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改进设计

浅谈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改进设计

1 发 动机 配气 机构 的技术现状
配气机构是发动机重要 的组成 ,配气机构性能 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性能和指标 。 所 以, 对配 气机构的要求要做到保持 良好的充气性能时 ,具有 工作可靠性 。 尤其是高速和大功率 的发动机 , 对性能 指标要求就更高了 ,既要保持动力学性 能与工作可 靠性 ,对于关键 的摩擦 副零件还要有 良好 的耐磨性 能 ,而这些要求为配气机构设计和制造上增加了很 大的难度。 配气机构结构的型式与凸轮型线 的设计上都要 做好设计与研究工作。配气机构要使各气缸都保持 换气 良好的状态 , 使充气系数尽可能的提高 , 按照工 作 的需要 , 可以科学 的开启与关闭进气门和排气 i ' q t , J 。 般四冲程的发动机会使用气 门一 凸轮式的配 气机构 ,由于凸轮式的配气机构有着更可靠的工作
E q u i p me n t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No , 7, 2 0 1 4
浅谈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 改进设计
蒋丽仙
( 江苏省镇江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镇江 2 1 2 0 1 6 )
要: 配气机构是发动机重要的组成 , 配气机构功能要按 照发 动机 各气缸 工作循环 与发 火次序要 求对进、 排 气 门进行
定时开启与 关闭。 发动机动 力和 经济的性能是不是 具有优越性和 可靠性 , 将噪声和振动控制到较低 限度 内, 这都与配气
机 构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 系。配气机构要具备 良好换气性 能和 良好运动 学、 动力 学的性能 , 保持 平稳工作和低振动 , 小
噪 声。本文通过对配气机构的研 究与优化 改进设计 , 将理论与 实际应 用结合 , 为发动机 配保证燃烧室持久的密 封, 随着我 国汽车和发动机技术进步与发展 , 配气机 构也要相应 的提高 ,而配气机构的新技术也得到 了 很大 的发 展空 间[ 2 1 。

配气机构凸轮型线优化设计参考资料

配气机构凸轮型线优化设计参考资料

一、绪论1.1引言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是实现换气过程,即根据气缸的工作次序,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以保证气缸吸入新鲜空气和排除燃烧废气。

一台内燃机的经济性能是否优越,工作是否可靠,噪音与振动能否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常常与其配气机构设计是否合理有密切关系。

设计合理的配气机构应具有良好的换气性能,进气充分,排气彻底,即具有较大的时面值,泵气损失小,配气正时恰当。

与此同时,配气机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工作时运动平稳,振动和噪音较小,不发生强烈的冲击磨损等现象,这就要求配气机构的从动件具有良好的运动加速度变化规律,以及合适的正、负加速度值.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是由凸轮轴驱动的,配气机构的这些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气凸轮的结构。

本文从改进配气凸轮型线设计角度来进行配气机构优化设计研究。

1.2配气凸轮型线设计凸轮机构从动件滚子直接与凸轮轮廓而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利用滚子的滚动以减小因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与磨损,以提高机构的寿命和可靠性。

在设计凸轮型线时首先满足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应保证能获得尽量大的时间断面值,气门开启和关闭要快以求在尽可能小的凸轮转角内气门接近全开位置。

②应保证配气机构各零件所受的冲击和振动尽可能小,以求大得配气机构工作得平稳性和可靠性。

为满足以上从动件的设计要求,一条良好的凸轮型线应能保证:①适宜的配气相位。

使配气相位符合发动机的特性要求,如功率、油耗、怠速及最大功率和扭矩时的转速等,保证配气机构获得尽可能大的时面值或丰满系数,以提高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和降低残余废气系数。

②使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充气性能。

由于发动机的形式不同,需要的气门运动规律也就有所不同。

例如球形燃烧室内燃机希望进气门尽快开启使空气尽早流入;而高速汽油机希望进气开始时缓慢一些,以便更好的利用惯性充气。

③适宜的从动件加速度。

加速度不宜过大或者带突变,加速度曲线应尽可能连续。

4105QB柴油机配气机构的机理分析及优化设计

4105QB柴油机配气机构的机理分析及优化设计

它 与 气 门之
气 门的运 动规律 和 发动机 的配 气相 位
收 稿 日期


配 气机 13
雌 蝮
动机 配 气 的精度 排放水平 等



影 响 到 发 动 机 的动 力 性 能


燃 油 消耗 和
系列 经 济技术 指标
5 原 4 1 0 5 QB 型 柴 油 机 外 特 性

影 响可 靠性


耐 久 性 的 因 素 十分 复 杂
因而 对 配 气 凸 轮及 机 构 的综合优

化研 究非常重 要
口]

数样 机 凸 轮 型 线 设 计 采 用 的 是 高 次 方 型 线


进 气 门下 降段
以 往 的设 计 方 法 是 凭 经 验 提 出
个 设 计方 案


然后 进

缓 冲 段 升 程 为 0 2 14 m


建立 了 可 行 的气 门数学 模 型

多元 影 响 因 素
凸轮型线

采用 非线性 规划 法
对 配 气 凸 轮 型 线 及 摇 臂 机 构提 出 了新 的优 化 设 计 措 施
摇 臂 结 构 ; 优 化设 计

中图分 类号

Tk4 2 3 4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0 9
-
9492
(2 0 0 8 )

造 成 气 门在 工 作 段 落 座

由于 落座 力 大



机 械 设 计 中使 用 的 优 化 设 计 方 法 很 多

内燃机配气机构毕业设计

内燃机配气机构毕业设计

系 (院)
汽车学院
指导教师
陈博士
2010年 4 月 15 日
目录
第一部分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我的汽车工程师之路 前言 1 自我探索 1.1 职业兴趣
1.1.1 自我评估的结果:ECR 1.1.2 职业测评的结果:SRI 1.1.3 职业兴趣探索小结 1.2 职业能力 1.2.1 自我评估的结果:RIC 1.2.2 职业测评的结果:RIS 1.2.3 360度评估结果 1.2.4 职业能力探索小结 1.3 职业价值观 1.3.1 职业价值观测评结果 1.3.2 职业价值观小结 1.4 个性特征 2 了解和分析职业 2.1 世界大背景 2.2 国内汽车行业行情 2.3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3 匹配抉择 3.1 性格与爱好的匹配 3.2 性格与价值取向的匹配 3.3 爱好与价值取向的匹配 3.4 我的职业目标 3.4.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简介 3.4.2 执行路线 4 自我监控和调整
第一部分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我的汽车工程师之路
前言
关于人生发展阶段的论述,孔子曾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职业是一个崇高 而又神圣的词汇,他带给我们荣耀与满足,令我们的一生有所成就,让我们在夕阳映衬白发的 时候有值得骄傲的回忆。
社会型 (S)
喜欢人际交往,具有很好的沟通技能;关注社会问 题,倾向于服务团体;对教育活动等感能力。
1.2.3 360度评估结果
除测评外,采用360度评估的方法,收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通用能力的评价可以全面、客观
地了解有关自己优缺点、能力信息。使用优赛生涯在线提供的360度评估辅助工具,我对自己的
通用能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柴油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概要

柴油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概要

作者简介:朱坚(197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工作过程。

收稿日期:2005-05-22柴油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朱坚1,卢松卓2,马长慧2,张福根1,冯冠东1(11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1摘要:通过建立一台六缸涡轮增压柴油机的AVL 2BOO ST 数值计算模型,比较了三种新凸轮型线和配气定时,经过优化分析,选取了在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方面综合占有优势的,确定为优选方案,以此进行配气机构优化设计。

关键词:柴油机;配气机构;凸轮;AVL 2BOO ST中图分类号:T K 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5X (200503-0018-03前言当今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程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在设计阶段预测发动机的稳态性能,而且还可分析成型发动机的热力学过程。

尤其是后者,如果应用得当,可通过模拟获取到以往用复杂而且昂贵的技术手段才能测量到的数据。

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内燃机运转的可靠性、振动和噪声,并影响内燃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等基本性能。

在配气机构中凸轮型线和配气定时是其主要的参数。

本文利用AVL 2BOO ST 进行配气机构优化设计的模拟计算。

AVL 2BOO ST 是为建立整台发动机模型而开发的一套一维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模拟程序,可模拟包括燃烧在内的所有的循环。

是一个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发动机稳态和瞬态性能分析软件。

1模型的建立图1为一个六缸增压直喷柴油机的BOO ST 计算模型,其结构参数以原机实际值输入,包括各管的直径、长度,燃烧室的结构参数及配气机构参数等;其初始化设置的参数均为原机的试验数据,包括空燃比、增压比、进排气初始温度、单循环喷油量等(模型中的M P 为测量点,主要测量各管的压力、温度、流量、流速等。

BOO ST 中缸内压力的计算是基于能量守恒第一定律,在BOO ST 中燃烧放热率可以通过T ab le 、V ibe Functi on 、V ibe Tw o Zone 、Doub le V ibe Func 2ti on 等方程计算,在此模型中燃烧放热率计算选择单维伯函数(V ibe Functi on图1六缸增压直喷柴油机BOO ST 模型图2中(a 、(b 为模型在转速分别为2200rm in (标定点、1300r m in (扭矩点时外特性工况下示功图,将其计算值和原机实测值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看出计算值和试验值已相当接近,我们还检验了低速时的示功图,以及燃油消耗率,进气流量,有效扭矩,涡前、涡后排温等都与实测值相当吻合,因此此计算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此发动机的性能。

内燃机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改进应用

内燃机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改进应用
数字化、仿真技术将在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和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绿色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绿色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燃机零部件 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连杆结构设计方法及案例
设计方法
连杆结构设计需考虑受力情况、材料 选择、加工工艺等因素,采用拓扑优 化、形状优化等方法进行轻量化设计 ,提高连杆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
案例
某型柴油机连杆采用高强度钢材料, 通过优化杆身截面形状和大小头结构 ,实现了连杆的轻量化设计,降低了 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
曲轴结构设计方法及案例
内燃机零部件的 结构设计及优化 改进应用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引言 • 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基础 • 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方法及案例 • 优化改进技术在内燃机零部件中
应用 • 实验验证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及优化改进的重要性,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费用。
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轻量化、高效化、智能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燃机零部件将朝着轻量化 、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将为内燃机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 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深入应用
设计方法
曲轴结构设计需考虑受力情况、平衡性、材料选择等因素, 采用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等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曲轴 的强度和刚度。

当代发展前景下内燃机结构设计优化改进设想

当代发展前景下内燃机结构设计优化改进设想

•6•内燃机与配件当代发展前景下内燃机结构设计优化改进设想于彦良(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2160 )摘要:内燃机在汽车、机械、船舶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交通运输、工业、农业,乃至于国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为应对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新的需求,如何通过推进内燃机的结构设计,通过科学的优化方案最大限度地挖掘 内燃机的潜力,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目前内燃机结构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理论的应 用情况和进展,对在当代发展前景下内燃机结构设计优化改进设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内燃机;优化设计;复杂系统;基本参数;模糊优化0引言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科学技术的期望值也不同。

内燃机是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以其简单、经济的特性 快速取代了蒸气机,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动力革 命。

随后,通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其优越的性能使其迅 速在各个领域发挥起了重要作用,内燃机已经成为现代 最主要的动力提供器械,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随着历史 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内燃机的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达到 经济型、舒适性、美观性的需求。

新的技术不断被推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优化内燃机的性能。

由此也提出了对内 燃机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改进要求。

目前,各个国家都投 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试图在内燃机结构设计中 寻找到最合理的优化改进方案,从而取得相关领域中的 前沿地位。

1内燃机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分析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引入气缸内燃烧,再通 过燃气膨胀,推动活塞、曲柄-连杆机构,从而输出机械功 的热力发动机,通常包括有柴油机、汽油机和煤气机等,是目前人类掌握的热效率最高的移动动力机械,在农业、工业、国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中都处于重要地位。

从内燃 机诞生之日起,它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对社会能源资料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问 题。

内燃机的优化设计与控制

内燃机的优化设计与控制

内燃机的优化设计与控制内燃机是一种常见的动力系统,它利用燃料在缸内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机车、汽车、飞机等设备运转。

然而,内燃机也具有一些缺点,如排放废气过多、燃油消耗率高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内燃机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一、内燃机的优化设计1. 燃烧室设计内燃机的燃烧室是燃料燃烧的地方,燃烧室的结构和形状对内燃机的性能影响很大。

目前常用的燃烧室结构有亥姆霍兹式、燃烧室壳式、跨通道式等。

其中,亥姆霍兹式燃烧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噪音和排放;燃烧室壳式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功率和效率;跨通道式燃烧室可以改善燃烧室内的气流,增加燃烧效率。

2. 混合气策略设计混合气策略是指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方式和比例,它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

目前常用的混合气策略有直喷式、预混式等。

其中,直喷式可以使燃料和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和节能性;预混式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噪音,但燃烧效率较低。

3. 进气道和排气道设计进气道和排气道是内燃机直接与外界联系的管道,它们的设计对内燃机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进气道的设计应使空气能够流过燃烧室,从而充分混合燃料;排气道的设计应使废气排出顺畅,从而降低排放和噪音。

二、内燃机的控制1. 点火系统控制点火系统控制是指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的大小,从而实现燃烧的控制。

点火时机可以根据负荷和转速等参数自动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率和节能效果;点火能量的大小可以根据燃料种类和性质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点火效果和燃烧效率。

2. 燃油喷射系统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控制是指控制燃料喷射的时间、压力和数量,从而实现燃料的控制。

燃油喷射时间可以根据负荷和转速等参数自动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率和节能效果;燃油喷射压力和数量可以根据燃料喷射位置和喷射方式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混合气策略和燃烧效率。

3. 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是指对废气进行控制和处理,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目前常用的排放控制技术有三元催化器、氧传感器、再循环排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摘要:配气机构作为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内燃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排放性能及工作的可靠性、耐久性。

随着内燃机高功率、高速化,人们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在高速运行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平稳、可靠地工作,因而对其配气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配气凸轮型线是配气机构的核心部分,配气凸轮型线设计是配气机构优化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内燃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凸轮型线Abstrack:The valve train is one of z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in a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hether the performance, emissions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as well as affec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wear performances of the whole engine. Along with the requestsof the engine’s high power, super-speed,people demand a higher index. That is, when the engine runs under a high speed, it can still work steadily and dependably, which demand that the valve train system should have a high performance. Cam profile is the hard coreof the valve train, which desig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arry out valve train optimal design.Key words: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V alve train,Optimization design,Cam profile1.绪言当前,世界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是能源和环境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内燃机是目前热效率最高的热力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和部门,它所发出的功率占全世界所有动力装置总功率的90%左右,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内燃机因其特有的优势仍将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是实现换气过程,即根据气缸的工作次序,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以保证气缸吸入新鲜空气和排除燃烧废气。

一台内燃机的经济性能是否优越,工作是否可靠,噪音与振动能否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常常与其配气机构设计是否合理有密切关系。

配气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弹性振动,一般不能将配气机构看作绝对刚体来考虑。

在考虑构件弹性变形情况下,计算气门及其传动构件的真实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动力学计算,是根据作用在弹性系统中各构件上力的平衡关系,考虑系统中的阻尼、间隙、脱离、落座等各种因素,建立气门运动微分方程来求解一定转速下气门的真实运动情况。

在高速发动机中,气门弹簧颤振常常会造成系统脱离、噪声及弹簧断裂等问题。

多质量动力计算将气门弹簧考虑到质量弹性系统中去,这为深入地研究配气机构的运动,设计良好的凸轮廓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为了进行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需将配气机构作必要的简化,建立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简化模型必须选择恰当,才能获得可靠的计算结果。

可以将配气机构看作是一组无重量的弹簧和集中质量相互联系组成的系统。

在简化过程中,可以把位于挺柱一侧的构件质量和刚度转换到气门一侧。

2.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计算通常采用单自由度或多自由度的质量一弹簧模型。

从理论上说多自由度模型比较精确,但在实际计算中工作量太大,而且某些系数很难精确测定;而单自由度模型由于刚度阻尼等参数容易获得,分析气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规律比较合适,而且单质量模型的方程也比较简单。

这里详细分析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计算方法。

配气机构单自由度模型,将气门的运动简化成一个集中质量M 的运述,M 包含有气门质量以及其它传动零件换算到气门处的质量。

结合图示的下置式配气机构结构形式,有:22221/3//M M M M M M L M L =+++++气门弹簧盘+卡块气门弹簧摇臂推杆挺柱(2-1)图(1)M 的一端通过刚度为C 的气门弹簧与气缸盖相连,而另一端联结一假想的刚度为C 的“弹簧”,此“弹簧”的上端则由“当量凸轮”直接控制。

由公式(2-1)可以推出,气门的运动规律与挺柱运动规律之伺的关系。

这里假设作用在集中质量M 上的外力总和为F ,则 22/F ma Md y dt ==式中M 为集中质量,山为凸轮转角速度,外力F 包括:① 配气机构弹性恢复力h F CJ =② 气门弹簧的弹力"()t F C y =-⋅∂结合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分析系统脱离、气门落座、气门反跳等情况。

明确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

3.参数设置配气机构计算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包括结构参数,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还有单元的刚度、质量及阻尼等参数。

结构参数由图纸即可查到。

边界条件由发动机的特性获得。

刚度、质量等参数需要通过三维模型及有限元软件分析获得,也可以通过实测方法获得。

阻尼参数一般根据TYCON 软件参数推荐值选取28。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相关单元质量及刚度参数获得方法。

配气机构实验方法1)配气机构动态测试建立配气机构动态性能测试平台,进行发动机配气机构动态性能测试,对采集到的动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分析配气机构的工作特性3slH551。

配气机构动态性能测试包括配气机构气门加速度信号、位移信号、瞬时转速和上止点信号的采集,也包括采集发动机的一些稳态参数,如压力和温度等。

配气机构动态测试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配气机构的动态信号,以分析配气机构的工作状态。

为了真实地了解配气机构的性能,需要知道的参数有气门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动态信号。

由于发动机内部空间的大小因素及考虑到传感器的布置问题,可以只测量加速度、速度、位移中的加速度和位移信号或者其中一种。

而速度则可以通过加速度或位移通过微分或积分得到。

转角编码器则是用来测量发动机曲轴的瞬时转速及确定上止信号.2)配气机构受力测试测试配气机构相关部件的受力,分析配气机构受力情况,与模拟进行对比,验证配气机构模拟计算的有效性。

根据配气机构的结构,选取配气机构中相关部件,如推杆、摇臂等在其相应的部件粘贴应变片,先进行标定,然后进行台架测试,通过测量应变来确 部件受力情况。

3)发动机台架功率及可靠性试验在凸轮型线改进设计、试制完成以后,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发动机性能可靠性试验。

进行总功率试验,考察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是否达到设计值标准,若不够想,则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一些调整。

在对配气相位做细微调整的同时,又对气管等对充气性能有影响的部位做了适当的修改。

保证总功率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在总功率试验后,进行发动机耐久性考核,考察配气机构性能的稳定性,作平稳性,以及主要摩擦副凸轮与挺柱的磨损情况是否正常。

配气机构动态性能测试和配气机构受力测试分别从不同角度通过试验的方验证模拟计算模型及计算的有效性,主要用于设计过程中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及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及可靠性试验则是用于设计完成时,总体评价和考核的。

4.总结通过配气机构的模拟计算及实验测试,在配气机构计算和测试本身以及模拟计算和实验测试方法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结论和经验:)l配气机构进气部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原进气凸轮型线方案下,进气部分气门升程丰满系数不高;凸轮与挺柱间最大接触应力略有超过凸轮与挺柱材料允许的接触应力范围;凸轮与挺柱间油膜润滑系数在理想的范围内,润滑效果较好:气门落座平稳无反跳,弹簧无并圈现象.由此可见,进气部分比较合理,从性能优化角度来看,充气性能有待提高,并且凸轮与挺柱间接触应力有待降低,需要通过配气凸轮型线改进设计来实现。

2)排气部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原排气凸轮型线方案下,排气部分气门升程丰满系数也不高;凸轮与挺柱间最大接触应力超过材料允许的范围;凸轮与挺柱间油膜润滑系数不在理想范围之内,润滑效果不好;气门落座平稳无反跳,弹簧无并圈现象。

由此可见,从性能优化角度来看,气门升程丰满系数有待提高,凸轮与挺柱间接触应力和润滑效果有待改善,需要通过配气凸轮型线改进设计来实现。

3)进行配气凸轮型线改进设计,分析了配气凸轮型线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趋势,并提出了优化的进、排气凸轮型线方案,在新的型线方案下,进气部分在凸轮与挺柱接触应力方面、凸轮与挺柱油膜润滑效果方面均在理想范围,进气部分综合性能好:排气部分在新的型线方案下,凸轮与挺柱间接触应力及润滑有较好的改善,排气部分综合性能较好。

4)由配气机构受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测试部件受力计算与试验测试具有一致性。

配气机构受力测试实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的有效性和配气凸轮型线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5)配气机构模拟计算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配气机构模拟计算方法在获取准确的结构参数及边界条件前提下,是进行配气机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1】许道延、丁贤华.高速柴油机概念设计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马乔林.我国车用柴油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柴油机,1998【3】徐其龙,影响柴油机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小型内燃机,1995【4】翟爽.高速柴油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方法与配气凸轮型线设计软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沏南大学,2002【5】廖晓山.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6】马永有,黄亚宇,初学丰.内燃机配气机构凸轮型线设计方法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1999 【7】杨小华,俞水良,胡青,冯迎霞.柴油机高次方配气凸轮型线的动力学优化设计.机电工程技术,2004【8】赵冬青,苏铁熊,赵振锋,孟继祖.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车用发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