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ppt模板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代谢综合征
• 又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是其基础障碍
•包括一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
•基因背景的异质性→表型表达不一致
•1999年WHO的工作定义建议
•
IGT 或 DM 和 IR
•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成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或(和)HDL-C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肥胖 热量摄入过多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衰老 ……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1)
—胰岛素(效应)抵抗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低,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 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分解↑ NO↓,CT↑
芬兰白人 芬兰白人 …………
方法
ASP ASP QTL (发病时年龄) ASP QTL (胰岛素水平较低) ASP
糖尿病的基因
未知的2型糖尿病基因
(70%)
Wolfram (<1%) MIDD (<1%) 胰岛素受体基因 (<1%)
MODY (4%)
未知的 LADA
基因 (10%)
未知的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2– 染色体12q 在芬兰家系中,连锁分析法,此家系中有三或以上成员受累。 其中在六个家系中,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Nature Genetics 1996; 14:90-6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
染色体
1q 2q(+15) 10q 11q 12q 20q …
人群
美国犹他州白人 墨西哥美洲人 墨西哥美洲人 匹玛印地安人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课件目录1. 内容简述 (3)1.1 讲座目的 (4)1.2 讲座意义 (4)2. 糖尿病的概述 (5)2.1 糖尿病的定义 (6)2.2 糖尿病的类型 (7)2.3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流行趋势 (8)3. 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 (9)3.1 内分泌因素 (10)3.2 遗传因素 (11)3.3 环境因素 (13)3.4 病理生理机制 (14)4.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5)4.1 胃肠道症状 (16)4.2 心血管症状 (16)4.3 神经系统症状 (17)4.4 其他症状 (17)5.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18)5.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9)5.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20)5.3 血糖测定 (21)5.4 尿糖检测 (22)6.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23)6.1 血糖控制目标 (24)6.2 药物治疗 (25)6.3 非药物治疗 (26)7. 饮食管理 (27)7.1 饮食原则 (28)8. 运动疗法 (30)8.1 运动类型 (30)8.2 运动频率 (31)8.3 运动注意事项 (32)9. 糖尿病的并发症 (33)9.1 微血管并发症 (35)9.2 大血管并发症 (36)9.3 微量营养素缺乏 (37)10. 糖尿病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39)10.1 预防措施 (40)10.2 自我管理技巧 (41)10.3 定期体检重要性 (41)11. 案例分析 (42)11.1 案例一 (43)12. 互动问答与讨论 (45)12.1 提问环节 (46)12.2 讨论环节 (46)1. 内容简述本讲座旨在向公众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发病原因:详细阐述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
症状与诊断:讨论糖尿病的症状,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血糖监测、尿糖测试等。
常见类型:探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区别。
儿童糖尿病研究报告

儿童糖尿病研究报告执行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儿童糖尿病的全面概述,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本研究还探讨了儿童糖尿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重要性。
1. 流行病学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T1D)和2型糖尿病(T2D)。
T1D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儿童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
T2D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它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有关。
2. 病理生理学T1D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T2D则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这两种类型都可能导致高血糖,从而引发糖尿病的并发症。
3. 诊断儿童糖尿病的诊断通常基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和症状的出现。
在疑似病例中,医生会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或血糖测试来确认诊断。
此外,胰岛素抗体检测和基因检测也可能用于辅助诊断T1D。
4. 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替代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定期监测。
胰岛素治疗是T1D儿童的主要治疗方法,而T2D儿童可能需要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
饮食管理、运动和血糖监测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影响和预后儿童糖尿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显著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它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代谢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
然而,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儿童糖尿病患者可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过上健康的生活。
6. 未来研究方向儿童糖尿病的研究领域包括糖尿病的遗传学和环境因素、新型胰岛素治疗方法的开发、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改善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结论---请注意,以上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应基于详细的研究和数据。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或数据,请提供相关的研究材料和数据来源。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纠正酸中毒(3) 纠正酸中毒(3) • • 一般经输液后,血CO CP可上升, 一般经输液后,血CO2-CP可上升,酮体消失 后酸中毒可自行纠正 如血PH<7.1 如血PH< 输等渗碳酸氢钠 5%NaHCO3 相当于 • 84 ml 溶于注射用水至 300ml 1.4% 碳酸氢钠 HCO3-<5mmol/L
(三)防止漏诊
1. 所有昏迷或偏瘫病人均应查血糖和尿酮 2. 所有静滴糖水的病人均应询问,DM病史并测血糖 所有静滴糖水的病人均应询问,DM病史并测血糖 3. 所有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均应测血糖
(四) 鉴别诊断 1. 与非代谢性昏迷鉴别: 与非代谢性昏迷鉴别: 脑出血, 脑出血,严重多发性脑梗塞 神经及非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及非神经系统感染,中毒。 2. 与代谢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鉴别 3. 与低血糖昏迷鉴别
糖 尿 病急性并发症
1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三.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四.低血糖症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 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之一 . 2. 可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 3. 是内科重要急症之一 4. 要求迅速、合理的治疗 要求迅速、 5. 对内科医师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要求
二、短效胰岛素 目的 消灭酮体、使高血糖有效降低,维持在一定 消灭酮体、使高血糖有效降低, 水平 小剂量胰岛素是安全 有效的治疗方案: 小剂量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是安全/ 0.1u/kg/h 途径:持续静脉输注 途径 持续静脉输注 间隙静脉推注
短效胰岛素使用注意: 短效胰岛素使用注意: ① 常需静脉给药 ② 可用冲击量 20 U ③ 血糖低于13.9mmol/L 时 可按 血糖低于13.9mmol/L 胰岛素 : 葡萄糖 = 1 : 4~6g ④ 静脉给药停止输液后应及时皮下注射胰岛素 血糖降低至14mmol/l相对稳定的益处 血糖降低至 相对稳定的益处 防止低血糖 防止和减轻脑水肿 防止低血压
儿童糖尿病

置泵后护理
• 监测血糖: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置泵后初 3d 每日监测血糖6~8 次,包括3 餐前和 餐后2 h 、晚上睡前和凌晨2 :00 ,以后每 日监测4 次,分别为3 餐前和晚上睡前,及 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以便医生调整胰 岛素用量。
• 本 穿刺部位护理: 每天检查穿刺部位周 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感染及变态反应, 如有以上情况及时更换输注部位。连续输 注5~7 d 后,需更换部位,同法更换整套输 注装置,以减少感染可能;经常检查泵的运 转情况及胰岛素剩余量,当胰岛素量< 5 U 时,及时更换,以保证胰岛素的持续泵入。
血糖监测
• 指尖血糖测试 •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 CGMS能全面、客观的 反映患者各时段的动态 血糖水平; • 可发现无自觉症状的反 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 象和餐后高血糖的峰值; • 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 类型和走势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运动时间、 饮食指导、使DM综合 管理更加具体化。
糖尿病定义
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 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缺 乏和(或)胰岛素生物利用障碍导致的 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 紊乱,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 多脏器的慢性损害。
糖尿病分型
• • • •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 加强认知教育 学习糖尿病知识和技能 • 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及医患关系 • 积极参加集体、社会活动 • 运动及放松疗法 • 药物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临床表现 • 脱水 • 深、快呼吸(Kussmaul呼吸) • 恶心、呕吐、腹痛 • 嗜睡、昏迷 实验室检查 • 血糖>11mmol/L • 血气pH<7.3或HCO3-<15mmol/L • 血酮体(+),尿酮体(+)
糖尿病

2、微血管病变
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 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为重要。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 山梨醇增多等所致。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 经为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 严重,病情进展缓慢。 4、眼的其他病变:黄斑病、白内障等。
(二)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1.A型胰岛素抵抗征 2.Leprechaunis症 3.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 4.Lipoatrpohic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5.其他
(三)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
1、胰腺炎 2、胰腺创伤/胰腺切除术后 3、胰腺肿瘤 4、胰腺囊性纤维化 5、血色病 6、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7、其他
糖 尿 病
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 定义 征的代谢紊乱。 发病率 :全世界:12000万,中国:2400万, 2%发病率。 特点:患病率各地区差异大,总患病数占世界 第2位,但是有趋势逐年增高(约50~75%未 获诊断) 严重性: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 为“第四杀手”。
分型
以病因 病因为依据的糖尿病新分类法: 病因
1980年以来,国际上通用WHO提出的分类标准。 1997年鉴于1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以美国糖尿 病协会(ADA)为代表,提出了关于修改糖尿 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的建议。
一、1型糖尿病
由于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1)自身免疫性反应 标志:1)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2)胰岛来自自身抗体(IAA); 3)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 4)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和IA-2β, 约有85%-90%的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 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
糖尿病肾病ppt课件

药物疗法
降糖治疗: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口服降糖药,对于单纯饮食 和口服降糖药不好并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尽早的使用胰岛素。达标值:空腹 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降压治疗:高血压可加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 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g/d,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尿蛋白>1.0g/d,血压控制在<125/75mmHg。降压药多主张首 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与钙离子拮抗剂和合用。根据病情可适当加用 利尿剂。
22
健康宣教
宣教病人及家属应熟悉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如低 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的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方式
指导病人掌握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强调饮食与运动治疗的重要性,生活规律戒烟酒,注 意个人卫生 宣教胰岛素泵,降压药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指导病人定期复诊,监测体重,如有不是,及时入院 治疗
23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3: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 ,合并高血压
4: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 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遗传:ACE基因遗 传多态、红细胞膜Na+/Li+逆转运(SLC)活性、N-乙酰转移酶(NAT2)基因、醛糖 还原酶基因
嘱病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供一个安静没有感染的休养 环境,预防感染。监测体重,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水的摄入,水的 摄入量应控制在前一日的尿量加500ml为宜。
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有明显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每周至少化 验尿常规和尿比重1次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病理机制。
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生理变化以及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是指人体在各种不同的原因和事物引起下的异常状态,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环境污染等。
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异常病、环境病理学和肿瘤疾病等。
a. 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病变,大多是由基因变异或基因缺失引起。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友病、先天性耳聋、帕金森病等。
b.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变,其中包括肺炎、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水源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
c. 营养代谢异常病营养代谢异常病是指由于人体对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的摄入或吸收异常,引起的病变,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症等。
d. 环境病理学环境病理学是指由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引起的疾病。
这些污染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体健康的破坏,比如重金属中毒、放射性污染等。
e. 肿瘤疾病肿瘤疾病是指由人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
其中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较大,容易转移和侵蚀周围组织,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疾病的生理变化人体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是身体为了对抗疾病产生的反应,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a.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侵袭者的防御过程。
在感染性疾病发生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即开始对抗病原体,通过产生抗体、杀灭病原体等方式,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病原体的侵害。
b.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指身体对受损组织进行的修复过程。
一些疾病会对身体的各种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此时身体会调动自身的组织修复机制来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如损伤后的伤口愈合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典型糖尿病容易确诊,但早期和特殊病人不够典型,无三多一少症状,根据中医理论" 病发于内而形于表" ,一旦发现下列信号,就应注意或做糖耐量试验,以便早期发现。
(1)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有的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人患病可能性大。
(2)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超过4 公斤)的妇女。
(3)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或胎死宫内,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因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
(4)明显肥胖,进食后2-3 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症状者。
低血糖反应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5)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皮肤痔、疮、痈等化脓性感染经久不愈,肺结核进展较快,消瘦明显,手足末端发麻,排尿不净,下肢脉管炎、溃疡、白内障、浮肿、冠心病,无痛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不可忽视。
(6)乏力、虚汗、阳痿、嗜睡。
糖尿病会遗传吗?较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遗传学研究表明,因调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
调查中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亲属者发病率高得多。
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分别为8.33%,其亲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 —5.85%。
一般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数代,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性糖尿病的危害是可怕而又严重的。
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有关专家发现:(1)因糖尿病引起失明比一般人多10 —23 倍;(2)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多20 倍;(3)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中风比一般人增加 2 —3 倍;(4)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者多17 倍;(5)糖尿病遗传危险率 1.90 —8.33%;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中年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病为主要致命原因,冠心病为主要死因。
250例糖尿病尸检材料中,有46.4% 死于心血管病;(2)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3)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4)21 例尸检中,死于感染者占42.95% ;(5)103 例糖尿病尸检材料表明,糖尿病性昏迷及尿毒症为死因之一。
什么叫苏木杰氏反应?由于过度饥饿,或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而发生低血糖,并在低血糖之后出现高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种现象称为苏木杰氏反应。
苏木杰氏反应,临床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所造成。
因此一般多在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中发生。
糖尿病人是否可以结婚?婚后能否怀孕?无论哪一类型的糖尿病人,只要平时在饮食、药物、运动三方面配合得很好,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以结婚。
但在选择对象时,必须要找对方没有糖尿病,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因为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文献报道,如果男女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后代中将有5% 的人可能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人结婚后,病情控制一直很理想,无心、脑、肾脏器官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者,可能怀孕。
但在妊娠的前3 个月,特别要控制好,因为只有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中,受精卵才能正常发育,才能早期预防胎儿畸形,才能降低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及巨大胎儿的发生率。
什么叫血糖?血糖从哪里来?血液中含的葡萄糖,称之为血糖。
血糖的来路有 2 条途径:(1)饭后,从饮食中摄取的糖类,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入血液;(2)空腹时,从储存的肝糖原、肌糖原中分解补充;蛋白质、脂肪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游离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血糖就是通过上述途径转变而来的。
血糖的浓度常受内分泌激素的不断调节。
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下降,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则使之上升,前者不足或后者过多,为血糖增高的重要原因。
肝功能障碍也能使血糖一时性升高。
什么叫尿糖?什么叫肾糖阈?正常人每日从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为32〜93毫克,尿糖定性试验不起反应。
当尿中每天排出的葡萄糖超过150 毫克时,尿糖呈阳性反应,称为尿糖。
尿糖和血糖变化是和肾脏排糖阈值有关,当血糖超过160 毫克%这一限度,尿中就会有糖尿,由此出现糖尿病的最低血糖值,谓之肾糖阈。
正常肾糖阈值为160 〜180 毫克%,但有个体差异。
当空腹血糖为145 毫克%时,未超过肾糖阈值,故不会出现尿糖。
什么是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是胰腺中重要组成部分,正常胰腺约重50〜75 克。
胰岛是分布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群,总数约有1百万〜2百万个,其体积占整个胰腺的1〜2% ,重量约1〜2克。
胰岛自胰头到胰尾数量逐渐增多。
胰岛内包含有四种不同的细胞:①a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B细胞,约占一半以上,功能为分泌胰岛素。
③3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分泌生长抑素。
④PP细胞,数量少,分泌胰多肽。
有的糖尿病人,胰岛B细胞的颗粒减少,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可见B细胞颗粒的多少与胰岛素量的分泌有直接关系。
胰岛素受体在体内起什么作用?在人体组织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的细胞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人体内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使细胞周围的葡萄糖输入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中才能被细胞所利用。
所以在同等血浆胰岛素水平时,胰岛素受体越多和功能正常胰岛素作用能力越强,如果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衰退,胰岛素作用能力就减弱。
肥胖病人由于人体组织细胞增大,胰岛素受体数目就相对减少,因此各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没有针对胰岛素受体来治疗。
糖尿病性潮红是怎么回事?糖尿病患者有的面部及手足生有弥漫性淡红色斑,以额部最常见,并且常在同侧眉毛的外侧伴有脱毛现象,称为糖尿病性潮红。
还有,由于酮症酸中毒所致糖尿病性昏迷时出现的面部潮红,是临床常见的体征。
但轻度或潜在性糖尿病病人,有时也可以看到“面色赤红”现象。
脂肪和患糖尿病时脂肪代谢脂肪主要是由硬脂酸、软脂酸与甘油组成。
它是体内能量储存的最好形式。
饮食中的脂肪包括:(1)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有植物油、鱼油、硬粟油和各禽类的脂肪等。
(2)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和食物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可可油等。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能量仓库,它具有双重任务,即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将多余的"燃料"以甘油三脂的形式储存起来,饥饿时就动员脂肪分解,以满足机体各组织能量的需要,全身组织,除脑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外,约有一半的热量是由脂肪转化的,充分利用,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患糖尿病时,机体内的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
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增高,甚至导致大血管和小血管支脉硬化,临床出现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并发症。
这些病的出现就会形成脏腑失调,代谢紊乱,加重糖尿病。
蛋白质和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一种含氨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参加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总共有20 多种,其中8 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8 种必须氨基酸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作为组织主要结构成分的蛋白质,经常处于自我更新之中,人体没有储存蛋白质的特殊场所,肌肉便成为蛋白质的临时调节处所。
食物中如瘦肉、鱼、鸡蛋、各种豆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这些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补尝生理性消耗。
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 克蛋白质即可。
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合成受阻,分解加强,导致高血糖症;蛋白质消耗增多,患者形体日渐消瘦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但蛋白质过量增加机体代谢负担,所以适当为好。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和糖代谢?碳水化合物即糖类。
可分为单糖类:即葡萄糖、核糖及细胞内脱氧核糖;双糖类: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类:有淀粉、纤维素、各种食用糖和粮食如大米、面粉、玉米面、薯类、山药等。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热能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还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并且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它在体内以葡萄糖及糖原形式存在。
人体摄入或自身合成的葡萄糖,在机体需要能量和组织供氧充足时,才能氧化分解,其最终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从肺呼出,水从肾脏排出。
患糖尿病时,由于胰岛功能衰弱或耗竭,不能有效地调节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了糖代谢紊乱,糖的分解、利用、合成均受到障碍,大量葡萄糖游离在血液中,这样就形成了高血糖,而从肾脏排出的小便中便出现了糖尿。
所以过量饮食是祸根,但饮食营养不足,机体缺乏足够的营养也能致病,为此适当为好。
为什么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时,体内蛋白质、脂肪就会加速分解?为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必要的劳动,必须提供一定的热量。
在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需要热量2000 千卡左右。
当饥饿或其它情况引起热量不足,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加快,以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体内葡萄糖供给大脑、红细胞及其它组织细胞的需要。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时,机体便动用脂肪、蛋白质,异生成糖原,最后转变为葡萄糖,以补偿热能的不足,这样,便加速了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
每克糖产热4.4 千卡,每克蛋白质产热4.4 千卡,每克脂肪产热9.0 千卡。
蛋白质分解后变成氨基酸,在肝脏加工成葡萄糖,随血流供生命活动所需。
脂肪分解成甘油、脂肪酸,在肝脏内转成葡萄糖,供各组织细胞利用。
米、面消化后在体内怎样转化成热能?米、面含糖较多,并有少量蛋白质、脂肪、进食后很快使血糖水平升高。
(1)食物被消化后,分解成游离葡萄糖,进入肝脏,一方面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组织器官需要;另一方面,促使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到肝脏和肌肉,肝脏含糖原的70%。
(2)血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除了供组织细胞需要外,还可以转化成某种氨基酸随血流分布到身体各处,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此时的血糖约为30%,多余的葡萄糖则转化成脂肪,储存于皮下、肠系膜和大网膜等处。
猪、羊、牛油、植物油消化后在体内怎样进行代谢?摄入猪、牛、羊油、菜籽油后,经胆盐乳化成脂肪微滴,在肠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在小肠上皮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脂。
实际上95%的血浆脂质是由脂质和载脂蛋白结合在血液中运转的。
具体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油类物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到淋巴和血液。
当食物供给的能量超过体内消耗时,食物中的脂类可经过改造而直接储存起来,以备必要时动用。
瘦肉、鱼消化后在体内怎样进行代谢?瘦肉和鱼类含蛋白质较多,脂肪次之。
占体内主要成分的蛋白质,经常处于新陈代谢之中。
陈旧的蛋白组织先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在肝脏内合成尿素排出体外。
为什么糖尿病人摄取脂肪太多会出现酮尿?正常情况下,酮体被肌肉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