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功

初二物理教案功
初二物理教案功

初二物理教案第页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功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亠年级丄学期

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 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

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 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 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初中 物理 功和功率计算题(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例1.如图所示,小球重2N,从斜面顶端A处滚下,到达底端 B处后又沿水平面BC滚动。已知AB = BC=5m,BD= 4m,求小球在A到B过程中和B到C过程中,重力做的 功各是多少? 例2.举重运动员在2s内将100 kg的杠铃举高2m,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如果他举起杠铃后又在空中停留了3s,则运动员在5s内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例3.如图所示,一个小孩站在船头,两种情况下小孩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经过相同时间(船未碰撞),小孩所做的功W1、W2及时间t内小孩拉绳的功率P1、P2的关系为()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P 2

例4.两台起重机分别匀速提升A、B两重物,已知物重G A=2G B,提升高度之比h A:h B=1:3,所用时间之比t A:t B=2:1,,则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 (A)1:3 (B)4:3 (C)1:12 (D)3:1 例5.某公寓楼需在1h内将50m3水抽到36m高的楼顶水箱中,则该楼需选择功率至少是多少kW的水泵?(g取l0 N/kg) 例6.一个人用水平推力推着一个重1000N的货箱沿水平面匀速移动,若货箱所受的阻力是其自身重力的0.5倍,当推过30m的距离时,做的功是多少?若所用时间为1min,则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练习题 1.一拖拉机以相同的功率在甲、乙两块地上耕作,在甲地上前进800 m用2 min ,在乙地上前进600 m用1.5 min,则此拖拉机在甲、乙两地耕作时受到的阻力之比为()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学案

功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材分析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难点功的概念。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 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 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一、功 新 授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教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五节,习题课,1课时。

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功 1)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 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 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注意力作用 的阶段性) 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 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 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如手提水桶在 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c)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 力的作用 4)功的计算和单位: 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 离的乘积叫做功。功用W表示 W=FS(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 b)单位:焦耳符号:J 5)功的原理 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 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 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 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 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 ②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 为:F=hG/s 直接用手做功:W1=Gh 使用斜面做功:W2=Fs 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F= hG/s (二)机械效率 1)相关概念: a)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 外功。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而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 2)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过度时期,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为了切实搞好各班物理科教学,力争让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九年级及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拟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八年级二个班,大部分来自陆河县内,少数来自临近县--陆丰市和揭西县,由于我校七年级已经开始接触过物理一学期,所以这时候的八年级学生(插班生除外)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兴趣,特别是八(1)班重点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氛围较佳,基础更为扎实,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力争学习成绩大幅度超越次重点班。八(2)班是普通班,是我教学一大难点,把好班教好,不能代表一个老师的有多好,能把普通班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才是体现一位教师优秀教学的证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物理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

养他们一定的学习习惯,狠抓基础知识,杜绝难点,学习成绩尽量与重点班缩小差距。 三、教材分析(沪粤版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4、教科书图文并茂,由一个物理现象引发一个问题,由一个师生科学探究解决一个物理知识点,由一个知识点来为生活、生产服务,再由一配套练习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各重难点。 四:目标任务 1、切实抓好本学科教学工作,从工作基础环节入手,从大面积的差生入手,从科学的方法入手,扎实工作,力争使八年级二个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都有较大提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公开课

图 图 这样引入课题,让学生直观地看见力的成效,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老师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及时评价,点拨提升;拓展思维;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得出功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为了加深学生对功的印象学生课堂练习: 1.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分析思考: 1)如图11.1—1所示,物体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被提升,拉力的方向是 ,物体向 运动,物体移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绳子的 拉力就显示出了成效,我们就说拉力对物体做了 。 2)如图11.1—2所示,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拉力的方向是_ ,小车向 运动,小车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拉力就显示出了 ,我们就说拉力对汽车做了 。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功”的理解分析下面的实例,看看是否做功。 让学生从概念 中发现力做功需满足有两个条件。 学生回答

图 图 图 1.如图11.1—3所示,小华用尽全力也未搬动大石块,在这过程中,小华对石块虽有力的作用,但大石块却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这时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_ __做功。(劳而无功) 2.如图11.1—4所示,小华与小民提水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两人的力是向上的,而水桶沿 方向运动,水桶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力未显示出 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做功。(垂直无功) 3.如图11.1—5所示,用脚踢出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足球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脚对球 力的作用,我们说这个力 做功。(不劳无功) 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是什么力做功了。 分析归纳概括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力,但没移动距离(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距离,但不受力(不劳无功) ; (3)物体受了力,也移动了距离,但两者方向相互垂直(垂直无功) 。 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练习题

电功、电功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标有“2400Ω,40W”和“2400Ω,20W”的两个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上,则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2 :1 :1 :4 2. 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则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 ) A.电烙铁最多 B.电视机最多 C.电风扇最多 D.一样多 3. 三个灯泡L1、L2、L3、分别标有“220V,100W”、“110V,100W”、“36V,100W”字样,它们都正常发光时,则( ) 亮亮亮 D.一样亮 ¥ 4. 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b移动过程中( ) A.灯L功率变大,电流表A、电压表V的示数都变小 B.灯L功率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C.灯L功率变小,电流表A、电压表V的示数都变大 D.灯L功率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5. 一个电热器电阻为R,当它两端电压为U,通电时间为t时,消耗电能为1W;若要使它消耗电能为4W,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不变,电压U不变,通电时间t变为原来的2倍 B.电阻R减半,电压U增大1倍,通电时间t不变 # C.电阻R不变,电压U增大1倍,通电时间t不变 D.电阻R减半,电压U不变,通电时间t不变 6. R1、R2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它们的电功率之比P1:P2=9:4则有R1、R2两个电阻阻值之比是( ) :4 :9 :2 :3 7. 将两电热丝R1、R2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 若R1>R2,则先被点燃的火柴是( ) A.电炉丝R1上的火柴 B.电护丝R2上的火柴 C.两电热丝上的火柴同时被点燃 D.无法确定 8. 一个标有“4V,2W”字样的灯泡,给它两端加2V电压时,不考虑温度对它电阻的影响,则( ) ( A.此时灯泡中电流为 B.此时灯泡中电流为1A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一】功 【二】合作探究: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专题9:功和功率

专题九:功和功率 一、考纲要求(分值范围1~4分)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11年考了2次)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11年考了4次) 3、结合实例认识效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11年考了2次) 4、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认识效率,在生产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11年考了3次) 二、中考考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3、单位:焦耳(J) 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6、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7、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8、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9、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10、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11、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12、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二、中考真题 (一)填空题: 1、(★★1分2009年)在中招体育测试中,李强的跳绳成绩是lmin跳180次。他的质量为50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cm,他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W。(g取10N/kg) 2、(★★2分2008年)为了省力,工人师傅常用图15所示的斜面把物体搬运到汽车上。设斜面长为s,高为h,把重为G的物体沿斜面匀速推到车上所用力的大小为F,则搬运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100%(用题中代表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2分2007年)如图16所示,建筑工人用250N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400N的重物,重物上升4m所用时间为25s,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_w,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4、(★★2分2006年)体能竞赛中,小强在20s内就完成了10个引体向上动作,已知小强的体重为500N,每个动作身体向上移动的距离约为50cm,则小强在整个过程中做功的功率约为 W. 图15 图16 (二)选择题: 1、(★★2分2013年)-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初二物理 功和机械能(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 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 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 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2N B.当G物=6N 时,机械效率约为η=66.7% C.同一滑轮组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 100%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 3.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A.10 N B.15 N C.30 N D.60 N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 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6.工人师傅用拉力F1将重物匀速搬运到h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W1;若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高处,拉力为F2,对重物做的功是W2(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1W1D.W2=W1 7.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 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 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 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 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9.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P3W. W. W. 第1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陈汉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供参考)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目录 科学之旅 ..................................................................................... 4 第一章机械运动 .............................................................................. 7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7、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 11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 15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 19 第二章声现象.............................................................................. 22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2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 32 第三节声的利用 ............................................................................ 39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42复习课复习和应 用 .......................................................................... 47第三章物态变 化 ............................................................................ 50第一节温度................................................................................ 50第二节熔化和凝 固 .......................................................................... 56第三节汽化和液 化 .......................................................................... 61第四节升华和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