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慢性咳嗽的经验一体化治疗

慢性咳嗽的经验一体化治疗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且复杂难处理的问题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因确诊困难 UACS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
内容
慢性咳嗽以及主要病因 慢性咳嗽的经验一体化治疗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经验性治疗
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的概念
病因导向的诊断流程是慢性咳嗽诊断治疗的基础,可减少治疗的 盲目性,提高治疗成功率
UACS的诊断
- 咳嗽为最常见的主诉,有滴流物入喉的感觉、需要清喉、咽喉痒、鼻充血或鼻涕、 常伴声嘶
- 体格检查鼻咽部显示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或粘膜的鹅卵石样表现 - 上述标准中没有一个是敏感或特异性的,在一些患者中,慢性咳嗽可能是UACS唯
一的症状,被称为沉默的UACS - UACS常以经验性治疗作为诊断基础。因为鼻后滴流和清喉为大多患者的主诉。当
病史表现
咳嗽伴流涕、鼻塞、鼻痒、频繁清喉、鼻后滴 流感 夜间刺激性咳嗽
咳嗽伴有明显反酸、嗳气、烧心
干咳,无气道高反应性
可能的病因
UACS CVA GERC EB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6): 407-413.
UACS诊断以经验性治疗为基础
ACCP指南和中国《咳嗽诊治指南》 关于慢性咳嗽经验一体化治疗的处理流程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NAEB: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1. Irwin RS,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ugh Executive Summary. Chest. 2006;129(1 Suppl): 1S-23S.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6):407-413.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及经验总结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及经验总结

2016.11论著·论述47●甘肃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支持项目。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及经验总结樊 敏1 宋华平1 童亚芳1 蒋文生21甘肃医学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 2平凉市人民医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摘 要】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表现,治疗时不能单纯地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等方面总结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中医;慢性咳嗽;经验总结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一类咳嗽[1]。

临床治疗中存在滥用中枢性镇咳药、抗生素、激素及停药后咳嗽易复发的情况。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有幸师从蒋文生主任医师,收获颇多。

现将蒋老师以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及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多发于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客于肺而致咳嗽。

常由风寒、风热、风燥引发[2]。

1.1 风寒袭肺证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临床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法。

方以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5g ,甘草6g ,杏仁5g ,前胡10g ,白前8g ,百部10g ,紫苑8g ,橘红5g ,款冬花12g ,生姜3片,紫苏10g 。

1.2 风热犯肺证证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临床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法。

方以桑菊饮加减。

杏仁10g ,连翘15g ,薄荷6g ,桑叶10g ,菊花10g ,苦梗10g ,甘草3g ,苇根30g 。

1.3 风燥伤肺证证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

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

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遇到胸片等检查正常,而久咳不止,多方诊治无效的病人,通过详审病因,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详查病史对就诊病人详细询问病史,从中找出发病的原因是治疗的前提。

有的病人为感冒后咳嗽不止,有的为多年反复发作无休止,有的是每闻到油烟或刺激性气味后呛咳,有的是遇冷而咳,有的是躺下睡觉时咳。

常为咳声重浊,痰或多或少,多为白色泡沫痰,或夹灰黑色。

有的病人伴反酸欲呕,有的病人则有过敏史甚则为过敏体质。

为明确引起咳嗽的原因,应做支气管激发试验、喉镜、查过敏原、24h食管pH值监测等检查。

有的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ACEI类药物,平素并无咳嗽,但感冒后咳嗽缠绵不愈,考虑为感冒后气道反应性增高,增加了ACEI的副作用,主张病人先改用其他降压药,等咳嗽症状痊愈后再改服ACEI类药物。

有的病人有反酸、胸骨后烧灼痛,考虑胃食管返流,则配合制酸药诊断性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配合抗炎平喘的药物诊断性治疗,常可取得满意效果。

2 辨证论治与宣肺降逆、养阴润燥、活血化瘀相结合中医治疗常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加上宣肺降逆、养阴润燥、活血化瘀的药。

有过敏因素的再加上既可敛肺止咳,又有抗过敏作用的五味子、乌梅、莲子;伴咽干口燥声嘶的常配伍玄参、麦冬、生地、桔梗等养阴润燥之品;有胃食管反流的则配伍降逆止咳的旋覆花和制酸的乌贼骨等药物。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肺乃“娇脏”,主宣发肃降,内外之邪侵袭则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故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于肺。

治之以宣肺降逆中药,以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常以炙麻黄、杏仁配伍其他宣肺止咳药为基础方以开宣肺气,降逆止咳,年老、体虚者则以炙麻绒易麻黄,使开宣之力不致太过。

且肺朝百脉、主治节,调节全身的气机,而肺中的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因此肺气壅塞日久,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可导致心的血脉运行不畅,甚至血脉瘀滞,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老年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浅识

老年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浅识

老年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浅识1. 引言1.1 老年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浅识老年慢性咳嗽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不适和困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老年慢性咳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对老年慢性咳嗽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咳嗽是由于肺部失调导致的气道异常活动引起的。

中医强调气机的通畅与肺脉的顺畅对于治疗咳嗽至关重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重点调理患者的肺脉和气机,以恢复气道的正常功能。

中医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症状表现进行个性化调理,以达到疗效最大化。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煎煮、针灸、推拿、拔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中医还有许多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用来治疗老年慢性咳嗽,如川贝枇杷糖、蜂蜜柚子茶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

中医在治疗老年慢性咳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理气机、恢复肺脉、草药煎煮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

未来,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中医在治疗老年慢性咳嗽方面会有更好的效果和展望。

2. 正文2.1 中医对老年慢性咳嗽的认识老年慢性咳嗽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长期的干咳或有痰咳,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

中医对老年慢性咳嗽的认识是基于中医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认为老年慢性咳嗽多因肺脏虚弱、肺气不足、肺阳虚寒等引起,尤其容易受外邪侵袭所致。

中医强调老年慢性咳嗽与体质、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认为老年人体质虚弱,脏腑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气滞痰郁、气阴两亏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咳嗽症状的出现。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注重调理脾胃、益气养阴、慎痰降逆、温肺散寒等治疗原则。

除了正规的中药治疗外,中医还重视针灸、推拿、拔罐等辅助疗法,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内阳气等方式达到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效果。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症状加重。

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所以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

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法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

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常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

现将点滴收获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变化、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若此时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治疗不够及时准确,则必然迁延不愈。

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则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 止嗽散的加减应用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

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体会

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体会
发展为全 白内障。 白 内 障清 除 完 毕 后 , 有 人 工 晶 状 体 植 入 的 条 件 , 尽 如 应
眼压升高经 降眼压 药物 治疗 , 眼压均 能降正 常 , 无急性 闭角
性青光 眼发生 。虹膜萎 缩 , 引起 瞳孔 上移 , 但未 影响 晶体位
置 , 未 作 处 置 , 术 中 后 房 压 力 偏 高 , 膜 反 复脱 出有 关 。 故 与 虹
天 同 时 口服 泼 尼松 1 O~1 , 1周 。 单 纯 胃食 管 反 流 病 5mg 共
为 了规范 咳嗽诊治 , 依据 咳嗽诊 断 与治疗 指南 … , 现对 我科
诊治的 8 6例慢性 咳嗽患 者的资料 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
选择 自2 0 08年 3月至 20 0 9年 1 门诊及 2月
核, 提高业务素 质 , 才能在 配合 手术 的过程 中熟 练每个 手术步骤 , 使手术操 作更 加完 美 , 杜绝意 外事件 发生 J 。术 后并发 角膜水 肿 , 经激素 眼水点 眼 , 结膜下 注射激素后 , 于 均 两周 内恢 复 , 不影 响视力 , 大疱 性角膜 病 变发生 。一过性 无
参 考 文 献
[ ] 何 守志. 1 眼科显微手术 . 北京 : 民军 医出版社 ,9 4:1 . 人 19 2 2 [ ] 施 玉 英. 2 超声 乳 化 白内障 摘 除术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 北 人
1 9 1 2 9 6, 1 .
量争取一期植人人工 晶状 体。与二期植入人 工 晶状体 比较 , 外伤性 白内障一期植入人工 晶状体 有许多优 点 : 患者 可免受 二次手术 的痛苦 ; 减少儿童患者发生 弱视 的机会 。避 免 因组 织粘连对二次手术带来 的困难 ; 手术全 过程对 眼组 织各部位 的刺激损伤及 随后发 生 的反 应性 炎症 不会重 复发 生。在外 伤性 晶体脱位囊 内摘 除、 角巩膜穿通伤 或球 内异物 所致 白内 障摘除时 出现 晶体囊膜缺 如或不完 整时 , 后房型人工 晶体植 入 因为没有囊膜 的支撑可 能发 生困难 , 可选择前房 型人 工 晶 体植入术或后房 型人 工晶体缝 线固定术 。

慢性咳嗽的中医辨治体会

慢性咳嗽的中医辨治体会
挥 中医辨证论治的灵 活性 , 运用 中医“ 同病 异治 , 异病 同治” 、
“ 扶正驱邪” 等治疗 原则 , 方能 获得 良效 。现将 临床 辨证 治疗 该病 的体会报道如下。 1 全面探源 , 治病求本 慢性咳嗽病因病机 不 同, l 表现各有 其特 点 。如 咳嗽 临床
变异性 哮喘患者 多见夜 间咽痒咳甚 、 闷, 胸 既往多 有过敏史 。肺与大肠相表
里, 如大便不通 , 可加重肺 气壅塞 。大肠燥热 , 热邪上蒸 , 也易
灼伤肺阴, 致清肃失常、 肺气上逆 , 咳嗽久 治难愈 。如兼有腑气 不通之症, 应注重荡涤积滞 , 使腑气得通 , 痰浊易随之而下。
5 分型论治
上气道综 合征多见咽痒 、 阻、 鼻 流涕 , 口咽部粘液增多 , 常须清 肃, 多伴有慢性鼻 炎、 窦炎 、 鼻 鼻息 肉等病证 。 胃食道反 流病
上 , 因较为复杂 , 病 多见 于咳嗽变 异性哮 喘 ( V 、 C A) 上气道综
合征( UAC ) 胃食 管反 流病 ( RC 、 S、 GE ) 嗜酸粒 细胞性 支气 管 炎( C 、 神性 咳嗽等疾病 。此类 疾病属 中医“ E )精 内伤 咳嗽 ” 之 范畴。因慢性 咳嗽迁延 日久 , 常规治疗往往 效果 不佳 , 给患者 的身心健康带来 诸多不 利影 响。临床上 , 由于 慢性 咳嗽的病 因不 同 、 程长短和 临床表现各 不相 同, 病 须悉 心辨证 , 充分发
姜、 冬瓜 仁 、 甘草 、 黄精 。
2 明辨虚 实, 扶正祛邪
“ 因邪致虚 、 因虚受 邪” 是慢性 咳嗽 的重要原 因 。因外 感
失治 , 邪郁 于肺 , 失宣 肃 、 肺 气道 挛 急 , 为 咳嗽 。若 病势 迁 发 延, 肺气受损 , 正气不 足 , 卫外不 固, 易反复遭受六淫 侵袭 。久

治疗咳嗽的几点体会及探讨

治疗咳嗽的几点体会及探讨
Ch n a t r u rto \ i a He lh Ca eN tii n
’ T
巳 I 可 乇 昌 l ’ 、
治 疗咳嗽 的Hale Waihona Puke 几点体会 及探 讨 叶毅 力
【 要 】 咳 嗽 为 临床 常 见 病 ,多发 病 之 一 。 是 形成 “ 支 炎 ” “ 气肿 ” 等 肺 系 疾 病 的首 因 ,它严 重影 响 人 民群 众 的健 康 。 本 摘 慢 、 肺 文 拟 总结 作 者 治疗 咳 嗽 的几 点 体 会 及 探 讨 ,以翼抛 砖 引 玉 ,达 到提 高 该 病 治愈 率 的 目的 。 【 关键 词】 咳 嗽 肺 主皮 毛 宣发 肃降 心得 体会 探 讨 【 图分 类 号 】 I58 中 : t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编 号】 1 0 4~ 7 8 (0 00 —0 1 — 2 0 4 42 1 )5 0 0 1

咳嗽为 临床常见症状 之一。 内经》有云 “ 主病 、风 、 夕气 寒、热、暑 、湿 、燥 皆能乘肺 , 皆能致咳 。 ‘ … 五脏六腑 皆令人咳 , 非独 肺也 。 ”说明影 响肺而形 成咳 的因素较 多 。肺主 气 、司宣肃 、为机体 内外气体交换 的场 所 , 寒热之 气随气道 入肺 , 为娇脏 、不 耐寒热 、寒 肺 热稍舛 、极 易伤 肺而形成咳嗽 。肺宣发 卫气 、调节 腠理的开 合、肃 降 呼 吸道的异物 , 稍有不调 , 嗽立至 。脏 腑功能失调 、病及 于肺、亦能 咳 致咳 。 治疗失措 不当 , 养护 失宜 , 咳嗽就 会进一步发 展为 “ 慢支炎 ” “ 、 肺 气 肿” 、甚至 “ 肺胀 ” 心衰 ”这 种情况在农 村尤为常 见。因此该 病既 、“ , 是 临床常 见病 、多发病 , 又是 严重危 害人 民群众健 康的病 种之 一 。医 者应认 真总结该病 的诊断与治疗 , 如能 得心 应手的治疗 该病 , 并能十 中 f柒 , 医者 幸甚 , 实 患者 幸甚 。笔者在 临床实践 中 , 治疗该病 稍有 几点 心 得体会 , 不耻 鄙俚 , 沦述如 下 , 以供 参考 。 ( ) 嗽应 首分 外感 、 内伤 , 疗原 则各 有不 同。张 景 岳说 : 1咳 治 咳 嗽之要 : 日外感 , 日内伤。外 感之咳 , 由皮 毛而入 , 一 一 必 咳嗽 时作 , 白 天 多于夜 间, 咳而 急剧严重 或咽痒而 咳作 。并伴 有肺卫表 症 , 鼻塞 、 如 流鼻涕 、头痛 、肢体瘦 楚, 恶寒 、发热 、恶风 、身热等症 。起 病较急 , 病程较短 者多为 外感咳嗽 , 属于邪实 , 在祛邪利 肺 。内伤之咳 , 冶 必起 于 阴分 , 发病 较慢 , 无表证 、病势缓 , 常反 复发作 , 病程 长, 可伴见 它脏 形证 , 多属邪 实正虚 , 当祛邪止 咳 , 治 扶正补虚 。治疗 较难 的是正虚 而 外感 , 体虚不耐风 邪 , 或反复 受六淫袭扰 , 响肺之 清肃 , 影 以致 咳嗽反复 缠绵, 此时标 本兼顾 , 清虚 实主次 , 能取 得较 为满意 的疗 效 。 分 才 ( 治咳 宜 宣 、宜轻 、宜 顺 。人 之 肺 脏 , 于上 焦而 司呼 吸 。 2) 居 美之 日华盖 , 治其故宜宣 、宜轻 、宜顺 。常用桑叶 、菊花 、枇杷 叶、瓜 蒌、白前 、橘红 、贝母 、杏 仁、半夏 、桔 梗等药 。宣 肺尚有温宣 与凉 宣 之别 , 温宣者加麻 黄、苏 子、干姜等 药。凉 宣者加金银 花、连翘 、芦 根 、薄荷等 , 正所 谓治 “ 上焦如 羽 , 轻不举 ” 非 。其 中麻黄绒 笔者治 咳 为 必用之品 , 麻黄 为止咳平喘 的要 药 , 用麻 黄绒者 , 以减轻其辛散 , 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咳嗽是指持续 咳嗽 > 3周 , x线
胸 片 正 常 , 明 肺 部 疾 病 的 咳 嗽 。长 期 无
白皮 、 芦根 、 花 、 银 鱼腥 草等 , 而少 用或 不 用 苦寒之 品 , 山栀 、 如 野菊 、 大青 叶 、 山豆
根 等 ; 遣 方 用 药 时 常选 用炒 制 或蜜 炙 之 在 品, 以折 其 寒 性 , 护 脾 胃 , 炒 前 胡 、 顾 如 炒
肺 脾 同补 , 用 炒 扁 豆 、 白术 、 山药 之 选 炒 淮 类 以巩 固疗 效 。
慢性咳嗽常 由外感 六淫 、 食不 节 、 饮
情 志 失 调 、 累 过 度 所 致 , 疗 以调 畅 肺 劳 治
邪束表之象 , 当首以疏风解 表为治 。
辨 证 辨 病 须 合 参
腑气机为基本 大法 , 同时需 结合 时令 , 辨 其内外缓急 , 灵活化裁 。 宣肃并用 , 畅肺气《 调 医学心 悟》 : 言 “ 肺体属金 , 若钟然 , 非 叩不 鸣 , 譬 钟 风寒 暑湿燥火六淫 之邪 , 自外 击之则 鸣 , 劳欲 情志 , 食 炙J 之火 白内攻 之 则亦 鸣。 饮 博 ” 所 以不论外感 内伤 , 咳嗽不 止于肺 , 而不 离于肺 , 总归于邪客于肺所致 。故治疗慢
覆花 、 代赭石之类 以降逆 和 胃。辨缓急 是 指辨清患者就诊时以虚证为主 , 还是 以实
证 为 急 。慢 性 咳 嗽 病 程 较 长 , 一般 都 有 肺 脏 的虚 损 之 象 , 若 诊 时 新 感 外 邪 , 风 但 有
苏子 、 炙桑 白皮等 , 并常加用焦 山楂 、 焦六 曲、 炒谷麦芽 、 炒鸡金 等健 胃消食 之 品以 增强脾 胃运化功能 ; 在缓解期 捌补 时更 须
0 18 7. 8
三拗汤 、 盖散 之类。而 内伤 咳嗽 , 按 华 需 脏腑辨治 , 若肺脏 本身 病变 , 肺气 上逆 较 剧, 而寒热 之象不 著者 , 以苏子 降气 汤 治 出入 ; 湿热郁肺 者 , 当以桑皮汤加减 ; 阴 肺 亏损者 , 以沙参麦 冬汤化 裁 ; 由他 脏 病 若
现代医学认 为慢性 咳嗽 由多种 原 引起 , 最常见 的为后鼻 道分泌 下滴 、 咳嗽
变异性哮喘 、 胃食 管 反 流 、 酸 性 支 气 管 嗜 炎 等 。 中医 辨 证 治 疗 时 , 需 兼 顾 病 , 尚
因吸烟 可损 伤肺 泡 卜 细 胞 ; 油 炸 火 皮 而
烤 、 熏 之 品 属 美 味 发 食 , 含 亚 硝 胺 之 烟 内 类 强 致 敏 源 , 性 咳 嗽 患 者 , 其 是 有 咳 慢 尤 嗽 变异 性 哮 喘 倾 向 者 , 当 避 之 ; “ 尤 而 肺 形 寒 饮 冷 而 咳 ” 不 食 冰 冻 冷 饮 、 意 适 , 注 当保 暖 , 则更 属 古训 。 调 畅情 志 理 肝 气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慢 性 咳 嗽 有 部 分 为 精
将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 。
后 鼻 漏 综 合 征 患 者 临 床 常 表 现 为 阵
发性咳 嗽或 持续 性 咳 嗽 , 并伴 有 咽 部不 适、 发痒 、 物感 , 异 甚有 “ 浆糊 黏着 咽 喉”
之 感 , 时可 加 用 藏 青 果 、 蝴 蝶 、 干 、 此 木 射
久, 肺气上逆现 象较 著 , 治疗 时宜 同时 故 选用 肃肺 降气之 品 , 两类药 一升一 降 , 宣 肃并 用 , 在此基 础 L再结合 时令 节气 , 辨 其 内外缓 急 , 清寒热 虚实 , 以辨证 施 分 加 治。切不 可见其 咳嗽 , 就一味地使用 苦寒
喜润恶燥 , 治疗 当加 以润燥之 剂 , 如桑 杏
关键词 慢 性 咳 嗽 辨 证 论 治 顾 护 脾
调 畅 肝 气
汤加减 ; 令主气为寒 , 冬 寒性收引凝滞 , 使
气 机 运 行 不 畅 , 佐 宣 肺 散 寒 之 剂 , 以 治 方
胃 饮食调护
di 1. 9 9j i n 10 —6 4 . 0 2 o:0 36 /.s . 07 s 1x 21.
性 咳嗽 , 须抓 住邪 客于肺 这一 特点 , 首 治 以 宣 肺 达 邪 。 但慢 性 咳 嗽患 者 , 咳 嗽 日 因
饮食调 护当重视
在 药 物 治 疗 慢 性 咳嗽 的 同时 , 需 强 都 调 戒 烟 , 食 油 炸 火 烤 或 烟 熏 之 品 , 食 不 慎 冰冻 冷 饮 之 品 , 时 注 意 肩 颈 部 的 保 暖 。 同
慢性 咳嗽严重影 响患 者的 日常工作 和生
活 , 患 者 带 来 很 大 痛 苦 。近 几 年 一 直 从 给
要, 如肝气郁滞 、 肝火上逆所致者 , 加黛 蛤
散、 四逆 散 之 辈 ; 胃气 上 逆 犯 肺 者 , 以旋 佐
事呼吸系统疾病 的临床工作 , 在中医药治
疗慢性咳嗽方 面体会 不少 , 介 绍如 下 , 现 以飨同道。 辨证 施 治 重 化 裁
变损及于肺者 , 治疗 当 以 凋 畅脏 腑 气 机 为
损 , : 子盗 母气 ” 易H 现“ 之象 , 凶而治疗 时
更 须 时 时注 意 顾 护 脾 胃 , 免 生 化 之 源 受 以
损, 酿湿生痰 , 巾母病及子 , 再 导致 咳嗽不
宁 。在 用 清 肺 药 时须 选 取 甘 寒 之 品 , 桑 如
顾 护脾 胃贯 始 终 脾 胃为 生 化 之 源 、 天 之 本 , 土 又 后 脾 为肺 金 之母 。慢 性 咳嗽 口久 , 常有 肺 气 耗
黏滞 , 阻遏气机 , 使咳嗽缠绵难愈 , 时藿 此
香 、 朴 、 夏 、 苓 之 类 必 不 可 少 ; 令 厚 半 茯 秋 性燥 , 邪伤人 , 耗 津液 , 肺 为娇脏 , 燥 易 而
沦 菩 ・社
中 医 药
C HI NESE C O M M UNI Y D O G 1 RS T 0
慢 性 咳 嗽治 疗体 会
疏风之品 ; 夏令暑湿 , 咳嗽多挟湿邪 , 湿性
梁 锋 7 3 0 肃 武 威 市 凉 州 区 中医 院 30 0甘
疗 时宜在治 肺 的同时加 用左金 丸清盯 泻 火 降逆 , 并酌加旋覆花 、 海螵蛸 、 浙贝之类 以抑酸和 胃、 降逆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