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实验报告总结

r语言实验报告总结
r语言实验报告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r语言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R语言实验心得模板

实验心得

姓名:杨辉

学号:132085124

接触R语言不久,一开始以为R语言很简单,很多时候只是一句代码的问题。但学起来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看到不少同学问一些基础的问题,结合自己犯过的错,总结以下几条关于数据类型的学习心得:

(1)R语言中向量和矩阵的是不同的。一般人会认为向量就是一维(:r语言实验报告总结)的矩阵,但R语言不是这样操作,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操作。如dim()函数可返回矩阵的行、列数,但是dim()作用域一个向量,则会返回nuLL;同时,若将向量强制转化为矩阵,不是像显示向量时的行矩阵,而是一个列矩阵;

(2)R中矩阵提取行、列存在意外将维的问题。这其实和第一条有密切联系,进而导致些意外的错误。具体而言,

若从矩阵中提取某一行出来,R会默认的将改行用向量存储,而不再是矩阵,而言导致涉及矩阵的操作出错。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apply(),该函数的第二个参数需要制定数据操作

的维度,但若矩阵已不再是矩阵(转成向量),那么指定1、2都没有意义了。因此,矩阵提取时要注意,不要改变数据维度,常用的做法是设置drop=FALse,如从3*2的矩阵中提取第二行,应该为m[2,,drop=FALse];

(3)因子和数值的转化。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假如

c=(1,3,5)是个数值向量,将之转为因子类型是没有问题的,对应的水平也为1,3,5,但是若再次将因子转为数值时,转化后的结果不再是数据向量(1,3,5),而是(1,2,3),也就是说对因子转数值,默认的操作应该是对因子排序,然后依次转为连续的数值,而不是直接将显示的因子转为数值,此处需要格外注意。

篇二: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应数1201

学号:12404108姓名:麦琼辉

时间:20XX年11月28号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判别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R语言中有关判别分析的算法基础。

2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个人计算机一台,装有R语言以及Rstudio并且带有mAss包。

3实验内容

企业财务状况的判别分析

4实验主要步骤

1)数据管理:实验对21个破产的企业收集它们在前两年的财务数据,对25个财务良好的企业也收集同一时期的数据。数据涉及四个变量:cF_TD(现金/总债务);nI_TA(净收入/总资产);cA_cL(流动资产/流动债务);cA_ns(流动资产/净销售额),一个分组变量:企业现状(1:非破产企业,2:破产企业)。

2)调入数据:对数据复制,然后在Rstudio编辑器中执行如下命令。

case5=read.table(‘clipboard’,head=T)

head(case5)

3)Fisher判别效果(等方差,线性判别lda):采用bayes 方式,即先验概率为样本例数,相关的Rstudio程序命令如下所示。

library(mAss)

ld=lda(g~.,data=case5);ld#线性判别

ZId=predict(ld)

addmargins(table(case5$g,ZId$class))

4)Fisher判别效果(异方差,非线性判别--二次判别qda):再次采用bayes

方式,相关的Rstudio程序命令如下所示。

library(mAss)

qd=qda(g~.,data=case5);qd#二次判别

Zqd=predict(qd)

addmargins(table(case5$g,Zqd$class))

5实验结果

表1线性判别lda效果

新分类原分类12合计

124125

231821

合计271946

符合率91.30%

表2二次判别qda效果新分类原分类12合计124125221921合计262046符合率93.50%

由表1和表2可知,qda(二次判别---非线性判别)的效果比lda(一次判别)要好。

6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判别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并熟悉R 语言中有关判别分析的算法基础。

篇三:R语言学习总结

R语言学习总结

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从对R语言的完全陌生,到现在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其中经历了遇到困难苦思冥想的艰辛,也有解决问题以后豁然开朗的畅快。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前掌握的数理基础给我带来了不少便利,而认真地态度和踏实的性格也使我获益匪浅。

在这个学期中,我学会了R语言的基本操作和语法,以及针对具体的统计学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加强了对R语言操作的熟练度。

一、初识R软件

R软件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计算和制图软件系统。

其功能包括:据存储和处理,数组运算,完整连贯的统计分析工具,优秀的统计制图功能已及简便而强大编程语言。

接触R语言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方便和强大。R语

言中有非常多的函数和包,我们几乎不用自己去编一些复杂的算法,而往往只需要短短几行代码就能解决很复杂的问题,这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于此同时,它又可操纵数据的输入输出,实习分支、循环,使用者可以自定义功能,这就意味着当找不到合适的函数或包来解决所遇的问题时,我们又可以自己编程去实现各种具体功能,这也正是R语言

的强大之处。

二、学习心得

在学习该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R软件的编程方法和基本技巧,了解了各种函数的意义和用法,并能把两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中的统计问题。

1、R语言的基本语法及技巧

R语言不仅可以进行基础的数字、字符以及向量的运算,内置了许多与向量

运算有关的函数。而且还提供了十分灵活的访问向量元素和子集的功能。R语言中经常出现数组,它可以看作是定义了维数(dim属性)的向量。因此数组同样可以进行各种运算,以及访问数组元素和子集。二维数组(矩阵)是比较重要和特殊的一类数组,R可以对矩阵进行内积、外积、乘法、求解、奇异值分解及最小二乘拟合等运算,以及进行矩阵的合并、拉直等。apply()函数可以在对矩阵的一维或若干维进行某种计算,例如apply(A,1,mean)表示对A按行求和。

R语言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元素放在一个集合中,这个集合叫做一个列表,列表元素总可以用“列表名[[下标]]”的格式引用。而“列表名[下标]”表示的是一个子列表,这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地方。R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据结构

语言文字活动总结

语言文字活动总结 篇一:XX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XX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等各级部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为依据,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抓好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领导。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现代文明教育的重要标志。我校把规范用字用语工作纳入到创建文明单位,争创品牌学校的具体工作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中层以上干部任组员,并配备多名教师为督导员、每班一名学生为推普员,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真正使语言文

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全校整体形成一纵一横、相互交叉的层级管理络(一纵: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中层机构——语文教研组——其他各教研组——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一横: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少先队——各年级班主任——各班),一级对一级,自上而下,确保了这项工作能长期坚持,收到实效。 二、建立制度,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依据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法规,我校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制度、条例,明确提出:普通话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与评 聘相结合。学校每学年划拨专项经费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党支部也将语言文字列为工作重点之一。教务处、大队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使得推普工作不但在总体计划中有所体现,而且还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中、学生评优工作中,在教职员工考核制度及教职工评选先进等各项制度中都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落实。学校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建章立制,实行了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了

总结R语言中矩阵运算的函数

总结R语言中矩阵运算的函数 1 创建一个向量 在R中可以用函数c()来创建一个向量,例如: > x=c(1,2,3,4) > x [1] 1 2 3 4 2 创建一个矩阵 在R中可以用函数matrix()来创建一个矩阵,应用该函数时需要输入必要的参数值。 > args(matrix) function (data = NA, nrow = 1, ncol = 1, byrow = FALSE, dimnames = NULL) data项为必要的矩阵元素,nrow为行数,ncol为列数,注意nrow与ncol的乘积应为矩阵元素个数,byrow项控制排列元素时是否按行进行,dimnames给定行和列的名称。例如: > matrix(1:12,nrow=3,ncol=4) [,1] [,2] [,3] [,4] [1,] 1 4 7 10 [2,] 2 5 8 11 [3,] 3 6 9 12 > matrix(1:12,nrow=4,ncol=3) [,1] [,2] [,3] [1,] 1 5 9 [2,] 2 6 10 [3,] 3 7 11 [4,] 4 8 12 > matrix(1:12,nrow=4,ncol=3,byrow=T) [,1] [,2] [,3] [1,] 1 2 3 [2,] 4 5 6 [3,] 7 8 9 [4,] 10 11 12 > rowname [1] "r1" "r2" "r3" > colname=c("c1","c2","c3","c4") > colname [1] "c1" "c2" "c3" "c4" > matrix(1:12,nrow=3,ncol=4,dimnames=list(rowname,colname)) c1 c2 c3 c4 r1 1 4 7 10 r2 2 5 8 11 3 矩阵转置 A为m×n矩阵,求A'在R中可用函数t(),例如: > A=matrix(1:12,nrow=3,ncol=4) > A [,1] [,2] [,3] [,4]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 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学习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C语言,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说到这,上机实验当然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了,C语言灵活、简洁的特点,只有通过编程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真正说懂。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我们必须实际上机、编写程序。 通过实验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问题,这都是只看书上的程序而没有自己亲身上机编写程序而无法得知的,假如我们只因看熟书上的程序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C语言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主要存在以下的这些缺点 1、学习耐心与细心不足,如scanf(“%d”,&n);中的“&”有时候会忘了。而在最后

输出时又错写成printf(“%d”,&n);从而错误得输出了地址而不是我原来想要的答案。 2、编程思想不够发散,看着题目有时想不出解答的方法,更不用说编写程序来解 题了。 3、 4、基本功不够,有些函数的表达不太精通,需要看书来核实,以致耗时较多。知识不够广,有些内容没有学好,不能要用到时及时反映出来,认识程度不够 深刻。 5、 6、有时候不够精简,有一点用处不大或者说没有也可以的文字存在。英语水平较差,对错误的地方虽然电脑有说,但由于是英文,理解上还是存在

一点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学好C语言,在今后学习中我要更多的动脑,综合运用所学,多看相关东西,多上机练习,提高电脑水平,增强自学能力,把已会的东西掌握好。 实验中我深刻意识到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并不是你预期中想要的。因为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程序逻辑错误,或者是你原来所设计时的理论错误,这就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来分析判断错误的所在了。所以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它可能比编一个程序耗时更 多。由此可看出上机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C语言上机实验,我对这个介于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了一定的体验。编程的时候有因为顺利编出程序而开心过、有因为做得比人家慢而郁闷过、有因为不知从何入手而无奈过、有因为不知错出在哪而彷徨过但随着练习的增多,我对C语言比以前熟了很多,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我都有能力独立做出一些程序,可能对于一些“高手来说这不算什么,或者他们早就会了,但我依然觉得很开心,因为我跟我自己比是进步了。

R语言实验报告—习题详解

R语言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成绩: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1.1问题叙述 ................................................................................................................................... 1.2问题求解 ................................................................................................................................... ............................................................................................................................................................ ............................................................................................................................................................ 1.3结果展示 ................................................................................................................................... 2.1问题叙述 ................................................................................................................................... 2.2问题求解 ................................................................................................................................... ............................................................................................................................................................ ............................................................................................................................................................ 2.3结果展示 ................................................................................................................................... 3.1问题叙述 ................................................................................................................................... 3.2问题求解 ................................................................................................................................... ............................................................................................................................................................ ............................................................................................................................................................ ............................................................................................................................................................ ............................................................................................................................................................ 3.3结果展示 ................................................................................................................................... 4.1问题叙述 ................................................................................................................................... 4.2问题求解 ................................................................................................................................... ............................................................................................................................................................ ............................................................................................................................................................ 4.3结果展示 ................................................................................................................................... 5.1问题叙述 ................................................................................................................................... 5.2问题求解 ................................................................................................................................... ............................................................................................................................................................ ............................................................................................................................................................ 5.3结果展示 ................................................................................................................................... 6.1问题叙述 ................................................................................................................................... 6.2问题求解 ................................................................................................................................... ............................................................................................................................................................ ............................................................................................................................................................ 6.3结果展示 ................................................................................................................................... 三、实验总结.................................................................................................................................

语言文字的工作总结

语言文字的工作总结 ; 语言文字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语言文字工作总结一 语言文字工作是幼教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认真落实太语委[201x]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认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并通过目标管理,自查评估等措施,努力提高幼教中心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程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积极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努力营造健康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以“制度保障、课程提高、活动推进”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建立幼教中心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主任由中心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分管领导和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下属幼儿园园长和副园长组成,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规划、落实目标、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确保目标的按期实现。 3.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办法》,提高对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认识,领会精神,明确意义,促进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工作有保障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幼教中心对语言文字工作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制定并完善了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奖惩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之中。适龄教师必须通过普通话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坚持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不合格不上岗。将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幼教中心的各项工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中。将普通话水平列入推荐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评优选优的必备条件。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教职工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意识,使校园语言环境得到了有效的净化。 三、开展各项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开展“闻书香”系列活动。通过绘本教学、开展亲子阅读、设立图书角等适合幼儿年龄的活动,让幼儿感受文字的精彩、培养对学习文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古诗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 3.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在走廊、窗户、绿化带等处都有大量的配有图画、充满情趣的语言文字,有的是语言文字工作

R语言学习总结讲课稿

R语言学习总结

R语言学习汇总报告 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从对R语言的完全陌生,到现在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其中经历了遇到困难苦思冥想的艰辛,也有解决问题以后豁然开朗的畅快。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前掌握的数理基础给我带来了不少便利,而认真地态度和踏实的性格也使我获益匪浅。 在这个学期中,我学会了R语言的基本操作和语法,以及针对具体的统计学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加强了对R语言操作的熟练度。 一、初识R软件 R软件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计算和制图软件系统。其功能包括:据存储和处理,数组运算,完整连贯的统计分析工具,优秀的统计制图功能已及简便而强大编程语言。 接触R语言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方便和强大。R语言中有非常多的函数和包,我们几乎不用自己去编一些复杂的算法,而往往只需要短短几行代码就能解决很复杂的问题,这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于此同时,它又可操纵数据的输入输出,实习分支、循环,使用者可以自定义功能,这就意味着当找不到合适的函数或包来解决所遇的问题时,我们又可以自己编程去实现各种具体功能,这也正是R语言的强大之处。 二、学习心得 在学习该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R软件的编程方法和基本技巧,了解了各种函数的意义和用法,并能把两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中的统计问题。 1、R语言的基本语法及技巧 R语言不仅可以进行基础的数字、字符以及向量的运算,内置了许多与向量运算有关的函数。而且还提供了十分灵活的访问向量元素和子集的功能。R语言中经常出现数组,它可以看作是定义了维数(dim属性)的向量。因此数组同样可以进行各种运算,以及访问数组元素和子集。二维数组(矩阵)是比较重要和特殊的一类数组,R可以对矩阵进行内积、外积、乘法、求解、奇异值分解及最小二乘拟合等运算,以及进行矩阵的合并、拉直等。apply()函数可以在对矩阵的一维或若干维进行某种计算,例如apply(A,1,mean)表示对A按行求和。 R语言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元素放在一个集合中,这个集合叫做一个列表,列表元素总可以用“列表名[[下标]]”的格式引用。而“列表名[下标]”表示的是一个子列表,这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地方。R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据结构是data.frame(数据框),它通常是矩阵形式的数据,但每列可以是不同类型,数据框每列是一个变量,每行是一个观测,要注意的是每一列必须有相同的长度。数据框元素可以使用下标或者下标向量引用。 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向量、矩阵和数据框的简单运用。 输入: A<-matrix(c(1:12),2,6,byrow=T) #A为一个2行6列,按行排列的矩阵X<-as.data.frame(A) #把A转化成数据框形式的X

R语言上机实验三

理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编号: 实验三:概率和分布的R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会用R给出常见分布的概率密度、概率、分位数和随机数。 2、会利用sample命令进行随机抽样,prod,choose命令计算概率。 3、会利用R绘制各类分布的图形。 4、会利用choose,prod命令计算古典概率。 二、实验内容: 1.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随机抽5张,求下列概率 (1) 抽到的是10,J,Q,K,A; > 4/choose(52,5) [1] 1.539077e-06 (2) 抽到的是同花顺。 > 9*choose(4,1)/choose(52,5) [1] 1.385169e-05 注:同花顺是指5张同一色牌能按从小到大连续排序,如2<3<4<5<6,3<4<5<6<7,…,10 x<-rbinom(1000,1,0.5) > x (2)用函数ifelse( )将上面随机数中的0替换成-1; > ifelse(x==0,-1,1 )

(3)用函数cumsum( )作出累积和; > y<-ifelse(x==0,-1,1 ) > cumsum(y)

(4)使用命令plot( ) 作出随机游动的示意图. > plot(cumsum(y))

3.在同一个图形中画出统计的四大分布密度曲线(dnorm, dchisq, dt, df),注意不同分布有不 同的线型、颜色和宽度,还有图形都要在同一方框中,最后用图例说明(legend)。 > curve(dnorm(x,0,1),xlim=c(-1,5),ylim=c(0,0.5),col=1,lwd=1,lty=1) > curve(dchisq(x,1),xlim=c(-1,5),ylim=c(0,0.5),lwd=2,lty=2,col=2,add=T) > curve(dt(x,1),xlim=c(0,8),ylim=c(0,0.5),lwd=3,lty=3,col=3,add=T) > curve(dt(x,1,1),xlim=c(0,8),ylim=c(0,0.5),lwd=4,lty=4,col=4,add=T) > legend('topright',c("dnorm","dchisp","dt","df"),lty=c(1,2,3,4),col=c(1,2,3,4),lwd=c(1,2,3,4)) > curve(dnorm(x,0,1),xlim=c(-1,5),ylim=c(0,0.5),col=1,lwd=1,lty=1) > curve(dchisq(x,1),xlim=c(-1,5),ylim=c(0,0.5),lwd=2,lty=8,col=2,add=T) > curve(dt(x,1),xlim=c(0,8),ylim=c(0,0.5),lwd=5,lty=3,col=7,add=T) > curve(dt(x,1,1),xlim=c(0,8),ylim=c(0,0.5),lwd=4,lty=4,col=4,add=T) > legend('topright',c("dnorm","dchisp","dt","df"),lty=c(1,8,3,4),col=c(1,2,7,4),lwd=c(1,2,5,4)) > 4. 除本章给出的标准分布外, 非标准的随机变量X的抽样可通过格式点离散化方法实现.

语言教学工作总结

语言教学工作总结 半年的工作又结束了,对于我来说,我还要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的政治及业务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创新,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是小编收 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第一篇:c语言教学工作总结 c语言教学工作总结 c 语言是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及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对于刚接触 计算机语言的职业学生,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对初学者来说 比较难于接受,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现针对本学期教学中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 好的进行下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教学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 1. 多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得学生掌握语法知识,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思 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语言语法中的深奥理论 和逻辑推理的内容(如数据类型、运算符、语句及部分语法规则)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 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将抽象问题 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的效果。它使得相关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 学形式、教学结构以致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在具体使用 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教学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适当 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学科教学的需要和效果出发,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反,如果盲目刻意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不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一味的使用多媒体 也将产生副作用(如学生将注意力只集中在投影效果上而忽视教师的语言表达)。因此,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还不能代替教师独立完成教学活动,只能作为教学手段的补充 和提高。 2.c 语言上机实践环节。计算机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教学过程中除了 教师的课堂讲解外,主要靠学生的上机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我们提倡“精讲多练”,具体措施为:(1)压缩讲授课时,加强上机训练,使学生能有更多 的时间进行上机实践。(2)布置与现实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上机题目,培养学生编写程

2016年C语言实验报告

通知 各位老师: 本学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实验报告要求: 1.统一用《武汉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本写。本学期交三次实验报告。 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②数组。 ③函数。 要求学生在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参考《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与题解》中的要求认真完成。 实验1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的方法实现各种算法(如穷举、迭代、递推等)。 3.熟悉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用法的不同之处。 二、实验内容 【例】以下程序,输出下三角形状的乘法九九表。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 for (i=1;i<=9;i++) /* 打印表头*/ printf(" %4d",i); printf("%c",'\n'); for (i=0;i<=50;i++) printf("%c",'_'); printf("%c",'\n'); for (i=1;i<=9;i++) /* 循环体执行一次,打印一行*/ { for (j=1;j<=i;j++) printf(" %4d",i*j); /* 循环体执行一次,打印一个数据*/ printf("%c",'\n'); /* 每行尾换行*/ } printf("%c",'\n'); } 输入并执行该程序,观察输出结果,试着修改程序打印上三角形状的乘法九九表。 三、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1.打印出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正好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只要分别求出一个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然后判断是否满足(某一三位数a=a的百位的立方+a的十位的立方+a的个位的立方)这个公式,满足这个三位数就是“水仙花数”。 2.李先生岁数的平方与他的夫人的岁数之和是1053,而他的夫人的岁数的平方与他

游戏C语言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开课学期: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班级:计算机1505 指导老师:陈广明 设计题目:游戏2048 学生姓名(学号):第3组:钟瞻宇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环境、内容和方法 ........................................................................................................................................ 三、程序设计 ................................................................................................................................................................ 四、源代码 .................................................................................................................................................................... 五、调试与运行结果.................................................................................................................................................... 六、总结........................................................................................................................................................................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应数1201 学号: 姓名:麦琼辉 时间:2014年11月28号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判别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R语言中有关判别分析的算法基础。 2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个人计算机一台,装有R语言以及RStudio并且带有MASS包。 3实验内容 企业财务状况的判别分析 4实验主要步骤 1)数据管理:实验对21个破产的企业收集它们在前两年的财务数据,对25 个财务良好的企业也收集同一时期的数据。数据涉及四个变量:CF_TD(现金/总债务);NI_TA(净收入/总资产);CA_CL(流动资产/流动债务); CA_NS(流动资产/净销售额),一个分组变量:企业现状(1:非破产企业,2:破产企业)。 2)调入数据:对数据复制,然后在RStudio编辑器中执行如下命令。 case5=read.table(‘clipboard’,head=T) head(case5) 3)Fisher判别效果(等方差,线性判别lda):采用Bayes方式,即先验概 率为样本例数,相关的RStudio程序命令如下所示。 library(MASS) ld=lda(G~.,data=case5);ld#线性判别 ZId=predict(ld) addmargins(table(case5$G,ZId$class)) 4)Fisher判别效果(异方差,非线性判别--二次判别qda):再次采用

Bayes 方式,相关的RStudio 程序命令如下所示。 library(MASS) qd=qda(G~.,data=case5);qd#二次判别 Zqd=predict(qd) addmargins(table(case5$G,Zqd$class)) 5实验结果 表1线性判别lda 效果 原分类 新分类 12合计 1 24 1 25 2 3 18 21 合计 27 19 46 符合率 91.30% 由表1和表 2可知,qda (二次判别---非线 性判别)的效果比lda (一次判别)要好。 6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判别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并熟悉R 语 言中有关判别分析的算法基础。 表2二次判别qda 效果 原分类 新分类 12合计 1 24 1 25 2 2 19 21 合计 26 20 46 符合率 93.50%

语言工作总结

语言工作总结 区是中心城市,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约30.5万。目前的区委员会和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旨在将该区建设成为一个“高级商业和商业区以及高质量的生活和居住区”。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区委、区政府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区语言委坚持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重点,以城市一级语言文字工作考评标准综合成绩为抓手,不断推进、拓展、深化全区语言文字工作。自我评估情况总结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九五”期间强化政府行为,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九五”期间,在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区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 随着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入,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领导水平,实行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要。自1992年以来,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根据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领导机构。地区语言委员会不断调整和扩大其成员单位。目前,区语言委成员单位覆盖30个部委、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形成工作网络,有效保障重点领域工作的有效运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担任区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配备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干部。工作经费由区财政拨付,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我们还改进了文件系统。近年来,区语言委建立了出版体系。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的要求,对1995年至2003年的档案进行了整理和装订,共有127份档案。2004年还建立了预备案,规范了文件管理制度,并将进一步探索计算机网络管理,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系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和自身建设。如区建委将语言文字标准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下发文件,组织实施,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经贸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文件,推动了经贸系统这方面的工作。梅陇镇集团、大熊猫开开集团、九百集团也在考虑和探索如何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商业集团的优势,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在区语言委统一领导下,各系统协调互补互动,共同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建立更有效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建立本土化的语言管理体系,促进街道社区的语言工作。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社区语言文字工作,并率先成立石门二路街社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截至目前,五条街道成立了街道社区语言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字使用国情调查、全国普及宣传周活动和社会汉字整治的发展。 语言文字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党委 区教育局积极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区2000年--2003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区创建文明城区规划》,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坚持为素质教育服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科目。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德育评估的重要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我们以语文教学为主体,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骨干作用,规范学校语言文字的使用,使语言文字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数据挖掘r语言知识学习归纳报告

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R语言 任课教师: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年 6 月19 日 一、数据预处理 针对不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字段,并将字段值处理成适于分析的形式。必要时还需对原数据集进行统计变换后形成易于分析的形式。 为每条数据添加字段:所属地区。根据下图中划分的美国四大地区,将每条数据中表示的案件发生地在该字段上划分为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四个值。 首先导入数据: gundata<-read.csv("d:/gun.csv",sep = ",",stringsAsFactors = FALSE,header = TRUE,quote=””) 然后将需要的字段取出来,在这里取出了一下几个字段:

gundata[,c("incident_id","date","state","city_or_county","n_killed","n_injur ed","congressional_district","latitude","longitude","state_house_district"," state_senate_district")] gd <- subset(gundata,select=c(incident_id,date,state,city_or_county,n_killed, n_injured,congressional_district,latitude,longitude,state_house_district,st ate_senate_district)) 然后根据州字段将所有数据划分为四个地区 阿拉巴马州Alabama 阿拉斯加州Alaska 亚利桑那州Arizona 阿肯色州Arkansas 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 科罗拉多州Colorado 哥伦比亚特区Columbia 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 特拉华州Delaware 佛罗里达州Florida 佐治亚州Georgia 夏威夷州Hawaii 爱达荷州Idaho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优秀范文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优秀范文 实验名称计算出1000以内10个最大素数之和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最大的10个素数以及它们的和。 要求: 在程序内部加必要的注释。 由于偶数不是素数,可以不考虑对偶数的处理。 虽然在1000以内的素数超过10个,但是要对1000以内不够10个素数的情况进行处理。 输出形式为:素数1+素数2+素数3+…+素数10=总和值。 算法描述流程图 main函数: 判断素数: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sushu(int n)/* 判断素数的函数*/ { int t,i; t=sqrt(n); for(i=2;i if(n%i==0)/* 如果不是素数,返回0 */ return 0; return n;/* 如果是素数,返回该数*/ } void main { int i,j=0,n,m=0,a[1000],x; /*clrscr;*/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 form 1 to 1000:"); scanf("%d",&x); if(x==2)/* x=2时的处理*/ printf("%dn",x); else if(x printf("erro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