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

成人BLS顺序

BLS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

检查患者反应(步骤1)

一旦确信急救场所安全,急救者应首先检查患者的反应。拍打患者肩部,并对其大声呼喊“你怎么样啊?”如果患者有反应,但受伤或者需要医疗救助,急救者需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尽快回到患者身边对患者进

行再次检查。

启动EMS系统(步骤2)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例如,没有活动或对刺激没有反应等,急救者应启动EMS系统(拨打急救电话),取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AED),然后回到患者身边进行CPR,如果需要,可进行除颤。如果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一名

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EMS系统,同时取出AED。在救助一名淹溺者或者窒息性(主要是呼吸系统)骤停患者,专业救护者应该先进行5个周期(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系

统。

打开气道检查呼吸(步骤3)

在开始CPR时,应将患者平放于硬质的

平面上,仰卧。

1. 打开患者气道

(1) 非专业救护者打开气道:

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不推荐双手推举下颌法,因为非专业急救者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很困难,同时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打开气道的方法,而且还会引起脊髓移动。

(2) 专业救护者打开气道:

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来打开气道。在CPR过程中,第一位的是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并提供适当通气,因此,当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不能打开气道时,应使用仰头举颏法。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使用人工脊髓制动而不是

使用制动装置。

2. 检查患者呼吸

在气道打开后,通过观察、听和感觉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对于非专业急救者,不要自信能检测到正常呼吸;对于专业急救者,如果不能在10秒钟之内检测到适当的呼吸,应先对患者进行2次吹气。对于非专业急救者,不愿意或不能给患者紧急吹气,则应立即开

始胸部按压。

紧急吹气(步骤4和5A)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以下简单

的吹气方式:

1. 给予2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在CPR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荐持续1秒钟,以使患者胸部起伏。

2. 给予有效的潮气量,使患者出现看得见

的胸部起伏;

3. 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4. 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管内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行CPR 的吹气频率为8~10次/分,不需考虑通气与按压同步。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要暂停。

脉搏检查(步骤5)

对于非专业急救者,如果意识丧失的患者没有呼吸,就可假定为心脏停搏。对于专业急救者,可以用较长时间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脉搏,而决定脉搏存在与否也是有困难的。专业急救者检查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如果在10秒内不能确定脉搏,就开始胸外按

压。

紧急吹气而不行胸外按压(仅限专业急救

人员步骤5A)

如果患者有自主循环(比如可触知的脉搏),仅需要通气支持,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或者每5~6秒吹气1次。不管是否进行高级气道干预,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1秒,每次吹气应该可见胸部起伏。在紧急吹气过程中,每2分钟评价1次脉搏,时间不超过10

秒。

胸部按压(步骤6)

1. 有效胸部按压是CPR产生血流的基

础;

2. 有效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4~5 cm,允许按压后胸骨完全回缩,

按压和放松时间一致;

3. 减少对胸外按压的干扰;

4. 需进一步研究决定最佳按压通气比例,以获得最理想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

按压通气比例

推荐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这是专家们的一致意见,而没有明确的证据。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决定于按压的频率、次数、开放气道的时间、吹气的时间以及允许AED分析的

时间。

单纯胸外按压CPR

在CPR过程中,维持正常的通气血流比值必须一定的分钟通气量。虽然最好的CPR方式是按压和通气协同进行,但是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如果他们不能或不愿意进行紧急吹气,还是应该鼓励他们只进行单纯按压的

CPR。

除颤(步骤8、9、10)

所有BLS急救人员均应接受除颤培训,因为无外伤的SCA患者最常见的心律为VF。对于这些患者,如果在症状发生的3~5分钟内,立即由旁观者给予除颤,其生存率最高。

特殊复苏情况

淹溺

淹溺引起的死亡是可以预防的,缺氧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如淹溺者被从水中救出时已丧失意识,应立即开始CPR,特别是呼吸急救。对任何年龄淹溺者,1名专业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的胸外按压和通气,然后再离开患者启动EMS系

统。

低温

对于无意识的低体温患者,依低体温程度不同,心率和呼吸可能很慢,专业急救人员需在30~45秒内评估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如没有呼吸,立即开始紧急吹气,如没有心跳,立即开始胸外按压,不要等患者复温后再开始CPR。为防止热量进一步丢失,应将患者湿冷衣服去除,并采取保暖措施。条件许可,给患者吹温暖、潮湿的氧气。

异物气道阻塞(窒息)

1. 识别异物阻塞气道

识别阻塞气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将FBAO 与晕厥、心脏病发作、癫痫及其他一些可引

起突然呼吸窘迫、紫绀或者意识丧失的急症中区别开来很重要。患者可能双手抓颈部,表现出窒息的体征。迅速询问“是窒息吗?”如果患者点头回答,而不能用语言表达,这表明患者是严重的气道阻塞。

2. 解除异物气道阻塞

在FBAO出现严重体征时,急救者必须迅速解除阻塞。如果是轻度阻塞,患者在用力咳嗽,则不要影响患者的自主咳嗽和用力呼吸。仅在患者的咳嗽变得安静,呼吸困难显著,以及伴有喘鸣或者意识丧失等严重阻塞体征时,

才采取解除梗阻措施。

如果患者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立即启动EMS系统。如果现场有多名急救者,一名拨打急救电话,其他人员尽力解除阻塞。联合使用背部拍打、腹部推拿及胸部推拿可提高救治

成功率。

复苏体位

复苏体位适应于已经具备正常呼吸和有效循环的无意识患者。复苏体位可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塞和误吸的危险。最理想

的复苏体位是稳定的、接近真正侧卧、头部稳定及胸部没有压力限制呼吸。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除颤

与除颤方法

电除颤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①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②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④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1. 除颤波形和能量选择

除颤器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

目前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包括单相波和

双相波两类除颤波形。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形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200 J,第二次200~300 J,第三次360J。双相波电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 J 即可有效终止的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电除颤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

2. 除颤效果评价

近来研究表明,电击后5秒钟心电图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电活动均可视为电除颤成功。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一般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第1次电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前,监测心律5秒钟,可对除颤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监测电击后第1分钟内的心律还可提供其他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是否为再灌注心律等。

“除颤指征”

如重新出现室颤,3次除颤后,病人的循环体征仍未恢复,复苏者应立即实施1分钟的CPR,若心律仍为室颤,则再行1组3次的电除颤(注:如1次除颤成功,不必再作第2次),然后再行1分钟的CPR,并立即检查循环体征,直至仪器出现“无除颤指征”信息或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CLS)。不要在1组3次除颤过程中检查循环情况,因为这会影响仪器的分析和电击,快速连续电击可部分降低胸部阻抗,提高除颤效果。

“无除颤指征”

无循环体征:AED仪提示“无除颤指征”信息,检查病人的循环体征,如循环未恢复,继续行CPR,3个“无除颤指征”信息提示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1~2分钟的CPR后,需再次行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时,停止CPR。

循环体征恢复:如果病人循环体征恢复,检查病人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即给予人工通气,10~12次/分;若有呼吸,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除颤器应仍连接在病人身体上,如再出

现室颤,AED仪会发出提示并自动充电,再行电除颤。

心前叩击

胸前叩击可使室速转为窦性心律,其有效性为11%~25%。极少数室颤可能被胸前重叩终止。由于胸前叩击简便快速,在发现病人心脏停搏、无脉搏,且无法获得除颤器进行除颤时可考虑使用。

急救心肺复苏三阶段

急救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asic Life Support,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为患者进行抢救;第二阶段是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生命支持。病人的自主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的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是脑复苏,和脏器功能支持的后续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BLS)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初步的CPR按DRCAB进行。 D(dangerous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R 检查伤员情况在安全的场地,应先检查伤员是否丧失意识、自主呼吸、心跳。检查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看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在喉结下两公分处。 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2处。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急救员应跪在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 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 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 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 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 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 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 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 (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b继续CPR轮回: 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全面检查评估: 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否则开始ACLS: 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尽快气管插管: 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复苏球囊过渡: 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及早给予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反复除颤和用药: 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确定昏迷呼救: 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判断循环征象: 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一:普通心肺复苏的急救 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 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重点提示: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 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 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 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两乳连接水平 按压方法:

①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 ②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③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重要提示: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一:儿童心肺复苏抢救方法 1.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呼吸急救。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如病人为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先迅速连续的呼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吹气的力量以胸郭上升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 2.一旦打开了气道和进行了两次吹气后,就必须检查脉搏。对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它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步骤讲课教案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 步骤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步骤 一、进入考场前准备工作 1、要点:着装规范并系好衣扣,穿绝缘鞋,系紧鞋带。 2、错误和扣分点:工作服扣2分,工作服衣扣不系扣0.5分/处,不穿绝缘鞋扣2分。 二、进入考场后,急救前准备工作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模拟人套 1 2 医用酒精瓶 1 3 镊子把 1 4 棉纱若干 5 资料袋相关技术资料、计时 工具、红笔等 套 1 6 劳保用品绝缘鞋、工作服套 1 考生自备 7 考试计量设备 1 考场 2、急救前的判断 要点:判断意识、呼吸、心跳 判断意识:双手拍打伤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叫,看瞳孔。见示意图。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图R2所示。 (2)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有意识,立即送医院。 (3)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

注意:以上3步动作应在10s以内完成,不可太长,伤员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 判断呼吸:脸颊紧靠伤者鼻口处,示意图。 判断呼吸。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开放气道后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有无呼吸,见图R7。 (1)看:看伤员的胸、腹壁有无呼吸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用颜面部的感觉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气流。 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一旦确定无呼吸后,立即 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图R7 看、听、试伤员呼吸 判断心跳:用手食指和中指触摸伤者颈动脉。见示意图。 脉搏判断。用眼睛观看触电者胸部起伏,触摸颈动脉 在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气道之后,应对伤员的脉搏进行检查,以判断伤员的心脏跳动情况(非专业救护人员可部进行脉搏检查,对无呼吸、无反应、无意识的伤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次人工呼吸后)。 2.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两侧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如图R11所示。 图R10 吹时不要压胸部图R11 触摸颈动脉搏注意: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触及;②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血中断;③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④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⑤未触及搏动:心跳已停止,或触摸位置有错误;触及搏动:有脉搏、心跳,或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伤员脉搏):⑥判断应综合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步骤 一、进入考场前准备工作 1、要点:着装规范并系好衣扣,穿绝缘鞋,系紧鞋带。 2、错误和扣分点:工作服扣2分,工作服衣扣不系扣0.5分/处,不穿绝缘鞋扣2分。 二、进入考场后,急救前准备工作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模拟人套 1 2 医用酒精瓶 1 3 镊子把 1 4 棉纱若干 5 资料袋 相关技术资料、计时工 具、红笔等 套 1 6 劳保用品绝缘鞋、工作服套 1 考生自备 7 考试计量设备 1 考场 报告:报告考官,工具准备完毕,是否可以开始 2、急救前的判断 要点:判断意识、呼吸、心跳 判断意识:双手拍打伤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叫,看瞳孔。见示意图。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图R2所示。 (2)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有意识,立即送医院。 (3)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 注意:以上3步动作应在10s以内完成,不可太长,伤员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

判断呼吸:脸颊紧靠伤者鼻口处,示意图。 判断呼吸。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开放气道后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有无呼吸,见图R7。 (1)看:看伤员的胸、腹壁有无呼吸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用颜面部的感觉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气流。 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一旦确定无呼吸后,立即 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图R7 看、听、试伤员呼吸 判断心跳:用手食指和中指触摸伤者颈动脉。见示意图。 脉搏判断。用眼睛观看触电者胸部起伏,触摸颈动脉 在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气道之后,应对伤员的脉搏进行检查,以判断伤员的心脏跳动情况(非专业救护人员可部进行脉搏检查,对无呼吸、无反应、无意识的伤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次人工呼吸后)。 2.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两侧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如图R11所示。 图R10 吹时不要压胸部图R11 触摸颈动脉搏注意: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触及;②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血中断;③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④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⑤未触及搏动:心跳已停止,或触摸位置有错误;触及搏动:有脉搏、心跳,或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伤员脉搏):⑥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无呼吸,瞳孔散大,面色紫绀或苍白,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可以判定心跳已经停止;⑦婴、幼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腋窝和肘关节之间的中点,用食指和中指轻压在内侧,即可感觉到脉搏。 3、报告伤情,判断是否需要抢救伤情报告 报告考官,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是否进行心肺复苏法急救。 三、心肺复苏急救 口对口呼吸与胸外按压 要点:口对口呼吸、胸外按压方法正确, 清理口腔:左手拇指和食指撑开伤者口,右手食指和中指剪刀状从右嘴角深入取出异物。方法不正确扣2分, 开通气道:右手放在伤者颈部下方上托,左手放在伤者额头下按,嘴、耳连接线垂直地面。气道未打开或方法不正确每项扣2分;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范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1.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接替。

心肺复苏新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8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 P 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 程指南更新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 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 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 2.1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005年度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导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度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期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AED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不推荐使用心肺复苏2005国际指南主要内容 早在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Peter Safer 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60年代时,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成为心肺复苏术 1992 – AHA CPR指南 2000 –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正式发表 2005 –修订CPR及ECC指南。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一)心脏本身病变直接引起:即为心源性 冠心病:80%,尤其以不稳定性心绞痛(UP)、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为多见,二者又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其它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占20% (二)非心脏原因引起: 1、急性物理化学因素对心肌的损伤,如中毒、溺水、自溢、触电等。

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急救方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触电者气道畅通的同时,救护人员在触电者头部的右边或左边,用一只手捏住触电者的鼻翼,深吸气,与触电者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但要使触电者的胸部膨胀,每5秒钟吹一次(吹2秒,放松3秒)。对触电的小孩,只能小口吹气。 救护人员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使其自主呼气,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触电者如牙关紧闭,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时,要将触电者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胸外按压 人工胸外按压法,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代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法急救。 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按压位置。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 (1)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者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点的中点; (2)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手放在

胸骨下部; (3)另一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另外,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是: (1)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触电者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触电者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触电者胸壁。(2)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cm~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3)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操作频率: (1)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2)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反复进行。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 (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360docs.net/doc/bd11459543.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指南针对医务人员的有何提醒呢?又与此前2010版指南有何变动呢?以下为“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部分供大家学习。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 2015(更新):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2010(旧):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理由:建议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实施按压和通气。但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AED时。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立即可取得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在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医院和其他机构,治疗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在AED/除颤器可供使用后尽快使用。

AHA心肺复苏指南发布完整版

A H A心肺复苏指南发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AHA心肺复苏指南发布,更新要点一览! 医脉通前天 11月5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三篇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 指南更新文件,分别为《2018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心脏骤停期间和之后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2018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和《2018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治疗推荐要点》。 2017年发布的三个文件主要更新了基础生命支持和CPR,今年的三个新文件主要关注高级生命支持和抗心律 失常药物的使用。 2018 ILCOR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治疗推荐要点 成人室颤(VF)或无脉性室速(pVT)心脏骤停患者在复苏期间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建议: 合并难治性休克的VF/pVT成人,建议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合并难治性休克的VF/pVT成人,不建议常规使用镁剂(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合并难治性休克的VF/pVT心脏骤停成人,目前证据水平太低不足以支持溴苄胺、尼非卡兰或索他洛尔的使 用; VF/pVT心脏骤停成人,目前证据水平太低不足以支持在ROSC后立即使用预防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婴儿和儿童VF/pVT心脏骤停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建议: 合并难治性休克的VF/pVT儿童,建议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2018AHA指南更新: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成人VF/pVT心脏骤停患者在复苏期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建议: 对除颤无反应的VF/pVT患者,可考虑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对于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这些药物可能特别 有用,因为给药更及时(IIb,B-R); 心脏骤停成人,不建议常规使用镁剂(III: No Benefit,C-LD)。尖端扭转型室速(与长QT间期相关的多 形性VT)可考虑使用镁剂(IIb,C-LD)。 图1 成人心脏骤停的救治流程-2018更新 图2 成人心脏骤停的循环流程-2018更新 利多卡因的推荐剂量:首次给药 mg/kg IV/IO,若需要,第二次给药 mg/kg IV/IO; 胺碘酮的推荐剂量:首次给药300 mg IV/IO,若需要,第二次给药150 mg IV/IO。 心脏骤停患者在ROSC后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建议: 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ROSC后早期(在第一个小时内)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ROSC后早期(在第一个小时内)常规使用利多卡因。 若无禁忌证,当复发性VF/pVT的治疗可能具有挑战性的时候,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EMS转运期间)考 虑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IIb,C-LD)。 此外,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心脏骤停ROSC后常规启用或继续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与2010版指南一致,新版指南仍然强调CPR和除颤是提高VF/pVT患者生存率的唯一手段。目前,尚未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改善长期生存率或良好神经功能生存率,目前的治疗建议主要基于短期结果。

心肺复苏急救情景剧本

心跳骤停急救—心肺复苏(情景剧剧本) 人物:小孩若干(1位饰患儿),保健医生2位(一位人工呼吸、一位胸外按压),老师1位(打120) 一、剧情 旁白:四月中旬,正值春暖花开好时节,园里的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一阵嘻嘻哈哈声中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叫:“呀!!王老师,小A同学晕倒了,快来看看呀!!”,刚刚跑完一圈坐下来的小A突然倒在了地上,呼之不醒。 王老师立马跑来蹲在小A身旁拍拍小A的双肩,大声呼叫:“小A,醒醒!醒醒!怎么办呢,都晕过去了。小B,快去帮我叫保健医生来。” 保健医生急忙赶来:“大家让一让,我来看看,王老师你快打120再联系一下家长。” 二、心肺复苏 1、判断:意识(轻拍高喊)、呼吸(侧头看胸廓起伏5秒钟)、摸颈动脉(5~10秒); 2、汇报:小A意识不清,心跳呼吸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 3、体位及环境:把小A 搬到平地上,平卧位,松开衣扣、腰带; 周围环境安全,大家都散开一些,保持空气流通。 4、C-A-B 1)保健老师1 胸外按压(C):按压部位正确(胸骨中下1/3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手势:双手掌跟叠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肩、肘、腕 关节在一直线上,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幅度适度(使胸骨下陷〉5CM);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每次按压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2)保健老师2 开放气道(A):检查口腔、去除口腔异物、鼻腔分泌物 打开气道方法正确:取压额抬颏法 3)保健老师2 人工呼吸(B):吹气方法正确无漏气(一手捏紧患儿鼻孔,操作者深吸 气,将患儿口鼻完全包在自己口中,用力吹气,持续1秒。); 吹气有效(胸廓有起伏)——施救者侧头观察胸部; 吹气2次,1次吹气完毕后,松开捏鼻的手,离开,重新捏 紧,再次吹气。 5、复苏结果:(一般要求每2分钟两名施救者应交换职责,每次交换5秒内完成) 1)按压:通气=30:2(双人操作婴幼儿复苏时按压:通气=15:2),1组做30个胸外按压+两个人工呼吸,5组为一个周期。 2)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效果:颈动脉有搏动,胸廓有起伏(此过程<10秒)(否则继续心肺复苏直到120来。) 3)安慰醒过来的患儿,安抚情绪。 三、复苏成功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鼓掌。 ——2015-04-10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 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2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2期中重要器官代谢尚未停止。(若由于触电、溺水等原因引起,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 3 生物学死亡期:最后阶段,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但某些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 死亡的诊断标准 1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2 自发呼吸停止 3 躯干反射消失 4 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 按时间分类:2h、4h、24h 2 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性:脑疝、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 胰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其他:淋巴瘤、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畸形、遗传等 复苏: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在CPR的基础上使脑功能复苏 二、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1 CPR流程的变化 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 VI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后表现的叹息样呼吸。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I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 以上。 II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III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IV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