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下列关于原生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活的植物细胞也有原生质B.原生质是不包括细胞器的生命物质

C.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D.一个动物细胞就是—小团原生质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生物催化剂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C.酶是一类有机物D.酶在任何条件下海右催化能力

4.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新陈代谢D.呼吸作用

5.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最主要特点是

A.需要酶催化B.释放能量较多C.有机物分解不彻底D.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6.动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贮能物质依次是

A.ATP、葡萄糖、脂肪B。脂肪、ATP、蛋白质

C.糖类、ATP、脂肪D.糖类、磷酸肌酸、蛋白质

7.用胰蛋白酶和肠肽酶混合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处理染色体,得到的产物是A.DNA B.氨基酸和DNA C.多肽和DNA D.多肽和RNA

8.下列各纽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

A.蓝藻和金鱼藻B.酵母菌和大肠杆菌C、小麦和蚕豆D。变形虫和蘑菇9.将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是

A.主动运输B.6由扩散C.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D.主动吸水

10.成年人的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

11.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适于去除细胞壁的是

A.淀粉酶B.蛋白酶C.纤维素酶D.盐酸

12.A TP的结构简式是

A.A-P~P~P B.A-P-P~P C.A ~P-P~P D.A~P~P ~P

13.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应该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 TP

C.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D.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14.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B.组织液

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

15.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能分泌促性腺激素的是

A.垂体B.睾丸C.卵巢D.下丘脑

1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C.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17.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是

A.受精卵→卵裂→原肠胚→囊胚→幼体B.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腔→幼体

C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幼体D.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幼胚

18.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光合作用1扯曾强,但㈠:1』小工拱:,心《季卟,;F,巾于气温增

门。九个斗八让义:二而厂许.;:小扩—÷二·十八:,:

人.水》群广,:生㈠义儿::江&暗民应冲二义上诫S引刮疋减少

C.暗反应中还啄剂;咬:少1).啪淋斗:;\-IP巧;址

19.新陈代甜包括合成代谢礼分辨代励总十·方面,它¨㈠乩jl心巾又相互联系:下列·二类

有机掳枷止转化关于中上玳:·内追一

20.人体剧烈运动肘.处于相刈抉氧状态下¨骨潞趴,川’以通过火氧呼吸获得能量,此时

的萄踏分封为

A.;四亭寿B寻¨i

C.酒精相二氧化碳D斗i蔽和二氧化碳

21.已经拈黄的uf·片中M非L言筻比绿I,十中的少.址因为M9¨肖物沐内

A.呈离子状态D,形成心定㈠迎合物

C.形成不稳定i:㈠匕合杓D.址;十;’“/洱利用的

2二.—.—只没有成熟的眺广被土上垢之:;吁;心i:大j·.土虬汛忙最可能之

A.幼采采肉B.幼嗽种子

C.胚珠D.果皮

23.摘除小白鼠的臣沐斤,小白鼠的甲:比棵功能衰退,其原闽足

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甲状腺1《经受损伤

C.饲料及饮水中缺碘D.缺少促甲状腺激素

24.噬菌沐,蓝藻、酵母菌、炭疽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沟是

A.细胞壁B.细胞膜

C。线粒体D.核酸

25.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CO;,以下哪项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A.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B.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用一株幼小的植物D.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26.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并很快将PH 值调整至2.0,保存于37飞: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麦芽糖、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淀书l水27.镕尿墒患者坟用胰岛素治疗时,大都采用肌问注:村mj不是口服,其根本原因是·;

A山[肉.注射比口服的先进人人体B.门服时药液对消化道的刺激过于强烈C.口暇时药液:海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分解D.口服时药液将被消化液中的脂肪酶分解28.加有少量朽: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绪血分装于;:i、兽。盅试菅中,随后依次加入0.3%、0.996,I.5%氯化钠溶液稀释,30分钟后离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试管的上清液中军/血红蛋白,沉淀中部有红细胞·’

B.①祁3试管的沉淀中分别有红j田胞的碎片和皱缩的虹细抱

C.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是血浆和血小板,又其他成分

D.②试管中有皱缩的红细胞,③试管中有正常的红细胞

二9.白养型生物的本质特征是

A肩巨从外界摄取营养物喷B肩巨从外界摄取无机物

C省艺利用光能进行物质转化D肩巨直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j0.下列四个选项中各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细胞分裂方式DNA、染色{乒数的变化,其中代表减数分裂中DN人蛮比的是

2.如下图所示,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

度生长素具有不同的反应,根据图回答:

(1)生长素浓度为lO-10mol/L左右时,

对根的生长起作用。

(2)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左右时,

能强烈促进,

却抑制的生长。

(3)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但此时的生长均受到

抑制。

33.下面A、B、C三图分6U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根据图回答:

(1)。A、B、C二图分别表示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依次是:分裂期、

分裂期、分裂期。

(2)A、B、C二图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依次是体细胞、、

34.下面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根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①是②是

③是④是

⑤是⑥是

(2)图中A阶段为B阶段准备了

(3)图中A阶段必须在有

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进行;

(4)图中B阶段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的中进行。

35.下面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图中③是,

④是⑤是

(2)用中①是作用,

②是作用。

(3)田中⑥是,它是在

细胞内的中合成的

36.实验简答题(6分)

(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

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的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制作洋葱根尖装片时,除解离外,还要进行、和制片操作等。

38.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体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缘体)和上层液体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体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根据下列问题填人相应的符号(S1—S4和P1—P4)。(10分)

(㈠含DNA最多的部分是

(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庄于和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仔在于、和部分;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和P4部分。

高中生物 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十六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代谢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并且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都是在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或RNA)的作用下进行的。 重点: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酶活性的调节。 第一节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细胞代谢的基本原则是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物而相互转化,其中三个关键的中间物是G-6-P、丙酮酸、乙酰CoA。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联系 1、糖转变成脂 图 糖经过酵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及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成乙酰CoA,合成脂肪酸。 2、脂转变成糖 图 甘油经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异生为糖。 在植物、细菌中,脂肪酸转化成乙酰CoA,后者经乙醛酸循环生成琥珀酸,进入TCA,由草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酸,生糖。 动物体内,无乙醛酸循环,乙酰CoA进入TCA氧化,生成CO2和H2O。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也可以转变成糖,但此时必需要有其他来源的物质补充TCA中消耗的有机酸(草酰乙酸)。 糖利用受阻,依靠脂类物质供能量,脂肪动员,在肝中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1、糖的分解代谢为氨基酸合成提供碳架 图 糖→丙酮酸→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这三种酮酸,经过转氨作用分别生成Ala、Glu和Asp。 2、生糖氨基酸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糖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a.a,称为生糖a.a。 Phe、Tyr、Ilr、L ys、Trp等可生成乙酰乙酰CoA,从而生成酮体。 Phe、Tyr等生糖及生酮。 三、氨基酸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氨基酸的碳架都可以最终转变成乙酰CoA,可以用于脂肪酸和胆甾醇的合成。 生糖a.a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甘油。 Ser可以转变成胆胺和胆碱,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降解产物乙酰CoA,不能为a.a合成提供净碳架。 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以转变为丙酮酸,经TCA进一步转变为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这三者都可以转变成氨基酸。 四、核苷酸代谢与糖、脂、氨基酸的关系 核苷酸不是重要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各种氨基酸,如Gly 、Asp 、Gln是核苷酸的合成前体。 有些核苷酸在物质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意义: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分类 1.性质上分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方向上分成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新陈代谢类型比较表格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而交错进行的。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了部分的原料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表现生长现象;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一般在病理条件下才能发生,会导致消瘦,甚至死亡。 很多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无氧呼吸的酶系统,但进行呼吸作用仍以有氧呼吸为主,故归入需氧型。 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膜所形成的特殊结构上) 几种典型特殊生物的代谢类型 酵母菌 生物种类:真核生物,真菌 分布: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 遗传物质:细胞核DNA线粒体DNA质粒DNA 生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一一出芽生殖。 细胞结构:细胞壁(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液泡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解者 生产应用:酿果酒、发面、生产有机酸等 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能量充足,繁殖快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不能繁殖后代 呼吸过程表示: 硝化细菌 生物种类:原核生物,细菌 分布:土壤 生殖方式:二分裂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生产者 生产应用: 代谢类型:化能自养需氧型

生理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考试复习

生理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考试复习 第六章物质与能力代谢第一节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和吸收,为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运动和训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能量来源。 (一)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用 1.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蕴藏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及运动的能源。因此,糖类、脂肪、蛋白质又被称为三大能源物质。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每天从糖类获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70%,糖在氧化时所需要的O?,少于脂防和蛋白质,因而成为人体最经济的能源。例如,各器官、肌肉、大脑的活动都需要消

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首先要由糖供应。人类合理膳食的总热量约有20%~30%由脂肪供给。 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用在于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修复。例如,人体的肠黏膜上皮细胞约每36小时就脱落更新,红细胞约每120天更新一次,更新时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 糖类可与脂类构成糖脂,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这些复合物是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血浆球蛋白(抗体)、许多酶及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此外,脂肪还具有防散热及保护脏器的作用。 2.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体液是细胞进行代谢的内部环境,其主要成分是水及各种无机盐。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均通过水来进行。 水具有维持物质代谢的作用。水的蒸发热大,比热大,可以调节体温,使人体不致因代谢产热而发生体温的明显变化。水在体内还具有润滑的作用,如关节腔滑液、胸膜腔、腹膜腔浆液等均有此作用。 无机盐的生理功用包括: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容量、渗透压及电中性;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 yta Fe3+ 、Cytb Fe3+→Cytb Fe2+、NAD+→NADH E D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A、NAD+ B、FMN C、FE、S D、CoQ E、Cyt 5.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A、NADH脱氢酶的作用 B、电子传递过程 C、氧化磷酸化 D、三羧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6.当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被CN-抑制后,这时偶联磷酸化: A、在部位1进行 B、在部位2 进行 C、部位1、2仍可进行 D、在部位1、2、3都可进行 E、在部位1、2、3都不能进行,呼吸链中断7.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8.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I、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9.下述那种物质专一的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苍术苷 10.下列各种酶中,不属于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为: A、内膜外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B、内膜内侧对鱼藤酮不敏感NADH脱氢酶 C、抗氰的末端氧化酶 D、a-磷酸甘油脱氢酶 11.下列呼吸链组分中,属于外周蛋白的是: A、NADH脱氢酶 B、辅酶Q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a- a3 12.下列哪种物质抑制呼吸链的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 A、抗霉素A B、鱼藤酮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3.下列哪个部位不是偶联部位: A、FMN→CoQ B、NADH→FMA C、b→c D、a1a3→O2 14.ATP的合成部位是: A、OSCP B、F1因子 C、F0因子 D、任意部位 15.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理论是: A、化学偶联假说 B、构象偶联假说 C、化学渗透假说 D、中间产物学说16.下列代谢物中氧化时脱下的电子进入FADH2电子传递链的是:

生理学:第七章_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 简称代谢。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 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和出0,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这些 能量的50%^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 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 机体利用ATP去合成各种细胞组成分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细胞利用ATP去进行各种离子和其它一些物质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肌肉还可利用ATP 所载荷的自由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完成多种机械功。总的看来,除骨 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功)以外,其余的能量最后都转变为热能。例如心肌收缩所 产生的势能(动脉血压)与动能(血液流速),均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因克服血流内、外所产生的阻力而转化为热能。在人体内,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热能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能用来作功。 本节主要叙述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基础代谢以及机体在某些状态 下的代谢等问题,不涉及能量代谢的各个方面。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 减少。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食物,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测定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一)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metry )是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 的总热量。此总热量就是能量代谢率。如果在测定时间内做一定的外功,应将外功(机械功)折算为热量一并计入。图7-1是本世纪初Arwater-Benedict 所设计的呼吸热量计的结构模 式图。它是由隔热密封的房间,其中设一个铜制的受试者居室。用调节温度的装置控制隔热 壁与居室之间空气的温度,使之与居室内的温度相等,以防居室内的热量因传导而丧失。这样,受试者机体所散发的大部分热量便被居室内管道中流动的水所吸收。根据流过管道的水

能量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5.非蛋白呼吸商(NPRQ) 6.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 7.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8.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 9.体温(body temperature) 10.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11.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 12.对流散热( thermal convertion) 13.蒸发散热(evaporation) 14.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15.可感蒸发(发汗)(sensible perspiration) 16.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 二、填空题 17.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____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____与所作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 18.能量代谢的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反应物的量和产物的量之间的____关系,计算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来的____。 19.机体内氧化分解的蛋白质可由____乘以____得到。 20.体温是指机体的____温度,临床上常用____的温度来代替体温。 21.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和____。 22.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____,其主要部位是____。 23.在致热源作用下,下丘脑-视前区中的热敏神经元的阈值____,调定点____导致发热。 三、选择题 A型题 24.糖元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是 A.肝脏 B.脑 C.肌肉 D.脂肪组织 E.血液 25.机体吸收的糖元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是: A.肝糖原 B.肌糖元 C.血糖 D.脂肪 E.蛋白质 26.肝脏中的糖异生作用: A.是维持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 B.是肝糖元储备的主要形式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能量代谢: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与利用。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经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食物热价:物理热价、生物热价氧热价: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量与所消耗的O2量之比。代谢当量:运动时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糖酵解(无氧代谢):不需氧、产生乳酸,供能速率快、产生能量少(只为有氧氧化的5%)有氧氧化:需氧、彻底分解,供能速率较慢、产生能量较多。被动脱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气温、运动强度及运动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程度不同的水分丢失。主动脱水:为了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赛前采用人工

手段,如使用利尿剂等,人为地造成机体脱水。复水:为改善和缓解脱水状况所采服习: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 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称为对气候的服习。辐射散热: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体表传向周围环境。传导散热:热量一点点地从体表传递给与他直接接触的物体(如水和其他人)。对流散热:热量在机体与体表周围的空气之间的传递。凉爽的微风会引起体表周围空气的流动并导致体热散失。蒸发散热:体热随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正常情 况下,每日通过皮肤和肺脏散失的液体量大约为600ml。二问答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① 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② 消化道平滑肌在体外适宜环境内,仍能保持良好的节律性运动;③ 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以维持消化道的形状和位置,并使消化道管腔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产生平滑肌的收缩活动;④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从而使消化道能够容纳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⑤ 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对于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具有重要意义。胆汁中没有消化酶。2、消化液的主 要功能为:① 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 利于吸收;② 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 性的需要;③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④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例如,胃

生物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部分)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yta Fe3+ D、Cytb Fe3+→Cytb Fe2+ E、NAD+→NADH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A、NAD+ B、FMN C、FE、S D、CoQ E、Cyt 5.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A、NADH脱氢酶的作用 B、电子传递过程 C、氧化磷酸化 D、三羧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6.当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被CN-抑制后,这时偶联磷酸化: A、在部位1进行 B、在部位2 进行 C、部位1、2仍可进行 D、在部位1、2、3都可进行 E、在部位1、2、3都不能进行,呼吸链中断7.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8.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I、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9.下述那种物质专一的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苍术苷 10.下列各种酶中,不属于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为: A、内膜外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B、内膜内侧对鱼藤酮不敏感NADH脱氢酶 C、抗氰的末端氧化酶 D、a-磷酸甘油脱氢酶 11.下列呼吸链组分中,属于外周蛋白的是: A、NADH脱氢酶 B、辅酶Q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a- a3 12.下列哪种物质抑制呼吸链的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 A、抗霉素A B、鱼藤酮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3.下列哪个部位不是偶联部位: A、FMN→CoQ B、NADH→FMA C、b→c D、a1a3→O2 14.A TP的合成部位是: A、OSCP B、F1因子 C、F0因子 D、任意部位 15.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理论是: A、化学偶联假说 B、构象偶联假说 C、化学渗透假说 D、中间产物学说16.下列代谢物中氧化时脱下的电子进入FADH2电子传递链的是: A、丙酮酸 B、苹果酸 C、异柠檬酸 D、磷酸甘油 17.下列呼吸链组分中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 A、FMN B、Cytb C、Cytc D、Cytc1 18.A TP含有几个高能键: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化学能和光能。那么自然界的能量是怎样转变成微生物可利用的形式?能量是如何被利用的?这些都是微生物能量代谢的基本问题。 一、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产生 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含有氢的物质在失去电子的同时伴随着脱氢或加氧。物质获得电子称为原,在获得电子的同时可能伴随着加氢或脱氧。可见氧化和还原是两个相反而偶联的反应,二者不能分开独立完成,即一物质的氧化必然伴随着另一物质的还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 AH2→2H++2e+A(氧化) B+2H++2e→BH2(还原) AH2+B←→ A+BH2(氧化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凡是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电子供体;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电子受体。如还伴随有氢的转移时则称为供氢体和受氢体。上式中AH2就是电子供体(或供氢体),B是电子受体(或受氢体)。实际上,生物体内发生的许多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生物氧化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其中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氧化的主要形式,在此过程中都包含有氢和电子的转移,称为脱氢作用。 各种基质给出电子而被氧化和接受电子而被还原的趋势是不同的,这种趋势称为基质的还原势(reductionpotential),用E0',表示,以伏(V)或毫伏(mV)为单位。在电化学上还原势以基质H2作参比而测定,因而各种物质的还原势可以相互比较。按规定还原剂(电子供体)写在反应式的左边。在pH:7时,氢和氧的还原势分别为: 2H++2e→H2 E0'=-421mV 1/2O2+2H++2e- → H2O E0'=+816mV 在细胞内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最初供体转移到最终受体,一般都需经由中间载体(电子传递体) 全反应过程的净能量变化决定于最初供体和最终受体之间还原势之差。 表2-3列出了生物的一些常见氧化还原系统中电子载体的标准电位E0'值。在分解代谢中,电子供体一般就是指能源,当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偶联起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能释放出能量,两个相偶联(氧化一还原分子对,或称O--R对)的反应之间还原势相差愈大,释放的能量就愈多。 中间电子载体有两类:一类是游离的,一类是牢固地结合在细胞膜中的辅酶上。表中所列辅酶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就是细胞中常见的游离电子载体,它们是氢原子载体,能携带一个质子和两个电子,在反应中另一个质子(H+)来自溶液。NAD+ +2e-+2H+产生NADH+H+,为简略起见一般将NADH+H+书写为NADH。尽管NAD+和NADP+具有相同还原势(—320mV),但在细胞中前者直接用于产能反应(分解代谢),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水、矿物质、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和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 二、消化系统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3.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构成。 4.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肠腺构成。 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食物主要发生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加工方式;化学性消化是指食物成分发生变化的加工方式。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口腔内的消化:在口腔内,食物经过牙齿的切割、研磨,舌的搅拌,一部分淀粉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3.胃的消化和吸收: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位于上腹部,具有暂时贮存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一部分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胃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 4.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1)小肠的特点:小肠是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小肠壁上有许多肠腺,能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过胆总管和胰管流入小肠的起始部分十二指肠。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在小肠内,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再在各种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三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如下: 5.大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大肠的起始端有阑尾,末端是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也是贮存食物残渣、形成和排出粪便的器官。 知识点二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长有鼻毛,内表面有黏膜,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和湿润。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上有许多纤毛,能粘住灰尘和细菌,形成痰。 2.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由肺泡和细支气管组成。肺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外面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三、呼吸运动:肺的通气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大气的交换,依靠呼吸运动完成。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外界新鲜的气体从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引起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缩小,体内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被排出体外。 四、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之间也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知识点三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和血液(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血管是运输的道路,血液是运输的工具)

第三章 运动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第三章运动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一.选择题 1.糖异生作用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C )。 A.防止酸中毒B.更新肝糖原C.维持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恒定D.保证缺氧状态下机体获得能量 2.在糖异生中使6—磷酸葡萄糖转为葡萄糖的酶是( C )。 A.己糖激酶 B.果糖二磷酸酶 C.葡萄糖—6—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磷酸果糖激酶 3.正常人饭后多长时间血糖升至最高峰?( B ) A.0.5h B.1h C.2h D.5h 4.下列哪几项不属于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 DE ) A.维持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B.有利于乳酸利用 C.协助氨基酸代谢D.产生能量 E.促进DNA合成 5.与糖异生有关的酶是( ABDE )。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己糖激酶D.果糖二磷酸酶 E.葡萄糖—6—磷羧酶 6.体内合成并储存糖原较多的组织有( BC )。 A.脑组织 B.肝组织 C.肌组织 D.肺组织 E.脂肪组织 7.人体内能进行糖异生作用的器官有( BE )。 A.心脏 B.肝脏 C.脾脏 D.肺脏 E.肾脏 8.下列属于糖异生原料转化为糖的有( ABCDE )。 A.乳酸 B.丙酮酸 C.甘油 D.丙氨酸 E.天冬氨酸 二.问答题 1.解释下列概念:①糖异生②血糖③乳酸循环④血脂⑤支链氨基酸⑥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答:糖异生: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脏可将一些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丙氨酸、甘油等转变成C6H12O6或糖原,这种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血糖:指血液中的C6H12O6,其含量的正常范围为4.4--4.6mmol/L(80-120mg%) 乳酸循环:指运动时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大部分被氧化,其中大约占总量1/5的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内异生为C6H12O6或糖原,肝内的C6H12O6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合成肌糖原,这一过程称为乳酸循环。 血脂:指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 支链氨基酸:即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分解代谢。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指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C6H12O6或糖原,并转移到肌肉,继续氧化,此循环过程称为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2.运动及高糖膳食对肝糖原代谢有何影响? 答:运动对肝糖原代谢的影响: 肝糖原分解速率与运动强度约成线性关系,在短时间激烈运动时,肝脏输出C6H12O6,增多主要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占90/%左右),糖异生输出的C6H12O6量仅占10%左右,运动超过40min后,肝脏输出的C6H12O6中由肝糖原,提供的比例逐渐增加,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肝糖原的贮量逐渐下降,当持续大强度运动2-3h时,肝糖原可能接近耗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糖异生的原料的血浆浓度逐渐声升高,糖异生供能的相对比例在运动3-4h时可达40%-45%,当肝糖原趋于耗竭时,血糖的来源几乎全部

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下列关于原生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活的植物细胞也有原生质B.原生质是不包括细胞器的生命物质 C.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D.一个动物细胞就是—小团原生质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生物催化剂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C.酶是一类有机物D.酶在任何条件下海右催化能力 4.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新陈代谢D.呼吸作用 5.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最主要特点是 A.需要酶催化B.释放能量较多C.有机物分解不彻底D.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6.动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贮能物质依次是 A.ATP、葡萄糖、脂肪B。脂肪、ATP、蛋白质 C.糖类、ATP、脂肪D.糖类、磷酸肌酸、蛋白质 7.用胰蛋白酶和肠肽酶混合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处理染色体,得到的产物是A.DNA B.氨基酸和DNA C.多肽和DNA D.多肽和RNA 8.下列各纽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 A.蓝藻和金鱼藻B.酵母菌和大肠杆菌C、小麦和蚕豆D。变形虫和蘑菇9.将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是 A.主动运输B.6由扩散C.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D.主动吸水 10.成年人的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 11.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适于去除细胞壁的是 A.淀粉酶B.蛋白酶C.纤维素酶D.盐酸 12.A TP的结构简式是 A.A-P~P~P B.A-P-P~P C.A ~P-P~P D.A~P~P ~P 13.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应该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 TP C.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D.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14.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B.组织液 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 15.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能分泌促性腺激素的是 A.垂体B.睾丸C.卵巢D.下丘脑 1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C.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17.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是 A.受精卵→卵裂→原肠胚→囊胚→幼体B.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腔→幼体 C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幼体D.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幼胚 18.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光合作用1扯曾强,但㈠:1』小工拱:,心《季卟,;F,巾于气温增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教学目标: 1. 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与特点,了解新陈代谢研究方法。了解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2.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部位,主要酶类和体系。熟悉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水的生成,掌握呼吸链的组成、类型和传递体顺序。 3. 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类型、偶联部位和P/O比值,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胞液中NADH的氧化和偶联机制。 第一节新陈代谢总论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与特点 生物体是一个与环境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体系。通过物质交换建造和修复生物体(按人的一生计,交换物质的总量约为体重的1200倍,人体所含的物质平均每10天更新一半)。通过能量交换推动生命运动,通过信息交换进行调控,保持生物体和环境的适应。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指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全过程。包括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切合成和分解作用(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人和动物的物质代谢分为三个阶段:食物、水、空气进入机体(摄取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中间代谢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中间代谢是指物质在细胞中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合成是吸能反应,分解是放能反应。它们是矛盾对立和统一的。所以,新陈代谢的功能是: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将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各种生物具有各自特异的新陈代谢类型,这决定于遗传和环境条件。绿色植物及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若干种细菌有固氮作用,是自养型的;动物与人是异养生物,同化作用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中间代谢。同一生物体的各个器官或不同组织还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 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虽然复杂,却有共同的特点: 1.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代谢反应是在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的。 2.物质代谢通过代谢途径,在一定的部位,严格有序地进行。各种代谢途径彼此协调组成有规律的反应体系(网络)。 3.生物体对内外环境条件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代谢途径的研究比较复杂,可从不同水平,主要对中间代谢进行研究。新陈代谢途径的阐明凝集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与实验成果。如1904年德国化学家Knoop提出的脂肪酸的β氧化学说,1937年Krebs提出的柠檬酸循环。 1.活体内(in vivo)和活体外(in vitro)实验 2.同位素示踪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3.代谢途径阻断法 三、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二十三讲、人体的物质运输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营养物质的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主要是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 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 2.观察血液的组成: 量筒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叫做血浆,约占血液的55%。 下层呈深红色,这是血细胞。两层之间有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血液的组成是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 3.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血浆的主要功能 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4.观察血细胞: 血液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比较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诸多不同: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圆饼状圆球状不规则 结构无细胞核有细胞核无细胞核 数量男:5.0×1012个/L 女:4.2×1012个/L (4~10)×1012个/L (1~3)×1011个/L 寿命一般120d 寿命不一,几个小时到几 年 平均7d 产生红骨髓红骨髓巨核细胞 功能运输氧防御和保护止血和凝血 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含量是120~160g/L, 成年女子为110~150g/L,血红蛋白主要是运输氧,同时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血液中氧含量丰富,呈鲜红色,这种血叫做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液中含氧少,颜色暗红,这种血叫做静脉血。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叫贫血。贫血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心慌等症状。平时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奶、蛋、豆类等。 6.血量约占体重的7%~8%。血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不超过 10%(400mL)失血,靠自身的调节,一段时间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7.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前要进行血型鉴定。人类有多种血型 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的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因此,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8.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提倡无偿献血,可以帮助失血者恢复健康。 适量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一个健康人,一次适量的献血的血量一般只有200~300mL,只占的5%。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失血量会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所以,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9.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 线。 10.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它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 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主动脉; 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填空题 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①、②和③的氧化分解。 2.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是①定律和②定律。 3.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的常用方法是测定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①,再乘以混合食物的②,从而计算出③。 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①和②。常温时主要依靠③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④产热占极大比例。 5.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①,其散热的方式有②、③、④和 ⑤4种,常温时以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⑦散热。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①,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 ②性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③。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①期体温降低,②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③激素水平较高。 8.体温调节中枢在①_____,下丘脑的②是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其中的③可能起调定点作用。 9.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①,肌紧张②,产热量③,皮肤血管④,汗腺分泌活动⑤,散热量⑥。 10.在致热源的作用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中的热版神经元兴兴奋的阈值①,体温调定点②,导致发热。 二、选择题 [A型题] 1.体内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

A.30%以上 B. 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E.70%以上 2.下列中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酸 D. ATP E. 蛋白质 3.正常人的能量代谢率在下列情况中最低的是() A.安静时 B.熟睡时 C.室温为18~25℃时 D.进食12h后 E.全身肌肉松弛时 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 A.进食 B.高温 C.肌肉运动 D.精神紧张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概述习题 1.下列关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代谢中伴随着能量代谢B.先发生合成代谢,后发生分解代谢 C.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同时交叉进行D.合成代谢储存能量,分解代谢释放能量 2.下列关于酶的性质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条件的影响. C.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D.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糖类B.脂肪C.ATPD.蛋白质 新陈代谢类型习题 1.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能生存的是() A.乳酸菌B.白菜C.蚯蚓D.蘑菇 2.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相似之处为() A.与异养生物有关B.都需要太阳能作能源 C.都是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D.都用环境中的物质氧化合成糖类 动物的物质代谢习题 1.既能进行细胞内消化,又能进行细胞外消化的生物是() A.水螅B.变形虫C.蝗虫D.青蛙 2.对糖类、脂类、蛋白质三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 A.胃液B.胰液C.肠液D.唾液 3.动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中 4.下列叙述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粘膜上有很多环形皱襞和绒毛B.粘膜内有许多肠腺开口于小肠绒毛之间 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绒毛只一层上皮细胞,其上有许多微绒毛 5.在消化道内,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是() ①水②淀粉③胆固醇④甘油⑤维生素⑥食盐⑦麦芽糖⑧多肽⑨脂肪⑩纤维素 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⑤⑦C.②④⑥⑦⑨D.⑤⑥⑨ 6.在人体糖代谢过程中,不能发生的变化是 () A.肝糖元→血糖B.CO2+H2O→葡萄糖 C.葡萄糖→脂肪D.葡萄糖→肌糖元 7.蛋白质代谢是以氨基酸形式进行的,血液中氨基 酸通过一定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请根据 下面的氨基酸代谢示意图回答问题:

能量代谢

教案(课时计划)

参考资料1.姚泰.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范少光,汤浩,潘伟丰. 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3.Arthur C,Guyton,Physiology of Human Body Guyton,Hall,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Tenth Edition 教学进程提问、演示、重点、 难点、时间分配、教 法等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y metabolism and Temperature 第一节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同化作用( Anabolism )-- 吸能 新陈代谢能量 异化作用( Catabolism )-- 放能 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 energy metabolism 。 我们吃进去的事物都到哪里去了? 图7-1食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一)能量来源 1. 糖:基本的供能物质,70%(中国人),血液最主要的糖是:葡萄糖 供能途径:有氧氧化、无氧酵解 氧债: 2. 脂肪:提供大约30%的能量 利用形式:甘油和脂肪酸 3.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主要用于合成代谢。 (二)能量的去路案例:某患者出现畏寒、体温升高、伴有咳嗽流涕,临床诊断为感冒,经服用阿司匹林后出汗,体温下降。 问题: 1.为什么该患者体温升高反而感觉畏寒? 2.为什么用药出现大汗后体温恢复正常?

图7-2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三磷酸腺苷(ATP 能量的贮存形式,直接的供能者); 磷酸肌酸(C~P能量的贮存形式)。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一)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 特殊的检测环境,测热装置复杂,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 图7-3直接测热法 (二)间接测热法 (Indirect calorimetry ) 1.定比定律:

(完整版)生物氧化习题与答案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填空题 1、合成代谢中对于能量一般是_______ 能量的,而分解代谢一般是_________ 的。 2、生物氧化中,体内CO2 的形成是有机物脱羧产生的,而脱羧方式有两种,即 ________ 和 ________ 。 3、原核生物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在_______ 上进行的,真核生物的电子 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在_______ 中进行。 4、呼吸链中的传氢体有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等,递 电子体有_______ 、________ 。 5、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体Ⅰ的辅基有_______ 、__________ 。 6、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__________ 的蛋白质,存在于__________ 上,起着 ________ 的作用。 7、泛醌是一个脂溶性辅酶,它可以接受呼吸链中从________ 或 _________ 传递 来的电子,然后将电子传递给________ 。 8、细胞色素c是唯一能溶于水的细胞色素,它接受从 ______ 来的电子,并将 电子传至_______ 。 9、鱼藤酮抑制呼吸链中电子从_______ 到_________ 的传递。 10、生物体中ATP 的合成途径有三种,即 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 11、线粒体内电子传递的氧化作用与ATP 合成的磷酸化作用之间的偶联是通过 形成________ 势能来实现的。 12、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从而阻止ATP 产生的抑制剂常见的有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 13、如果在完整的线粒体中增加ADP 的浓度,则呼吸作用中耗氧量_______ , 但有寡毒素存在时,则耗氧量________ ,以上这种相关的变化可被 ________ (试剂)所解除。 14、生物氧化是代谢物发生氧化还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有参与氧化还原反 应的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15、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H 或电子传递体一般都处于_______ 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