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47. 急性盆腔炎(非手术)

急性盆腔炎(非手术)临床路径一、急性盆腔炎(非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盆腔炎(ICD-10:N73.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三项必备条件: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举痛或摇摆痛。
2.附加诊断:发热(>或=38.5°C);阴道或子宫颈有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盐水湿片镜检发现白细胞;盆腔器官压痛;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升高;特异性病原体, 如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3.最特异的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发现子宫内膜炎的组织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显像显示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并发或不并发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患者外科急症表现, 例如阑尾炎和异位妊娠不能排除者;患者为孕妇;经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不能遵循或不能耐受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 恶心、呕吐或高热;盆腔脓肿一般情况差,病情重,诊断不清均应住院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2.控制感染: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
治疗2-3日后,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3.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73.002急性盆腔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5)子宫双附件超声。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使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4)妇科检查(5)阴道分泌物检查(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

(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3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及结缔组织炎。
有急性、慢性两类。
急性者发病危急,症状重,可因败血症危及生命。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增多,急性盆腔炎仍为妇科主要常见病。
急性盆腔炎如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盆腔脓肿(pelvicbcs)。
并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诊断】(一)症状1.发热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2.下腹疼痛。
3.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如有腹膜炎时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4.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时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如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在腹膜外可致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二)体征(1)体检时会发现患者有下腹腔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多数患者都有压痛,但是反跳痛开始可以不明显。
病变发展到腹膜炎时.反跳痛才变得明显。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有大量脓性白带,呈黄色或绿色。
(2)双合诊检查时多数都可以发现患者下腹腔正中或附件区压痛,表示子宫内膜或输卵管急性炎症。
肿块不常见,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发现有附件区增厚。
肿块可见于少数形成了脓肿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患者。
三合诊更加有助于对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应该常规进行。
(三)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
考虑性传播疾病时,应进行尿道口分泌物及颈管分泌物淋菌涂片及培养,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考虑宫腔感染可能性比较大时,应进行宫腔内膜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2.特殊检查(1)后穹窿穿刺有助于盆腔炎诊断。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1×109/L。
盆腔炎常≥3×109/L,盆腔积脓时吸出物均为脓液,可送细菌培养(包括厌氧菌)及药敏试验。
急性宫颈炎门诊基本诊疗路径

急性宫颈炎门诊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急性宫颈炎门诊基本诊疗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宫颈炎(ICD-N72.0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常伴有外阴瘙痒及烧灼感及下泌尿道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
2.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质脆,触之易出血。
3.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4.擦去宫颈外口表面分泌物后,用小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取出,肉眼看到白色棉拭子上有黄色或黄绿色黏液脓性分泌物。
5.将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光镜下平均每个高倍视野有30 个以上或每个油镜视野有10 个以上中性粒细胞。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急性宫颈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宫颈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禁性生活一月。
2.使用针对病原体药物。
3.单纯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同时要求性伴侣治疗。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1.主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
2.对于单纯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
(1)首选头孢曲松25mg ,单次肌注。
(2)次选环丙沙星500 mg ,单次口服。
(3)不能耐受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者,可选用大观霉素4g 单次肌肉注射。
(4 )以上药物可同时加用阿奇霉素1g, 单次口服;多西环素400mg ,每日2 次,连服7 日。
3.衣原体性宫颈炎(1)首选红霉素500 mg ,一日4 次,连服7天;或阿奇霉素1g ,单次口服。
(2)次选左氧氟沙星500 mg ,一日1次,连服7 日。
4.若为滴虫感染甲硝唑200〜400mg.每日2次,连服7天。
(六)选择门诊治疗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2.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测。
急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急性盆腔炎诊疗常规【概述】各种原因引起的女性内生殖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下腹疼痛,伴发热、寒战;2、阴道分泌物增多,膀胱、直肠刺激症状。
(二)体征1、腹部检查可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2、盆腔检查:阴道、宫颈充血,宫颈举痛,子宫体略大、压痛,附件区明显压痛、增厚,有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包块。
(三)辅助检查1、血WBC增高;2、宫颈分泌物或穿刺脓液中培养发现致病菌。
3、C-反应蛋白增高【鉴别诊断】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症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以全身抗生素治疗为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联合用药,并要足量。
1、半卧位休息,保障能量供应,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热时物理降温;2、减少阴道检查,禁止阴道冲洗及性生活;3、选用敏感、高效、足量抗生素;多采用联合用药。
常用方案:(I)PG或红霉素与氨基糖昔类及甲硝嗖联合:PG320-960万,qdX3-5天;丁胺卡那200-400鸣/日,im或ivdrip,qd×3-5天;甲硝f⅛200m1,ivdrip,qdX3-5天;(2)第一代头抱菌素与甲硝噗联合:头抱拉定2-4g∕日,im或ivdrip,qdX3-5天;甲硝唾200m1,ivdrip,qdX3-5天;(3)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与氨基糖昔类药物:克林霉素600mg∕每8~12小时,ivdrip,qd×3-5天;林可霉素300-600mg∕次,Tid,im或ivdrip,qd×3-5天;丁胺卡那200-400mg/H,im或ivdrip,qd×3-5天;(4)第二代头抱菌素或第三代头抱菌素药物:头抱西丁纳1-2g∕次,每日3-4次,ivdrip;头抱睡月亏钠0.5Tg∕次,每日2-4次,ivdrip;头抱曲松钠1-2g∕日,ivdrip。
头抱派酮舒巴坦3-6g/日,ivdrip(5)诺类药物与甲硝P⅛联合:氧氟沙星注射液20OnII/日,ivdrip,环丙沙星注射液100-200πιg/次,Bid,ivdrip,甲硝唾液注射液200m1∕日ivdrip o4、中药治疗: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银翘解毒片、安宫牛黄丸、紫血丹等。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第一篇: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盆腔炎诊治流程图(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7版2002年)。
(2) 社,2007年1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