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4)病态人物形象
陀氏描写的人物几乎都是病态,与所表现的内 容具有一致性。他的人物多是酒鬼、赌徒、虐待狂、 杀人犯、淫棍、强奸幼女犯、诲淫者、妓女、放荡的 女人、苦役犯、精神病患者等,这些人物都是些精神 变态的人物,具有某种病态的激情。
自虐性小人物(被凌辱的小人物)
城市底层小人物,处于被侮辱与被欺凌的社会地位, 处境艰辛,命运悲惨,共同特征是热爱苦难,自我牺牲, 既谦卑又高傲,表现出一种病态的顺从,残酷地折磨自己, 在自虐中得到一种辛酸的满足和痛苦的享受。
第二次婚姻
第二个妻子安娜 · 格里戈里耶夫娜就是陀氏的速记员,她 比陀氏小 25 岁,善良,温柔,贤惠。 1866 年 10 月,安娜 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 理和誊写《赌徒》的速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 中便完成了《赌徒》,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 个正常生活的家庭,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 癫痫病患者、圣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 们很快结婚。
他们共同特征是具有博爱精神和堂吉诃德式的 性格特征。一心想拯救人类出苦难,生活在幻想中,
最终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他们勇于自我牺牲,但作
出的努力没有价值。他们贫穷而病态,因理想破灭 而精神分裂。
(5)标题的双重含义
1. 法律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犯罪行为,以及受到法律惩罚。 2. 理性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和犯罪动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 理性专横的罪;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在实践中失败, 杀人后内心不安,精神崩溃,“超人”哲学的理论破产,这 是精神上的负罪感的惩罚。 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 基督宣扬爱一切人,包括爱仇敌,打右脸,伸出左脸,拉斯 柯尔尼科夫杀人违背宗教道德,博爱,是有罪,受到良心的 谴责,痛苦万分,是良心道德的惩罚,皈依宗教。

名人传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名人传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名人传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名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引起了许多名人对他的关注和评价。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1. 贝多芬:托尔斯泰是一个天才的作家,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人性和真实的情感。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难以忘怀。

2. 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是一个思想家,他的作品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道德的问题。

他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3. 弗洛伊德:托尔斯泰的作品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他对于心理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变化,展现出人类复杂的心理结构。

4. 毛泽东: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于革命斗争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揭露,激励了无数人为正义而奋斗。

5. 高尔基: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人民作家,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社会意义。

他关注穷人和弱者的命运,用笔力挽狂澜,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改变社会现状。

6. 卡尔维诺: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幻觉,他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富有艺术性。

他的小说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令人沉浸其中,这种文学魅力令人难以抗拒。

7. 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流淌着真挚的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逼真而生动,他的描写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8. 奥威尔:托尔斯泰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抗争精神。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勇敢而坚韧,他的笔触犀利而扎实,他的作品是社会正义的宣言。

9. 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他的作品探索了人类灵魂的深处。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激烈的内心斗争,他的笔触刻画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

10. 陈寅恪:托尔斯泰是一个对于历史和人类文明有着深刻研究的作家。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历史和哲学的元素,展现出了他对于人类文化的独特见解。

外国名著导读

外国名著导读

1、《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叶是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具体运用。

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笔下理想化的人物,在她身上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克罗德出身贵族,身居教会要职,是反动宗教势力的化身。

卡西莫多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相貌丑陋心灵美好。

艺术特点: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些奇特非凡的人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

以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即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传奇的情节、神秘的气氛。

2、《悲惨世界》写作主旨: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并揭示造成这个悲惨世界的原因,即“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以冉阿让、芳汀、柯赛特这三个人物的遭遇说明),并探索在悲惨世界中的出路,即以仁爱精神去抗恶(以米里哀主教的作为说明),除此而外,还需要实现共和(以对1832年6月5日起义中英雄群像的塑造说明)。

艺术特色: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艺术上有很大变化。

前者纯粹是浪漫主义的,而在《悲惨世界》中,现实主义占很大比例,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作者以史诗的雄浑笔力、鲜明色彩和抒情气氛描绘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绚丽画面。

3、《红与黑》①《红与黑》的素材及加工。

其故事来源于两起真实的情杀案,司汤达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融合进去,写成小说。

②《红与黑》的梗概(略)。

③《红与黑》小说名的象征含义:从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于连的生活道路、作品的“预言性”场景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④《红与黑》的思想意义:全面展现了19世纪初法国从小城到省城直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同时也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出色地描绘了王政复辟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

⑤《红与黑》的艺术成就:对性格复杂的主人公于连及其他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形式上从传统封闭结构型小说向现代开放结构型小说的过渡;出色的心理描写。

4、《高老头》①《高老头》之梗概(略)②《高老头》的思想意义: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从不同角度写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巴尔扎克对现实的深刻了解。

追寻与逃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欧洲

追寻与逃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欧洲
丧 的心情 , 他说欧洲 给他 留下了 “ 新鲜 的 , 奇怪 的 , 刻 的印 深
欧洲作 家中 , 豪无 疑问 , 乔治 ・ 桑对陀思妥 耶夫斯基 的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影响最大。作家 的第一部作 品《 穷人》 的创作 经历 了艰难 而 象 ”“ ,最终 , 我看到的是一个徒劳地梦想了 4 0年的欧洲 ” 。 缓慢的过程 , 一开始打算 采用 回忆 录的形式 , 但是 回忆 录不 能 在欧洲 , 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到 了和俄罗斯一样 的景象 , 灯
世界对他 的影响 , 特别是欧洲 。 欧洲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

个滴着露珠 的情人 , 呼唤 了四十年 , 也梦想 了四十年 , 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孩 提时期 ,母 亲用旧约和新 约故事汇
说《 穷人》 之前 , 他翻译 的巴尔扎克 的《 欧也妮 ・ 葛朗台》 在刊物
上得以发表 , 让初 出茅庐 的作家欣喜若 狂 , 这 也让家人看到 了 他成 为作家 的可能性 , 如果不是这篇翻译之作 , 也许 我们要遗
盏 垄 璺
张俊 霞
墨 堇
( 湘潭大学 文 学与新 闻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 1 15
摘 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 国十九世纪伟 大的艺术家, 并赢得是世界声誉 。 他是一 个典型的俄 国作家, 用深情的笔触 书写着俄 国人 民的悲痛和无奈 , 但是他 的文学成就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本文追溯 了陀思妥 耶夫斯基精神 内核的欧洲因子 , 阐明 了他 对欧洲苦苦追 寻后有 失望逃避 的原因 , 对理解 陀思妥
自然主义的问题 。
八世纪的小说家早 已被人们淡忘了 ,谁也想不到她对小陀思
妥耶夫斯基 的深刻影响。 她创立了“ 哥特式小说”这类小说 隋 , 节复杂 , 充满紧张恐怖 的气氛 , 撅住 了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 灵, 促使他对长篇小说发生了兴趣 。 陀思 妥耶夫斯基早年写过

罪与罚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罪与罚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罪与罚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内容提要·在彼得堡[1]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

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

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

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

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马尔美拉陀夫因失业而陷入绝境,长女索尼娅被迫当了街头妓女。

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打算用“证明”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

离他住处不远的当铺中的老板娘是个高利贷者,心狠手辣。

一天晚上,拉斯柯尔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闯入室内,把她杀死。

此时老板娘的异母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慌乱中又杀死了她。

次日清晨,他收到警察局的传票,惊恐万分,后知是为追交欠款时才松了口气。

他在离开时无意中听到警官谈论昨晚凶杀案,紧张得昏厥过去,引起警官注意。

他清醒后回到家里就卧床不起,几天不省人事,后来病情有所好转。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

他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

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

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处8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

不久,索尼娅也来到了那里。

一天清晨,两人在河边相遇。

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梦境描写的宗教主题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梦境描写的宗教主题

50《卡拉玛佐夫兄弟》中梦境描写的宗教主题潘广玉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位虔诚的教徒,宗教是他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而《卡拉玛佐夫兄弟》作为他的集大成之作宗教主题尤其凸显。

其中针对卡拉玛佐夫三兄弟的梦境描写更是巧妙地加深了作品的宗教意义,梦作为人们潜意识的表现与文学作品密切相关,既反映作品主题,又能够在作者身上找到其材料来源。

关键词:《卡拉玛佐夫兄弟》;梦;宗教;信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在文学、哲学、心理学都有超高造诣的天才,用自己圣洁的灵魂和作品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俄罗斯大地。

这位虔诚的东正教教徒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揭示了人类心灵的隐秘,挖掘了人类复杂的病态心理。

他秉持自己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深处的刻画,在文学创作中借助梦境描写展现人物心理特征,突出作品主题。

荣如德曾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获得了卓越成就,他比著名的心理大师弗洛伊德早生三十五年,在其小说中记录了他观察人类感情活动的惊人发现,曾详细的写到过表现狂、俄狄浦斯情结和青春期变态心理,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梦是由潜意识心理活动引起的,并非源于理智,而是发自欲望。

①如今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梦作为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反应,其形式虽具虚幻性,但其中体现的隐含内容都是真实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潜意识的表现,梦与文学作品也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表现人们意识的手段,而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作用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加深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又可以揭示作品中复杂的思想主题,而梦境的描写内容和对象又可以在作者本人身上找到其材料来源。

《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作,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总结性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提出了重要的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宗教、哲学等问题,并以作家固有的强大力量和矛盾心理,在小说中予以相应的艺术体现。

其中它反映的宗教主题表现的尤其明显,在大哥德米特里向三弟阿辽沙自白中提到:“美这个东西不但可怕,而且神秘。

《涅朵奇卡 一个女人的一生》果麦文化,出品,[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

《涅朵奇卡 一个女人的一生》果麦文化,出品,[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

《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果麦文化,出品,[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第一篇范文《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果麦文化,出品,[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涅朵奇卡》这部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书中主人公涅朵奇卡的命运让人感慨万千,作者通过对她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世态炎凉。

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剖析深刻而独到。

他写道:“人在世界上,不是为幸福而生活,而是为痛苦而生活。

”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也揭示了涅朵奇卡命运的坎坷。

她的一生充满了磨难,但在痛苦中,她也逐渐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

书中涅朵奇卡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当时俄国,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女性地位低下,这使得她的命运更加悲惨。

然而,涅朵奇卡并未向命运低头,她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体现了顽强的生活意志。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就是战斗,就是永不停息地向前。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对细节的描绘入木三分,让人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例如,在涅朵奇卡遭受丈夫虐待时,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这些细腻的描绘,使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

此外,书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性。

如自私自利的丈夫、善良忠诚的朋友等,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涅朵奇卡的命运更加显得引人入胜。

在我看来,《涅朵奇卡》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不仅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端,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书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让人感慨万千。

虽然涅朵奇卡的命运让人心痛,但她的坚韧精神却令人敬佩。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经典之作,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收获颇丰,不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生活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第二篇范文《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果麦文化,出品,[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不仅是一部描绘女性命运的悲歌,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复杂性的心理剧。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和托尔斯泰并称的伟大作家。

就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无与伦比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洞察力和表现力,对世界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他在整个俄罗斯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他是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

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他作品内容的核心。

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道德感的交战。

因为他要解决的是人的道德问题。

其作品有《穷人》、《同貌人》、《群魔》、《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现代主义是一种同传统的创作方法相对立的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始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派、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黑色幽默等各种流派,文学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是表现“现代意识”,即危机感和荒诞感。

第二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四种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反映,表现异化的主题。

第三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其艺术特征是: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

按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说法,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三大发现:一是思想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二是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三是小说的全面对话性。

后两个方面是巴赫金所论述的“复调结构”。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由此可见,无论是思想观念作为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还是他的“复调小说”结构,都表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特征。

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利用现代主义文学手法,即意识流手法,大量地创作了意识流小说。

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了心理描写的范围。

如《同貌人》通过同貌人揭示了人的灵魂深处人的性格的两重性,并表现了人的异化现象。

小说注重对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表现,并对许多病态的心理、人格分裂、幻觉等作了深刻的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方法
繁复多样,被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双重人格》、《穷人》、《白痴》、
《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等。
纵观他的作品,我们总结出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几点艺术成就。
一、复调小说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把陀氏的小说
称为“复调小说”。他认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
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陀思
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
说,常常让各种人物汇合在一起,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观点必然
千差万别,互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但作者只作客观的描述,不加评论,造成作者与
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各个人物的思想是独立的,不是作者声音
的传话筒。
例如在他的作品《罪与罚》中对待上帝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
点互相争论,没有一个最终的评判。作品中卡杰林娜忍辱负重,孤苦无告,总想获得上
帝的庇护,但最终不可得,死前对上帝做了否定。但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索尼娅却被作
者当做上帝精神的体现者和理想的化身,博爱宽恕,认为通过上帝人才能得到自我的救
赎。两种人,两个不同的观点在作品中相互存在,对立着,体现了作者复调小说的特点。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二、对话性
对话性是复调小说最主要的特点。传统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是在作者意志主宰下的对
话,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意识,因此具有单声道的特点,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对话
却表现为不同意识、不同思想之间的争论,即使是在独白之中,也暗含着形成争论的另
一方。
在《罪与罚》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决不会成功?不让这门婚事成功,你有什
么办法呢?你去阻止吗?你有什么权利?要获得这样的权利,从你本身来说,你能应许
她们什么呢?等到你从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整个前途都献给她们
吗?这话我们都听到过了,这不是一句空话,可是目前怎么办?目前应该做些什么,这
你知道吗?但是现在你在干什么呢?你不是在剥削她们嘛……”上面这段话虽然是拉斯
科尔尼科夫一个人的内心独白,但是时刻充斥着他人的话语和思想,两人辩论的是不可
开交,出现了对话。
这样的对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数不胜数,体现了作品对话性的艺术特点。
三、戏剧化情节
戏剧化情节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另一个特色,他的小说并不注重在纵向的历史
时间上发展情节,而是把矛盾冲突集中在了很短的时间内,虽然没有达到“三一律”那
样对时间的严格限制,但也足以让读者感受到情节的紧张与压迫感,只要你走进了他的
小说里,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没有片刻喘息的机会。他的作品情节设置许多
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作夫兄弟》,戏剧化情节运用的非常纯熟。
这部作品的题材“弑父”本身就具有戏剧性,情节曲折多变,显示了戏剧性情节的特点。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小说的第四部分第三卷《错误的审判》中的情节。德米特里犯罪被
抓,所有的人都在为他奔走,试图解救他。家人请来闻名全俄的辩护律师,并且从莫斯
科请来一位名医出示精神鉴定报告希望帮德米特里脱罪。读到这我们本以为会有一个
“大团圆”的结局,但出乎意料的是伊凡因为愧疚,突然改了口供,声称是自己指使别
人杀了自己的父亲。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众人多日的努力突然付之东流。情节曲折,让
人意料不到,突出表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超的戏剧化艺术手法。
四、深度心理描写
小说家大多描写的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我们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是一
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当中的多数都不是正常人,他们是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是酒鬼,疯
子,白痴,杀人犯,色性狂,宗教偏执狂等等,特殊的心理状态要求作家用特殊的方法
来表现。这就导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愈来愈倾向于描写人物的深层心理,描写人
物心理的非正常状态,直觉、幻觉、预感、激烈的内心冲突、梦境等。
比如他的小说《双重性格》揭示了人的灵魂深处人的性格的两重性,过分渲染人的
病态心理。《白痴》中梅斯金对于刀子的幻想直觉……这种深度的心理描写在《罪与罚》
中更为集中和突出。《罪与罚》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主要表现了主人公拉斯
科尔尼科夫犯罪心理的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
想、直觉等,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后,梦见自己又走到
了作案现场。他拿出斧头猛击老太婆的天灵盖,老太婆却坐着发笑,他用足力气越砍,
老太婆笑得越厉害。他狂奔逃命,发现四周都是交头接耳望着他的人,他的心揪紧了,
两脚挪不动了,觉得无路可逃。这一梦境描写是多么的真实,它表现了主人公杀人时的
心理状态,深刻地描写出罪犯的恐惧心理和精神失常。
这种深度的心理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描写地细腻,真实,成
为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五、狂欢化
狂欢化是是前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文论家之一的巴赫金提出来的。巴赫金在《陀
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狂欢化是同复调小说联系在一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小说是复调小说,因此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狂欢化。比如在《罪与罚》中,卡杰林那家的
客厅是一个极具狂化的场所,客厅里总是充斥着接连不断地争吵,打骂。陀思妥耶夫斯
基小说的狂欢化手法主要表现在:人物和作者都平等地参与对话,让思想进行交锋;共时
艺术的使用;大量的双声语。这些狂欢化手法与复调小说和对话性的艺术特点相似,它
们只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切入角度。
在《罪与罚》、《卡拉马作夫兄弟》、《双重性格》等多部作品中无不显示着陀思妥耶
夫斯基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他在文学中的地位名副其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