰富,3岁后要限制,不然会妨碍注意) n 但是要保留一部分他熟悉的东西 n 经常演示玩具的玩法,并逐步移近 3) 倾听世界 n 颞叶的听觉通路需要较长时间发育,7-10岁才能完善 n 新生儿能区别声音的频率高低 n 1-2月时能感觉声音和音乐的节奏(早就开始听音乐) n 第一年是感受语言和培养与他人交流兴趣的关键时期(尽量多和他有语言上的,还有表情上的交流,培养他与人交流的兴趣) (2)实验证明: l UC Berkley的问候语实验–尽早熟悉语言(每天和胎儿问好的组,结果母子关系好) l 怀孕期间处于过分刺激的声音环境中–不正常的听觉注意力和发展 l 如果过分吵闹、或过分混杂–听觉系统会排斥所有声音,对声音的加工能力就下降了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二、请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在遗传、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教育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育的内容、方法、进度等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等。小班幼儿,较为明显的行为便是模仿和重复,他们在不断地重复、模仿过程中获得粗浅的经验,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常常会高估孩子的认知水平,低估孩子的心智水平,指导不适宜或没有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就常常造成孩子们不理解,老师没有成就感,也会感到痛苦。 其次,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儿童身心的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序列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学习辅导 第一节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本节主要内容: 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发展的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新生儿出生时,大脑占成人脑重的25%,两岁时,儿童脑重已占成人脑重的75%,六岁时儿童的脑重已接近成人水平。脑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变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 人脑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1千亿个神经细胞(简称神经元),其余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由胚胎的神经管发育而成,在妊娠中期3个月即大脑发育加速期开始之前,个体所具有的绝大多数神经细胞(1000亿左右)就已经形成了。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

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如一个神经元迁移到了视觉区(枕叶),那么这个神经细胞将分化成一个视觉细胞。因此,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的部位(功能区)决定了它的结构和功能。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就是通过突触的化学性传递实现的,突触联结的建立为大脑发育和脑功能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婴儿的大脑生成了大量额外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系,来接受人类从出生开始将经历的各种刺激,而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其功能和联结将逐渐固定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将失去其突触(该过程被称为“突触修剪”),以备将来弥补大脑损伤和支持大脑发展新的技能。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将有40℅的突触联结被删减。所以,在生命早期大脑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成熟程序的展开,而是生物因素

大脑发展规律

行为和意识的物质基础之一是脑。脑的变化是经验的结果,环境对脑的功能影响重大。大部分大脑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发育中大脑的可塑性代表着正常环境中一扇机会的窗口,而在不利的环境中则代表一段脆弱的时期。 一、大脑生长、神经发育与环境(0-3岁) 胎儿大脑生成的神经元远远超过所需要的数量,出生后数量逐渐减少,胎儿发育的前几周是关键时期。 1.胎儿时期开始发育的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触觉、痛觉、温度敏感性 前庭系统:平衡和运动 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语言和记忆系统初步形成脑结构 (1)对大脑发育有利的环境: 1) 移动和接触 n 视觉和运动是婴儿感受外界的最初通道 n 出生后立即练习控制肌肉:用眼睛看和用身体、嘴、手触摸许多东西 n 脊椎里的髓磷脂增长由上至下,因而孩子嘴部、眼睛、手臂的手的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先于腿和脚 n 要允许孩子用手和手指玩东西 n 抚摸、轻拍和活动胳膊等活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发育 2) 丰富的视觉环境: n 婴儿一出生就能模仿一些动作 n 4-6个月两眼可以协调使用 做法:

n 经常变换生活空间的视觉环境,色彩分明,形状简单,轮廓明确(3岁前要形状色彩要丰富,3岁后要限制,不然会妨碍注意) n 但是要保留一部分他熟悉的东西 n 经常演示玩具的玩法,并逐步移近 3) 倾听世界 n 颞叶的听觉通路需要较长时间发育,7-10岁才能完善 n 新生儿能区别声音的频率高低 n 1-2月时能感觉声音和音乐的节奏(早就开始听音乐) n 第一年是感受语言和培养与他人交流兴趣的关键时期(尽量多和他有语言上的,还有表情上的交流,培养他与人交流的兴趣) (2)实验证明: l UC Berkley的问候语实验–尽早熟悉语言(每天和胎儿问好的组,结果母子关系好) l 怀孕期间处于过分刺激的声音环境中–不正常的听觉注意力和发展 l 如果过分吵闹、或过分混杂–听觉系统会排斥所有声音,对声音的加工能力就下降了 l 反复讲童谣、月儿歌曲、充满爱的话语、读书 2.2-3岁的大脑发育 伴随脑发育形成的行为: l 左右手习惯建立:1-4岁 n 与大脑的半球生长有关 l 感觉与运动控制完全成熟:3-4岁 n 与大脑的感觉运动区生长有关 l 知觉与语言快速发展:1-3岁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1、儿童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规律 儿童心理研究范围是0-18岁,又将其分为几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0-7岁),儿童期(7-12岁),青春期(12-18岁)。 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重视胎教,胎儿期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胎儿期的特点如下:(1)胎儿和妈妈是一体的,所需营养全由妈妈提供;(2)妈妈的情绪胎儿可以感受到,如果妈妈的情绪不好或者害怕,胎儿也会感觉恐惧。胎教其实并不是教育胎儿,而是有助于妈妈。至于胎教音乐,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根本听不到,不过胎教有用,主要是妈妈情绪好,有助于胎儿。 宝宝出生之后,要面临新的外在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胎儿其实要12个月才能离开母体,但是为什么现在是10个月呢?因为人类进化,头部较大,12个月生产困难。因此,婴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妈妈体内会分泌催产素,对孩子的反应有直觉,比如说,孩子哭了,爸爸可能不知道,但是妈妈会知道,可能是孩子要换尿布了。怎么建立安全感呢?就是孩子有需求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否在身边照顾。婴儿表达需求的方式就是哭,因此孩子有需要时,亲人要及时满足。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可信,长大以后会与父母不亲,与伴侣关系也不好。这个需求并没有消失,一直处于一个向外索取的状态。 3-7岁的阶段,心理发展又不同。比如,向外界的人一定要说接受。小时候可以随意吃饭大小便,但是现在不可以了,要按时吃饭,无法自由表达情绪。这个阶段开始社会化,要适应社会的环境。于是,孩子的感觉开始变得不重要,规矩重要。特别是在中国,孩子都变得统一规范化了,孩子必须遵守规矩才能生活下去。延迟满足:我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抑制眼前可以得到的满足,才能最终得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事业上比较成功,家庭比较幸福,生活在社会中上层。在孩子小学阶段,要开始了解世界,以及获得知识。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获得知识的能力很重要。 到了青春期阶段,孩子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叛逆”。一开始是,爸爸妈妈是对的,我是错的,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你让他怎么做,他偏不怎么做,一切都靠不住,一切都不可信,甚至对他自己,他也可能不相信。这个是时候是儿童开始独立,形成人格个性的关键时期。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这是不是一个好事呢?这还真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将来出来以后,他还会有反抗。这个反抗存在两种情况:(1)大学以后,开始逃离,绝对的一种逃离方式就是毁灭自己——自杀;(2)什么都不做。那么,青春期的叛逆该怎么应对呢?需要让他充分地完成,否则,青春期的这些特点在他的性格中将长期存在。 青春期过了以后,比方说18-25岁,这时孩子要形成一个独特的自我,是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考虑,我到底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要为这个世界创造什么?我将来的发展,我可能要为自己做些什么?所

儿童大脑发展的关键期

3岁学习事半功倍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潜心研究、观察了婴儿的发育、发展,她在《幼儿发展研究》一书中列出了以下8个线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婴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第一,当某样东西掉落到地板上时,6个月的婴儿会顺着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6个半月的婴儿,会发出表示满意的声音; 第三,7个多月时,婴儿会冲着镜子中的影像微笑,还能去寻找落地的东西; 第四,8个半月时,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诸如藏猫猫、拍拍手等简单的小游戏,也会倾听熟悉的词; 第五,9个多月时,婴儿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词的含义; 第六,10个多月时,婴儿会模仿成人把积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别人把玩具包起来,就不会去拆开;第七,11个多月时,会模仿词的发音; 第八,12个多月时,会讲几个单词。 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的智力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甚至能够用眼睛跟着做简单的数字游戏。 克诺夫说:“我们给婴儿看不同数量的点。最初他们注视着两个点,等到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失去兴趣。但当我们接着展示第3个点时,他们的兴趣又来了。”她对13~14个月大的婴儿对复杂事物的长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婴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 从上面的线索和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分页*/.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_pre a,.pagebox _pre a:visited,.pagebox _next a,.pagebox _next a:visited{border:1px #f0c8c8 solid; color:#b40202;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_pre a:hover,.pagebox _pre a:active,.pagebox _next a:hover,.pagebox _next a:active{color:#b40202; border:1px #b40202 solid;}.pagebox 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 (2013-07-10 12:38:58) 转载▼ 分类:《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整理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 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就是这些系统的发育趋势。这是生长模式之三。由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没有意义。所以,在幼儿时期.这一系统基本没有发育.这是生长模式之四。可见,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尽管每一个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上述的发育规律,但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在发育的过程中或发育结束时,都存在着胖瘦、高矮、智愚、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两个人的发育是完全一样的。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儿童大脑发展规律复习课程

儿童大脑发展规律

3.2儿童头脑成长过程 要了解儿童教育,首先要了解儿童头脑成长的过程。这其实是西方所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但是西方的发展心理学更重视对儿童的理解力的研究。在这里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神经学家研究表明,人脑的聪明与否,决定于脑细胞之间所建立的神经连接的数量。这些神经连接在学术上叫做“突触”。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越多,就越聪明。爱因斯坦的脑解剖结果表明他的所有脑细胞中有5%的细胞生有突出,也就是说他的脑细胞利用律是5%。 以下表格是人脑突触成长的各个阶段: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人的80%的聪明是在三岁以前完成的。刚刚出生的婴儿智商差别不大,经过三年不同的教育,就分出等级了。古代的大人才和普通人,其实也都是差别在这里。今天有智商比较好的学生,也有智商比较差的学生,其差别也是在三岁以前的教育。“三岁定终身”其机如此。

人脑聪明程度的构建,是逐渐衰减的,而逻辑思维的成长逐渐加速的。人文教育要从最有深度的学问开始,而逻辑思维教育要从最简单的开始,正是这个原因。 脑神经突触不是自发生长的。它们需要靠外界刺激才能成长。比如各种光线的刺激,能促使人的视觉神经突触的成长,而声音的刺激能促进人的听觉神经的成长。当然其它感觉神经也会因为不同部位的刺激而成长。所有感觉系统接受到刺激以后,都汇集到大脑,大脑对其进行反映,并生成脑神经突触。所以要想让孩子聪明,就要多给他们好的刺激。听最优秀的音乐,给他看最优秀的美术作品。有些婴儿很不幸,生活在铁匠铺旁边。整天听到的不是优美的音乐,而是打铁的噪音。那么这个婴儿的智商就很成问题。 记忆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刚好相反。记忆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超过十三岁,记忆力就不再发展。超过十八岁,记忆力开始衰退。而思维能力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在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年龄段上开始飞速发展。而超过十八岁,思维能力趋于成熟,但是依然保持高度的发展速度。 以上道理都并不复杂,甚至多数人已经隐约有相应的经验。只是在思考教育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而已。人的成长具有这样的属性。如果教育方法的设计与之对应,就是符合人性的人本教育。反之就违背了人性,叫做非人本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