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认识
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特征及其职前培养策略研究

030 教 0f^l8DANGDAIJ丨AOYANLUNCONG 2020 年11 月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特征及其职前培养策略研究鲍霖霖(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小学全科教师指可以应对多学科教学模式,具有丰富基础知识和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
这一崭新模式得到了 从国家到高校再到小学的各级支持与研究。
小学全科教师的职前教育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其全面性、发展性和优长性。
基于职前教育的 培养策略有沟通整合通识、学科、专业能力;细化通识类课程;强化教育实践;实行三位一体制度;实行双导师制;专业分流设置等。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内涵;培养路径;职前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〇95-6517(2〇2〇)11-〇〇3〇-〇3A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rvic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GeneralSubject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BAO Linlin(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 China)【Abstract】Primary school general subject teachers refer to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o can cope with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mode and have rich basic knowledge and high quality.This new model has been supported and studied from the state,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schools at all levels.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comprehensive and excellent.The trai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pre-service education includ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rion o f general knowledge,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refine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strengthening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of trinity system,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and division of specialties.【Keywords】Primary school general subject teacher;Connotation;Training path;Preservice education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在世界 各个国家的教育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培养的关键

1 . I 教 育理 念 的基本 认识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 的理性认识 、 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 点, 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 、 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 ,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 定性 、 延续性 和指 向性 的教 育认识 、 理 想 的观 念 体 系… 。它 包 括 两方 面 的 内容 : 其 一 是 对 教 育 本 身 的看 法 和
2 0 1 4年 2月
F e b . 2 0 1 4
先进 的教育理念是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 培养 的关键
郭 飞君 , 刘春 明, 马永 双
( 长春 师范 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0 3 2 )
[ 摘 要] 本 文从马克思对人 的 自由本质 的尊重 和人 的全 面发 展的期 望出发 , 确立 起全科 型小 学教
随着 我 国素 质教 育 和创新 教 育开展 的不断 深入 , 全科 型 小学教 师 将成 为教 师教 育 的一 大趋势 。所谓 全科
型小学教师 , 指的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 具备全面 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 能够承担小学阶段 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 的教学工作的教师。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 的建设 与小学教育教学
实 社会 文 化转 型对 教师 教育 的新 需 求之 间 的矛盾 。
依据全科型小学教师需求的历史成因和现实需要, 要把立德树人、 回归教育本真放在全科型小学教师教 育的突出地位 , 关注学生的人格形象 中情商与智商的统一 、 教育本质和科学本质 的统一对健全人格形成 的启 蒙意义 , 主张“ 全科型” 小学教师的教育 目标中个体文化 、 群体文化 、 教育文化 的互动和统一 , 强调教师教育应 以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 、 高尚的情操 、 灵活的教育教学技能 , 以及满足学生健康 、 全面发展的示范性需要 的新
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 . 全科型小学 教师培养开穗睛况
目前 我 国农 村 小 学 教 师 队伍
张 莲: 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9 ・பைடு நூலகம்
现状存在数量不足 、老龄化严重 、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和 技 能 独 立 进 行 学 程 设 置 与 实施 中偏 重 理 论 知识 的 质量不 高和专业结构 不合理等突 科 教学 、 管 理班 级 事务 和组 织 课 外 倾 向 , 提倡讨论式教学 、 参与式教 出问题 。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 活 动 。 该专 业 的课程 设置 应该 根 据 学 、 研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 实现 队伍结构 ,加强农村 教师 队伍建 小学 教 育专 业 的特 点 , 打破 学 科 壁 从 注重知识传授 向注重求 知过程 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全 国各省 垒构建跨学科 的课程群 , 从农村现 的转 变 , 在基 础 理论 课程 中加强 教 市 陆续 开始进行 全科 型小学教师 实 的教育教学 中的突 出问题出发 , 育研 习 ,安排他们 在教师的指导
进 一 步 限制 了基 础 教 育 的均 衡 发
一
关专 业知 识外 , 很 多 职位 都没 有 专 业 限制 , 要求 的往 往都 是 全科 型人
才 。打破 学科 限制 , 各科 知识 融会
、
小 学全 科教 师培 养情 况
1 . 全科 教 师的概 念
展。 尽管各级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
目 前, 学术界对全科型小学教 贯通 , 老 师 只有充 分 了解 每一 个 学
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的必要性

TUVW年T月!上半月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的必要性作者简介&李婧玮*VXXV Z+)女)河南巩义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李婧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UU_X+摘!要&小学全科教师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从词源和小学教育视域两个角度阐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全科教师不同于分科小学教师而有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在教育视角的全方位"学生观念的全景性和自我发展的全面性等方面)从政策助推"理论支撑和现实定位三个方面来探讨全科教师培养之必要性-关键词&全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图分类号&S YT\b V!!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VUU\Z[^_Y*TUVW+UT Z UU_\Z UY基础教育乃国民教育发展之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成了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对于教师本体的研究也成为学术探讨的热点-教师的专业性早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学者们对于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什么样子#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讨论-有学者认为当代教师应该是创新型教师)有学者认为应该是研究型教师)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智慧型教师)还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卓越教师)等等)这些都是从整个教师群体出发来探讨教师的专业特性-而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有着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所独有的特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小学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阶段)其综合培养"启蒙教育的特征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该将小学教师培养成全科教师#这一观点近几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阐述全科教师的概念"全科教师的基本特征以及全科教师存在之可能)来阐明!什么是全科教师#以及!为什么要成为全科教师#这两个问题-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界定现阶段学者们对于全科教师的理解主要分为以教学科目为着眼点的!多科型教师#与!全科包办教师#)和以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为着眼点的!全能型教师#)各执所词)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但从侧面看)每一种观点都是对全科教师不同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对全科教师一个方面特性的阐述不足以展现其真正的价值内涵)也不能突出它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小学教师所独有的特征)所以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全科教师的内涵)也需要从不同领域)多方面地探讨和拓展全科教师的内在价值-*一+从词源的角度考察!全科#的含义!全)完也#.V/)指纯粹的玉)与'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中&!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中的意义一致.T/,!全#有完全之意)'列子%天瑞(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全#也有齐全)完整之意)'管子%任法(曰&!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全#作动词时也有保全之意)如'战国策%燕策一(曰&!秦"赵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诸葛亮的'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从以上的几种解释可以看出)!全#主要指的是在质量上的纯粹性)在数量上的齐全和完整)在结构上的整体性-!科)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基本含义是指品类"等级)如'论语%八佾(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科#指法律条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Y/,'辞海(中给!科#提出了多种解释)如与动词!砍#同义)与量词!棵#同义等等-但在现代意义上)对!科#的解释常见的主要指课程或业务的类别)如工科"文科等)也指机关按工作性质分设的管理机构)是其品类"等级的基本含义的延伸-!科#主要指性质上的类别划分-!全#和!科#从词源来看并没有实质的关联)'辞海(中也没有单独解释!全科#组词的含义)只能参考!全科医生#做解释-!全科医生#指!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学习)取得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_/-虽然医生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等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医生和教师同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共性的特征-从对全科医生的解释中可以概括出!全科#的几个要点&其一是专业性的凸显)!全科#不是为了弥补从业人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失衡所实施的被动补救措施)而是专业化发展推动的结果)是专业性的体现)因为!全科#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更加全面)而且在能力上要求更加综合)这些对其素质的提升要求更高)是专业化深层次发展的表现,其二是全景性)从业人员对工作对象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转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并且从业人员参与到整个过程)体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景式工作状态,其三是实践性强)!全科#扎根于实践中)是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展现的特征)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复杂性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全科#是对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的展现-所以)全科教师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专业发展的要求)对于教育活动进行全景式的把握)在教学中展现较强的实践能力-*二+从小学教育视域中透视全科教师的内涵全科教师是为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全科教师的内涵必须首先回归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有什么本质差异2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呈现出两种观点&!知识层级说#和!身心发展说#-!知识层级说#认为小学教育与中学"大学的教育之差异在于知识难易程度的高低)小学教育教授的是低层次的知识)中学教育教授的是中等水平的知识)而大学教育教授的是高等水平的知识,!身心发展说#认为小学教育与中学"大学教育的区别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的差异)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呈现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各个阶段的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来展开-!知识层次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将小学教师划分为不同的种类)过于片面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小学教师被定义为初等知识的传授者)显然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而!身心发展说#深入探讨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但过于强调以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来决定教育的实施)小学教师被定义为儿童成长的助推者)在教学过程中下降为辅助性的地位)教师权威也日渐消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小学教师的发展方向应该切合小学教育的特征)小学教育作为人们社会化的起步阶段)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特征应是启蒙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其次)回归小学教育的启蒙性-小学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对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小学教育并不仅仅是将人类社会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儿童)由外到内地促进儿童成长)更应该注重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启蒙)从内到外地激发儿童的潜质-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全科教师应该是儿童成长的启蒙者)具体体现在对儿童人格"兴趣"智力以及思维等方面的启蒙)着眼于儿童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再次)立足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的初级阶段)对人的社会化起基础性作用)这里的!基础性#不是为了升级的需要而强调知识的奠基作用)!应是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9/-小学教育使儿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促进儿童社会化情感的发展等)全科教师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的引导者-最后)统摄小学教育的综合性-!儿童生活内容的整体性)决定了儿童生活的需要和体验必定是全方位的#.:/)小学教育以学科知识的逻辑将教育内容划分为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是与儿童生活整体性相冲突的-小学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从横向上来说)学校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综合)与儿童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相综合)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综合-从纵向上来说)小学教育是全景式的教育)关注儿童成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注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全科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关怀者-简言之)从小学教育的视域中透视全科教师的内涵)小学教育不仅着眼于对儿童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应注重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使儿童个体成!人#和社会化)所以全科教师应该是儿童成!人#的启蒙者)儿童成长为!社会人#的引导者)儿童生活的关怀者-从总体上概括地讲)小学全科教师)又称全科教师)是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激发儿童的潜质)全过程"全方位地促进儿童成长)是儿童成!人#的启蒙者)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的引导者)是儿童生活的关怀者-二"小学全科教师的特征小学全科教师不同于分科小学教师)有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在教育视角的全方位"学生观念的全景性和自我发展的全面性-*一+教育视角的全方位全科教师之所以!全#在于教师教育视角的全方位-首先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全科教师的教育视角比分科教师更加开阔-分科小学教师进行的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是以学科为界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类)教师往往以本学科的知识为重心)局限于对本学科知识深度的挖掘和探索)学科之间界限分明而缺少关联)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造成了教师教育视角的狭窄,全科教师组织实施的教学内容冲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以更加综合"多元"开放的教育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其次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全科教师的教育视角比分科教师更加复杂"灵活"动态-分科教师组织的教育过程是线性的运作过程)教育活动的实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一步步地进行)趋于程式化而缺乏活力)教育过程局限在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系统的运转)导致教师的教育视角较为封闭,全科教师将教学过程看作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运作过程)教师的视角不只局限在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系统的运作)而是拓宽到校外系统当中)内外系统是相互流通的)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无序和混乱)而是给教学过程的实施创造了更加弹性和可发展的空间-*二+学生观念的全景性全科教师之所以!全#在于教师所树立的全景性学生观-从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说)分科教师一般将小学生看作是心智发展不成熟的人)小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欠缺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教育)而且分科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在所教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虽然有知识"有能力)但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全科教师则将学生看作是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人)并且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科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是什么样的人了解得较为全面-从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说)分科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补短式教育)培养的学生要成为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对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预设性,全科教师认为学生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学生自身的潜质和兴趣决定着他们的成长)教育的作用不在于塑造)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从对学生的评价角度来说)分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局限于对本学科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发展水平)忽略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分科小学教师一般不跟班升级)对学生的了解只局限于他所教的那一个学年)而对于学生之前的发展情况以及之后的发展情况了解较少甚至没有了解)对学生发展的了解相对静态,全科教师则将学生的整体发展看成是动态的过程)不仅了解学生现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而且着眼学生的过去)面向学生的未来-*三+自我发展的全面性全科教师之所以!全#在于教师自我发展的全面性-在教师思维发展方面)分科教师长期拘泥于某一学科领域会造成其思维的禁锢)单调重复的教学任务会日渐消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甚至产生职业倦怠-一些长期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也会变成模式化的套路)造成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单一化)而!教师的工作植根于生动"具体"完整的教育场景中)有自己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发展轨迹#.87/)所以要求教师突破学科的限制)破除教学活动中僵化"模式化的套路)推动自我全面发展-全科教师拥有多学科融合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开阔教师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发展需要"现实情境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改善教学内容)保持对教学任务的新鲜感)能不断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热情-在教师个性化自我发展方面)分科教师的发展过多强调学科专业的发展)教师教育重学科知识的教授)教师被过度地职业化而压抑了自我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有着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情况)教师的发展应该融入个性化的色彩)个性化体现在不同教师自身潜质的优势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全科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活动)也是教师个人风格和潜质发挥的过程-三"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社会各界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全科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的同时)有不少学者对其产生质疑-质疑一&在标准上)有的学者认为全科教师的标准太过理想化)是小学教师发展的理想目标而不是一般教师都可以达到的标准,质疑二&在实践过程中)全科教师适合于小班化教学)而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班级人数过多)不仅会给教师增加负担)而且很难保障教学质量,质疑三&现实条件上不足以保障全科教师的发展)现阶段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以单个学科进行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按科目分为八种)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社会)申请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一次考试只能填报一个科目)每个科目的报考要求也有差异)而且学校的教师招聘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所应聘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并具有相应的学科背景)小学全科教师不管是资格认证方面还是在任用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上述的质疑之声都反映出现阶段国家在培养和发展全科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但并不能作为否定全科教师存在价值的原因-现代社会更需要人全面"综合地发展)培养全科教师也就成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由于发展全科教师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制度和现实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地改善)需要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完善-这一部分从政策助推"理论支撑和现实定位三个方面来探讨全科教师存在之必要性-*一+政策助推TUVV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VV/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科教师这一概念)但是体现出了对小学教师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TUVT年教育部等\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和0特岗计划1中向音体美教师倾斜#.VT/)首次以政策文件的方式提出全科教师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失的现实困境)培养全科教师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补救措施-TUV^年W月VX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V[/这个文件的颁布表明培养全科教师已经由数量上的需求转向质量上的提高)是国家推动全科教师向深层次发展的体现-TUV\年全国统一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其中重要的一门笔试科目)国家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已经落实到了具体的实践中-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一步步地推进全科教师的发展-此外)各个地方也在积极地探索全科教师发展之路)广西"重庆"河南等地也都相继出台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从政策文件上积极鼓励推进全科教师的发展-*二+理论支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将人的智能划分为!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存在智能"博物学家智能#九种智能.V^/)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多种可能)而现阶段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重点却只放在对儿童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的开发上)儿童其他方面的智能没有得到开发)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且!不同个体的智能组合方式各不相同#.V\/)这就是说每一个个体不同智能方面的发展潜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学只注重一两个智能的开发将不适于全体儿童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着眼于个体自身多方面的潜能开发)人具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现实基础)尤其小学教育阶段是发展儿童潜能的关键期)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促进人多方面发展的能力)而不仅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和知识性技能与经验的传授-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儿童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经验性观察和描述儿童做什么和能*不能+做什么的归纳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地按照总的规范和原则来确定和规定儿童应当学习什么的演绎过程#.VY/)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活体验和探寻意义关联的过程)教学内容以单一的知识形式传递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是教师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之间的关联)因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他实际上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了他所教授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V_/-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自身全面的发展是关键-*三+现实定位百年中师培养出来一代代优秀的小学教师就是全科型教师)TU世纪XU年代中国的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逐步向二级师范发展)中师逐步被高等师范教育代替)小学教师的培养也由综合走向了学科分化的培养方式)小学教学学科分化也更加鲜明-看似更加!专业化#的分科教育却造成了种种弊端&其一)分科教育看重学科知识的教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沦为获得知识符号的工具)教学质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保障儿童其他方面潜能的开发-其二)分科教育将儿童看作是知识和技能的匮乏者)小学教师采取补短模式)以教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来弥补和提高儿童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完全忽视了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儿童自身潜能的存在)在教学活动中儿童处于从属地位-其三)分科教育以学科为单元来开展教学活动)传授的是人类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脱离了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而且学科之间界限分明)看似丰富多样的教学科目却各自为政)无法统一整合)导致儿童认知的割裂-分科教育导致!知识的分离"被肢解"箱格化)而另一方面现实或问题愈来愈成为多学科性的"横向延伸的"多维度的"总体性的#.VW/)现阶段分科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成长的需求)也是导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没有达到良好效果的症结之一-陈鹤琴先生曾经对小学分科教育有过这样的质疑&!请问儿童的生活里)他分什么社会"自然"音乐"工艺呢2他不是一个整个的生活)能求解决整个生活里的问题吗2#.VX/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小学教育应该是面向儿童整个生活的)帮助儿童学会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单一的学科教师根本不能满足小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小学教育是由全科教师实施的全科教育)关注儿童作为个体的人多方面的发展)采取取长的模式)将儿童看作是发展的!潜力股#)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发现和探究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并结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儿童进行整体的全景式教育-参考文献&.V/.\/许慎]注音版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TUV\&VU^)V^T].T/吕友仁)李正辉)注译]周礼."/]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TUVU&[XW].[/.Y/王力)岑麒祥)等]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TUU^&[VX)TVT].^/._/夏征农]辞海*第Y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TUVV&[Y^_].W/朱小曼]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中国教育学刊)TUU[*W+&V Z\].X/郭元祥]生活与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TUUT&V\V].VU/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 教师实践知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TUVV&[_].VV/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C`%G/](009&``222b-+*b F+.b</`97384<=48*1`3714/*11`(0-8=48*1`-+*`1YVT_`TUVVVT`VT_W[Yb(0-8)TUVV Z VT Z VT].VT/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C`%G/](009&``222b-+*b F+.b</`1)<140*`E VU`1[_[\`TUVTVV`0TUVTVVUW d V^\ \[Wb(0-8)TUVT Z VV Z UW].V[/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C`%G/](009&``222b-+*b F+.b</`1)<140*`E VU`1_UVV`TUV^UW`0TUV^UWVXV_^[U_b(0-8)TUV^Z UW Z VX] .V^/*美+霍华德 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TUVT&X Z T[] .V\/*美+霍华德 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TUUW&[Y].VY/.V_/.加/马克斯 范梅南]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TUUV&\_)VU^].VW/*法+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TUU^&T^].VX/陈鹤琴]小学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TUVT&_]*责任编辑&张!敏+。
全科教师_培训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科教师的培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从事全科教师培训的工作人员,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科教师培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培训内容1. 全科教师概述培训首先对全科教师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全科教师的定义、特点、职责以及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全科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2. 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教学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
通过实践演练,我掌握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挖掘、整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了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教育教学工作。
三、心得体会1. 提升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培训,我对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全科教师,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丰富教学技能培训使我掌握了丰富的教学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3. 拓展课程资源培训让我认识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挖掘、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全科型”优秀小学本科教师培养思考

我国新课改后 , 小学开设的国家学科课程主要
发展的需求及未来发展趋 势, 包班制将 会在发达地 区 占据更大的市场。从 19 年开始培养小学本科 98 教师, 每年急剧增加 的小学教育本科毕业 生, 将使 小学教师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 且 , 小学教育 比其他 学段 的教 育更具 有启 蒙性 、 基础性 和综合
币 组成 一个 基本 教 育 工作 单 元 , 全面 负 责 一 个班 级
课程中的某一类全部课程 的教学工作的教9 。 币
一
全 科型优 秀小 学本 科教师 培养 的必 要性分 析 我 国独生 子女政 策 实 施三 十 多 年 后 的今 天 , 小
除音乐、 美术等专业性强 的科 目外的其他全部科 目
助。
收稿 日期 :0 1— 0~1 21 1 2 作者简介 : 谢慧盈 (9 6一) 女 , 东梅 州人 , 16 , 广 海南师范大学初 等教 育学院教授 , 究方 向: 育学。 研 教 ① 本 文 系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 育学院“ J K 0 0—3 ” 目组全体成 员的集体成 果。 HS 2 1 6项 ② 复式教 学是指教 师在 同一教 室, 同一课 时内采用不 同的教 材 , 分别对 两个年级 以上 的学 生进 行教 学。这 种教 学 模 式适 用于人 口居住分散 , 交通不便 的地 区。最早产生于德 国, 中国于清光 绪年 间从 日本 引进 , 曾一度盛行 于清末和 民国
合实践 活 动课 则无 论 作为 文 科还 是 理 科或 艺 体 科 ,
任何一科 的小学 全科教师 都能 承担。也就是 说 , “ 全科 型 ” 秀小 学 教 师 是 能 承担 小 学 同 一年 级 中 优
从全科师范生视角浅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和反思

从全科师范生视角浅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和反思摘要:有很多以社会其他视角来评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本文主要从全科师范生的角度,通过对全科教师出现的背景以及问题的阐述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全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不够。
关键词:教育均衡,学习动力,退出机制,职业认同一、全科教师出现背景1、教育均衡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国家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鼓励高校师范生支教,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等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定和措施,希望他们将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支教过程中,给农村教育教育工作带去新的活力,更新农村教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而全科小学教师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化解乡村教育生态失衡,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平衡战略,重拾建设小康社会公平教育的初心。
2、卓越教师计划“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响应了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对师资的要求,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教师。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真正的全科教师能够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全科教师升级为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领域卓越人才的一种补充。
3、农村小学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的迫切需求,但是师资缺乏,特别是音、体、美、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紧缺。
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正好满足了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
以重庆市改革农村教师补充培养机制为例一是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学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双特”计划)。
2014年招聘“双特”教师1871人,近三年为农村学校补充了5447名“双特”教师,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科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不足问题。
二是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和幼儿园教师“3+2”或“3+4”培养计划。
定向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本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和一批高素质幼儿园教师。
小学全科教师“1+1+N”学科能力培养模式下英语学科能力的培养研究

教育传播小学全科教师“1+1+N”学科能力培养模式下英语学科能力的培养研究◎李 晶(北海职业学院教育系,广西 北海 536000)摘要:在各院校对小学全科教师学科能力的培养从单纯强调教师要具有多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到具备全面的学科素养、并发展学科专长的转变,对全科教师的学科能力有了更纵深的要求。
本文提出小学全科教师“1+1+N”学科能力培养模式,并探讨在此模式下如何兼顾共性要求和个性需求,形成英语学科知识纵深的逻辑体系,合理设置英语学科课程,形成评价体系,从而提高英语学科能力。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1+1+N”;英语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30-0133-02从《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年和2018年分别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要求可见国家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从强调多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到强调素养全面、专长发展,已然是强调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英语学科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乡镇地区的教学发展滞后,英语教师的师资短缺问题尤为严重。
同时,部分“全科教学”体系下的英语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未能很好地建立,没有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因而培养出来的全科教师难以满足学科能力需求。
一、小学全科教师英语学科能力现状分析(一)小学全科教师多难以胜任英语学科的教学笔者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石康镇和北海市铁山港区共七所小学的调研中发现,尽管乡镇小学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学教育全科专业毕业,但农村小学仍然存在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三四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五六年级为达到二级目标,但不少乡镇小学英语课程开设不达标;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基本标准不能保证,且师资的不足导致教师的课时量超标,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这个现象说明全科教师多难以胜任英语学科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如培养教 师关键素 质 中的情智 结构 :促 进师
质 中 的 通 用 特 质 。
生和谐交流 的心理 品质——“热情和 同情心 ”;在充
研 究 者 发 现 ,一 个 人 的 职 业 素 养 有 三 个 来 源 : 满 心理冲突 与情感 碰撞 的教育情境 中,能够摆 脱失
入师 范生培 养的全过程 。
(文 ,李大圣 重庆市江北 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
心在 于 ,致力 于向师范生展示教 育理论智 慧与教学 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所 以实践环节 需要 系统设 计 ,
实践智 慧之 间 ,如何 内在关联与相互转化 。
始 终体现 理论 智 慧与实 践智 慧的 内在关 联与相 互
认识一 :小 学全科 教 师 的培 养 ,必须 聚焦 关键 转 化 。
联 ,但 多数人 的主要短板在 于通用 特质欠缺 。
研 讨 交 流 人 才 培 养 的 经 验 ;区 县 将 教 师 考 核 评 价
认识 二 :小 学 全 科 教 师 培 养 ,必 须 取 法 乎 上 ,夯 前移 到大 学 四年 的培 养 ,加 强学 习过程 监控 与激
实教 育学与心理 学的理论基础 ,涵养小 学全 科教师 励 ;地方研训 机构和 中小 学深度介入教师培 养的全
队合作 能力 、学 习能 力 ……个 性 、价 值 观 、职 业道 学一体化培 养机 制 ,真正 凸显优势互补 、“协 同培养
德 、思 维 模 式 等 个 人 内在 的 要 素 。通 用 特 质 往 往 以 优 势 ”。
关键行为 、关 键事件表现 出来 。这三个来源 相互关
例如高校 、地方共 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 ;定期
043
0隆 会
- 重 庆 论 坛 -
对小 学 全科 教 师培 养 的认 识
小学全科教 师培 养 ,不 应该着 眼于 “什么都 要
成熟 需要时间 。成熟有 的是 时间。4年不需要马
学 ”,而要着 眼于 “什 么都会 学”“什么都学得会 ”。核 上完成成熟 ,着 眼于养成教师基本 的专业情意 、思
认识三 :实践环节不是平庸无意义 的催 熟 ,而是
认识五 :始终要把教师教育 的师 资队伍建设放
涵 养与养成 的教育 。要充分发 挥“养成 性实践教学 ” 到与课程建设 同等 的高度 。全科教师培养必须研究 的 综 合 效 应 ,专 门研 究 见 习 、研 习 、实 习 课 程 ,并 纳 “谁来培养 ”,“谁有能力培养 ”的问题 。
为重要 的考虑 因素 。二 是经验 (Experience),诸如 力”;衣着得体 、语言健康 幽默 、举止文 明礼 貌的“仪
任 职时 间、任 职的单位 、所任 职位 、工作 业绩 。三是 表仪 容”等 。
通 用特 质 (Generic Attributes),诸 如沟 通 能力 、团
认识四 :建立高校 、区县 政府 、研修机构 与 中小
的 理 论 自觉 。“批 判 的武 器 ”与 “武 器 的 批 判 ”一 样 重 过程 。第 二师范 学 院教 师教 育创 新实验 区师 资共
要 。必须着 眼于外在 有 限给 予 ,催生 内在 的无 限生 建 、基地共 建 、课程共建 、资源共享 、学分 互认就 是
长 。
很 好 的探 索 。
一 是 资格 (Qualification),诸 如 专 业 能 力 、行 业 知 败 的阴影 ,淡 化成 功与荣 耀 的虚 妄 ,保持 平和 朴实
识 、外 语 、IT常 识 ,往往 以学历 、职称 、资质 及 各类 的职业心境 的 自我力量——“情感成 熟品性 ”;互换
证书 来评判 ;甚 至年龄 、性别 、党派和 民族 出身也成 心理位 置 ,敞开心 扉走进 学生 心理世 界 的“移情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