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型的中耳炎

合集下载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症见耳部持续性隐隐疼痛,听力下降,耳鸣。

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会变成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很难治愈,常会导致耳聋。

中医将中耳炎为“耳脓”“耳疳”,认为本病是由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

治疗时,有虚实之分。

实证表现为耳内胀闷,耳痛耳鸣,面色红赤,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虚证表现为耳道流出脓色清稀,耳聋耳鸣,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四肢乏力。

方一王氏二陈汤加味【主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病程2周~1个月,病程较短,耳膜内陷不明显,光锥可部分存在。

鼓膜可呈琥珀色,声导抗示'B'或'C'型,抽出液清淡,苔薄黄或薄白。

治宜清热疏风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6g,白芥子6g,茯苓10g,枳壳10g,白僵蚕10g,浙贝母10g,桔梗6g,石菖蒲6g,生甘草6g。

偏于风热合银翘散加减;偏于风寒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期】:病程1~3个月,耳膜内陷明显,光锥消失,声导抗示多为“B'型,苔腻或黄或白。

治宜健脾利湿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茯苓10g,桔梗10g,石菖蒲6g,枳壳10g,白僵蚕10g,薏苡仁30g,生甘草6g。

抽出液黏稠可加竹茹10g;苔黄加金银花15g、黄芩10g;苔白加白术10g、炒扁豆10g。

【后期】:病程>3个月,耳膜内陷,并有干燥状,锤骨外突明显,苔薄偏干。

治宜温肾涤痰。

基本方:制附子10g,半夏6g,白芥子6g,茯苓10g,熟地黄15g, 山茱萸12g,山药12 g,桔梗6g,枸杞子12g,生甘草6g。

【用法】:分期治疗,水煎服,日一剂。

10日为1个疗程。

【编按】:所用方为王氏二陈汤出自《外科症治全生集》﹐由半夏、陈皮、白芥子组成,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必用之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

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中耳炎的食疗偏方,希望大家喜欢。

中耳炎的症状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

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症状,属于“耳疳”、“耳闭”、“耳脓”等范畴。

本病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引致鼓膜穿孔,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徐慧贤强调,治疗中耳炎要以健脾化湿、清肝泻火为原则,同时要注意补肾益气,做到标本兼治。

偏方释疑偏方一:参须京菖茶参须3克,石菖蒲3克,绿茶3克。

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以味淡为度。

此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充耳的作用,能够缓解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咽鼓管长期堵塞及耳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偏方二:柿子饼粥柿子饼2~3枚,大米150克。

将柿子饼洗净、切粒,大米淘洗干净备用。

待水煮沸后,把柿子饼粒及大米倒入其中,煮1~2小时即可食用。

此方具有燥湿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可减少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浆液渗出。

但胃寒者忌服,勿与螃蟹同食。

偏方三:槐花杭菊饮槐花3克,杭白菊3克。

把槐花和菊花用暖水稍冲洗后,再放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待香味渗出后即可饮用。

此方具有平肝泻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属于里实热证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致的耳部剧烈疼痛、穿孔流脓有辅助疗效。

如果患者自觉耳中疼痛难耐,可将杭白菊换成野菊花,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偏方四:赤小豆冬瓜汤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

冬瓜去皮切成块;赤小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瓦煲注入适量清水,放入冬瓜和赤小豆,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利湿、凉血解毒、利尿消肿及消炎之功效,适合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内使用。

偏方五:眉豆煲饭眉豆60克,大米120克。

将眉豆及大米洗净,再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熟透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益气、除湿利尿的作用,可以减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性渗出。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辨证施治中医耳鼻喉科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学科,其辨证施治的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耳鼻喉科是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

一、中医对耳鼻喉生理病理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耳为肾之窍,心寄窍于耳,肝胆经循行于耳;鼻为肺之窍,与脾胃也关系密切;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又为诸经循行交会之处。

肾开窍于耳,肾中精气充盈,则耳聪目明。

若肾精亏损,可导致耳鸣、耳聋等病症。

心主血脉,耳部的血液供应依赖于心的功能正常。

心火旺时,可能出现耳部红肿疼痛。

肝胆经循行于耳,肝胆湿热或肝气郁结,都可能引起耳部的不适。

鼻为肺之窍,肺气宣降正常,则鼻窍通利。

肺气不足或外邪袭肺,可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可影响鼻的营养供应,出现鼻干、嗅觉减退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咽喉的健康。

肺阴不足或胃火上炎,均可导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病症。

二、辨证方法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在耳鼻喉科中,通过对症状的分析,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表里部位、寒热性质和虚实程度。

如急性咽炎,起病急,咽喉红肿疼痛明显,多属实证、热证;而慢性咽炎,病程长,咽喉干痒、隐痛,多属虚证、寒证。

2、脏腑辨证根据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进行脏腑辨证。

如耳鸣、耳聋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多为肾精不足;鼻塞、流涕伴咳嗽、咳痰,多为肺气不利;咽喉肿痛伴口臭、便秘,多为胃火炽盛。

3、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也会导致耳鼻喉疾病。

如鼻出血,血色鲜红,量多,多为血热妄行;耳内流脓,质地稠厚,多为湿热蕴结,阻碍气血运行。

4、六经辨证六经辨证常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如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可归属太阳病;少阳病也可能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与耳鼻喉相关的症状。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导致的疾病,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中耳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辨证论治。

以下将介绍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1. 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寒邪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鸣、耳聋、耳痛、发热、流脓等。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苍白,脉象偏缓,并伴有寒冷症状。

治疗方法为温散寒邪、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如苍耳子、白芷、小儿豉豆、当归等。

2. 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风热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痛、耳鸣、耳聋、发热等。

中医认为,风热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发炎、充血、肿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偏数,并伴有发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常用药物如连翘、银翘、小儿退热颗粒、小檗碱等。

3. 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湿热蕴结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胀满感、疼痛、耳鸣、耳聋、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耳部会导致耳道和鼓膜充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偏滑,并伴有湿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常用药物如黄连、黄柏、白茅根、知母等。

4. 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气滞和血瘀导致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聋、耳痛、耳鸣、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会导致气血不畅,耳道郁阻,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象偏涩,并伴有气滞症状。

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青蒿等。

以上是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的主要类型,每个类型在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上有所不同。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医提倡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

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

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2)以拇指峰反复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以拇、中指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

反复操作1~3分钟。

2.随证加减(1)风热侵袭型:多见于急件中耳炎。

症见初起耳痛较轻。

继而加重,呈跳痛或针刺样痛,婴幼儿则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稍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

④搓擦涌泉100次。

(2)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中耳炎已流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症见耳内疼痛,持续流脓,脓多而稠,有腥臭气,伴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①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揉内劳宫100次,清小肠2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④推下七节骨300次。

(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慢性中耳炎。

症见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时出时止,缠绵不愈,听力减退,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①补肝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

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肝经100次,补肾经300次,揉小天心300次。

(3)按揉风池、外关、三阴交各1分钟。

(4)掐双侧太冲穴各15~20秒。

中药治疗中耳炎

中药治疗中耳炎

中药治疗中耳炎引言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耳腔内。

炎症一般由感染、过敏或阻塞引起,最常见的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药治疗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耳炎的中医理论中耳炎在中医理论上被归类为“耳聋”范畴,主要与肾气虚损、风寒湿毒侵袭耳门有关。

中医认为中耳炎主要见于儿童,因为儿童的肾气尚未充实,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功能尚未成熟。

临床上,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内服药以滋养肾气、祛邪毒为主,外用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内服药物治疗1.肾气滋补类中药:主要包括党参、黄精、淫羊藿等。

这些药物可以滋养肾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解毒消肿类中药:主要包括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药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缓解中耳炎的炎症症状。

3.清热祛湿类中药:主要包括薏苡仁、白术等。

这些药物可清热祛湿,改善中耳炎的湿气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等。

外用药物治疗1.清热解毒类中药外用:主要包括黄连、黄柏等。

将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耳周围。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缓解中耳炎的炎症症状。

2.消肿止痒类中药外用:主要包括石膏、苦参等。

将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耳周围。

这些药物具有消肿止痒、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缓解中耳炎的瘙痒症状。

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注意事项1.中药治疗中耳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中药治疗中耳炎。

3.对中耳炎过敏的患者慎用中药治疗,以免加重炎症。

4.注意饮食调理,忌辛辣、煎炸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结论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健脾利湿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健脾利湿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杂 志 ,2015,44(1):52—57. (收 稿 日期 :2017一O2—13)
汉诺安 药业 有限公司 ),每 日 3—4次外用 。观 察组 在对照组 治疗基 础上给予 中药健 脾利湿 通窍 汤治疗 ,组方 黄芪 30 g、 党参 15 g、白术 l5 g、柴胡 10 g、龙胆 草 6 g、当归 10 g、陈皮 10 辛夷 10 g、茯 苓 15 g、泽 泻 15 g、石 菖蒲 10 g、车前 子 15 g、葛根 15 g。伴 有鼻 咽 不利 、黄 涕 、脓涕 等可 加胆 南 星 、 鱼腥草 ;伴 有鼻塞可加 白芷 、苍 耳子 ;伴有 喷 嚏 、清涕可 加桂 枝 、防风等。水煎服 ,早 晚分 服。治疗 期间 忌食辛 辣刺 激食 物 ,清淡饮 食 ,减 少 烟酒 ,注 意 口腔 卫 生 ,充 足睡 眠 ,不 宜游 泳 。7 d为 1个疗程 ,治疗 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 。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 断疗 效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0版软件分析处理 ,计量数 据 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 ,组 间 比较采 用 t检验 ;计数 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校验。P<0,05为 差 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 3 结 果 3.1 2组 患 者 临床 疗 效 比较 见 表 1。
表 1 2组患者临床疗 效比较 [例 (%)]
健 脾 利 湿 通 窍 汤 治 疗 分 泌 性 中耳炎 的疗效观察
张欣 荣 ,柳 辉 高 ,王 玄
(浙 江 省 宁 波镇 海龙 赛 医 院 ·浙 江 宁波 3152oo)
与 对 照 组 比较 ,△P<0.05
3.2 2组 患者听力恢复 正常时 间和鼓膜 颜 色恢复正 常时 间 比较 见 表 2。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中耳炎是指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得了中耳炎需要积极寻找治疗的方法,现在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验方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治疗的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或者吃药:(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验方治疗:(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

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患上了中耳炎需要知道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同时,知道中耳炎为什么会发生,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也很重要。

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注意怎么预防了,降低中耳炎的发病率了。

近几年来,中耳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着人们的听力,中耳炎病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患中耳炎呢其实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一起来看看。

1、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