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课程设计

水质课程设计
水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水质工程学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姓名:梅君州

学号: 024214120

指导老师:肖晓存

完成时间:2014年 6 月 1 日

前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生存环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次课程设计是城市净水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工程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及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深化和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的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制订初步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设计一个中、小型净水厂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根据给水规划要求确定设计规模和厂址;根据原水水质即用水要求确定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水处理构筑物的形式;选定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投加设备;设计布置辅助构筑物及编制水厂定员;进行水厂的总体布置及厂区道路、绿化和管线综合布置;按照要求进行给水厂的自动控制设计等。在完成上述工作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

Preface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 factor. Water resour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economic,environment, it i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to ensure that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soci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to design the city waterworks, the main purpose is to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student to "teaching content 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concep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knowledge learn;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design calculations, drawings, data access, the use of the design manual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basic skills such as initial training,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deepen and expand the students; to train and improve students' calculating ability, design and drawing level;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access to information, use the tool fo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book ability;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can independently design a medium, small water main the ability to build a process design.

The desig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upply planning requi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size and sit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aw water quality that water requi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form of water treatmentprocess and 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s; selected medicament kinds, dosage and dosing equipment; design and layout of auxiliary construction quota andcompilation of water plant; general layout and plant water road, greening andpipeline arran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aterworksautomatic control design. 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work process, design requirements should be based on data collection, design,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目录

1.水厂设计资料及设计原则 (1)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基础资料 (1)

三、厂址区地形资料 (1)

四、设计成果及要求 (2)

五、设计时间 (3)

六、设计进度 (3)

七、指导教师:肖晓存 (3)

2.水厂规模的确定 (4)

3.净水厂工艺及构筑物的确定 (4)

3.1 水源水质比较好因此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4)

3.2药剂投加方法 (4)

3.3混凝反应设备的选择 (5)

3.4沉淀池选择 (5)

3.5滤池的选择 (6)

3.6消毒选择 (6)

4.加药设备计算 (7)

4.1溶液池容积和溶解池容积计算 (7)

4.1.1溶液池容积计算 (7)

4.1.2溶解池容积 (7)

4.2加药管 (8)

4.3药剂仓库计算 (8)

4.4混合设备 (9)

4.4.1设计流量 (9)

4.4.2设计流速 (9)

4.4.3混合单元数 (9)

4.4.4混合时间 (10)

4.4.5水头损失 (10)

4.4.6校核GT值 (10)

5.栅条絮凝池计算 (10)

5.1絮凝计算 (11)

5.2栅条计算 (13)

6.平流沉淀池计算 (17)

6.1沉淀尺寸设计 (18)

6.2进水设计 (19)

6.3出水设计 (19)

6.4水头损失 (21)

7.普通快滤池 (21)

7.1平面尺寸计算: (22)

7.2滤池高度 (23)

7.3配水系统: (23)

7.4洗沙排水槽 (27)

7.5滤池反冲洗 (30)

7.6进出水系统 (31)

8.加氯消毒计算 (32)

8.1加氯量计算 (33)

8.2加氯设备的选择 (33)

9.清水池计算 (33)

9.1清水池容积 (34)

9.2清水池尺寸设计 (34)

9.3管道系统 (34)

9.4清水池布置 (36)

10.其他设计 (36)

11.水厂总体布置 (37)

11.1水厂的平面布置 (38)

11.2水厂的高程计算及布置 (38)

12总结 (39)

1.水厂设计资料及设计原则

一、设计题目

洛阳市第一净水厂工艺设计

二、设计基础资料

1、城市用水量 60000 m3/d。

2、厂址区水文地质资料

厂址区土质为亚粘土,冰冻深度-0.21m,地下水位为-7m,年降水量1866.5mm,年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10.1℃,年平均气温14.8℃,主导风向西南风。

三、厂址区地形资料

厂址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149.00m。

4、水源资料

水源为地面水源,水量充沛;河流最高水位145m,最低水位136m,常水位140m。水质符合饮用水源的水质标准,浊度为80 度。

设计内容

1、确定净水厂设计规模

2、工艺流程选择;

3、水处理构筑物选型及工艺设计计算;

4、平面布置,绘制水厂总平面布置图;

5、进行水力计算与高程布置计算,绘制高程布置图。

四、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说明书1份;图纸2张。

1、设计说明书

3-5万字,300字左右的摘要,要有中英文对照。

内容包括:①摘要(前言);②目录;③概述(简单说明设计任务、设计依据、设计资料等);④处理流程阐述;⑤构筑物的设计计算;⑥平面布置说明;

⑦高程布置计算;⑧设计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前言、目录、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基础资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择、方案比较、各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及设计计算、总体布置说明等。总体应包括设计中的阐述说明及计算成果,应简明扼要、文理通顺、段落分明、字迹清晰工整,内容应系统完整,计算正确,草图和表格不得徒手草绘,图中各符号应有文字说明,线条清晰,大小合适,装订整齐。

2、设计图纸

内容包括:

①水厂平面布置图(比例1:500-1:1000)。图中应表示出各构筑物平面坐标,图左下角为零坐标;辅助建筑物位置;厂区道路、绿化等,还应有管线及图例和构筑物一览表。

②高程布置图(横向比例1:500-1:1000,纵向比例1:50-1:200)。图中应标出各构筑物的顶、底、水面、连接管渠标高、地面标高。

上述图纸应注明图名及比例,图中文字一律用仿宋字体书写,图中线条应粗

细主次分明,图纸一律用2号图,图右下角留出标题栏。设计图纸应基本达到技术(扩大初步)设计深度,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力求布置合理、正确、清晰、比例合适,符合工程制图要求及有关规定

五、设计时间

2015年5月25日---31日(1周)

六、设计进度

七、指导教师:肖晓存

八、设计地点:9号教学楼 A502 教室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2015年5月10日

2.水厂规模的确定

设计计算得用水量为6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按7%计算,则水厂的自用水量为:Q=60000×1.07-60000=64200-60000=4200m3/d.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1万~5万m3/d小型水厂,5万~10万m3/d为中型水厂,10万m3/d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3.净水厂工艺及构筑物的确定

3.1 水源水质比较好因此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图3-1

3.2药剂投加方法

混凝剂的投加有干投与湿投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湿投较适合。对于固体块状或颗粒状混凝剂,先加以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投加到待处理的水中。湿投法具有容易与原水充分混合、不易阻塞入口,管理方便、投药量易于调节等的优点,所以本设计采用湿投法。

固体药剂的湿投加系统包括:药剂的搬运、调制(溶解)、提升、储液、计量和投加。此外,尚需考虑排渣等设施。

图3-2混凝剂投加系统

为便于投加药剂,溶解池高程设置在地坪面以下为宜,池顶高出地面约0.2米;溶药池地坡度不小于0.02,池底应有排渣管,池壁须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需进行防腐处理。

溶液池为高架式设置,以便能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应有工作台,池底坡度不小于0.02,底部应设置排空管;池内最高工作水位处设溢流管。

计量设备采用计量泵计量。

混合设备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3混凝反应设备的选择

隔板絮凝池:絮凝效果较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时间较长、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絮粒易破碎、出水流量不均匀。

折板絮凝池:絮凝时间较短、絮凝效果好、构造复杂、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栅条絮凝池: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构造简单、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机械絮凝池: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综合上述各个絮凝池优缺点,栅条絮凝池能耗分布较均匀,絮凝颗粒碰撞机会大体一致,可以提高絮凝效率,缩短絮凝时间,本设计采用栅条絮凝反应池。

3.4沉淀池选择

平流沉淀池: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对原水浊度适应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较大。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

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池体积小、占地小、斜管耗用较多材料,老化后需要更换,费用较高、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流池差、不设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设机械排泥时,维护管理较平流麻烦。

平流沉淀与斜管沉淀池相比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对原水浊度适应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并本设计场地比较宽裕,所以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3.5滤池的选择

普通快滤池:有成熟的运转经验,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的较大;池深较浅、可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阀门多、需设有全套冲洗设备。可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厂。

双阀滤池:有成熟的运转经验,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的较大;池深较浅、可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减少二只阀门,相应降低了造价和检修工作量、需设有全套冲洗设备、增加形成虹吸的抽气设备。

均粒滤料滤池: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滤床含污量大、周期长、滤速高、水质好、具有气水反洗和水表面扫洗,冲洗效果好、配套设备多,如鼓风机等、土建较复杂,池深比普通快滤池深。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虹吸滤池:不需大型阀门、不需冲洗水泵或冲洗水箱、易于自动化操作、土建结构复杂、池深大,单池面积不能过大。反洗时要浪费一部分水量,冲洗效果不易控制、变水位等速过滤,水质不如降速过滤。

移动罩滤池:造价低,不需大量阀门设备、池深浅,结构简单、能连续运行,不需冲洗水塔或水泵、节约用地,节约电耗、降速过滤、需设移动冲洗设备,对机械加工和材质要求较高、起始滤速较高,因而滤池平均设计滤速不宜过高、罩体与隔墙间的密封要求较高。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综上所述普通快滤池,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池深较浅、可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所以本设计采用普通快滤池。

3.6消毒选择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我国城市给水中普遍采用氯消毒,可投加液氯、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等。

采用氯消毒经济有效,且余氯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所以本设计采用氯消毒。

液氯消毒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价值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

综上所诉本设计的水处理流程如下:

聚化铝混凝剂液氯消毒

图3-3 处理工艺

4.加药设备计算

4.1溶液池容积和溶解池容积计算

4.1.1溶液池容积计算

bn

UQ W 41711= 式中 Q ——处理水量,m 3/h

U ——混凝剂最大投药量,mg/L 取48mg/L

b ——溶液浓度(%),混凝剂溶液一般采用5—20取10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宜超过3次,取2次

314.152

104171246420048m W =????

= 溶液池采用矩形,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15.4m 3,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取有效水深为1.3m ,总深度H=H 1+H 2+H 3,H 2为超高取0.3m ,H 3为储渣深度取0.1m 。

H=1.3+0.3+0.1=1.7m

溶液池矩形尺寸长×宽×高=3.5×3.5×1.7=20.825m 3,池边设置1.2m 走道便于检查池内溶液。

4.1.2溶解池容积

12)3.0~2.0(W W =

31208.34.152.02.0m W W =?=?=

溶解池取圆形,设置两个一用一备,有效水深取1.5m ,

则,底面积212053.25

.108.3m H W A === m A r 81.014.3053.214.3===

总深度H=H 1+H 2+H 3,H 2为超高取0.3m ,H 3为储渣深度取0.1m 。

H=1.5+0.3+0.1=1.9m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5min ,则放水流量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N50,相应流速1.81m/s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搅动溶液。

4.2加药管

投药管流量: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25mm ,相应流速为0.34m/s 。

4.3药剂仓库计算

混凝剂为聚合铝,每袋质量是40kg ,每袋规格为0.5m ×0.4m ×0.2m ,最大投药量为48mg/L ,水厂设计水量为64200m 3/d=2675m 3/h 。药剂堆放高度为1.5m ,药剂储存期为30d 。

聚合铝的袋数为:231240

304864200≈??=??=w t u Q N 袋 药剂堆放面积为:207.77)

2.01(5.12.04.05.02312)1(m e H Nv A =-???=-=

0.2袋与袋孔隙率

仓库平面尺寸为:B ×L=10m ×8m=80m 2。 加药间尺寸:两个溶液池,一个溶解池,一个药剂仓库,加药间总面积为:s L s L q /42.3/15

60100008.3=??=

s L s L s L W q /178.0/60

602410004.15/606024100022=???=????=

221135.1128020.20.225.35.3m m ≈=+??+??

考虑过道和预留面积满足要求的长宽选择为

长:13m

宽:10m

4.4混合设备

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

4.4.1设计流量

4.4.2设计流速

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v=1.2m/s ,则管径为:

采用D=1000mm ,则实际流速为1.53m/s 。

4.4.3混合单元数

按下式计算

s l s m Q /743/743.086400

642003===m D 888.02.114.3743.04=??=

97

.19.053.136.236.23.05.03.05.0=?=≥----D V N

华中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一.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1.2.2 原水水质资料 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1.2.3 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500,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1.2.4 工程地质资料 (1) 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砾石粘土砂岩石层 1m 1.5m 1 m 2 m 0.8m 1 m 2 m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00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 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 1.2.6 气象资料 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土壤冰冻深度:0.4m。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资料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姓名姚 学号 090350== 指导教师蒋赣、严明芳 2011年12月25日

目录 前言 (1) 1.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 (4) 1.1任务及操作条件 (4) 1.2设计案的确定 (4) 1.3填料的选择 (4) 2. 工艺计算 (6) 2.1 基础物性数据 (6)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6)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6)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 2.1.4 物料衡算 (7)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7) 2.2.1 塔径的计算 (7)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9)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12) 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3) 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5) 3.1 填料支承设备 (15) 3.2填料压紧装置 (16) 3.3液体再分布装置 (16) 4. 设计一览表 (17) 5. 后记 (18) 6. 参考文献 (10) 7. 主要符号说明 (10) 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前言 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 综合考察各分离吸收设备中以填料塔为代表,填料塔技术用于各类工业物系的分离,虽然设计的重点在塔体及塔内件等核心部分,但与之相配套的外部工艺和换热系统应视具体的工程特殊性作相应的改进。例如在DMF回收装置的扩产改造项目中,要求利用原常压塔塔顶蒸汽,工艺上可以在常压塔及新增减压塔之间采用双效蒸馏技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的双重效果,在硝基氯苯分离项目中;改原多塔精馏、两端结晶工艺为单塔精馏、端结晶流程,并对富间硝基氯苯母液进行精馏分离,获得99%以上的间硝基氯苯,既提高产品质量,又取得了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过程的优缺点:分离技术就是指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分离出混合物中特定组分的操作。这种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解吸,萃取,结晶,吸附,过滤,蒸发,干燥,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利用分离技术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能源,化工产品和环保设备,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1填料塔的设计获得满足分离要

生物工艺原理

题型名解选择(不定项)填空判断简答论述 1.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生长迅速,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适应性强,容易培养。 2.工业发酵时微生物的要求: a、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生成高产量所需的代谢产物; b、可以在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糖浓度、温度、pH、溶解氧、渗透压)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酶活力高; c、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短; d、不产生或少产生副产物,便于分离,提高转化率; e、选育抗噬菌体能力强的菌株,使其不易感染噬菌体; f、菌种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g、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以保证安全。 h、对需要添加的前体有耐受力,且不将这些前体作碳源利用; 3. 常见工业微生物:氨基酸—谷氨酸棒杆菌放线菌(链霉素四环 素;红霉素等)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4. 目的微生物的分离和方法:土样的采取→ 预处理→ 富集培养→ 初 筛→ 多次复筛→ 产品的鉴定→ 菌种保藏 (1)采样a、采样对象: 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一些野果生长区、果园内,酵母和霉菌较多。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 b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 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2) 富集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 (3)培养分离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一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4)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 (5)毒性试验

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水处理实验技术教案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实践教案环节(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时和学分:实验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分析化学、水力学、环境生物学、水质工程学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是水处理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课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所学知识既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又为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本课程教案总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选课,加深学生对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掌握一般水处理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实验项目基本要求 ()活性炭吸附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理解吸附原理,掌握活性炭吸附常熟确定方法。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使用,掌握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污水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 ()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对离子交换容量的理解,掌握测定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掌握离子交换柱的运行。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离子交换设备使用方法,能测定离子交换容量。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 实验要求: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系数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混凝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水样混凝的最佳投药量确定方法,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任务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 设计要求 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城市用水量资料 1.2.2 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 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①河流水位特征 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 ②气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 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 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 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 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2 水厂选址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根据综合因素考虑,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水厂和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 3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Q生活=240×52000×10-3=12480m3/d Q工业=12480×1.78=22214.4m3/d Q三产=12960×0.82=10233.6m3/d Q工厂=0.5+0.8+0.6+1.1=30000m3/d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31 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 指导教师:工作部门: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 工艺条件与数据 煤气中含苯2%(摩尔分数),煤气分子量为19;吸收塔底溶液含苯≥0.15%(质量分数);吸收塔气-液平衡y*=0.125x;解吸塔气-液平衡为y*=3.16x;吸 收回收率≥95%;吸收剂为洗油,分子量260,相对密度0.8;生产能力为每小时 处理含苯煤气2000m3;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0℃。 2. 操作条件 吸收操作条件为:1atm、27℃,解吸操作条件为:1atm、120℃;连续操作;解吸气流为过热水蒸气;经解吸后的液体直接用作吸收剂,正常操作下不再补充 新鲜吸收剂;过程中热效应忽略不计。 3. 设计内容 ①吸收塔、解吸塔填料层的高度计算和设计; ②塔径的计算; ③其他工艺尺寸的计算。 三、进度安排 1.5月14日:分配任务; 2.5月14日-5月20日:查询资料、初步设计; 3.5月21日-5月27日:设计计算,完成报告。 四、基本要求 1. 设计计算书1份:设计说明书是将本设计进行综合介绍和说明。设计说明 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对有关工艺流程 和设备选型作出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应按设计程序列出计算公式和计 算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来历。 设计说明书应附有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说明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绪论;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 条件;塔工艺和设备设计计算;塔机械结构和塔体附件及附属设备选型和计算; 设计结果概览;附录;参考文献等。 2. 图纸1套:包括工艺流程图(3号图纸)。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时数:44学时(其中含12学时实验) 学分数: 2.5学分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 开课教研室: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执笔人:田晓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水质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以及微生物在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中的作用。 2.知识要求 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污水质,并用微生物理论提出粗略的处理意见。 3.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具备独立设计、实施相关实验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增强适应能力,自觉地把本课程发展与相关专业发展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述 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以及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等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研究范畴,对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及其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2)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细菌及其一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放线菌、蓝细菌等其它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分类鉴定。 基本要求: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应用潜力;了解放线菌、蓝细菌等其它原核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3)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性等。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1设计任务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X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设计要求 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 1.2.1城市用水量资料 1.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 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①河流水位特征 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 ②气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 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 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 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 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2水厂选址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根据综合因素考虑,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水厂和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 3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Q生活=240×52000×10-3=12480m3/d Q工业=12480×1.78=22214.4m3/d Q三产=12960×0.82=10233.6m3/d Q工厂=0.5+0.8+0.6+1.1=30000m3/d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学院河南城建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王要令 班级 1014112 姓名喻宏兴 学号 101411252 2013年 12月24日

附: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年处理量为吨氨气吸收塔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600m3/h,其中含空气为94%,氨气为6%(体积分数,下同)。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塔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 倍【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2) 工艺操作条件 ①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②操作温度:t=20℃; ③每年生产时间:7200h; ④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规格:DN50 (3)设计任务 1.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设计与计算; 3.填料吸收塔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 4.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0. 前言 (5) 1. 设计方案简述 (5) 1.1 设计任务的意义 (5) 1.2 设计结果 (5) 2. 工艺流程简图及说明 (7) 3.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8) 3.1 液相物性数据 (8) 3.2 气相物性数据 (8) 3.3 物料计算 (8) 3.4 平衡曲线方程及吸收剂用量的选择 (9) 3.5 塔径的计算 (10) 3.6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1) 3.7 填料层压降计算 (14) 4. 附属设备计算及选型 (15) 4.1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5) 4.2 填料支承装置 (15) 4.3 填料压紧装置 (15) 4.4 液体再分布装置 (16) 4.5 塔顶除沫装置 (16) 4.6 塔附属高度及塔总高的计算 (16)

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教学大纲

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10.1教学任务: 本课程由植物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相关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组成,是一门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实验理论讲授课程,各部分内容在实验课开课前统一进行集中讲授,学生课后预习,为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10.2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各门基础实验课程的前导课,涉及各个实验项目的原理与基本技术方法。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听教师讲解相关基础知识,积极思考、认真记录。课后认真复习、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参加每次实验前的预习测试。 10.3教学目的: 使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合理衔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充分预习和对即将进行实验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全面的理解。为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实验理论讲授课,涉及8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的实验原理、技术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显微镜技术、分离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提取叶绿体色素、观察叶绿素的荧光现象、观察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测定种子发芽率、观察呼吸运动的调节、麻醉家兔、气管插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的特征、观察蛙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钝性分离气管、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

简单染色方法、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常规微生物涂片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简单染色方法、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常规微生物涂片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显微镜技术、观察胀泡的形成、鉴别纺锤体、鉴别姐妹染色单体、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染色体臂形成、观察细胞内多糖的分布、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细胞的消化分散、观察细胞融合的现象、詹纳斯绿染色、PEG诱导鸡静脉血的化学融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制作石蜡切片及HE染色、核酸的乙醇沉淀、测定RNA含量、测定核酸含量、定磷法测定核酸的含量、地衣酚法测定RNA含量、预处理组织、匀浆组织、提取核酸、核酸核蛋白(RNP)苯酚分离、剥离凝胶板、自溶处理、超声破碎、制冰盐浴、目测酶活力、免疫小鼠、颈部皮下注射抗原、腹腔注射抗原、统计处理数据、梯度稀释血清、离心分离血清、摘眼球取血、测抗体效价、体外重组DNA、连接DNA片段、凝胶回收DNA、CaCl2法制备感受态、转化外源DNA、PCR扩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蓝白斑筛选、限制性内切酶使用等。 本课程还加入了安全环保及习惯教育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火灾预防与逃生常识,触电防护知识,烧烫伤处理方法,实验室有毒废弃物处理常识,实验动物尸体处理常识,实验习惯教育及实验室环保教育等。 12.开设实验项目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实例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计算说明书 (4) 第一章污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污水厂选址 (4) 第二节工艺流程 (4) 第二章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 第一节设计参数 (6) 第二节泵前中格栅设计 (6) 第三节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 (8) 第四节泵后细格栅设计计算 (9) 第五节沉砂池设计计算 (10) 第六节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12) 反应池设计计算 (14) 第七节O A/ 1 第八节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6) 第九节剩余污泥泵房 (17) 第十节浓缩池 (18) 第十一节贮泥池 (20) 第十二节脱水机房 (21) 第三章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3) 第二节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23) 参考文献 (26)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计城市日处理污水量15万m 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基本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150000m 3/d ; 设计最大小时流量Q max =8125m 3/h (2)进水水质 COD Cr =400mg/L ,BOD 5 =180mg/L ,SS = 300mg/L ,NH 3-N = 35mg/L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 标准 ,即: COD Cr ≤ 60mg/L ,BOD 5≤20mg/L ,SS≤20mg/L ,NH 3-N≤8mg/L 。 3、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4、资料 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8%,年平均风速2.55米/秒。污水处理厂场地标 高384.5~383.5米之间,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其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380.0m ,常水位为378.0m ,枯水位为375.0m 。 三、设计任务 1、对处理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对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进行工艺计算(附必要的计算草图); 3、按扩初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 4、按扩初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表示出原污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处理出水的出厂方式; 5、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各一张。 五、参考资料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五、十、十一册 2、《环境工程设计手册》(水污染卷) 原污水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机房 出水 格栅 污水泵房 沉砂池 二沉池 泥饼外运 曝气池 回流污泥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专业名称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题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概述 (6) 2.1乙醇的性质及质量标准 (6) 2.1.1物理性质 (6) 2.1.2化学性质 (6) 2.1.3生化性 (6) 2.1.4质量标准 (6) 2.2乙醇生产的意义及发展史 (7) 2.2.1乙醇生产的意义 (7) 2.2.2乙醇生产的发展 (7) 2.3乙醇的应用领域 (8) 2.4主要生产工艺 (8) 2.5 乙醇发酵常用的微生物 (10) 3 乙醇发酵工艺 3.1 乙醇发酵分类 (10) 3.2 操作要点 (12) 3.3 结果 (12) 4 参考文献 5 感谢

1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精细化工是化学或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之后,把基础知识用于具体化工生产的一个专业体现。而精细化工课程设计是继前面专业课之后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化工类人才培养中进行的一次实践,它犹如学生搞毕业设计那样的一次“预演习”,无疑对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设计将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一些毕业前只搞毕业论文不搞毕业设计的学生,是使他们得到工程师训练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以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抗静电剂、热稳定剂、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等精细化工研究领域为基本方向,相应的组别选择相应的方向中具体的精细化学品作为设计目标,进行合成设计。 设计题目举例:

1.3 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所选择的设计目标做出文献综述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要求为: 1、查阅至少四篇相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设计相应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要求画出具体的设计工艺及参数,要求工艺及方案合理可行; 3、课程设计期间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1.4 设计数据基础 可查相关教材或工具手册 1.5 工作计划 1、领取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3天); 2、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工艺设计(5天); 3、校核验算,获取最终的设计结果(2天);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绘制工艺流程图(3天)。 1.6设计成果要求 1、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等最终提供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电子稿及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题目:市净水厂工艺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姓名:孔朋月 学号:024213106 指导老师:肖晓存 完成时间:2014年6月20日

实习很快结束了,没有失望,这次实习让我了解、认识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种结合日常生活,联系课本知识,与生活环境挂钩学习,让大家都认识到了本专业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课程设计,一方面让我对专业课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让我提起来是对专业课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专业方面,针对给水设备、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展开了讨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有目的的实习。非常感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耐心解答。实习容有叙述不到位的地方,也请老师们能指出并给予建议和意见。

Practice soon ended, not disappointed, this internship, let me know, knowledge learned without a lot of textbook knowledge. This combination of daily life, with the textbook knowledge,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hook, let u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sign is ou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ractice, as we move towards society, occupation before a most necessary process. Through the curriculum design, I deeply appreciate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ancient wisdom. I'm serious curriculum design today, stand on solid ground to take this step, it is robust to ru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trend of the society for tomorrow. The curriculum design, on one hand, let me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n the other hand, let me put up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course, also let me realize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the process of water supply equipment, water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were once again to practice. Thank a teacher to our guidance and patience to answer. Practice contents are described not in place, also please the teacher can point and giv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消防总队和海淀区政府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纪委市监委同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检测鉴定、调查取证、模拟实验,并委托化工、爆炸、刑侦、火灾调查有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并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东教2号楼。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中间两层建筑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环境实验室”),东西两侧三层建筑为电教教室(内部与环境实验室不连通)。环境实验室一层由西向东依次为模

型室、综合实验室(西南侧与模型室连通)、微生物实验室、药品室、大型仪器平台;二层由西向东分别为水质工程学Ⅱ、水质工程学Ⅰ、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实验室;一层南侧设有5个南向出入口;一、二层由东、西两个楼梯间连接;一层模型室和综合实验室南墙外码放9个集装箱(建筑布局详见下图)。 (二)事发项目情况 事发项目为北京交通大学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横向科研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所属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目的是制作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德生申请立项,经学校批准,并由李德生负责实施。 2018年11月至12月期间,李德生与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15天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一.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5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5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0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1.2.2 原水水质资料 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1.2.3 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500,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1.2.4 工程地质资料 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砾石粘土砂岩石层 1m 1.5m 1 m 2 m 0.8m 1 m 2 m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00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 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 1.2.6 气象资料 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土壤冰冻深度:0.4m。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5月31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年第2学期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 指导教师:工作部门: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 工艺条件与数据 煤气中含苯2%(摩尔分数),煤气分子量为19;吸收塔底溶液含苯≥0.15%(质量分数);吸收塔气-液平衡y*=0.125x;解吸塔气-液平衡为y*=3.16x;吸收回收率≥95%;吸收剂为洗油,分子量260,相对密度0.8;生产能力为每小时处理含苯煤气m3;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0℃。 2. 操作条件 吸收操作条件为:1atm、27℃,解吸操作条件为:1atm、120℃;连续操作;解吸气流为过热水蒸气;经解吸后的液体直接用作吸收剂,正常操作下不再补充新鲜吸收剂;过程中热效应忽略不计。 3. 设计内容 ① 吸收塔、解吸塔填料层的高度计算和设计;

② 塔径的计算; ③ 其它工艺尺寸的计算。 三、进度安排 1.5月14日:分配任务; 2.5月14日-5月20日:查询资料、初步设计; 3.5月21日-5月27日:设计计算,完成报告。 四、基本要求 1. 设计计算书1份:设计说明书是将本设计进行综合介绍和说明。设计说明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对有关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作出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应按设计程序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来历。 设计说明书应附有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说明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绪论;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条件;塔工艺和设备设计计算;塔机械结构和塔体附件及附属设备选型和计算;设计结果概览;附录;参考文献等。 2. 图纸1套:包括工艺流程图(3号图纸)。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计方案及计算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污水处理事业工程的建设,而决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很重要因素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一座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虽然应由污水水质、水量、排放标准来确定但是忽略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过分强调污水处理工艺的先进是不足取的。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便是其中一种。 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课程设计,来巩固水污染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认识与理解,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的使用,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CAD绘图水平,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生物膜法,是生物滤池和曝气池的综合体,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在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好的效果。其特点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含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 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污泥生成量少,且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运行管理简便,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管理,设备一体化程度高,耗电少。第三,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四,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 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第五,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并且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净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池容小,占地面积少。第六,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具有脱氧除磷的作用,可作为三级处理技术。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适应范围广、处理效率高、运行操作简单的水处理技术。而工业污废水水量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混凝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加深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影响因素; 二、实验基本原理: 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影响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天然水体颗粒的电动电位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荷点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六联搅拌器),酸度计一台,低浊度仪一台,双向磁力搅拌器一台,1000ml烧杯六个,200ml烧杯两个,1000ml量筒一个,1ml、2ml、5ml移液管各一根,酸碱溶液各一瓶,混凝剂溶液一瓶(5%硫酸铝) 四、实验步骤: (1)本次试验选用的是二号水样,将桶中原水搅拌均匀,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 (2) 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水样并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并且每次增加0.1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记录生成小矾花是的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3)在六个大烧杯中分别加入1L的原水,以上一步所得的最小投加量为基准,设置六组梯度试验,每组用量别为最小投加量的1/3、2/3、1、1.5、2、2.5倍。加入到相应的药剂试管中。 (4)设定六联混凝搅拌仪,第一阶段:时间30s,转速500r/min;第二阶段:时间10min,转速为250r/min;第三阶段;时间10min,转速100r/min;第四阶段沉淀10min。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