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许丰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许丰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许丰伟1.1、2、3:烟台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山东烟台 264000;1.2:泰安市口腔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不同肿瘤的构成比例。

方法:选取2014年5~2015年5我院诊治的患者47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研究,采用自拟问卷对患者一般资料调查,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

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在41~50岁以及51~60岁,分别为23.41%和25.5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病部位相对较多,如:口腔部位、三腺体、唇部、颌骨、面部以及颈部等,其中以口腔部位舌部及面部发病率最高,占10.64%;其中上皮源性肿瘤43例,占91.50%,间叶源性肿瘤2例,占4.25%,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例,占4.25%。

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相对较大,且多数患者在口腔部位发病,其中鳞状细胞癌和上皮源性肿瘤占肿瘤发病率首位。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3-114-011 引言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67%,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

由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类型较多,位置也相对比较特殊,患者发病后位置更加复杂,导致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临床上研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不同肿瘤的构成比例。

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7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0~75岁,入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
缺点: 受检X线量较高 空间分辨率欠佳;对骨的细微结构变化不如X线平片;窗技术;重建图像技术;三维CT
磁共振成像(me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超导磁体装置,解剖学剖面成象 骨 肌 特点: 显示软组织的病变特别好 充分显示病变的全貌及立体定位 与CT比较,不用造影剂增强即能显示肌,血管,以及肿瘤的浸润范围 无电离辐射,对人体基本无害 没有骨伪影,对软组织肿瘤诊断价值高 缺点: 检查时间长 不能显示肿瘤的钙化灶及骨破坏
淋巴管造影 瘤(窦)腔造影
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struction)
可协助决定肿瘤的性质,范围
为治疗提供参考
造影检查: 涎腺造影 颈动脉造影
02
01
03
04
05
计算机体层扫描摄片(Computedtomography, CT)
与X线片相比的优点:
图像清晰,层面连续,便于判断病损的部位,范围,破坏性质等;可借造影剂增强以显现某些软组织结构(肌,血管等)的不同;密度变化,判断病变累及范围大小,性质,有重要诊治价值;对颌面深部肿瘤的诊治价值高;对颅脑是否侵犯,肺部,LN是否转移有诊断意义
01
晚期骨肉瘤病人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03
恶性肿瘤的病员常有血沉加速,粘蛋白高
02
综合治疗 依肿瘤性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身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叫量体裁衣(custom made). 一,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 外科治疗为主: 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如恶变,应扩大切除范围 良性肿瘤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若有恶变,应按恶性肿瘤进一步处理.
谢谢! 全国抗肿瘤转移指导中心http/?wai、、

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肿瘤

➢ 结外型:发生于牙龈、腭、颊、口咽、颌骨等(早期为单发)
➢ 结内型:发生于全身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最好发
恶性淋巴瘤常见临床表现
➢ 结内型:多数区域淋巴结肿大,质中硬,活动,有弹性,皮 肤正常,无压痛;以后融合成团,固定。
➢ 结外型:常单发,表现多样(炎症、坏死、肿块) ➢ 生长过程中相应症状:出血、疼痛、乏力、肝脾肿大等 ➢ 转移:淋巴管扩散,进入血液→淋巴性白血病
周间隙增宽,如患者伴有疼痛不 适等症状时应予高度警惕。
骨源性肉瘤的基本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手术须行大块根治性切除,特别是强调器官切除的概念,以避免因 管道或腔隙传播而导致局部复发。
➢ 对骨源性肉瘤的区域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处理原则与软组织肉瘤基 本相同。
➢ 鉴于骨源性肉瘤具有远处转移的特点,近年来在长骨骨肉瘤加用术 前后化疗者愈来愈多,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长骨骨肉瘤加 用化疗后,可使生存率从20%提高到60%;对已有广泛肺转移者也 有明显缓解作用。
(一)解剖分区
唇 1.上唇,唇红表面 2.下唇,唇红表面 3.口角 口腔 1.颊黏膜 (1)上下唇内侧黏膜 (2)颊黏膜表面 (3)磨牙后区 (4)上下龈颊沟 2.上牙龈 3.下牙龈 4.硬腭
5.舌 (1)轮廓状乳头前的舌背部和舌侧缘 (舌前2/3 (2)舌腹部 6.口底
(二)临床分类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T0——原发灶隐匿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肿瘤最大直径>2cm,≤4cm T3——肿瘤最大直径>4cm T4a——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唇)肿瘤侵犯穿破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即颏或鼻 (口腔)肿瘤侵犯邻近结构[例如,穿破骨皮质,侵入深部舌外肌(如颏舌肌、舌骨 舌肌、腭舌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T4b——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肿瘤侵犯咀嚼肌间隙、翼板或颅底和(或)包绕颈内动脉

14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的开题报告

14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的开题报告

14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的开题报

Introduction: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所具有的良性肿瘤的特点不同,具有快速恶性转化和扩散的特点,且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

国内外研究显示,目前发病率已经呈上升趋势,因此对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Objective: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4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究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Methods:
本研究将选取国内外多个医院的14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并统计临床资料、病理检查报告以及病理组织学资料等信息,对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Results:
通过对14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析,发现其病理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肿块、溃疡、出血等症状,且该疾病的发病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应根据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Conclusion:
本研究阐明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也提醒
人们在生活中应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肿瘤
• 淋巴管畸形(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微囊型(毛细管型及海绵型):口腔粘膜呈 现小疱样黄色、白色突起。常同时存在红 色小突起。造成口腔颌面软组织显著肥大 畸形。如巨舌症。 大囊型(囊肿型或囊状水瘤):多发于侧颈 部。多房囊性,内含淋巴液。并发症可致 命。 淋巴管瘤的诊断、治疗 手术治疗
概论
• 三、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 生长较快,边界不清、浸润生长,常有局 部症状,易发生转移,对机体影响大,细 胞分化差。
概论
溃疡:超过2周不愈的口腔溃疡,边缘隆起、 不规则、质地硬、有向周围侵犯或浸润迹 象,基底凹凸不平,面积和深度逐渐扩大 者。
肿块或结节:生长较快,局部疼痛或麻, 表面可形成溃疡,质地硬,呈浸润性生长, 边界不清楚。
概论
• 一、临床流行病学
整体口腔颌面部肿瘤缺乏全国性资料(8/10万), 占全身肿瘤的8~10%。 恶性肿瘤: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6%。 女性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抽烟、饮酒增加,更多参 与男性从事的职业)。 组织来源:牙源性、上皮源性、腺源性为主。 好发部位:口腔粘膜、颌骨、颜面部。 治疗疗效:口腔癌约60~70%(5年生存率)。
概论
• 二、发病原因和条件
外来因素刺激 物理因素:各种射线、口腔内残根等 化学因素:香烟内的一些化学物质 生物因素:口腔卫生情况 营养因素: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内在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 疫因素、遗传因素、基因突变)
概论
• 三、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 缓慢、膨胀性生长,有包膜,边界清楚, 一般无特别症状,生长于重要部位也可危 机生命,细胞分化良好。
下颌骨正中囊肿(median cyst):双侧下颌突正中融 合处,下颌骨中线。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恶性或良性肿瘤。

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对于预防该类肿瘤的恶化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类型、早期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一、常见类型1. 口腔癌口腔癌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口腔癌症的大多数。

常见的亚型包括唇癌、舌癌、颊粘膜癌等。

早期口腔癌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出现溃疡、出血或持续不愈合等异常。

2. 非上皮源性肿瘤除了上皮源性肿瘤外,还有一些非上皮源性肿瘤,如混合性纤维血管瘤、骨母细胞瘤等。

二、早期诊断方法1. 口内检查与临床观察对于怀疑患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是首要的诊断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病变,包括溃疡、肿块等。

2. 活组织检查如果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可疑病变,医生会进一步进行活组织检查。

这通常涉及到刮片检查或活体组织切片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为早期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X光、MRI和CT扫描等技术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展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

三、治疗策略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周围正常组织功能。

对于早期诊断的肿瘤,手术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与手术联合使用,以杀灭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

它也可以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使用抗癌药物来控制和减小肿瘤。

它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与手术或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新选择。

靶向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御癌细胞。

该方法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并逐渐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

四、预防措施1. 戒断不健康生活习惯吸烟和酗酒是口腔颌面部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2 0 l 7 2

l 4

7 4

3 5
5 1
Hale Waihona Puke l 3 3 2 l2 1 1 5

8 3 2. 5 l .3 10
2. 4 9

恶性黑色素瘤
其 它





2. 0 2
1 47 .
合计
3 2
2 3
已发 表 论 文 1 0篇 。
收 稿 日期 :0 90 —4 2 0 —21
损, 影响外 形和 功能 。为保持 术后一 定 的生存质量 ,
2 期
路洪 波: 老年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的临床分析
1l 5
许多患者需作 同期修复手术 , 增加 了手术创伤和手
术时 间 , 对术 后 机 体恢 复 有 一 定 影 响 。权 衡 手术 条 件, 合理 制 订 手 术 措 施 , 根 据 老 年 患 者 的 生 理 特 应 点 、 理诊 断 , 循肿瘤 外 科治疗 原则 , 体弱 的 中 、 病 遵 对 晚期患 者多 采用 减量手 术 或分期 手术 , 病灶 切 除后 ,
停 死亡 l 。 例
表 1 1 6例 口腔 颌面 部恶性 肿瘤类 型及发 病部 位分布 ( ) 3
肿 瘤类 型 鳞 状细 胞 癌 腺 源性 癌 恶 性 淋 巴瘤


3 2
眼 口底 颊 唇 腭 腮 腺 上 颌 窦 颌 下 腺 颈 部 其 它 合 计 构 成 比 ( %)
1 9
1 5

1 4




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有哪些症状表现?手术切除需要注意什么?

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有哪些症状表现?手术切除需要注意什么?

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有哪些症状表现?手术切除需要注意什么?一、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好发部位有哪些?1.口腔黏膜:包括舌、唇、颊黏膜等,口腔黏膜肿瘤是口腔肿瘤的主要类型之一。

2.舌:舌体和舌根是口腔内最常见的发生肿瘤的部位。

3.颌骨:包括上颌骨(上颌)、下颌骨(下颌)等,颌骨肿瘤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4.牙龈:牙龈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生部位,其中包括牙龈肉瘤等。

5.腭:包括硬腭和软腭,肿瘤可以发生在这些区域。

6.颊部:包括颊黏膜以及颊部软组织,也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生的常见部位。

7.唇:包括上唇和下唇,唇部也是口腔肿瘤的常见发生地点。

8.口底:位于舌的下方,口底区域也是口腔肿瘤的发生部位之一。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发生部位,口腔颌面部的肿瘤种类繁多,涉及的组织和结构也很复杂。

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例如息肉、囊肿等,也可以是恶性的,如口腔癌。

二、得了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症状可以因肿瘤的类型、位置和阶段而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症状表现:1.口腔溃疡或疼痛:口腔内溃疡、疼痛或不适感可能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症状。

2.出血:不明原因的口腔出血可能是口腔肿瘤的症状之一。

3.肿块或肿胀:在口腔、颊部、颚骨等区域可以触及到的肿块或肿胀。

4.牙齿松动:肿瘤的增长可能导致邻近牙齿的松动感或牙齿位置的改变。

5.吞咽困难:如果肿瘤影响到口腔或咽喉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6.语言困难:肿瘤位于舌或口腔其他部位可能影响言语能力。

7.颌骨疼痛:如果颌骨受到侵犯,可能引起颌骨疼痛。

8.耳痛:肿瘤影响到颌骨或邻近神经可能引起耳痛。

9.咀嚼困难:肿瘤的存在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障碍。

10.颈部淋巴结肿大:颌面部肿瘤恶性变化时,周围淋巴结可能会肿大。

这些症状可能不一定都表示口腔颌面部肿瘤,但如果您注意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尤其是持续存在的情况,建议尽早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管理非常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6T13:39:28.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时静1 范绪2(通讯作者)阮艳1 于兆晨1 [导读] 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1 病理科2 300211 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及探究。

方法:选取8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在41岁-60岁范围内;发病的部位常见于口腔以及唾液腺、颌骨;在病理分型中,较为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恶性淋巴癌、粘液表皮样癌。

结论: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常见的病理理性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应引起广泛重视度。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及探究作为构成全身恶性肿瘤的一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其发病的部位较为特殊,并且类型多样,因此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度。

伴随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当前国内外也在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

本研究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病理展开深入的分析,作出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类的标准为:参考UICC 2002年临床TNM实施,同时根据WHO 2005年相关的唾液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以及参照WHO 2002年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标准展开[1]。

8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2岁-75岁范围内,平均(55.6±1.2)岁。

1.2研究方法针对80例患者的年龄实施分类,共分成7各年龄段:低于20岁、21岁-30岁之间、31岁-40岁之间、41岁-50岁之间、51岁-60岁之间以及61岁-70岁之间、大于71岁,对于每一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比例进行统计。

针对80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和比例进行统计,具体为:口腔处,即包含舌、牙龈、口咽部、颊和腭部;大唾液腺,即包含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颈部、面部以及颌骨、唇部位;针对8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布比例进行统计,即包含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腺癌、转移癌和恶性混合癌、恶性淋巴癌。

2结果
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各年龄段发病情况具体如下:低于20岁患者2例(2.50%),21岁-30岁患者有4例(5.00%),31岁-40岁患者有6例(7.50%),41岁-50岁患者有26例(32.50%),51岁-60岁患者有28例(35.00%),61岁-70岁患者有10例(12.50%),71岁以上患者有4例(5.00%)。

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41岁-50岁以及51岁-60岁之间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比例为67.50%。

2.2患者发病部位情况患者的发病部位情况具体如下:口腔部位(32例)中,发病于舌部8例(10.00%),牙龈部6例(7.50%),颊部7例(8.75%),口咽部8例(10.00%),腭部5例(6.25%);大唾液腺(20例)中,发病于舌下腺10例(12.50%),腮腺6例(7.50%),下颌下腺4例(5.00%);发病于颌骨16例(20.00%);发病于面部、唇部、颈部各4例(5.00%)。

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发部位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次之。

2.3患者病理分部类型情况 80例患者的病理分部类型情况具体如下: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37.50%),恶性淋巴癌患者19例(2
3.75%),粘液表皮样癌患者8例(10.00%),腺样囊性癌患者6例(7.50%),基底细胞癌患者5例(6.25%),腺癌患者5例(6.25%),恶性混合癌患者4例(5.00%),转移癌患者3例(3.75%)。

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病理类型居多,其次为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

3讨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于发病以后,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出血、溃疡等。

在当下国内外进行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研究中仍然缺少重要的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本研究旨在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关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60岁年龄段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基于此,需要临床针对此年龄段患者加强筛查,在发现病灶以后迅速实施有效举措进行治疗。

根据发病的部位显示,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中发病率较高。

同时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诊断期间需要提升重视度,防止产生漏诊、误诊情况,应该做好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采取尽早治疗,将疗效提升[2]。

目前有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举措为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予以患者综合疗法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有效的将生存时间得到延长。

在综合治疗期间,应该着重掌握几项内容:首先,遵循整体性原则,即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很难或者不能够得到根除及治愈,应该以整体性原则对待;其次,为最佳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类型,实施详细的分类,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后,为相互联系原则,即术前、术后放、化疗几个环节之间存在严密的联系性,应实施动态跟踪治疗举措,显示出治疗的整体性[3]。

在目前虽然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治愈率,但是还需要大大提升防范此疾病的意识,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度,并且提升居民对于此疾病的认知,良好的防控此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获得了有关的发病特点,得以为临床实践诊断以及治疗等提供指导。

通过严格的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采取最佳的方案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伴随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及发展,有关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防控及治疗工作会得到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田海锁,王东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8(14):60-61.
[2]刘鑫灿.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8):75-76.
[3]杨晓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29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02):64-66.
[4]赵全刚.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22):79-81. 通讯作者:范绪,男,医学硕士,天津,研究方向:肿瘤病理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