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_胡献林

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_胡献林
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_胡献林

收稿日期:2013-05-12

项目基金: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SZ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23卷第4期2013年8月

梧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No.4Vol.23Aug.2013

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

胡献林

(梧州学院

团委,广西梧州543002)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艺术性的实践活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

充分发挥美学特性,挖掘美育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地渗透到艺术美育活动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艺术化的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美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13)04-0094-05

On the Inter-pervasion Between Artistic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u Xianlin

(Youth League Committee,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Abstract: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scientific task but also an artistic practice.In the present new stage,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ully take the advantages of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so that the contents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blend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artistic and aes -thetic education.Therefore,by making use of artistic approach,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 -dents will be largely improved.

Key words:Artistic and aesthetic education;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vasion

一、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深化艺术育人的思想内涵,确保艺

术育人的正确方向

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

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艺术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从精神层面让大学生追求“真”、

“善”、“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辨别“真”、“善”、

“美”、

“假”、

“恶”、

“丑”的能力。在

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晓之于理”的理性阐释,而艺术美育则更侧重于

胡献林: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

“动之于情”的感性显现。正如没有感性支撑下的理性必然陷入空洞,而没有理性指导下的感性必然走向盲目。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深化艺术育人的思想内涵,确保艺术育人的正确方向。新时期的高校艺术美育或者高校校园艺术活动,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确保艺术育人的正确方向。

2.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经历了“过程说”、“教育活动实践说”、“灌输说”、“精神生产说”、“政治教育说”、“阶级说”、“意识形态性说”、“多维体说”等发展阶段,主要围绕意识形态传播工具性本质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目的性本质而展开。艺术美育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以更容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指向个体精神世界,唤起大学生美好的情绪体验,得到人格和精神上的升华。而唤起美感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这种按照“美的规律”来建设人本身的理念正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考量,鲜明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倡导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常向学生灌输了过多的概念性的东西,缺少生动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等不足,艺术美育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推向前台,寓教于乐。借助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尤其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细致入微,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距离,从而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和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对认知对象的高度体认同。在艺术美的享受中,由于当代大学生自愿、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和实效性。

4.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艺术美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的内容融于艺术美育形象的美感之中。艺术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艺术美育通过美的规律,使人产生共鸣,促进人格美的升华。所以它最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激发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乐趣去追求真善美,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则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能够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利于增强人的思想觉悟、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要求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的现实境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3]当前,在全社会和各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付出成本不匹配,这既影响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又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不可否认,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然而,单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趣味性、生动性和艺术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不能形成交集,有时甚至南辕北辙,是导致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高的另一重要原因。从艺术美育视角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艺术美育形式的渗透

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灌输式、被动式、一般式、单一式、封闭式等倾向,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功能,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改革后的“05方案”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门课程。“05方案”实施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明,历经几次改革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体系上相对完善,但存在知识点较多、单调而时间却有限的现实问题,导致高校政治理论课往往采取灌输方式,即使是采取专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其他教学方法的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下,由于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单调且很多内容重复的特点,极大弱化了当今“9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内容也随之与时俱进,但由于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导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因而学生不易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之所以凸显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艺术美育形式的渗透,没有充分发挥艺术美育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仍然采取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化、艺术化,这样才能将大学生想政治教育寓于艺术教育之中,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艺术美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引导

艺术美育,是通过各种艺术美的形式和内容所进行的审美教育,其本质在于教育者通过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艺术的感化,来提升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艺术美育的本质表明,艺术美育不仅要通过艺术形象美直接给人以美感教育,而且要善于发掘形象所包含的内在美的意蕴,从而引导受教育者展开联想,去获取更多更全面的审美享受。大学生既是接受美育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艺术美育理应成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化、过于刻板之特质,不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弱化了当代大学生接受美育教育的实效性,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都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造成有参与的广度却没思想的深度,大多活动都流于形式,为艺术而艺术,为活动而活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从而弱化了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梧州学院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第4期

三、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的实践路径

1.充分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内涵,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新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即关心人、爱护人、塑造人、完善人、全面提升人性层次,建设人自身,探求人的存在价值和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追求人性的美。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的内涵就是要把品德知识上升为人的智慧和情感,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义世界的建构。这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质之美、人格之美、自由之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审美的意蕴一旦融入到艺术美育中,将会使艺术美育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新功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的融合。

2.重视大学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校园艺术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艺术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智力和情感的双重教育,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广大高校学生知识积累、素质提升、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凸显。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多地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是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需要,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应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等,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教育性强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在艺术熏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3.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社团组织,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高校社团组织不应该仅局限于学生自发自主的活动阵地,更应该是有组织、有规划、有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社团组织凭借其组织类型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日常管理的自主性、成员相处的平等性、交往范围的广阔性等特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该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完善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主要阵地。高校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引导学生社团开展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学风建设、文化娱乐等活动,以点带面地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加大两个课堂的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合拍共振

思想政治教育应是生动活泼的,既要有理性的内容,也要有感性的形式,没有理性,思想难以说服人,没有感情就难以接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得益彰,走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合拍共振、和谐发展的教育之路,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第一课堂中要改善教学方法和形式,利用美的情境,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艺术加工,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使整个教学活动富有感情色彩,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的熏陶。其次,从事校园艺术文化的老师不应该将第二课堂的内容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文体活动,而应该视其为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巩固和转化。因此,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吸引力、感染力强的高校艺术文化建设之中,让大学生在享受艺术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胡献林: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

参考文献:

[1]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EB/OL].中国

网:2006-2-2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2-10-15.

[作者简介]胡献林(1973-),男,广东梅州人,梧州学院团委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思政和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高坚)

梧州学院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第4期

《的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_以幼儿美术教育为例

艺术领域共有4个目标,教育建议7个。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一、《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指南中的目标所凸显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领域目标:一个是感受和欣赏,另一个就是表现和创造。强调的是审美教育。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和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能力与表现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其中,感受和表现是最主要的,因为欣赏是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也是表现是更独特的表现,所以他的本质是感受与表现。目标中连用了三个“喜欢”词语进行表述,可以看出来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明确了对幼儿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现实误区是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 “艺术感受”: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是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动作来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这时候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他的感受,能培养感官的敏锐——觉察,心灵的敏感——移情。在幼儿时期正当用感官用双手用声音动作去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好的引导他感受,那是最容易培养他一双敏锐的眼睛的。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的要点有三个:一是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二是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三是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艺术表现” 感受与表现,特别强调艺术表现,表现能力中含有表现技能的要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艺术是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

戏剧等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戏剧等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综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包括话剧、歌剧、戏曲、小品、木偶戏、皮影戏等)以及电影和电视剧,这些都属于综合艺术的范畴。 国内外有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综合艺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学校,成立了木偶戏剧团和话剧小组;美国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每年排练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北京的十一学校,话剧团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等等。 为什么这些名校和名师,都不约而同地重视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原因就是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独特的美育功能。它们是最贴近生活、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是最受欢迎的思想教育手段之一,是发现和培养各式各样人才的重要途径。 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感知美和理解美是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基础和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对生活中一切高尚的东西都会没有感情,失去知觉。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具有高尚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

那么,到哪里寻找生动实例呢?除了日常生活,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最贴近生活,有三个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 一是它综合了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摄影等艺术的各种元素,使每个人在欣赏时,各种感官都进入了充分感知的状态。例如中国戏曲,通过音乐、舞蹈、唱腔、表演等,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综合艺术境界,以综合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以美取胜。 二是它具备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独特美育功能。它以最接近生活、最逼真、最能够打动人的表现形式,使欣赏它的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在剧院中,常常看到观众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叹息流涕,散场后心绪仍然不能平静。 三是将生活中复杂的、分散的矛盾和冲突,加以提炼和浓缩,呈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最容易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占时少、内容精的形式是对青少年开展教育的最好手段,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提倡。 去年,我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著名演员冯宪珍主演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一个小小的舞台、有限的几个人物,就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社会上的流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剧场里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在演出后的座谈会上,我请教冯宪珍:如何培养下一代少年儿童热爱戏剧?她说戏剧是伟大的艺术之一,应该让孩子们接触。剧场里,演员和

三年级语文渗透美育的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力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 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美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 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初探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初探 “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它不仅历史渊源流长,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如此。因此,以往那种将“审美教育”简单地、片面地归结于某一方面的做法,已经不能概括今天如此丰富、如此新颖的美育内涵了,也就是说,今天的美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多元的,它是一个综合有机体,这里我们探讨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它作为感性教育的一方面。美育不等同于感性教育,但它确实包含着感性教育的内容。一、“感性”的定义审美教育和人的“感性”有着既直接又内在的关联。所以,在历史上审美教育的命运和“感性”的命运密切相关,常常是人们对“感性”如何,便会如何对待审美教育。所以,要了解审美教育是什么,如果不首先对“感性”有所了解,就将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感”的基本含义有两层,其一:“格也,触也。”即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对外物的感知;其二:“感者,动人心也”,感就是心有所动。这里,“感”既是一个生理过程,又是一个心理过程。“性”的含义则很复杂。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性”在中国主要指本能、欲望和情感。所以,中国古人说,“生之谓性。”(《孟子?告子》)“凡性者,天之就也。”(《荀子?性恶》)“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又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也,谓性已善,示其情何?……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 (董仲舒)(注: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202页。)除此之外,汉语中的“性”还有这样的意思:指人的本质特征,即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孟子谈这种“性”谈得最多。在宋儒张载、二程和朱熹那里,则认为所谓的“性”即人生之究竟依据,“极本穷原之性”,它既是整个宇宙的本根,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更是人生的根据。显然,这里所谓的“性”立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与本能、欲望和感情相对(后三者常常陷溺这种“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至于“感”和“性”合而为“感性”一词,古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用法,它是一个外来词汇,大约在近代以后传入中国,主要指感性认识,即认识的初级阶段,与理性认识相对。在西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优选.)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术

幼儿美术教育初探

幼儿美术教育浅析 摘要美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创新力、审美感受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做好美术幼儿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应该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对美的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注意美、爱好美,并鼓励儿童在各种艺术活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反映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幼儿审美联想和想像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联想和想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幼儿初步的鉴赏美的能力,即不仅要感受到美,识别美与丑,而且能对美加以理解、分析、评价和判断美的性质、种类和程度;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才能,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方面,而美术教育是最能实现幼儿美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对儿童有强烈的感染力。通过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儿童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从事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均有较大的提高,培养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美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整体形象信息。我们平常大多重视文字和数字等教育内容,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就有损于幼儿的正常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剪贴课,幼儿需要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剪贴对象的不同姿态,最后粘上,还加上涂画。经常锻炼以后,幼儿就会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美术教育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如何渗透美育教学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就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综合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英才教育"。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

浅谈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教学中的美育 对于美育,大部分人仅仅把它认为是艺术教育,甚至认为是音乐和美术而已。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是针对音乐美术老师的,而是对所有老师的,育在学校的教育中具有着重大作用。它是促进德智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自己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既能从其他学科中吸取又能渗透到各项学科中去。李政道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美育是通过艺术技能的训练及艺术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鉴美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思想感情,塑造完美的人性和人格,最终使学生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所以在各项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对他们进行美育也是可行的。这也符合我国国家需要培养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才。 各项学科中语文的美是最显而易见的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独钓者的孤独美。语文中所描述的动人的故事,优美的画面,富含韵味的语言无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其中的美。而像数学、化学、物理等看似枯燥乏味的学科,它们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美。 例如:数学中的数字美,符号美,公式、定律的简洁美,以及基

础上的结构上的方法上的统一美。数学中的概念、命题方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但它们拥有统一的基础就是集合论。统一美可以给人理性的整体美、秩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去创造数学美。数学中还具有几何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所体现的对称美和协调美,这更能让学生真实形象的去体会数学中的美。 化学中的美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晶莹剔透的金刚石、美如宝石的胆矾、犹如珍珠般的水银等等形状各异、千之百态的化学物质及产品。还有化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模型、实验装置等其造型匀称、色彩搭配和谐,处处都显示出美的形态,给人美的感受。而且化学中有的美是变化的,像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各种药品在点燃时发出的色彩夺目的光,都展现出了化学中独具的美。 物理学中的美首先体现在统一性上,比如说人们认识光的过程是先知道反射、折射,再知道色散,再到电磁波、光量子,最后统一于物质波中,这就使物理体现出了一种简洁而深沉的科学美。再如在研究库仑力的公式时,启发引导学生回顾万有引力的规律,将公式进行对比F=KQ1Q2/r2和F=Gm1m2/r2,可以发现点电荷在静电场中所受的力跟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具有统一性。通过进一步研究对比,还可发现万有引力加速度g=G/m和电场强度E=F/q的规律也具有统一性。当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或万有引力对物体做功时,都能引起势能的变化,并且力做正功,则势能减小。这种统一性体现了物理的科学之美。其次就是物理的创造美,它主要体现在物理实验上,其中包括实验设计美、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再次就是物理的对称美,例如钟摆的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不同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其目的在于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美育列入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行的一项内容,说明审美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当前学校教育而言,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是俱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试讨论什么是美育,进而指出其在现代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得出结论。 关键词:美育;培养;作用 前言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和强烈的效果。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所以,不同于艺术教育。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 一、怎样认识美 (一)什么是美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无论“丑”、“美”.这仅是他们创作时依据的法则。从大美学的角度说是没有“丑”的。所谓美,就是指在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中一定个体或群体的赞同、定向认知、心理归向的首肯构成范式或构成形式关系。通常而言在人们理解中的“丑”是指某事、某物之形象难看或一定不好看。学生惯常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而艺术家则将原来现实中的事物或人物通过再加工融入自己对主体事物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因素中。从而重新塑造成一个典型形象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像卢奥喜欢描绘满脸凄苦的妇女,形象枯稿的国王,四肢扭曲的小丑以及沉寂阴暗的小巷一样。他的画难为一般人接受,就连他最好的朋友都曾强烈地指责:“卢奥只会画丑的东西。”是的,他的画初看很丑,但越看越美。这因为在他画中的老妇的丑陋的外表后却隐藏着

美育作用和目标

美育中的目标和作用 一、目标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重点是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艺术与美育各有侧重,艺术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美育则以美感的培养为主。[8] 社会主义美育的基本任务是:①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②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为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就要使他们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养成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要注

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二、美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 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 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三、主要原则

美育的渗透

美育的渗透 ———谈中学数学教学与美育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学 宓月芳 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 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 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 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其内在美,尽可能 地用数学来揭示生活中美好的现象,让美育走进数学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唤 起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 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思维王国。它的美妙之处在于能把复杂,冗长化为简单, 把混乱化为和谐,却又能统一中演绎出千变万化。伽利略说过:“数学是上帝来 描述大自然的音符.”的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比数学更简洁而确切.然而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就是数字、符号、公式和图形的堆砌,很单调,很枯燥.作 为教师,就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内在,展示隐含在数学公式中的哲理性的美,尽 情地展示数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这门充满着美的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数学热爱并且有兴趣学,才能学好.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圆等等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在 讲课的时候,可以借此展示数学的魅力.又如,n 个a 相加:a+a+a+……+a ,可以 用简单的加法运算,表示为a ×n ;n 个a 相乘:a ×a ×a ×……×a ,可以表示为: n a ,这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二次函数2y ax =(0)a ≠表示变量x 、y 之间的一 种变化关系,既可以表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212 h gt = ,又可以表示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12E mv =,还可以表示成圆的面积公式:2122S r π=?等等,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宏观天体运动轨道,也可以揭示微观粒子运动轨迹,真是奇妙而简洁啊! 教师耐心细致的分析,深入浅出的引导,揭示数学美的内涵,帮助学生走进奇妙 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比如,计算:

浅谈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能丰富审美的感情,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给他们带来活波舒畅的情绪及乐观主义精神。美育也是培养小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事物的美的教育。 虽然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家长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学科学习,家长的观点,使学生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扼杀。据调查,99%的学龄前儿童都喜欢绘画,随着年级的升高百分数愈来愈低。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趁机好,忽略了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上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学校各方面,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认识不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出问题 普遍学校、家长、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认识不到美育的重要性。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认识,更新观念,确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思想,把美育工作视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各种社会进步,唤醒了人们多年的社会审美需要。 二、分析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

美育与美术教育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心得与体会 学员:广州执信中学汤仲伟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获美感教育。在学校里,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语文课,同学们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激发起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愿望;上音乐课,同学们屏息静听优美的歌曲,沉浸在梦幻般的音乐境界中,尽情地享受着美的愉悦;上美术课,同学们被各种绘画佳作所吸引,跃跃欲试;学校组织郊游,同学们面对着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内心洋溢着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这就是美育。美育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借助各种各样的因素,向教育者施加审美引响,使他们获得内心的愉悦,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因此,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强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这种体验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而得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我觉得美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来,进而能以审美之心来看待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其品性,完善其情操。正如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单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特别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理解美的构思、构图及美的形象、色彩和情调等,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美术作品等审美对象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性,并从观察、理解中感悟到美。因此,我在教学中尤为地注意充分挖掘美育内涵,搜集、选择、自制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或更丰富于教材内容的图片、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体会,为美而感动,并自然而然地将这些艺术形象铭刻于记忆,转变为审美实践。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时,通过火热的色彩体验大师对生活的执著和热爱,并鼓励学生利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情。也就是说在观摩欣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3篇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思维方式。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想象力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传说,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

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国画、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文化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1语文李得升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渗透德育美育教案 -

渗透德育美育的语文教案 《再别康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学会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4德育美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艺术美”的素养。2、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提升学生爱国爱家情怀。 【学习重点】 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学习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品读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再别康桥》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课前自测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xìng)榆阴(yú)沉淀(diàn)长篙(gā) 漫溯(sù)浮藻(zǎo)斑斓(lán)笙萧(s hēng)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导学 一、走进诗人,走进康桥 边展示图片边讲解:“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

浅谈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浅谈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美育的定义,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美育在提高人的智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针对如何开展美育教育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 标签:美育德育问题作用对策 美育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过去一直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后来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增加了“美”,1999年,美育正式写入教育纲要,“好学生”的标准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进化变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后又提出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其中也提到了美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美育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美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美育教育的作用及采取的对策做一些探讨。 1 什么是美及美育 美的含义,一种解释为大羊为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所谓“美善同意”,说明美的事物起初是和实用相结合的。也就如我们现在讲的真善美,只有真和善的事物才是美的事物。另一种解释不同意大羊为美的看法,认为美和羊没有关系,美字是表现人的形象。美字的上半部所表现的是头上的装饰物,可能是戴的羊角,也可能是插的羽毛,有的同志推测:“像头上戴羽毛装饰物(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饰羽有美观意。”(康殷释辑《文字源流浅说》)而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时,有必要把美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育教育应该与其他教育一样摆在同样的位置,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据教育部体卫艺司艺术处万丽君介绍,我国目前中小学学生约两亿人,高校学生约3000万人,这意味着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覆盖到约2.3亿名学生身上。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即总课时数为857至1047课时,但在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很多学校觉得,艺术方面的课开不开无所谓,有的学校,一到初三艺术类课程就停了,有的学校音乐课是数学老师兼的,此外美育资金和设备也存在各种问题。在高校美育教育不受重视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例如,音乐课在大一才开设,而且一个星期才开设

艺术教育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教育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日期:

艺术教育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筑论文 艺术教育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杨丽华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艺术教育是整个美育教育中内容最多、涉及面最广的,艺术教育是所有美育教育的途径中最直接、最深刻的,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是至高的。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美术、音乐、电影电视、戏曲、文学、舞蹈、杂技、民俗、建筑、园艺……,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是不同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美育,艺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美育。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音乐;作用 作者简介:杨丽华(1964—),女,吉林白山人,本科,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1 学校中的美育 学校中美育教育的内容是很多的,包括道德情操、思想人格、言谈举止、审美品味、文化内涵等等,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好的,正确的,该做的,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修养。 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理论讲解来系统地提高学生对美育的认识,用爱国主义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以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做人准则;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丰富学生的内涵,从电视电影中学习政治明星和优秀人物的风采等。 2 艺术教育的地位 艺术教育是整个美育教育中内容最多、涉及面最广的,是集大成者。因为在艺

术教育中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教育内容,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深刻的思想、优雅的言行、高尚的道德……,而其他的教育多是从某一方面的。 艺术教育是所有美育教育的途径中最直接、最深刻的。因为艺术是生活的再现,是一种浓缩的、经过突出和放大的再现,任何现象,不管是丑的还是美的,都能在艺术中找到影子。艺术教育还是最有效的,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手段。因为艺术是生动的,是强烈有感染力的,在艺术的环境中,人们的情绪是亢奋的,精力是集中的,一旦人们在艺术中找到共鸣,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远比那些直白的说教让人难忘。仅这些就已经能够看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了。还有艺术的文化性,多样性,相容性、时代性等等,无不体现出艺术的崇高价值。 可以说,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是至高的,价值不能低估。人们一提起美育,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艺术教育,甚至有的人干脆把美育与艺术教育混为了一谈,虽说有些片面,但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艺术教育的地位。 3 艺术教育如何起到美育的作用 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美术、音乐、电影电视、戏曲、文学、舞蹈、杂技、民俗、建筑、园艺……,我们仅从音乐教育这个方面谈谈艺术教育是如何在美育中起作用的,相信从事音乐教学的人都会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是不同的。 有歌唱祖国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时,是用一种充满深情的声音去演唱,要用歌唱母亲的感情去歌唱祖国。鸽子衔着一枚橄榄叶,在祖国崇山峻岭上空飞过,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祖国的生日就是母亲的生日,儿女们应该抒发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投入的感情是对祖国母亲的感情,增加的是对祖国的爱。

方案-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发展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发展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 音乐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 。音乐是通过有 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 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卢梭把音乐定义为:“将声音组合成悦耳的东西的艺术”。音乐的美,是现实生活的美的反映,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声音体现。音乐的美,不仅在于能为人们的感官提供现实生活中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优美生动的音乐音响,而且对于建立审美结构、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音乐 就更应该被重视。音乐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审美教育涉及的是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它关系到内在人心、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塑造。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它才具有一定的音乐美育功能。 1音乐美育能有效地构建审美心理结构 1.1音乐美育能积极地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 敏锐的感知能力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生动的想象和审美理解力的重要基础。这因为,人的内在情感体验、想象和理解认识能力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和各种艺术形式的感知而完成的。在一定的距离内,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比视觉刺激更积极,在时间过程中灵敏地感受起伏运动的音响。音乐 比造型艺术的语言更容易影响人的情感,声音没有文字那样的符号障碍,能直接引起人的感官反应。倾听音乐,不是对个别的音响要素进行感知,而是对音乐及其结构形式,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乐曲结构的整体感受。经常进行音乐审美活动,可以训练出“音乐的耳朵”,还能在优秀的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运动——节奏、韵律、变化;感受到理性社会的和谐——对称、均衡、错综统一;感受到情感的丰富性——热烈、缠绵、喜悦、忧伤。 1.2音乐美育能启发人的想象力 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视觉形象,也没有语言的逻辑力量,它将丰富的情感内容凝结在抽象的形式中,它所表达的情感是朦胧的、深邃的,为人们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正好启发人的想象力,使欣赏者能够暂时超越自我和现实,使心灵得到净化。 1.3音乐美育能提高审美的直观理解 音乐美育不仅培养人们对音乐表现技巧的理解,对音乐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各民族深层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解,这是音乐形式暗含的最深刻的意味。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思考。音乐审美是一种“品味”的审美,需要有较高的直观理解力。经常进行音乐审美活动,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2音乐美育能培养丰富而高尚的感情 2.1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认识现实的能力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对客观事物、显示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的音响反映。对作品内容的反映,必然或明或暗地反映了作者的 信仰,道德观念。因此音乐作品总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道德内容,使听众逐步悟得人生,对历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制度变革等的认识。 2.2音乐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发责任感 当丰富的情感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作用与人的听觉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