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毒性试验流程及意义

啮齿类动物生殖毒性I、II、III段实验流程及意义

1.概述

生殖毒性试验(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是通过动物试验反映受试物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影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对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的不良影响。包括: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I段)、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围产期毒性试验(III 段)。

生殖毒性试验中,为方便实验一般可将一个完整生命周期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1. 动物生命周期划分

A. 从交配前到受孕(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育和成熟、交配行为、受精)。

B. 从受孕到着床(成年雌性生殖功能、着床前发育、着床)。

C. 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发育、主要器官形成)。

D. 从硬腭闭合到妊娠终止(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仔发育和生长、器官发育和生长)。

E. 从出生到离乳(成年雌性生殖功能、幼仔对宫外生活的适应性、离乳前发育和生长)。

F. 从离乳到性成熟(离乳后发育和生长、独立生活的适应能力、达到性成熟的情况)。

各段试验研究阶段如下: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I段):A-B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C-D

围产期毒性试验(III段):C-F

1一般试验设计简介

1.1受试物

生殖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研究受试物或上市药品。

1.2实验动物

首选啮齿类动物为大鼠。在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中,一般还需要采用第二种哺乳动物,家兔为优先选用的非啮齿类动物。

1.3给药

1. 3.1计量选择: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必要时可增加剂量组。

高剂量:应出现一些轻微的母体毒性反应,或为最大给药量/最大耐受量。

低剂量:应为生殖毒性方面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剂量(NOAEL)”。

1.3.2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应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不用腹腔注射途径,因腹腔注射会对胎儿及子宫产生直接影响)。

1.4对照组

应设赋形剂对照组。当赋形剂可能产生作用或影响受试物的作用时,应另设空白对照组。

二、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I段)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是对雌雄动物由交配前到交配期直至胚胎着床给药,以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生殖的毒性或干扰作用(生殖细胞接触药物后对受胎能力、生殖系统及子代有无不良影响)。

评价内容包括配子成熟度、交配行为、生育力、胚胎着床前阶段和着床等。研究阶段包括生命周期的A 阶段和B 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2.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研究阶段示意图*

注*:引自《生殖毒性发育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常艳

1.试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3.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流程图

2.试验流程图解:

2.1 分组及饲养:首先雌鼠、雄鼠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常规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体征和死亡情况;

2.2给药期:

雄鼠:交配前给药4-10周,给药期持续整个交配期,至处死;

雌鼠:交配前两周开始给药,并持续至胚胎着床(GD6-GD7);

2.3阴道涂片检查:合笼交配前2周须每天对雌鼠进行阴道涂片检查,观测每只雌鼠的性周期变化,以检查其是否对交配和交配前时间有影响;

2.4合笼:雌鼠、雄鼠1:1合笼交配,交配期2周。交配结束后雌鼠、雄鼠分别进行不同处

理:

雄鼠:交配成功后即可处死,并进行剖检,保存睾丸、附睾、异常组织器官;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附睾精子计数、精子活力检查、精子畸形检查;

统计项目:摄食量、体重、生育率;

雌鼠:未交配成功的雌鼠:交配结束后处死;

交配成功孕鼠:每天观察并记录体征、死亡情况;每3天测定体重、摄食量;并于GD13-GD15日处死,进行剖检。保存子宫、卵巢及异常组织器官;

检测项目:计数黄体数、活胎、死胎、吸收胎数,并计算着床数;

统计项目:摄食量、体重、受孕率、妊娠率、着床前丢失率、着床后丢失率;

三、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是研究妊娠动物自胚胎着床至硬腭闭合给药,评价药物对妊娠动物、胚胎及胎仔发育的影响。实验动物包括大鼠和家兔。

评价内容包括妊娠动物较非妊娠雌性动物增强的毒性、胚胎-胎仔死亡、生长改变和结构变化等。研究阶段主要包括生命周期的C 阶段至D 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4.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研究阶段示意图*

注*:引自《生殖毒性发育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常艳

1.试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5.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流程图

2.实验流程图解:

2.1制备孕鼠/孕兔,并按体重平均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常规饲养,每3天测定摄食量、体重;每天观察并记录体征、死亡情况;

2.1给药期:给药期设定在怀孕动物胚胎着床至硬腭闭合期。孕鼠给药期:GD6-GD15;孕兔给药期:GD6-GD18;

2.3剖检:动物饲养至分娩前处死,剖腹取仔。孕鼠剖检日期:GD20/GD21;家兔剖检日期:GD28/GD29;

母鼠/母兔:进行大体尸检观察胎盘是否异常;保存异常组织器官;计数:黄体数、活胎、死胎、吸收胎;计算:摄食量、体重、着床数;

胎仔:胎仔清洗干净后分别测定每只胎仔体重、顶臀长,并进行大体外观检查。该过程以后胎鼠与胎兔处理是有区别的。胎鼠:50%胎仔制作骨骼标本,进行骨骼检查;50%胎仔制作内脏标本,进行内脏检查;胎兔:全部胎兔首先进行剖检,进行内脏检查,然后将剖检后胎兔剥离皮肤组织,并剔除脂肪,全部制作成骨骼标本,进行后期骨骼检查。

四、围产期毒性试验(III段)

围产期毒性试验是检测从胚胎着床到幼仔离乳给药对妊娠/哺乳的雌性动物以及胚胎和子代发育的不良影响;

评价内容包括妊娠动物较非妊娠雌性动物增强的毒性、出生前和出生后子代死亡情况、生长发育的改变以及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F1代的行为、性成熟和生殖功能。研究阶段包括生命周期中的C 阶段至F 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6. 围产期毒性试验研究阶段示意图*

注*:引自《生殖毒性发育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常艳

1.试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7. 围产期毒性试验流程图

2. 试验流程图解:

2.1制备孕鼠,按体重平均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饲养至分娩,该阶段为怀孕期,每天对孕鼠进行体征及死亡情况观察;每3天进行体重、摄食量测定;

2.1给药期:设定在胚胎硬腭闭合至哺乳结束期,一般为孕鼠怀孕15日至子鼠离乳

(GD15-PND21)进行给药。

2.3分娩:孕鼠一般于GD21-GD23分娩;在大鼠分娩结束后进行观察(不能打扰其分娩,以免产生食仔现象),计数死胎数、活胎数、雌胎仔数和雄胎仔数;计算F1代大鼠畸形率、成活率、性别比例;对胎鼠进行外观畸形检查,并分别测定每窝雌、雄胎仔总体重;后进入哺乳阶段。

2.3哺乳期:P代大鼠:每天进行体征及死亡情况观察;每3天进行体重、摄食量测定,饲养至离乳;

F1代胎鼠:每天计数雌、雄胎鼠数量;每3天分别测定雌、雄胎鼠总体重;于PND4进行窝仔数调整(减少由于每窝胎仔数目不同而产生的对胎鼠身体发育等指标的影响);哺乳期至离乳后还需根据身体发育、反射发育等检测指标日程安排对F1代胎鼠进行身体发育检测和反射发育检测;

2.4离乳:F1代大鼠于PND21离乳,代表哺乳期结束。此时对P代雌鼠及F1代大鼠分别进行相应处理:

P代大鼠:哺乳期结束后(PND21)进行大体剖检;保存:异常组织器官;统计摄食量、体重、哺乳成活率;

F1代大鼠:每窝留存雌、雄仔鼠各1只,数量不够时同剂量组仔鼠补齐,饲养至性成熟。该阶段每天观察并记录F1代大鼠体征、死亡情况;每周测定摄食量、体重;据F1代仔鼠行为指标检测日程安排进行转棒试验和穿梭箱试验。

2.5F1代大鼠合笼交配:F1代大鼠性成熟后同剂量组雌鼠与雄鼠1:1配对,合笼交配,交配

期为2周。交配结束后对雄鼠、雌鼠分别进行相应处理:

F1代雄鼠:处死,计算生育率;

未孕雌鼠:处死,并进行大体剖检,保存异常组织器官;

孕鼠:饲养至胚胎硬腭闭合(GD13-GD15),怀孕期每天观察并记录F1代孕鼠体征、死亡情况,每3天测定摄食量、体重;

2.6 F1代雌鼠于GD13-GD15处死,大体尸检,检查有无胎盘异常,保存异常组织器官;计数黄体数、活胎、死胎、吸收胎数;计算摄食量、体重、妊娠率;活胎率、死胎率、着床前丢失率、着床后丢失率;

. .

.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 2术语和定义 2.1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指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的损害和对后代的有害影响。生殖毒性既可发生于妊娠期,也可发生于妊前期和哺乳期。表现为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例如生殖器官及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性周期和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等。 2.2发育毒性 个体在出生前暴露于受试物、发育成为成体之前(包括胚期、胎期以及出生后)出现的有害作用,表现为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异常、生长改变、功能缺陷和死亡。 2.3母体毒性 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甚至死亡。 2.4功能发育毒性 经母体给予受试物后,其子代从出生后直到性成熟期间出现的机体或器官功能运用能力的改变或延迟,包括器官系统、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变化。其中功能的改变或延迟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判断,如听力或视力异常、行为发育迟缓等。 3 试验目的和原理 本实验包括三代(F0、F1和F2代)。F0和F1代给予受试物,观察生殖毒性,F2代观察功能发育毒性。提供关于受试物对雌性和雄性动物生殖发育功能影响:如性腺功能、交配行为、受孕、分娩、哺乳、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情况等。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子代出生后死亡的增加,生长与发育的改变,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神经行为、生理发育)和生殖异常等。 4 试验方法 4.1受试物 受试物应首先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将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灌胃给予。 4.2实验动物

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三 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生殖毒性研究(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与急性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及上市的重要环节。拟用于人体的药物,应根据受试物拟用适应症和作用特点等因素考虑进行生殖毒性试验。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生殖毒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试验反映受试物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影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对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的不良影响。生殖毒性研究在限定临床研究受试者范围、降低临床研究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的生殖毒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动物生殖毒性试验中动物、给药剂量、给药方法、试验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试验方案;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及评价要求;以及所涉及的科学原理与背景。 二、基本原则 (一)实验管理 药物的生殖毒性试验属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殖毒性试验的设计,应在对受试物认知的基础上,遵循“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应根据受试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已有的药理毒理研究信息、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特点、临床用药方案等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设计适宜的试验方案,并综合上述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三)随机、对照、重复 生殖毒性试验应符合一般动物试验的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和重复。 三、基本内容 (一)总体考虑 1、受试物 1.1 中药及天然药物 生殖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研究受试物或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研究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 1.2 化学药物 生殖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所用辅料、溶媒等应标明批号、规格和生产厂家,并符合试验要求。 2、受试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开始生殖毒性试验前,掌握一些受试物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信

药物生殖毒性指导原则

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二○○六年十一月一、概述 生殖毒性研究(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与急性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及上市的重要环节。拟用于人体的药物,应根据受试物拟用适应症和作用特点等因素考虑进行生殖毒性试验。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生殖毒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试验反映受试物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影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对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的不良影响。生殖毒性研究在限定临床研究受试者范围、降低临床研究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的生殖毒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动物生殖毒性试验中动物、给药剂量、给药方法、试验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试验方案;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及评价要求;以及所涉及的科学原理与背景。 二、基本原则 (一)实验管理 药物的生殖毒性试验属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殖毒性试验的设计,应在对受试物认知的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应根据受试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已有的药理毒理研究信息、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特点、临床用药方案等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设计适宜的试验方案,并综合上述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三)随机、对照、重复生殖毒性试验应符合一般动物试验的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和重复。 三、基本内容 (一)总体考虑 1、受试物 1.1 中药及天然药物 生殖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研究受试物或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研究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 1.2 化学药物 生殖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所用辅料、溶媒等应标明批号、规格和生产厂家,并符合试验要求。 2、受试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开始生殖毒性试验前,掌握一些受试物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对于是否应进行动物

生殖毒性试验流程及意义

啮齿类动物生殖毒性I、II、III段实验流程及意义 1.概述 生殖毒性试验(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是通过动物试验反映受试物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影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对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的不良影响。包括: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I段)、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围产期毒性试验(III段)。 生殖毒性试验中,为方便实验一般可将一个完整生命周期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1. 动物生命周期划分 A. 从交配前到受孕(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育和成熟、交配行为、受精)。 B. 从受孕到着床(成年雌性生殖功能、着床前发育、着床)。 C. 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发育、主要器官形成)。 D. 从硬腭闭合到妊娠终止(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仔发育和生长、器官发育和生长)。 E. 从出生到离乳(成年雌性生殖功能、幼仔对宫外生活的适应性、离乳前发育和生长)。 F. 从离乳到性成熟(离乳后发育和生长、独立生活的适应能力、达到性成熟的情况)。 各段试验研究阶段如下: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I段):A-B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C-D 围产期毒性试验(III段):C-F 1一般试验设计简介 1.1受试物 生殖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研究受试物或上市药品。 1.2实验动物 首选啮齿类动物为大鼠。在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中,一般还需要采用第二种哺乳动物,家兔为优先选用的非啮齿类动物。 1.3给药 1. 3.1计量选择: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必要时可增加剂量组。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1 范围 GB/T 15670的本部分规定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为农药登记而进行的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25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繁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 受试物引起的亲代雌性或雄性繁殖功能损伤或生殖能力下降。 3.2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 接触受试物的妊娠动物的子代在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后所表现出的机体缺陷或功能障碍。 4 试验目的 用于检测受试物对雌性和雄性动物繁殖功能的影响,如性腺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妊娠、分娩、哺乳和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等。并可提供有关受试物发育毒性的信息,如出生缺陷、死亡和畸形等。 5 试验概述 将雌雄动物各分成几个剂量组,为评价受试物对精子生成的影响,染毒期限为亲代雄性动物(P)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精子形成周期(小鼠约56 d,大鼠约70 d)。亲代雌性(P)动物至少为两个完整的发情周期。此后,交配动物(P)均给予受试物,雌性亲代妊娠期持续给予受试物直至F1代断奶。F1代断奶后持续给予受试物,从子代F1的青春期、成熟期、交配,子代F2的出生直至F2代断奶,以评价受试物的两代繁殖毒性效应。 6 试验方法 6.1 受试物配制 灌胃给予时,根据不同受试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或介质,通常首选溶剂为水。不溶于水的受试物可使用食用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不溶于水或油的受试物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等配成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第二节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一、生殖毒性表现 外来化合物对生殖过程的损害作用可以表现为性淡漠、性无能或各种形式的性功能减退。雌性可出现排卵规律改变、月经失调或闭经、卵巢萎缩、受孕减少、胚胎死亡、生殖力降低、不孕或不育等。雄性可表现为睾丸萎缩或坏死、精子数目减少等。 二、生殖毒性作用的评定 外来化合物对生殖过程作用的评定主要通过生殖毒性试验来进行,过去也称为繁殖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可以全面反映外来化合物对性腺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受孕、妊娠过程、分娩、授乳以及幼仔断奶后生长发育可能发生的影响。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交配后母体受孕情况(受孕率)、妊娠过程情况(正常妊娠率)、子代动物分娩出生情况(出生存活率)、授乳哺育情况(哺育成活率)以及断奶后发育情况等。此外还可同时观察出生幼仔是否有畸形出现,但畸形观察主要在发育毒性评定中进行。 (一)试验方法原则 生殖毒性试验多用性成熟大鼠,也可用小鼠或家兔。大鼠自然受孕率较小鼠为高,较为理想。 一般设三个剂量组,另设对照组。最高剂量组剂量应该超过预期人类实际接触水平,希望能使亲代动物出现轻度中毒,但不出现死亡或死亡率不超过10%,也不能完全丧失生育能力。低剂量组的亲代动物不应观察到任何中毒症状。另设中间剂量组应仅能出现极为轻微的中毒症状。中间剂量与高剂量和低剂量应呈等比级数。 最高剂量组轻度中毒的概念是进食量显著减少,体重明显下降。要求最高剂量组出现轻度中毒的目的是表明在已能引起中毒剂量下,如仍不致影响正常生殖过程,则表示该受试物确实不具有生殖毒性作用。反之,如剂量过低,则难于确定受试物是否确实不具有生殖毒性,有可能因剂量不足,未达到最小有作用剂量。 剂量的确定可用少数动物进行预试,如已进行过亚慢性和急性毒性试验,则最高剂量也可略高于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最大无作用剂量,或相当于LD50的1/10左右。最低剂量可相当于最高剂量的1/30。如经多次试验确实证实1 000mg/kg体重剂量对生育力无损害作用,或最高剂量可引起亲代动物表现一般毒性作用,但对生育力无不利影响,则可不进行其它剂量试验。

药物毒理学之生殖毒性实验

生殖毒性试验:所用药物至少应有二至三种剂量并设对照组,高剂量可产生轻度毒性反应,低剂量应为拟议中的治疗量的某些倍量。给药途径原则上与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相同,口服制剂应用灌胃法。(1)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动物:一种或一种以上试验动物,如用小鼠或大鼠每组雌雄各20只以上。 给药时期:选择性成熟的动物,交配前雄性动物连续给药60天以上,雌性动物连续给药14天。雌性动物在确定已经交配后继续给药至多数胚胎器官发生期。 检查:给药的雌性动物与给药的雄性动物同笼交配过夜后,以适当方法检查其交配成功与否(阴栓或精子的有无)。同笼饲养期限最多两周。必要时给药动物可以和非给药动物分别交配,已交配的雌性动物,推定其妊娠末期及时解剖,观察妊娠的确立、胎儿的吸收和死亡及子宫内活胎的发展情况,并进行形态学检查(性别、外表及内部器官的形态学观察及骨骼透明染色标本的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详细检查。给药的雄性动物及未交配上的雌鼠均作剖检,必要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致畸胎试验 动物:至少一种动物,一般采用小鼠或大鼠,每组15—20只孕鼠,家兔每组8—12只孕兔。

剂量:至少有二至三种剂量,并另设对照组,高剂量可有轻度毒性反应,低剂量应为拟议中的治疗量的某些倍量。 给药途径:原则上与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相同,口服制剂应用灌胃法。 给药时期:胚胎的器官形成期。 检查:全部动物在妊娠末期剖检,观察妊娠的确立,有无死胎和吸收胎及子宫内活胎的发育情况,并进行形态学检查(性别、外表及内部器官的形态学观察及骨骼透明染色标本的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学和/或组织化学的详细检查。某些新药需要观察其对子代的影响。动物数应相应增加孕鼠10只,使其自然分娩,观察其下一代直至成年。检查新生动物的存活、生长及发育情况,包括行为、生殖功能及其他异常症状。必要时还可对给药的雌性动物长期观察其生殖、受孕、分娩及次子代的情况。 结果处理:将数据汇总成表,尽量将全部观察的结果采用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及评价。 (3)围产期毒性试验 动物:小鼠或大鼠每组15—20只孕鼠,家兔每组8—12只孕兔。给药时期:妊娠后期及整个泌乳期。 检查:所有雌性动物自然分娩,观察下一代直至成年检查其新生后存活、生长和发展情况,其中包括行为、生殖功能及其它异常症状。必要时还可对给药的雌性动物长期观察其生殖、受孕、分娩及次子代的情况。

gb15193.15 生殖毒性试验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殖毒性试验》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 本标准修订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起草,起草人为徐海滨、于洲、李晨汐、周宇红、高芃、曹佩、刘珊和汪会玲。简要起草过程如下: 1.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召集所有参加标准制(修)订的单位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确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2003版)的基本修订原则和框架。 2.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建《生殖毒性试验》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和实验室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既定的原则和框架起草、撰写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形成征求意见稿。 3.起草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专家讨论会现场征集专家意见,并通过信函的方式向相关机构和专家广泛征集意见,最后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送审稿。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食品生殖毒性试验评价的试验的原则、试验的内容、试验的目的和结果判断。本标准通过比较受试物组动物与对照组动物繁殖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评定受试物有无生殖毒性,并确定其生殖毒性的NOAEL和LOAEL。同时还可根据出现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如体重、观察指标、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进一步估计生殖毒性的损害作用特点。主要修改情况如下: 1.与原标准相比,标准名称由“繁殖试验”修改为“生殖毒性试验”; 2.将“操作步骤”修改为“试验方法”,内容包括“受试物”、“ 实验动物”、“ 剂量及分组”、“试验动物 处理”和“一代、二代和三代生殖试验”法5个部分; 3.“剂量及分组”中增加了限量试验标准,即受试物达到1000 mg/kgBW的剂量仍未对生殖殖过程有 任何毒副作用,则可以采用限量试验,即试验不需要设其它受试物组,若高剂量的预试验观察到明显的母体毒性作用,但对生育无影响,也可以采用限量试验; 4.“试验报告”中增加了对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的内容,并要求对有意义的病 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5.增加了“结果解释”内容,确定可以通过试验结果解释以评定受试物有无生殖毒性,并进而确定其 生殖毒性的NOAEL和LOAEL。 三、国际标准情况 本部分标准的起草参考了OECD《化学品测试方法》中“一代生殖毒性试验和二代生殖毒性试验”[OECD Guidelines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Two-Generation Reproduction Toxicity Study(No.416,22nd January 2001)、OECD Guidelines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One-Generation Reproduction Toxicity Study(No.415,26th May 1983)]和USFDA《红皮书2000——食物成分安全性毒性评价原则》中“生殖试验”[U.S. FDA Toxicological Principles for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Food Ingredien ts: Guidelines for Reproduction Studies (CFSAN Redbook 2000 IV.C.9.a, July 2000)],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与这些国际指南无明显

FDA关于抗肿瘤药物生殖毒性试验和说明书建议的指导原则(草案)

FDA关于抗肿瘤药物生殖毒性试验和说明书建议的指导原则(草案) FDA于2017年9月28日发布了关于抗肿瘤药物生殖毒性试验和说明书要求的工业化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请社会公众在60天内提出修订建议。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抗肿瘤新药在注册申请,也面临着同样的技术问题。为此,药理毒理学部深入学习了该指南内容,并整理了该指南的中文翻译稿。后续我们将进一步跟踪国外相关技术要求进展,汇总国内抗肿瘤药物上市申请中的生殖毒性支持数据信息,并征求国内行业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我国抗肿瘤药物新药上市申请的生殖毒性风险评价要求。 1 简介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帮助申请人进行抗肿瘤药物生殖毒性评估[主要是胚胎-胎仔发育毒性(EFD)],并推荐在说明书中标注停止治疗后的避孕时间,使对胚胎/胎儿发育的潜在风险最小化。本指导原则将在以下方面进行讨论。 ● 各类药物的EFD毒性评价,以及何时不需要进行这些试验。 ● 针对特定人群药物的EFD毒性评价。 ● 使用非临床信息(如遗传毒性和一般毒性试验的结果),评估进行专门的EFD试验的的必要性。 ● 说明书中关于EFD试验和人体发育不良结果潜在风险(说明书中妊娠部分)的建议,以及关于患者避孕以最小化胚胎/胎儿(说明书中男女生殖潜力部分)发育风险的建议。 本指导原则的药物是指小分子、治疗性蛋白、抗体和相关制品如偶联产品。本指导原则不阐述生物类似药、可互换药物、放射性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癌症疫苗的风险。术语“致畸性”是指对正常胚胎-胎仔发育的干扰从而可能导致畸形和死亡的事件。然而,某些类型药物(例如肿瘤免疫)的胚胎-胎仔致死性可能不是由于药物对胎仔的直接作用所致,而是由于免疫排斥,并不具有明显的致畸性。因此,

生殖毒性试验实验报告

生殖毒性试验实验报告 生殖毒性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本实验旨在评估一种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并确定其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常用的生殖毒性试验包括两个主要指标:生殖细胞的质量和数量。 二、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包括化合物样品、试验动物(小鼠),实验所需的饲料和水。实验仪器包括鼠笼、标定尺、显微镜和计算器。 三、实验步骤 1.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2. 将实验组小鼠投喂化合物样品,对照组小鼠只投喂普通饲料。 3. 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活动情况,记录体重变化。 4. 两个月后,将小鼠处死,取出生殖器官。 5. 观察和记录雄性小鼠睾丸的质量和大小,雌性小鼠卵巢的质量和大小。 6. 取雄性小鼠精液,观察和记录精子数量和活力。

7. 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实验期间没有明显的一般活动情况异常,体重也与对照组小鼠相似。 在观察雄性小鼠睾丸时,实验组睾丸的质量和大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观察雌性小鼠卵巢时,实验组卵巢的质量和大小也与对照组相似。 取出的雄性小鼠精液中,实验组精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实验组精子的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五、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化合物对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雌性小鼠的卵巢和精子的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该实验结果仅基于小鼠的数据,不能直接适用于人类。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剂量效应、暴露时间和人群密度等因素,以更好地评估该化合物的生殖毒性。 六、实验结论 根据本次实验的数据和讨论,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该化合物对

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无明显影响,但对雌性小鼠的卵巢和精子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由于本次实验是以小鼠为模型,具体的生殖毒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七、致谢 感谢本次实验的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是通过对动物以受试物暴露,考察其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生育力及生殖系统的影响。若该暴露(直接或间接)持续至子代,则还可以继续考察受试物对子代发育,甚至子代生育力的影响。 本指导原则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要求制定,适用于化妆品及新原料的生殖发育毒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为化妆品及新原料生殖发育毒性毒理研究提供的研究方法包括扩展一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和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试验人员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二、基本原则 (一)一般原则 生殖毒性试验的设计,应遵循生物试验的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和重复。试验数据应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应科学合理。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根据已有的受试物相关资料,如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药理毒理研究信息、可能的暴露途径等选择恰当的试验方法,合理的试验方案,并科学全面地分析评价受试物的生殖发育毒性。 (三)试验研究策略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应包括扩展一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和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研究者应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以最大程度暴露受试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在选择扩展一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时,应注意由触发条件导致的研究策略改变。 三、基本内容 (一)受试物 受试物若需配制,所选择的溶媒通常包括水和玉米油,其它溶剂也可以选择,但应明确其本身的毒性及其是否改变受试物的化学特性。所配制的溶液也应当确保其稳定性。 (二)暴露方式 首先应考虑选择与人的可能暴露途径最接近的方式。也可根据受试物的物化特性选择合适的暴露途径。 化妆品原料一般采用经口、经皮或吸入方式给予受试物,溶媒对照应采用相同的给予途径。若设置阳性对照,其处理

药物毒理学生殖毒性试验26

药物毒理学生殖毒性试验 简介 药物毒理学生殖毒性试验是一项用于评估化合物对生殖系 统和生殖功能的影响的实验。这种试验是药物开发和安全性评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可以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试验目的 药物毒理学生殖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化合物对生殖 系统的潜在毒性。通过评估化合物对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的影响,可以预测化合物对人类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这项试验还可以为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线索,以便在临床前期阶段发现潜在的生殖毒性问题。 试验方法 动物模型选择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和兔子等。选择适当的动 物模型取决于所研究的药物种类和目的。例如,小鼠模型常用

于初步筛选和评估药物的生殖毒性潜力,而兔子模型则常用于评估药物对发育胎儿和胎盘的影响。 暴露方式 药物暴露可以通过口服、皮肤接触或注射等方式进行。选 择暴露方式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预期的暴露途径。口服暴露是最常见的暴露方式之一,因为它可以模拟人类临床应用的情况。 试验参数 试验中需要测量和评估的参数包括生殖器官的重量、组织 学变化、生殖激素水平、精子质量和数量,以及生殖功能相关指标等。这些参数的评估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组织切片观察、显微镜检查和精子质量分析等实验手段进行。 数据分析与解释 试验完成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常用的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学比较、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评估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效应,并判断其潜在的毒性机制。

结论 药物毒理学生殖毒性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可以为新药 物的开发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通过评估药物对动物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的影响,可以预测其对人类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这项试验还可以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线索,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生殖毒性问题。 参考文献: 1.Hamada A, Al-Jundi W, Friedlander M.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ew Drugs on Male Reproductive Function in Rats. J Vis Exp. 2019 Mar 29;(145):e59586. 2.Vasanthaiah HK, Settivari RS, Sipes IG. Methods to Assess Male Reproductive Toxicity: Current Concepts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Birth Defects Res B Dev Reprod Toxicol. 2010 Oct;89(5):364-73.

毒力测定的方法

毒力测定的方法 毒力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的方法。它在药物 研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常用的 毒力测定方法,包括急性毒性测定、慢性毒性测定和基因毒性测定。 1.急性毒性测定: 急性毒性测定用于评估物质对生物体在短时间内的毒性影响。常 用的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包括LD50(半数致死剂量)测定和急性毒性试验。LD50测定通过给实验动物以不同剂量的物质,观察半数动物死亡 所需的剂量,来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急性毒性试验通常使 用小鼠、大鼠或其他实验动物,观察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行为、致死率、体重变化等。 2.慢性毒性测定: 慢性毒性测定用于评估物质对生物体长期暴露后的毒性影响。常 用的慢性毒性测定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慢性毒性 试验通过给实验动物长期饮食或注射物质,观察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包括生长发育、行为、器官功能等。生殖毒性试验主要评估物质对生 殖能力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包括种鼠试验和胚胎毒性试验。 3.基因毒性测定: 基因毒性测定用于评估物质对基因组的损伤和突变的影响。常用 的基因毒性测定方法包括细菌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 验和激光束微单带凝胶电泳(COMET)试验。细菌突变试验通常使用大 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细菌,观察物质对细菌基因的突变作用。小鼠骨 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通过观察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和 畸变,评估其对基因组的影响。COMET试验则通过电泳法测定细胞DNA 的断裂和损伤程度,进一步评估物质对基因组的损伤和突变作用。 毒力测定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和实验操作规范。同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质浓度和实验动物,确保测定 结果准确可靠。此外,还应结合其他相关的生物学指标和实验数据, 综合评估物质的毒性。 总而言之,毒力测定方法是评估物质对生物体毒性的重要手段。 各种毒力测定方法在研究领域和监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保护 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毒力测定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毒理学评价是对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系统评价的科学方法。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毒性筛选、毒性评价、毒性机制研究和风险评估。 第一阶段:毒性筛选 毒性筛选是对化学物质进行初步评估的阶段,目的是迅速识别出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以便后续进行更详细的毒性评价。常用的毒性筛选方法包括体外试验和动物模型试验。体外试验一般包括细胞毒性试验、体外组织/器官模型试验等,这些试验可以初步评估化学物质的细胞毒性、基因毒性、能够引发突变的潜能等。动物模型试验则是在活体动物中进行的,例如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等,这些试验可以评估物质对动物的毒性效应、致癌潜能等。 毒性筛选的目的在于为后续的毒性评价提供参考,以便高效地筛选出有毒物质,减少后续评价过程中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第二阶段:毒性评价

毒性评价是对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进行详细评估的阶段。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对物质的毒性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畸作用、致突变性等。在毒性评价过程中,常常会综合使用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毒性效应信息。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用来评估物质对动物的急性毒性效应,了解物质对生物体的一次暴露能否引起明显的毒性反应。而慢性毒性试验则是对动物进行长期暴露,以评估物质的长期危害效应。生殖毒性试验主要关注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生殖功能、生殖细胞和胚胎的影响等。致畸作用试验主要用来评估物质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包括对胚胎发育畸形和胚胎潜在致畸的潜能。位于第三阶段的毒性机制研究可以帮助解释毒性评价中的观察结果。 第三阶段:毒性机制研究 在毒性评价阶段,往往会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尚不清楚。毒性机制研究的目标是深入研究物质的毒性机制,理解物质如何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该阶段常常使用体外实验和细胞实验方法,通过分析物质对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细

氟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试验

氟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试验 吴培福;曲伟杰;郭爱伟 【摘要】@@ 氟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适量的氟有利于机体预防龋齿、维持钙磷代谢和保持神经冲动传导,但摄入过量的氟可导致机体中毒,引起人和动物机体多系统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长期以来,氟中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氟对骨骼、牙齿等骨相组织的损伤,而对非骨相组织的研究很少见到.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1(047)006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吴培福;曲伟杰;郭爱伟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保护生物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西南林业大学保护生物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8 氟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适量的氟有利于机体预防龋齿、维持钙磷代谢和保持神经冲动传导,但摄入过量的氟可导致机体中毒,引起人和动物机体多系统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长期以来,氟中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氟对骨骼、牙齿等骨相组织的损伤,而对非骨相组织

的研究很少见到。近年来,随着氟化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和对氟中毒病的研究,氟对非骨相组织的毒性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1]。本试验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细胞计数等方法,系统地探讨了氟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作用,为氟致非骨相组织损害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所用昆明系小鼠和鼠粮均购自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制作切片所用的甲醛溶液(分析纯)、丙酮(分析纯)、酒精、二甲苯(分析纯)、软蜡和硬蜡均来自本院重点实验室。 1.2 试验方法 1.2.1 小鼠氟中毒模型的建立选用20只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 mg/L、50 mg/L、100 mg/L和150mg/L氟化钠的饮水120 d(用蒸馏水配制)。鼠粮购自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根据小鼠牙齿损伤的程度来判断氟中毒情况。饲喂结束后,处死小鼠并观察内脏器官的组织病变。1.2.2 睾丸组织切片的制作参考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流程进行组织切片,即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H.E.染色、透明和封片观察。 1.2.3 小鼠精子计数和染色观察在试验的第120天,拉颈处死实验小鼠,用眼科剪解剖阴囊,取出小鼠睾丸,摘取附睾,在烧杯中剪碎,用100 m L PBS冲洗,然后取上清在细胞计数板上进行常规计数。此外,将新鲜采集的精子立即涂片,空气干燥,然后进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随机计数200个精子,观察畸形的精子,并计算畸形精子的比率。 1.2.4 氟中毒致小鼠睾丸细胞凋亡的观察用吖叮橙染液对睾丸组织细胞进行染色,水洗,而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情况。 1.2.5 氟对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损伤的研究同上摘取小鼠睾丸,将其剪碎,加入0.9%生理盐水5 m L,再加入蒸馏水5 m L,用胶头滴管吹打均匀,静置20 m in,取上清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