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基丙烯酸酯型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

合集下载

聚甲基丙烯酸钠盐

聚甲基丙烯酸钠盐

聚甲基丙烯酸钠盐聚甲基丙烯酸钠盐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结构、性质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聚甲基丙烯酸钠盐。

一、结构聚甲基丙烯酸钠盐是由甲基丙烯酸钠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其结构中的钠离子与聚合物的羧基部分形成离子键,使聚合物呈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和胶凝能力。

同时,聚甲基丙烯酸钠盐的分子链中的甲基丙烯酸部分可以通过共轭作用形成螺旋结构,使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

二、性质1. 溶解性: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形成透明的胶体溶液。

而在有机溶剂中,由于钠离子与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较弱,聚合物的溶解性较差。

2. 胶凝能力: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具有较强的胶凝能力,可以与多种阳离子形成胶体凝胶。

这种胶凝能力使得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3. 热稳定性:聚甲基丙烯酸钠盐的热稳定性较好,在高温条件下不易分解。

这使得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应用于耐高温的领域。

三、应用1. 涂料:聚甲基丙烯酸钠盐作为胶凝剂可以用于水性涂料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钠盐与颜料和其他助剂相互作用,形成胶体颗粒,使得涂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附着力。

2. 胶粘剂: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可以作为胶粘剂的主要成分。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胶凝能力,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可以与纤维素等材料形成胶体凝胶,用于纸张、木材等材料的粘接。

3. 水处理剂: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可以作为水处理剂的成分之一。

由于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具有较好的离子交换能力,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提高水质。

4. 医药领域:聚甲基丙烯酸钠盐可以作为药物缓释控制释放的载体。

通过调节聚甲基丙烯酸钠盐的分子量和交联度,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聚甲基丙烯酸钠盐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胶凝能力和热稳定性。

它在涂料、胶粘剂、水处理剂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聚甲基丙烯酸钠盐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减阻、降粘、防蜡

减阻、降粘、防蜡


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此后几十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对减阻剂的 科研与应用实践,处于领先地位的有美国CONOCO
公司、Baker Hunghes公司,这些公司使得减阻剂
研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开发出了性能好、成本低 的减阻剂产品。
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尤其是CONOCO公司,该公司的减阻剂产品从
油溶性减阻剂的特点
总之,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减阻剂在很小的用量 下就可以达到和好的效果,例如, CONOCO公司
的CDR102油相减阻剂在添加0.00005(wt)%时,
就可有9%的减阻率(平均流速2.5m/s,管内径 25mm,介质:0号柴油)。添加0.0001(wt)% 即能达到50%的减阻效率,因此在管道运输行业 中被普遍应用。
3、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减阻剂的产生:降低摩阻,提高输量,快速缓 解产量与管线输油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加速 原油的开发与利用 。 1972年诞生了第一个减阻剂的专利。1979年是 一个转折点,美国CONOCO公司生产的CDR减 阻剂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后,正式工业化生产 并应用于横贯阿拉斯加的原油管道上,揭开了 管道运输应用减阻剂的序幕。
称之为原油本体分散减阻,所用的活性剂称之
原油分散剂(dispersant)。
降粘
还有一类减阻剂称之为降摩阻剂(frictional reducer)。 降摩阻剂与降粘剂不同之处在于: 降摩阻剂一般不掺水或掺少量水(5%~10%), 它通过改变原油和介质表面的作用力,进而减 小原油的流动阻力。而乳化降粘一般掺水为 30%左右,通过改变原油乳状液的类型,使其 转变为以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的水包油的 乳状液,进而降低在原油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掺稀油(轻油)输送稠油。

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选择性调控PMA型添加剂的性能

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选择性调控PMA型添加剂的性能

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选择性调控PMA型添加剂的性能
聂凤敏;张耀;鱼鲲;刘乐乐;苏朔
【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
【年(卷),期】2024(55)4
【摘要】黏度是润滑油分级与选用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黏度是充分润滑的保证。

在众多的润滑油添加剂中,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被认为是调节油品黏度、确保油品具有出色低温流动性和卓越黏温性能的关键。

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PMA)具有灵活的结构可调变性和较强的合成工艺适应性,在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此,综述了PMA添加剂在改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和黏温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重点讨论和总结了PMA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对其产品性能的影响机制,展望了PMA添加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12页(P139-150)
【作者】聂凤敏;张耀;鱼鲲;刘乐乐;苏朔
【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水煤浆添加剂分子结构与成浆性能的研究
2.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
3.添加剂分子结构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及减阻效果的试验结果
4.水煤浆添加剂与煤分子结构匹配性能的研究
5.光谱技术在星型拓扑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mc名词解释

cmc名词解释

cmc名词解释CMC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MMA。

一、含义CMC是一种常用的丙烯酸改性剂,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和粘接特性。

二、特点1.良好的耐热性,温度范围为-50~100 ℃;2.粘结性好;3.耐候性、耐迁移性好;4.可与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其他树脂组成制品;5.防水性能优异,成膜后的制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6.产品价格较低。

三、使用方法1.作为共聚单体加入聚合物中,提高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耐老化性等; 2.通过各种工艺方法对单体进行共聚,得到性能更好的改性树脂,如接枝、嵌段共聚物; 3.用作防水剂; 4.由于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代部分或全部PVC,所以还用作PVC的改性剂。

四、用途如果丙烯酸酯化程度不高,大分子链上仅有一个或两个活泼甲基,则可以直接共聚得到共聚物,从而可避免在聚合过程中进行甲基化反应的困难,大大简化了工艺路线。

如果将丙烯酸单体中的羟基乙氧基化,可以得到α-羟基乙酸。

α-羟基乙酸又可通过进一步反应转变成共聚物。

通过乙酰化可以得到氯乙酸、乙酰乙酸等共聚物。

这些共聚物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都很高,并且具有极高的电绝缘性能和透明性,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生理稳定性。

CMC主要用于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透明性和抗冲击性优异的热塑性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ABS、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酰胺、聚砜、聚醚砜、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聚苯醚、不饱和聚酯、聚酰亚胺、纤维素、碳纤维、聚四氟乙烯等。

常见的共混改性方法有增容法、共聚法、共混-增韧法、共混-填充法、共混-降解法等。

五、应用1、改性PVC热塑性塑料,赋予材料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易加工性、耐候性及耐污染性; 2、改性PC共混型材料,改善PC的冲击性和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改进力学性能; 3、改性ABS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度; 4、改性PC,适用于各种户外设备、机械、家电、光盘、仪器外壳、汽车部件; 5、改性PP改善PP的强度,耐热性,流动性及尺寸稳定性; 6、改性PBT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度; 7、改性PA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流动性及尺寸稳定性,优良的耐油性、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 8、改性PBT用作运输带,保护膜及装饰带等。

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成及降凝作用的研究

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成及降凝作用的研究
式 见 图 2 。
CH a


C O = O CH 。 O

H、一c一 O C ~ Hc 一. c一一占 _ C O+ H L0c C B . H 2 一 R 3 0C H ・ ——C C ( C + 一C 、 _ n一 — P C _H o C ・ (_





孽 世

酯化时间/ h 图 6 酯 化 时 间 对 降 凝 效 果 的 影 响
( 引发 剂 ) /
由 图 6可知 , 酯化 时 间在 2 ~5h时共 聚 物 降
圈 8 引 发 剂 的 用 量 对 降凝 效 果 的 影 响
凝效果基本不变 , 从经济效益讲 2 反应时间 ~3 h
原油是一种含有石蜡 、 胶质 和沥青质等多种 组分的复杂烃类混合物 , 在温度 降低 时蜡晶会析
出, 随着 温 度不 断 下 降 , 晶逐 渐 增 多 , 终 形 成 蜡 最
三维 网状结 晶而 失去 流动性 。我 国所 产原 油多 为
苯 甲酰 ( P 为 引发 剂 , 酯 化产 物 和 醋 酸 乙烯 B 0) 将 酯进 行 聚合反 应 得 到 目标 产 物 ; 过 实验 研 究 了 通
2 1 酯 化条 件对 聚合 物 降凝效 果 的影 响 .
由图 3 可见 ,( ( ) . 1 酸): 醇 一1 2: 时降凝 效果 最佳 , 酸 ): ( 低 于或 高于 12: ( 醇) . 1时都
会影 响 降凝效 果 。
2 12 催化 剂量 ..
( ): ( ) 1:1时 , ( 剂 ) 5 酸 醇 一 叫 溶 一 0 ( 以酸醇 和催化 剂总 质量 计 )酯 化 时问 为 2h时 , ,

润滑油添加剂基础知识

润滑油添加剂基础知识
酚型: T501、 酚型:如T501、T512 胺型:如T534 胺型:
金属表面对润滑油的氧化会起到催化作用, 金属表面对润滑油的氧化会起到催化作用,通过金属减活剂与金属表 面作用,屏蔽其催化作用,同样能起到抗氧化功效。 面作用,屏蔽其催化作用,同样能起到抗氧化功效。 常用金属减活剂类型:X 清净分散剂 清净剂:具有高碱性, 清净剂:具有高碱性,可以持续中和润滑油氧化生成 的酸性物质,同时对漆膜和积炭具有洗涤作用。 的酸性物质,同时对漆膜和积炭具有洗涤作用。 常用清净剂类型: 常用清净剂类型:
磺酸钙: 磺酸钙:如T106 硫化烷基酚钙: 硫化烷基酚钙:如T115B 水杨酸钙: 水杨酸钙:如T109
添加剂分类 降凝剂——T8XX T8XX 降凝剂
润滑油的容易凝固是含有石蜡,降低凝固点的方法: 润滑油的容易凝固是含有石蜡,降低凝固点的方法:深度脱蜡 或添加降凝剂。 或添加降凝剂。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是与石蜡形成共结晶,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是与石蜡形成共结晶,改变石蜡晶体的大小 和外形,不易形成网状结构,起到降低凝固点的作用。 和外形,不易形成网状结构,起到降低凝固点的作用。 常用降凝剂类型: 常用降凝剂类型: 烷基萘型: 烷基萘型:如T801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如T814 聚α-烯烃:如T803 烯烃:
添加剂分类 抗泡剂——T9XX T9XX 抗泡剂
抗泡剂一般以微小粒子形式分散在润滑油中, 抗泡剂一般以微小粒子形式分散在润滑油中,与气泡表面作用 降低气泡的稳定性,达到抗泡或消泡作用。 降低气泡的稳定性,达到抗泡或消泡作用。 抗泡剂的加剂量一般很低,少则几个ppm,最大不超过0.1%。 抗泡剂的加剂量一般很低,少则几个ppm,最大不超过0.1%。 ppm 0.1 常用抗泡剂类型: 常用抗泡剂类型: 硅油型: 硅油型:如T901 非硅型: 非硅型:如T912 复合抗泡剂: 复合抗泡剂:如T921

几种不同分子结构柴油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及其复配物的协同效应_徐文清

几种不同分子结构柴油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及其复配物的协同效应_徐文清

3
32
7
32
7
37
8
37
9
由表 2 可知 :柴油降凝剂 T1804, LCD在同 等加入量的条件下 , 后者对柴油试样凝点的降幅 较前者大 , 随着它们加入量的 增加 , 前者 对柴油 试样凝点的降幅呈现增大趋势 , 而后者的呈现先 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前者对柴油试样冷滤点的降 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而后者的呈现先急 剧增大后平缓保持 、再减小的 趋势 ;随着 柴油降 凝剂 EVA加入量的增加 , 其对柴油试样凝点的降 幅呈现持续增大并趋于平缓的趋势 , 对冷滤点的 降幅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 ;柴油降凝剂 T1804, LCD及 EVA对凝 点的降幅大于对冷滤点的 , 在 加剂量同为 500 μg/g时 , 它们对柴油试样凝点的
果大幅提高 。 这是由 于降凝剂聚合物的 分子结 构对其在柴油中的降凝效果影响很大 。 PIBA和
PIBMA分别是聚异丁烯胺化和 聚异丁烯接枝马
来酸酐再 胺化的 产物 , 这 2 种聚 合物 与 MC14 MA-MCNR1 R2 一样含有较多 O和 N原子 , 能使 聚合物具有较大的极性和较好的分散性能 , 从而 对柴油中 的石 蜡晶体 起到较 强的 分散 作用 ;而 PIB是聚异丁烯 , 异丁烯在聚合时 存在 1, 2 -聚 合和 1, 4 -聚合 , 所以在聚合物分子中有很多的 支链, 这些支链阻碍了聚合物与石蜡晶体的共 晶 ;而在 EVA聚 合物分子 结构中含 有少量的 O 原子 , 含有较长的亚甲基支链 , 且在 EVA的主链 上亦含有不同长度的亚甲基链 , 这会使聚合物的 支链分开 , 而长链烷基更易于与石蜡晶体中的烷 基 长 链 共 晶 , 形 成 晶 核 , 加 之 MC14 - MAMCNR1 R2的分散作用从而使其复配物 对基础柴 油的降凝效果得以大幅提高 。 2.2.2 MC14 -MA-MCNR1 R2 与 EVA的复配 降凝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一、产品用途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PMMA)、聚氯乙烯助剂ACR、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MBS),也可用作树脂、胶粘剂、涂料、离子交换树脂、纸张上光剂、纺织印染助剂、皮革处理剂、润滑油添加剂、原油降凝剂、木材和软木材的浸润剂、电机线圈的浸透剂、绝缘灌注材料和塑料型乳液的增塑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二、市场概述截至2015年,国内MMA产能合计达74万吨/年,产量为42万吨/年,累积进口量21万吨,同比减少23.6%,表观消费量为60万吨/年,消费的年增长率7%左右,与GDP增幅基本相当,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

2016年,随着江苏斯尔邦和万华等装置的投产,产能将继续增加,并主要以替代为主。

三、生产工艺概述及比较国外MMA生产方法有三种,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英国ICI开发的ACH法(丙酮氰醇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日本触媒开发的异丁烯/叔丁醇直接氧化法(异丁烯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的乙烯-丙醛法。

全球MMA生产能力中80%采用ACH工艺,15~20%采用异丁烯法工艺,乙烯-丙醛法装置能力只有3.5万吨/年,占的比重不到2%。

国内目前生产MMA主要以传统的ACH法为主,由于原料的限制以及氢氰酸的安全环保问题,造成该工艺生产成本高,无法与国外进口产品竞争。

另外,由于国内乙烯供不应求,并且运输和存储条件苛刻,采用乙烯路线合成MMA的条件尚不成熟。

我公司开发的异丁烯直接氧化法技术,与其他工艺相比,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佳等优点,适合建设规模2~5万吨/年的工业装置。

特别是随着MTBE及裂解技术的发展,为异丁烯氧化法提供了广阔的原料来源。

四、简要流程经汽化后的异丁烯(或叔丁醇)与空气经过第一氧化反应器和第二氧化反应器生成甲基丙烯酸混合物。

反应混和物降温冷却后进入甲基丙烯酸吸收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PMAs)降凝剂作用机理和应用围报告机构:绥芬河市万丰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时间:2012年4月17日关键字:降凝剂,润滑油降凝剂,聚甲基丙烯酸酯型降凝剂,PMAs,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如何选用降凝剂,降凝剂的应用围,降凝剂的生产工艺,降凝剂的基本结构一、降凝剂发明和为什么要使用降凝剂降凝剂的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偶然发现了氯化石蜡与萘的缩合物具有降凝作用,并于1931年申请了第一个降凝剂专利;30年代相继出现了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商品的降凝剂,40年代聚丙烯酰胺、烷基聚苯乙烯等,50年代发表了聚丙烯酸酯、马来酸酯-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共聚物等,60年代发表了烯烃聚合物、醋酸乙酯-富马来酸酯共聚物等,70年代发表了α-烯烃共聚物、马来酸酐-醋酸乙酯共聚物等降凝剂专利。

迄今为止发表有关降凝剂的专利已有数百篇,合成的降凝剂也有数十种之多,但作为产品使用和销售的不过十余种。

其中常用的有烷基萘、聚酯类、聚烯烃类三大类。

我们大家知道,倾点是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保持油品流动的最低温度,是汽车等机械在冬季能否启动的重要因素,在低温下,环烷基油由于粘度增加而失去流动性,称为粘度倾点,降凝剂对粘度倾点不起作用;而石蜡基油则由于析出蜡结晶形成网状结构而失去流动性,降凝剂就是降低油品的这种倾点。

其实要想得到低倾点的润滑油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基础油进行深度加氢脱蜡,可以得到低倾点的基础油,这样油品的收率降低了,同时脱掉大量有用的正构烃,也有损油品质量和对添加剂的感受性;二是进行适度的脱蜡后,再加降凝剂达到要求的倾点,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办法,也是目前润滑油调和企业比较采用的一种普遍手段。

我们国家石蜡基润滑油比例较大,降凝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油品中一般需要加入一定剂量的降凝剂。

二、简单分析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性能区别1、作用机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含蜡油在低温下凝固?含蜡油之所以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凝固,是由于低温下高熔点的固体烃也就是石蜡分子定向排列,形成针状或者片状结晶并相互联接,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同时将低熔点的油通过吸附或溶剂化包于其中,致使整个油品失去流动性。

有关降凝作用机理的说法较多,但根据降凝剂在含蜡基础油成蜡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在当前比较公认的有晶核作用、吸附作用、共晶作用、吸附-共晶、增溶作用等。

1.1晶核作用降凝剂在高于基础油析蜡温度下结晶析出,它起着晶核作用而成为蜡晶发育的中心,使基础油中的小蜡晶增多,从而不易产生大的蜡团。

1.2吸附作用降凝剂吸附在已经析出的蜡晶晶核活动中心上,从而能改变蜡结晶的取向,减弱蜡晶间粘附作用。

1.3共晶作用降凝剂在析蜡点下与蜡共同析出,从而改变蜡的结晶行为和取向性,并减弱蜡晶继续发育的趋向,蜡分子在降凝剂分子中烷基链上结晶。

当降凝剂分子中的碳链与蜡中碳链相等时,降凝效果最好。

由于降凝剂分子结构的空间效应,并不是所有的侧链中的碳原子数参与共晶,仅有一部分参与共晶。

因此,降凝剂分子中的烷基链长度必须大于蜡的碳链长度时,降凝效果较好。

上述三种降凝机理都可能存在,在蜡形成晶核时,降凝剂起晶核作用而产生降凝效果,在蜡晶增长阶段,吸附或共晶起作用,或者两者共同起作。

1.4 吸附-共晶作用吸附-共晶理论,认为若降凝剂长链烃与基础油石蜡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最集中的链相近,则在基础油冷却重结晶过程中,降凝剂与基础油中的蜡同时析出共晶或被吸附在蜡晶表面;个别的没有吸附降凝剂的蜡晶表面或其棱角成为结晶中心使蜡晶很快成长起来,当新生成的蜡晶又被降凝剂包围时,在它的棱角处又会重新长出新的蜡晶,结晶过程就是按照这种连锁方式进行地,外形呈多枝状的单晶晶体的连生体,形成树状结晶,从而降低基础油的凝点、粘度等流变参数,改善了原有的低温流动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 很多人认为,吸附与共晶是同时发生的,吸附形成共晶。

1.5 增溶作用理论增溶理论认为,降凝剂如同表面活性剂,加降凝剂后,增加了蜡在油品中的溶解度,使析蜡量减少,同时又增加了蜡的分散度,且由于蜡分散后的表面电荷的影响,蜡晶之间相互排斥,不容易聚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而降低凝点。

等曾提出把吸附-共晶理论与改善蜡的溶解性理论相结合,将会给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更全面的解释,但尚未证实。

由于基础油中石蜡和加入的降凝剂分子量分布围都相当宽、降凝剂的分子结构多种多样,并且晶体成核和生长是一个连续过程,因此上述几种作用都有可能发生,究竟哪种(或几种) 作用机理起主导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

下表为降凝剂对蜡结晶生长方向的调整降凝剂图表12、使用性能:降凝剂机理认为:降凝剂是靠与蜡吸附或共晶来改变蜡的结构和大小而起作用,因此降凝剂的化学结构对降凝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对聚合型的PMA(聚甲基丙烯酸酯)来说,侧链的平均碳数对降凝效果有决定性的意义,且对某些油品的降凝作用存在最佳侧链平均碳数,一般而言,降凝剂长烷基主链或长烷基侧链的碳数要与基础油中蜡的碳数分布最集中围的平均碳数相匹配,才能有较好的降凝效果。

由于一般基础油中蜡的碳数分布围很宽,为了得到较好的匹配效果,降凝剂长链烷基也应有相应的碳数分布。

同时降凝剂与蜡之间的匹配性不仅与降凝剂长链烷基的长度有关,即并不是指蜡的碳链长度与降凝剂长链烷基长度完全相一致或相近,而且还与降凝剂的分子量和体系的溶剂性质有关,具有长链基侧链的降凝剂,影响其降凝效果的主要是烷基侧链的长度,而降凝剂结构重复单元上长链烷基侧链数目的影响则要小很多。

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下酯的烷基侧链对降凝效果的影响我们分别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十四、十六、十八酯,调合成润滑油降凝剂分别用A、B、C、D表示,测得加剂前后150SN基础油的凝点如降凝剂图表2。

降凝剂图表2几种自聚物对150SN的降凝效果效果对比从表2可知,聚甲基丙烯酸C12-18酯对石蜡基150 SN中性基础油都有一定的降凝效果。

这些聚合物一般都具有梳状或鱼骨状的结构,而且侧链较长(大于C10)可在稍高于蜡晶析出的温度结晶析出作为晶核与润滑油中的正构烷烃蜡形成共晶,改变蜡晶的大小、形状,抑制蜡晶的生长,故能对润滑油起降凝作用。

其中,降凝效果最好的是聚甲基丙烯酸十四酯。

这是因为它的侧链碳数能够很好的与150SN 润滑油基础油中的正构烷烃相匹配,故它对150SN 基础油的降凝效果最好。

另外降凝剂的降凝效果与基础油有密切的关系,同一个降凝剂对凝点或馏分组成不同的基础油,其降凝效果有显著差异,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降凝剂对油品的感受性问题。

三.PMAs 的基本结构下图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典型结构:降凝剂图表3随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加,PMAs 的溶解行为差异性逐渐体现出来。

按照其单体侧链长度对溶解性的影响程度,可将侧链分为短,中,塑料树脂 在大多数润滑油中不溶 降凝剂 平均碳分子C11-C13.5溶解指数异常长三类。

需要说明,图3中所示侧链结构为正构单体,如侧链含有异构单体,溶解行为显然并非如此,事实上,PAMs较少使用异构化单体,这和与其配伍的基础油很少含有异构化成分有关。

短侧链C1-C7单体,影响聚合物柔性,在多数矿物油中溶解性差,尤其是C1-C4单体,低温溶解性显著下降,对润滑油黏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因此,在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结构设计中,通常会有短侧链单体,如甲基丙烯酸基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

中侧链C8-C13单体,增强聚合物在矿物油中的溶解性。

作为添加剂使用的PAMs,其油溶性和感受性是必须具备的性能,因此,中侧碳链单体PAMs产品配方的必要组分。

需要指出,非矿物油基础油,如含有磷酸酯类的基础油,由于基础油极性的增加,在匹配的PMAs 分子结构设计中,中侧链单体的碳数围应适当下调。

长侧链C14-C18单体,能影响基础油中蜡组分的凝结作用,长侧链烷基和蜡烃基发生交互作用,调控蜡晶的生长行为,改进油品的流动性。

过高烷基碳数的侧链单体,其溶解行为异常,尤其在低温条件下自身容易凝结析出,如聚C18酯在-9.4℃程凝胶化现象,因而在各类PAMs润滑油添加剂较少使用。

四.聚甲基丙烯酸酯型降凝剂的生产工艺简单介绍PMA的合成工艺高碳醇硫酸铜稀释油引发剂碱液轻馏分五、聚甲基丙烯酸酯型降凝剂的应用:上世纪30年代,聚甲基丙烯酸酯工艺和产品专利问世,它是一种高效浅色降凝剂,对各种润滑油均有很好的降凝效果,同时还兼有改进粘度指数的作用。

广泛应用于润滑油、柴油、和原油;作为分散型添加剂,通过共聚或接枝足够浓度的含氮或含氧乙烯基单体,极性单体沿着亲油聚合链形成亲水区域,可有效分散油品降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如漆膜或烟炱,可作为无灰分散剂,有效改善了润滑油的使用性能,并扩展了传统PMA的应用领域。

作为降凝剂其烷基侧链的平均碳数要在12以上才有显著降凝效果,以C14酯,C16酯的效果最好。

为了适应不同的脱蜡深度制取的各种粘度及倾点以及不同油源的润滑油,调整烷基侧链的平均碳数,即采用不同的碳数的醇搭配酯化,生产出系列的降凝剂产品来满足各种油品的降凝要求。

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来说,PMA的低温性能特别好,改进油品的粘度指数的效果好,氧化安定性好,但是增粘能力、热稳定性和低温机械剪切性能差,适合调配0W、5W和ATF使用.当前的主流降凝剂当中国产聚α烯烃T803b、聚甲基丙烯酸酯PMA T602(产品质量与国外有差距)、聚富马酸酯T809A(产品质量与国外有差距)六.进口PMAs降凝剂产品情况及选用降凝剂的建议进口聚甲基丙烯酸酯型降凝剂主要是罗曼克斯的1-248,降凝效果好,性能稳定,不过近期有一种俄罗斯进口的KS 300,效果跟1-248很接近,在市场上销售的也很好。

具体我们做了几种主流进口降凝剂与国产降凝剂在国主流基础油中的降凝效果对比数据客户在选用降凝剂的时候,还要自己做试验,有时一种降凝剂在一种基础油中降凝效果突出,而加到最终调和后的润滑油中效果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国很多调油厂在调和润滑油时不止使用一种基础油,而是多种基础油的组合,而且还会添加150BS来改善粘度,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客户可以选择两种降凝剂复合添加到成品油中,效果会更加,不过首先要弄清楚哪种降凝剂适合于哪类润滑油,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