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学家名著导读》笔记

日本近代文学家名著导读

第1讲日本近代文学的概况与特色

近代文学的概念:

通常日本把明治(1868-1912)、大正(1912-1926)、昭和(1926-1989)的时代称为“近代”,本公开课使用的“近代”的概念指1868-1989的时间段。

1.为何要学日本文学

1)语言与文学密不可分

日本近代人的生活习惯、生存状态、生存意义追求、价值取向等等。

2)日本文学从古典名作《源氏物语》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都是世界文学鲜艳的花朵

3)学习日本文学,可以使读者学人生、习教养、长知识、拓视野

4)日本文学在思想意识、人生理想、处世方法、道德观念、行为准则、文化风俗方面,影响过几代人。(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等)

5)日本文学是一门致知的学问,可以通过对它的学习提高思辨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2.年号。

明治元年 1868年

大正元年 1912年

昭和元年 1926年

平成元年 1989年

3.日本近代文学发展概况

前期:1868(苏维埃政府成立)-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期:1918~1970s

1)明治元年-明治18年:明治初年代和十年代文学

戏作文学/通俗文学(江户时代的通俗文学)

启蒙文学、

2)明治19年-明治39年:明治的二、三十年代文学

3)明治39年-45年-大正末年:明治40年代、大正文学

写实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砚友社:红露时代)

翻译文学、政治小说

浪漫主义文学(森鸥外)

自然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强调告白)、反自然主义文学(耽美主义/唯美主义、理想主义(森鸥外、夏目漱石)、白桦派(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有岛武郎)、新思潮派/新现实主义(芥川龙之介、菊池宽))日本最早的国粹主义者提出的口号:和魂洋才

4)昭和元年-昭和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前、战中文学【文学史角度,并未留下太多好作品】既成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战后派文学、新感觉派、艺术派文学(如果我们把无产阶级文学说成是革命的文学,艺术派就是文学的革命)、新心理主义

5)昭和21年-昭和40年:战后文学

太宰治《斜阳》,“斜阳族”、“无赖派”

生:哪一个年代的文学最为辉煌?

前20年,从封建主义(江户时代)到近代:摸索阶段(新生儿-儿童时代)

第二个时代:开始走向青年时代

第三个时代:壮年时代(优秀作家最多、优秀作品流传最多)

第四个时代:甚至是“不毛时代”

第五个时代:最容易体现多元化

4.近代文学有什么特点?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的作用:使日本摆脱封建体制,转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不落伍世界潮流的起步,成为近代化开始的转折。

1)日本的锁国政策:

1543葡萄牙,从九州南面种子岛进入(传教,经商)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岛原之乱(1641-1853)

封建主义到达高峰,自娱自乐状态

2)明治维新产生的原因:

a.内因:幕府内部崩溃——倒幕运动年轻的革新力量(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

b.外因:美国炮舰政策,武力要求开国

3)日本近代文学的特点:

a.发展深受欧美文学的影响

b.摆脱封建关系,开始追求近代人的追求方式

c.反映近代社会的丰富与多彩,探究近代人的真正的人生

d.与世界文学同步,摄取同时代的精华

4)明治时代的文学作家作品推荐:

二叶亭四迷《浮云》、森鸥外、夏目漱石、永井荷风、幸田露半、樋口一叶

第2讲写实主义(xx)

坪内逍遥(1859-1935)《小说神髓》,二叶亭四迷(1864-1909)《浮云》

写实主义:排除作者主观意识的如实地记录社会人生的方法。在西欧,19世纪后半段浪漫主义之后兴起。巴尔扎克。

一、概述

第一个阶段:

明治十年前后:通俗小说、启蒙文学

明治十年以后:不再满足于通俗小说,而是阅读法国文学、英国文学、俄罗斯文学(翻译文学)。

明治六年到明治二十三年:日本没有宪法和国会,政治民权运动。政治小说。

第二个阶段:

经过翻译文学的流行,明治二十年前后的日本人深感日本传统江户通俗文学的缺点:

1.不着边际的幻想及小题大做的夸张显得非常显眼。

2.痛感登场人物的定型,缺少活力(好坏一目了然)。

3.文学反映的思想仅限于到的常识的劝善惩恶。

相对而言19世纪西欧文学的长处:

人物形象和事件显得十分真实,其思想有深刻的人生观支撑,细致刻画人生的方方面面。

文学不从属于政治或道德,作为文化的一个领域,相当自主。

二、坪内逍遥与《小说神髓》

1.(1859-1935),原名评内雄藏,文学理论家、剧作家、翻译家

对江户时代后期文学有兴趣,后对英国文学进行翻译和改写。(最崇拜莎士比亚)

在早稻田大学设《早稻田文学》杂志,主要进行进松门左卫门、莎士比亚研究。第一二把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人。

2.《小说神髓》

上卷:原理篇(5章)

第一章小说总论小说是美术,文学史艺术

第二章小说的变迁(从浪漫主义到写实主义小说)

第三章小说的重点(在于描写人情、世态风俗次之)

第四章小说的种类(写实小说与劝善惩恶小说)

第五章小说的裨益(小说的作用)

下卷:技术篇

小说的文体论,角色设定的法则,主人公的设定,叙事法。

3.坪内逍遥的文学思想:

1.文学的自律论(文学是艺术,应该有独特的价值,不应该从属于政治与道德。明确批判了马琴通俗小说的“劝善惩恶”和政治小说的功利主义)

2.近代文学最重要的种类是小说(在儒教汉文学风靡一时的明治早年的日本社会,这一主张是“先见之明”)

3.主张心理的写实主义(规定写实对象、方法,最佳应像心理学者那样去观察、论述现实)

文学史对其评价:在近代文学的黎明时期,具有指明方向的意义。

江户通俗小说+英国文学、美学启蒙书+本居宣长《源氏物语玉之小梳》(类似于中国的《文心雕龙》)

坪内逍遥的写实主义理论实践作品:《游学八少年》/《当今书生气质》

八位青少年。小町田粲尔——运动会回程遇见艺妓田次,交往后荒废学业,受到无期停学3处分(再留一年)。守山友芳——与艺妓儿鸟交往,为寻找走失的妹妹,按时毕业了。最后,田次是守山的妹妹,粲尔奋发图强,最后毕业。

长处:抓住了学生这一明治社会的原动力,用写实手法写出新时代动向。道德说教少,让读者自己判断。体现逍遥的文明批评观。

缺点:文体、内容均没有摆脱江户小说的羁绊;艺伎+书生,与人情本设置没区别;故事叙述中太多的偶然。在日本近代文学的草创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二叶亭四迷(1864-1909)

1. 原名长谷川辰之助。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家。

为什么要叫二叶亭四迷?(小时候调皮,父亲骂他。二叶亭四迷,是谐音。自述写《浮云》之痛苦)

东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专业,受坪内逍遥的刺激立志当作家,后觉得文学不能成就一个男人的事业,所以投身新闻事业,肺结核客死印度洋。

2.《小说总论》。有价值的两方面内容:

形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讨论

小说学问以只是追求为本质,艺术以感情追求为本质。劝善惩恶和模写两种,只有摹写(写实)才是小说的本来面目。所谓摹写即借实像写出虚像,通过对现象的描写掌握真实。

(受别林斯基的影响)

写文章批评坪内逍遥《当代书生气质》。于是坪内逍遥鼓励他也写一本。二叶亭四迷写《浮云》,先以坪内逍遥名字发表。

3. 《浮云》(1888-1889)

叔父园田孙兵卫(旧思想)、叔母阿政:其女儿阿势(新女性,浮云;阿势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受到四方面的影响,是漂浮不定的,随风而走的,如浮云一般);儿子阿勇

静冈内海文三(新思想)

文三住在叔父家,做公务员。喜欢阿势,但不敢直说。(世界上什么最值得我们珍视?阿势说是真理。错失机会)后来经济吃紧,但文三比较耿直,虽然卖力,但被开除了。而另一个同事本田升(似是而非的新思想)却被升为了科长。叔母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态度大变。阿势也为文三找出路,却是去请求他的同事。两人最终分手。后来本田升看上阿势,约她赏花,阿势就高兴地去了。

口语体,言文一致,俗语,自由运用。

客观的写实主义,描写手法远超当时小说创作水平。

主人公的塑造生动,心理活动描述出色。

四、《幽会》/《邂逅》的翻译

生:坪内逍遥和二叶亭四迷两个人那个人对文坛的贡献更大一点?

师:难论大小,但可以比较。作为文学评论家,《小说神髓》是坪内逍遥是对文艺界最大的贡献。而二叶亭四迷的论文《小说总论》是继承了坪内逍遥的观点并将其阐述得更彻底。作为作家,坪内逍遥的《当代书生气质》,草创但有缺点;《浮云》很成功。作为翻译机,坪内逍遥一辈子酷爱莎士比亚,终其一生翻译完全集;二叶亭四迷翻译屠格涅夫的短篇,量少,但精,为后世翻译做引领作用。

第3讲浪漫主义与森鸥外(xx)

一、森鸥外的浪漫主义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西方的浪漫主义以卢梭的自我解放与自然回归为开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支配整个欧洲文学界。德国的代表是歌德,发过是雨果和梅里美,英国是华兹华斯和拜伦。浪漫主义是以打破重形式和传统的古典主义和旧道德为目的的、强调个性的、革命的思潮,比起物质更重视精神、比起人工更强调自然。

在日本,浪漫主义分为三个时期:

1)明治二十年代的《文学界》(第一期浪漫)

2)三十年代《明星》(第二期浪漫)

3)四十年代《昂星》森鸥外(第三期浪漫)

虽然浪漫主义是日本学习西方的,但总是做不到西方那么彻底。

二、森鸥外(1862-1922)

1. 原名森林太郎,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

森鸥外在亲戚西周的邀请下到东京。毕业于东大医学部,成为陆军军医。留学德国,丰富了文学、美学方面的只是,后成为军医总监。

退官后,任帝室博物馆馆长,帝国美术院院长。

森鸥外在很早以前掌握汉学、兰学、德语(拉丁、希腊语等)

森鸥外以外国文艺、美学、哲学的广泛知识为基础,积极从事浪漫主义运动。

鸥外是“底比斯的百门大都会”,“进了东门难找西门。百家各自只看一两门”

2. 森鸥外作品:

小说《舞姬》、《雁》、《高濑舟》(短篇、长篇、历史)

史传《涩江抽斋》

戏剧《玉箧两浦?》

评论《月草》

诗歌《歌日记》

翻译《即兴诗人》(小说)/《于母影》(诗)/《审美纲领》(评论)

汉诗364首

3. 早年的浪漫主义启蒙运动是以森鸥外为中心展开的。

a.创刊《栅草纸》——文艺同人杂志。富有战斗性的评论特别有名。

b.大量译介欧美文学作品,为文坛提供多样的创作范例。

c.启蒙性的文艺批评活动。与石桥忍月(东大二年级学生)争论“幽玄论”、“罪过论”、《舞姬》、《信使》;与坪内逍遥的“没有理想”论争(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莎士比亚创作——哈特曼美学;现实派——理想派)。

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舞姬》(电影《柏林之恋》)

留德三部曲:《舞姬》、《泡沫记》、《信使》【主题“人的自觉”】

主题:表现主人公丰太郎自我觉醒后,在强大的天皇专制政权和封建因袭势力的压制下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悲哀。小说的结局是丰太郎牺牲了爱情走上了功名之路,也是作家本人的选择。

《舞姬》的艺术成就

文体:回忆的自白体。主人公内心的隐痛、歉疚与忏悔,曲达以尽。表现觉醒后的悲哀,通篇流露出浪漫的伤感。19世纪柏林风光,也有所体现。

异国情调:《泡沫记》富于传奇色彩,慕尼黑风景,写得如诗如画。《信使》描绘德累斯顿西方宫廷的豪华辉煌,绘声绘色。

三岛由纪夫:日本作家中能有幸亲历欧洲贵族生活和宫廷生活的,森鸥外是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

森鸥外:将优雅的日文、雄浑的汉文和精巧的西文熔为一炉,开创一代新文风,呈现流丽典雅的风格。

4. 森鸥外的中晚期创作:

明智三十年代后半期,远离文坛之后又回归。

现代小说《雁》、《妄想》

明治天皇去世,大正之后,他就不写现代小说,写历史小说了。

历史小说《山椒大夫》、《高濑舟》、《寒山拾得》、《阿部一族》

评论《遵照历史与脱离历史》

充分地发挥了学者的才华和诗人的诗才。

生:森鸥外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其历史小说是遵照历史多一些还是脱离历史多一些?

师:忠实历史多一些。反复考证、真实表露。

第4讲夏目漱石的文学(xx)

一、夏目漱石生平与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他出生的时间,按日本的风俗,认为以后会成为强盗,所以在名字中加入“金”。在家不受重视,在养父母家住到9岁,而后才回家。生母是他觉得最美的女性,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去世。笔名漱石。“漱石枕流”的典故,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砺其齿(孙楚)。表现自己的不同于世俗、孤傲。“国民大作家”。《我是猫》、《门》、《心》等。与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相类似。

星期四聚会:1906年开始。对象主要有他教过的学生、一些作家等。地点漱石山房。类似于文学沙龙。

夏目漱石与中国:1909年9月-10月“满韩”之行,并发表游记《满韩漫游》。

夏目漱石的汉学修养:

江户时代的知识分子,汉学是必修。

14岁时进入二松学舍学习汉学,奠定了坚持的汉学基础。夏目漱石当时心中觉得文学就应该是像中国古典文学一样的。(以至于他后来学英国文学的时候,产生了困惑)夏目漱石创作了大量汉诗,和古汉语散文。

开始接触英国文学:在“脱亚入欧”的风潮之下,学习英语,接触英国文学,陷入混乱。

大学毕业之后,去做了东京高等中学做老师。后来有去松山中学,不到一年。后来又到熊本的第五高等学校担任讲师,与他的妻子结婚。在熊本期间,有一个去英国留学的机会。校长让他去。1900年,去英国研究英国文学和英语教学法。刻苦地学习,有时甚至足不出户。开始对研究英国文学的意义产生怀疑。踏实日本与西欧之间的差距,也让他产生很大的孤独感。

1903年,回国担任一高和帝国大学英文专业讲师,讲授“文学论”。1905年创作《我是猫》,发表之后受到好评。通过猫的视角,描写了聚集在他的主人(高中老师)家中的一群知识分子的情况。语言犀利,讽刺了明治社会浅薄的文明开化,发表之后大受好评。也增强了他的信心。

1906年,星期四聚会开始。

1907年,夏目漱石成为朝日新闻社的专属作家。以待遇优厚而选择朝日新闻社。主持了《朝日文艺》栏目。后成为明治时代反自然主义文学潮流的阵地。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受法国文学影响,崇尚把现实生活原原本本表现出来,不进行任何虚饰,试图以此发现生活真理。

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重在表现人的理想。站在生活之外,冷静地观察。

先后在朝日新闻上发表《虞美人草》、《坑夫》、《梦十夜》

前期三部曲《三四郎》、《从此以后》、《门》

修善寺大患:1910年夏,因胃溃疡入院,在伊豆疗养,大吐血几近死亡。文学中又加入新的元素。

追究(声讨)利己主义

后期三部曲《彼岸过后》、《行人》、《心》。遗作《明暗》(未完结):“则天去私”。

二、代表作品介绍

创作方法:“实验小说”

当时风行的自然主义小说,试图通过如实地再现现实,来发现现实背后的真理。而夏目漱石则将自己经历及思索的问题,通过小说世界的构建来进行实验和验证。

1. 《我是猫》

在友人高浜虚子的劝说下开始执笔。充满讽刺与幽默。体现夏目漱石的文明与批判。

从猫的视角,写猫主人苦沙弥(喷嚏)老师、迷亭、寒月、东风等人聊天的内容。苦沙弥老师与邻人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等等。

2. 《三四郎》

1908年,中篇小说。明治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春小说。(而《伊豆的舞女》是昭和时代代表性的青春小说)主人公是大一的学生。爱情悲剧。

3. 《从此以后》

1909年连载的中篇小说。改编变成电影和电视剧。爱情悲剧。主人公代助是“高等游民”,大学毕业之后,不工作,在家思考看书,收集古董。父亲给他经济支撑。年轻时暗恋过三千代,当时把三千代让给了他的朋友,后与三千代重逢,从三千代口中得知她婚后生活不幸福。经过再三挣扎,他决定向三千代表白,“我的存在需要你”。惹恼父亲,断绝经济来源。代助冲到惹恼的大街找工作。有点叛逆又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

形象。

4.《门》

三部爱情悲剧的终结。宗助和他朋友的女友相爱结合之后,因受到其他人的不解和唾弃,隐居。但内心深处有种负疚于他人的苦恼。他的朋友来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宗助心慌,到禅寺坐禅无果后回家。朋友离开,宗助受加薪。虽然看起来是一个happy ending,春天来了,但宗助又担心冬天。

5.《心》

先生和我:大学生在海滨浴场遇见了先生。先生在大学期间被叔叔骗去了父母遗产导致不相信别人。后来先生与女友相恋,背叛了朋友K。K自杀,先生过上了隐士的生活,并且为了不伤害妻子,隐瞒了。在明治天皇去世的时候,听到乃木大将夫妇殉死的消息,也终于随着这个时代而自杀。先生是明治时代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夏目漱石中国之行的详细情况。

师:收到中村是公的邀请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主要是辽宁、抚顺。《满韩漫游》,在国内主要是持批判的态度。(比较敏感,深入研究的不多)

第5讲芥川龙之介的文学(xx)

1892-1927,唯一一个有中文全集在中国出版的作家。

关于“罗生门”:日本京都古城的一个城门。黑泽明电影《罗生门》。

一、芥川龙之介生平

1. 芥川龙之介的童年:

为什么叫“龙之介”,因为他生于明治25年(1892年)3月1日,辰年辰月辰日辰刻出生。芥川龙之介出生8个月时,生母发疯。芥川龙之介后来也担心自己血液中是否留有这样的基因,据说也是他自杀的一个诱因。由舅舅芥川道章收养,姨妈养育。家庭文化艺术氛围较浓厚(爱好风雅)。自小喜好读日本古典中文书籍,江户后期小说。——同时代作家中汉文学修养较高。

2. 生平与创作

学业优秀的少年,升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学习。

走上文学道路,在读书期间(1914年),成为第二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5月,发表小说处女作《老年》(短篇小说)。

1915年11月,发表《罗生门》,没有引起反响。

1916年12月,开始出席夏目漱石在漱石山房的“星期四聚会”,得到了夏目漱石的指导。

一举成名:1916年2月,发表《鼻子》,收到夏目漱石盛赞,一举成名。

1917年,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1918年2月,结婚。边教书边写作。

1918年3月,成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社友(专职写作)。

菊池宽(经商,创办芥川龙之介文学奖)

中国之行:1921年3月-7月,1925年出版单行本《中国游记》

3. 芥川龙之介的自杀:

1926年4月,向好友透露自杀之意;1927年7月26日,服用过量药物自杀。

4. 芥川龙之介一生的回顾:

大正时期日本文学的代表,其自杀也代表着大正浪漫自由的文学时代的结束

知识分子的文学;短篇小说名家;

1)早熟的文学少年

2)华丽的文坛登场

3)走向艺术至上主义

4)向现实的倾斜(前期小说多为历史小说,或者异常事件)

5)“茫然的不安”(鬼气;芥川龙之介在遗书中透露自己自杀的原因就是由于一种茫然的不安)

代表作:

1. 《罗生门》

1915年发表,取材于《今昔物语》

黑泽明拍摄的《罗生门》的原作?故事改编自《竹林中》;但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一个家将是根据《罗生门》改编的。

凋敝的时代,养不起家将而被解雇,下着雨,家将坐在罗生门下想今天应该怎么过。上二楼,看到一个老太太在揪死人的头发做假发卖钱,老太太解释了,这女人生前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之人,而且不这样她就要死。武士恍然,剥下老人的衣服,拿走她的假发,消逝在茫茫夜色中。

2. 《地狱变》

1918年发表

描写一个画家良秀。主人家让他画一幅画《地狱变》。插叙良秀性格高傲,而且不是他亲眼看过的他画不出来。唯一体现出来他像一个人的地方在于他很疼爱自己的女儿。后来,良秀的地狱变画不下去了,因为无法画一个贵族女子坐在马车中葬身火海的场景。他向主人家讲了这件事。主人家说可以帮他完成这件事。他发现火海中的女子是自己的女儿,他向冲过去最终却看完画面,而后进入房间完成《地狱变》,完成后自杀。

3. 《鼻子》

1916年,成名作。

取材于《今昔对比》和《宇治拾遗物语》

诙谐幽默

旁观者的利己主义(旁观者为了得到满足……)

长鼻子和尚内心脆弱的自我(受到周围人评价的左右)

第6讲川端康成(xx)

一、生平与创作

(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5岁前所有的血亲全部去世。孑然一身。孤儿情节。与另一位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一起创刊杂志《文艺时代》,为新感觉派双璧之一。新感觉派解体后他又何横光利一一起成为新兴艺术派成员。二战后担任日本笔会会长,在德国得到过歌德金牌。1972年自杀。

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雪国》(1937-1947)、《千鹤》、《山之声》、《古都》、《睡美人》。

二、雪国

1. 情节概述:岛村三度来到雪国(汤泽温泉),结识驹子(心地纯洁、感情真挚、洁净妩媚),她虽然孤独、悲哀,有时露出风尘女子不拘行迹的样子,但意志顽强,对人生、生活认真,使岛村受到感染并尊重她。驹子对岛村一往情深,岛村则游戏人生,认为驹子的态度是徒劳。在第三次深秋集解刀盾打算离开前,蚕茧仓库失火,叶子在火灾中丧生。

2. 评价:作品没有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主题,只有“浸透力”。展现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哀怨的世界。在隐晦的主题和扑朔迷离的意象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驹子和叶子渴望爱情、认真生活的纯洁形象。

3. 岛村形象:20世纪30年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对现实无能为力、消极遁世的人生观)业余的舞蹈研究家(完全处于兴趣)。

4. 语言:穿越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

镜子的衬底是流动着的黄昏景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通镜底的景物,恰是电影上的叠印一般。……尤其姑娘的脸庞上,叠……岛村的心为之一动。

5. 艺术特色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由于川断先生的获奖,日本第一次跻身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国家的行列。这一决定根本上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化思想;其二,川端先生在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上,作出了贡献。

三、川端康成文学的艺术成果

1. 对于作家创作方法与作品结构的认识。

2. 对于川端文学中日文学传统与西方近代艺术的融合的见解。

3. 艺术的独创性。

1)孤儿根性:“天涯孤儿”(文学成为诱发青春梦想的最好方式,人生的种种不幸、悲哀、孤独,统统化为创造潜能的审美心理,成为无穷的创作源泉)。

2)感觉与表现:未来派、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的映像——新感觉主义(感觉的表述,表现即内容、艺术即表现)着意描写新感觉,寻求新表现,揉进内心独白、意识流手法,形成个性。

3)美丽与悲哀:死亡的美学(作品中3分之一关于死亡)、美即无常、无常才美、空无·空灵的美学观(《水月》,刘振瀛译)。

女性审美与女性崇拜(母爱及恋母情结)。

洁净的美(脚丫子都是干净的)

《暧昧的日本》(李兆武)

伊豆的舞女——刻骨铭心的系恋

《雪国》朦胧难宣的希冀

《古都》、《山之声》好事难宣的惆怅

4)真诚·物哀与幽玄(日本三大美学意识)

物哀:表现心与形、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生的契合,优美与典雅的情趣与哀伤。

物哀及幽玄的自然审美(物哀的美学概念与实质;幽玄:余情与余韵,晕幻)

万物有灵、天人合一观、植物美学观。

5)生命即官能

对生命的歌颂和探索

日本文学中的“好色”传统

艺伎的文化渊源与审美

川端文学中的“色情”描写与作家的性爱心理(没有完全回避,但比较委婉)

四、其他方面的川端文学研究

1.川端文学的社会性

另一种反体制的文化人

《山之声》中的社会性(战后的家庭面貌、社会众生相)

2.周阅《川端康成的文化学研究》

川端文学中创作意识设计中华文化的五个层面

1)“禅宗佛理”中的“以心传心”,“色即是空”,“无常”观念和“生死轮回”的观念。

2)中国传统美术中“画意与文思”,“色彩的组合”与“色彩的对比”以及“线条感知”等美学意识的特征。3)中国围棋内含的神韵与中和气质并由此获得人间与自然关系的感知与相应的道德观念。(《名人》,围棋高手吴清源)

4)道家思想中的生命观念与“气”及“物化”的哲理,还有儒家思想中的的“天命意识”与“家族意识”5)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唐人传奇”与“民间传说”的表述形态和情节构思。

第7讲大江健三郎的文学(xx)

一、生平与创作

出生于1935年1月日本爱媛县大濑村,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科。日本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94)。50年代受存在主义文学的影响步入文学。文学创作有50多年,作品上百部,中长篇作品近30部。获得诺奖以后依然坚持创作,同时关注世界,将现实思考融入作品。代表作:

1957《奇妙的工作》(处女作)、《死者的奢华》【大学,在医学院打工,前者,杀狗;后者,搬运尸体——徒劳】

1958《饲育》(芥川文学奖)【日本小岛山林中的村庄,战争末年,一个美国黑人飞行兵空降到了这里。把这个俘虏像牲口一样饲育,少年给黑人送饭,形成了独特的默契,但战争结束之后,一纸命令要处决黑人】1964《个人的体验》(新潮文学奖)【大江健三郎与妻子结婚以后,生了第一个孩子大江光,但孩子天生有残疾,大脑外溢,智力有问题。年轻作家与残疾孩子的共生。《个人的体验》讲到了这个】

1967《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谷崎润一郎奖)【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当地的民间神话】

1973《洪水波及我的灵魂》(野间文学奖)

1983《新人啊,醒来吧》(短篇集)【】

1990《宁静的生活》(短篇集)【个人生活】

1995《燃烧的绿树》三部曲【主题与四国的山村有关,但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件:新兴宗教(maybe邪教?)。写了一群在社会上发生各种各样问题的人,聚集到一起,通过宗教、领袖等等。久而久之,产生了分歧。】1999《空翻》【继续讨论新兴宗教问题,作家看到奥姆真理教沙林毒气事件之后,不得不拿起笔写一些东西】2005《奇怪三部曲》【主人公是一个曾获得世界性文学奖项的老作家】

2009《水死》

连载《晚年样式集》

二、世界影响:

1.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运用诗化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现实与神话密切相连、高度浓缩的想象力世界,极富冲击力地描绘了现代世界中人的状况。(诺奖评委会评语)

《我在暧昧的日本》(获奖演说)【川端康成1968年获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

2.在世界各国多次获奖

法国骑士勋章

2007年《别了,我的书》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奖

2009年《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战栗早逝去》21世纪年度最优秀小说奖

3.与中国作家有长期交流(莫言、高密)

主要作品均有中译本。有关研究日益深入。

三、小说之外:

随笔《广岛札记》、《冲绳札记》

文学理论《小说的方法》

2007年创立“大江健三郎文学奖”

四、不同时期的特点:

1)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受存在主义影响,描绘战后“监禁状态”下的日本青年,表现“政

治与性”等主题。《死者的奢华》《饲育》

2)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期,探索“共生”之路

3)20世纪70年代后期:追求文学的方法,体现出结构主义倾向(作品偏晦涩)

4)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发表众多作品,展现作家与家人生活

5)20世界90年代之后,一度“封笔”又回归小说创作。寻求“康复之路”(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

五、从边缘关注时代

大江文学,边缘性。

文学要表达人是什么,我们的时代是什么?——《小说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文学语言创造出真正位于边缘的日本人的典型人物,并贴近这个典型思考未来。——《小说的方法》

1. 边缘性:

1)人物、主题:迟来的青年、残疾人及其家属、新兴宗教团体、老人

2)小说的舞台:四国、山谷森林中的村落、大江文学的故乡

2. 同时代性:

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平行关系

作品与现实的惊人的一致(预言性)

《洪水波及我的灵魂》——浅间山庄事件(1972)

《燃烧的绿树》——东京地铁沙林事件(1995)

3. 共生、宽容、康复

寻求与长子的“共生”,用人文精神呼唤“宽容”。

我们生活在一个遭受大范围死亡的不毛时代。牢牢站在这种现实的基础上,并试图去克服它的想象力的作用,必定是以从死亡中再生、以新生为目标的。……文学毕竟是一种从根本上给人以激励的东西。——大江健三郎《为了新文学》

生:很多人说大江健三郎的文学非常难懂,您怎么看?

师:的确,是有人说他的文学饶舌难懂,可能和他的西方文学修养有关。他引用《圣经》、《神曲》,所以理解这些,能更好理解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各个作品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多读他的其他作品,自然能找到关联性加以理解。

生:中国读者而言,从哪些作品入手比较好?

师:看你希望了解哪一部分。如果想了解存在主义在日本的流传,文学性比较强,可以看他前中期的作品。如果对人性、治愈有想法,则看他中期的作品。如果关注社会,可以看他中后期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