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等级

一、总纲的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

(一)实施的时间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是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3年发布并于1994年4月1日实施的。

(二)主要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1986年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三)主要目的

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对象

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

(五)最高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其解释权归现环境保护部。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表)第四步:审批报告书(

表)第三步:评估报告书(表)第二步:编制报告书(第一步:编制大纲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首先是研究文件: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之后需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工程组成、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进行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最后确定个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报告书的,该阶段主要完成大纲;若是编制报告表的,无需编制大纲);

2、正式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监测?影响预测评价(依据源强和现状资料)?公众意见调查?提出减少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多厂址的需分别评价,选择最佳厂址方案;对原厂址提出否定结论的,需对新厂址重新评价;

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主要工作是汇总,论证环境保护的可行性,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最终完场环评编制;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等级的分类

①环境影响报告书;②环境影响报告表;③环境影响等级表;

2、主要环境要素

①大气;②水;③声环境;④土壤;⑤生态;⑥人群健康状况;⑦文物与自然遗迹;⑧人文遗迹;⑨珍贵景观;⑩地址环境;?日照;?热;?振动;?放射性;??电磁;?光辐射波;

3、一些环境要素的划分

(1)水环境

①地面水;②地下水;

(2)生态环境

①自然生态环境;②城市生态环境;③陆生生态环境;④水生生态环境;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工程特点

①性质、规模;

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

③污染物的排放特点: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

④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

⑤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2、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①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

②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

③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

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①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泛绿法规的有关要求——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及其法定保护对象;

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保护规划、生态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保护区规划等;

(三)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一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采取量化计算来描述;

二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影响进项详细、深入评价,一般采用量化计算和定性描述;

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可以通过定性描述来完成;

备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大多数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三级,个别主要的单项环境影响可以通过编制评价专题完成,评价专题的评价等级依据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可依据情况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第二节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则

1、数据真实、准确、可信原则;

2、结果定量描述原则(定量描述的主要内容: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

备注:①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新带老);

②工程分析要突出重点,表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③工程分析应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运行调度方式等进行充

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及特点

???

????以上两种方法时评价时间短、无法采用较低、—适用于工作等级要求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态考虑、结果偏低;运行状态均按照理想状算中设备—比较简单、在理论计—物料平衡法可信度高—时间长、工作量大、—类比分析法工程分析的方法 二、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1、工艺过程分析

(1)工程选址、选线、各时段及工艺过程分析;

(2)污染物产生的工艺环节及污染物的特征;

(3)污染会治理、回收、利用措施;

(4)运行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

2、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1)对项目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的装卸、搬运、储存、预处理的分析

(2)核定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的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3)明确有关环境影响的来源;

3、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1)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及管道运输等;

(2)分析物流输入、输出平衡表;

(3)项目施工和运营,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和运输量调整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

4、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

通过了解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项目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以及项目建设开发利用土地带来的环境影响因素;

5、非正常工况分析

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时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污染物排放的来源、种类与强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频率等;

6、其他分析

(1)宏观背景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总体规划和其他建设内容的关系;

(2)总图布置方案分析——从保护环境、景观及敏感目标要求出发,分析总图及规划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3)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各种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工程发生的具体环境,分析其影响范围、性质、特点和程度,尤其注意针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工程分析;

(二)工程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的重点是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特别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

三、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

(一)阶段的划分

1、施工阶段;

2、运行阶段; 服务期满(退役阶段)

(二)具体情况

1、所有项目都应分析运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运行期长,污染和生态影响增加或变化较大,环评工作等级较高或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项目具体特征可将运行阶段划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

2、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影响区域广,因此需要进行建设期的工程分析

3、运行期的长期影响、累积影响或毒害影响,会造成所在区域的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如核设施退役或矿上退役等,需要进行服务期满的工程分析;

4、易酿成爆炸、火灾、中毒等,且后果严重的、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事故后果以及必要性和条件具备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一)根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区域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评的工作等级,确定各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包括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二)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搜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三)现状调查中,与环评由密切关系的要素,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和评价;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特点

???????辅助性调查;—精度低,一般只用于

—遥感法条件限制;受气候季节、仪器设备物力和时间,—工作量大、耗人力、

—现场调查法求不全面、不完全符合要间;、节省人力、物力和时—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收集资料发

三、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

经纬度、行政区位置、交通位置、区域平面图;

(二)地址环境

地址状况: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断裂)

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已探明已开采矿藏资源情况(与地址条件无关或较小的项目可不用叙述)

生态类或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项目(如矿上),与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要进行详细的叙述;

(三)地形地貌

1、一般情况概要:海拔、地形特征、相对高差;

2、周围的地貌概要: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

3、危害的地貌概要: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分布情况

4、建设项目周围的地形图

(四)气候与气象

1、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风玫瑰图、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最高约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

2、危害性天气特征:梅雨、寒潮、雹、台风、飓风等;

3、需大气评价的项目,详述以上内容外,还应对评价区的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等污染气象特征进行调查与必要的实际观测;

(五)地面水环境

地面水状况:水系分布、水文特征、极端水情、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利用、主要取水口等;

(六)地下水环境

(七)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收集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各例行大气环境监测近三年监测资料;

(八)土壤与水土流失

(九)生态调查

(十)声环境

(十一)社会环境

(十二)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

(十三)人群健康状况

(十四)其他

第四节 环境影响预测

一、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一)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征和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

(三)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 =内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

??????????????????定量估测时适用项目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响定性反映项目的环境影专业判断法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单半定量性、比前两种简类比分析法础数据、模型制作复杂要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精准、再现行好、需定量化程度高、结果较物力模型法简单、需输入数据参数、比较计算条件、结果定量、需要一定的数学模式法的方法及特征环境影响预测

三、环境影响时期划分及环境影响预测时段

??????

?????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不正常排放工况正常排放工况运行中后期运行初期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时期划分环境影响 所有项目均应进行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

核能开发和矿上开发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四、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

(一)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

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范围以边长和面积表示,预测点以相距污染源的方位和距离表述;河流水环境的影响预测范围以河流上下游距离和预测断面表示;

(二)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1、含义——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

2、环境质量参数的分类

?

??特征参数常规参数 3、其他注意事项

(1)预测应给出具体结果,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

(2)如要进行多个厂址或选线方案的优选时,应对每个选址或选线发难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的变化预测和敏感生态问题预测,如野生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自然资源、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海洋生态影响预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预测,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水土流失预测,移民影响预测等;

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两种主要方法

?

??多项评价法单项评价法 (二)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征、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

(三)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采用多项评价方法时,不一定包括该项目已预测环境影响的所有质量参数,可以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质量参数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如需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时,要应用各评价项目(如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等)的总和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其所用方法可参照各评价项目的多项评价方法;

第五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

(一)全面——概况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二)文字应简介、准确

(三)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

(四)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

(五)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

(六)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

(七)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现行总纲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一)总则

1、编制报告书的目的;

2、编制报告书的依据;

3、明确评价采用的标准;

4、明确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工程项目的名称、地点;

2、工程项目的建设性质、规模、占地面积;

3、厂区平面布置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发展战规划(全部附图)

4、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5、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等;

(三)工程分析

(四)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五)环境影响预测

(六)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九)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

(一)结论的编写原则和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全部评价工作的结论,应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简介、准确、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明确一般情况下和特点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规定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得出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编写结论与编写报告书其他部分一样,最好分条叙述,以便阅读。

(二)结论的编写内容

报告书结论一般应包括以下列内容:

1、概括的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

2、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状况

3、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

4、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

5、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的结论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 1、某建设项目进入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为3800m?/d,60%经处理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其余经深度处理后用于部分车间,该项目产生的1200m?/d清净下水水质较好,不经处理后直 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该项目其他重复用水量为1000m?/d,该项目污水回用率为()。 A、25.3% B、30.4% C、40.0% D、42.0% 解析:B。3800×40%÷(3800 1200)=30.4%,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需要计入污水总量里。2、某机械加工厂涂装车间包括喷漆、晾干和烘干等工段,使用的溶剂型清漆主要成分是树脂、 甲苯和二甲苯。涂装车间产生的废气经过滤除漆雾后,经RTO装置焚烧后排放。关于该涂装 车间污染物及污染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晾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甲苯和二甲苯等。 B、涂装车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气、废水、固体 C、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树脂、甲苯和二甲苯等 D、喷漆、晾干和烘干工段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不完全相同 解析:D。涂装车间不会有废水产生,晾干和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VOC S、甲苯和二甲苯,喷漆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VOC S、甲苯和二甲苯。 3、某农药制造企业对胺化后的含三氯甲烷液体进行脱溶回收处理,回收三氯甲烷溶剂,脱溶 回收装置三氯甲烷回收效率为90%。脱溶回收装置为密闭负压装置,脱溶回收装置产生的废气 全部收集导入深度冷凝装置再吸附处理后排放,收集的废气量为10000m?/h,深度冷凝装置和吸附装置三氯甲烷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0%、50%,排放废气的体积较收集的废气体积有30%的变化,胺化后的液体含三氯甲烷10kg/h。经活性炭吸附后三氯甲烷的排放浓度为()mg/m?。 A、11.5 B、15.0 C、21.4 D、37.5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历年真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必须包括的阶段是( 。 A. 项目选址期 B.建设期和运营期 C. 项目初步设计期 D.产业链规划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化工项目生产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应包括运行可靠性论证和( 。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C. 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正确答案:A, 第3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使用醋酸等异味化学品的PTA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要调查( 。 A.项目财务决算表B.项目施工图 C. 试生产期间环保投诉事件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正确答案:C, 第4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项目配套建设的硫回收设施,其环境效益可用货币量化的是( 。 A.工程总投资 B.硫的销售收入 C. 土地费用 D.固定资产残值 正确答案:B, 第5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评价某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时, 可作为参考依据的物耗、能耗指标是 (。 A. 同行业任意企业的临时测试数据 B. 同行业任意企业的基础数据 C. 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临时测试数据 D. 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近年的基础数据 正确答案:D, 第6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物品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物是( 。 A.刨花 B.废乳胶 C.废聚酯漆 D.纤维板 正确答案:D, 第7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一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 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 。 A. 剖方定位工序 B.切片工序 C. 清洗工序 D.烘干工序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 1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 (1)减量化———清洁生产 (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 (3)无害化——安全处置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熟悉) (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2)堆肥处理 (3)卫生填埋 (4)一般物化处理 (5)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 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

A 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的压实 (2)破碎处理 (3)分选 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 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 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A21% B26% C37% D 29% 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 1.城市垃圾的收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讲义(1阶段)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 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内容 (1)资料收集和准备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 知识点: 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 (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 (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2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29 一、单项选择题 各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预测某发声源在10m处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为70dB,而该预测点的背景值为60dB,则该处的预测等效声级为。 A.65dB B.67.3dB C.70.4dB D.72dB 答案:C 2. 水采浮游动物调查分三个级别,是。 A.20~200μm、200~500μm、大于500μm B.20~100μm、100~500μm、大于500μm C.20~50μm、50~500μm、大于500μm D.20~50μm、50~200μm、大于200μm 答案:A [解答] “了解海洋生态凋查方法”是2012年大纲的新增内容。 3. 某建设项目位于一般区域,工程占地范围20km2,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生态影响分析

答案:B [解答] 在一般区域,工程占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0km2,或长度大于或等于100km,其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4. 某河流: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某一断面平均流量为2000m3,该河流断面以上区域面积为1000km2,则该河流断面的径流模数为。 A.2000L/(S·km2) B.0.002L/(S·km2) C.2000mm D.0.002mm 答案:A [解答] 径流深的计算公式Y=QT/1000F,表示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是mm;径流模数公式M=1000Q/F,表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单位是L/(s·km2)。 5. 一级评价项目采用极坐标布点法。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A.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B.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C.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2~4个监测点 D.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2~4个监测点

(完整版)环评技术方法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师资料

概论 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③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境保护措施原则:“三同时”原则,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室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3.工程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4.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7.环境影响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 运行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工程分析 1.污染型项目工程从:项目建设性质、产品结构、生成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 术、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方案等基础资料入手。 2.扩建项目须提出:“以新带老”计划。 3.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①总物料衡算 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详实或对生成工艺熟悉的条件下,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4.工程分析基本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目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形式,定性评价要求评价人员能够深刻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努力做到熟练、充分地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对生态的影响(虽然目前生态的定量评价确有一定难度,一些内容定量后反而说不清,生态“关系”的复杂性造成定量化后标准的确定是一个难题)。因而定量化评价是努力的目标,而许多定量方法由于不同程度的人为主观因素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因而大部分评价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评价对象(生态系统)有透彻地了解,大量而充实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以及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分析工作,在于对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 定量评价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必然趋势,依靠充分的数据及定量计算去评价工程项目搜造成的生态影响,如工程建设前后的生物量损失、生物量变化、景观变化、脆弱性评价水土流失量计算等。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很多如列表清单法、综合评分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生态图法、景观生态学分析法、生产力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大致可分为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生态学的方法;其中,景观生态分析法是发展最快,应用越来越广

的方法。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选用,应根据评价问题的层次特点、结构复杂性、评价目的和要求等因素决定。 一、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有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其类比对象间所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分为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两种。并由于生态影响结果的滞后性,类比分析有时是主要的可信的预测方法。 1.类比分析: 是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拟建工程同所选择的已建工程项目相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出在其他方面可能的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根据意见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作为评价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主要依据。 2.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 选择的类比对象在工程特性、规模、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物和植物背景等方面都要与拟建项目相似,并且项目建成已达到一定年限,其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并趋于稳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资料归纳

2021年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资料归纳

一、本科目考试基本介绍 1.考试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环评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 2.考试时间: 2019年度环评师考试定于5月25、26日举行。 3.分数及合格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卷 总分为150分,90分合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50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选对得分,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 不定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二、本科目分析 1.教材变化 2019版教材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但调整幅度不算太大,调整的重点是在地下水环境和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的相关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材变化对比表

2. 与其他科目关系 用一句话来形容该门课程与其他三门考试科目之间的关系:依托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3.教材知识框架及考试重难点

三、教学安排 1.班型介绍 分为三个班型,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模考试题班。 精讲班是对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每章后面配有课堂练习(15道左右),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 考题预测班考前提炼重点内容,为全面冲刺复习做准备; 模考试题班考前全真模拟试题检测学习效果。 2.阶段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按照大纲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而且不要脱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主体。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有时可能会需要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3.教学思路 “以大纲为主”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报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系统地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知识,既然大家报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那说明大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体系结构已然十分成形,再讲过多的基础知识对于大家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所以主要是按围绕大纲讲考点这样的出发点来授课。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 4.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6.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 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按评价对象,环评可分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 8.按环境要素和专题,环评可分为: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固体废 物,土壤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9.按时间顺序,环评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 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 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 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和制度。 12.工程分析的范围:主铺公环储及依托。 13.工程分析以工艺过程为重点,按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14.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5.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16.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17.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铺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18.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1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 20.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 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21.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 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22.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 征(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第二章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作用:(1)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 数据(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工程分析的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 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把握和运用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了解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熟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了解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熟悉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掌握现场实测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 熟悉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侧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熟悉风场的含义及风玫瑰图的使用: 掌握P—T大气稳定度判别方法; 熟悉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熟悉联合频率的含义和应用: 熟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方法; 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熟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及答案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及答案 第 1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化工项目废水处理场进水量为10000m3/d,进水 COD 浓度为1500mg/L, COD 总去除率为90%,废水回用率为50%,该项目废水处理场外排 COD 量为(). A. 0.75t/d B. 1. 5t/d C. 7.5t/d D. 15t/d 正确答案:A, 第 2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企业实施改扩建工程,评价范围内相关工程氯气排放量见下表,该企业氯气的总排放量为()。 A. 800kg/a B. 700kg/a C. 600kg/a D. 450kg/a 正确答案:C, 1 第 3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燃煤锅炉烟气产生量为1OOXlO4m3/h, NO,初始浓度为900mg/m3,脱硝效率70%, NO.排放量为( )。 A. 1. 26t/h B. 0.63t/h C. 0. 54t/h D. 0. 27t/h 正确答案:D, 第 4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企业新鲜水用量500m3/d,间接冷却水循环量7000m3/d,锅炉回用水量 200m3/d. 该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为()。 A. 90. 9% B. 93.3% C. 93.5% D. 97.4% 正确答案:C, 第 5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 HCl 使用量100kg/h,其中90%进入产品、8%进入废液、 2% 进入废气.若废气处理设施 HCl 的去除率为99%,则废气中 HCl 的排放速率是 () . A. 0.01kg/h B. 0. 02kg/h C. 0.08kg/h D. 0. lOks/h 2 正确答案:B, 第 6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用边长50cm 的带网铁铗釆集某湖泊植物样品,样方平均高等植物鲜重生物量75g (无滴水时的鲜重),则湖泊中髙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为()。 A. 300g/m2 B. 225g/m2 C. 150g/m2: D. 75g/m2 正确答案:A, 第 7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非污染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运行期工程分析,需要分析項目对生态影想的 ()。 A.途径、方式、时限、过程和范围 B.途径、方式、强度、过程和范围 C.方式、强度、时限、过程和范围 D.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正确答案:D, 第 8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采用两点法进行某河段耗氧系数 K1,估值时,应采用()。 A.与设计枯水流量相应的该河段流速 B.枯水期该河段平均流速 C.釆样期间上游水文站实测流速 D.釆样期间该河段平均流速 3 正确答案:D, 第 9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天然河流中的耗氧系数()。 A.恒定不变 B.受河流复氧能力的影响 C.受河宽影响 D.受水温影响正确答案:D, 第 10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已知某河流水文站二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表。按经验频率估算其最枯月90% 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为()。 A. lOm3/s B.9m3/sC. 8m3/s D. 7m3/s 正确答案:B, 第 11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监测点 SO2最大日平均浓度超二级标准20%.则 SO2最大日平均浓度为 ()。 A. 0. lOmg/m3 B. 0. 18mg/m3 C. 0.45mg/m3 D. O.6Omg/m3 正确答案:B, 第 12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2015环评技术方法真题讲解

2015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1个正确选项) (1) 某机场有两条跑道,因飞行量增加需扩大飞机场停机坪,飞机噪声现状监测布点数量至少应为() A.3个 B.9个 C .14个D.18个 2.工业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质量的评价量是 A声级 B.声功率级 C.A声级 D.等效连续 3.某列车长度为600m,列车在直线段运行时距轨道中心线l Om测得的最大A声级82 DB(A)。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情况下,按线声源简化公式计算,距轨道中心线100m处的最大A声级为()。 A.72 DB(A) B.67DB(A) C.64DB(A) D.62 DB(A) 4.某室内声源围护结构处1 OOOHz的声压级为90D.B.,窗户的隔声量TL=30D.B.(1 OOOHz)。窗户面积为2m2,则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1000Hz)是()。 A. 54DB B. 57DB C. 60DB D. 63DB 5.某高层住宅楼一层安装供热水泵后,楼上多层居民室内噪声超标。宜采取的降噪措施是()。 A.对水泵进行隔声 B.为居民安装隔声窗

C.在居民室内安装吸声材料 D.对水泵和供热装置进行隔振 6.某公路扩建工程,现状公路和周围敏感目标见下图。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合理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② D.① 7.污水处理厂未封闭的油水中立分离设施释放异味物质主要源于 A.质量蒸发 B.空气吹脱 C.蒸汽吹脱 D.热量蒸发 8.某油品专用汽车储罐,容积100m3,用底部装车方式装入相对密度0.75的油品60吨,假设罐内气体非甲烷总烃浓度9g/m3不变,则该次装车非甲烷总烃排出量为() A.900 B.720 C.675 D.540 9.采用萃取工艺生产植物油的过程中,能减少有机溶剂排放的豆瓣干燥工艺是 A.自然通风干燥 B.通风加热干燥 C.循环气回收干燥 D.带式通风干燥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高频考点试题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高频考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必须包括的阶段是()。 A.项目选址期 B.建设期和运营期 C.项目初步设计期 D.产业链规划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 化工项目生产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应包括运行可靠性论证和()。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C.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正确答案:A, 第3题 使用醋酸等异味化学品的PTA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要调查()。 A.项目财务决算表 B.项目施工图 C.试生产期间环保投诉事件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正确答案:C, 第4题 某项目配套建设的硫回收设施,其环境效益可用货币量化的是()。

A.工程总投资 B.硫的销售收入 C. 土地费用 D.固定资产残值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评价某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时,可作为参考依据的物耗、能耗指标是 ()。 A.同行业任意企业的临时测试数据 B.同行业任意企业的基础数据 C.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临时测试数据 D.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近年的基础数据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列物品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物是()。 A.刨花 B.废乳胶 C.废聚酯漆 D.纤维板 正确答案:D, 第7题 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一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 A.剖方定位工序 B.切片工序 C.清洗工序 D.烘干工序 正确答案:C, 第8题 某燃煤锅炉S02现状排放量90.0t/a。拟对锅炉增设脱硫设施,脱硫效率由现状的50% 增至80%。项目技改后,SO2现状排放总量为()。 A. 90.0t/a B.45.0t/a C. 36.0t/a D.18.0t/a 正确答案:C, 第9题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⒈环境影响 ⑴定义: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⑵研究目的: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限制人对人的不利影响) ⑶分类,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不利与有利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不同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由于价值观念、利益需要等的不同,对同一环境变化的评价会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环境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不易。 ⒉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⒈环评法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⑴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⑵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需要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⒉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②分类管理、分级审批;③明确规定鼓励公众参与;④环评内容丰富,为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技术审查制度。 分类管理: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这一特点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④新建项目强调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改扩建和技术改进项目突出“以新带老”。 分级审批:对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规模、不同行业等的建设项目,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县等不同级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环评文件。原则:对资源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一些行业和项目提高审批等级。 意义: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适应了我国具体国情和政治体制,对于提高环评管理审批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⒊公众参与的两个阶段: ⑴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类似于国际通行的程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建设方的环境影响申报(咨询)开始,环保管理部门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筛选)的原则,提出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类型并明确审批部门,建设方根据环境影响申报/咨询意见,委托具有恰当资质的环评机构开展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期间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受影响公众的意见。环评文件需经环保部门的评估或咨询机构(如有行业主管部门,则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后出具评估意见,再报审批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需要有公众参与。建设方获得批文后方能施工,在施工结束后仍向审批环评的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完成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调查报告)并通过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按法律法规进行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环境影响申报,开始项目论证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开始设计 编制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污染类,调查报告-非污染、生态类) 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 ⑴总则;⑵建设项目概况;⑶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⑷工程分析;⑸清洁生产评价及循环经济分析;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⑺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⑻环境风险评价;⑼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⑽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⑾总量控制;⑿公众参与;⒀选址可行性论证;⒁环境管理及监测;⒂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根据审批原则,逐条给出评价结论:①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合理;③是否符合清洁生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由大气降水过程导致的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渗入含水层的污染类型属于()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含水层间越流型 D.径流型 【答案】A 【解析】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①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也属此类。②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③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淡水层)。污染物或者是通过整个层间,或者是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或者是通过破损的井管,污染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 ④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水。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属此类。 2.某种保护动物,其生境相同、数量相当的四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

图1 A.种群一 B.种群二 C.种群三 D.种群四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种群一和种群四,老年个体数目少,幼年个体数目多,图像呈金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是增长型种群;种群二中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稳定型种群;种群三中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恶性循环,种群最终灭绝,多见于濒危物种,是衰退型种群。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某半干旱地区的陆生植被生物生产量为2.6t/(km2·a)。根据荒漠化量化指标,可判定该区域荒漠化程度为()。 A.潜在荒漠化 B.严重荒漠化

环评实施方案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前言 1.1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孟河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目标任务 (1)针对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2)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2.编制依据 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2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1-2011、hj 2.2-2008、hj 19-2011);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新孟河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08年8月修正;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令第326号修正 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 (4)《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3.主要工作内容 3.1工作内容(1)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资料收集 a.项目情况系统了解,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工程量和工程布置,工艺设计等。 b.新孟河拓浚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等。 c.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对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拆迁情况、对当地植被水系的影响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d.新孟河拓浚工程目前建成的绿地系统、排水系统,及其效果分析。 (2)通过现场踏勘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a.主要施工内容(施工期间地表面大部分裸露,对此是否会导致水土流失) b.项目场址附近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布,主要污染源调查 c.生物多样性调查,如鸟类、爬虫类、小兽类、两栖类、昆虫类种类及数量 d.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的污水去向,是否达到对应的排放要求,对周围水体水质有无影响。 e.果岭等植草养护是否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杀虫剂,是否造成面源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