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1054-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合集下载

现行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准目录

现行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准目录
81
NY/T1323-2007
绿色食品固体饮料
82
NY/T1324-2015
绿色食品芥菜类蔬菜
83
NY/T1325-2015
绿色食品芽苗类蔬菜
84
NY/T1326-2015
绿色食品多年生蔬菜
85
NY/T1327-2007
绿色食品鱼糜制品
86
NY/T1328-2007
绿色食品鱼罐头
87
NY/T1329-2007
118
NY/T 2106-2011
绿色食品谷物类罐头
119
NY/T 2107-2011
绿色食品食品馅料
120
NY/T 2108-2011
绿色食品熟粉及熟米制糕点
121
NY/T 2109-2011
绿色食品鱼类休闲食品
122
NY/T 2110-2011
绿色食品淀粉糖和糖浆
123
NY/T 2111-2011
25
NY/T422-2006
绿色食品食用糖
26
NY/T426-2012
绿色食品柑橘类水果
27
NY/T 427-2007
绿色食品西甜瓜
28
NY/T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
29
NY/T432-2014
绿色食品白酒
30
NY/T433-2014
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
31
NY/T434-2007
绿色食品果蔬汁饮料
94
NY/T 1508-2007
绿色食品果酒
95
NY/T 1509-2007
绿色食品芝麻及其制品
96
NY/T 1510-2007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 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二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特点
1 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环
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项目
进行优选;
2 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图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渔业水质标 准 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 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⑵水评价因子 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常规化学性质pH值 溶解氧 重金属及 类重金属汞Hg 镉Cd 铅Pb 砷As 铬Cr 氟化物F 氰化物CN 有机污染物BOD5 有机氯等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 细菌;
耕作方式
旱田
水田
pH 值
<6.5 6.5-7.5 >7.5
<6.5
>6.5~7.5
>7.5
镉≤
0.30
0,30
0.40
0.30
0.30
0.40
汞≤
0.25
0.30
0.35
0.30
0.40
0.40
砷≤

第二章_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

第二章_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

➢对大气的要求
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 水泥厂等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 烟尘和粉尘。生产、生活的燃烧锅炉需要 有除尘、除硫装置,汽车尾气会产生二氧 化硫等污染物,还要避开交通要道,大气 质量要求稳定。
➢对水的要求
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 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在地 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 ,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 污染源。对于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致使水 中有害物质超标的地区,应尽量避开。
(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 法。 首先通过收集法获取有关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如果监测 对象能提供一年内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经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确认,可以 免去现场环境监测。
3.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包括:①生产基地的自然地理状况;②所在
⑵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 工续的生产能力
7
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 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 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 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 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 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 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 想区域。
第二章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选择及评价
本章要点
•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 测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 报告的编写
2
第一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 质量检测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 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禽畜 养殖场地和渔业养殖等。 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

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内容

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内容

全国及安徽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
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 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河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 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 山西省分析科学研究院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土资源部长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春) 黑龙江省垦区环境监测佳木斯站
土壤监测
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2105.1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2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空气监测
GB/T 15432 环境空气 HJ 479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0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HJ 48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监测
•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 HJ 47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HJ 480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滤膜采样氟离子选 择电极法 • HJ 48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 苯胺分光光度法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试行)1.总则1.1目的为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绿色食品产地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优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制定本规范。

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基本要求绿色食品产地应远离工矿区、城市污染源以及交通干线,生态环境良好。

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l—2000)及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有利于产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3:调查人员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由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实施,调查人员要求是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查人员一般为3人。

1.4调查原则(1)坚持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查与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有效。

(2)突出环境状况,兼顾社会影响。

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1.5适用范围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或产品原科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6组织管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统一监督管理。

2.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2.1调查方法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2.2技术路线(1)通过实地考察,核实申请认证材料中申请人及其产品产地的基本情况。

(2)通过召开座谈会(要求有企业管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地负责人参加)、收集资料和发放问卷等调查方法,了解产品产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土壤类型及其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情况、农药和肥料施用情况(特别是产地是否施用过垃圾多元肥、稀土肥料、有机汞和有机砷制剂、污泥等,是否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产地客土情况、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灌溉条件等。

(3)申请人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如当地植保站、土肥站或供销社等部门出具的农药、肥料的销售和使用情况的证明材料。

环境监测部门出具(或从公开出版的文献查阅)的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水源保护
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避 免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 对水源的污染。
大气环境质量要求
空气质量
大气保护
产地的大气环境应清洁,无有害气体 和颗粒物污染,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 量标准。
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减少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空 气污染。
气候条件
产地应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如温度 、湿度、光照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品质提升。
添加剂使用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
加工工艺
优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营 养成分的损失。
产品包装与标识
规范产品包装和标识,明确标注绿色食品相 关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02
产地生态环境质量 要求
生态保护措施
保护自然植被
保持和恢复自然植被,防止水土 流失和土地退化。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 衡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废弃物分类
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避 免混杂和污染。
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饲料、能 源等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
无害化处理
对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 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药管理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
肥料管理
合理使用肥料,提高肥 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
失对环境的污染。
种质资源管理
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 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二)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特点
1.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
环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 项目进行优选; 2.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3.配套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导
则》,规定了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4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渔业
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④绿色食品加工用水质量要求

加工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单位:mg/L
项目 pH 值 汞 镉 铅 砷 铬 氰化物 氟化物 氯化物 细菌总数(个/ml) 总大肠菌群(个/L) 指标 6.5~8.5 ≤0.001 ≤0.01 ≤0.05 ≤0.05 ≤0.05 ≤0.05 ≤1.00 ≤250 ≤100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μg/m3)
g/(dm2.d)](挂片法)
注:①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②l 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 的平均浓度;③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中和夕各一次;④氟化 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用百灰滤纸挂片废,分别按各自规定的浓 度限值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七天;⑤总悬浮颗粒物(TSP) :指能 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 ⑥标准状态: 指 温度为 273K ,压力为 101.325KPa 时的状态。

最新《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等58项标准目录

最新《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等58项标准目录

23
《绿色食品 稻米》
NY/T 419-2021
24
《绿色食品 藻类及其制品》
NY/T 1709-2021
25
《绿色食品 乳及乳制品》
NY/T 657-2021
26
《绿色食品 啤酒》
NY/T 893-2021
27
《绿色食品 食用盐》
NY/T 1040-2021
28
《绿色食品 植物蛋白饮料》
NY/T 433-2024
8
《绿色食品 瓜类蔬菜》
NY/T 747-2020
NY/T 747-2012
9
《绿色食品 豆类蔬菜》
NY/T 748-2020
NY/T 748-2012
10
《绿色食品 热带、亚热带水果》
NY/T 750-2020
NY/T 750-2011
11
《绿色食品 蜂产品》
NY/T 752-2020
NY/T 752-2012
29
《绿色食品 香辛料及其制品》
NY/T 901-2021
30
《绿色食品 汤类罐头》
NY/T 2105-2021
31
《绿色食品 软体动物休闲食品》
NY/T 1888-2021
32
《绿色食品 蒸制类糕点》
NY/T 1890-2021
33
《绿色食品 水果、蔬菜罐头》
NY/T 1047-2021
34
《绿色食品 果蔬粉》
49
《绿色食品 禽肉》
50
《绿色食品 熟粉及熟米制糕点》
51
《绿色食品 谷物类罐头》
52
《绿色食品 生面食、米粉制品》
53
《绿色食品 食品馅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Y/T 1054-20XX 精选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 3.3.1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 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NY/T 1054-20XX 精选 3.3.6自然灾害: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 3.3.7 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 3.3.8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结构、生态养殖模式。 3.3.9 工农业污染:包括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 3.3.10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弃物处理、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情况。 3.4 产地环境调查报告内容 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产地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及分布图; ——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农业生产方式、工农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 ——调查单位及调查时间。 4 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4.1 空气监测 4.1.1 布点原则 依据产地环境调查分析结论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 4.1.2 样点数量 样点布设点数应充分考虑产地布局、工矿污染源情况和生产工艺等特点,按表1规定执行;同时还应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原料生长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有些类型产地可以减免布设点数,具体要求详见表2。

表1 不同产地类型空气点数布设表 产地类型 布设点数 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无工矿污染源 1~3个 NY/T 1054-20XX 精选 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无工矿污染源 3~4个 表2 减免布设空气点数的区域情况表 产地类型 减免情况 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0km内无工矿污染源的种植业区 免测

设施种植业区 只测温室大棚外空气

养殖业区 只测养殖原料生产区域的空气

矿泉水等水源地和食用盐原料产区 免测 4.1.3 采样方法 空气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树木、城市建筑及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若为地势平坦区域,沿主导风向45º~90º夹角内布点;若为山谷地貌区域,应沿山谷走向布点。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一致,间距一般不超过5km,保证各监测点所获数据具有可比性。 采样时间应选择在空气污染对生产质量影响较大的时期进行,采样频率为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连采2 天。采样时间分别为:晨起、午前、午后和黄昏,每次采样量不得低于10m³。遇雨雪等降水天气停采,时间顺延。取4次平均值,作为日均值。 其它要求按NY/T 397规定执行。 4.1.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按NY/T 391规定执行。 4.2水质监测 4.2.1 布点原则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坚持从水污染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即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最有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方位、水源(系)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 4.2.2 样点数量 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系),样点布设1~3个,若不同水源(系)则依次叠加,具体布设点数按表3规定执行。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及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作物产地,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采样点数;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粮油作物、禾本植物等,采样点数可适当减少,有些情况可以免测水质,详见表4。 NY/T 1054-20XX 精选 表3 不同产地类型水质点数布设表 产地类型 布设点数(以每个水源或水系计) 种植业(包括水培蔬菜和水生植物) 1个 近海(包括滩涂)渔业 1~3个

养殖业 集中养殖 1~3个 分散养殖 1个 食用盐原料用水 1~3个 加工用水 1~3个

表4 免测水质的产地类型情况表 产地类型 布设点数(以每个水源或水系计) 灌溉水系天然降雨的作物 免测 深海渔业 免测 矿泉水水源 免测 4.2.3 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和频率: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水的主要灌期采样1次;水产养殖业用水,在其生长期采样1次;畜禽养殖业用水,宜与原料产地灌溉用水同步采集饮用水水样1次;加工用水每个水源采集水样1次。 其它要求按NY/T 396规定执行。 4.2.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按NY/T 391规定执行。 4.3 土壤监测 4.3.1 布点原则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监测点布设,以能代表整个产地监测区域为原则;不同的功能区采取不同的布点原则;宜选择代表性强、可能造成污染的最不利的方位、地块。 4.3.2 样点数量 4.3.2.1 大田种植区 按照表5规定执行,种植区相对分散,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NY/T 1054-20XX 精选 表5 大田种植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 产地面积 布设点数 2000 hm2以内 3~5个 2000 hm2 以上 每增加1000 hm2 ,增加1个 4.3.2.2 蔬菜露地种植区 按照表6规定执行。 表6 蔬菜露地种植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 产地面积 布设点数 200 hm2以内 3~5个 200 hm2 以上 每增加100hm2 ,增加1个 注:莲藕、荸荠等水生植物采集底泥。

4.3.2.3 设施种植业区 按照表7规定执行,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表7 设施种植业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 产地面积 布设点数 100 hm2以内 3个 100~300 hm2之间 5个 300 hm2以上 每增加100 hm2,增加1个 4.3.2.4 食用菌种植区 根据品种和组成不同,每种基质采集不少于3个。 4.3.2.5 野生产品生产区 按照表8规定执行。 表8 野生产品生产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 产地面积 布设点数 2000 hm2以内 3个 2000~5000hm2之间 5个 5000~10000hm2之间 7个 NY/T 1054-20XX 精选 10000hm2以上 每增加5000 hm2 ,增加1个 4.3.2.6 其它生产区域 按照表9规定执行。 表9 其它生产区域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 产地类型 布设点数 近海(包括滩涂)渔业 不少于3个(底泥) 淡水养殖区 不少于3个(底泥) 注:深海和网箱养殖区、食用盐原料产区、矿泉水、加工业区免测。 4.3.3 采样方法 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法或梅花法布点;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取随机布点法布点;在可能受污染的监测区域,可采用放射法布点。 土壤样品原则上要求安排在作物生长期内采样,采样层次按表10规定执行,对于基地区域内同时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采样点数量按照申报品种,分别计算面积进行确定。 其它要求按NY/T 395规定执行。 表10 不同产地类型土壤采样层次表 产地类型 采样层次 一年生作物 0cm~20cm 多年生作物 0cm~40cm 底泥 0cm~20cm 4.3.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土壤和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NY/T 391规定执行。 5 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5.1 概述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保证绿色食品安全和优质,从源头上为生产基地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色食品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根据环境(包括污染源)的调查与监测资料,应用具有代表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的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对这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做出定量描述,并提出该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污染指数评价、土壤肥力等级划分和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