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_王宪东

合集下载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持续损伤作出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常见的免疫应答.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或方法,因此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对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有重要意义,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是上述研究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有四氯化碳造模法、乙醇造模法及免疫造模法等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但各法均有其利弊,而理想的、重复性好且适合广泛推广应用的标准模型仍需继续探索.本文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5【总页数】5页(P570-574)【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机制;治疗【作者】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肝脏遭受反复或慢性损伤后的一种损伤与修复过程,主要与慢性炎症和引起慢性肝脏损伤的化学因素相关,现已成为一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世界医学难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平均累及世界人口的10%~24%,在我国高达15.35%),各种肝病多数经肝纤维化最后发展为晚期的肝硬化成为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除了在肝硬化晚期进行肝移植尚无其他有效的治疗策略,因此,构建能够模拟人体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过程的理想动物模型成了探索早期诊断、寻找肝纤维化有效治疗策略、改善肝硬化病情和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肝纤维化的建模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化学造模法1.1 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CCl4可引起肝脏损伤及纤维化而被广泛用于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曾林;王慧芳;胡仲明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3(024)006
【摘要】肝纤维化及其发生发展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至今已建立的常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有:①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②异种动物血清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③乙醇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④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⑤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文章综述了每一种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与该模型的肝脏病理变化,并对几种常见的动物实验模型进行比较.因不同的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议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模型.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曾林;王慧芳;胡仲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吉林长春,130062;济南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山东济南,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山东济南,25003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吉林长春,1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冯天航;姚豫桐;黄孝伦
2.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应用概况 [J], 窦立雯;孙蓉
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梁丽清; 苏华珍; 陈少锋
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梁丽清; 苏华珍; 陈少锋
5.常用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王奎淞;赵鲲鹏;张秋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题申报】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进展

【课题申报】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进展

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进展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进展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肝脏炎症和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肝纤维化则是许多肝疾病的重要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决定了肝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因此研究肝纤维化的进展对于实现早期诊断、预测预后以及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目前对于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的认识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肝纤维化进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和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有限。

其次,对于不同肝病导致的纤维化进展速度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这对于预测疾病预后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进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建立肝纤维化进展的动物模型以及临床样本分析,阐明肝纤维化发展的分子机制,探索与不同肝病导致的纤维化进展速度之间的关联,为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建立肝纤维化进展模型。

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利用药物或疾病诱导肝纤维化,并观察纤维化进展的动态变化,包括炎症反应、纤维化的形成和破坏等。

2. 分析纤维化进展的分子机制。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检测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主要信号通路和分子调节因子的表达变化,比较不同纤维化进展状态下的差异,为揭示纤维化进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3. 建立疾病预后的预测模型。

收集一定数量的肝病患者临床样本,根据纤维化进展速度、不同疾病类型和病因等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包括生物标志物、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等多指标综合的预测模型,为疾病预后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动物模型建立。

选择小鼠或大鼠等适宜的动物模型,通过给药或病毒感染等方式诱导肝纤维化,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纤维化的变化。

2. 组织病理学分析。

研究动物模型或临床样本中纤维化的程度,通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特征,包括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沉积等。

强肝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强肝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益肝浓缩煎剂方中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君药.赤芍化瘀行滞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助丹参活血祛瘀:黄芪补气升阳: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化湿.补中气之不足.助脾胃以行运化之职.共为臣药:以柴胡为佐使,一药而有二用,一者疏肝理气,再者可作为引经药,引药力直达病所。

诸药配合,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疏肝理气之功.可使瘀滞得去,脾气健运.则诸证自解。

本实验表明益肝煎剂具有良好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沉积及促进其降解的作用,从而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其疗效略优于丹参.而明显优于黄芪.表现在益肝煎剂可使纤维化大鼠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无明显脂肪变性,肝索排列较整齐,仅汇管区少量胶原沉积.无纤维问隔形成;而丹参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汇管区稍有扩大.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井见纤细纤维间隔形成;黄芪组肝小叶结构排列仍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汇管区扩大,有较多胶原纤维沉积.并有少量较粗大纤维间隔形成。

因之.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作用的益肝浓缩煎剂疗效较单纯应用活血化瘀药或益气健脾药为佳。

总之,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作用的中药对抗肝纤维化有良好作用,有较好的开拓前景。

今后还应加强针对中药复方中单味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对于简化处方、发现真正有效药物有重要意义。

强肝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姚欣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50000)姚冬梅姚希贤近年来国内以活血化瘀为主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然而缺乏正式投产者。

以活血化瘀为主中药组方的强肝胶囊为近年来正式投产药物,但目前尚缺乏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报道。

本实验拟以cch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为模型.应用强肝胶囊进行预防和治疗.从动物实验角度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l材料与方法1-l实验材料l-1.1动物与分组:sD雄性大鼠75只,体重180~2209,清洁级,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阴赪宏,王宝恩,贾继东,马红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有关学者运用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效果较为满意,为探索临床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现综述如下。

1甘草甜素甘草甜素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王吉耀等研究发现,甘草酸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使Ⅰ、Ⅲ型前胶原的合成减少。

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甘草甜素可使血清ALT水平下降,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降低,肝脏内核因子(NF-κB活性下降并与正常组相接近;甘草甜素治疗且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诱生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的明显升高,灰度扫描校正值正常对照组为0.6217±0.4178,模型对照组为2.5492±1.2288,药物预防组为0.5615±0.3432。

由此可见,甘草甜素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联合乙醇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NF-κB的结合活性和HGFmRNA 表达水平的增加,这可能是甘草甜素具有保护肝毒素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2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豆子或苦参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宋健等应用噻唑蓝(MTT法及Northern杂交分别检测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质量浓度达到0.0625mg·ml-1时可明显抑制MIH3T3细胞增殖活性(P<0.01,经组间均数t检验,0.0625mg·ml-1、0.25mg·ml-1、1.0mg·ml-1处理组间光密度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受抑制NIH3T3细胞较正常生长细胞突减少,核分裂期细胞少;氧化苦参碱0mg1ml-1、0.1mg·ml-1、1.0mg·ml-1组胶原α1(Ⅲ·β-atin-1 mRNA灰度值比率分别为1.63±0.18、1.03±0.20、0.35±0.09,组间比较P<0.01,呈剂量依赖性。

肝纤维化的DWI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DWI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DWI 研究进展朱楠1,成德雷2,刘亚31.安徽省蚌埠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安徽蚌埠23302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安徽合肥230001;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230041[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标志,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

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分期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存在取样变异性。

因此,临床仍需无创检查技术来评估肝纤维化。

DWI 及其衍生序列近年来已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通过无创测量受胶原纤维限制水分子的运动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就肝纤维化的DWI 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3.02.026[基金项目]蚌埠市科技创新指导项目(20180351)。

[通信作者]朱楠,Email :。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标志,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成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肝纤维化早期诊治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减慢或逆转纤维化的进程。

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其有创且存在采样误差,因此急需一种无创技术来评估肝纤维化。

DWI 及其衍生序列,如DWI [1]、DTI [2]、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 )成像[3]、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 )[4]等近年来已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且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笔者对肝纤维化的DWI 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研究背景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慢性肝病均可能导致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对急、慢性肝病的伤口愈合反应。

肝损伤引起炎症,将肝星形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增殖状态,活化的肝星形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会导致纤维化进展[5-6]。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关键词】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子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持续胆汁淤积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

阻止或延缓HF的发生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预防肝硬化的关键,但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抗HF药物。

由于HF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单一环节的干预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中医药。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给抗HF的中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多途径、多靶位、多层次的作用特点在抗HF方面显示了独有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HF的实验研究作一概述。

1 减轻肝细胞炎症HF是炎症刺激或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

高氏等[1]采用CCl4诱导大鼠HF,以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并设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组。

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的含量,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得到改善。

吴氏等[2]研究表明,抗肝纤1号方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CCl4致HF小鼠肝组织脯氨酸羟化酶、脯氨酸、羟脯氨酸(Hyp)含量。

张氏等[3]研究发现,三七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性HF大鼠血清ALT、HA、LN、Hyp,使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减少。

2 抗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肝细胞损害是肝硬化、HF的始动环节。

肝细胞增殖在慢性肝病中对维持肝功能起重要作用,且与其预后直接相关。

中医药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细胞损害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肝脏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为病理过程的慢性肝损害,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过程。肝纤维化的进展常为慢性隐匿性的,早期尚有逆转为正常的可能,晚期则为非可逆性的。因此,从实践诊断的角度找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标签: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胶原;实验诊断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失去治疗机会,进而转变成慢性肝炎,近年来慢性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增高,以及血吸虫性肝病,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都有发展为肝纤维化的可能[1]。肝纤维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2]。临床上,病理检查采用肝脏穿刺具有局限性,而采用血清学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几项理想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动态测定联合使用能更有助于判断纤维增生和纤维降解的相对强度[3-4]。本研究主要介绍几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1 肝纤维化常用的血清学指标。 1.1 胶原或胶原末端多肽 目前,已知人体肝脏中存在Ⅰ、Ⅲ、Ⅳ、Ⅵ、Ⅷ、Ⅹ、Ⅺ、ⅩⅢ等8种胶原蛋白,其中Ⅰ、Ⅲ、Ⅳ型是参与肝纤维化的主要胶原蛋白

1.1.1 血清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肝脏中Ⅰ型胶原含量较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晚期时其含量明显升高,其血清中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各种慢性活动性肝病中其含量升高,急性肝炎时其含量不升高,但却与肝脏炎症指数无相关性。RIA法测定,正常人150 ng/L为异常。

1.1.3 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IV)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 CIV是由分子交联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其水平和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其在合成代谢过程中不需去除端肽而沉积于细胞外基质,故血中CⅣ型胶原的含量升高可反映肝血窦基底膜的更新率加快[6]。肝纤维化早期7S升高早于PⅢP,在肝硬化时NC1增高也比PⅢP更明显。参考范围:RIA法血清 CIV NC1片段(5.3±1.3)μg/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94期39重视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方面的研究,探索新思路,研讨新治法,增加新疗法,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1] 关彤.《金匮要略》理论在大肠癌防治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371-372.[2] 余胜珠,杨光华,陈连生,付相建.补中益气汤联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老年大肠癌术后腹泻18例[J]. 中国药业,2013,22(8):99-100.[3] 王学中,季秀海.健脾补肾活血方改善大肠癌术后化疗毒副作用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8):210-211.[4] 薛建章,王瑞敏.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59-260.[5] 黄耀,唐晓玲.熊墨年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证经验初探[J].江西省2 0 1 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暨中医苗治疗肿瘤新进展培训班,184-187.[6] 李晓琳,冯 妮.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319例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5 ,13(14):199-200.[7] 陈爱飞.清肠消癌方灌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56例观察实用[J].中医药杂志,2011,27(12):842-843.・综述・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王宪东1,石安华2(导师),陈文玲3(通讯作者)(1.云南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3.云南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阐述,主要综述了四氯化碳、二甲基亚硝胺、猪血清、刀豆蛋白、乙醇及胆管阻塞手术方等造模方法,同时探讨了每一种模型的造模方法和优缺点。

关键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大鼠;机制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4.0280 引言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沉积,机体对炎症组织损伤修复的反应[1]。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中间环节,阻止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治疗的关键。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既是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前提,也是研究肝纤维化治疗的先决条件。

标准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该具备如下条件:与人类的病变基本相似;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分期的过程;动物的造模成功率高,死亡率低;造模方法简便,造模成本低廉,具有可重复性等。

1 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其模型在临床上与人类的某些病理学变化极其相似。

CCL4经过灌胃或者腹腔注射后,通过门静脉流入肝脏,随着血液的循环由汇管区向中央静脉流动。

在此过程中,CCL4被肝细胞吸收,在肝细胞内经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代谢生成大量的自由基,攻击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

黄月红等[2]对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与 CCL4 蓖麻油混合液,剂量为2ml/kg,每周两次,共四周,结果显示CCL4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耗费时间短等优点,但是动物的死亡率较高,而且停止注射一段时间后,肝纤维化有愈合的趋势。

2 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二甲基亚硝胺(DNM)是一种半挥发性的有机化学品,小剂量接触可能致癌,具有较强的肝毒性作用。

DMN通过肝微粒体代谢其中间产物与核酸、蛋白质等结合导致肝细胞损伤,同时产生的活性甲基化产物使核酸、蛋白质甲基化导致肝坏死[3]。

梁晋川等[4]对大鼠腹腔注射DMN10μl/kg,连续3d/周,连续3 ̄6周;或8ml/kg,连续3d/周,连续五周,在注射2 ̄5周后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

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周期短,可重复性好,纤维化的程度高,停止给药后不宜反复等特点,而且DNM本身就是致癌物,与临床上肝癌的病变特点有相似之处。

但对DMN注射的量不易掌控,动物的死亡率较高,DMN本身就为一级致癌物,在操作中也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中毒。

3 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猪血清是一种异种血清,血清中的白蛋白注入大鼠体内后变为异种抗原 ,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形成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沉积于门脉区肝血管和间质组织中,通过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活化枯否氏细胞而导致肝血管和间质组织结构的改变,最终引发肝纤维化。

张艳等[5]对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kg,每周两次,经观察腹腔注射猪血清四周时,肝纤维化已初步形成,八周时模型就已经复制成功。

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主要与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与人类慢性肝炎中肝纤维化的发生相似。

但其复制模型的周期较常长,动物肝脏的损伤常常具有自愈性,动物的死亡率也比较高。

4 刀豆蛋白诱导肝纤维化的大鼠模型刀豆蛋白A(Con A)是从刀豆中提取的凝集素,其具有沉淀多种糖类、区分某些正常的细胞和肿瘤并促进其分裂等。

Con A可以激活T细胞从而引起肝脏的损伤。

梁洁等[6]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Con A,每周1次,连续注射八周后的大鼠ALT、AST指标显著增高,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指数升高,提示肝纤维化形成。

Con A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其病理过程与慢性肝炎的病理过程相似,可以更好的复制人类病毒性肝病的模型。

Con A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的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简便易行。

5 乙醇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酒精中毒是西方国家肝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

酒精在进(下转第30页)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面上项目(NO. 2013FZ091)作者简介:王宪东,男,汉族,籍贯:辽宁省大连市,现在职务或职称:研究生在读,学位: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机制研究。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4 306 显著改善SHPT患者生活质量赵文燕、张凌[24]等选择2004年至2010 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SHPT患者实行甲状旁腺切除术33 例,术后PTH 快速下降,钙、磷代谢紊乱纠正,骨痛缓解,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1] RostandS G.aPart hyolrd hornlone.tamin D.andea ivoa scula rdisease inehor nieer nalfailure[J].KidneyInt, 2009,56:353一392.[2]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K/DOQI).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one metabolism anddiseas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J Kidney Dis,2003,42(1):S1-201.[3] Dugas Breit S, Schopf P, Dugas M, et al.Baseline serumlevels of mast cell tryptase are raised in hemodialysispatients and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pruritus[J].J Dtsch Dermatol Ges,2005,3:343.[4] Pisoni RL, Wikstr m B, Elder SJ, et al.Pruritus inhaemodialysis patients:International results from the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Dopp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21:3495-505.[5] 刘东,高卓,等.甲状旁腺切除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14,3(13 ):134-136.[6] Pablo Urena,KaiUweEekardt,EmileSarfati.Seryumery-t hro Poietinanderythroiesisjn Primaryandsecondaryhy Per-parathyroidism: effeerofpararhyro,deeromy[J].NePhron,1991,59:384-393.[7] Meyresd.Effeer of Parathyroid hormoneonerythro Po lesis[ J.Jezinl n vest,1981,67:1263-1269. [8] SikoleA.ParhogenesisofanaenliainhyPerParathyroidism[J」.MedHypotheseS ,2000,sd(2):236-238.[9] 胡建明,王笑云,等.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对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2(22): 87-89.[10] 李海明, 顾勇, 薛骏, 等.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197-200.[11]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evalu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J]. KidneyInt, 2009(Suppl), 1-130.[12] 曹红娣,汤兵,等.尿毒症不同程度异位钙化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血液净化,2012,4(11) :194-197.[13] Gross ML, Ritz E. Hypertrophy and fibrosis in the cardiomyopathy of uremia beyo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Semin Dial, 2008, 21:308-318.[14] Siedlecki AM, Jin X, Muslin AJ. Uremic cardiac hypertrophyis reversed by rapamycin but not by lowering ofblood pressure[J]. Kidney Int, 2009,75: 800–8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