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主要内容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主要内容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主要内容
麦金德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地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主要贡献是将政治与地理空间联系起来,探讨这种联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地缘政治:麦金德认为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和国家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因素,地理因素如领土、资源、自然环境等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利益和国际地位。

2. 地方性:麦金德认为地方性是政治地理学的关键概念之一。

地方性,即地理空间的特殊性质和本地特色,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3. 均衡和不均衡的发展:麦金德强调了地理空间上的不均衡发展现象,即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不同,他认为这是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 地理空间的割裂:麦金德认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许多地方遭受了地理空间的割裂,即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困难,隔离和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他主张应该采取政策来促进地理空间的互联互通和沟通。

总之,麦金德政治地理学是政治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将政治和地理空间相互联系起来,探讨这种联系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与政治

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与政治

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与政治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与政治摘要: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具动力的地区之一,其地缘经济与政治也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地缘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论述亚太地区的发展,涉及经济合作、贸易、区域安全等问题。

通过分析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与政治,我们可以理解该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及如何促进合作和稳定。

关键词:亚太地区、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经济合作、贸易、区域安全第一章:引言亚太地区是一个经济活动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其由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组成。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与政治非常重要。

本章将介绍该地区的地理背景和重要性,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章: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本章将从经济合作、区域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探讨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

首先,我们将研究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如亚洲开发银行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

然后,我们将关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分析其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讨论亚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包括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

第三章: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本章将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特别是区域安全和政治合作。

我们将探讨地缘政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如领土争端、军事力量和世界大国的竞争。

然后,我们将讨论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如东亚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最后,我们将评估亚太地区的政治稳定与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

第四章:亚太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本章将结合地缘经济与政治分析亚太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将讨论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等。

然后,我们将评估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前景,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最后,我们将探讨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政治挑战和安全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第五章: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与稳定本章将提出建议,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与稳定。

我们将探讨加强经济合作和贸易的措施,加深区域间的互信和合作,并改善地缘政治环境。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圣才出品】

第八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一、概念题1.两枝世界政治论答:两枝世界政治论最早由詹姆斯·罗斯诺教授在1990年提出,两枝格局是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格局。

两枝世界政治包括分散化的主义国家、处于危机的资本主义经济、脆弱的国际政治关系和骚动不安的民众等基本特征,该理论强调两枝世界政治是由“三层面、三参数的分析”构成,冷战后世界已出现从“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无政府体系向这一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两枝”世界政治过渡。

2.地缘经济学答: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颇有新意的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德华·卢特沃克。

该理论主张:①意识形态的差异已不如以前那样重要;②按地缘政治标准划定的对手或敌手,在地缘经济时代可能同时是贸易伙伴;③对全球的最大威胁已从核战争危险转向经济危机和生态破坏,国际关系中“低级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明显地超过“高级政治”(军事对抗和核威慑)。

3.后国际政治观答:罗斯诺以“后国际政治”来表示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的本质特征。

“后国际政治”主要表达以下三方面的意思:①它要说明,随着冷战后时代中跨国家行为体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兴起,以往界限较为明确的国内事务和国外事务如今不再泾渭分明,而是日渐让位于不断扩张的“国内-国外边界”。

因此,国际政治的时代正在被后国际政治的时代所取代。

②后国际政治仍然强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并以探讨新条件下世界政治权威结构的变动为己任。

③后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三个基本政治范畴(个人、集体和全球事务的整体结构)正经历重大变革。

他认为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理论已不够用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应该寻求新的途径,以新的理论思路去反映变革的时代。

两枝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新思路。

4.地区主义[南开大学2016年研]答:地区主义是指地理上相邻或相近的一组国家为了特定的共同目标而推动相互间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又称“区域主义”。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绪论教学⽬标:了解与地缘政治学相关的术语,掌握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理解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法。

重点问题:与地缘政治学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法创建中国特⾊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教学⽅式:讲授教学时数:2课时。

每节0.5课时。

第⼀节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地缘政治学⾸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它所涉及的⼀些基本概念与术语。

作为⼀门交叉学科,它涵盖的范围包括政治学、地理学、经济学、军事战略学、历史学等,因⽽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的各种概念和术语必须加以辨析。

⼀、地缘地缘?⼀词的基本解释是?地球的、⼟地的?。

国内的学者在研究地缘政治学、国家安全地理或地缘战略时的界定有:(1)?‘地缘’实质是指地理环境关系的简称?;(2)?‘地缘’⼀般是指因居住在同⼀地区⽽发⽣的社会关系。

国家间的地缘关系,指的是以地理位臵、综合国⼒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间的相互作⽤。

?综合来看,我们主要从下列⼏个层次理解?地缘?的内涵:⼀是地理的现实。

⼆是地理环境和⼈类事务之间的联系,即⼈—境关系,这是从⼈类对⾃然的反作⽤⽽⾔的。

由此可见,?地缘?包含了地理的内涵和地理的延伸内涵。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然科学研究和⼈类事务研究之间的桥梁⼀旦建⽴起来,对⼈—境关系的研究似乎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地理环境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

因⽽,当?地缘?成为⼀个⼝头禅时,它强调了当今时代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与⾃然和谐的认识,作为?政治学?的前缀,则要求政治⾏为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地缘战略战略泛指对全局性、⾼层次的重⼤问题的筹划和指导。

战略本⾝有其发展的历史,我们所⾔的战略是?⼤战略?,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化等领域,与?地缘?连接在⼀起,简要⽽⾔就是指战略考虑与地缘政治考虑的结合。

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地理政治是研究地域政治现象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国际关系、地缘战略、国土安全、政治地理、地缘经济等各个方面。

地理政治知识点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理论、政治地理、国家安全、地缘经济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地理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际政治关系的基础理论,它主要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等不同派别。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的重要性,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和民主价值观的重要性,结构主义强调国际体系结构的重要性,文化主义强调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关系提供了基础。

二、国际地缘政治国际地缘政治是研究国际地缘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战略和地缘政治经济等内容。

地缘政治学强调地缘关系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地缘政治战略强调地缘战略对国际政策和国际安全的重要性,地缘政治经济强调地缘经济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这些内容对我们了解国际地缘关系有重要意义。

三、地缘政治理论地缘政治理论是研究地缘政治关系的理论,它主要包括心理地理学、国家空间战略和地缘政治区域分析等内容。

心理地理学强调心理因素对国际地缘关系的影响,国家空间战略强调国家领土空间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区域分析强调地缘政治区域对地区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缘政治关系。

四、政治地理政治地理是研究地域政治现象和政治地理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学、边界地理学和地方政治地理学等内容。

政治地理学强调政治因素对地缘关系的影响,边界地理学强调边界对地区政治关系的影响,地方政治地理学强调地方政治因素对地域政治现象的影响。

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地域政治现象和地缘关系。

五、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研究保障国家安全的政策和战略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等内容。

国家安全理论强调国家安全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政策强调政府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政策,国家安全战略强调国家对外部威胁的应对战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about their disciplinary status and connotation. Geoeconomics is not subordinate to geopolitics, as well as geopolitics will not be replaced by geoeconomics.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such as age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interests, state security, territorial, also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in national league, competing fields, competing regions, game means, while,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have profound interaction and they are very similar in some respects. The reality of China is that the rising economic pow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le th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serious. China's geostrategic direction should put geoeconomics as center, geopolitics as fundamental. Key words: geopolitics; geoeconomics; geostrategy; China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科普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

科普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

科普地理政治知识点总结地理政治是研究国家和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地位和关系,以及政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地理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

地理政治知识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就地理政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地缘政治1.地缘政治概念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地缘政治不仅是研究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是分析国家、地区和国际政治组织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利益、竞争和冲突。

地缘政治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并分析国家政策和行为的地理位置、国家边界的意义、国家安全和地缘战略等诸多问题。

2.地缘战略地缘战略是根据地缘政治原理,通过分析和研究地理空间的优势和劣势,为国家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地缘战略主要包括海权战略、陆权战略和空间战略三大战略体系。

3.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资源条件)、民族、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因素。

地缘政治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二、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1.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关系的学科。

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各国之间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等问题。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等。

2.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主要包括: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构成的;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国际关系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的特征,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国际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国际关系的结构和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3.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是密切相关的,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影响到国家高层决策。按照地缘政治的观点,
密切的地缘经济是政治上的“稳定装置”。
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
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多极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 变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的政治经济格局为当 前已形成了美国、欧盟、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 济格局(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84%,制造业出 口总额占全球的80%); • “金砖国家”(brics)的中国、俄罗斯、印度、 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 • 从G8发展到G20。
全球气候分布情形
(柯本—盖格—波尔分类法)

Company Logo
变量之一:人口
将1994年的人口数据置入托布勒等人所设 计的5*5的格网中,获得每平方公里的全球 变量之二:人口 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如上
Company Logo

合计 2.02 1.07 0.89
分气候带的GDP、人均GDP
气候 区 GDP比例(%)
气候 区 人均GDP
近海 离海 合计 区 区 热带 10.5 6.9 17.4
近海 区
热带 非温 带 温带 总计 0.48 0.54 2.32 1.35
离海 区
0.37 0.48 1.18 0.65
什么是地缘政治
• 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环境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揭
示地理要素与人类社会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之间 关系的科学。 • 通常指由国家间、民族间因区位和历史地理因素
而结盟、对抗以及扩张、争夺战略要地的战略思
想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领土、支配权力及
控制权力而斗争。
地缘政治提出渊源
• 地缘政治学最早是由瑞典政治学家道夫· 契伦于上世 纪初提出的,并同拉采尔所创立的“政治地理学”中 的“国际空间”、“国际秩序”和“国际权力”等学
/fbc/comme ntaries/chinese-simplified.html
/info/sortContent1 2.asp?sortid=416
新区域主义
这种小国对大国做出的单方面让步 现象被称之为新区域主义(New Regionalism)
世界经济地理的新变化,迫切需 求我们重振世界地理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已经是我们今天急功 近利、浮躁之风盛行的牺牲品。
战略资源的争夺
• 战略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基础矿产资源(铁矿及
铝、铜、铅、锌、镍、锡等10种主要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及核原料)、水资源(尤其对水资源短
缺的干旱地区,如中亚、西亚及中部非洲等地)。
• 气候和临海性是经济能否发展的两大关键 地理特征。
• 以下的共识或结论:
• 1、温带气候带和距航运水道100公里以内的区域,是世 界超过50%经济产出的来源地,但只占世界有人居住陆地 的8% 2、近海气候带GDP密度是离海区的10倍 3、近海温带区的经济密度平均是离海非温带区的18倍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 与重振世界地理
围绕着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外国资本
展开的激烈竞争,以及垄断与反垄断斗争。
战略要地的争夺
• 战略要地主要包括海洋中的岛屿、海峡、
海湾与港口的争夺。
• 据统计,全世界有54个主要通航海峡,其
中最重要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只有20多个。
• 海峡作为航运的咽喉,牵一发而动全局。
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经济
功发展的基本条件
40亿人口中约有16亿生活在黑暗中!!! 蜡烛、煤油灯为主要照明光源…
16
经济密度—为何靠近东京会带来收益?

日本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
经济距离—为何美国人必须流动

美国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
经济分割—阻碍非洲进步的因素 在西欧不起作用

边界 对商 品、 资本、 人口 和观 念流 动的 限制
市场如何看待世界?
一国在图中的大小与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相对应
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塑造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重振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迫切性
• 服务于国家地缘政治安全的需要
• 服务于国家地缘经济安全的需要 • 增进各国了解、交流、及维护国际正义的需要 • 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的需要
全球主要大国的战略重点纷纷转向亚洲
• 美国从“9.11”事件以后,全球经济战略重点从 欧洲转向亚洲; • 欧盟从推动贸易出发,将战略重点从美洲转移到 亚洲;日本出于地缘经济战略考虑,将投资和出 口市场重点转向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 俄罗斯也在推行“新亚洲外交”,力图扩大在亚 洲地区的影响。
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
地缘政治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我们从——1950年代的两大阵营到1960-1970年代 后的四面受敌 。从1980年代以来“冷战”的结束, 影响了国际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逐步让位于经济斗争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至于一 直延续至今天的我们: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 厂”,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重要环节。
北半球
“北极之争”会愈演愈烈
未来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因素
• 未来影响地缘政治的新元素有三,分 别为:
经济的一体化 资源的争夺 高科科技的发展 • 上述这三个面向将在未来赋予地缘政治一 个全新的面貌及视角。
更多见:沃勒斯坦的东亚地缘 政治观
以及: /fbc/commentarie s/chinese-simplified.html 戴旭的演讲视频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区域主义 是管理世界秩序的一种途径
区域
• 这个术语的含义是一个具有具体位 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
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
的范围之内。
区域主义重要性
• 区域主义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现实性回应,也是对国 家—民族主义需求的一种重要的延伸,因而它可以 在国家—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架起一座互通 的桥梁。 • “区域的影响经常扮演调解国家和全球影响”,所 以“它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而是正好合适”。 • 更重要的是,新的世纪,面对新区域主义发展的综合 性,不少学者认识到:全球背景下的区域主义研究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更需要能够解决综合性 问题的综合的理论或方法。
第5讲
1、气候、临海性和发展 2、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 3、新区域主义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论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地理环境 对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及其政治 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 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肥沃使人因生活宽裕而 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而少于进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气候对人类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非洲——骚动的大陆——热带气候 欧洲——平和的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矛盾的大陆(多变的大陆)——季风气候
Company Logo
人口与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布
用GIS人口数据、人均GDP和气候带,计算了经济活动和 全球人口在气候带和临海地区的分布。
气候区
热带 非温带 温带 总计

陆地面积(%) 近海区 离海区 合计 5.5 14.4 19.9 9.0 51.8 60.8 8.4 30.9 39.2 17.4 82.6
• 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地缘经济:近年来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能
源地缘经济,中国加强了与中亚各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但是随着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 响力的减弱,美国及北约乘虚而入,特别是美国利用反恐幌子,在哈、吉、塔三国相继建立了空军 基地,并力图通过“橙色革命”对我国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 中印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印度支持达赖叛国分裂集团,1962年
Company Logo
分气候带的人口、人口密度
气候 区 人口比例(%)
气候 区 人口相对密度(与世 界平均值之比) 近海 区 热带 非温 带 温带 总计 3.95 3.01 2.72 2.87 离海 区 1.29 0.73 0.39 0.61
Company Logo
近海 离海 合 区 区 计 热带 21.8 18.5 40. 3 非温 27.1 38.0 65. 带 1 温带 22.8 12.1 34. 9 总计 49.9 50.1
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
竞争与合作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地缘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 据英国《经济学杂志》公布的的数字,目前世界
上有109个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织,其中最著名的
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10+3、海湾合作委员会和非洲联盟组织等。
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
思考:今天的“中国模式”在哪? 我们的长处、特色在哪? 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海洋地理研究
• 中国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沿海还有6500个大 小岛屿,其岸线长达1.4万公里。海洋作为“蓝色 的宝库”,是21世纪及未来能源及多种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和部分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 据统计,世界海洋水产品的潜在产量为2亿吨,目前年捕捞量仅8000多万吨; 世界海洋石油储量估计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超过陆上油气资 源储量;世界深海金属矿产储量达3万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世界 海洋潮汐能、波能、海水热能、海流等等理论储藏量达1500多亿千瓦,其中 可供利用的约70多亿千瓦,相当于世界发电能力的几十倍。围绕海洋资源的 开发,各国的争夺将更加“白热化”。
合计
0.43 0.50 1.94
பைடு நூலகம்
非温 14.7 18.1 32.8 带 温带 52.9 14.3 67.2
总计 67.6 32.4

Company Logo
温带气候带的收入密度

Company Logo
气候和临海性的关键地理特征
中印边境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印经济上既有同质竞争(劳动密集型产业、能 源),也有互补性(IT产业—软件业等)。长期以来印度具有大国情节,并视中国为 竞争对手,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又拥有“准核武器”,并同美国联系紧密,因此对印 度的研究不能放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