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的电磁兼容和抗干扰设计

汽车电器的电磁兼容和抗干扰设计

汽车电器的电磁兼容和抗干扰设计

汽车上的干扰源

汽车电系上的负载多种多样,既有小阻抗、大电流的阻性感性负载,也有小电流、高电压的脉冲发生装置,还有高频振荡信号源,它们不仅对外是潜在的干扰发射源,也是对车载电子产品的干扰源。另外,由于高机动性,汽车也可能会处于各种可以想像得到的从低频到高频的复杂电磁场中,由此产生的电磁干扰耦合也会影响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汽车电系内的电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正常工作电压、异常稳态电压、无线电干扰电压、瞬变过电压和静电放电。

汽车电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汽车电器的电磁兼容环境应是一个设备共存、互不干扰的环境,这就要求系统具备良好的EMI和EMS特性。造成电器功能降级或失效的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3个要素:干扰源、干扰耦合通路以及敏感设备。抑制干扰源、阻断耦合以及提高敏感设备的抗扰阈值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根本措施。

1电磁干扰的传输和传输途径

电磁干扰的发生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播和传播通道。干扰的传输有两种基本方式:传导和辐射。辐射耦合细分为:天线对天线耦合、场对线耦合和线对线耦合。针对干扰的传播和耦合途径,在汽车电器工程实践中要采取如下的系统方法来改善EMC特性:滤波、屏蔽、搭铁和布线。

2干扰源和敏感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

在方案已定的功能电路中,检验电磁兼容指标是否满足要求;此时如不满足要求,则可通过参数修改来达到指标,如调整数字化控制器的工作频率、圆整脉冲的上升率或重新选择元件等。其次进行防护设计,包括滤波、屏蔽、搭铁与搭接设计,甚至采用时空隔离和频率回避等改进措施。最后是做布局调整性设计,包括对总体布局的检验、屏蔽体缝隙的检验、组件和印制板布局检验等。电路和分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包括如下的步骤:元件选择、电路选择、滤波技术应用、搭铁设计、屏蔽设计、电路布局和系统布局规划。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抗干扰技术

探讨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及抗干扰技术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铁路电力系统肩负着为铁路信号设备可靠供电的艰巨任务,是铁路行车安全的基础。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在新建及改造铁路上比较常用的,本文对铁路电力远动系统进行了阐述分析。介绍了我国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及远动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铁路电力,远动系统,供电,干扰分析 abstract: the railway power system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railway signal equipment reliable power supply of the task,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ailway traffic safety. railway power far in the new and dyna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railway are frequently used in this paper, dynamic system of railway power far described analysis. introduced in railway power far dynamic system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railway power far move system’’s main interference factors of the system and far move anti-jamming measures. keywords: railway power, far dynamic system, power supply, interference analysis 1. 铁路电力运动系统简介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是保障铁路行车重要措施。铁路电力远动系统

纯电动汽车设计方案

新能源汽车概念课程设计 课题:电动汽车设计 姓名:赵炜渝 班级:机制125 学号:1120110130 时间:2015.6

一、汽车底盘布置形式 采用电动机前置前驱形式,变速驱动桥将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安装在同一个外壳(常称为变速器壳)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简化结构,减小体积,提高传动效率。而且取消了传动轴,可使汽车自重减轻。 电池组安装在前后两排座椅下。 二、驱动电机的选择 电动汽车电机是将电源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的汽车驱动装置,该电机与其他电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且高效区范围广、调速性能好等特点。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在需要满足汽车行走的功能同时,还应满足行车时的舒适性、耐环境性、一次充电的续行里程等性能,该电机要求比普通工业用电动机更为严格的技术规范,还希望有如下功能: 体积小,重量轻。 减小有限的车载空间,特别是总质量的减小,在整个运行范围内高效率。 一次充电续行里程长,特别是行走方式频繁改变时,低负载运行时,也有较高的效率。 低速大转矩特性及宽范围内的恒功率特性。 综合上述原因考虑我们初步选定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 无刷直流电机优点是: ①电机外特性好,非常符合电动车辆的负载特性,尤其是电机具有可贵的低速 大转矩特性,能够提供大的起动转矩,满足车辆的加速要求。 ②速度范围宽,电机可以在低中高大速度范围内运行,而有刷电机由于受机械

换向的影响,电机只能在中低速下运行。 ③电机效率高,尤其是在轻载车况下,电机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率,这对珍贵的 电池能量是很重要的。 ④过载能力强,这种电机比Y系列电动机可提高过载能力2倍以上,满足车辆 的突起堵转需要。 ⑤再生制动效果好,因电机转子具有很高的永久磁场,在汽车下坡或制动时电 机可完全进入发电机状态,给电池充电,同时起到电制动作用,减轻机械刹 车负担。 ⑥电机体积小、重量轻、比功率大、可有效地减轻重量、节省空间。 ⑦电机无机械换向器,采用全封闭式结构,防止尘土进入电机内部,可靠性高。 ⑧电机控制系统比异步电机简单。缺点是电机本身比交流电机复杂,控制器比 有刷直流电机复杂。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技术数据:

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习题

第10章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习题答案 1. 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时,为什么要采用测量放大器? 答:因为测量放大器不但具有很高的放大倍数,而且具有十分稳定的输出特性,符合传感器微弱信号放大的要求。 2. 在模拟量自动检测系统中常用的线性化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线性化方法主要有在模拟量自动检测系统中可采用三种方法:①缩小测量范围,取近似值。②采用非均匀的指示刻度。③增加非线性校正环节。 3. 说明检测系统中非线性校正环节(线性化器)的作用。 答:检测系统中非线性校正环节(线性化器)的作用是是利用它本身的非线性补偿传感器的非线性,从而使整台仪表的输出u0和输入x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4. 如何得到非线性校正环节的曲线? 答:一般主要是利用非线性元件或利用某种元件的非线性区域,例如将二极管或三极管置于运算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的对数运算放大器就能对输入信号进行对数运算,构成非线性函数运算放大器,它可以用于射线测厚仪的非线性校正电路中。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二极管组成非线性电阻网络,配合运算放大器产生折线形式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由于折线可以分段逼近任意曲线,从而就可以得非线性校正环节(线性化器)所需要的特性曲线。 5.检测装置中常见的干扰有几种?采取何种措施予以防止? 答:检测装置中常见的干扰有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两大类。外部噪声有自然界噪声源(如电离层的电磁现象产生的噪声)和人为噪声源(如电气设备、电台干扰等);内部噪声又名固有噪声,它是由检测装置的各种元件内部产生的,如热噪声、散粒噪声等。采用的抑制技术主要有屏蔽技术、接地技术、浮置技术、平衡电路、滤波技术和光电隔离技术等。 6.屏蔽有几种型式?各起什么作用? 答:屏蔽主要有静电屏蔽、电磁屏蔽、低频磁屏蔽和驱动屏蔽四种。静电屏蔽能防止静电场的影响,电磁屏蔽能削弱高频电磁场的影响,低频磁屏蔽主要是为了抗低频磁场的干扰,驱动屏蔽能有效地抑制通过寄生电容的耦合干扰。 7.接地有几种型式?各起什么作用? 答:接地有信号地、电源地和保护地三种。信号地主要将信号的零电位接地,电源地是电源的零电位,保护地则是系统的零电平。 8.脉冲电路中的噪声抑制有哪几种方法?请扼要表达它的抑制原理? 答:脉冲电路中的噪声抑制有积分电路、脉冲干扰隔离门和相关量法三种。积分电路的抑制原理是由于脉冲宽度大的信号输出大,而脉冲宽度小的噪声脉冲输出也小,所以能将噪声干扰滤除掉;脉冲干扰隔离门的抑制原理是用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对幅度较小的干扰脉冲加以

电动汽车模型后驱动桥的设计和制作

电动汽车模型后驱动桥的设计和制作 摘要 汽车后桥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基本的功用是增大由传动轴或直接由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再将转矩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并使左右驱动车轮具有汽车行驶运动所要求的差速功能:同时,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承载车身之间的铅垂力、纵向力,横向力及其力矩。其质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可靠性。 本文阐述了汽车驱动桥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电动汽车模型驱动桥的结构形式、布置方法、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桥壳等结构型式;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完善了驱动桥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电动汽车模型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

Drive axl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models i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Abstract Drive ax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automobile. The function is to increase the torque from drive shaft or from transmission directly, and then distribute it to left and right wheels which have the differential ability automobile needed when driving. And the drive axle has to support the vertical force, longitudinal force, horizontal force and their moments between road and frame or body. It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will affect the security, economic, comfor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utomotive drive axle and carries out a systematic analysis.We have identified a model of electric vehicle drive axle of the structure, layout method, the main gear assembly, differential assembly and other structural types,and conducted a strength check of major component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drive axle. Keywords:Electric vehicle model, Drive axle, Final drive, Differential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摘要: 电磁兼容技术是解决电磁干扰相关问题的一门技术.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电 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电子设备产生过强的电磁发射,防止电子设备对外界干扰过度敏感.近 年来,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电磁兼容技术是解决电磁干扰相关问题的一门技术.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电路之间 的相互干扰,防止电子设备产生过强的电磁发射,防止电子设备对外界干扰过度敏感.近年来,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电子设备日益复杂,特别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混合的情况越来越多、电路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这导致了电路之间的干扰更加严重,设计人员如果不了解有关的设计技术,会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过长,甚至开发失败.第二,为 了保证电子设备稳定可靠的工作,减小电磁污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制执行电磁兼容标准, 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电磁兼容指标已经成为法制性的指标,是电子产品厂商必须通过的指标之一,设计人员如果在设计中不考虑有关的问题,产品最终将不能通过电磁兼容试验,无法走 上市场. 因此近年来,电磁兼容教育也在迅速发展,一方面,各种有关电磁兼容设计的书籍层出不穷,各种电子设计的期刊上也不断刊登有关的文章,另一方面,电磁兼容培训越来越受到欢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参加电磁兼容培训的费用平均为每人每天330美元,目前,已经达到450美元左右,并且企业如果需要专场培训,往往需要与提供培训的公司提前半年签订合同,由此可以看 到电子设计人员对电磁兼容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我国电磁兼容技术起步很晚,无论是理论、技术水平,还是配套产品(屏蔽材料、干扰滤波器等)制造,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面对的是公平的国际竞争,各国之间唯一的贸易壁垒就是技术壁垒.而电磁兼容指标往往又是众多技术壁垒中最难突破的一道.因此,怎样使设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电磁兼容设计技术,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1 什么是电磁兼容标准 为了规范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所有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电磁兼容标准.电磁兼容标准是使产品在实际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之所以称为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产品即使满足了电磁兼容标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会发生干扰问题.大部分国家的 标准都是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 IEC有两个平行的组织负责制定EMC标准,分别是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和TC77(第77技术委员会).CISPR制定的标准编号为:CISPR Pub. XX ,TC77制定的标准编号为IEC XXXXX . 关于CISPR:1934年成立.目前有七个分会:A分会(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与统计方法)、B分会(工、科、医射频设备的无线电干扰)、C分会(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D分会(机动车和内燃机的无线电干扰)、E分会(无线接收设备干扰特性)、F分会(家电、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电器的无线电干扰)、G分会(信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关于TC77:1981年成立.目前有3个分会:SC77A(低频现象)、 SC77B(高频现象)、 SC77C(对高空核电磁脉冲的抗扰性). 我国的民用产品电磁兼容标准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目前已发布57个,编号为GBXXXX - XX,例如GB 9254-98. 欧盟使用的EN标准也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其对应关系如下: EN55××× = CISPR标准, (例: EN55011 = CISPR Pub.11) EN6×××× = IEC标准, (例: EN61000-4-3 = IEC61000-4-3 Pub.11) EN50××× = 自定标准, (例: EN50801) 我国军用产品采用的标准GJB是基于美国军标,例如GJB151A = MIL-STD -461D. 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 基础标准:描述了EMC现象、规定了EMC测试方法、设备,定义了等级和性能判据.基础标准不涉及具体产品.

铁路信号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试验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铁路信号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试验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海康,李 洋,卢耀华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信信号检验站,北京100081) 摘要:TB/T 3073—2003《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制》、TB/T 3034—2002《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规定了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信号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在检验中,设备制造商与检验部门对电子设备通信端口是否进行抗扰度试验有不同理解,设备制造商在是否选择电磁兼容试验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明确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判据级别测试的信号电子设备产品在使用后出现抗干扰性能下降、辐射量超标等问题,导致电子设备工作不稳定,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在铁路信号电子设备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信号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试验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信号设备;电磁兼容;通信端口;性能试验中图分类号:U28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178(2008)12-0014-03 2008年12月( 总第266期)第36卷Vol.36第12期No.12 铁道技术监督 RAILWAY QUALITY CONTROL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陈海康,助理研究员;李洋,研实员;卢耀华,工程师 0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既有线路提速完成、高速客运专 线大规模建设,信号控制系统采用大量电子设备取代了以往只靠电气设备作为信号控制系统的手段。铁路信号电子设备(以下简称电子设备)采用的低功耗、高速度、高集成度的电子电路使得这些电子设备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威胁,提高信号系统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迫在眉睫。 1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1.1部分产品标准电磁兼容试验项目不明确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必须由信号控制系统中电子设备工作性质、端口连接方式决定。但一 些非定型信号电子设备如环境监测、报警设备,国家 和行业标准没有对这些设备的电磁兼容试验项目作具体规定,所以检验一般只能执行企业制定的标准。检验中发现部分设备制造商在选择电磁兼容试验项目有一定随意性。 如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属于非安全设备,制造商为其选择电磁抗扰度试验,却没有关注该设备的辐射是否影响其它安全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没有认识到限制室内环境监测设备辐射骚扰限值与传导骚扰限值是首要问题。再比如道口设备实际上是一种安全设备,制造商把设备辐射骚扰限值处理好了,却忽视了更重要的抗扰度试验,因为道口设备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安装在信号机械室,受道口设备干扰的其他电子设备较少,应该更关注其自身受长距离导线传导的电磁抗扰度试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电磁兼容含义认识不够全面及对信号电子 Abstract :The Standards TB/T 3073—2003“EMC Tests and Limits for Railway Signa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B/T 3034—2002“EMC Tests and Limits for Rolling-stock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e regulated the EMC tes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Railway Signal Control System.During inspecting,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nd inspection department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n whether or not to carry immunity test on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port.There is some randomness when manufacturers select test projects on EMC.If the issues such as test items,harsh grading,criterion level are not to be designated befor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spection,the equipment and relative products may probably induce decline of equipment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and over-level of electro -magnetism radiation, leading to inst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ven endangering train running safety. Based on the actual use of railway signal electronic equipment,this paper analyses those considerations on elec -tronic equipment EMC tests. Keywords:Signaling Equipment;EMC;Communications Port;Performance Inspection 质量检验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NSPECTION 14··

如何提高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如何提高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常规电磁兼容知识及相关电磁兼容测试方案配置: 1.常用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和测试要点 2.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及设备配置 3.传导,辐射,雷击(SURGE),静电(ESD),群脉冲(EFT)测试 4.ESD测试(静电放电测试) 5.浪涌抗扰度(surge)实验室配置 6.浪涌的抗干扰测试(SURGE) 7.surge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 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9.IEC61000-4-4 EFT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新老标准的不同 10.电子产品的雷击浪涌防护标准及测试 11.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12.衰减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13.电磁兼容抗干扰测试仪器的校准 14.从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标准草案看试验演变情况 15.IEC61000-4-5(GB/T17626.5)浪涌的抗干扰测试(SURGE) 16.GB/T17626.6(IEC61000-4-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17.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18.国内外电磁兼容标准概况与测试手段简介 19.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和测试要点(EMC) 20.GB/T17626.2-2006与GB/T17626.2-1998静电放电标准差异分析报告 2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2 22.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渐变的抗干扰度试验 23.工频磁场抗干扰度试验系统 24.雷击浪涌抗干扰度试验系统配置方案 2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干扰度试验系统 26.静电放电抗干扰试验系统 车载电子电磁兼容性内容如下: 1.车辆零组件电磁兼容试验方法介绍 2.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3.汽车电子干扰模拟器/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系统/汽车干扰模拟系统 4.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及测试设备 5.汽车及车载电子设备电磁兼容EMC测试 6.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企业实验室射频骚扰测试 7.车辆电气设备的瞬变传导骚扰和抗扰度性能测试 8.汽车电子部件EMI抗扰性测试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9.汽车高能量抛负载发生器(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性检测设备) 10.汽车电压跌落模拟发生器(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性设备) 11.汽车瞬变脉冲干扰模拟器(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检测设备)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1T16:03:58.0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刘磊 [导读] 作为高速移动的复杂巨系统,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受到了数量众多的电磁干扰,且相关干扰多为突发性脉冲干扰。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市 430074 摘要:作为高速移动的复杂巨系统,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受到了数量众多的电磁干扰,且相关干扰多为突发性脉冲干扰。另一方面,高速铁路采用的综合接地方式、共用的接地钢轨使得电磁骚扰传输耦合途径错综复杂,这些均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提出了较高挑战,由此可了解本文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1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措施 1.1基本抑制措施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措施一般由三个方面入手,以高速铁路车载信号系统为例,具体的抑制措施如下:①骚扰源:高速铁路的电磁噪声在1.88~2.6GHz频段基本不会对设备的孔缝、信号端口、电源线端口造成影响,设备的天线端口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仅需要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设备以采用针对性措施。②耦合途径:需考虑电缆的合理布线和接地,并保证不同类别的电缆间隔敷设,不同类别电缆之间的最小距离应遵循(表1)规定,同时保证电缆间互为直角;如出现不同类别间电缆最小距离无法满足情况,需设法将电缆隔开,一般采用连接整体屏蔽、金属电缆槽、金属板、金属管的方式,在信号电缆和电力电缆共存情况下,还需要重点关注电路馈线与回流电缆的敷设距离,保证二者尽可能拉近,将在接近导电的机车结构处安装电缆能够有效抑制电缆的发射场,一般情况下电缆屏蔽层需接地,且需要关注机箱屏蔽,机箱孔缝尺寸需满足最小波长要求,必要时可通过安装金属密闭塾片、导电性填料进行改善,接地线应短而宽并与接地面实现可靠搭接,电缆合理的接地和布线可有效提升其抗电磁干扰能力。③敏感设备: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也需要得到重视,由于高速铁路车载信号系统本身属于敏感设备,该设备本身的防护措施必须得到重视,这种重视需体现在设计层面。具体来说,通信系统在设计阶段应选择适当的接收电平,电磁兼容设计需使用,浪涌防护器件设置电压限幅环节,瞬变电压抑制器、压敏电阻、硅雪崩二极管、放电管均属于常用的浪涌防护器件,此种措施下冲击电流可得到较好抑制(如雷电、变电所过流保护开关瞬时开闭引发的相关现象)。 表1 不同类别电缆之间的最小距离 同样以车载信号系统为例,其处理流程可概括为:“故障现象分析→现场实际测试→干扰耦合途径验证→敏感设备分析→抗干扰措施实施→验证试验”,通过列举可能导致故障现象的因素、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仪器设备、围绕典型干扰传输耦合途径开展分析、建立被干扰信号系统电磁抗扰度模型,即可完成高质量的电磁干扰故障处理,最终合理应用抗干扰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即可有效解决电磁干扰导致的故障问题。为取得优秀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效果,一般需同时应用屏蔽、接地、滤波技术,但如果三种技术存在应用不当情况,则很容易引起更为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因此必须保证抗干扰措施应用的针对性、定制性,并从整个系统角度思考问题,避免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入新的电磁干扰耦合,结合故障实际和相关经验属于其中关键,这些必须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 2实例分析 2.1故障现象分析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某高速列车作为研究对象,在通过某一位置时,该高速列车出现了ATP(车载自动列车防护系统)和多次报人机交互单元DMI出现通信超时故障,结合故障现象开展分析,技术人员初步确定了电磁骚扰源及其耦合途径,具体判断如下:①由于DMI临近的弱电设备未出现类似故障(通信超时故障报警时),因此可初步判断空间的辐射电磁场骚扰与主要电磁干扰信号基本不存在联系。②与DMI共用电源的弱电设备未出现类似故障,因此来自电源线的传导电压/电流骚扰与主要电磁干扰信号基本不存在联系。③ATP与DMI间的Profibus总线平行于220V交流输电线平行走线,且长度为23m,电压骚扰信号进入Profibus总线因此获得可行性较高的方式,即线间的容性耦合方式,ATP与DMI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很容易出现误码故障,因此可初步判断信号线的传导电压骚扰为干扰源。 2.2敏感设备分析 图1为车载ATP系统基本结构图,结合该图不难发现,主机柜内的设备主要有JRU单元、BTM单元、DC/DC电源、车载电台、ATP核心运算单元,主机柜外则安装有天线、速度传感器、DMI单元等设备,ATP与DMI间的数据传输采用Profibus总线,设备的连接采用菊花链结构,在ATP核心运算单元支持下,总线可实现间隔性的DMI状态查询,必要时需上报DMI通信超时故障,如出现多次无法收到响应数据包的

驱动桥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桑塔纳志俊驱动桥设计 姓名付晶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1级5班 学号20112814601 指导教师孙宏图王昕彦

4. 驱动桥设计 (1) 4.1 确定驱动桥的结构形式 (1) 4.2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5) 4.2.1 主减速器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 (5) 4.2.2 直齿锥齿轮差速器齿轮基本参数 (5) 4.3 齿轮的结构设计、图样及技术要求 (7) 4.3.1 齿轮的结构设计 (7) 4.3.2 齿轮的图样及技术要求 (13)

4. 驱动桥设计 4.1 确定驱动桥的结构形式 4.1.1驱动桥的功能 驱动桥处于动力传动系的末端,其基本功能是增大由传动轴或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动力合理的分配给左、右驱动轮,另外还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立、纵向力和横向力。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驱动桥壳等组成。 4.1.2驱动桥的分类: 驱动桥分非断开式(整体式)---用于非独立悬架 断开式---用于独立悬架 非断开式(整体式)驱动桥 定义:非断开式驱动桥也称为整体式 驱动桥,其半轴套管与主减速器壳均与轴壳刚性地相连一个整体梁,因而两侧的半轴和驱动轮相关地摆动,通过弹性元件与车架相连。它由驱动桥壳1,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工艺性好,维修和调整易行,工作可靠。 用途:广泛载货汽车、客车、多数越野车、部分轿车用于上。

断开式驱动桥 定义:驱动桥采用独立悬架,即主减速器壳固定在车架上,两侧的半轴和驱动轮能在横向平面相对于车体有相对运动的则称为断开式驱动桥。为了与独立悬架相配合,将主减速器壳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驱动桥壳分段并通过铰链连接,或除主减速器壳外不再有驱动桥壳的其它部分。为了适应驱动轮独立上下跳动的需要,差速器与车轮之间的半轴各段之间用万向节连接。 优点:可以增加最小离地间隙,减少部分簧下质量,减少车轮和车桥上的动载两半轴相互独立,抗侧滑能力强可使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合理,提高操纵稳定性 缺点:结构复杂,成本高 用途:多用于轻、小型越野车和轿车 4.1.3驱动桥的组成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桥壳组成。 主减速器 1)主减速器一般用来改变传动方向,降低转速,增大扭矩,保证汽车有足够的驱动力和适当的速皮。主减速器类型较多,有单级、双级、双速、轮边减速器等。 单级主减速器由一对减速齿轮实现减速的装置,称为单级减速器。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东风BQl090型等轻、中型载重汽车上应用广泛。 2)双级主减速器对一些载重较大的载重汽车,要求较大的减速比,用单级主减速器传动,则从动齿轮的直径就必须增大,会影响驱动桥的离地间隙,所以采用两次减速。通常称为双级减速器。双级减速器有两组减速齿轮,实现两次减速增扭。

电磁兼容中差模与共模干扰及抑制技术

电磁兼容中差模与共模干扰及抑制技术 于 虹 (国家计算机外设质检中心,杭州31001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引起差模和共模干扰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测量和确定辐射场源特性的方法,对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提出了抑制方法。 关键词 电磁兼容 差模干扰 共模干扰 一、引起差模与共模干扰的物理原因 电磁兼容辐射干扰问题主要来自电路中的电流突变产生的磁场变化或电压突变产生的电场变化;当把距辐射源的距离与波长λ作比较作为近场与远场区域的分界点(一般把距离λ的区域定义为近场区域,把距离 λ的区域定义为远场区域),若近场范围以磁场为主时,表明它与差模电流有密切关系,而电场与共模电流有密切关系。 电流的变化会引起电压的变化,反之亦然。但在实际电路中是其中之一占主导地位。辐射源的阻抗决定着近场是以磁场为主还是以电场为主。一般来讲,磁场是由仪器中某一局部回路产生的,这些回路可以分解为不同的模式。 电路中的阻抗概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所提及的阻抗是指在特定辐射频率下的总的阻抗,这与通常所理解的阻抗概念有所不同。比如,电路中的连结器常被认为是低阻抗,但在高频条件下由于电路中的感应现象而实际上呈高阻抗。在一个电路中所有导线变为高阻抗的最常见方式就是线路中接地线显著的感应现象,在有些频率下,地线被感应成为高阻抗状态。对于整个线路来讲,地线实际上是以高阻抗状态与线路中其它线相串联起来了。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电容耦合形成回流。低阻场或者由电流产生的场,主要是磁场,在近场处以磁场为主。低阻场与低阻源相联系,也就是说与差模干扰有密切关系。 二、确定差模与共模干扰的诊断技术 低源阻抗引起电流变化的场,这决定了在近场区域以磁场为主,反之亦然,这就是确定辐射是否为差模干扰的基础。测量场阻的变化采用近场探头和频谱分析仪联合进行,其仪器配置及测试方法见图1所示。设E∶E场场强; H∶H场场强;P F∶探头性能因子;Z∶场阻抗;则H=Vh+P Fh-52;E=Ve+PFe;Z= 10(e-h)/20;若Z<377Ψ,那么d i/d t是主要的,辐射可能是差模;若Z>377Ψ,d v/d t是主要的,辐射可能是共模的 。 图1 在测量H场时要注意探头的取向,一般沿着源的两个径向测量,每个方向上测量2~6个点,点距为1~4m,在近场处间距要小一点。每个测量点上同时测出H场和E场的数据。 对于得到的实验数据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均可:①作出H场和E场场强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变化快。当H场变化较快时,为低阻抗源问题;当E场变化较快时为高阻抗源问题。②在同一测量点上(近场范围)利用Z=E/H来求出该测量点的场阻,并 25 计量技术 1997.№2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分析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9T16:32:18.2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0期作者:李文强[导读] 我国现阶段应大力研究及实践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在现存的技术前提下不断创新、优化及升级,保证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运行。 李文强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务段摘要:我国道路建设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及进步,现阶段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涵盖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及仪器,但随着信号系统的应用及发展会出现较强的电磁干扰,影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抗电磁干扰技术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引言 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大力支持。作为高速移动的复杂巨系统,高速列车在高速铁路系统中存在电磁骚扰源数量众多特点,且相关干扰多为突发性脉冲干扰,高速铁路采用的综合接地方式、共用的接地钢轨也使得电磁骚扰传输耦合途径错综复杂,这些均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提出了较高挑战。 1信号系统发展过程 高速铁路信号专业是故障-安全的信息化,经历了机械、电气、电子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发展阶段,从人工控制、设备控制向信息控制为主体的方向发展。车站信号、区间信号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一体化,通信信号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使现代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不再是各种传统的机械、电子类信号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包含列车追踪、安全防护、速度控制等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基于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复杂控制系统。从而打破了铁路信号功能单一、控制分散、相对独立的传统理念,发展成集信号指示、列车运行控制、调度集中、数据通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软件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大型安全相关系统,具有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技术特点,且系统功能复杂多样。 2现阶段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存在的电磁干扰类型强电磁干扰主要是指由于电磁引发的传输通道、系统性能或设备元件等出现的故障及性能下降问题,现阶段的强电磁干扰主要分为雷电电磁干扰及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干扰两部分,其中雷电电磁干扰主要是指大气放电产生的,由两种带异电荷的雷云接近后产生的较为强烈的放电现象,虽然雷云对于铁路信号的影响较小,但雷击产生的放电现象会严重影响铁路信号系统。第二种是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干扰,主要分为牵引电磁干扰及传导性干扰两种,牵引电磁干扰主要是由于铁路沿线强电线产生的电磁影响,使得信号电缆出现感应电,影响线路信号的传输质量,甚至击穿信号电缆绝缘层,导致行车安全无法收到保障;传导性干扰主要是由传导电流产生,牵引电流通过机车、钢轨到地面的传输耦合途径,钢轨中的地中回流、平衡电流及大地迷流等对高速铁路信号设备产生了干扰及影响。 3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措施 3.1基本抑制措施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措施一般由三个方面入手,以高速铁路车载信号系统为例,具体的抑制措施如下:①骚扰源:高速铁路的电磁噪声在1.88~2.6GHz频段基本不会对设备的孔缝、信号端口、电源线端口造成影响,设备的天线端口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仅需要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设备以采用针对性措施。②耦合途径:需考虑电缆的合理布线和接地,并保证不同类别的电缆间隔敷设,不同类别电缆之间的最小距离应遵循规定,同时保证电缆间互为直角;如出现不同类别间电缆最小距离无法满足情况,需设法将电缆隔开,一般采用连接整体屏蔽、金属电缆槽、金属板、金属管的方式,在信号电缆和电力电缆共存情况下,还需要重点关注电路馈线很如回流电缆的敷设距离,保证二者尽可能拉近,将在接近导电的机车结构处安装电缆能够有效抑制电缆的发射场,一般情况下电缆屏蔽层需接地,且需要关注机箱屏蔽,机箱孔缝尺寸需满足最小波长要求,必要时可通过安装金属密闭塾片、导电性填料进行改善,接地线应短而宽并与接地面实现可靠搭接,电缆合理的接地和布线可有效提升其抗电磁干扰能力。③敏感设备: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也需要得到重视,由于高速铁路车载信号系统本身属于敏感设备,该设备本身的防护措施必须得到重视,这种重视需体现在设计层面,具体来说,通信系统设计应选择适当的接收电平,电磁兼容设计需通过浪涌防护器件设置电压限幅环节,瞬变电压抑制器、压敏电阻、硅雪崩二极管、放电管均属于常用的浪涌防护器件,冲击电流可得到较好抑制,如雷电、变电所过流保护开关瞬时开闭引发的相关现象。 3.2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干扰故障排查技术 在排查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干扰现象时首先应借助相应的技术设备及仪器开展相应的测量,结合实际测量结果、理论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现场电磁干扰的实际情况初步定位骚扰源,寻找出干扰传输耦合途径,通过进一步的测量手段证明对电磁骚扰源定位,针对干扰传输耦合途径的判断属于正确的,继而针对电磁干扰故障进行解决。 3.3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 电务运维数据包括集中监测系统采集的结构化时间序列数据,图像监控、列控司法记录仪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记录日志等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互操作,这将影响高速铁路的智能运营维护决策和行车效率。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技术和方法,可以实现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互补,形成一致性、综合性电务维护数据。 3.4多层域状态智能感知 轨道交通自动化等级的进一步提高和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的发展等,需要运用列车运行周界检测与入侵物智能感知技术和识别技术,实现对轨道交通运载工具、运行环境、运行周界等进行全天候、全场景、跨区间、多层域的状态实时感知,除了在列车上增加智能感知设备外,在铁路沿线也要增加智能感知设备,并将感知状态实时传输给列车,实现车、地相结合的智能感知。未来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可对车、电、机和环境的状态进行数据收集和融合。通过M-M网络实现设备间信息传输,利用全感知信息的障碍物状态输入,实现高精度、高安全的列车移动闭塞控制。 3.5智能调度控制一体化

通信抗干扰技术

工控系统的通信抗干扰技术 0 引言 一个工控系统常常由几台、几十台甚至更多的工业控制机组成各种形式的分布式测控系统。直接控制级(DDC)可以独立完成本地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主站负责系统的管理。所有的机器连接成网络互通信息,就可以完成以整体目标为宗旨的相互协调配合,达到更高的控制水平和管理层次。系统的通信因此就成为所有的机器协调一致的关键环节。对于工控系统的设计者来说,面对工业现场严重的干扰,提高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 1 给RS232C通信接口加装光隔电流环的抗干扰措施 RS232C是微机之间最常用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但RS232C的抗干扰能力很差。这是由于RS232C采用单端信号传输,而它的连接电缆把它所连接的两台机器的地又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当两个地线之间的地电位不一致时,就有共模干扰电压产生。于是就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甚至烧毁接口器件。如果给RS232C加装一个光隔电流环,就可以隔断两个地之间的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图1是RS232C加光隔电流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U1是工控机1的RS232C发送接口芯片1488,U2是工控机2的RS232C接收接口芯片1489。它们之间的通信信道已经由T1、T2组成的光隔电流环驱动。当工控机1发送“0”时,U1输出约+11 V,它使光隔管T1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T1的光电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电流i。电流i通过通信线路,驱动光隔管T2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T2的光电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电压约+11 V,接收芯片U2转换该电压成为TTL电平“0”。当工控机1发送“1”时,T1、T2截止,通信线路没有电流,T2的发射极输出-12 V,U2转换它成为TTL电平“1”。图中的C1、D2,C2、D3起加速作用。本电路经实际使用,可以构成几公里的通信。需要注意的是,光隔电流环的电源一定要选用与工控机电源隔离的电源。接地点D1、D2、D3各自独立于各自的体系,不能混接!由于工控机和外电路完全隔离,因此显著地提高了工控机的抗干扰水平。 图1 RS232C光隔电流环电路原理图 对RS232C进行光隔电流环改造,隔断了工控机与外界的电的联系,显著地提高了工控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这种改造只是在插口上进行,不涉及到工控

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目次  1 文档用途 (1) 2 阅读对象 (1) 3 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1) 3.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 (1) 3.2 整车控制系统结构 (2) 3.3 整车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3) 4 整车控制器设计 (4) 5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 (5) 5.1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需求分析 (5) 5.2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要求 (6) 6 整车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方案 (7) 6.1 软件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7) 6.2 软件程序基本要求说明 (7) 6.3 程序中需要标定的参数 (7) 7 整车控制器性能要求 (8)

整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 文档用途  此文档经评审通过后将作为整车控制系统及整车控制器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2 阅读对象  软件设计工程师 硬件设计工程师 产品测试工程师 其他相关技术人员 3 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3.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XX6120EV纯电动客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后置后驱架构,电机○3通过二挡机械变速箱○4和后桥○5驱动车轮。车辆的能量存储系统为化学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组○8),电池组匹配电池管理系 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用以监测电池状态、故障报警和估算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简称SOC)等,电池组提供直流电能给电机控制器○2通过直-交变换和变频控制驱动电机运转。 整车控制器○1(Vehicle Control Unit,简称VCU)通过CAN(Control Area Network)和其它控制器联接,用以交换数据和发送指令。该车采用外置充电机传导式充电,通过车载充电插头利用直流导线联接充电 机○9,充电机接入电网。 ○1整车控制器○2电机控制器○3交流永磁同步电机○4变速箱○5驱动桥 ○6车轮○7电池管理系统○8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9外置充电机○10电网连接插座 图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简图

铁路信号抗干扰技术习题集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 ~20 学年第学期远程教育期末试卷 教学中心石家庄学习中心 学号姓名年级层次专业 考试课程:0228《铁路信号抗干扰技术》(A卷)开卷 注:所有试题均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个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电源滤波器中的差模电容值为200nF,则5MHZ时的阻抗约为()Ω。 A. 0.079 B. 0.159 C. 0.318 D.以上均不对 2、我国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名称缩写是()。 A. CCC B. CC C. FCC D.VDE 3、120dBμV/m可换算为()。 A. 120dBV/m B. 100μV/m C. 1V/m D.1mV/m 4、变压器一般用来抑制()。 A. 共模干扰 B. 差模干扰 C. 雷电干扰 D.以上均错误 5、根据单点辐射场强的公式E=√30P/r,可推断此条件下场的性质为()。 A. 与距离无关 B. 近场 C. 应根据功率确定 D.远场 6、电容滤波器用作低通滤波器时,正确的说法是()。 A. 为电路提供一个并联低阻抗 B. 高频电流将主要流过负载 C. 电容越大,阻抗越大 D.低频电流主要流过电容 7、电磁场的屏蔽效能包括()。 A. 反射衰减 B. 多重反射衰减 C. 吸收衰减 D.以上均正确 8、一般设备中的地线至少有()种。

A. 三 B. 四 C. 五 D.六 9、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应用于站内轨道电路时,调谐区必须改为基于()方式。 A. 谐振 B. 电气绝缘 C. 机械绝缘 D.共振 10、当电源屏输入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时,其输出应保证信号设备正常工作。 A. ± 5% B. ± 15% C. ± 25% D.± 35%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1分,共15 分) 1、电磁兼容控制技术最常用的只有屏蔽和滤波。() 2、当看电脑的时候,若是手机响了,电脑屏幕会不停的闪动,这不属于电磁干扰。() 3、EMI滤波器主要是LC滤波器和铁磁氧体滤波器。() 4、信号设备的安全性指标是根据安全完善度等级(SIL)划分的,按照危险测故障率的量化指标,由低到高分为1-4级。() 5、电气化铁道为强电系统,电磁干扰的基本来源是:高电压、强电流、强辐射。() 6、EN 50121-4是为机车车辆外的信号、通信设备制定的,对这些设备只规定了电磁发射限制。() 7、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主要是考核设备抵抗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的能力。() 8、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的设置可采用等间距法。() 9、UM71轨道电路调频系数为:1.07-0.38,带通滤波器带宽为±11HZ。() 10、扼流变压器容量越大,不平衡电流数值越大;开气隙后的牵引圈阻抗随不平衡电流增大而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