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提到智能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物联网和传感器,物联网就是整个的智能网络,传感器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将物联网比作一个人,那传感器就是神经末梢,是全面感知外界的最核心元件。传感器就是将外界的各种信息转换为可测量可计算的电信号,经过设置的程序输出结果,发送指令使各种事物可以不由人控制而只是由外界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行为。

物联网,传感器早已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上至宇宙海洋,下至医学日用,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现在只是智能技术的最初阶段,例如:图像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人类需求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

一、物联网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现在对物联网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都是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领域定义的,我们取几种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参考:

1.英语中“物联网”一词:InternetofThings,可译成物的互联网。

2.2005年ITU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一个具有可识别,可定位的传感网络。

3.经过与无线网络(也含固定网络)连接,使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和对话,人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与对话。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网称为物联网。

4.作者比较赞成一种基于泛网及其多制式、多系统、多终端等综合的物联网的定义——或称为广义物联网。

二、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

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按欧盟专家讲,欧盟发展物联网先于美国,确实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作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北京全球物联网会议上,他们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其目的也是企图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引领世界。

我国在“物联网”的启动和发展上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我国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有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内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

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高潮,江苏省无锡市一马当先率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知名大学云集无锡共同协力发展我国的物联网。

三、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一说到传感器,可能大家就会往小的方面想,在物联网的大概念下,一个泛在的物联网系统,随着参照物的不同,传感器可以是一个“大”的“智能物件”, 它可以是一个机器人、一台机床、一列火车,甚至是一个卫星或太空探测器。物联网关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下面是按应用方式进行的分类。

1.液位传感器:利用流体静力学原理测量液位,是压力传感器的一项重要应用,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供排水、环保等系统和行业的各种介质的液位测量。

2.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量(如速度、压力)的变化转变为电量变化的传感器,适应于速度监测。

3.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可应用在控制、手柄振动和摇晃、仪器仪表、汽车制动启动检测、地震检测、报警系统、玩具、结构物、

环境监视、工程测振、地质勘探、铁路、桥梁、大坝的振动测试与分析,以及鼠标,高层建筑结构动态特性和安全保卫振动侦察上。

4.湿度传感器: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为在基片涂覆感湿材料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湿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适用于湿度监测。

5.气敏传感器:是一种检测特定气体的传感器,适用于一氧化碳气体、瓦斯气体、煤气、氟利昂(R11、R12)、呼气中乙醇、人体口腔口臭的检测等。

6.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

7.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

8.MEMS传感器:包含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硅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两者都是在硅片上生成的微机械电子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

9.红外线传感器: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应用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

10.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

11.遥感传感器:是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用在地表物质探测、遥感飞机上或是人造卫星上。

12.视觉传感器:能从一整幅图像捕获光线数以千计的像素,工业应用包括检验、计量、测量、定向、瑕疵检测和分捡。

虽然,物联网的产业供应链包括传感器和芯片供应商、应用设备提供商、网

络运营及服务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但是,作为“金字塔”的塔座,传感器将会是整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应用的支撑和未来泛在网的支撑,传感器感知了物体的信息,RFID 赋予它电子编码,传感网到物联网的演变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表征。”

0905094128 刘继源

传感器在物联网上的应用讲解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传感器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子课题: 同课题学生姓名: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生姓名沈俊 班组11机电(1)班 学号11020521 指导教师陈晓春 完成日期2013-12-15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引言 (5) 第一章物联网的技术 (6) 1.1物联网的原理 (6) 1.2应用与技术 (6) 第二章物联网的应用架构 (8) 2.1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8) 2.2基于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8) 2.3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9) 第三章无线传感网络 (11) 3.1无线传感网络与物关联网的关系 (11) 3.2无线传感器技术 (12) 3.2.1无线传感器技术的概念 (12) 3.2.2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特点 (12) 第四章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拓展 (14) 第五章传感器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15) 5.1 自动抄表系统的基本原理 (15) 5.2 采集部分的设计 (15) 5.3 智能电网中几种传感器的应用 (16) 5.3.1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16) 5.3.2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17) 5.3.3 零功耗磁敏传感器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传感器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摘要 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泛在网络的RFID电子编码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的应用和未来的支持的支持来检测对象的信息,以演化阶段的事物的特征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用户使用客户端的相应软件登录并连接到服务器,提交用户请求,并进行完成相应的操作。并使产品完全同步的信息流和物流,从而提供一个有效的,快速的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而且显示的显示电路提供恒定的值和预定的大小可以通过键盘设置改变。 在遥控电路安装与机械和远程显示和显示两组条件的一致性得到满足。因此我们认为由于多个远程传感器和电路的设计,而不是重新在自动抄表系统设计的一个新表的设计。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微力传感器和单片机,二是选择抗传感器采集的应该是三加一的磁屏蔽部分防止干扰周围的流浪的精确计算电磁场。本文介绍了事物发展的概念,基本特征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是目前公认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凸显实力的有力手段之一。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无线传感网

物联网的产品应用

物联网的产品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不(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电、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不、治理和操纵。 物联网的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数据处理这4个环节,其中的核心技术要紧包括射频识不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节点治理,智能交互及协同感知和支撑与应用等。下面要紧介绍物联网的核心相关技术。 1.射频识不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自动识不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 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态或移动待识不物体的自动识不,用于对采集点的信息进行“标准化”标识。鉴于RFID技术可实 现无接触的自动识不,全天候、识不穿透能力强、无接触磨损,可同时实现对多个物品的自动识不等诸多特点,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物联网领域,使其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在物联网“识不”信息和近程通讯的层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产品电子代码(EPC)采纳RFID电子标签技术作为载体,大大推动了物联网进展和应用。 2. 传感技术

信息采集是物联网的基础,而目前的信息采集要紧是通过传感器、传感节点和电子标签等方式完成的。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作为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由于其所在的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因此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其感受信息的能力,二是传感器自身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传感器技术在这两方面应当实现进展与突破。将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中能够构成无线自治网络,这种传感器网络技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纳米嵌入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使各类能够嵌入到任何物体的集成化微型传感器协作进行待测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并将这些信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观测者,从而实现“泛在”传感。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节点具有端节点和路由的功能:首先是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其次是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综合本身采集的数据和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转发到其他网关节点。传感节点的好坏会直接阻碍到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转和功能健全。 3. 网络和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实现涉及到近程通讯技术和远程运输技术。近程通讯技术涉及RFID,蓝牙等,远程运输技术涉及互联网的组网、 网关等技术。作为为物联网提供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通道,通过增强现有网络通信技术的专业性与互联功能,以适应物联网低移动性、低数据率的业务需求,实现信息安全且可靠的传送,是当前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点。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要紧包括广域网络通信和近距离通信等两个方面,广域方面要紧包括IP互 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而以iPv6为核心的

物联网传感器word版

浅谈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 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 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 使能”的,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 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 营 运等模式,在内(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环 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 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相 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 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 物联网的RFID、无线传感网、视频探测三者均属于应用于物联网的末端感 知环节,且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和互补性,而且这种协作性和互补性将不仅实现 更为透彻的感知,而且将极大地提高信息感知的准确性。其中传感器技术是现 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 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再指挥人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但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 例如,人总不能利用触觉来感知超过几十甚至上千度的温度吧,而且也不可能 辨别温度的微小变化,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同样,利用电子仪器特别象 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那么计算机类似于人的大脑,而仅 有大脑而没有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官”显然是不足够的,中央处理系统也还需 要它们的“五官”——即传感器。 人的五管是功能非常复杂、灵敏的“传感器”,例如人的触觉是相当灵敏的,它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温度、硬度、轻重及外力的大小,还可以具有电子设备 所不具备的“手感”,例如棉织物的手感,液体的粘稠感等。然而人的五官感 觉大多只能对外界的信息作“定性”感知,而不能作定量感知。而且有许多物 理量人的五官是感觉不到的,例如对磁性就不能感知。视觉可以感知可见光部分,对于频域更加宽的非可见光谱则无法感觉得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光谱, 人类却是“视而不见”。借助温度传感器很容易感知到几百度到几千度的温度,而且要做到1℃的分辨率轻而易举。同样借助红外和紫外线传感器,便可感知到这些不可见光,所以人类才制造出了具有广泛用途的红外夜视仪和X光诊断设备,这些技术在军事、国防及医疗卫生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它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也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方法,对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的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感器技术水平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水平,而且还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科学和国民经

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DOC)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 —读书笔记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学1402班 姓名:杨心 学号: S1407069 日期: 2015.7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课程综述 (3) 第二章. 学习笔记 (6) 2.1心得与体会 (6) 2.2发展与展望 (8) 2.3传感网与物联网应用实例 (10)

摘要 对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这门课程进行的研究综述分析。首先介绍了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起源、国内外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然后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及传感网与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最后给出了物联网成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第一章. 课程综述 通过学习了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这门课程,了解到这课程的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发展前景。传感网的定义为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它的功能在于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而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等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实现了智能化家居系统主要任务。 【关键词】智能家居;ZigBee无线通信;CC253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家居环境的舒适度特别是家居的智能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 系统整体结构 系统主要分五个部分组成,供电部分:供电部分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室内系统部分供电。系统远程通信部分:系统远程通信部分主要是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控制家居设备。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中央控制器接收由各个功能子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数据做出相应的指令。功能子模块:每个功能子模块实现自己特定的功能。系统室内通信部分:系统室内通信部分主要是各功能

子模块与中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选择的无线组网技术是ZigBee无线技术。 2 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中央处理器型号 中央处理器采用CC2530芯片,CC2530所使用的是一个单周期的8051兼容性CPU内核。 2.2 LCD液晶显示屏接口硬件电路 本设计中人机交互界面选择LCD液晶显示屏,采用以ST7920控制芯片的12864。 2.3 温度传感器硬件节点设计 智能家居控制中室内环境的温度是我们进行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采集,将采集到的结果传送到中央处理器,根据当前温度值做出相应的处理,控制空调等设备进行温度的调整。本设计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的采集。DS18B2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2.4 湿度传感器硬件节点设计 智能家居控制中室内环境的湿度同样也是我们进行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湿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湿度的采集,将采集到的结果传送到中央处理器,根据当前湿度值做出相应的处理,控制加湿器进行湿度的调整。本设计湿度传感器模块中采用的湿敏电阻是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技术100强企业名录

智能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中国企业100强企业名录 1-1 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设计、产品的技术研发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1 使用超高频芯片的智能标签产品的高端封装技术及装备研发北京德鑫泉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自主知识产权超高频RFID产品研发天津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3 5.8GHz国标智能电子收费系统SOC芯片产业化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4 应用于智能交通的5.8GHz超高频RFID芯片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 耐高温高压RFID特种标签及石油钻具安全预警物联网系统研发胜利油田胜利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6 RFID芯片组开发西安欣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7 RFID双频智能卡(2.45GHz&13.56MHz)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2 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洪、地质灾害及桥梁、建筑结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天津星通联华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物联网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能源领域能效感知单元芯片)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3 高灵敏度、低功耗TMR磁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4 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气相色谱传感器的研制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5 基于物联网的塔机力矩限制器的研发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6 微型智能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 基于MEMS技术的智能电网电流感知器件开发河南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8 集成化车载毫米波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9 应用于桥梁结构安全检测、监测的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0 QMEMS传感器研发项目陕西麟德惯性电气有限公司 11 高浓度智能化激光气体检测仪研发项目大连艾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2 智能电网用高性能光纤电流/光学电压互感器产品研制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3 物联网MEMS传感器批量制造技术研究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变配电用传感芯片、器件与系统的研制武汉烽火富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研发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1 无线传感器自组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2 传感网网关及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大唐电信(天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 (食品药品企业安全生产)非现场一体化智能监控终端福建锐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4 面向能源计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关键技术研发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5 面向智能家居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佛山市顺德区瑞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6 基于MESH自组网的低功耗可重构核心节点技术及设备研究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提到智能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物联网和传感器,物联网就是整个的智能网络,传感器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将物联网比作一个人,那传感器就是神经末梢,是全面感知外界的最核心元件。传感器就是将外界的各种信息转换为可测量可计算的电信号,经过设置的程序输出结果,发送指令使各种事物可以不由人控制而只是由外界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行为。 物联网,传感器早已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上至宇宙海洋,下至医学日用,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现在只是智能技术的最初阶段,例如:图像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人类需求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 一、物联网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现在对物联网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都是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领域定义的,我们取几种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参考: 1.英语中“物联网”一词:InternetofThings,可译成物的互联网。 2.2005年ITU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一个具有可识别,可定位的传感网络。 3.经过与无线网络(也含固定网络)连接,使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和对话,人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与对话。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网称为物联网。 4.作者比较赞成一种基于泛网及其多制式、多系统、多终端等综合的物联网的定义——或称为广义物联网。 二、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

传感器与物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

传感器与物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 传感器厂商、控制器厂商、设备厂商、生产厂家在考虑自身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设计的时候,往往面对的最多的是控制层种类繁多的总线协议选择和现场设备层接口的选择。如何有效地解决协议之间的兼容性和传感器接口的统一性,成为各大传感器和控制器厂商积极思考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各个工控机、PLC、总线产品厂家林立,现有的总线协议种类繁多,工厂自动化领域主要有:Ethernet、CANopen、Device Net、PROFINET、PROFIBUS-DP、PROFIBUS-FMS 等;过程自动化领域主要有:FoundationFieldbus (FF)、PROFIBUS-PA、P—NET(Process automation Net)等;并且各个协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兼容,这就给客户的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对于客户至上的市场现状来说,无疑不利于工控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的革命势在必行,如何实现多网络、多协议的互联互通、无障碍运行无疑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方向。 Ethernet网络无疑是众望所归,开放的Ethernet是20多年来发展最成功的网络技术,并导致了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各大网络公司、自动化公司(如西门子公司)等的努力,可以预见,象当年PC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一样,Ethernet/IP将会十分迅速地进入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级网络。 目前,工业现场总线正在逐步地转向Ethernet网络,PROFINET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其表现之一,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技术创新,PROFINET为自动化通信领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囊括了诸如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故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点话题,并且,作为跨供应商的技术,可以完全兼容工业以太网和现有的现场总线(如PROFIBUS)技术,保护客户现有投资。但PROFINET只是技术革命的一小步,今后还有漫长的发展道路要走。 以上介绍的是现场总线协议的情况,转向传感器,各个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传感器制造商均有技术实力生产、制造支持总线协议的传感器产品。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与现有的各种总线通讯技术相兼容则是各个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也是今后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设置参数和存储配置数据以便于控制和指示,许多传感器和执行器都已经配备了微处理器系统,并且通过诸如:HART、IO-Link等通讯技术实现了与控制层的点对点访问。 因此,我觉得对于各个传感器供应商来说,不但要制造直接支持通用工业现场总线协议的产品,如:支持CANopen、PROFIBUS-DP、Device Net协议的旋转编码器、线性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温度、流量类测量传感器等;更要不断地研发制造出支持HART以及IO-Link等点对点协议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既有独立的通讯技术,又可以兼容于主流通用的网络架构之中,极大限度地满足了的传感器标准化和商品化的需要。

浅谈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

浅谈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 【摘要】物联网是新兴产业,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智能传感器更是物联网最基础的产业,其技术水平同时也是影响物联网应用普及的关键因素。传感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微型化。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微型化 当资源、环境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时,持久发展,动力何在?加快转型让城市的脉动更为清晰、强劲是唯一的选择。近年来,无锡市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围绕加快产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三大转变”,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初见成效。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有了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 物联网产业就是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市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应用示范作用有效发挥,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四是品牌形象日益彰显。曾荣获科技部“国家物联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无锡作为建设物联网及“感知中国”的示范区,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摇篮和中心,全球物联网产业、资本和创新资源迅速向无锡集聚。随着云计算、应用示范等物联网终端产业的不断完善,位于产业链底层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眼下成为此间物联网产业新宠,据中国研究发展中心数据显示,自2009年无锡获批感知中国中心城市,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内一流传感器研发团队在此成立MEMS公共技术平台以来,已吸引华润、美新半导体等千余传感器企业,成为当地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示范的尖端力量。无锡发展传感器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市场优势、应用优势和产学研联合优势。无锡将是未来几年全国最大的传感器创新基地。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流程等。同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及特点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及特点 什么是传感网 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由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传感网的研究与发展 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起步于20实际90年代末期。从21世纪开始,传感器网络引起了学术界、军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许多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计划。 1、在军事领域: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焦躁开始启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2、在民用领域:美国交通部1995年提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 3、学术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制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计划。 4、我国2004年起有更多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到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去。 一文解析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传感网功能 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 姓名:沙海滨 学号:0907010419 专业年级:测控技术与仪器2009级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 摘要 文章概括地论述了当前IT 界和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物联网和传感器的产生、发展与趋势,阐述了物联网与传感器汇聚所引发的IT 第三次浪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文中提出了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新理念,分析了物联网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出了传感器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系统介绍了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以及其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无线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3) 一物联网的探究 (4)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4) (二)物联网的发展史 (4) (三)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4) (四)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5) 二传感器的探究 (7)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7) (1)电阻式传感器 (7) (2)电容式传感器 (7) (3)电感式传感器 (8) (二)生活中的传感器 (8)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8) (1)微型化 (8) (2)智能化 (9) (3)多功能化 (9) (4)无线网络化 (9) 三结论 (11)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在生活节奏快捷以及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希望通过各类网络的接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面对各种各样海量的信息,不仅需要传感器能捕捉、识别各种物理信息,还需要网络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和管理,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为了这些应对问题,物联 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应运而生。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 纵观全球,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对“物联网”的关注和重视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一物联网的探究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IT界专家认为,物联网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还极大的可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信息技术正处于新一轮重大技术突破的前夜。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曾在2002年断言,IT时代正在从“Computer is the network”(计算机网络)向“Sensor is the network ”(无线传感网络)转变。物联网与传感网络技术已被世界各国当作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是利用感知设备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二)物联网的发展史 1999年MIT Auto-ID Center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考习题目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一、 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没有广泛应用领域有()。 A . 人员定位 B.智能交通 C.智能家居 D.书法绘画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构成不包括下列哪个模块()。 3.4.5.6.7.8.9.大部分传感器的输出是____但通常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的是____因此必须进行____。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数转换 B.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数/模转换 C.因果信号,非因果信号,是/非转换 D.非因果信号,因果信号,非/是转换 10.在环境监测系统中一般不常用到的传感器类型有()。 A.温度传感器 B.速度传感器 C.照度传感器 D.湿度传感器 全国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专业师资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 所在学校: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密封线……………...……….………………………密封

精心整理 11.通常无线传感器络的分析研究方法不包括()。 A.分析方法 B.模拟方法 C.实验方法 D.联想方法 12.一般来说,网络仿真的应用意义不包括()。 A.结果可信度高 B.前期投资成本低 C.使用范围广 D.实时性强 13.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是最低功耗和成本的技术。 A.蓝牙 B.WiFi C.WiMedia D.ZigBee 14.的原因是()。 1.物联网专业与传统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建设的区别? 2.校企合作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中应该怎样开展?DCBCBDCBABDDDDBDACCA 精心整理

十种常见的物联网传感器

十种常见的物联网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 这些装置测量物体或周围区域产生的热量。它们可用于空调、冰箱和类似的环境控制设备。它们也被用于制造业、农业和健康工业。 从制造业到农业,温度传感器几乎可以应用于各种物联网环境。在制造业中,传感器被用来监测机器的温度。在农业中,这些可以用来监测土壤、水和植物的温度。 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式温度检测器和集成电路。 2.湿度传感器 空气中的水汽或湿度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和许多工业过程。因此,监测湿度水平是很重要的。最常用的湿度测量单位是相对湿度(RH)、露点/霜点(D/FPT)和百万分率(PPM)。 3.运动传感器 运动传感器不仅用于安全目的,还用于自动门控制、自动停车系统、自动水槽、干手机、能量管理系统等。您可以在物联网中使用这些传感器,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计算机。Hc-sr501被动红外(PIR)传感器是一种受欢迎的业余运动传感器。 4.气体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毒气体。最常用的传感技术是电化学、光电离和半导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规范的引入,大量的气体传感器可以用来帮助扩展物联网应用中部署的有线和无线连接。 5.烟雾传感器 烟雾探测器在家庭和工业中使用已久。随着物联网的出现,其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和用户友好。此外,在烟雾探测器上添加无线连接可以实现附加功能,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6.压力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被用于物联网系统,以监测由压力信号驱动的系统和设备。当压力范围超过阈值时,设备会提醒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压力传感器也用于智能车辆和飞机,分别确定力和高度。在车辆中,胎压监测系统(TPMS)用于在胎压过低和可能出现不安全驾驶情况时提醒驾驶员。 7.影像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用于数码相机、医学成像系统、夜视设备、热成像设备、雷达、声纳、媒体室和生物测定系统。在零售业中,这些传感器用于监控通过物联网访问商店的客户。在办公室和企业建筑中,它们被用于通过物联网监测员工和活动。 8.加速度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用于智能手机、车辆、飞机和其他应用中,以检测物体的方向、震动、敲击、倾斜、移动、定位、碰撞或振动。不同类型的加速度计包括霍尔效应加速度计、电容式加速度计和压电式加速度计。 9.红外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发出的热量。它们被用于各种物联网项目,包括用于监测血流和血压的医疗保健、用于遥控和其他功能的智能手机、用于检测光线的可穿戴设备、用于监测车辆温度的温度计和盲点检测。 10.接近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在没有任何物理接触的情况下检测到附近物体的存在或不存在。传感器有电容式、光电式、超声波式和磁性传感器等。主要用于对象计数器、过程监控。 在一个典型的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可以收集信息并将其路由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做出决策,并根据感测到的输入向执行器发送相应的命令。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4175838.html,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霍志恒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06期 摘要:传感器技术在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更为突出。但是,由于国内传感器产业化不足的原因,已经不利于物联网的发展和推广。本文概括了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智能家居;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6-0112-02 传感器的发展程度越高,物联网走得越远,是物联网的各项组成部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物联网发展关键在于机器之间的协作,传感器就是其心脏所在。物联网的传感器就是将多个传感科技与软体分析工具整合,推动生产效能、可靠性与安全的信息传播会变得更快、更准确。传感器提供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时数据,获得环境动态变化的信息,并通过传感器准确、可靠、实时的采集和转化处理与传输。 1 传感器在物联网技术中的作用 物联网想要走得远,要看传感器的发展程度。不管是从机器间的信息协作、测量、分析到控制,都要靠传感器来搜集信息。物联网主要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构成(如图1),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各项组成部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有了感知,才有物联数据的采集和网络上物体特征数据。 物联网发展关键在于机器之间的协作,传感器就是其心脏所在。在自动化流程的领域中,流程控管、流程安全、作业管理与资产利用等系统,皆需要使用传感器来测量、分析与控制系统设置。将多个传感科技与软体分析工具整合,推动生产效能、可靠性与安全的信息传播会变得更快、更准确。物联网通过传感器获得环境动态变化的信息,并通过传感器准确、可靠、实时的采集和转化处理与传输,提供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时数据。 2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应用 智能家居也称为智能住宅,国外称之为“Smart Home”。智能家居是在居住环境中安装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通过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技和音视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智能的联系起来。 2.1 智能家居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论文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 摘要 文章概括地论述了当前IT 界和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物联网和传感器的产生、发展与趋势,阐述了物联网与传感器汇聚所引发的IT 第三次浪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文中提出了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新理念,分析了物联网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出了传感器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系统介绍了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以及其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无线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发展趋势 目录

前言 (3) 一物联网的探究 (4)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4) (二)物联网的发展史 (4) (三)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4) (四)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5) 二传感器的探究 (7)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7) (1)电阻式传感器 (7) (2)电容式传感器 (7) (3)电感式传感器 (8) (二)生活中的传感器 (8)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8) (1)微型化 (8) (2)智能化 (9) (3)多功能化 (9) (4)无线网络化 (9) 三结论 (11)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在生活节奏快捷以及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希望通过各类网络的接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面对各种各样海量的信息,不仅需要传感器能捕捉、识别各种物理信息,还需要网络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和管理,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为了这些应对问题,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应运而生。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 纵观全球,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对“物联网”的关注和重视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一物联网的探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近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相关内容。使我认识到了的科技的重要性,现在我将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汇报如下。 定义: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三要素,即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传感器由电源、感知部件、嵌人式处理器、存储器、通信部件和软件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功能;感知对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目标;观察者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户,是传感信息的接收者和应用者。其主要特点有(1)自组织: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节点具有自动组网的功能,节点间能够相互通信协调工作。(2)多跳路由:节点受通信距离、功率控制或节能的限制,当节点无法与网关直接通信时,需要由其他节点转发完成数据的传输,因此网络数据传输路由是多跳的。(3)动态网络拓扑:在某些特殊的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移动的,传感器节点可能会因能量消耗完或其他故障而终止工作,这些因素都会使网络拓扑发生变化。(4)节点资源有限:节点微型化要求和有限的能量导致了节点硬件资源的有限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区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 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的出现还远远需要时间,而且,从网络架构和协议上看,物联网与WSN完全不同,这是根本的区别。从目标特征上看,物联网探测的一定是已知物品,而WSN探测和判断的更多是未知的人或物。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