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33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

2002年第33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
2002年第33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

2002年第33

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

题1、穿地雷达 穿地雷达(GPR )通过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地下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检测和定位近地表面处

的物体。天线和探测器直接放在地面上,并放在同一位置。

角频率为ω,沿Z 方向传播的线偏振平面电磁波的电场由下式表示:

)cos(0z t e E E az βω-=- ①

其中0E 为常数,α为衰减常数,β为波数,分别由下式表示

2

12

1

222

112??

???????

???????????-???? ??+=ωεσμε

ωα ② 2

121

222112???????????????????

?+???? ??+=ωεσμεωβ 其中μ、ε和σ分别为磁导率、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当到达物体时的雷达信号振幅下降为初始值的%)37(1

≈e

时,将无法被探测到。常用频率在

(10MHz~1000MHz )之间的电磁波进行探测,以便调节探测范围和分辨率。

GPR 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分辨率。分辨率由两个相邻的被测反射体的最小间距决定,最小间距对应于

两个反射波在探测处的最小相位差为180°。 问题:

(已知:m F m h /1085.8,/10412

070--?=?=επμ)

1.假定大地为非磁性物质)(0μμ=,并满足条件12

≤??

?

??ωεσ,利用方程①和②导出传播速度v 的表达

式(用μ和ε表示)。(1.0分)

2.确定地下被探测物体的最大深度,设大地的电导率为 1.0mSm ,介电常数为90ε,并满足条件

12

≤??

? ??ωεσ。(1s=1,1-Ω0μμ=)(2.0分)

3.考虑两根水平方向平行埋在地下的导电杆,两杆深4m ,已知大地的电导率为1.0mSm ,介电常数为

90ε,假设GPR 近似就在其中一根导电杆的所在位置上方进行测量,并假设探测 器为点状,试确定使横向分辨率达50㎝所需的最低频率。(3.5分)

4.为确定埋在与上问2中同样条件的地层中的导体杆的深度d ,考虑沿垂直于导体杆方向进行的测量。

测量结果可用图33-1表示为电磁波传播时间t 和探测位置x 的关系。取ns t 100min =。试导出t 与x

的函数关系,并确定d 。(3.5分)

根据1

2

<

? ??ωεσ可略去2

22

ω

εσ+项。 评注:

由题意可知,分辨率由两个相邻的被测反射体的最小间距r 决定,式中d 为导电杆深度,m d 4=

当天线距两导电杆的距离差为

λ时,两反射波在探测器处的最

解答:

1.雷达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m V : =-z t βω常数 -=z β常数+t ω β

ω==

dt dz v m 2

121

222112????????????????????+???? ??+==

ωεσμωω

β

ωs v m

με

μ1

)11(2121

=?

?????+=s v m 2.物体在地下的最大可探测深度(趋肤深度,δ)

与衰减常数成反比: 2

121

2221121

1

??

?

????

?????????????-???? ??+==

ωεσμεωα

δ

2

121

222121121

???????

?????????????-???? ??+=

ωεσμεω

2

12222121

?

??????=

ωεσμεω

2

12?

??

?

????? ??=μεσδ 对于电导率m ms /0.1=σ,相对介电常数为9的 介质(09εε=),其趋肤深度

因题给

,0μμ=

09.1εεμ==r ,

9=r ε

m m 93.150

.19

31.5==

δ 3.横向分辨率:

2

2

2

4??? ?

?

+=+λd d r

2

12

162???

?

?

?+

=λλd r .4,5.0m d m r ==Θ 2

12

162421???

?

??+??? ??=∴

λλ 04322

=-+λλ

波长为m 125.0=λ

信号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r

r m m v εεμμε

0011

==

r r εμεμ1

1

0=

= s m C

v r

r

r m /1038

εεμ?=

=

其中s m C /1031

80

0?==

εμ

s m v m /108

=分辨两导电杆所需之最低频率为

Hz Hz v f m

68min 10800125

.010?===

λ MHz 800=

4.当天线和探测器处于地面上某一位置时,电磁波

的传播路途如图33-3所示。

电磁波在大地中的传播速

度s

m

v/

108?

=

传播时间t作为x的函数:

2

2

2

2

x

d

tv

+

=

?

?

?

?

?

2

2

24

4

)

(

v

x

d

x

t

+

=

2

2

2

)

(x

d

v

x

t+

=

对x=0,t取最小值ns

t100

min

=

代入上式得d=5m

题2:感知电信号

某些海洋动物能探测到离它一定距离的其他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呼吸或包括肌肉收缩在内的其他过程会产生电流。某些食肉动物(捕食者)利用这种电信号确定猎物的位置(即使猎物埋在海底沙中也行)。

猎物的发电机制和捕食者的探测机制可以用图33-4的模型表示。猎物体内的电流在分别带有正负电

位的两球体之间流动,假设两球体距离为

s

l,每个球的半径为

s

r,

s

r远小于

s

l,海水电阻率为ρ。假设猎物身体的电阻率和它周围的海水一样,因而图中猎物身体的边界可以忽略。

为了描述捕食者对猎物产生的电信号的探测过程,探测器可以类似地简化为捕食者身上的两个球,

并和周围的海水相接触,和猎物的一对电报相平行,两球相距

d

l,每个球体的半径为

d

r,

d

r远小于

d

l。在所考察的情形,探测器中心在信号源正上方y处,两个球的连线和电场相平行。如图33-5所示。源和

探测器中两球的距离

s

l和

d

l都远小于y。假定电场强度在连接探测器两球的连线上为常数,因此探测器与猎物、周围的海水以及捕食者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33-5所示。图中的V是由猎物感应产生的,电场在探测器两个球间造成的电位差(由于捕食者的生物效应,这里的V等效于电动势——译者注),R m

是半径为

d

r的两个球被周围海水包围时产生的电阻(内阻)。另外,V d和R d分别是捕食者体内两探测球之间的电位差和电阻。

问题:

1.确定放在无限大导电媒质中的点电流源I3产生的离点

电流源r处的电流密度矢量j(通过单位面积的电

流)。(1.5分)

评注 以点源为球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面积为 24r S π=

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E j σ=

和电导率ρ

σ1

=(ρ为电阻

率) 得j E ρ=

原答案中采用矢量运算。

-++=E E E P

????????????? ??+??

? ??232221

4y l I s s πρ

??

? ??+-j y i l s 2

2

3

22

21???

? ??+??? ??+

y l s

=??

???? ??--j y i l s 2 ?????

???

?

????????????? ??+??? ??-2322

2)(4y l i l I s s s πρ 对,y l s ≤有 )(43

i y

l I E s

s P -=

πρ 2.基于定律j E ρ=,确定探测器两球连结中点P 的场

强P E ,设猎物体内两球间的电流为s I 。(2.0分) 3.确定猎物体内两源球间的电位差s V 。(1.5分) 确定两源球间的电阻s R

和源产生的电功率s P 。(0.5分)

4.确定图33-5中两探测球间的电阻m R 。(0.5分) 两探测球间的电位差d V (1.0分)

计算探测器的电功率。(0.5分)

5.确定使探测到的电功率达最大时的最佳d R 值(1.5分),并确定此最大电功率。(0.5分)

解答:

1.当一点电流源s I 位于无限大各向同性媒质中时,

离点源r 处的电流密度矢量为r r I j s

34π=

2.题中已设猎物体的电阻率与周围海水相同,意

即猎物的边界消失,两球犹如处在电阻率为ρ

的无限大各向同性媒质中。当小球产生的电流

为s I 时,离球心r 处的电流密度。 r r

I j s

3

4π=

由于海水电阻率为ρ,在r 处的电场强度

r r

I j r E s

3

4)(πρρ== 在我们的模型中有两个小球,一球相对另一球处

于正电压,于是电流s I 从带正电的小球流向带负

电的小球。两球相距s l ,则),0(y P 处的场强为

-++=E E E p

由)(r E 的表达式可得+E 、-E 的大小为

+E =-E 2

221

414y l I r I s s s +??

?

???=?=

πρπρ

当s l 很小时,略去

2s l 项。

在这里应用了积分

公式

)

(1)(1

2b ax a dx b ax +-

=?+?

由欧姆定律确定两源球间的电阻。

注意:由于两源球间不是规则的导体,不能用电阻定律s

l

R ρ=确定其电阻。

P 点的场强大小为 2

3

2222

214222???

? ??+??? ???=

+??

?

???

=+y l l I y l l E E s s

s s s P π

ρ

)(43

y l y l I s s

s ≤≈

对πρ 方向沿x 轴负方向。

3.沿两球连线的x 轴上的场强为:

()

i l x l x I x E s s s -??

????

??????????? ??

++??? ??-=2221214)(πρ 产生给定电流s I 的电位差为

dx x E r l r l

V V V V s s

s s s ),()2

()2(?+--=-=?=-+ ()

dx i l x l x I s s s ?-??

????

??????????? ??

++??? ??-=?2221214πρ ???

? ??--=

s

s s s s

s

r l r l r I 22πρ s s

s

s l r I V V 对πρ2≈

?=>>s r

两源球间的电阻为

s

s s s r I V R πρ

2=

=

源产生的电功率为

s

s s s s r I V I P πρ22

==

4.V 是由猎物感生的电场在两探球间产生的电动势,

m R 是由周围海水产生的内阻,d V 是两探球间的电

位差,d R 是捕食者体内两探极间的电阻,d i 则流 经闭合电路的电流。

与两源球间的电阻相类比,两探球(半径均为d r ) 之间 ,电阻率为ρ的媒质的电阻为 d

m r R πρ2=

既然d l 比y 小得多,两探球间的电场就可认为是常

d d

R r =πρ

2代入探测器的电功率表达式

2

3

4???

? ?

?=y l l I P d

s s d πρ 2

2???

? ?

?+d d d

r

R R πρ中化简即得。

数,而为3

2y

I I E s

s πρ=

于是,存在于媒质中的两探球间的电动势为 3

4y

l I I El V d

s s d πρ=

= 两探球间的电位差则为 3

42y l I I r R R V R R R V d

s s d

d d m

d d

d πρπρ?

+

=

?+=

探测器的电功率为

22

3

24?

??? ?

?+??

??? ?

?=?+==d d d

d s s d m d d d d r R r y l I I V R R V

V i P πρπρ 5.当()

2

2

2m d d

d d d

t R R R r R R R +=

?

???

?

?+=

πρ

达最大时,功率d P 达 最大,于是有

0)()

(2)(4

2

=-+-+=m d m d d m d d t R R R R R R R dR dR 02)(=-+d m d R R R

d

m d R R R πρ

2==

最大功率为

d

d s s d R y l l I P 41

42

3max ????? ??=πρ

???

?

??=6232)(y r l l I d d s s πρ

题3:重车在倾斜道路上的运动

图33-9是重车(压路机)的简化模型,该车前后各有一圆柱柱作为轮子,在倾斜角为θ的道路上运

动。每个圆柱轮总质量为M m m ==32,由外半径为0R ,内半径为08.0R R i =的圆柱壳及8根辐条组成,8根辐条的总质量为M 2.0,支撑车体的下架的质量可以忽略。圆柱体的模型如图33-10所示。现重车在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道路运动。

已知圆柱轮和地面的静摩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分别是s μ和k μ,车身质量为M m 51=,长为L ,

厚为t ,前后轮之间距离为l 2。圆柱轮中心到车身底的距离为h 。设圆柱轮和它的轴之间的摩擦可

评注:

设圆柱壳的密度为σ,

厚度为dr的圆周的质量

σ

π?

?

=dr

r

dm2

σ

π)

(2

i

mR

R

m-

=

圆柱

设幅条的线密度为λ,则

dr

dmλ

=

i

R

=

幅条

以忽略。

问题:

1.计算每个圆柱轮的转动惯量。(1.5分)

2.画出作用在车身、前轮和后轮上的作用力。写出每一部分的运动方程。(2.5分)

3.设车子从静止开始在重力和摩擦力作用下自由运动。描述系统所有可能的运动形式,并导出相应的车的加速度,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表示。(4.0分)

4.假定重车从静止开始以纯滚动行进距离d米后,进入道路的另一部分,这时所有的摩擦系数降为较小

的常量

s

μ'和

k

μ',使得两个圆柱轮开始滑动,计算重车行进总距离s米后,每个圆柱轮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假定d和s均比车的线度大得多。(2.0分)

解答:

为简化模型,作图33-11并设

t

h

h5.0

1

+

=

R

R=

1.计算圆柱轮转动惯量

R

R

i

8.0

=

圆柱部分质量

M

m8.0

=

圆柱

每根辐条质量

M

M

m025

.0

2.0

8

1

=

?

=

辐条

??

??

+

=

=

辐条

圆柱壳

全部

dm

r

dm

r

dm

r

I2

2

28

??-

=

=

圆柱壳

R

R

i

i

R

R

dr

r

dm

r)

(

5.0

24

4

3

2πσ

πσ

)

(

5.02

2

i

R

R

m+

=

圆柱

)

8.0

1(

8.0

5.02

2+

?

?

=R

M

式中h f 12为后轮对车身平行斜面的作用力,h f 13为前轮对车身平行斜面的作用力。

式中N 12、N 13分别为后轮、前轮对车身的支持力。

式中2α为后轮转动的角加速度,与后轮平动加速度a 的关系为

R a =

2α 由此可得

2

2R Ia f =

2

656.0MR =

??

==幅条

3223

1

0i i

R dr r R dm r λλ 231

i R m 幅条=

2

)8.0(025.03

1R M ??=

2

00533.0MR =

于是每个圆柱轮的转动惯量为

2

2

2

7.000533.08656.0MR MR MR I =?+= 2.受力图和运动方程

为简化分析,将系统分为三部分: 车身:可看成均质平板。

后圆柱轮:两个后圆柱轮一起看成第2部分。 前圆柱轮:两个前圆柱轮一起看成第3部分。 第一部分:车身

与该部分有关的运动方程为: 沿斜面方向的运动方程:

a m f f g m h h 113121sin =--θ ①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方程:

13121cos N N g m +=θ ② 对0点的合力矩为零:

01131121312=++-h f h f l N l N h h ③

第2部分:后圆柱轮 后轮运动方程:

Ma mg f f h =+-θsin 221 ④ 0cos 212=--θMg N N ⑤ 对纯滚动有: R

Ia

I R f ==22α ⑥

注意:N 12和N 21是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即N 12=N 21。

同样N 13=N 31,

h h f f 2112=。

……

对有滑滚动有

22kN f μ= ⑦ 第3部分:前圆柱轮

前轮运动方程:

Ma mg f f h =+-θsin 331 ⑧ 0cos 313=--θMg N N ⑨ 对纯滚动有 R

a

I

I R f ==33α ⑩ 对有滑滚动有

33kN f μ= ○11

3.由方程②、⑤和⑨得

θθθcos cos cos 33221g m N g m N g m -+-=

θθcos 7cos )(32132Mg g m m m N N =++=+ ○

12 由方程③、⑤和⑧得

=---l Mg N l Mg N )cos ()cos (23θθ )sin sin (321θθMg Ma f Mg Ma f h -++-+ )sin 22(321

23f Mg Ma f l

h N N +-+=

-θ ○

13 前后轮均作纯滚动情况: 由方程④和⑥得 θsin 2

21Mg Ma R

Ia

f h -+=

○14 由方程⑧和⑩得 θsin 2

31Mg Ma R Ia

f h -+=

15 由方程①、○

14、○15得 Ma Mg Ma R Ia Mg Ma R Ia Mg 5sin sin sin 522=???

??-+-???

??-+-θθθ a M R I Mg ???

??+=72sin 72θ

θθ

θsin 833.07.027sin 727sin 72

2

2g R MR M Mg R I M Mg a =?

+=+= ○16

由○

12、○13、⑥、⑩式得 ??

????-????

??++=θθθsin sin 833.0cos 27212Mg g R I M l h g M N ]sin sin 833.0)7.0[(cos 5.31θθθMg g M M l

h

Mg -?++=

θθsin 41.0cos 5.31Mg l h

Mg +=

??

????-????

??+-=θθθsin sin 833.0cos 27212Mg g R I M l h g M N

θθsin 41.0cos 5.31Mg l

h

Mg -=

作纯滚动条件:

3322N f N f s s μμ≤≤及

32

332222N R a I N R a

I s s μμ≤≤及 由左式得

)sin 41.0cos 5.3(sin 833.07.01

θθμθMg l

h Mg g M s ?-≤? l

h

s s

1

41.05831.05.3tan ?+≤

μμθ

由右式得

)sin 41.0cos 5.3(sin 833.07.01

θθμθMg l

h Mg g M s ?+≤? l

h

s s

1

41.05831.05.3tan ?-≤

μμθ ○

17 应取前一式。

前后轮均做有滑滚动的情况

由式④ θμsin 221Mg N Ma f k h -+= ○

18 由式⑧ θμsin 331Mg N Ma f k h -+= ○

19 代入式①得

)sin ()sin (sin 532θμθμθMg N Ma Mg N Ma Mg k k -+--+- a m 1= M

N N g a k 7)

(sin 32+-

=μθ

θcos 732Mg N N -+Θ

θμθcos sin g g a k -=∴ ○

20 前后轮同时都做有滑滚动的条件与前后轮均做纯滚动的条件相反:

332

2N f N f s s '>'>μμ及 32

3

32222N R a I N R a

I s s '≤'≤μμ及 ○21 式中2

N '和3N '为前后轮均做纯滚动时算得之值。 最后得:

l

h

s s

1

41.05831.05.3tan ?+>

μμθ及l

h

s s

1

41.05831.05.3tan ?->

μμθ

应取后一式。

一轮做滚动而另一轮做有滑滚动的情况

由式○

17可见必为前轮做纯滚动而后轮做有滑滚动。 由式④可得

θμsin 22221g M N a M f k h -+= ○22 由式⑧可得 θsin 32

331g M R

Ia

a M f h -+

= ○23 由式①、○

22和○23得到 a m g m R Ia

a M g M N a m g m k 132

32221)sin ()sin (sin =-+

--+-θθμθ a m a m a m R I

N g m g m g m k 12322321sin sin sin ++???? ?

?+=-++μθθθ

Ma Ma a M M N Mg Mg Mg k 5)7.0(sin sin sin 52+++=-++μθθθ

M N

g M N Mg a k k 7.7sin 9091.07.7sin 722μθμθ-=-=

∴ ○

24 )sin 22(22123θμmg Ma R

Ia

N l h N N k -++=-

)sin 27

.77.2sin 9091.07.2(22123θμθμMg N Mg N l h

N N k k -?-?+=-

θμsin 4546.065.011123Mg l h l h N N k =??? ?

?

+=-

又θcos 723Mg N N =+

l

h Mg l h

Mg N k

1

1265.02sin 4546.0cos 7μθ

θ+-=∴ l

h Mg l h

Mg Mg N k

1

1365.02sin 4546.0cos 7cos 7μθ

θθ+--= 将以上结果代入○

24式可得 l

h g l h Mg g a k

k

1

1

65.02sin 4546.0cos 77

.7sin 9091.0μθθμ?+-?

-

= 做有滚有滑情况的条件为

3323N f N f s s '≤'>μμ及

32

2222N R

Ia N R a I s s '≤'≤μμ及 式中2

N '和3N '为纯滚动情况下的正压力。

4.假定滚过距离d 米后前后轮均开始滑动,共行进总距离s 米,设1t 秒内经过d 米。 11101t a at v v t =+= 211211102

121t a t a t v d =+= 1

12a d t =

θθsin 666.1sin 833.022211

1

1dg g d da a d

a v t =??=== 滚过距离d 米后前轮的角速度相同,为:

θωsin 666.11

11dg R

R v t t =

= 接着车子滑动,设车子从距离d 滑至s 需时间2t 秒,

222112sin 666.1t a dg t a v v t t +=+=θ 2

2

22121t a v v d S t t +=- 2

22112)

(2a d s a v v t t t -++-=

)(2sin 666.122

112d s a v v dg v t t t -++-=θ ))(cos sin (2sin 666.1d s g g dg k +-+=θμθθ 滑动时轮子受力矩 NR k μτ= I

NR

I k μτ

α=

=

212t t t αωω+=

???

? ??-++-+

+=22211)(2sin 666.11a d s a v v I NR dg R t t k μθ 以相应的2N 、3N 代替上式中的N ,即可分别求得后轮和前轮的角速度(计算略)

附录一: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是将含有丰富频谱的电磁波加到宽带时域发射天线上,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的电磁脉冲对地下目标进行探测,再由接收天线将探测回波接收并传输到取样接收机,然后转化为数字信息来进行信号及图像处理,最后再对目标进行识别,从而达到探测目的。

探地雷达由于采用了无载波的毫微秒脉冲作为发射电磁波,其频谱分布于从低频到几千兆赫兹的高频,涵盖了穿透各种土壤窗口的频率范围,对于各种土壤的不同损耗,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效地保证了在各种土壤上的目标探测。

我国对无载波脉冲探地雷达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始于80年代初。经过10年的潜心攻关,突破了亚毫微脉冲的发射,接收时域宽带天线系统匹配及信号处理,三维成像等关键高新技术,生产出我国第一代成像探地雷达,工作频率在10~2000MHz ,浅层探测分辨率可达毫米级,不仅可获得地下目标连续清晰二维纵剖面图像,而且首次实现了地下目标的三维层析成像,使探地雷达技术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人们依据对埋在地下的几个金属和非金属目标的三维层析成像结果,能很容易看到目标的清晰图像,并能准确确定目标的位置。

国产探地雷达面板设计先进,使用方便直观,通过更换天线和发射源,可适应不同深度在0.5米到5米之间为中层探地雷达,探测深度大于5米称为深层探地雷达。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工程单位开始应用探地雷达,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探测研究,完成了大量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试验,同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目前探地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城市建设、公路、机场、水利、隧道、考古等领域,取

得了许多传统地球物理方法无法取得的成果。例如,对公路路面和机场跑道的厚度测量以及质量检查,传统的方法是钻孔取样法,一般是每隔100米就要钻一个孔,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对路面造成极大的破坏,而采用探地雷达,只要在上面走一趟,就可使地下的情况一目了然。 附录二:欧姆定的微分形式

我们知道,电荷的流动是由电场来推动的,因此电流密度j 的分布和电场E 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由欧姆定R

U

I =

导出。 设想在导体的电流场内取一小电流管,如图所示。设其长度为l ?,垂直截面为s ?,把欧姆定律用于这段电流管,则有

R

U

I ?=

? 式中s j I ?=?为管内的电流强度,U ?为沿这段电流管的电位降落。实验表明,导体中的场强E 与电流密度j 方向处处一致,所以场强的方向也是沿电流管的,从而l E U ?=?。R 为电流管内导体的电阻,

设它的电导率为σ(电阻率ρ的倒数),则s

l

R ??=σ。代入上式化简即得

E j σ=

由于j 和E 的方向一致,上式可写成矢量形式 E j σ=

这个公式称作欧母定律的微分形式。它表明,j 与E 方向一致,数值上成正比。

在R

U

I =

中的i d E U ?=?和???=s d j I 都是积分量,故可叫做欧姆定律的积分形式。欧姆定律的积分形描述的是一段有限长度,有限截面导线的导线规律,而微分形式给出了j 和E 的点点对应关系。

所以它比积分形式能够更为细致地描述导体的导电规律。 附录三:心电产生的原理

心肌细胞和其他具有生命的细胞一样,都存在生物电现象,其所以能产生电活动就是因为心肌细胞表面不断出现电位差。下面以单个细胞为例,说明心电产生的原理。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正电荷,而膜内附有一层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电位差。若以微电极刺入心肌细胞内,可以测得电压约为-90mV ,即膜外电位比膜内电位高90mV 。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由于细胞膜外各点的下电荷分布均匀,没有电位差,因而无电流产生,这种状态称极化状态。

极化状态时静息电位之所以能保持恒定,是由于细胞膜内外阴阳离子的浓度不同及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所致。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外钾离子(K +)钠离子(Na +)浓度有很大的差别,细胞内K +浓度约为细胞外K +浓度的30倍;而细胞外Na +浓度约为细胞内Na +浓度的15倍。从阴离子看,细胞外

以氯离子(cl —)为主,细胞内侧以大分子蛋白质(以A —

表示)为主。由于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远远超过对Na +的通透性,于是K +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增加了膜外正电荷。由于电荷异

性相吸的缘故,膜内的A —有随K +外流的倾向,但膜对A —

没有通透性,结果被阻止在膜内表面,对K +向外扩散起着限制的作用。随着K +不断向外扩散,膜外的正电荷逐渐增多,电位上升为正。同时,膜内由于正电荷减少而负电荷减少而负电荷相应的增多,电位下降为负,造成膜内电位显著低于膜外。这种电位差的存在,使K +的外流既受到膜外正电荷的排斥,又受到膜内负电荷的吸引而逐渐减少。当达到电一

化学平衡时,K +外流停止,此时膜内电位维持在-90mV 的水平上。

当细胞膜某点受到刺激时,首先引起刺激部位的静息电位产生变化,当达到阈电位(心室肌细胞内约为-70mV )时,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被激活,使膜对Na +的通透性突然增高,而对K +的通透性却显著降低,于是Na +顺着电-化学梯度快速进入膜内。膜外Na +大量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升高,极化状态受到破坏,这一过程为心肌细胞的除极。除极后,细胞内电位由-90mV 突然升高到+20~30mV ,形式膜内电位为正及膜外电位为负的状态。

一般来讲,除极过程自接受刺激处的细胞膜开始,迅速扩展到整个细胞,在已除极和尚未除极部分之间有了电位差,二者之间产生电流,电流方向是从除极部分向极化部分推进。

实验试题与解答

题4 用电解法测定B k e / 背景理论

水的电解用下列反应来描述:

H 2O →2H ++O —

2

2H ++2e —

→H

2;O —2

→2

1O 2+2e —

当浸在水中的一对电极间有电流通过时,就发生上述反应;假定在反应中产生的两种气体都是理想

气体。

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收集在刻有任意标度的试管中,如果知道总转移电荷和试管中的气体体积,

B k e /就能确定,这里e 是电子的电荷,B k 是玻尔兹曼常数。 为了上述目的,本实验分成两部分。

A 部分:用动力学方法对试管上的任意标度进行定标。这一结果将在

B 部分中应用。 B 部分:用水的电解法测定物理量B k e /。 A 和B 两部分实验的进行次序可以颠倒。 设下列物理量为已知: 重力加速度2

)01.078.9(-±=ms

g

试管的内外半径比为01.082.0±=α 实验室的温度T 和压强P 由考场提供。 本实验提供的仪器: 1.一任意标度的试管

2.三种不同直径的绝缘铜线:粗褐色线;细褐色线;蓝色线 3.可调电源(0-60V ,最大输出电流1A ) 4.一个塑料容器和一瓶水

5.带有塑料螺丝钳夹的铜块,用来保持电极位置不动,防止破坏导线的绝缘性。 6.数字式秒表

7.万用表(注意正确的使用步骤) 8.木质试管夹,使试管保护竖直 9.多用途小滴管 10.垂直支座

11.用于做标记的一瓶白色改正液 12.割刀 13.一把剪刀 14.一卷透明胶带 15.一个钢球

16.一片用作电极的不锈钢片 17.作图纸

注意:所有作图纸上和仪器(例如试管)上的刻度都以同位标度,但并不是以毫米为单位标度。 实验:

A 部分:试管上任意标度的定标。

1.确定能将任意长度标度转换为常用标度的动力学方法。

2.写出你的实验测量量与试管的任意标尺刻度的关系式,并画出实验装置草图。 3.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并标定未知长度的标度。 B 部分:物理量B k e /的测定

1.建立具有适当试管安置的电解实验,以收集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气体。 2.导出实验中待测量时间t ,电流I 和试管中水平面的高度差h ?的关系式。

3.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作为简化,你可以假定试管内气体压强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为常数。 4.确定B k e /的值 问题:

A 部分

1.说明你选定的方法,并画出此方法的实验装置草图:(1.0分) 2.写出你所选方法中测量量的关系式;

说明得到该表达工所用的所有近似。(1.0分)

按下列顺序采集并整理数据,物理量、数值,单位。(1.0分)

3.用两种独立测出量的关系图来说明定标的优劣,并指出该定标可用范围。(0.5分) 4.用毫米确定任意标度的最小单位,并估计测量引起的误差。(1.5分) B 部分

1.画出实验装置的草图。(1.0分 ) 2.导出下列表达式。(1.5分)

h T

r P e t I ?=

?)

(22π 3.按下列格式采集并整理数据;(1.0分) 物理量(数值,单位)。

4.确定B k e /的值并估计其误差。(1.5分)

[题4解答] 一、

1.实验中选择一个简单的单摆系统对任意标度进行定标。(实验所用试管上刻度值不等于1㎜,定义为

任意标度)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222dt

d ml dt l d F θ

θ== 式中F 为作用力,m 为小球质量,θ为单摆偏离垂直方向角度,l 为摆长,t 为时间。 θsin mg F -= 0sin 22=+

l mg dt

d m θ

θ

0sin 2

2=+l g dt d θ

θ 作小角近似:θθ≈sin

02

2=+l g dt

d θ

θ )/(0222

2l g dt

d ==+ωθωθ

(1)式为简谐运动方程,角频率ω为:

g l T l

g T OSC

π

π

ω222===

测量量的表达式:周期g

l T π

2= 即作近似:

理想单摆应满足:摆线质量<<钢球质量,钢球半径<<摆线长度,不考虑摆线伸缩及空气阻力等 3.从简单单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样本:

周期数≥20,周期差距≥0.01s ,数据组数≥4

序号 50个周期T 所需时间 周期T 线上所标刻度(任意标度)

1 91.47 1.829 200

2 89.09 1.782 150

3 86.45 1.729 100

4 83.80

1.676

50

4.

序号 周期T 线上所标刻度(任意标度) 周期平方T 2(s 2) 1 1.829 200 3.347 2 1.782 150 3.176 3 1.729 100 2.989 4

1.676

50

2.809

T 2一线上任意标度直线图(略)

5.任意标度中最小单位的测定(单位为㎜) 22221221

4,4L g T L g T

osc osc ππ==

L g

L L g T

T

osc osc ?=-=-221222

21

4)(4ππ

)(42

2212

osc osc T T g L -=

?π或其他的等效表达式,作图方法等

序号

L ?的计算

值(m ) 任意标度的

L ?

任意标度最小单位值(㎜)

1 22221171.0s T T =- 0.0426 50 0.85

2 22321357.0s T T =-

0.0886 100 0.89 3 22421537.0s T T =- 0.133 150 0.89 4 22321185.0s T T =-

0.0460 50 0.92 5 22421365.0s T T =- 0.0907 100 0.91 6

22421180.0s T T =-

0.0448

50

0.90

任意标度最小单位平均值:mm l 89.0=

测量所引起的误差估算:

序号 任意标度最小单位值(㎜)

)(l l -

2)(l l -

1 0.85 -0.04 0.0016

2 0.89 0

0 3 0.89 0 0 4 0.92 0.03 0.0009 5

0.91 0.02 0.0004 6

0.90

0.01

0.0001

所以标准偏差为:

mm N l l l i 02.05

003

.01

)(6

12

==

--=

?∑= 也可使用其他合理方法 二、1.实验装置

2.时间t ,电流I 以及水平面差h ?关系的公式推导:t

Q

I ??=

在反应2H ++2e →H 2中,产生的一定量的分子(N ?)所需电量的转移为

t e

N I N e Q ??=

?=?2:2 T k e t

I T Nk V P B B 2?=?=?

T e

k t I r h P B 2)(2

?=

?π h T

r k P e t I B ?=?)

(22π

3.实验数据

序号 h ?(任意标度

下) mA I /

s t /?

1 1

2 4.00 1560 2 16 4.00 2281

3 20 4.00 2940 4

24

4.00

3600

·试管周长为46个任意标度

·基于水面读数的不确定性所允许的误差范围,选≥?h 4个标度单位;基于电流干扰,选mA I 4≤ ·数据组数4≥

获得实验数据的外界条件: Pa P K T 5

1000.1300?==

4.B k e /值的测量

序号 h ?(任意标度

下) mm h /?

mA I /

s t /?

C t I 310/?

1 1

2 10.68 4.00 1560 6.24 2 16 14.24 4.00 2281 9.12 3

20

17.80

4.00 2940 11.8 4 24 21.36

4.00

3600

14.4

上面所列的数据h t I ?-?标绘图:(略) 从图中得到的斜率为763.94。

J K C k e B /1028.1)

82.01089.023(10230094.7634

235??=???????=-π (1分) 另解:(同等分数)

序号 mm h /?

C t I 310/?

斜率 )/10/()/(4J K C k e B ?

1 10.68 6.24 584 0.977

2 14.24 9.12 640 1.07

3 17.80 11.8 661 1.11 4

21.36

14.4

674

1.13

B k e /的平均值为J K

C /1007.14

??

计算得到的标准偏差约为J K C /1066.03

?? 题5 光学黑盒子 描述

在本题中,学生必须判定方盒内的未知光学元件,该方盒子是密封的,仅有两个狭长的开孔,由红

色塑料纸覆盖。盒中的光学元件应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光学现象予以判定,忽略塑料覆盖层的小的厚度效应。

定义通过两缝中心的线为盒子的轴线。除了红塑料覆盖纸外,方盒中有下列光学元件中的三个元件

(其中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1.反射镜,可以是平面的或球面的。 2.透镜,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3.二表面平行的透明平板(所谓平面平行板) 4.棱镜 5.衍射光栅

各种透明元件的材料在所用波长光下的折射率n 为1.47。 使用仪器:

1.波长为670nm 的激光笔。注意不要直接看激光。

2.光具座。

3.可沿光具座移动的安放黑盒子的平台。

4.光屏,可装在光具座的一端,在作其他测量时该屏可以拆下。

5.可用胶带粘在屏上的作图纸。

6.带有正反夹的竖直支架。

注意:所有标在图纸和实验仪器上的标尺都以同一单位标度,但并不以毫米为单位标度。

问题

1.判断三个元件各是什么,给出它们各自的特性。

元件类型元件特性

反射镜曲率半径,镜轴和盒子轴线的夹角

透镜* 焦距,凸或凹以及它们在盒中的位置

平面平行板厚度,平板与盒子轴的夹角

棱镜顶角,一个折射面与盒子轴的夹角

衍射光栅* 刻线的间距和方向及它在盒中的位置

*设透镜主平面和光栅平面与盒的轴线垂直

每个元件的特征参数(如焦距、曲率半径)的最终答案用毫米、微米或作图纸表尺表示。

你不必确定结果的准确度。

1.写出盒中的光学元件名称

NO.1 (0.5分)

NO.2 (0.5分)

NO.3 (0.5分)

2.下面是盒子的截面图,在图中画出三个元件在盒内的位置的草图,并将各元件按答案1中的编号标出。

(每个正确位置0.5分)

3.重画答案2的图,在其上标出详细的信息,如元件角度、元件到缝的距离和元件的方位或方向。(1.0分)

4.综合观察到的数据(0.5分),借助于图的帮助,导出适当的公式,确定光学元件NO.1的特性。(1.0分),计算所求的特性并将答案填入下表。(0.5分)

NO.1元件的名称特性

5.综合观察到的数据(0.5分),借助于图的帮助,导出适当的公式,确定光学元件NO.2的特性。(10分)计算所求的特性并将答案填入下表。(0.5分)

NO.2元件的名称特性

6.综合观察到的数据(0.5分),借助于图的帮助,导出适当的公式,确定光学元件NO.3的特性。(1.0分),计算所求的特性并将答案填入下表。(0.5分)

NO.3元件的名称特性

盒子的轴线缝的方向

[题5解答]

1.各个光学元件分别是:

NO.1 衍射光栅

2007年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理竞赛实验题答案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Question): Task 1 1a. nominal =5′=0.08 nominal (degree) 0.08 If a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ard and the grating and r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ole and the light spot so we have ,...,21x x f 0,2 tan a r We want 0 to be zero i.e. r 04.0007.0170,10 rad rad mm a mm r 0 0.4range of visible light (degree) 13 26 中 华 物 理 .c o m 中华物理竞赛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5344226.html, 官方网站 圣才学习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5344226.html,

1c. min R (21.6±0.1) k 0 5′ = 0.081min R R=(192±1) k 0=5′ because = 5′ => R= (21.9±0.1) k =-5′ => R= (21.9±0.1) k 1d. Table 1d.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degree) R glass (M )R glass (M )R film (M )R film (M ) 15.00 3.770.03183315.50 2.580.02132216.00 1.880.0187116.50 1.190.0151.50.517.000.890.0133.40.317.500.680.0119.40.118.000.4860.00510.40.118.500.3650.005 5.400.0319.000.2740.003 2.660.0219.500.2250.002 1.420.0120.000.2000.0020.8800.00520.500.2270.0020.8220.00521.000.3680.003 1.1230.00721.500.6000.005 1.610.0122.000.7750.005 1.850.0122.500.830.01 1.870.0123.000.880.01 1.930.0223.50 1.010.01 2.140.0224.00 1.210.01 2.580.0224.50 1.540.01 3.270.0225.00 1.910.01 4.130.0216.25 1.380.0166.50.516.75 1.000.0140.00.317.250.720.0123.40.217.750.5350.00512.80.118.250.3910.003 6.830.0518.750.2930.003 3.460.0219.250.2350.003 1.760.0119.750.1950.0020.9880.00520.250.2010.0020.7760.00520.75 0.273 0.003 0.89 0.01 中 华 物 理 竞 赛 网 w w w .100w u l i .c o m 中华物理竞赛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5344226.html, 官方网站 圣才学习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5344226.html,

高二物理竞赛试题 及答案()

2016高平一中高二物理竞赛专题讲座 命题人:李文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则该质点的位移s (从t =0开始)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图2中的哪一个?( ) 2.烧杯内盛有0?C 的水,一块0?C 的冰浮在水面上,水面正好在杯口处。最后冰全部熔解成0?C 的水,在这过程中( ) (A )无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下降了 (B )有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仍在杯口处 (C )无水溢出杯口,水面始终在杯口处 (D )有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低于杯口 3.置于水平面的支架上吊着一只装满细砂的漏斗,让漏斗左、右摆动,于是桌面上漏下许多砂子,经过一段时间形成一砂堆,砂堆的纵剖面最接近下图Ⅰ-1中的哪一种形状 4.特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要求落地时必须脚先着地,为尽量保证安全,他落地时最好是采用哪种方法 A.让脚尖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B.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C.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不下蹲 D.让脚跟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5.如图Ⅰ-4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 Ubc ,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A.三个等势面中,a 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电势能较大 C.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动能较大 D.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较大 6.如图所示,电容量分别为C 和2C 的两个电容器a 和b 串联接在电动势为E 的电池两端充电,达到稳定后,如果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V 接到电容器a 的两端(如图),则电压表的指针稳定后的读数是( ) E/3 (B )2E/3 (C )E (D )0 7.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为r ,R2、R3、R4均为定值电 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P 向右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 I 、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 C .DU DI >r D .DU DI <r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8.在国际单位制中,库仑定律写成 22 1r q q k F =,式中静电力常量 922 8.9810N m C k -=???,电荷量 q1和q2的单位都是库仑,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若把库仑定律写成更简洁的形式 22 1r q q F = ,式中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由此式可定义一种电荷量 q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七对称法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 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 ??==2 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 ,抛出点的高度为h 代入后可解得:h g s y g x v 2320 ==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 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 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 ??==??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 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 θθ 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 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 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 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 ,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 3 = 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 v v v 2330cos =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 ,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 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 运动。设槽中心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变为0v ,两小球相对槽心做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圆周运动,A 球处于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 (实验中学杯) 获 奖 名 单 北京物理学会 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09年11月5日

简报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经教育部批准,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科竞赛。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物理课外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于9月6日举行了预赛(4100人参加)、9月19日举行复赛理论考试(398人参加)、9月27日进行复赛实验操作考试。经过预赛、复赛,评出赛区一等奖34名、二等奖120名、三等奖165名,优秀辅导教师奖多名。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凡荣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市赛区一等奖的学生,将获得下一年度全国高等学校高考保送生资格。 市代表队由17名选手组成,于10月31日—11月5日参加在XX市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决赛经过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98名、三等奖132名。人大附中俞颐超、实验中学于乾、清华附中戴哲昊、人大附中生冀明、十一学校周琛同学荣获一等奖;十一学校王鹤、八中周叶、四中李新然、人大附中段嘉懿、十一学校孙伟伦、杜超同学荣获二等奖;北师大二附中王沫阳、四中熊泓宇、十一学校梁辰、四中贾弘洋、人大附中X金野、北大附中王焱同学荣获三等奖。人大附中俞颐超同学荣获决赛总成绩最佳奖(第一名)和理论成绩最佳奖(第一名)。 在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成绩: 2009年5月,人大附中管紫轩、X思卓同学在第十届亚洲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均获得金牌;2009年7月,人大附中管紫轩同学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 本届竞赛还得到了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十一学校大力支持。在此,物理学会、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向支持本届物理竞赛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物理学会 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09年11月5日

40道有趣的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40道有趣的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1、想从镜子里看到放大的像应该使用(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答:B 2、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 )。 A.镜子亮 B.灰纸亮 C.一样亮 答:B 3、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两面镜子中间,从镜子里可以看到( )。 A .2朵 B.4朵 C.5朵 答:C 4、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 )。 A.清澈透明 B.浑浊 C.像水银一样反光 答:C 5、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3种光合成的( )。 A.红、黄、蓝 B.红、黄、青 C.红、绿、蓝 答:C 6、黄昏时,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 )。 A.太阳发出较多的红光 B.阳光经过空气的路途较长 C.太阳距地球较近。 答:B 7、从以下的哪种镜子中看到的像是和你自己一模一样( )。 A.平面镜 B.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 C.两个相交为45的平面镜 答:B 平面镜照出的人是一个反的,可以用报纸上的字在镜子上照一下试一试,你会发现镜子里的字是反的。偶镜把光线反射两次,所以镜子中看到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8、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原因是( )。 A.高山终年积雪 B.风大、日照少 C.高山的气压低 答:C 9、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会感到冷热不一样,那么( )。 A.木头的温度高 B.铁的温度高 C.铁和木头的温度一样高 答:C

10、南极海洋上的浮冰的味道是( )。? A.淡的 B.和海水一样咸 C.比海水咸 答:A 11、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是因为它们( )。 A.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 B.原子核内中子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加质数相等 答:A 12、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A.有助于杀菌 B.反射电磁波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答:C 13、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 )。 A.盐和冰混合后融点提高 B.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C.盐和冰发生化学反应 答:B 14、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有什么变化(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答:C 15、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 )。 A.高于原来的液面 B.等于原来的液面 C.低于原来的液面 答:A 16、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有人建议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哪个做法对( )。 A.打开电冰箱的门 B.降低制冷温度后,再打开电冰箱的门 C.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答:C 17、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多少米深的水抽到地面( )。 A.5米 B.10米 C.15米 答:B 抽水是由于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18、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会感到( )。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国内竞赛主要分为:物理竞赛预赛、物理竞赛复赛、物理竞赛决赛三个流程,国际性赛事分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CPhO) 1、高中物理竞赛入门级赛事,每年9月上旬举办(也就是秋学期开学),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学校自行组织,所有中学生均可报名; 2、考试形式:笔试,共3小时,5道选择题、每题6分,5道填空题、每题10分,6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200分; 3、考试主要考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相关内容(回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明细); 4、比赛分别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预赛主要是各省市为了选拔复赛选手而筹备的,所以一般一等奖可以参加复赛。 5、一般来说,考完试后2~3天即可在考点查询成绩。 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CPhO) 1、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赛事,其成绩对于自主招生及参加清北学科营等有直接影响,每年9月下旬举办(也就是预赛结束后)。 2、复赛分为笔试+实验: 笔试,共3小时,8道大题,每题40分,共计320分; 实验,共90分钟,2道实验,每道40分,共计80分; 总分400分。 3、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组织、规定考点,大多数省份只有预赛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参加; 实验由各省市自行命题,根据笔试成绩组织前几十名左右考生参加(也就是说实验不是所有人都考,只有角逐一等奖的同学才参加),最终根据实验和笔试的总成绩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 4、各省市的实验时间稍有不同,具体可参考当地往年的考试时间。 5、考试内容在预赛的基础上稍有增加,具体考纲后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 6、比赛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省一、省二、省三,其中各省省一前几名入选该省省队,可参加决赛。 7、成绩有什么用? 省一等奖可基本满足除清华、北大、复旦以外其他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二等奖可满足部分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三等奖可满足大部分211学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8、各省省队成员可参加清北金秋营、冬令营,并根据成绩获得降分优惠。

2016年泛珠三角物理竞赛综合试卷一答

Pan Pearl River Delta Physics Olympiad 2016 2016 年泛珠三角及中华名校物理奥林匹克邀请赛 Sponsored by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HKUST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赞助 Simplified Chinese Part-1 (Total 5 Problems) 简体版卷-1(共5题) (9:00 am – 12:00 pm, 18 February, 2016) 1. Electrostatic Force (4 marks) 静电力(4分) Consider a 2017-side regular polygon. There are 2016 point charges, each with charge q and located at a vertex of the polygon. Another point charge Q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polyg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regular polygon to its vertices is a. Find the force experienced by Q. 考虑一2017-边正多边形。其中2016个角上各有一点电荷q。另有一个点电荷Q位于多边形的中心。中心到每一个角的距离为a。求Q所受的力。 Consider the polygon with a charge q at each vertex. In other words, there are 2017 charges. The system has a discrete rotational symmetry and hence the force acting on Q must be zero. Now our system is equivalent to the above system but with a charge –q added to one vertex. Hence the force is F= Qq 4πε0a2 a? where a? is a unit vector pointing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mpty vertex. 2.Capacitors (13 marks)电容器(13分) (a-c) Consider two clusters of electric charges. Cluster A consists of N charges q1, q2, …, q N, located at positions r?1,r?2,…,r?N respectively. Cluster B consists of M charges q1′,q2′,…,q M′, located at positions r?1′,r?2′,…,r?M′ respectively. (a-c) 考虑两组电荷。组A由N个电荷q1, q2, …, q N组成, 并分别位于位置r?1,r?2,…,r?N。组B 由M个电荷q1′,q2′,…,q M′组成, 并分别位于位置r?1′,r?2′,…,r?M′。 (a)Write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r?) at position r? due to the charges in cluster A. (1 mark) B|A A B|A A|B E B|A和E A|B有何关系? (1分)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卷(一)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置于水平面的支架上吊着一只装满细砂的漏斗,让漏斗左、右摆动,于是桌面上漏下许多砂子,经过一段时间形成一砂堆,砂堆的纵剖面最接近下图Ⅰ-1中的哪一种形状 2.如图Ⅰ-2所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相向运动,乙上连有一段轻弹簧,甲乙相互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甲的初速度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 0 B.若甲的初动量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C.若甲的初动能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D.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3.特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要求落地时必须脚先着地,为尽量保证安全,他落地时最好是采用哪种方法 A.让脚尖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B.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C.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不下蹲 D.让脚跟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4.动物园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质量为M 的笼子,笼内有一只质量为 m 的猴子.当猴以某一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向上爬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 1;当猴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下滑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 F 2(如图Ⅰ-3),关于 F 1 和 F 2 的大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 1 = F 2>(M + m )g B.F 1>(M + m )g ,F 2<(M + m )g C.F 1>F 2>(M + m )g D.F 1<(M + m )g ,F 2>(M + m )g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与分子的运动无关 B.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间距离一定减小 C.在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实验室里不能观察热传递的对流现象 D.通过热传递可以使热转变为功 6.如图Ⅰ-4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 图Ⅰ -3 图Ⅰ -4 图Ⅰ-2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一 整体法

一、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 计滑轮质量及摩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 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 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 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 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 2F = (M + m)a ,解得:a =2F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2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 解析:表示平衡状态的图是哪一个,关键是要求出两条轻质细绳对小球a 和小球b 的拉力的方向,只要拉力方向求出后,。图就确定了。 先以小球a 、b 及连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共受五个力的作用,即两个重力(m a + m b )g ,作用在两个小球上的恒 力F a 、F b 和上端细线对系统的拉 力T 1 。因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所受合力必为零,由于F a 、F b 大

高中物理奥赛讲义全套

目录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2)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5) 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 (10) 专题二直线运动 (12)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13) 专题四曲线运动 (16) 专题五万有引力定律 (18) 专题六动量 (19) 专题七机械能 (21) 专题八振动和波 (23)

专题九热、功和物态变化 (25) 专题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7) 专题十一电场 (29) 专题十二恒定电流 (31) 专题十三磁场 (33) 专题十四电磁感应 (35) 专题十五几何光学 (37) 专题十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 (40)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正式批准。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第三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主要是在物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搞层层选拔,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竞赛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和副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委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如下: 1.参加竞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1人;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3人。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 2.小梅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l00g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g水溢出,则() A. 土豆会浮在水面上 B. 土豆会沉入盆底 C. 土豆会悬浮在水中 D. 无法判断 3.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4.如下图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图乙中能正确反应弹簧秤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50P a;若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且木块没接触容器底部。 A. 木块的密度为0.4g/ cm3 B. 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4 C. 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5 D. 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200P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实验题 6.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卡片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能减少木块受到的_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__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3)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_。8.实验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全国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卷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6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C.α3D.3α 2.(6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1 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 p2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4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D.410Hz 4.(6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 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 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的 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环,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 别为F1、F2和F3。若环的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F2> F3 B. F2> F3> F1 C. F3> F2> F1 D. F1 = F2 = F3 5.(6分)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 A的条件下,m B越小,碰后B球的速度越大 D.在保持m B

物理竞赛之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赛事流程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赛事流程 每一代表队包括5名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中学生、1名领队和1名副领队,国际间旅费自负,东道国负责竞赛期间各队的食宿和旅游费用。各国可自派观察员参加,费用由派出国自筹。 赛期一般为9天。第1天报到后,队员和领队分开居住,住地一般相距几公里以上。东道国为每一参赛队学生配备1名翻译兼导游,这对东道国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有些国家难以承办IPhO活动,其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因华裔子弟遍布世界各地,东道国为我们代表队配备的翻译几乎都是在该国读研究生的华人学子。 第2天上午是开幕式,常在大学礼堂举行,气氛淡雅肃穆,学术气氛浓厚。开幕式后领队与队员暂不往来,且自觉地互不通电话联系,有事均通过翻译转达。第2天下午学生由主办者组织旅游或参观,领队们则参加本届国际委员会正式会议并集体讨论、修改和通过理论赛题,再由各国领队将题文翻译成本国文字,交由组委会复印。会议开始时,各国领队与观察员分别就座,组委会执行主席及其助手们的座位安排在正前方。东道国将3道理论题的题文和题解,以及评分标准的4种文本(英、俄、德、法)之一发给各国领队。大约一小时后,命题者代表用英语向大家介绍该题的命题思想及解题思路等,然后大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通过这道理论题。3道题逐题进行,若其中某道题被否决,组委会便公开备用的第4道题。 3道题通过后常已近深夜,这期间除晚餐外,还供应饮料和点心。中国领队们而后所做的翻译工作,一般都会持续到次日清晨6点左右,真可谓"通宵达旦"。

第3天上午8点开始,学生们进行5小时的理论考试,其间有饮料和点心供应,学生们用本国文字答卷。组委会为领队们安排旅游或参观活动;尽管大多数人已经非常疲乏,也许因为身临异国他乡,仍是游兴十足。第3天下午东道国安排的休息性活动常能使领队与学生有机会见面,然而师生间很少谈及上午的考试,为的是不在情绪上影响后面的实验考试。 第4天讨论、修改、通过及翻译实验赛题。实验赛题为1-2道,2道居多。 第5天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在上、下午进行5小时的实验考试。若有2道题,则每题2。5小时。实验考试后学生们的紧张情绪骤然间消失,队与队之间频繁交往,学生们"挨门串户"地互赠小礼品,最受欢迎的当数各国硬币。此时,领队们开始悉心研究由组委会送来的本队队员的试卷复印件,上面有评分结果。分数由东道国专设的阅卷小组评定,在评定我国学生试卷时,常请另一位懂中文的研究生协助阅读试卷上的中文内容。 东道国通常在第6、7天安排各国领队与阅卷小组成员面谈,商讨和解决评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意见分歧。第7天的下午或晚上举行最后一次国际委员会会议,多数领队借此机会互赠小礼品。会议最重要的议程是通过学生的获奖名单。理论题每题10分,满分30分;实验题若有2道,则每题10分,满分20分。按现在的章程规定,前三名选手的平均积分计为100%,积分达90%者,授予一等奖(金牌);积分低于90%而达78%者,授予二等奖(银牌);积分低于78%而达65%者,授予三等奖(铜牌);积分低于65%而达50%者,授予表扬奖;积分低于50%者,发给参赛证书。上述评奖积分界限均舍尾取整。例如第24届IPhO前三名平均积分为40。53分,其90%为36。48,取整为36分,即成金牌分数线。通常得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一半。金牌第1名被授予特别奖。此外,还可由东道国自设各种特别奖,例如女生最佳奖、

第29届(2012年)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及答案

第29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本卷共8题,满分160分 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题给的表格中,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解过程。 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改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17分)设有一湖水足够深的咸水湖,湖面宽阔而平静,初始时将一体积很小的匀质正立方体物块在湖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物块的下 底面和湖水表面恰好相接触,已知湖水密度为ρ;物块边长为b ,密度为ρ , 且ρ, <ρ。在只考虑物块受重力和液体浮力作用的情况下,求物块从初始位置出发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由于湖面足够宽阔而物块体积很小,所以湖面的绝对高度在物块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可选湖面为坐标原点并以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以下简称x 系. 设物块下底面的坐标为x ,在物块未完全浸没入湖水时,其所受到的浮力为 2b f b x g ρ= (x b ≤) (1)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物块的重力为 3g f b g ρ'= (2)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3g b b a f f ρ'=- (3) 将(1)和(2)式代入(3)式得 g a x b b ρρρρ'?? =- - ?'?? (4) 将x 系坐标原点向下移动/b ρρ' 而建立新坐标系,简称X 系. 新旧坐标的关系为 X x b ρρ ' =- (5) 把(5)式代入(4)式得 g a X b ρρ=- ' (6) (6)式表示物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若0X =,则0a =,对应于物块的平衡位置. 由(5)式可知,当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物块下底面在x 系中的坐标为 0x b ρρ ' = (7)

(完整版)2017年度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7年度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减弱声音的反射 B. 增强声音的反射 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提高装饰的效果 2. 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陶瓷杯中分别装有半杯刚冲 好的热茶和半杯冷牛奶,如果将他们混合在一起,想尽快做一杯 温度可能低一些的奶茶,以下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 将热茶冷却2min ,之后再把冷牛奶倒入热茶杯中 B.把冷牛奶倒入热茶杯中,再冷却2min C. 将热茶冷却2min ,之后再把热茶倒入冷牛奶杯中 D.把热茶倒入冷牛奶杯中,再冷却2min 3. 炎热的夏天,在玻璃杯中装有水和冰块,如图所示,左边杯子里的冰块压着杯底,右边杯子里的冰块漂浮在水面。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当两 个杯中的冰块全部熔化时,杯中水面和初始时刻杯中水面 相比() A. 都高于初始时刻杯中的水面 B. 都和初始时刻杯中的水面相平 C. 左侧杯中水面和初始时刻的水面相平,右侧杯中水面高于初始时刻杯中水面 D. 左侧杯中水面高于初始时刻杯中水面,右侧杯中水面和初始时刻的水面相平 4. 小明用塑料吸管喝汽水时发现,松手后原来插入瓶底的吸管会自己上浮,但放在凉开水中却不会,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分析,下列说话中正 确的是() A. 吸管密度小于汽水密度,因此会上浮 B.吸管很细, 由于内部液体表面张丽的作用导致上浮 C. 从汽水中析出的二氧化碳以气泡形式附着在吸管 上,使他们整体所受浮力大于所受重力而上浮 D. 由于吸管内外大气压强的作用,使吸管上浮 5. 小明是一个爱动手并且善于思考的同学。一 天他把自己的手机拆开,看到一块如图所示的锂电 池。以下是他做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这块电池能提供的电能大约为2.3×104J B.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12类比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二、类比法 方法简介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其中包括数学表达式上的相似性和物理图像上的相似性. 类比法就是在于发现和探索这一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 赛题精讲 例1 图12—1中AOB是一内表面光滑的楔形槽,固定 在水平桌面(图中纸面)上,夹角(为了能看清楚, 图中画的是夸大了的). 现将一质点在BOA面内从A处以 速度射出,其方向与AO间的夹角 设质点与桌面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点与OB面及OA面的 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试求: (1)经过几次碰撞质点又回到A处与OA相碰?(计算次数时包括在A 处的碰撞) (2)共用多少时间?

(3)在这过程中,质点离O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解析由于此质点弹性碰撞时的运动轨迹所满足的规律 和光的反射定律相同,所以可用类比法通过几何光学的规律 进行求解. 即可用光在平面镜上反射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的规律和光路是可逆的规律求解. (1)第一次,第二次碰撞如图12—1—甲所示,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一两个内角和可知,故第一次碰撞的入射角为. 第二次碰撞,,故第二次碰撞的入射角为. 因此每碰一次,入射角要减少1°,即入射角为29°、28°、…、0°,当入射角为0°时,质点碰后沿原路返回. 包括最后在A处的碰撞在内,往返总共60次碰撞. (2)如图12—1—乙所示,从O依次作出与OB边成 图12—1—乙 1°、2°、3°、……的射线,从对称规律可推知,在AB 的延长线上,BC′、C′D′、D′E′、……分别和BC、 CD、DE、……相等,它们和各射线的交角即为各次碰撞的 入射角与直角之和. 碰撞入射角为0°时,即交角为90°时 开始返回. 故质点运动的总路程为一锐角为60°的Rt△AMO 的较小直角边AM的二倍. 即 所用总时间 (3)碰撞过程中离O的最近距离为另一直角边长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2 有一个很大的湖,岸边(可视湖岸为直线)停放着一艘小船,缆绳突然断开,小船被风刮跑,其方向与湖岸成15°角,速度为2.5km/h.同时岸上一人从停放点起追赶小船,已知他在岸上跑的速度为 4.0km/h,在水中游的速度为2.0km/h,问此人能否追及小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